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李鸿章办外交》1
李鸿章办外交
• 31.田家炳前总会有几个人在晨读英语。 32.洒水车喜欢在夏天的早晨“唱歌”,晚起的你会惊呼:“昨天晚上 下雨了?” 33.受不了周末的打水时间,那安排,简直要让人吐血!要人命啊! 34.校门口的十字绣店,路过时你总会驻足一会,很艺术,简单的艺术。 35.悲催的四号公寓楼,挺拔的国际大厦,让你不出校园就深刻的感受 到“贫富差距”,呵呵,说得有些夸张,我们现在住在哪,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以后住哪里! 36.有时你会发现,前两天在田家炳旁的树或者花被移到了体育馆旁, 无需惊讶,这样园艺工人才有工资嘛,有的树还是从“北师大”搬来 的呢! 37.冬天去打水难免会摔跤,然后与暖壶共舞,仙气升腾。 38.割草机的噪音可以把你从午睡中吵醒,那草的味道,干燥呛鼻,会 过敏的。 39.师大广播的音乐几十年不变。“北师大”那边广播开头曲很好听, 真的很好听!空灵而悠扬! 40.过了地下通道一定要小心,扒手都是团伙出动!有组织有预谋! 41.吃过交流中心的饭,味道不咋地,还要等很久,因为从那里出来的 大多都是校领导和老师,我就见了好几次校长呢。 42.本部旁的“蓝骑士”“博浩”一直都很火。 师大人请默默转,我们会永远支持的师大!!! 。。。新疆师范大 学,我的母校我爱你……
• 典雅、庄重、深情的浅近文言文: • 辜严倬云女士如晤: • 惊悉振甫先生遽归道山,哲人其萎,增我悲思。 •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 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 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而今 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天若 有情,亦有憾焉。 •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 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 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 深望女士与子侄辈节哀顺变,善自珍摄。 • 汪道涵
历史八上第21课笔记
历史八上第21课笔记
第21课 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内容:
1. 清朝的衰落: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闭关锁国、科技落后、官僚腐败等原因,导致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2.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为了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使中国丧失了香港,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3. 洋务运动:为了自我振兴,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兴办实业、学习西方科技、设立新式学堂等,但这些改革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甲午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无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款两亿两白银。
5. 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试图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改革失败,被称为“百日维新”。
6. 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语文李鸿章办外交教案
教案标题:《李鸿章办外交》教学目标:1. 了解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实践,理解其在晚清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分析李鸿章的“以夷制夷”外交策略,探讨其在我国近代外交史上的意义。
3. 通过对李鸿章外交实践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我国近代外交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实践。
2. “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分析。
教学难点:1.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理解。
2. “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材:《大学语文》。
2. 参考资料:关于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相关论文和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我国近代史,了解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李鸿章的了解,他在我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李鸿章办外交的相关内容。
2.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实践。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包括他的外交理念、目标和方法。
2. 分析李鸿章的“以夷制夷”外交策略,阐述其内涵和意义。
3. 讲解李鸿章在晚清外交中的具体实践,如天津教案、马关条约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李鸿章的外交案例进行分析。
2.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大家共同讨论,深入理解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实践。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李鸿章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理解。
