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配化物在溶液中的平衡

合集下载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二)压力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TI(Ⅰ)< TI(Ⅲ) 酒石酸根离子(L2-)配合物的lgK1值 强制构型:螯合剂的空间结构和金属离子的配位要求不相适应而产生较大的空间张力而降低络合物稳定性。
一般来说,中心离子半径小,空间位阻效应大。
Ca2+ <Sc2+ <Ti2+ <V2+ >Cr2+ >Mn2+ <Fe2+ <Co2+ <Ni2+ >Cu2+ >Zn2+
S结C构N相- 似 • 的N多配M齿位g配2+体在>空间C结a构2+允许>的S情r况2+下…, ….
一、中心离子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Li+ > Na+ > K+……. 配体的碱性大小可用加质子常数KH衡量碱性大小。 [Cd(en)2]2+ K稳=1. 1.螯合效应:在配位原子、配位数也一样的情况下,螯合物的结构比非螯合物稳定,也就是说螯环的形成使螯合物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
。 Ca2+
<•Sc2+水<T和i2+ 金<V2属+ >C金r2+属>M离n2+子<F的e2+半<C径o2+大<N小i2+ 如>Cu下2+ >:Zn2+
• Li > Na > K ……. 强一制般构 5、型6:环螯稳合定+剂,的饱空和间5圆结环构+ 和饱金和属6+离圆子环的配位要求不相适应而产生较大的空间张力而降低络合物稳定性。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配位平衡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配位平衡
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常通过配位反应进行沉 淀或吸附,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环境化学中的配位平衡问题
土壤污染修复
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发生配位反应,影响重金属的迁移 和生物有效性,从而影响土壤污染修复效果。
水质监测与净化
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可通过配位反应进行转化和去 除,确保水质安全。
02
在化学分析中,可以利用配位平衡常数来计算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
03
在生物学中,配位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与蛋白 质、酶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04
在环境科学中,配位平衡常数可以用来研究重金属离子在土壤、水等 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行为。
04
配位平衡在化学反应中的作 用
配位反应的速率影响
由能变化等参数,从而预测反应结果。
05
实际应用中的配位平衡问题
工业生产中的配位平衡问题
1 2 3
金属冶炼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配位平衡对于控制金属离子 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金属的提 取率和纯度。
化学品的合成与分离
许多化学品的合成和分离涉及到配位平衡,如利 用配位反应合成有机金属化合物、分离稀有元素 等。
03
配位平衡的计算与表示方法
配位平衡的计算
配位平衡是溶液中一种重要的化学平衡, 主要涉及配位体和中心离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
配位平衡的计算通常需要使用平衡常数,如 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来描述配位体和中 心离子之间的结合和解离程度。
平衡常数的值取决于温度、压力和 溶液的组成,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 计算得出。
形成配合物的条件
金属离子和配位体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配合物,如温度、压 力、浓度等。

第十章 滴定分析法(三)———配位滴定法

第十章 滴定分析法(三)———配位滴定法


(3)待测金属离子的 浓度 在条件稳定常数一 定的条件下,金属离子的 起始浓度大小对滴定突跃 也有影响,金属离子的起 始浓度越小,滴定曲线的 起点越高,因而其突跃部 分就越短,从而使滴定突 跃变小。
EDTA滴定不同浓度 M 的滴定曲线
n+
c (M) Θ K MY Θ c
≥106为配位滴定中准确测定单一金属


2.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和配位效应系数
由于共存的配位剂L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而使主 反应能力降低,这种现象叫配位效应。配位效应的大 小用配位效应系数αM(L)来表示,它是指未与EDTA配合
的金属离子M的各种存在型体的总浓度 与游离金属离 子浓度之比。 表示为:

αM(L)
ceq (M') ceq (M)
EDTA的–pH曲线
由于EDTA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室温下,每 100 mL水中溶解0.02 g),所以在分析工作中通常
使用它的二钠盐(Na2H2Y· 2O),也称EDTA二 2H
钠盐,它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室温下,每100
mL水中溶解11.1 g),饱和溶液的浓度约 为0.3
mol· –1,由于主要存在型体是H2Y2-,故溶液的 L pH约为4.4。
Θ c(Ca ) lg K CaY 10.69 0.01 10.68
2
Θ K CaY 1010.68 4.8 1010
(1)滴定前 pCa取决于起始
2 c · 1 c(Ca 2 ) 浓度, (Ca ) 0.01000 mol L
pCa = 2.0
• •
(2)滴定开始到计量点前 Θ 由于 K CaY很大,则由 CaY 解离产生的 Ca 2 极少, 2 pCa 取决于配位反应剩余后 Ca 的浓度。 可忽略,即 设加入EDTA溶液19.98 mL,此时还剩余0.1%的 Ca 2 未 被配位:

