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导读:本文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古菊花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第一小学(514400)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课题。
随着课程的改革,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课题。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众所诸知,小学生年幼无知,一面童心。
因而对周围自己未知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具体表现为好问、好动、好思。
依据小学生这一特点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启发他们从文章中尽快得到启示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实物、音乐等作为导火线,这样更能尽快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我在教学李海燕的《怒吼吧,黄河》一课时,首先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里面的一章乐曲《保卫黄河》,随着那气势磅礴的音乐,再结合图画壶口瀑布景观,在这样的情景感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哼唱起来,好像身临其境面前就像是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的画面。
紧接着创设悬念:“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是谁谱写的,他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完成这首曲子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想”。
从而使他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去了解课文。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有兴趣往往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我掌握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他们采用朗读、默读、略读这三种方法。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性的练习。
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育论文在教育领域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通过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思维能力以及扩大词汇和知识面。
本论文将介绍一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书籍,并鼓励学生从中发现乐趣。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如阅读比赛、读书角和图书分享会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需要教导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问题解决方法来理解文本,例如,提问自己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寻找上下文线索以及使用上下文义项等。
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识别和使用常见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推理和推论等。
通过教导这些阅读技巧和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另外,阅读是一种积累性的过程,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文章和新闻,引导学生学习新词汇。
教师还可以组织词汇学习活动,例如单词拼图、单词对对碰和词汇竞赛等,来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词汇卡片和词汇手册等工具来巩固和扩大他们的词汇。
最后,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题材和难度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历史故事、科学文章和艺术评论等不同类型的文本。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和视频,来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生能够扩展他们的阅读领域,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技巧和策略、扩大词汇量以及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姓名:单位: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老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自觉的,喜爱的阅读活动当中去。
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当中勇于思考,而且要独立的思考,只有思考了,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所以说我们老师进行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
有的人也许会问,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欲望。
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一样了,哪里不一样的学生的勇气智慧,还有毅力会大大增强。
所以说激发阅读兴趣是重中之重.1、发挥教师的榜样释放作用。
其实小孩子对阅读最初的兴趣是从倾听开始的。
孩子在咿咿呀呀的学语阶段,用倾听的方式感受外界的信息,进行心灵的阅读,建起了自己精神的小家园。
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很崇拜的心理,如果老师以身作则,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学生亦会模仿教师,久而久之,师生共读,营造出浓厚的自主阅读氛围。
第2点小学生根本没有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应该帮助我们的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不然学生就会出现盲目读书的情况。
因为我们老师推荐的书都是精挑细选,所以内容丰富,难度适宜,让我们的孩子每次都可以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他们会感到一本好书的魅力是如此巨大。
渐渐地会爱上读书,自会主动去阅读。
2、给他们提供合适他们的阅读地点场所,保证他们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在一个好的阅读场所里,我们的学生会真实的感觉到很舒适,在这种很舒适的感觉当中,我们的学生就会对阅读充满了期待而向往。
那么什么场所适合呢?比如说我们的阅读课,还有学校的阅览室,学校的图书馆,这些地方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
下来要注意的是给学生要留有专门的阅读时间,这段时间供学生自己分配,自由分配,如果学生们真正得到了自由分配的时间,他们阅读的时候才会真正轻松起来。
人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才会能感受到乐趣,才会容易接受信息。
同时要注意的是要切实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家庭作业要精,要少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阅读时间。
浅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具体做法如下一、耐心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读书没有兴趣,那么他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提高,因此,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去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使之得到满足后的欢乐,做到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在讲课过程中,要很好地贯彻教学原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
教科书里的任何一篇文章至少有一段优美的文字,老师一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就将所授课文的一段精美文字有感情的朗读给学生听,令学生听的如痴如醉,使学生觉得阅读是那样令人陶醉、兴奋,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如在讲授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咏鹅》时,一上课老师就朗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读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通过阅读把在碧波中嬉戏鸣叫的白鹅那种活泼悠然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篇1:《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摘要: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
其基本要求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等。
本文就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几点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更是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成功与失败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各阶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阅读数量。
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就必须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去努力寻找和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有效途径。
笔者总结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完成小学阅读教学的最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会科学阅读的方法1.设置文本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在充满好奇中,展开阅读。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伴随着教师设置的悬念,集中注意力进入到对篇章的阅读中。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展开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故而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
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转换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反思,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在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反思本篇课文,针对文章的结构、布局,优美的句子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意蕴进行认真的剖析,从诗歌中学习优美的语言,从记叙文中学习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从说明文中学会解说事物,阐明事理。
总之,对文本的阅读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阅读中,更应该在阅读之外进行认真的反思,让学生由课堂阅读学习走向课外实践操作,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教学中,当谈到到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
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
但,读也要讲求质量。
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也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密技”,可阅读理解能力老是提不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经过平时的实践,下面就谈谈我校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心理学上认为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我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疑激趣的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特别要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先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阅读粗略,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将成为‘终身之果’。
