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配化物在溶液中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1 配离子之间的平衡 例如: 在[Ag(NH3)2]+溶液中加入NaCN, 就会发生下 列反应: [Ag(NH3)2]+ + 2CN-= [Ag(CN)2]- + 2NH3 这说明Ag(CN)2- 比 Ag(NH3)2+更稳定。 [Ag(CN)2]-的 K稳o=1.30×1021比 银氨配离子的K稳o =1.12×107大, 所以稳定。 配离子之间可相互转化, 以至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
11-2 影响配离子在溶液中稳定性的因素
11-2-1 中心离子的性质对配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1. 中心离子在周期表中得分布: 中心离子在周期表中得分布:
A. 绿色区域的金属离子易形成配合物; 绿色区域的金属离子易形成配合物; B. 黄色区域的简单配离子稳定性差,螯合物和大环配合 黄色区域的简单配离子稳定性差, 物稳定; 物稳定; C. 粉红色区域配合能力较差,螯合物和大环配合物可存 粉红色区域配合能力较差, 在。
[ Ag ( NH 3 ) 2+ ] 0.20 K 稳°= = = 1.12 × 10 7 [ Ag + ][ NH 3 ] 2 x × 1.60 2
[Ag+]=x=0.20/(1.602×1.12×107)=6.98×10-9 在此条件下不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要求是: [Cl-]<Ksp/[Ag+]=1.77×10-10/6.98×10-9 ] 1.77 10 /6.98 10 =2.54×10-2mol/L 在此条件下不产生溴化银沉淀的要求是: [Br-]<Ksp/[Ag+]=5.35×10-13/7.98×10-9 =7.65×10-5mol/L 所以AgCl可部分地溶解在氨水中,而AgBr不可溶 解。
2-Me-L
4-Me-L
11-2-3 配位原子和中心离子的关系对配合物稳 定性的影响 1923年路易斯(G.N.Lewis)提出酸碱电子理论:凡 是提供空轨道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凡是 提供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按此理论配合物的中 心离子是酸,配位原子是碱。 硬软酸碱理论: 1. 硬酸是一种与外层电子结合得比较紧的路易 斯酸,它们体积比较小,正电荷高,变形小,例 如:H+、Mg2+、Al3+等。软酸是一种外层电子结 合得比较松的路易斯酸,它们体积比较大,正电 荷低或不带电荷,易变形,例如:Cu+、Ag+、Au+ 等。介于硬软之间的是中间酸。
Ni2++3CN-= Ni(CN)3-
Ni
2+
+4CN= Ni(CN)42-
β1°、β2°、β3°、β4°称为积累稳定常数 ,也称为稳 定常数K稳° β4°=K1°×K2°×K3°×K4°=2.0×1031
不稳定常数
配合物的稳定性也可以用不稳定常数来表示, Ni(CN)42- = Ni2+ + 4CNK 不稳
软硬酸碱结合的配合物的第一级稳定常数 Fe3+ Pb2+ Hg 2+
中心离子 硬碱 FFe3+(硬酸) Fe3+(k 中间酸) Fe3+(软酸) 6.04 0.8 1.03 Cl1.41 1.75 6.72 中间碱 Br0.49 1.77 8.94 软碱 I1.92 12.81
10-3 配位平衡的移动
3.空间位阻
多齿配体的配位原子附近如果结合着体积较大的基团, 妨碍配合的进行,从而降低了配合物的稳定性。 如:2-甲基-8-羟基喹啉(用2-Me-L表示)的配位能力远不 如4-甲基-8-羟基喹啉(用4-Me-L表示),这种因空间阻碍 的效应称为位阻效应(steric effect)
N OH OH
N
[ Ni (CN ) 2 ] cθ K2 = {[ Ni (CN ) + ] cθ }{[CN − ] cθ }
θ
− [ Ni (CN )3 ] cθ K3 = {[ Ni (CN ) 2 ] cθ }{[CN − ] cθ }
θ
K1°、K2°、K3°、K4°称为逐级稳定常数
[ Ni (CN ) 2− ] cθ θ 4 K4 = − {[ Ni (CN ) 3 ] cθ }{[CN − ] cθ }
11-2-2 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1. 配体的酸碱性 配体的碱性越强,亲核能力越强,形成的配合物 就越稳定。 2. 配体的螯合效应和大环效应