2. 提问: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实践对我国近代外交产生了哪些影响?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主思考,撰写一篇关于李鸿章办外交的短文。
2.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其在晚清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实践。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提高学生对李鸿章外交思想和实践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024版李鸿章PPT课件[1]
李鸿章曾多次代表清政府与外国签 订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 条约》等,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 重要人物。
24
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与争议
2024/1/29
正面评价
李鸿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他的洋务思想和实践活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他在 外交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气节。
2024/1/29
20
李鸿章在近代化事业中的贡献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李鸿章致力于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文 化知识和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2024/1/29
2024/1/29
军事制度僵化
八旗、绿营等传统军事制 度弊端丛生,军队战斗力 低下,难以应对外来侵略。
国防观念淡薄
由于长期闭关锁国,清朝 统治阶层缺乏现代国防观 念,对外部威胁认识不足。
16
李鸿章推动军事改革的措施
引进西方武器装备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武器装备, 如洋枪、洋炮等,提升中国军队装备
水平。
对外关系改善
随着军事实力的提升,中国在对外关 系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改善,为维护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有力保障。
18
05
李鸿章与近代化事业
2024/1/29
19
近代化事业背景及意义
背景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传统社会结构开始解体,近代化事业应运而生。
意义
近代化事业是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经之路, 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推动国家富 强和民族振兴。
2024/1/29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评析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2020年第11期(总第203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11.2020General.No.203收稿日期:2020-10-22作者简介:刘帅(1994—),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李鸿章是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专题研究中的重要人物,作为晚清政府的外交重臣,他的外交思想大多被清政府采纳,作为当时的外交策略。
因此,我们对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失败原因、内容、实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简要评析。
一、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失败原因(一)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1.内部因素的影响李鸿章成长在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家庭中,他的父亲李文安考中进士,因此对李鸿章也寄予厚望。
他从小便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学习封建制度的伦理纲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传统思想,致使李鸿章一生都在“愚孝”,即使统治者昏庸无能,他也一样效忠,并且侍奉终身。
这就导致李鸿章在成为外交重臣后,在与列强的交涉中,一直采用“以和为贵”的方式,避免清政府的统治被列强取代。
曾国藩是对李鸿章影响较大的老师,曾国藩认为,“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深信儒家文化思想。
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得意门生,继承了他的主要思想,坚信只要守信重诺,列强就无法对清政府“下手”,同时,利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展变法,只要提升武器装备的力量就可以抵御列强的火枪炮弹。
在列强提出不平等条约及不合理的特权时,曾国藩也主张运用儒家思想的文化,对西方列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试图通过传统思想的说教让列强作出让步,保持时局的和平,甚至将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作对西方国家的束缚,认为条约是对他们的限制,只要清政府遵守条约的各项内容,那么列强就“无计可施”。
曾国藩的儒家思想外交主张对李鸿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外交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语文-王元化《李鸿章办外交》
• 尔不说吾还忘矣。 • 你不说,我还忘了。 • 尔不言,吾尽忘之。
