结合实际,浅谈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合集下载

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第一, 贡献程度,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贡献程度,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目前的不足30%向发达国家的 向发达国家的70%以 从目前的不足30%向发达国家的70%以 上提升。 上提升。 • 第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转变 第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要 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 加大全社会的支持力度。 加大全社会的支持力度。 • 第三,管理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第三, 内在要求,管理也是生产力, 内在要求,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创新才 能有质量增长。 能有质量增长。

第一要顺应“离岸经营”的大趋势, 第一要顺应“离岸经营”的大趋势,主动 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转移, 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转移,提升我国服务业 的整体水平。据预测, 的整体水平。据预测,世界外包市场将以平 的速度增长, 均8.2%的速度增长,2007年,将增长到 亿美元。 3063亿美元。2005年离岸外包业务约为 亿美元, 亿美元。 340亿美元,2007年将增长到500亿美元。 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从出口看,2002年 2006年进出口总额 从出口看,2002年—2006年进出口总额 年均增长29.8%, 1979—2002年的年 年均增长29.8%,比1979—2002年的年 均增长15.2%快14.6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GDP比 均增长15.2%快14.6个百分点,占GDP比 重为66.9% 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1.3% 66.9%。 31.3%, 重为66.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1.3%, 贸易顺差逐年增长。2006年为 年为1775亿美元 亿美元, 贸易顺差逐年增长。2006年为1775亿美元, 2007年突破 2007年突破2500亿美元。 年突破2500亿美元 亿美元。

国民经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
国 民经济如何 又好又快发展
党 的十七大强调 , 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 , 现经济 要 实 的又好又快发展。07 1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 20 年 2 为 , 动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 , 推 必须更 加注重统 筹国 内国 际 两个 大局 , 准确把握 世界经济走势 , 做好经济 工作的 增强 系统性 、 预见性 、 主动性 。 近来 , 理论界 围绕 国民经济又好又
色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 进 经 济 增 长 由主 要 依 靠 投 资 、 口 拉 促 出
动 向 依 靠 消 费 、 资 、 口协 调 拉 动 转 变 ; 投 出 由主 要 依 靠 第 二 产
业 带 动 向 依 靠 第 一 、 二 、 三 产 业协 同带 动转 变 ; 主 要依 第 第 由 靠 增 加 物 质 资 源 消 耗 向依 靠 科 技 进 步 、劳 动 者 素 质 提 高 、 管
进 行 了 广泛 而深 刻 的讨 论 。

会 拉动 中 国 经 济 的 高 速 增 长 。其 次 . 决就 业 压 力 需 要 经 济 解 的 高速 增长 。 我 国 存 在 大 量 过 剩 的 劳 动 力 需 要 就 业 , 了增 为 加 就 业 . 持 社 会 稳 定 , 须 保 持 较 高 的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再 保 必
上 考 虑 , 有在 指 导 思 想 上 “ ” 优 先 , 中 求 快 , 能 有效 只 好 字 好 才
遏 制单 纯 追 求 GDP增 长 的 偏 颇 , 正 实 现 科 学发 展 。 历 史 真 从
栏主人 目 持 张  ̄ 电 邮 z3 1@2 。 求 ,刊 2 8 4 - 子 箱 w0 9 1. 知月 0 / g I o1 6m c 07 3
竞 争 力 的 同时 . 应 忽 视 技术 引进 、 化 、 收和 再 创新 , 充 不 消 吸 以

如何发展经济的几点建议

如何发展经济的几点建议

如何发展经济的几点建议
1.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国家的资源和环境、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和人力资源等各种因素,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包括道路、桥梁、水利等各种设施的建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 支持创新创业:创新和创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政
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减免、贷款保证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和创业。

4. 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必要手段,政府可以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等方式,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的转型。

5. 加强对外合作和开放:开放和合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吸引外资、扩大进出口等方式,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6. 保护环境和生态:保护环境和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
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修复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 1 -。