高中化学水溶液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水溶液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水溶液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理解水溶液中的平衡现象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 掌握水溶液平衡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

教学内容:
1. 水溶液的定义和性质。

2. 溶解度和溶解平衡。

3. 酸碱平衡和盐水平衡。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水溶液的知识,提出学习的主题是水溶液平衡。

同时,引入水溶液
的平衡概念。

第二步:讲解水溶液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图像展示和示例演示等方式介绍水溶液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溶解度、溶解
平衡等内容。

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水溶液的形成。

第三步:探讨溶解度和溶解平衡(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溶解度和溶解平衡的概念,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通过实验和计算演
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及平衡的动态过程。

第四步:学习酸碱平衡和盐水平衡(20分钟)
教师讲解酸碱平衡和盐水平衡的定义、反应特点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并通过实例讲解如
何调节水溶液的酸碱程度和盐水浓度。

第五步: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布置针对水溶液平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并相互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水溶液平衡的重要性,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掌握水溶液平衡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和指导。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Ag(CN)2]- +
判断[Ag(NH3)2]+是否可能转化为[Ag(CN)2]-。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7–2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7–2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7–2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Cu2+ + 4NH3
[Cu(NH3)4]2+
平衡浓度/( mol/L) 1.0×10-3
x
1.0
已知[Cu(NH3)4]2+ 的= 2.09×1013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7–2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将上述各项代入累积稳定常数表示式:
K稳
[Cu(NH 3 ) 4 ] 2 [Cu 2 ][NH 3 ] 4
1.比较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 较高。但不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则不能仅用 K 比较。 稳
K 对于同类型配合物,稳定常数 稳 较大,其配合物稳定性

例1:比较下列两配合物的稳定性: [Ag(NH3)2]+ [Ag(CN)2]= 107.23 = 1018.74
由稳定常数可知[Ag(CN)2]-比[Ag(NH3)2]+稳定得多。
3.判断配离子与沉淀之间转化的可能性
配离子与沉淀之间的转化,主要取决与配离子的稳定性和 沉淀的溶解度。配离子和沉淀都是向着更稳定的方向转化。
【例3】
在1L[Cu(NH3)4]2+溶液中(c(Cu2+)为4.8×10-17mol/L), 加入0.001molNaOH,问有无Cu(OH)2沉淀生成? 若加入 0.001molNa2S,有无CuS沉淀生成? (设溶液体积基本不变)。

第十章金属配位化合物

第十章金属配位化合物

例: 硫酸一溴五氨合铬(Ⅲ)
配合物[CrBr(NH3)5]SO4,中心离子是__________,
Cr3+
配配位位体数是_N__H_3_、,___B配_r_-_离配子位的原电子荷是数_是___N__、__B__r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6
+2
中心离子的氧化数是
,内界是

__________
[Ag(NH3)2]+的结构 4d
5s
5p
sp杂化 5p
H3N NH3
结果: [Ag(NH3)2]+形成之前和之后, 中心原子的d电子排
布没有变化 。络合物是直线型,μ = 0
中心离子Ni2+的结构 3d [Ni(NH3)4]2+的结构 3d
4s
4p
sp3杂化
NH3 NH3 NH3
NH3
结果: [Ni(NH3)4]2+形成之前和之后, 中心原子的d电子
Cu(NH 3 ) 4 SO 4
K 3 Fe(NCS) 6
H 2 PtCl 6
Cu(NH 3 ) 4 (OH) 2
K PtCl 5 (NH 3 )
Zn(OH)(H
2 O) 3 NO 3
Co(NH 3 ) 5 (H 2 O) Cl 3
Fe(CO) 5
Co(NO 2 ) 3 (NH 3 ) 3
副篇内容
叶绿素(chlorophylls a)是镁的大环 配合物,作为配位体的卟啉环与Mg2+离 子的配位是通过4个环氮原子实现的。 叶绿素分子中涉及包括Mg原子在内的4 个六元螯环。
叶绿素是一种绿色色素, 它能吸收太阳光的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摘要】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是指配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解离为水合金属离子和配体,当达到平衡时其解离程度的大小。

稳定性是配合物在溶液中的一个重要性质,了解配合物对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其规律,必须从中心离子和配体的本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入手。

本文主要讨论中心离子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关键词】惰气性、d10型、d10s2型、d1-9型金属离子1、惰气性金属离子碱金属: Li+、Na+、K+、Rb+、Cs+碱土金属:Be2+、Mg2+、Ca2+、Sr2+、Ba2+及:Al3+、Sc3+、Y3+、La3+(1)作用力:中心原子与配体间的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