Nankai University | 2012
中国证券界最危险的女人胡舒立
Nankai University | 2012
有浅近文言色彩的现代文
•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耗资之巨、历时之久、所系之大,诚为 “背水一战”,并未预留失败的空间……
• 五、李鸿章的人生起伏与晚清国运
Nankai University | 2012
• 梁启超: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 悲李鸿章之遇。
• 毛泽东:水浅而舟大……吾观合肥李氏,实类之 矣。
• 唐德刚:读中国近代史数十年,深感近代中国堪 称“外交家”者,只李鸿章、周恩来两人。
Nankai University | 2012
Nankai University | 2012
曾国藩评李鸿章
• 令弟少荃,自乙未之际,仆即知其才可大用。 • 李少荃才则甚好,然实处多而虚处少。
Nankai University | 2012
• 各国军队进来后,人们从前虽骂他,但现在已知道 非他不可,所以大家盼他来,因他来得慢,大家又 怨恨他。 ——齐如山评论李鸿章
•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 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 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 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Nankai University | 2012
1972《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的“一个中国”
• 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美国方面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
李 鸿 章 办 外 交
王 元 化
李鸿章的外交战略与思想贡献
李鸿章的外交战略与思想贡献李鸿章,清朝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誉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创造性的提出“外交互通,内政自强”的口号,强调外交必须和内政相辅相成,才能带来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长达40年的外交生涯中,他秉持“和平共处,以德服人”的外交准则,成功地推动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秉持开放和包容的对外交往李鸿章自幼就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对外交交往尤为重视。
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和外界交流互动,才能走向现代文明的大门。
因此,他提出了“外交互通,内政自强”的口号,旨在倡导开放和包容的对外态度。
由此可见,李鸿章的外交战略是以国家利益和现代化进程为导向的。
二、推崇以和为贵的外交准则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西方普遍采用的霸权主义相反,他主张以和为贵,以德服人。
他认为,外交成功的关键是要建立互信、求共赢的关系,并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
正是这种秉持“以和为贵”的外交准则,让他在中国近代外交中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三、以修复国家权力为中心作为一位外交家,李鸿章非常清楚,国家要在国际关系中站稳脚跟,首先得有足够的国家权利。
因此,他主张通过积极修复国家权力,以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他努力倡导中西方合作,推动着各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诸多机遇。
四、为中国与西方文明交流架起桥梁李鸿章非常重视中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力求为两个文化体系架起桥梁。
他在外交事务中始终坚持以中标准、西备选的原则,将中西文化差异化纳入考虑范围。
同时,他也不断引导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为中国的文化走进国际舞台铺平道路。
五、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李鸿章作为一位优秀的外交家,非常看重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
他积极推动中国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通过自己的外交工作,他成功地将中国推上了国际政治的舞台。
六、提高国家国力李鸿章认为,强国兴邦的道路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国力之上。
李鸿章外交轶事
李鸿章外交轶事作者:陈社生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09期李大架子一米八三李鸿章一米八三的身高在当时普遍缺少营养的大清国里,算是鹤立鸡群的,即使在北国满人中也是“云中鹤”。
以前总以为关外满人人高马大,其实不然。
查满清贵族和洋人站在一起的照片,传说中的满人大汉其实大多呈“矮胖型”。
一米八三的个子,站在国际舞台上给清国人的形象加分不少。
观察当时的西人漫画,中国人普遍被画得高一些,日本人大多“矮”点,这难道没有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的李鸿章的功劳?当时大清国在国际上并不“高大”,但是有着高大身躯的李鸿章却能给傲慢的英国人一个先“身”夺人的印象。
濮兰德在《李鸿章》里记载了74岁的李鸿章在一个英国人眼里的形象:“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正被人领入听取辩论。
他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
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
”1892年,英国一位青年政治家寇松勋爵曾来华旅行。
他在两年后出版的《远东问题:日本、朝鲜和中国》一书中,记述了会见李鸿章的场景,并称这是他“毕生最美好的回忆”。
寇松近距离观察了李鸿章。
看到他“有六英尺多高,身着灰色丝长袍,戴黑丝帽,很有威仪”,“唇上的大胡子将嘴巴遮住一半,下巴上也留着中国式胡须。