如何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也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会感到无比 振奋: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亿 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是 我们为此消耗了多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 耗达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 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达到了3.88亿 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 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抓 紧落实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 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营 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国家 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 一是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 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 • 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 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 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 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涉及诸多 方面的工作。就当前来说,其中一个重要 方面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 展方式,通俗地讲,就是依赖什么要素, 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经 济发展的问题。过去,我们一般讲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在 “6?2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任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 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 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 “增长”到“发展”的改变,更为科学合 理,更加符合“又好又快”的要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目标,2007年至2020年这14年间,生产总 值年均增幅要达到9%, • 我省人均GDP到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生产总值年均增幅必须达到14%以上 • 二是人均翻两番问题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问题
• “快”的代价,我们的快速增长基本是“高 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 工业化模式,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平 均高40%,产生的污染是他们的几十倍, 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突出问题。
• “两个防止”及变化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一)提出的过程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想的提出:

十三大:“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移到集约经营为
主的轨道上来 。”

十四届五中全会:(“九五计划”)“积极推进经济

2005 18.23
9.9

2006 20.94
10.7

2007 24,66
11.4

2009 30.07670 9.0

08预测增长8%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翻两番的两个问题
• 一是到2020年翻两番全国和安徽的速度 • 安徽仍然要快一点《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GDP增长12.7% • 我省要实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翻两番的
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环节。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十五大: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十二五”乃至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这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

那么当前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呢?这里我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体会,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主要讲三个问题: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与途径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家都知道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2007年10月(10月15日至21日)党的十七大。

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后。

2008年遭遇到了全球性金融危机,09年我们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在应对金融危机刚刚取得成效,09年底中央招开经济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认识,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这就是“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也正是根据刻不容缓的这个认识、这个判断。

2010年2月3日至7日,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深入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归集起来、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个专题讨论班上的讲话当中,胡锦涛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考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促进和相互统一。经济增长可 以为保护环境提供
更雄 厚 的物质 基 础 ,良好 的环境 可 以为经 济增 长提
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 交了一次又一次的学费。
供更广阔的空间。四是要摒弃长期以来存在的不问 客观条件片面强调人定胜天等不尊重规律的传统观
念, 树立 自觉利用 客 观规 律为 人类造 福 的新理 念 。 五
放 思想 。党 的十七大 报告 指 出 ,解 放思 想是 一大 法
民创造的财富 ; 经济环境好 , 即让广大人 民群众生活 在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中, 物价平稳 、 就业不断增加 等。 二是要摒弃长期以来只注重经济增长 , 见物不见
宝。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与时俱 进 的过程 ,就 是不 断地 改革 与生 产力 发展 不
保 护人 类 的生产 和生 存环 境 。
继续推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 比较快 的速度 ,因为没 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就不可能解决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 中 的诸多 矛盾 和 问题 , 如就业 问题 、 民生 人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问题等。 只有“ , 但 快”会产生许多 弊端和难 以克服的矛盾 , 如环境问题 、 区域发展差距 问题 、 资源和能源的不可持续问题等 。 因此 , 随着人
相适应 的生 产关 系 的过程 ,就 是 不断地 改革 与经 济 基础 不相适 应 的上 层建 筑 的过程 。要继 续保 持 国 民

人 的传统观念 , 树立注重人 的全面发展 , 既见物又见
人 的新理念 。 经济增长本身不是 目的 , 目的在于为 其 城乡居 民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摒弃长期以来
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之所以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因为我 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支撑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对能源 、 原材料等的需求。 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 的典型特征是依靠大量物质资源的消耗推动经济增 长。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规模的扩大 , 对能源和原材 料等一次性资源的消耗大幅度增加 ,而我国绝大多 数资源和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十分有限 ,资源和能源 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愈益突出。每年我国需要从国外 进 口大量石油 、 铁矿石等能源和资源 , 对外国资源和 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未来经济增长的风险也越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毛概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二、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建设怎样实现科学发展)?P88-90(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毛概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国经济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体制条件基本具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些都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好"与"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互相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第一,"好"是"快"的前提。

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

如果单纯追求快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有可能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结果则欲速不达。

形势与政策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心得范文

形势与政策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心得范文

形势与政策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心得范文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