(2)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中心离子的电荷和半径。

中心离子的电荷越大,半径越小形成配离子越稳定。

配合物的稳定性随z2/r增大而增大稳定性顺序为: Li>Na>K>Rb>Cs; Be>Mg>Ca>Sr>Ba2、d10型金属离子Cu(Ⅰ)、Ag(Ⅰ)、Au(Ⅰ) Zn(Ⅱ)、Cd(Ⅱ)、Hg(Ⅱ)Ga(Ⅲ)、In(Ⅲ)、Tl(Ⅲ) Ge(Ⅳ)、Sn(Ⅳ)、Pb(Ⅳ)(1)作用力:化学键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明显的共价性。

(2)稳定性的规律:①这种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一般比电荷相同、体积相近的惰气金属离子的配合物要稳定些。

②Zn(Ⅱ)、Cd(Ⅱ)、Hg(Ⅱ)这三种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是Hg(Ⅱ)的最高。

③Zn(Ⅱ)和Cd(Ⅱ)的顺序不一致,在与有些配体配位时,Zn(Ⅱ)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Cd(Ⅱ)的配合物的稳定性,但与另一些配体配位时则出现相反的现象。

例如:Zn(Ⅱ)、Cd(Ⅱ)、Hg(Ⅱ)与卤素离子形成的配离子时,在Cl-、Br-、I-作配体时稳定性顺序都是Zn<Cd<Hg;在F-作为配体是,稳定性顺序却是Zn>Cd<Hg;原因:由于Cl-、Br-、I-有比较明显的变形性,配离子中共价结合的成分随着Zn、Cd、Hg的顺序而增加;因此半径越大越稳定。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报告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报告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报告
合金水化溶解平衡实验是利用溶解反应的平衡性,测定含有多种溶质的合金的溶解度的常用实验。

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在某温度下,某合金的溶解度及沉淀配合物形成的情况,研究其热力学参数。

实验取得的基本原始数据是,在室温25℃的情况下,合金溶液中分别含有0、250、500、1000、1250mg/L的各种溶质,并于24小时内采集溶液和沉淀物的样品,进行示踪分析测定,确定溶液和沉淀物中溶质含量,以计算其实验数据,并分析溶液和沉淀物的組成及出现的化学反应。

根据实验结果,当不同溶质的溶液量级相同时,沉淀物的组成物质基本相同,但其形成量与溶质质量不断增加成正比,且溶液以一定数量的溶质饱和。

另外,再结合配置曲线及热力学计算,实验验证了同反应条件下,当不同溶质组分溶质量相同时,K值以及溶质沉淀均是相同的,即沉淀量跟溶质量成正比,越大的溶质量,沉淀量越大,而热力学参数也确定了所测定的反应热常数。

综上所述,合金水化溶解平衡实验可以用来定量测量一个特定合金在给定条件下的溶质沉淀情况,从而为热力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来源和依据。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一、配合物的概念配合物是由中心离子与其周围配体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其中,中心离子通常是金属离子,周围配体是一些阴离子或者分子。

配合物在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无机化学中,常常作为功能性材料、催化剂和生物分子的模型使用。

二、配合物的形成配合物的形成取决于中心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有以下几种:1. 静电相互作用当中心离子的电荷与配体的电荷相互吸引时,两者会形成配合物。

2. 配位键的形成配位键是指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的化学键。

通常,这种化学键形成于配体的一个或者多个电子对与中心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氢键相互作用某些情况下,配体中的羟基或者碳氧化物官能团与中心离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相互作用。

4. 范德华力在某些情况下,中心离子和配体之间也可以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

三、沉淀溶解平衡概念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水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与其在水中形成沉淀的平衡状态。

对于某些物质而言,如果其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会导致其在水中形成沉淀。

如果这个沉淀物质可以被水重新溶解,则就可以形成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银钙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当在水中加入氯离子时,银离子和氯离子会结合形成银氯化物沉淀物质。

然而,在溶解和沉淀之间,银氯化物沉淀物质也会重新溶解。

当这种溶解和沉淀达到平衡状态时,就形成了沉淀溶解平衡。

四、配合物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对于某些天然气体或者污染物,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而且在水中容易形成沉淀。

但是,如果向水中加入一种配体,这种配体可以与沉淀形成配合物,从而使沉淀重新溶解。

例如,铅离子可以与氰化物形成铅氰配合物。

由于铅氰配合物在溶液中很稳定,所以它可以防止铅在水中形成沉淀。

另外,一些金属离子也可以与典型的有机配体形成配合物。

例如,硬水是指含有大量镁离子和钙离子的水。

这些离子容易在水中形成沉淀,从而降低水的质量。

然而,如果用一些具有分散性的有机配体,就可以形成离子配合物,从而防止沉淀形成。

银氨溶液中平衡移动

银氨溶液中平衡移动

银氨溶液中平衡移动
银氨溶液是指银离子(Ag⁺)与氨(NH₃)形成的配合物溶液。

在银氨溶液中,银离子和氨之间形成络合物离子[Ag(NH₃)₃]⁺。

这个配合物的生成是可逆的,因此存在平衡移动的情况。

配合物生成的平衡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g⁺(aq) + 2NH₃(aq) <=> [Ag(NH₃)₃]^+(aq)
这个反应的平衡位置是可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比如温度、浓度、压力等。