头发是正在变白的深灰色。
”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对李鸿章无甚好感。
他给当时76岁的李鸿章画了张素描:“他看上去就是个伪善的家伙,穿着一双厚底缎面朝靴,站着的时候,身高在6英尺4英寸以上。
他中过一次风,这使他的脸有一部分不能动弹,于是看上去总是面带微笑——一个危险的男人却有着一张纯洁的笑脸。
因为这时候已经很热,李鸿章戴着一顶篾底纱面的帽子,颇似灯罩,一只孔雀翎被一根缅甸翡翠做的管子紧紧扣住。
他的袍子外面罩着一件丝绸补褂,朝服的两侧各开着一个口子,这样以便于骑马,前后补子则依照他的官品而绣着白鹤,这是文一品的标志。
天津教案与李鸿章外交
天津教案与李鸿章外交作者:秦元元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03期摘要:天津教案是近代教案中牵涉面广、错综复杂、影响深远的教案。
清政府先后派出曾国藩和李鸿章等赴天津查办此案,前期主要由曾国藩办理,数月毫无成局,而李鸿章抵津未久,即报结案。
由此给列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同时也在清政府内部树立了善办外交的威望。
李鸿章遂成为晚清折冲外交的核心人物,掌管清政府的外交达三十年。
关键词:天津教案;李鸿章;外交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308-02晚清中外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1870年发生的天津教案是19世纪70年代影响最大、外交最为棘手的教案。
关于天津教案的研究成果颇丰,尤其对前期派去处理教案的曾国藩的研究最为丰厚。
但是,对后期派去查办天津教案的李鸿章的研究颇少。
笔者试以全新的视角来诠释在天津教案这一重大涉外事务中,我们不仅把目光锁定在事件的性质和内容上,还应该注意李鸿章在此案中的作用及此案对李鸿章的反作用,当然这个反作用是积极的。
自天津教案后,李鸿章遂成为晚清折冲外交的核心人物,掌管清政府的外交达三十年之久[1]。
而外交也成为李鸿章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天津教案的发生法国侵略者从侵入中国后,就采用麻醉人民精神的宗教作为侵略手段之一。
法国在中华帝国没有实实在在的真正利益,觉得必须创造一种精神的利益,以抵消英国对手的威望和影响[2]。
天津教案发生于同治九年(1870)五月二十三日,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发生的一起重大涉外事件,其案情大致是:先是天津境内屡有迷拐幼孩之案,署天津知府张光藻检获拐匪二名拐匪严办。
旋有民团拿获匪徒武兰珍,供出法国教堂王三授以迷药,由是津民与教民屡有争阅之事。
为了查清真相,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约法国领事官丰大业来署提犯人对质。
后丰大业在崇厚署中放洋枪,崇厚避开。
丰大业忿而走出,路遇天津知县刘杰,该领事又向其放枪,误将刘杰的家人打伤,众百姓忿怒,“遂将丰大业群殴毙命”,传锣聚众,“将该教堂焚毁,并将东门外之仁慈堂焚烧,别处讲书堂亦有拆毁之处,传教、习教中外之人均有伤毙”[3],此五月二十三日事也。
李鸿章讲解稿
同学们:下午好!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他们或为国捐躯慷慨就义;或建功立业殚精竭虑,对于这许多优秀人物,我们却不可简单的评价他们的好与坏,例如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
今天,我们组来谈谈对李鸿章的看法。
下面这段话是梁启超先生对他的评价。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读中国近代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代史。
”——梁启超《史海回眸李鸿章》那么李鸿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李鸿章(1823-1901年)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子黻、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中兴四大名臣”,与格兰特、俾斯麦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可以说李鸿章是一个成与败共存的一个正面人物。
然而许多人对李鸿章往往给予负面的评价,大多数原因来自于“条约”这一重要方面。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组历史证据:1871年9月,《中日修好条约》(基本上平等的条约)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1885年6月,《中法新约》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年6月,《中俄密约》1898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看完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其中的两个重要条约。
《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极不平等马关条约的签订,到底谁之过错???是李鸿章吗?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不得不隐忍以图事息。
大学语文课后题及答案(完整版)
1、王蒙的()这部作品给使他被错划为右派。
答:《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2、大学语文主要培养的是()。
答:语感3、《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是王蒙的一篇演讲词。
答:是4、一般来讲,作家的理论思考能力都很好。
答:否5、王蒙第一部作品是()。
答:《青春万岁》6、()真正带来了长篇小说的繁荣。
答:电脑写作7、()因写作京剧《沙家浜》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答:汪曾祺8、王蒙写作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校园小说是()。
答:《青春万岁》9、画国画的对墨色的分辨能力要强于画油画的。
()答:是10、王蒙提出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语言。
()答:否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1、黑格尔提出,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