为了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风险,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形势和政策,推动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推动经济从依靠投资、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为以消费、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

我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产能过剩、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还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

为了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快转变科技成果为生产力的速度。

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投入和保护。

再次,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资源的供给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必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同时,还要教育体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最后,要深化开放,提高市场化、法治化水平。

开放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必须深化,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市场深化、法治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参与我国的经济建设。

总之,要实现经济发展的更高质量,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加速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深化开放。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国经济才能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要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一点体会

要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一点体会
增长 仍然是 在传统 的经济增 长方式 即粗放 型经济增 长方式 下取得 的 , 经济增长过程 一直呈现出典型的 “四高一 多”( 高投入、高能耗 、高物 耗、高污染 、多 占地 )的特 征,在这种 经济增长方式 下,经济 增长所
规模 过大 ,消 费需 求相对 不足 ,特 别是 广大农 民和 城镇 低收 入者 的 收 入水 平 低 , 消 费能 力 不 强 ;四 是城 乡之 间 的发 展 不协 调 , 持 续 发展差 距仍 在扩 大 ;五是 国际 经济关 系矛 盾越 来越 突 出, 面临的外 部经济 环境 出现 了许 多的 新的不 利 因素 。这些 问题 不解 决 ,国 民经 济 可 持续 发展 是 难 以实 现的 ,尤 其 是会 带来 许 多新 的矛 盾 。 ( 3)经 济增 长 的速 度 与质 量 的关 系仍 然 没有 处理 好 ,速 度第 的 目标仍然没有根本 的改变 。由此导致 的结果是各地普遍追求投 资 规 模 和投 资 增长 速 度 , 由此 造成 投 资过 热 ,就 要进 行 宏观 经 济 调 控 ,虽然 在 每 次 宏观 调 控 中 ,投 资 增 幅会 受 到 一定 抑 制 ,但 最 终 的结果 只是下一轮投 资高速增长 的起 点。投 资的高速增长一方面造 成 资 源 、 能源 等 的 高度 紧 张 , 另~ 方 面带 来 经济 增 长 的 高度 不 稳 定 性 , 也制 约 了市 场调 控 机 制 的建 立 。 ( )居 民 不 能充 分获 取 经 济增 长 的成 果 。经 济增 长 最终 是 要 4 广大居 民的生活水平得 到普遍提高 ,但 是在传统 的经济 体制和经济增 长 方式 下,居 民难 以充分分享经济 增长 的成 果。 因此 , 必须 转变 发展 理 念 ,从 追求 一味 陕” 到追 求 “又快 , 又好 ” ,再到 “ 又好又快”应该说真正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只有实现了国民 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所面I 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 缶 如 何 实 现 国 民经 济 发 展 的发 展 呢 ?必 须 、全 国掀 起 了学 习十七 大精 神 的热潮 。 通 过学习,使我们更进一步深化了对十七大文件精神的认识。可 以说,十 七大报告全面总结 了改革开放 3 O年来 的成 就,也客观地分析 了在发展 中面 临的问题,指出 了未来 前进的方 向。下面仅 略谈 我对其 中有关 国 民经济又 好又快地发 展的粗浅认识 。 改革开放 以来 ,在中国共产党 的正确领导 下,虽然 发展道路很不 平坦,但取得 了辉 煌的成就 ,科技、经济 、社会等各 方面都取得 了巨 大 的发展 ,的确 是可 以用中 国奇迹 来形容 。但是在 国民经济发展 中仍 然 存在和面 临着许 多问题, 面临着多方面 的约束 ,包 括资源和 能源 约 束 、地区经济发展 严重不平衡 、产业结构 升级速度慢 、居 民收入 差距 扩大 等,如果不解 决好这些 问题, 国民经济就 难 以实现 可持续发 展 。 为 什 么提 出 促 进 经 济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有 多 方 面 的原 因 : 第 一是 在于 中 国经 济 发展 所处 的基 本 条件 发 生 了重 要 的变 化 。 主要表现在 :( )经济体制 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 , 由高度集中的计划 1 经济体制转变 为 以市场机 制为基础的有政府 调控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 体制 ;( 2)市场 总供求关系发生 了根本 性的变化 , 由过 去长 期存在的 短缺转变为一 定程 度的相对过剩 ;( 3)国际经济 地位发生 了根 本性的 变化 ,由过 去的微不足道 转变为对 国际经 济具有举足轻 重的影 响,经 济总量 由改革开 放之初 的世 界第十位上升到 第四位 ,外 贸总额 由改革 开放 之初 的世界 第二 十七位 上升 到第 三位 , 外汇储 备 达到世 界第 一 位;( 4)经济开放度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由过 去的封闭经济转变 为 高度开放 的经济 。这些条件 的变化既为 国民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提供 了 必要 的条 件 ,也 为 国 民经 济又 好 又快 发展 提 供 了推 动 力 。 第二 是在于解决 中国经济发展 中所 面临的各种 问题 需要实现 国民 经济 又好又快的发 展。 中国经济 的高速增长及其 带来 的人 民群众的 生 活水 平的极大提 高是有 目共睹 的,但是经济 增长也面 临着 许许多 多的 问题 。其 中面 临的主要 问题包括 : ( 1)粗 放 的 经济 增 长方 式 尚未 根 本改 变 。 改革 开 放 以来 , 中 国经济 增长虽然很快 ,但一直没 有解 决经济增长 方式 问题 ,经济高速

