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填空题: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
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
(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
(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
世代不相重叠。
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
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
构成简单。
食物链较短。
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1.土地的含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种种结果。
2.土地的重要功能:①生物栖息和支撑功能②植物生产和生物养育功能③环境净化和修复功能④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功能⑤生态环境变迁和历史记载功能3.生态学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土地生态学的概念: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征、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5.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于演替②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③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④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⑤土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
6.土地生态学的特点:①空间的地域性②时间的动态性③对象的宏观性④问题的综合性⑤方法的多样性。
7.土地生态伦理研究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①土地利用或资源配置必须兼顾代内均等和代际均等(代内均等:即当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而而且有责任使人们拥有同等的权利开发、利用和占用土地资源)(代际均等:我们子孙后代与我们当代人具有同等的权利享受土地资源的收益和福利,拥有安全和舒适的土地生态环境)②人类对土地的监看有一种责任感,对土地生态系统中的个体,也对土地生态系统本身负有道德义务。
8.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9.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10.土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11.土地生态系统的性质:①复杂性②层次性和高维性③土地生态系统中个子系统关联的复杂性④土地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⑤土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⑥土地生态系统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12.土地生态系统的分类:①按照土地生态系统的大小可以将土地生态系统分为小区域、中等区域、大区域、全球区域②按照土地生态系统的用途,可将土地生态系统划分为农用地生态系统、建设用地生态系统、和未利用生态系统三个大的类型。
00973土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00973土地生态学一、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功能和优化利用的学科。
二、土地生态学基本任务: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三、土地生态学基本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四、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五、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土地生态类型(1) 土地生态分类, 即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
其目的是使复杂多样的土地生态系统类型得以条理化、系统化(2) 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2、土地生态评价主要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一般包括:(1)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是在土地生态评价基础上开展的土地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
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有两种情况:①以土地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布局,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②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而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方案。
4、土地生态整治对影响和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
内容广泛,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治理;盐碱地的治理;风沙地的治理;沼泽地的治理;受污染土地的治理;中低产田改造;荒山荒地的开发与治理。
5、土地生态管理土地生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审查和监督各级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案,使人类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 合理地利用、改造和保护土地, 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和生产力, 保持土地生态平衡, 获取最优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其重点是:(1) 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 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 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 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一、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一、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土壤地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第一节 绪论
一、 土壤的基本概念(掌握)
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位置:地球陆地表面
存环境质量的作用
二、 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掌握)
(一)土壤圈概念和研究意义 ● 概念:由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 1938 年)首先提出。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模,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 (二)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
2.土壤污染 ▲ 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当其含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引起的土壤理
化性质恶化,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人畜健康受到危害的现象。 ▲ 污染物类型:①工业三废;②城市污水和垃圾;③化肥和化学农药;④放射性物质。 ▲ 土壤污染的后果:①降低农副产品的品质;②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④降低土壤维护和改善人类生
粒级分析也叫机械组成分析或土壤颗粒分析。
2. 划分:砾石、粗砂粒、细砂粒、粉砂粒、黏粒。
4
(二)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
1.概念:是指不同粒级(组)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
2.分类:根据土壤机械组成的相似与否,把土壤质地划分为 3 大类别,12 个类型(美国制):
土壤质地类型表
类别
类 型(12 个)
三 、土壤有机质 1.概念:是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中间分解产 物、腐殖质。其中以腐殖质为主。 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土壤分为:
土地生态学终极版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生态学。
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性、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和调控机制的学科。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土地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育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之间,形成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土地生态分类:以生态系统的特性、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征、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入侵程度和利用保护手段等为标准,以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差异为依据,按系统系统内各组分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特点,划分为不同的土地生态系统类型。