答:语言2、《人论》是()的作品。
答:卡西尔3、“幸福”一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源于()国家的影响。
答:苏联4、语言有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
答:是5、王蒙认同语言工具论的提法。
答:否6、王蒙总结了语言的三种功能,其中不包括()。
答:区别功能7、()提出了“如果说不清楚就说明没有想清楚,如果写不清楚就说明没有说清楚”。
答:闻一多8、下面诗句中的月亮不代表思乡之情的是()。
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9、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很多时候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答:是10、作家写作都是事先在脑子里构思好情节大纲才开始写的。
()答:否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的作品。
答:李商隐2、“言不尽意”最早是()意识到的问题。
答:老子3、《日喻说》是()的文章。
答:苏轼4、语言的“狗屎化效应”指语言说得多了,语言往往就失去意义了。
答:是5、语言会激发思想,但也会扼杀人的创造力。
答:是6、《侠客行》中,只有不识字的小孩认出了蝌蚪文,这体现了语言的()。
答:对思想的束缚7、下面()最早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
答:老子8、下面不能体现语言性别歧视的是()。
答:女人不能骂人9、任何时候言过其实都会让人反感,要尽量避免言过其实。
()答:否10、“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体现了言不尽意的魅力。
大学语文
第一讲语言的功能和陷阱王蒙一、填空题1.优秀的作家开讲艰深的学问,也应当是别具风格、妙趣横生的。
这就是王蒙多年前所倡导的“作家学者化”理念。
二、单选题1、王蒙在《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以契诃夫小说《苦恼》为论据阐述的论点是( B )A.语言文字的修辞功能B. 语言的心理功能C. 语言的信仰功能D. 语言的创造功能2、《语言的功能和陷阱》里面认为“仁孝忠信”、“礼义廉耻”本来是好词儿,后来变成人们厌恶的词汇,这是一种语言的(D)A. 言不尽意 B. 言过其实C. 双刃剑D. 狗屎化效应3、王蒙在《语言的功能和陷阱》里面,王蒙提及了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论述了( B )A. 语言的记忆功能B. 语言的审美宣泄功能C. 语言的交际功能D. 语言的浪漫功能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王蒙创作的是( B )。
A.《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B.《班主任》C.《活动变人形》 D.《踌躇的季节》5.“……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故事,但是起码马语没有人语这么发达。
如果马语比人语还发达的话,那么今天王蒙这个位置上的可能就是一匹公马了。
”这段话语突出体现了此篇演讲稿( B)的特色。
A.外松内紧B.亦庄亦谐C.取譬引喻D.极具煽情6.“比如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就造成了我们中国人的心理模式,我们一看到明月就会想到家乡……你有没有真实的对于明月的感受。
”这段话语体现了王蒙先生所谓的语言(D)的陷阱。
A.文不尽言B.言过其实C.落入俗套D.扼杀创造7.“‘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觉得这话多好呀……但是现在你如果什么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它就已经丧失了它原本的力量。
”这段话语体现了王蒙先生所谓的语言( C )的陷阱。
A.文不尽言B.言过其实C.落入俗套D.扼杀创造8.王蒙在论证语言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即“语言是把双刃剑”时,比较《伊索》话剧中“最好的菜和最坏的菜都是口条”,这种论证方法是( B )。
A.归纳法B.类比法C.对比法D.演绎法三、多选题1、根据《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下列属语言的陷阱的是:(CDE )A.掌握了“芝麻开门”就使密室的石门洞开B.用语言倾诉进行精神分析治疗C.言过其实D.言不尽意E.语言的俗套四、问答题1.《语言的功能和陷阱》一课中所谈到的语言的社会功能有哪些?答:两个功能:一是交际工具,二是思维工具。
《大学语文)》章节测试答案
《大学语文)》章节测试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一)1【单选题】以下哪位改变了校园文学的格局和模式?(C)A王蒙B贾平凹C韩寒D莫言2【多选题】下面关于王蒙的作品特点或语言说法,正确的有(ABC)。
A是迸发性的B语言感特别强C幽默和机智D豪放和细腻3【判断题】人类进入长篇小说最辉煌的时候是进入了电脑写作时代。
(错) 4【判断题】语言只是一种工具。
(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1【单选题】卡西尔认为,()让人有了文化的反应。
BA情感B语言C生命D神经系统2【单选题】巴尔扎克能写很多故事的原因是(C)。
A他脑中装着故事B故事发生情节推动着他写C写作是语言本身推着他走D他将故事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进行整理3【多选题】王蒙发现的语言的功能包括(ACD)。
A浪漫B工具C产生意义D煽情4【判断题】语言形成了感情。
(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三)1【单选题】在严打中,流氓罪可以叫做(C)。
A言不尽意B反面的东西C言过其实D狗屎化效应2【单选题】“语言这种东西不能把你的感觉和体验全部激活。
”这个道理是谁首先提出的?(B) A荀子B老子C庄子D孟子3【判断题】语言的对和错都在于语言不讲对和错。
(对)4【判断题】“忍剪凌云一寸心”是李商隐对唐朝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发出的。
(对)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四)1【单选题】“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是著名作家(C)所说。