如何理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理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理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味着在较短的时间内,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理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
1. 扩大投资:政府可以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和关键行业的投资,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投入,提升经济发展的潜力。

2. 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3. 加强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专利保护,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4.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加强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扩大市场规模和资源利用。

6. 推广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倡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等方式,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讲解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讲解

第二,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
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 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 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 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 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 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 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 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 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
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 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 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 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 育,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 业。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 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 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 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 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3.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 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新要求,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好各项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是我国经济发展方针的重要调整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我们开始强调要加速发展,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去年底又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

这个重要调整,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的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绝不仅仅是字序的调整,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变化。

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

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物资极度匮乏、商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温饱不足等突出问题,我们党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因此大幅度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列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事实表明,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当今中国的辉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就不可能发生历史性变化。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快”,就没有“好”。

“快”与“好”并不根本对立,强调“好”,是强调“快”要以“好”为前提,并不是否定“快”,否则就会推出只有“慢”才好的荒谬结论。

邓小平同志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这是历史的结论。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生产力低水平上起步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慢”是没有出路、没有前途的。

何况,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仍在100多位,人均占有财富仅为美国的1.8%。

所以,只有加速发展,才能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及其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及其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及其对策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而这个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非常多。

近年来,中国经济依靠内生动力实现了较稳定的增长,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中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是指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从内部实现增长的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核心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改善产业结构等。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普及的教育系统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因此发展教育事业非常重要。

能够教育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现在大力发展全民教育的原因。

2、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一度被主要依靠出口和制造业来运转,这种模式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与现在的国际贸易环境,已经不可持续,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现在的中国,一直在发展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尤其是推动高新产业发展。

这些都将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利润。

3、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中国一直在积极发展科技研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开始逐渐获得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们相信,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发挥这一优势,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二、当前面临的挑战虽然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得到了推动,但仍会面临以下挑战。

1、经济结构调整由于中国经济成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尤其是在当前不稳定的全球贸易环境下,调整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种种困难。

2、劳动力成本由于工资水平的上升,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率逐渐下降,这也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劳动力,也会需要时间,这也是这个覆盖人口庞大的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论国民经济如何又快又好发展

论国民经济如何又快又好发展

但是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由此改变。

我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是很低,完成整体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速度问题人很重要。

我们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上下功夫。

能否从变化的形式中捕捉到难得的发展机遇,保持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的大局,关系到亿万百姓的福祉。

2008年以来,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规模增加政府的支出,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的振兴计划,大强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鼓励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幅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做到了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不仅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一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队伍。