一般来说,银离子和氨之间的配位反应是在溶液中快速进行的,但仍然是一个可逆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影响到这个平衡的移动方向,例如:
1.浓度变化:增加银离子或氨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生成配合物的方向移动,减少银离
子或氨的浓度则会导致反应向解离配合物的方向移动。

2.温度变化:温度升高通常会使得平衡移动朝向吸热的方向。

对于这个反应而言,增
加温度可能使得反应朝向生成配合物的方向移动。

3.添加其他物质:有些物质可能会影响银氨配合物生成的平衡,例如某些配体可能会
与银离子竞争氨配位位点,影响配合物的形成。

总的来说,平衡移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在正向和逆向之间的动态平衡。

对于银氨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使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以调控生成或解离配合物的程度。

第十章(2)配位滴定法

第十章(2)配位滴定法
使αM(L)值增大, KӨ′(MY)值则减小, 从而使滴定突跃变小。
12
10 Ka0=10-9 8 Ka0=10-7 6 Ka0=10-5 4 Ka0=10-3 2 HCl 0
10 20 30 40 V(NaOH) / mL
2. 浓Ksθ度′的一影定响, 浓度大, 突跃范围大
pM 10 8 6
4
20.00 +19.98
计量点时 EDTA几乎全部生成CaY,因此:
)=
0.01000 ×20.00 20.00 + 20.00
=
5.00
×10 -3
+)≈cr,e (Y)
CaY)=
c r,e
c r,e
(Ca
(CaY)
2+ )c r,e(Y′) =
cr,e (CaY)
c
2 r,e
(Ca
2+
)
010 = 5.00 ×10- 3
取对数得:
lgK Ө′(MY)=lgKӨ(MY)-lgαM(L)-lgαY(H)
只有酸效应而无配位效应时, lgKӨ′(MY)=lgKӨ(MY) – lgαY(H)
条件稳定常数KӨ′(MY) 可以说明配合物在一定 条件下的实际稳定程度。 K Ө′(MY)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即: 同时考虑酸效应和配位效应:
(Y)
c
r,e
(HY)
c
r,e
(H2Y)
cr,e (Y)
c
r,e
(H
3
Y)
c
r,e
(H
4
Y)
=1+
cr,e (H+ Kθ
)
+
c

12第十章配位化合物温相如

12第十章配位化合物温相如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学习要点配合物、配合物价键理论、sp 、sp 3、dsp 2、sp3d2、d2sp3杂化轨道、外轨型、内轨型配合物、磁矩、晶体场理论、分裂能、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螯合物、配位平衡学习指南配合物是配位化合物的简称。

配离子或配位分子是由中心原子提供价层空轨道,配体中的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难解离的复杂结构单元。

它是由中心原子和配体组成的。

中心原子往往是过渡金属离子,配体一般分为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配体中直接与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称为配原子。

配离子或配位分子中配原子的数目称为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合物顺、反异构体的理化性质不同。

配合物的名称有俗名、商品名和系统命名,系统命名法是配合物内外界之间服从一般无机化学命名原则,内界命名的先后顺序所遵循的一般原则是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原子名称(中心原子氧化数),不同配体按阴离子—中性分子—阳离子顺序排列。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认为: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成键过程中,中心原子提供的价层空轨道首先进行杂化,形成杂化空轨道,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价层空轨道的杂化类型。

常见的杂化方式有sp 、sp 2、sp 3、dsp 2、sp 3d 2、d 2sp 3等。

配合物的内、外轨型,可通过配合物的磁矩测定,结合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结构来判断,进一步可推断中心原子价层空轨道的杂化类型、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磁性及定性说明部分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把中心原子和配体都看成点电荷,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靠静电作用力相结合,并不形成共价键。

在晶体场的作用下,中心原子d 轨道发生能级分裂,分裂能的大小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配体场强、中心原子所带的电荷数和它所属周期等因素有关。

对于d 4~d 7电子构型的中心原子,其配合物有高、低自旋之分。

根据晶体场稳定化能的相对大小可以比较相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

晶体场理论还可以较好地解释配合物的颜色。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报告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拿握配合物的生成和离解,以及配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

2.加深理解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性,了解配合物形成时的特征。

3.加深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的概念,掌握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4.学习利用沉淀反应和配位溶解的方法分离常见混合阳离子5.学习离心机的使用和固液分离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1.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的组成一般可分为内界和外界两个部分,中心离子与一定数目的配位体组成配合物的内界(一般为配离子或分子配合物除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以外的部分为外界。