可见,如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会终身受益。
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三个意思:一是要养成每天阅读和习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吸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阅读时,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认真检索、勤查字典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能圈、点、勾、划,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发表议论、思考问题、背诵摘录的习惯。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专心致志地读,开动脑筋地读,才能学有所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加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宽阔。
小学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这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强化词句训练,提升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词句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阅读文章时,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与句子。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来造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词语的理解、累积、运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词句训练时,理解与运用要并重,注意学与用的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时积极使用所学的词句,让其体会到这些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与用法,语文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等进行变换,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主动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阅读课教师不能自导自演,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比较差,我们要学会引导他们在交流互动中思索与发现,有意识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为师生搭建好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究、感悟、体验、交流。
三、树立整体观念,促进整体发展四、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其主动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喜欢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要学会主动查字典,查字典不能解决的再主动请教老师。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提出来交流讨论。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论文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摘要: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更深刻地理解语文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乐学、会学。
关键词:阅读实践启发评议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新形势下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去感受语言的优美。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生达到这些要求呢/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生好动,不注意集中精力,喜欢“走思”。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鉴于此,在阅读课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几点经验:1、结合大纲的要求,做好名著的推荐工作,并用三言两语简单介绍名著的大体内容,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给学生简单的阅读方法,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读。
3、教学生会“博览”。
针对学生只喜欢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这种情况,我通过多媒体等向学生展示,借此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
以一带十,趁机向学生推荐好书。
实践证明,这几点经验给我的阅读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取得良好地效果。
二、阅读教学与语文实践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在读的过程中,都要与实践即学生的手眼口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有了做的机会,就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才能学得准记得牢。
在学习《乡愁》这篇课文时,就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在引导朗读每一节诗歌时,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用身体做表演动作;然后再让学生想象一下:思念母亲的滋味是什么?会做出什么表情?通过让学生模仿表演、想象,不仅能表现出诗歌中所能体现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而且也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了诗歌表达的感情。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论文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论文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而整本书阅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论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第一部分:引言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阅读并理解一整本书的过程。
与片段式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选择吸引学生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通过适当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流畅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主旨理解、推理推断、细节获取等。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 选择合适的书籍: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英语水平,选择适合的书籍,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跟随故事情节。
2. 阅读导入:通过介绍书籍的背景信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3. 分析和讨论: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推理角色行为和探讨主题。
4. 阅读练习:在阅读过程中,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5. 答疑和讲解: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解释故事中的难点,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难题。
6. 阅读评估:通过作业、小测验或口头问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
第四部分: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效果评价通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和反思,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否提高: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他们对书籍的评价和喜好程度。
2. 学生的阅读速度是否提高:通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测试和比较,评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进步情况。
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提高:通过评估学生在阅读练习和讨论活动中的表现,判断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提高程度。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学生把阅读当做一种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可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
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用心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1.教师自己首先要表现出阅读的快乐,要先于学生进行阅读,挑选一些可读性强的的文章进行介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再定期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评点精彩的文段;然后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和整理。
2.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我就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识时,我就因势利导,让他当回讲解员,向同学介绍知识的来处,并推荐相关的书籍。
3.在课外,我及时关注班级爱读课外书的同学,树立典型,并号召同学向他学习,同时给予爱读书的同学一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
几个星期下来,课余时间在走廊上闲逛的同学就寥寥无几了。
4.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
教师要求、鼓励学生读书,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展示学生读书收获,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如读书汇报会、好书交流会、一本好书大家读、阅读欣赏课等等。
在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收获,把读书行为从需要外在的刺激转变为内在的需求。
5.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在家中进行亲子阅读。
经常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读书。
二、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1.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2.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
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
3.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
因此,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古菊花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第一小学(514400)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课题。
随着课程的改革,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课题。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众所诸知,小学生年幼无知,一面童心。