2+ NH2 H 2C H 2C NH2 Ni H2N CH2 CH2 H 2N H 2C H2C NH2 Ni H 2C NH CH2 HN CH2 CH2 H 2N H 2C H2C NH CH2 CH2 螯合效应 多齿螯合效应 大环效应 Ni 2+ CH2 CH2 NH CH2 HN CH2 CH2 HN CH2 2+
例如: Ag+ + 2NH3 =[Ag(NH3)2]+ Ag+ + 2CN= [Ag(CN)2 ]-
K稳 K稳
o=
[ Ag ( NH 3 ) ] [ Ag + ][ NH 3 ]2
[ Ag (CN ) 2 ] [ Ag + ][CN − ]2

2+
o=
[Ag(NH3)2]+ + 2CN- = [Ag(CN)2]- + 2NH3 的 平衡常数为:
积累稳定常数
Ni +CN= Ni(CN)
2+ +
β1 =
θ
θ
[Ni(CN)+ ] cθ {[Ni2+ ] cθ }{CN− ] cθ } [
Ni +2CN= Ni(CN)2
2+
-
[Ni(CN)2 ] cθ β2 = 2+ θ {[Ni ] c }{CN− ]2 cθ } [ [Ni(CN 3 ] cθ )− θ β3 = 2+ θ {[Ni ] c }{CN− ]3 cθ } [ [Ni(CN)2− ] cθ θ β4 = 2+ θ 4 − 4 θ {[Ni ] c }{CN ] c } [
AgNO3
NaCl
AgCl↓白
NH3
[Ag(NH3)2]+
KBr
AgBr↓淡黄 Na2S2O3 [Ag(S2O3)2]3-
KI
AgI↓黄
KBiblioteka BaiduN
[Ag(CN)2]
-
Na2S
AgS↓黑
为什么沉淀与配离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写出所有的方程式!
例: 1.0L 1.0mol/L NH3可溶解多少克AgCl固体 解:Ag+ + 2NH3 = [Ag(NH3)2]+ K稳° =1.12×107 AgCl = Ag+ + ClKsp° =1.77×10-10 总反应为: 2NH3 + AgCl = Ag(NH3)2+ + Cl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Ksp × K稳 = 1.98×10-3
11-1-2 配离子平衡浓度的计算
例:在1mL 0.40 mol/L AgNO3 溶液中, 加入1mL 4mol/L NH3, 计算平衡后溶液中Ag+ 的浓度。(北师 大),K稳°=1.12×107 。 解:设[Ag+]为x,混合后 AgNO3为0.20M,NH3 为 2M Ag+ + 2NH3 = [Ag(NH3)2]+ 初 0.20 2.0 0 平 x 1.60+2x 0.20-x (因K稳°很大, 1.6+2x ≈1.60 ,0.2-x ≈0.20
−2
x = 1− 2x
x=4.09×10-2 mol/L 溶解的AgCl质量为:4.09×10-2×143.5 = 5.87 g 答: 一升1M 氨水可溶解5.87克 AgCl。
10-3-3 配位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
例2: EAg+/Ag° = 0.7994V,Ag(NH3)2+ 的 K稳°=1.12×107, 求 E°[Ag(NH ) ] /Ag + [ Ag ( NH 3 ) 2 ] 解: Ag+ + 2NH3 = [Ag(NH3)2]+ K稳o= [ Ag + ][ NH 3 ]2 因:EoAg(NH ) ] /Ag是标准电极电位, Ag(NH3)2+ + e = Ag + 2NH3 [NH3]=[Ag(NH3)2+]=1 mol/L 故:[Ag+]=1/ K稳°=1/1.12×107=8.9286×10-8 按照Nernst方程 对于Ag+ + e = Ag Eo Ag(NH ) ] /Ag= Eo Ag /Ag + (0.05916/1)lg[Ag+] = 0.7994 + 0.05916lg8.9286×10-8=0.7994-0.417 = 0.3824 V
2. 硬碱是一种外层电子结合得比较紧的路易斯 碱,它们变形小,电负性大,不易失去是电子, 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强,例如:F-、OH-等。软碱是 一种外层电子结合得比较松的路易斯碱,变形性 大,容易失去电子,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弱,例如: I-、CN-等。介于硬软之间的是中间碱。 3. 软硬酸碱的原则是:硬酸倾向于与硬碱结合, 软酸倾向于与软碱结合,中间酸碱与软硬酸碱结 合的倾向差不多。这一原则应用在配合物中,则: 中心离子为硬酸时,倾向于与作为硬碱的配体结 合,这时稳定性比较好; 中心离子为软酸时,倾向于与作为软碱的配体结 合,这时稳定性比较好;