一是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素质。

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旨,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深悟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而在思想意识上对科学发展观实现新的升华;要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题,教育干部深学履行岗位职责的业务知识,广学经济、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用足、用好、用活上级政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教育干部强化战略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善于科学决策,努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只有抓好这一根本性战略性部署,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0 引言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这是根据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对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

我们只有抓好这一根本性战略性部署,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1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应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永无休止的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产业相继诞生,各项高新技术和服务相互融合,并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革命。

现在,一些主要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比如,美国把保持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先地位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英国提出必须确保基础科学的优异和强大,日本确定了科技创新立国、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韩国提出要在国家层次上制定和执行以科技为基础的政策等等。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当前的形势,就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就会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难以真正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

1.2 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成就的取得一是靠我国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的低价格,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来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曾强 调 指 出 ,解 决 中 国 的 发 展 问题 , 必 须 牢 固 树 立 和 认真落 实科 学发展观 ,这是全 面实现 小康社会 的重要保 证 ,是 全党 当 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最 重 要 的 政 治 任 务 。 国 有 企 业 是 国 民经 济 的重 要 支 柱 ,是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重 要 力 量 , 是 党 执 政 的 重 要 经 济 基 础 国有企业 如何 牢固树立和 全面落 实科学发 展观 ,如何努力 实现 国有 企 业 “ 好 又 快 发 展 ” , 是 事 关 企 业 改革 和 发 展 全 局 的 战 略 性 问题 。 又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推 动 国 有 企 业 科 学 健 康 发 展 科 学发 展观 第 一要 义是 发展 ,其方 法是 统筹 兼顾 ,保持 事业 全 面 、 协 调 、 可 持 续 发 展 。 企 业 是 社 会 的企 业 ,社 会 是 企 业 创 造 利 润 的 肥 沃土地 。企业要 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 展 ,必 须着眼于 自然 、经 济 和社会 的全面发展 ,必须 着眼于政府 、企业和 公众之间的理性平衡 。 国有企 业要 实 现科 学健 康发 展 ,首 先要 把握 规律 ,就是 市场 经 济 运行 的规 律 ,是 企业发 展的规 律,人才 成长 的规 律 ,科技 创新 的规 律 ,管理增 效 的规 律 。如 果说 ,改革发展初 期的 国有企业是 摸着石 头 过 河 , 在 懵 懵 懂 懂 中 经 历 了 市 场 的 硝 烟 战 火 , 那 么 , 现 在 改 革 已进 入 到 了 深 水 区 ,没 有 正 确 科 学 的 发 展 战 略 和 思 路 , 企 业 必 将 迷 失 前 进 的 方 向 ; 如 果 说 , 以 前 的 国 有 企 业 可 以 跟 着 感 觉 走 , 那 么 ,现 代 企 业 的 发 展必须科 学规划 ,科学 发展 。只有 以科 学的发展 观为指导 ,发展才 能 有 新 思路 , 改 革 才 能 有 新 突 破 , 工 作 才 能 有 新 举 措 。 国有企 业科 学 发展 经验 集 中体 现 在 以下 6 个方 面 : l 以人 为本 。国有 企 业 必须 坚 持 以人 为 本 ,依 靠职 工 办好 企 、 业 , 通 过 实 行 民 主 管 理 和 加 强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 增 强 了 广 大 职 工 的 主 人 翁 意识和 责 任感 、使命 感 。 企 业 文 化是 一个 企 业 在 长 期 生 产经 营 中倡 导 、积 累 , 经过 筛 选 提 炼 成 的 , 是 企业 的灵 魂 和 潜在 的生 产 力 ,是 打造 企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的战 略举 措 2 科 学 决 策 。 国 有 企 业 按 照 中 央 的 统 一 部 署 ,应 以 市 场 为 导 、 向,注 重业 务 结构 和产 品结构 的调 整 ,根据 新 的市 场 需求 ,加 强新 产 品 的研发 生产 ,开拓 新 市场 ,创 造企 业新 的利润 增长 点 。 国有企 业 制 订 规 划 和 决 策 要 深 入 调 查 研 究 ,认 真 总 结 企 业 发 展 中 的 成 绩 与 不 足 、经验 与 教训 ,分 析 面 临的形 势和 内外环 境 ,预测 市场 变 化 。 寻 找 与 国 内 外 同 行 业 先 进 水 平 的 差 距 , 明确 企 业 发 展 方 向和 未 来 市 场 定 位 。 既 要 正 确 认 识 企 业 自 身 的 发 展 基 础 ,又 要 掌 握 竞 争 态 势 , 关 注 全 行 业 的 发 展 变 化 。制 订 出 一 个 既 符 合 企 业 实 际 情 况 , 又 有 创 新 性和 可操 作性 的 “ ”规 划 、 “ ”规划 ,是科 学 的决策 。积 极 真 好 稳 妥地 实施 “ 出去 ”战略 ,充 分 利用 两个 市场 、两种 资源 ,扩 大 走 国 际经济 技 术合作 ,提 高企业 管理 水平 和竞 争 力 。 3 自主创新 。 自主创新 能力 是企业 的核 心竞 争力 。增强 自主创 、 新能力 是企业 应对未 来挑战 的重大选择 ,是统领 企业未 来发展 的战略 主线 ,是实现建 设创新 型企业 的根本途 径 。首先 要增加 对企业科 研投 入 ,打 造具有 国际水平 的企业研 发 中心,吸 引一流 的科 研人 员,到企 业从事 研发工 作。其 次要加强 与 国内外高等 院校 和科研 机构 的横 向联 合 。利用 社会 上的科技 人才和 资金 ,解 决企业 的科研难 题 。再 次是积 极 利用 国家扶助 自主创新 的政策 措施 ,提 出一批 重大科 研项 目,争取 国家 的资金支 持,把 自主创新 与 引进 消化进 一步结合起 来 。在 引进消 化 中提 高 自主创 新 的起 点 ,用 自主创新 的进展 ,来拓展 引进消 化的空 间。形成 一种 互相 促进 、互为补 充的 良性循环 。在大力 引进科 技人才 的同时 ,致力于 对企业现 有科技 人才创 新能力 的培养 。大力发 展企业 创 新 文化 ,培育 创新 精 神 ,形成 浓 厚 的创新 氛 围 。大力 提倡 敢 于创 新 、敢为 人先 、敢 冒风 险的精神 。对创 新者无论 成败都 要给予鼓励 。 完 善创新 机制 ,在 整个企 业形成 勇于竞 争、宽容 失败 的大 气候 的基 础 上 ,刨造 鼓励科 技人 员创 新 、支 持科技 人才创新 的有利条 件 。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昌盛的关键,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的国际地位。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促进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呢?首先,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石。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群体能够具备更高的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仅要普及基础教育,还要注重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人才,如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术工人等。