因而对周围自己未知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具体表现为好问、好动、好思。
依据小学生这一特点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启发他们从文章中尽快得到启示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实物、音乐等作为导火线,这样更能尽快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我在教学李海燕的《怒吼吧,黄河》一课时,首先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里面的一章乐曲《保卫黄河》,随着那气势磅礴的音乐,再结合图画壶口瀑布景观,在这样的情景感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哼唱起来,好像身临其境面前就像是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的画面。
紧接着创设悬念:“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是谁谱写的,他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完成这首曲子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想”。
从而使他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去了解课文。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有兴趣往往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我掌握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他们采用朗读、默读、略读这三种方法。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性的练习。
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为了能让学生更乐意去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又会采用自由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研究的强大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研究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研究《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图片、视频和音乐,营造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与优美。
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枯燥的讲解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
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和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每篇文章都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它背后还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智慧和心血,是作者对生活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想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研究方式,都有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参观博物馆、观看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分级阅读、绘本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阅读能力。
3.多元化教学,提高阅读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摘要: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扫除“阅读难,难阅读”这一“拦路虎”.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兴趣注重方法提高能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同事们常说:“作文难,难作文,”但我觉得:“阅读难,难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齐驱并驾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通常一篇小小的短文令老师难教,学生也是头痛不已,解决的方式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根源,不是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才造成了今天学生“阅读难,作文更难”的局面.为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三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四是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就要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使图书室切实为学生服务,提高学校图书室的利用效率.可与图书管理员沟通,定期分班级开放学校图书室,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如把一周的每一天都按年级分班安排出来,争取每一个班每一周至少到图书室看借阅一次书.另外,还可发动家长帮助和指导子女购买一些合适的图书并制定好读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这样,小学生处在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中,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寻找阅读材料,然后就兴致勃勃地阅读.2、推荐课外阅读内容.当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显得异常重要.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如以下几种:一是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二是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百科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3、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外阅读能力 .由于时空的距离,当今少年儿童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等历史都比较陌生.课堂上教师有限的介绍也只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能达到“人同此心”的境界.不少教师在上完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这类课文后,都觉得学生的思想境界不能达到预定的高度.课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说:“你知道多少生命、多少英魂,为了革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被这茫茫草地吞噬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啊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这番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学生会利用图书馆、历史文化博物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去寻找红军的足迹,更加真切地感受英烈忠魂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能更深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英雄事迹介绍会、英雄事迹网络图片展览等,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三、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1、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老舍的草原,在大家朗读课文的句子时,不同的学生朗读的语气也是不一样的,于是采用范读,我读好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喜欢读了,就会读了.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通过教给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学生的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读启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论文
通过读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读启教学是吸收中外科学的思想理论精神,结合教学活动的规律,探索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道路。
读启教学中的“启”是教师全部课堂活动的核心。
“启”即启发诱导、启发调动、启发激励之意,目标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读”是主动的读,探索、发现式的读。
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在自主阅读中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
读启教学出发点在于启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教会学生学习。
多年来,我校大力实施“读启教学”,努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具体做法是: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热情,让学生因趣而学1、采用多种形式,再现课文情境,增添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修订版的《大纲》要求学生“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同样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驱动力,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及教学设施,创设了有声有色有趣的教材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采用图文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实验、演示、投影、表演、体验及多媒体、生活实践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在教小语第三册《画风》时,设计了一个问题:“孩子们,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些什么想法?有问题与大家交流吗?”教师的提问就像开闸的洪水,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很多个想知道,要探索的问题。
如“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呀?”“我能感觉到风,但画不出来呀?”“我能画地上被风吹摇摆的小草吗?”“我能画竹竿上的衣服被风吹起来的样子吗?”等等。
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又如我教《荷花》一课时,通过插图的放大,轻音乐的播放,加上教师有情感的朗读,把学生带到美丽的荷花池塘边,让学生感受到了一池荷花的美及语言的美。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摘要】语文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特别是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以便将来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来适应社会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阅读习惯月底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简谈以下几点:一、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每次的教学活动来进行。
利用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难易程度不同及文质皆美的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不断学到知识,又能使学生体验阅读活动的乐趣。
如阅读小说作品,使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环境映衬,如阅读议论文的文章,从而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文艺作品,可以受到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使学生更自觉地努力去阅读,去探求新知识的领域。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强调:“教课本本质,并非老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