内界和外界以离子键结合,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而配离子很稳定,在水溶液中像弱电解质一样分步解离,即配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着配合和解离平衡。

可用稳定常数K来描述配离子的稳定性。

对于相同类型的配离子,K数值愈大,配离子就愈稳定。

和所有化学平衡一样,当条件改变时,配位平衡会发生移动。

当简单离子(或化合物)形成配离子(或配合物)后,其某些性质会发生改变,如颜色、溶解性、酸性以及氧化还原性等。

在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生成反应主要有配位体的取代反应和加合反应。

整合物又称内配合物,它是由中心离子和多基配位体配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它比一般的配合物稳定,很多金属整合物具有特征的颜色。

整合物的环上有几个原子,就称为几元环。

一般五元环和六元环的整合物比较稳定2.沉淀溶解平衡在含有难溶电解质(AB)晶体的饱和溶液中,难溶电解质与溶液中相应离子间的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在一定的温度下,沉淀的生成或溶解可以根据溶度积规则来判断。

当体系中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数,即Q>K二时有沉淀生成,平衡向左移动:当<K时,无沉淀生成,或平衡向右移动,原来的沉淀溶解:当QK二时,处于平衡状态,溶液为饱和溶液。

设法降低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相关离子的浓度可以将沉淀溶解,溶解沉淀的常见方法有酸、碱溶解法,氧化还原溶解法,配位溶解法,沉淀转化溶解法和多元溶解法等。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按照沉淀的物理性 质:晶形沉淀、非 晶形沉淀
沉淀的形成条件
溶液中存在过饱 和溶质
溶液中存在杂质
溶液中存在温度 变化
溶液中存在压力 变化
沉淀的转化
沉淀的生成:通过沉淀反应生成沉淀物 沉淀的转化:沉淀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物 沉淀转化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pH值等 沉淀转化的应用:分离和提纯物质、工业生产等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汇报人:
目录
配合物的形成
沉淀的形成
01
02
溶解平衡的建立
03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 衡的关系
04
配合物的形成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配位键的形成原理 配位键的形成影响因素
配位数的概念
配位数定义:指与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配位数影响因素:中心原子的半径、配位原子的半径、配位原子与中心原子之间的距离 配位数与配合物稳定性关系:配位数越高,配合物越稳定 配位数与配合物溶解度关系:配位数越高,溶解度越小
配位体的类型
单齿配体:只能与中心原子形成单键的配体 多齿配体:能与中心原子形成多个键的配体 螯合配体:能与中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配体 桥联配体:能与两个或多个中心原子形成桥式结构的配体
沉淀的形成
沉淀的类型
按照形成方式:均 相沉淀、非均相沉 淀
按照沉淀组成:单 相沉淀、混合型沉 淀
按照沉淀物质:无 机沉淀、有机沉淀
溶解平衡的建立
溶解平衡的概念
溶解平衡的定义 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溶解平衡的意义 溶解平衡与配合物之间的关系
溶解平衡的建立条件
沉淀溶解平衡的 定义
溶解平衡的建立 过程

配合物-沉淀溶解平衡

配合物-沉淀溶解平衡

五、操作与注意事项
1. 离心机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2. 滴瓶、滴管使用; 3. 沉淀-溶液的分离方法; 4. 数滴一般是3-4滴即可; 5. 分步沉淀操作的注意事项; 6. 实验完毕将所用试管、离心管洗净、到放;
六、思考体 见课本p109
这里加入过量NaOH、 Zn(OH)2会逐渐溶解 Zn(OH)2+2OH-=Zn(OH)42- Fe3++3OH-=Fe(OH)3
(1)于沉淀中加入NH4Ac溶液 PbSO4(s)+2NH4Ac-=Pb(Ac)2+
(NH4)2SO4
这个反应所以能发生是因为生成 的(CH3COO)2Pb为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使沉 淀转化
极稳定!
会电离出三价铁离子,滴入KSCN
Fe3 SCN Fe[SCN ]2 (血红色)
(3) Cu2( 蓝色) 4NH 3 H2O [Cu(NH 3)4 ]2( 深蓝色)
(4)
加入NaOH 无变化 说明二价铜离子发生 了 络合加入 BaCl2,生成硫酸钡沉淀 说明硫酸 根没 有 参与配位
Ni2 NH 3 H2O [Ni2 (NH 3)6 ]2 (蓝色)
配合物与沉淀 - 溶解平衡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性,了 解
配合物形成时的特征;
2. 加深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的概 念 ,掌握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3. 初步学习分离常见混合阳离子。
一、 实验原理
1.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a. 配合物
形成体 (中心离子或原子) Cu2++4NH3=[Cu(NH3)4]2+ +配位键 Fe3++nSCN=[Fe(SCN)n]3-n 配位体(负离子或中性分子)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们比电荷相同,半径相近的8e-惰性气体型金属离子的
成配能力稍强,而比18电子构型金属离子的成配能力
弱得多。这类金属离子的配离子中,目前除Tl+、Sn2+、
Pb2+外,已知的稳定常数数据很少。因此,尚难以总
结出这一类金属离子生成配离子的稳定性规律。
(4)(9-17)e-构型的阳离子(d1-9) 研 究 较 多 的 是 第 四 周 期 的 Mn 2 + ( d 5 ) , F e 2 + ( d 6 ) , Co2+(d7), Ni2+(d8)和Cu2+(d9)等的配离子,结果表明+2氧 化态的这些离子(以及第四周期的Zn2+)与几十种配体 形成的配离子,其稳定性顺序基本上都是: Mn2+<Fe2+<Co2+<Ni2+<Cu2+ (d1-9) > Zn2+(d10) 这个顺序叫做Irving-Williams顺序,此顺序可用晶 体场理论和Jahn-Teller效应予以说明。
这类金属离子与 F-及 O 为配位原子的配体配位能力较差,
而与N、S、C原子为配位原子的配体的配位能力强。 稳定性顺序如下:
S~C>I>Br>Cl>N>O>F
(3)(18+2)e-构型的阳离子(d10s2) 属于这类的金属离子一般为Ga2+、In+、Tl+、Ge2+、 Sn 2+、Pb 2+、As3+、Sb3+、Bi3+等p区金属的离子,它
Na+
0.95 1.66
Ca2+
0.99 10.59