土地分类:将各个个体土地单位按质地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的抽象概括与归并,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
土地生态评价:指队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和健康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土地生态设计:是建立在土地生态规划基础上,依据生态条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生物工艺、物理工艺及化学工艺的原理和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模式、土地利用环境和土地利用过程项目进行参数设计的过程。
土地生态工程:是研究和调控土地生态系统,使土地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配套集成工程技术生态足迹评价: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经济规模维持特定人口资源消费和废气物所必须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它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土地生态规划:以协调人、自然、土地为核心,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对一定区域的土地生态系统进行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制定的时间安排和空间部署。
土地生态学复习
土地生态学1.研究内容: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组成与结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
2.理论基础:整体论:客观世界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每一个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
系统论:是整体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综合体,即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
指导意义:要从整体性角度研究和把握土地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生态问题;要把“土地生态系统”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对象;要把土地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功能、反馈、信息、平衡、涨落、突变和自组织等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内容;要将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生态平衡及调控理论: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持久地保持相对不变,即具有长期的相对稳定性;(2)生态系统在环境改变和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能通过内部的调整,以维持结构和机能的稳定。
生态系统维护自身相对平衡的能力是有条件、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系统的抵抗力、恢复力、自治力以及稳态机制来实现。
指导意义:充分考虑各类土地之间的生态联系及生态规律,以维护和保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平衡为中心,注重协调各类土地之间的生态关系;按照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创建和发展比原土地生态系统更佳的新的生态平衡,扩大土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模,即形成可持续的、最大的生产力和最佳的生态经济效果;土地供给及利用总体规划方面。
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两重性理论;~有机整体理论;~全面需求理论;~生产理论;~价值理论;~循环理论;~战略理论。
指导意义:人类活动对土地影响的双重性,决定了土地利用调控必须同时重视其经济过程调控和生态过程调控;要从土地经济价值评估和土地生态价值评估两方面搞好土地的综合价值核算;要统筹考虑人们在土地方面的经济社会需求和生态精神需求;要将各类用地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整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要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土地资源,促进各类用地之间的良性循环;要同时重视土地的经济生产和生态生产;要将土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切土地活动的核心战略目标。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术语,但对土地的科学定义没有统一的理解。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土地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虽然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达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土地的理解相对较近。
2.土壤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3.国土土地是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空间的一部分,即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区域。
土地不仅指土地,还指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
土地是一个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
4.景观景观是基本的自然地理单位,它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可以明显观察得到的一组限区形成的特定的有规律的地域,是由地貌、植被、气候、土壤等多种自然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发展史。
从自然综合体的角度看,景观与土地的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的影响。
5.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
应该指出的是,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对人类毫无用处的土地,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块土地不是一种资源。
因此,土地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混淆。
6.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科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征、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1、简述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术语,但对土地的科学定义没有统一的理解。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土地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虽然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述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土地的理解相对紧密,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
应该指出的是,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对人类毫无用处的土地,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块土地不是一种资源。
因此,土地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混淆。
2、土地的资源特征是什么?1.整体性土地是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组成的综合体。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门关系土地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
它以研究土地的资源性质、使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研究土地资源和人类行为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统一理论体系。
土地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土地本身及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晶以及社会经济活动和有机生体互动等。
它关注土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功能等统一性,侧重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土地生态学关注土地资源的利用、发展和保护,建立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调控的完善理论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研究土地生态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供给和利用模式,旨在构建人类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模式,并就土地生态系统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负荷,提出合理的具体管理措施,既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又深刻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更好地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此外,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程度也不断增加,