鸸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有观其他类似之文章,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要的要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讲读课文的教学是单元的主体。
体现了单元教学的要求。
是“举一反三”中的“举一”的部分,自读课文是单元的补充,着眼于实际应用,是“反三”的部分和后面的思考和练习,还要看注释,使用工具书查阅参考资料,圏点批注、审题、分段落。
使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设计好预习思考题,使学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研究课文的重点,启发学生比较深入的思考。
鼓励学生质疑、辨疑、析疑、解疑。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当然,布置就是检查,要通过布置和检查来促使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布置和检查预习后,我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阅读这一类课文的方法。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论文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识兴趣,它表现为对阅读材料本身具有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首先,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
”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而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
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
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者:刘禄彬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37期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每个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阅读是成就一个人精神殿堂的基石,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关系他们将来生活的质量,生命的价值所在。
因此,采取有效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老师担负的重要任务。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阅读气氛。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我们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学的方法要有所侧重。
学生读作品是为了完成任务,体会不到读作品的乐趣。
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即使是教材里的内容,也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的过程带给他们美好的体验,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去读,读完了之后都会有所得,有所思,有所体验,让学生读完后彼此交流阅读感受,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所得、所思、所体验之后的交流和收获,比明确的指向收获更多,学生获得的东西更丰富。
要有课堂功底,课堂的效率,离不开让学生自己阅读。
如果你一开始就讲字、词、句子、段落或者文章讲的什么事情,人物的形象,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所讲的问题本身就是暗示,学生就没有结合自己的生活有丰富的体验。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做好学生的表率。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读物着手,慢慢往经典作品引导,也可以从当下通俗的读物着手,方式方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要让学生有一种自由的阅读状态,让他更真切的进入到文章中,真切的体会到阅读乐趣。
(三)注重学生的课堂阅读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老师如何引导,一方面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兴趣引发深入思考,去发现阅读的文字之美,文章内部的美。
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创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避免在课堂上提问后回答问题的单一现象。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论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应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交给“拐杖”,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根据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理解,阅读教学首先应是“扶读”,譬如小孩子走路,大人开始扶着孩子走,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能够走。
所以,教师的功夫不应下在如何讲解上,而就下在如何“扶”上,要以“扶”促读,而不应该以讲代读。
那么究竟怎样“扶”呢?首先,应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代之以提问、设疑、启发、思考。
课文的词语由学生结合注释、查阅字典或词典解决,文章的段意及中心由学生揣摩归纳。
即使是教文言文,也不应该统统由教师串讲,而应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现有的工具书进行预习、试讲、口译,教师只有在发现学生存在不足之处时才作必要的补充和订正。
其次,给学生以“拐杖”,即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
例如在学《活板》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文注解、字词典解决字词上的障碍,要求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历史。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如果没有“设疑、解疑”过程,就如一潭死水,活跃不起来。
这里说的活跃,是指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课文。
中学生好新奇,求知欲强,但注意力持久性差。
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他们就会感到厌烦。
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提出问题,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可提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中的“唯一”表明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跃跃欲试,积极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选择书籍下功夫。
1、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
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
比如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学习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
像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则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
2、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个性特点
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所体现出来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合。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
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喜欢文艺、体育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趣事,投其所好,循循善诱,让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
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奋就可以将“被动“变成“主动”,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选择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书籍
小学生由于视野还不开阔,生活经验不足,对于离自己生活比较远的事物兴趣还比较淡薄,因此向小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
以使学生走近生活,从小培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与时共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比如说可以为小学生订阅《少年文摘》、《小学生语数英》、《少年智力开发报》等。
二、激发读书兴趣源,培养读书主动性
只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那还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让学生通过推荐的书籍,对阅读感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还需要我们教师巧妙地进行引导。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不要说小孩子,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往往经不住故事的诱惑。
教师在讲故事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
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可能会要求借书,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以绘画的形式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孩子自然有孩子童年的乐趣,而且他们都喜欢表现自我,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将贮存在脑海中最喜欢的东西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鼓励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绘画。
也可以对原有绘画的内容有所改动,给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3、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每天晨读,教师一定要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这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
1、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
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它是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锁定学习目标的钥匙,要让这把钥匙打开学生读书的兴趣之门,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
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
2、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
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
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图书架,让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
四、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动力,但是只凭兴趣而毫无目的,这样是绝对不行的。
例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运用到写作上。
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产生了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如学习了《邱少云》,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抗美援朝,可以组织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一些有关那个年代的书籍,以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五、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