配位化学: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位化学: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硬酸是指外层电子结合得紧的金属离子或原子。
特征:体积小,电荷高,不易极化。
如: H+ 、Mg2+ 、Al3+
软酸是指外层电子结合得松的金属离子或原子。
特征:体积大,电荷低,易于极化。
如:Cu+ 、 Ag+ 、 Au+
交界酸:介于两者之间的金属离子。
31
32
硬碱是指对外层电子结合得紧的一类路易斯碱。 特征:变形性小,电负性大,不易失去电子。 如: F- 、 OH-
[Cu(NH3)4]2+
反应平衡常数为
Cu2+ + 4NH3
K
[Cu 2 ][NH3 ]4 [Cu(NH 3 )42 ]
K称为[Cu(NH3)4]2+的不稳定常数,用K不稳表示。 K不稳越大, [Cu(NH3)4]2+越容易离解,配离子越不稳定。
1 K稳 K不稳
铜氨配离子的形成过程
10
2. 逐级稳定常数
lgk1 13.62 8.54 7.17 6.40 6.10
稳定性顺序为: Li > Na > K > Rb > Cs
Be > Mg > Ca > Sr > Ba
19
电子构型不同,离子半径相近的中心离子,其配 合物稳定性相差很大;
例:[Mg(EDTA)] [Cu(EDTA)]
lgK稳=8.64 lgK稳=18.70
1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一、 稳定常数的表示方法
1.稳定常数K稳
2. 逐级稳定常数 3 .累积稳定常数
二、影响配合物在溶液中稳定性的因素
1.中心离子的性质对配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2. 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3. 软硬酸原则与配合物稳定性的关系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章配位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章配位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十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一.选择题1.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其配位比一般为()A.1:1B.1:2C.1:4D.1:62.有关EDTA叙述错误的是()A.EDTA也是六元有机弱酸B.可与大多数离子形成1:1型的配合物C.与金属离子配位后都形成深颜色的配合物D.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一般都溶于水。

3.已知lgK MY=18.6,pH=3.0时的lgK'MY=10.6,则可求得pH=3.0时的酸效应系数的对数为()A.3B.8C.10D.184.在配位滴定时,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K越大,则滴定时所允许的pHMY(只考虑酸效应)()A.越低B.越高C.中性D.无法确定5.下列金属离子浓度均为0.01mol.L-1,则pH=5.0时,可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A.Mg2+B.Mn2+C.Ca2+D.Zn2+6.EDTA滴定Zn2+时,若以铬黑T作指示剂,则终点颜色为( ) 。

A. 黄色B. 酒红色C.橙色D.蓝色7. 对金属指示剂叙述错误的是()。

A.指示剂本身颜色与其生成的配位物颜色应显著不同B.指示剂应在适宜pH范围内使用C.MIn稳定性要略小于MY的稳定性D. MIn稳定性要略大于MY的稳定性8.如果MIn的稳定性小于MY的稳定性,此时金属指示剂将出现()A.封闭现象B.提前指示终点C.僵化现象D.氧化变质现象9.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

在PH=10时,加入三乙醇胺,以EDTA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A.Mg2+量B.Ca2+量C.Ca2+、Mg2+总量D.Ca2+、Mg2+、Fe3+、Al3+总量10.在直接配位滴定法中,终点时,一般情况下溶液显示的颜色为()。