A老舍B巴金C汪曾祺D顾城2【多选题】下列是王蒙提出的有(ABC)。
A语言创造了人B没有语言就没有记忆C语言的审美化D提倡语言交际论3【判断题】语言需要遵循科学。
(错)4【判断题】在今天,语言勾连社会生活。
(对)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五)1【单选题】“语言的局限就是我们全部世界的局限。
”是谁所言?(B)A马克思B恩格斯C普希金D海明威2【单选题】以下哪个词语填入“鬼灯一闪,显出()面”中,最能营造恐怖的氛围?C A狰狞C桃花D牛肉3【判断题】中美洲的人一提到流水就会想到时间的流逝。
(错)4【判断题】在美国印第安的霍皮族那里,没有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概念。
李鸿章办外交心得体会
李鸿章办外交心得体会李鸿章是中国晚清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外交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实践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
在他长期的外交生涯中,他总结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李鸿章办外交心得体会的1000字阐述。
首先,李鸿章在办外交中非常注重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的维护。
他强调外交行动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导向,而不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私利。
他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保持着高度的忠诚和专业素养。
这使他能够充分利用外交手段为中国争取最大的利益,同时树立起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地位。
其次,李鸿章非常强调外交谈判的重要性。
他认为外交谈判是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的关键方式,而不是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他在与外国使节的交涉中展现出了高超的谈判技巧和智慧。
他善于通过言辞和行为传达出中国的诚意和决心,达到与外国谈判伙伴实现双赢的目标。
此外,李鸿章非常注重外交之间的平等和互惠原则。
他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不应该有任何一方被剥夺自己正当权益的情况发生。
他在处理与西方列强的外交关系时,常常坚守着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也给予对方一定的利益和尊重,以此促成双方的合作。
李鸿章还非常重视外交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他非常清楚外交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鼓励中国的年轻人学习外语和国际事务,提高他们的外交能力。
他重视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员,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培养新一代的外交精英。
通过这种方式,他有效地提高了中国外交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最后,李鸿章认为外交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耐心和持久努力的过程。
在他办理外交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各种复杂的政治和外交局势,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持续的努力。
他相信通过外交手段,中国可以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总之,李鸿章在其外交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他的办外交心得体会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通过注重国家利益和形象、强调外交谈判、平等和互惠原则、外交人才培养和耐心努力等方面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办理国际关系,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利益和尊重。
李鸿章外交活动及外交思想述论
李鸿章外交活动及外交思想述论作者:杨明元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35期一、李鸿章的外交活动在李鸿章3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对日外交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李鸿章之初履外交,即以新起之日本为敌手”,“日本是向中国正面砍来的一把屠刀,李鸿章如何千方百计地来防止这把屠刀真是惊险万状。
结果李鸿章于甲午一役后,马关议和时倒了下去,结束了他26年对日本外交生涯”。
石培华剖析了李鸿章主持中日订约的过程和历史意义,他指出,当日本遣使来华求约之时,李鸿章力排众议,坚持同日立约修好,在谈判过程中,李鸿章力求维护清王朝的利益。
日使要仿照西方列强一法均沾之例,李鸿章力拒,并规定日本不准进入中国内地,日本人不准进入内地置买土货等条款,日使对此无可奈何。
次年日本又派柳原前光来华,要求修改去年所签条约,李鸿章拒其所请,并坚持必须先行换约,日后再行商议。
日本方面只得改派副岛种臣为全权特使来华换约。
1873年4月30日,李鸿章与副岛种臣在天津互换了上年所签条约。
从此次谈判到签约、换约的过程可以看出李鸿章对日本的态度是颇为强硬的,“并无屈辱媚外,丧权辱国之举,可谓有理、有利、有节”。
“在谈判中,李鸿章与日使多方辩论,力拒其无理要求,最后得以按中方草案稍予改动而定约”,“该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
台湾学者王玺认为:李鸿章所主持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及《通商章程》,“不仅为中国空前未有之平等条约,即对日本而言,亦为其平等条约之标准”。
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的李鸿章如何评价?石培华指出:“李鸿章对日侵台事件曾持主战之议”,“李鸿章是主张示以兵威,并作了一定的布置的。