第十章 配化物在溶液中的 稳定性和配位平衡 11-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平衡 实验:当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首先生成白色的AgOH沉淀, 继续加氨可使沉淀溶解, 形成Ag(NH3)2+配离子。如果此时向溶 液中加入NaCl得不到AgCl沉淀, 但加KI可得到AgI 沉淀。说明 溶液中还有Ag+ 存在, 故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Ag(NH3)2+ Ag+ + 2NH3
中心离子的半径及电荷的影响: 中心离子的半径及电荷的影响:
A. 离子半径: 如果中心离子同配体间的结合力 纯粹为静电引力则中心离子的稳定性随离子的半 径减小而增大。 B. 电荷: 中心离子的电荷高形成的配合物稳定, 如:[Fe(CN)6]3-(1.0×1042)的稳定性大于[Fe(CN)6]4(1.0×1035) C. 电子构型:电子构型不同的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稳定性相差较大。如:虽然Mg2+和Cu2+半经相差 不大,Mg2+不如Cu2+易形成配合物。
螯合效应和大环效应
A. 配体同时提供两个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结合 形成五元环或六元环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 B. 配体同时提供两个以上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 结合的称为多齿螯合物;形成螯合物的螯合环越 多越稳定,这种效应称为螯合效应; C. 配体同时提供两个以上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 结合形成中心离子被配体以环状包围的多齿螯合 物称为大环配合物;若是由于配体和中心离子形 成大环使得配合物稳定,这种效应称为大环效应。 一般来说:单齿配体〈 螯合效应 〈 多齿螯合效应 〈 大环效应
θ − − [ Ag (CN ) 2 ][ NH 3 ]2 K s [ Ag (CN ) 2 ] 1.30 ×10 21 = θ = Ko= + − 2 + [ Ag ( NH 3 ) 2 ][CN ] K s [ Ag ( NH 3 ) 2 ] 1.12 × 107
=1.0×1014
10-3-2 配位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11-1-1 稳定常数的表示方法
Ni2++CN-=Ni(CN)+ Ni(CN)++CN-= Ni(CN)2 Ni(CN)2+CN-= Ni(CN)3Ni(CN)3-+CN-= Ni(CN)42-
[ Ni (CN ) + ] cθ K1 = {[ Ni 2+ ] cθ }{[CN − ] cθ }
θ
3 2 + 3 2 +
3 2
+
+
小结
一般说来, K稳°越大, 配合物就越稳定, 中心离子 就越不容易与其它物质起反应。 例如, [Co(NH3)6]2+的K稳°为1.29×105。而 [Co(NH3)6]3+的K稳°为1.58×1035, [Co(NH3)6]2+ 就 很容易被空气氧化成[Co(NH3)6]3+, 而[Co(NH3)6]3+ 基本上没有什么氧化性, 而Co3+却有很大的氧化性, 能把Cl- 离子氧化成Cl2。
2NH3 + AgCl = Ag(NH3)2+ + Cl初始:1 0 0 平衡:1-2x x x
[Ag(NH 3 ) 2 ] × [Cl − ] x× x x K°= = = 2 2 [NH 3 ] (1 − 2 x) 1 − 2 x
+
2
两边开根号
1.98 ×10
−3
= 4.45 ×10
θ
{[ Ni 2+ ] cθ }{[CN − ] 4 c θ } = 1/K 稳°=5.0×10-32 = [ Ni (CN ) 2− ] c θ 4
配离子也是逐级解离的,因而也有逐级不稳定常 数,其乘积是该配离子的总不稳定常数。 稳定常数越大,该配合物越稳定,稳定常数一般 大大的大于1,不稳定常数一般大大的小于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