A、被测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颜色B、被测金属离子与指示剂配合物的颜色C、游离指示剂的颜色D、金属离子与指示剂配合物和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混合色11. 在EDTA配位滴定中,有关EDTA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i (CN ) 2 ] cθ K2 = {[ Ni (CN ) + ] cθ }{[CN − ] cθ }
θ
− [ Ni (CN )3 ] cθ K3 = {[ Ni (CN ) 2 ] cθ }{[CN − ] cθ }
θ
K1°、K2°、K3°、K4°称为逐级稳定常数
[ Ni (CN ) 2− ] cθ θ 4 K4 = − {[ Ni (CN ) 3 ] cθ }{[CN − ] cθ }
2-Me-L
4-Me-L
11-2-3 配位原子和中心离子的关系对配合物稳 定性的影响 1923年路易斯(G.N.Lewis)提出酸碱电子理论:凡 是提供空轨道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凡是 提供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按此理论配合物的中 心离子是酸,配位原子是碱。 硬软酸碱理论: 1. 硬酸是一种与外层电子结合得比较紧的路易 斯酸,它们体积比较小,正电荷高,变形小,例 如:H+、Mg2+、Al3+等。软酸是一种外层电子结 合得比较松的路易斯酸,它们体积比较大,正电 荷低或不带电荷,易变形,例如:Cu+、Ag+、Au+ 等。介于硬软之间的是中间酸。
θ
{[ Ni 2+ ] cθ }{[CN − ] 4 c θ } = 1/K 稳°=5.0×10-32 = [ Ni (CN ) 2− ] c θ 4
配离子也是逐级解离的,因而也有逐级不稳定常 数,其乘积是该配离子的总不稳定常数。 稳定常数越大,该配合物越稳定,稳定常数一般 大大的大于1,不稳定常数一般大大的小于1。
11-1-2 配离子平衡浓度的计算
例:在1mL 0.40 mol/L AgNO3 溶液中, 加入1mL 4mol/L NH3, 计算平衡后溶液中Ag+ 的浓度。(北师 大),K稳°=1.12×107 。 解:设[Ag+]为x,混合后 AgNO3为0.20M,NH3 为 2M Ag+ + 2NH3 = [Ag(NH3)2]+ 初 0.20 2.0 0 平 x 1.60+2x 0.20-x (因K稳°很大, 1.6+2x ≈1.60 ,0.2-x ≈0.20
中心离子的半径及电荷的影响: 中心离子的半径及电荷的影响:
A. 离子半径: 如果中心离子同配体间的结合力 纯粹为静电引力则中心离子的稳定性随离子的半 径减小而增大。 B. 电荷: 中心离子的电荷高形成的配合物稳定, 如:[Fe(CN)6]3-(1.0×1042)的稳定性大于[Fe(CN)6]4(1.0×1035) C. 电子构型:电子构型不同的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稳定性相差较大。如:虽然Mg2+和Cu2+半经相差 不大,Mg2+不如Cu2+易形成配合物。
例如: Ag+ + 2NH3 =[Ag(NH3)2]+ Ag+ + 2CN= [Ag(CN)2 ]-
K稳 K稳
o=
[ Ag ( NH 3 ) ] [ Ag + ][ NH 3 ]2
[ Ag (CN ) 2 ] [ Ag + ][CN − ]2