但最终导致屈辱和约的签订的主要原因,是总理衙门的奕、文祥等满清皇族执意议和,遂使日本乘机漫天要价,肆意勒索”。
论者大多认为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生功业的转折。
而战争的惨败,又是他消极避战,一味求和的结果。
戚其章指出:“从战争的实践和基本倾向看,李鸿章是一位主和派,在战前,他始终幻想列强调停而不认真备战。
《大学语文》章节测试
《大学语文》章节测试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一)已完成成绩: 50.0分1【单选题】以下哪位改变了校园文学的格局和模式?()A、王蒙B、贾平凹C、韩寒D、莫言2【多选题】下面关于王蒙的作品特点或语言说法,正确的有()。
A、是迸发性的B、语言感特别强C、幽默和机智D、豪放和细腻3【判断题】语言只是一种工具。
()4【判断题】人类进入长篇小说最辉煌的时候是进入了电脑写作时代。
()4【多选题】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A、20932+B、02559C、扣扣D、百度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卡西尔认为,()让人有了文化的反应。
A、情感B、语言C、生命D、神经系统2【单选题】巴尔扎克能写很多故事的原因是()。
A、他脑中装着故事B、故事发生情节推动着他写C、写作是语言本身推着他走D、他将故事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进行整理3【多选题】王蒙发现的语言的功能包括()。
A、浪漫B、工具C、产生意义D、煽情4【判断题】语言可以编造世界。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在严打中,流氓罪可以叫做()。
A、言不尽意B、反面的东西C、言过其实D、狗屎化效应2【单选题】“语言这种东西不能把你的感觉和体验全部激活。
”这个道理是谁首先提出的?() A、荀子B、老子C、庄子D、孟子3【多选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个诗通过写(),让人感动。
A、送的人B、走的人C、画面让人想象出那个送的人D、画面映衬走的人4【判断题】“忍剪凌云一寸心”是李商隐对唐朝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发出的。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普罗普认为人类可以讲多少种故事?()A、上万种B、30C、100D、332【单选题】“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是著名作家()所说。
A、老舍B、巴金C、汪曾祺D、顾城3【多选题】下列是王蒙提出的有()。
A、语言创造了人B、没有语言就没有记忆C、语言的审美化D、提倡语言交际论4【判断题】在今天,语言勾连社会生活。
李鸿章外交
一、李鸿章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活动(一)“以夷制夷”思想鉴于远交近攻的合纵连横之术,李鸿章为了维持中外相安的局面,以致力于对内自强的洋务运动,他采用了林则徐、魏源早已提出的“以夷制夷”思想。
这一外交策略日后则成为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
“以夷制夷”作为一种处理对外关系的策略,起源于春秋时代。
鸦片战争期间,这一策略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李鸿章在同光年间根据列强虽有联合但也有竞争这一复杂的国际形势,也积极采取“以夷制夷”思想。
他深知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因此他鉴于此种情况,就竭力想利用各国矛盾,来达到“以夷制夷”进而以求自存的目的。
李鸿章运用这个方法最得意的一招就是处理与英国有关云南马嘉理案的交涉。
由于英国侵略缅甸,法国侵略越南,中国西南边疆出现严重危机,云南直接受到威胁。
英法两国力图分别从缅甸、越南开辟一条经云南至我国内地的捷径。
1874年,英国派军官柏郎率领近200人的武装“远征队”从缅甸出发,到我国云南探测路线,英国驻北京使馆派翻译官玛嘉理从北京经云南入缅接应。
1875年2月,马嘉理带领探路队擅自入境。
因于当地曼允山寨景颇族群众发生冲突,马嘉理被打死,此即“嘉理案”。
英国政府利用此案向清政府提出了广泛的侵略要求。
在谈判中,英国公使威妥玛以绝交、战争相恐吓。
李鸿章故意将谈判与修改《天津条约》中的通商条款问题结合起来,用来吸引各国政府对中英谈判的注意。
当时俄、德、美、法、日、奥六国公使都在烟台观看海军操练。
李鸿章通过赫德的调停,把威妥玛接到烟台会晤,并对此次会谈“故示整暇,往来谈宴”,[1]315表示不急于商谈此事。
在清皇帝万寿节那天,请各国公使及提督等赴宴庆贺。
各国公使议论纷纷,觉得马嘉理一案中,滇抚岑毓英下令杀人一事并没有确凿证据,不应该提岑来京问罪。
次日,李鸿章与威妥玛会谈时,威妥玛取消了这一要求。
李鸿章通过此次谈判的胜利,被外国人视为外交能手,他本人亦对此次谈判之结果甚为满意,也对“以夷制夷”的效果感到很高兴。
《李鸿章办外交》.
王元化
1. 王元化其人
作者王元化先生是当代 著名学者,致力于近现 代中国思想史、学术史 及文艺理论的研究,在 学界广有影响。
2. 掌故文
所谓“掌故”,是指有关国事朝政、典章 制度、历史人物等的故实或传说,以补正 史之未备。 晚清时期掌故文很兴盛,它与一般笔记或 野史相比,涉及更多方面的内容。本文更确 切地说是掌故笔记,所引用的即是近代两 部著名的掌故书。
3. 众说纷纭李鸿章
4. 文本分析
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开头至“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总说 前人对李鸿章在外交中轻侮洋人多有传闻记载; 第二层次(从“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至“甚至闹出 笑话”):具体引述两本掌故笔记所记载的李鸿章以 特殊手段压倒洋人的传说,并予以评议; 第三层次(从“据某笔记载”至全文结束):附带引 述清末民初外交官在外交礼仪上的迂执,以见李鸿章 办外交的影响。重点是前两个层次。
6. 思考与讨论
作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你了解李鸿章吗? 了解这段历史吗?你觉得作者的这种议论 有道理吗?
李鸿章之办外交以及士大夫对它的渲染, 究其实质,正是本文所评议的,是追求一 种“精神上的胜利”。 李鸿章的典型地反映了“精神胜利法”的 两个特点:一是受挫愈烈,此法愈盛;二 是因物质上不如人,故以精神文明骄人, 对外人则仍以夷狄视之。为求取精神上的 胜利,在外交中别无它法,只有务虚一途。
5. 历史阅读法?