土地生态学需要提出解决方案,实现人类与自然资源的有效融合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持续破坏。
土地生态学(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绪论1. 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
其任务有两点:一是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二是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2. 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相比,更侧重土地单元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与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土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相比,更侧重于立地条件与利用方式的空间异质性。
3. 土地生态学的产生背景与应用领域(了解当今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影响下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能源消耗、气候变化、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应用实践是土地生态学的特色之一。
①人工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功能研究②土地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实践(指导土地利用,总结土地利用的生态学原则、技术、方法)土地生态系统的应用领域:城乡规划、土地整治、工程选址、生态恢复、防灾减灾补充:土地生态系统研究包括:土地生态系统形成、演替、结构的研究,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主要是生产力)的研究,土地生态系统最佳生态平衡的研究二~五、生态学基础(一)1.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2.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显著的特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沿着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顺序逐级被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一方向,不可逆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3.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
(能量流动的特点)4. 生态系统从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固定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回归于环境中,这种生物之间、生态系统之间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及其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为物质循环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土地生态学笔记
1、生态学定义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土地生态学定义是土地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土地生态系 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其相互作用与转化;探讨优化土地生态 系统的对策、措施。
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改造、保护和管理提供生态学 依据的学科。
3、生态学的本质①环境对生物的决定和塑造作用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③适应环境的生物对环境的改变作用4、生态因子概念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5、什么是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请举例说明。
生物因子属于什么? 密度制约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作用的强度随生物的密度而变化的因子。
(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作用的强度与其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
(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生物因子为密度制约因子6、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①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阶段性作用④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7、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 得利 ‐表示受损 0 无明显影响8、 协同进化两个或更多的相互作用的物种,其各自的进化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了一 个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这一机制称为协同进化。
9、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 根本因素。
10、限制因子对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
当生态因子接近或 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影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成为 该生物限制因子。
11、限制因子定律当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或高于生物生长所需的最 大量时,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
相互作用类型 互利共生 偏利作用 扑食/牧食/寄生种间竞争 偏害作用 中性作用 A ﹢ ﹢ ﹢ ‐ ‐ 0B + 0 ‐ ‐ 0 012、Shelford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均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土地生态学重点
1、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性、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2、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土地生态系统的行成与演替2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4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5土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
3、土地生态学特点:1空间的地域性2时间的动态性3对象的宏观4问题的综合性5方法的多样性4、渗透理论在土地上生态学中的应用:1某一生物或物种与土地生态环境的渗透、融合。
2某一社会经济活动与土地生态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合3不同生物与物种与土地生态环境的融合4不同土地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5、生态系统原理:主要包括时间原理、物种原理、位置原理、干扰原理、景观原理6、干扰原理:干扰的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形成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特征;干扰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受它们的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发生时间和空间效果的限制。
7、干扰原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1改变自然干扰机制或可诱发新干扰的土地利用变化有可能引起物种的多度和分布、群里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2土地管理者和规划者应该知道自然界中干扰存在的普遍性,高强度、低频率的干扰3基于生态系统具有时空动态性的理解,土地利用政策应与干扰所诱发的变化一起考虑4自然存在的干扰可以为土地利用实践提供一种建立于干扰基础之上的模式5人类居住对易于干扰景观的连续扩张将很可能导致人文价值取向与自然干扰机制维护之间对于是否有必要保留这些景观的冲突。
7、景观原理:生境或生态系统的空间排列组合构成了景观,所有生态系统过程至少会部分地响应这种景观模式。
8、景观原理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1土地覆被类型的大小、形状与空间关系,影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2斑块的边缘和内部生境的数量,随着随着斑块的大小而改变生境的连接可以使一些区域易达到别的区域或不易达到别的区域。
土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土地生态学复习资料其次章1.土地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与整体论、生态系统平衡及其调控理论、资源经济-生态协调轮、渗透理论、等级理论、地域分异逻辑、生态动力源-汇理论、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系统原理等。
2.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久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显然地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临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调整主要通过系统的反抗力、恢复力、自治力和稳态机制来实现。