同时,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实习、培训等项目,使教育与实际工作更好地结合。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例如,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完善的交通网络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发达的通信设施能够促进信息流通,便于企业开展业务;稳定的能源供应能够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政府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升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覆盖范围。

优化产业结构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产业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来提高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迈进;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

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和能力。

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升级。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让居民放心消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实际,浅谈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报告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二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两个字的改变,而是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在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体现了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上的深化,道路上的拓展,国际环境认识上的提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不仅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坚定不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
过程。

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必须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

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

三是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要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自觉把它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四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综合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可以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即: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业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五是坚定不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其中关键是必须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

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的核心要求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节约意识,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是坚定不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要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

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投入应更多地投向长期“短腿”的社会事业,投向义务教育、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廉租房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

政府的公共政策和财政投入向农村特别是向西部农村倾斜。

应更多帮助欠发达地区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加大中央财政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具有扶贫济困性质的一般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

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好地面向困难群众,除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制度外,还要关注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加强就业培训,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等。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还要促进和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

七是坚定不移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迫切需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是构筑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

要着眼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引导跨国并购向优化产业结构方向发展,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进入的行业限制。

完善并购环境,建立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继续优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更好地发挥技术共享、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溢出效应;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外包企业承接本公司集团和其他企业的外包业务,提高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水平;有效利用境外资本市场,鼓励具备条件的境外机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逐步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