4. 文本分析
本文在引述和评议上均有特色:
其一,近世野史笔记甚多,而本文所引多为近 世名人梁启超、曾纪泽的言论,以及掌故名著 如《春冰室野乘》、《庚子西狩丛谈》。 其二,作者在摘引史料时屡加简要评议。其所 言皆可谓一语中的,犀利而允当。这类评议虽 不多,却正是文章的精彩之处、点晴之笔。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外交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外交正文:晚清重臣李鸿章,他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兴办洋务运动,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最后哀荣。
从他步入仕途之始,“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100多年来“论犹未定”。
有说其有误国、卖国之罪的,一说他有爱国进取之心,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论不过是过世云烟罢,我也只是仅仅根据其人其事对近代史的影响谈些个人看法,毕竟在近代史上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不灭,一味颂扬或者盲目贬斥都暂且放开一旁吧。
根据历史先后顺序,我拣选了一些重要事件,且发表我的一愚之见。
一、“壮年戎马”壮年李鸿章,是考取功名之后,投笔从戎的。
那时的他,初出茅庐,被曾国藩赏识。
他曾奉曾国藩之命整顿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
1864年,率部攻克常州,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
1865年,署两江总督。
旋调集淮军6万人赴河南镇压捻军,接替曾国藩为“剿捻钦差大臣”。
可以说他是戎马十年了。
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其实这不仅对李是不公平的,对太平天国也是不公平的。
大家太”抬举”它了!事实上,太平天国自从定都南京之后,就失去了原先的代表农民阶级的农民军的实质,内讧四起,骄傲自满,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思想愈来愈多的侵蚀到革命队伍内部。
大兴土木建筑王宫,养尊处优生活奢靡.这就证明了太平天国在本质上与清庭没什么差别。
再则,当时的李鸿章并非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角,作为才出道的书面小生,他仅仅是个配角罢了。
由此观之,李鸿章之于太平天国运动,不过只是历史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历史发展观来讲,作为农民政权本身具有局限性的太平天国始终都会走向末路,而李鸿章便成为了恰好使其末路的人而已。
除此,别无其他。
2、编练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期间,李鸿章深切了“洋枪洋炮”的威力,他精选优秀军官担任不同职务,任用其能,并以西式武器装备部队,坚持新法训练,以改进淮军的战斗力。
有了这样一支军队,李在与太平军的交手中连战连胜,不仅保住了上海,而且钳制住了太平军的许多精锐之师,对清庭最终战胜太平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本分析
本文在引述和评议上均有特色:
第一,近世野史笔记甚多,而本文所引多为近 世名人梁启超、曾纪泽的言论,以及掌故名著 如《春冰室野乘》、《庚子西狩丛谈》。 春冰室野乘》 庚子西狩丛谈》 第二,作者在摘引史料时屡加简要评议。其所 言皆可谓一语中的,犀利而允当。这类评议虽 不多,却正是文章的精彩之处、点睛之笔。
五、历史阅读法
李鸿章之办外交以及士大夫对它的渲染, 究其实质,正是本文所评议的,是追求一 种“精神上的胜利”。 精神上的胜利” 李鸿章典型地反映了“精神胜利法” 李鸿章典型地反映了“精神胜利法”的两 个特点:一是受挫愈烈,此法愈盛;二是 因物质上不如人,故以精神文明骄人,对 外人则仍以夷狄视之。为求取精神上的胜 利,在外交中别无它法,只有务虚一途。
三、众说纷纭李鸿章
四、文本分析
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开头至“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第一层次(开头至“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总说 前人对李鸿章在外交中轻侮洋人多有传闻记载; 第二层次(从“李岳瑞《春冰室野乘》 第二层次(从“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至“甚至闹出 笑话” 笑话”):具体引述两本掌故笔记所记载的李鸿章以 特殊手段压倒洋人的传说,并予以评议; 第三层次(从“据某笔记载” 第三层次(从“据某笔记载”至全文结束):附带引 述清末民初外交官在外交礼仪上的迂执,以见李鸿章 办外交的影响。重点是前两个层次。
六、思考与讨论
作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你了解李鸿章吗? 了解这段历史吗?你觉得作者的这种议论 有道理吗?
李鸿章办外交
王元化
一、王元化其人
作者王元化先生是当代 著名学者,致力于近现 代中国思想史、学术史 及文艺理论的研究,在 学界广有影响。
二、掌故文
所谓“掌故” 所谓“掌故”,是指有关国事朝政、典章 制度、历史人物等的故事或传说,以补正 史之未备。 晚清时期掌故文很兴盛,它与一般笔记或 野史相比, 野史相比,涉及更多方面的内容。本文更确 切地说是掌故笔记,所引用的即是近代两 部著名的掌故书。
五、历史阅读法
鲁迅先生早曾通过著名的阿Q 鲁迅先生早曾通过著名的阿Q形象的塑造, 揭示了中国近代以来的一大文化痼疾,也 是国民性的一个重大缺陷——“ 是国民性的一个重大缺陷——“精神胜利 法”。其实质即是在不能胜利的情况下而 行自我安慰之举。
五、历史阅读法
精神胜利法
在中国统治阶级及被统治阶级中慢慢滋生成长 起来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即在实际上的 失败之后转而寻求精神上的优越,在物质文明 落后之时转而找寻精神文明的高超,在今天的 屈辱境地之外去追寻当年的辉煌,在主要的方 面处于劣势之时去炫耀次要方面的胜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