2+
o=
[Ag(NH3)2]+ + 2CN- = [Ag(CN)2]- + 2NH3 的 平衡常数为:
11-2 影响配离子在溶液中稳定性的因素
11-2-1 中心离子的性质对配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1. 中心离子在周期表中得分布: 中心离子在周期表中得分布:
A. 绿色区域的金属离子易形成配合物; 绿色区域的金属离子易形成配合物; B. 黄色区域的简单配离子稳定性差,螯合物和大环配合 黄色区域的简单配离子稳定性差, 物稳定; 物稳定; C. 粉红色区域配合能力较差,螯合物和大环配合物可存 粉红色区域配合能力较差, 在。
−2
x = 1− 2x
x=4.09×10-2 mol/L 溶解的AgCl质量为:4.09×10-2×143.5 = 5.87 g 答: 一升1M 氨水可溶解5.87克 AgCl。
10-3-3 配位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
例2: EAg+/Ag° = 0.7994V,Ag(NH3)2+ 的 K稳°=1.12×107, 求 E°[Ag(NH ) ] /Ag + [ Ag ( NH 3 ) 2 ] 解: Ag+ + 2NH3 = [Ag(NH3)2]+ K稳o= [ Ag + ][ NH 3 ]2 因:EoAg(NH ) ] /Ag是标准电极电位, Ag(NH3)2+ + e = Ag + 2NH3 [NH3]=[Ag(NH3)2+]=1 mol/L 故:[Ag+]=1/ K稳°=1/1.12×107=8.9286×10-8 按照Nernst方程 对于Ag+ + e = Ag Eo Ag(NH ) ] /Ag= Eo Ag /Ag + (0.05916/1)lg[Ag+] = 0.7994 + 0.05916lg8.9286×10-8=0.7994-0.417 = 0.3824 V
11-2-2 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1. 配体的酸碱性 配体的碱性越强,亲核能力越强,形成的配合物 就越稳定。 2. 配体的螯合效应和大环效应
2+ NH2 H 2C H 2C NH2 Ni H2N CH2 CH2 H 2N H 2C H2C NH2 Ni H 2C NH CH2 HN CH2 CH2 H 2N H 2C H2C NH CH2 CH2 螯合效应 多齿螯合效应 大环效应 Ni 2+ CH2 CH2 NH CH2 HN CH2 CH2 HN CH2 2+
10-3-1 配离子之间的平衡 例如: 在[Ag(NH3)2]+溶液中加入NaCN, 就会发生下 列反应: [Ag(NH3)2]+ + 2CN-= [Ag(CN)2]- + 2NH3 这说明Ag(CN)2- 比 Ag(NH3)2+更稳定。 [Ag(CN)2]-的 K稳o=1.30×1021比 银氨配离子的K稳o =1.12×107大, 所以稳定。 配离子之间可相互转化, 以至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
第十章 配化物在溶液中的 稳定性和配位平衡 11-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平衡 实验:当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首先生成白色的AgOH沉淀, 继续加氨可使沉淀溶解, 形成Ag(NH3)2+配离子。如果此时向溶 液中加入NaCl得不到AgCl沉淀, 但加KI可得到AgI 沉淀。说明 溶液中还有Ag+ 存在, 故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Ag(NH3)2+ Ag+ + 2NH3
AgNO3
NaCl
AgCl↓白
NH3
[Ag(NH3)2]+
KBr
AgBr↓淡黄 Na2S2O3 [Ag(S2O3)2]3-
KI
AgI↓黄
KCN
[Ag(CN)2]
-
Na2S
AgS↓黑
为什么沉淀与配离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写出所有的方程式!
例: 1.0L 1.0mol/L NH3可溶解多少克AgCl固体 解:Ag+ + 2NH3 = [Ag(NH3)2]+ K稳° =1.12×107 AgCl = Ag+ + ClKsp° =1.77×10-10 总反应为: 2NH3 + AgCl = Ag(NH3)2+ + Cl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Ksp × K稳 = 1.98×10-3
2. 硬碱是一种外层电子结合得比较紧的路易斯 碱,它们变形小,电负性大,不易失去是电子, 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强,例如:F-、OH-等。软碱是 一种外层电子结合得比较松的路易斯碱,变形性 大,容易失去电子,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弱,例如: I-、CN-等。介于硬软之间的是中间碱。 3. 软硬酸碱的原则是:硬酸倾向于与硬碱结合, 软酸倾向于与软碱结合,中间酸碱与软硬酸碱结 合的倾向差不多。这一原则应用在配合物中,则: 中心离子为硬酸时,倾向于与作为硬碱的配体结 合,这时稳定性比较好; 中心离子为软酸时,倾向于与作为软碱的配体结 合,这时稳定性比较好;
[ Ag ( NH 3 ) 2+ ] 0.20 K 稳°= = = 1.12 × 10 7 [ Ag + ][ NH 3 ] 2 x × 1.60 2
[Ag+]=x=0.20/(1.602×1.12×107)=6.98×10-9 在此条件下不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要求是: [Cl-]<Ksp/[Ag+]=1.77×10-10/6.98×10-9 ] 1.77 10 /6.98 10 =2.54×10-2mol/L 在此条件下不产生溴化银沉淀的要求是: [Br-]<Ksp/[Ag+]=5.35×10-13/7.98×10-9 =7.65×10-5mol/L 所以AgCl可部分地溶解在氨水中,而AgBr不可溶 解。
Ni2++3CN-= Ni(CN)3-
Ni
2+
+4CN= Ni(CN)42-
β1°、β2°、β3°、β4°称为积累稳定常数 ,也称为稳 定常数K稳° β4°=K1°×K2°×K3°×K4°=2.0×1031
不稳定常数
配合物的稳定性也可以用不稳定常数来表示, Ni(CN)42- = Ni2+ + 4CNK 不稳
11-1-1 稳定常数的表示方法
Ni2++CN-=Ni(CN)+ Ni(CN)++CN-= Ni(CN)2 Ni(CN)2+CN-= Ni(CN)3Ni(CN)3-+CN-= Ni(CN)42-
[ Ni (CN ) + ] cθ K1 = {[ Ni 2+ ] cθ }{[CN − ] c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