3.生态-经济协调论:(为什么要遵循这里理论)4.地域分异逻辑分类:地带性: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小气候、小环境影响(月牙泉、沙漠的小绿洲)5.生态动力源包括:自然生态动力源:太阳辐射能、重力、养分力和动植物力人类活动生态动力源:土地开垦、植树造林、施肥、用农药第三章1.土地生态讨论的办法与技术思路:1)系统讨论思路;2)“黑箱”与“白箱”技术思路;3)“灰箱”技术思路;4)精确与含糊技术思路;5)实证分析与规范讨论技术思路;6)土地生态学的技术系统框架。
(要知道什么是黑箱、白箱)2.数据猎取办法:1)实(试)验讨论;2)实地考察与调查;3)定位观测;4)是滴勘测与遥感技术;5)其他猎取技术。
3.数据处理分析与决策技术系统1)分析评价与预测技术;2)规划设计与计划优选;3)计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信息反馈。
4.自然与工程科学调控技术系统1)物理工程技术:a.土地污染问题,可采纳客土法、污染源控制、污染物堵截法和热处理法、稀释、淋洗等技术来控制和解决。
b.水土流失问题,可通过修梯田、水平沟、淤地坝等物理工程技术来控制和解决。
c.土地风沙问题,以一定的宽度和面积为单元,可通过修防风设施、堵沙设施等物理工程技术措施来控制或解决。
2)生物工程技术:用生物的汲取、降解、吸附、拦截等功能来防治土地污染和水土流失。
3)农艺技术:污染的土壤,可通过筛选、种植能分解污染物且非食用的植物来防治土地污染;对于水土流失,可通过免耕笼罩,等高条带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农艺技术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
土地生态学
名词:1土地生态学: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
2生态系统: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次级生产:生产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的生产,及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和储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4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5遗传多样性:所以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的总和。
6景观多样性: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反映景观的复杂程度。
7生态过程:各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8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
9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作为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在系统内通过一系列的反馈作用,对外界的干扰进行内部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能力。
10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系统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1土地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12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干扰条件下土地生态系统的不同反应,既生态系统的恢复性和抗性。
13土地生态分类:以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特性、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入侵程度和利用保护手段等为标准,以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为依据,按系统内各组分要素在空间上组合特点划分不同的土地生态系统类型。
14景观生态分类:从生态学的角度,采用生态学的方法对景观进行分类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我改善、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5土地生态景观分类:以景观为分类标准,按照土地镶嵌的特性,采取临近单元逐渐合并的方式进行土地生态系统分类。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第一章:土地生态学导论名词解释:1、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性、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与调控机制的科学。
填空题:1、中国土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空间的地域性;2)时间的动态性;3)对象的宏观性;4)问题的综合性;5)方法的多样性:a)从思维方式来看,土地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规范分析、实证分析、行为分析和结构分析方法四大类;b)从总体上看,可分为定性、定量、定位和定序方法四大类。
3、土地生态学的学科体系:1)土地生态类型(学); 2)土地生态评价(学);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学); 4)土地生态修复与整治(学);5)土地生态工程(学); 6)土地生态管理(学);7)土地生态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a)土地利用或资源配置必须兼顾代内均等和代际均等;b)人类对土地健康有一种责任感,对土地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和土地生态系统本身负有道德义务。
8)土地生态经济(学):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的协调和统一。
4、土地生态学的基本任务: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的评价、规划、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3)阐明土地生态系统形成和演化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
问答题:1、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级各类土地生态系统。
主要是对各级各类土地生态系统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利用管理进行不同层次的综合研究。
2)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研究;b)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研究(动态的过程);c)土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研究;d)土地生态系统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研究;e)土地生态系统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2、土地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土地学的相互关系:土地生态学是土地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整理)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整理)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土壤地理学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其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消失的性能。
1、土壤组成和性质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迁移转化1.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2.矿物分解的阶段性(1)碎屑阶段(2)钙淀积阶段(3)硅铝风化阶段(4)富铝化阶段(1)碎屑阶段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风化壳中细土粒很少,主要为粗大岩石碎块,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所以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没有改变,也未发生迁移,属风化的最初阶段。
(2)钙淀积阶段岩石进入风化第二阶段,化学和生物作用加强,原生矿物进一步遭到分解破坏,最易移动的元素Cl、S及一部分Na被分解淋失,一部分被生物吸收。
Ca、Mg、K等大部分保留在风化壳中,有些被分解出来并与碳酸根生成不易溶解的碳酸盐,如CaCO3等,在土壤或风化壳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故称钙淀积风化阶段。
(3)硅铝风化阶段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潮湿气候条件下,风化壳中的盐类受到大量分解淋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分解形成的硅酸,也很快被淋失,风化壳中的阳离子显著减少,残留在风化壳中的主要是高岭石、伊利石等次生粘土矿物,因风化过程中盐基大量淋失,并相对地堆积了Si、A1、Fe组成的次生粘土矿物,所以叫硅铝风化阶段。
(4)富铝化阶段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后阶段。
硅铝风化壳进一步受到高温多雨的风化淋溶,不但风化壳中的盐基彻底淋失,而且硅铝酸盐分解出的硅酸也大量淋失,A12O3和少量Fe2O3残积在风化壳或土壤中,故称富铝化阶段。
土地生态学重点
土地生态学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地形、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植被、气候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种种结果。
2.土地的功能:支撑、供给、调节、文化3.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土地生态学: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性、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5.土地生态学的特点:空间的地域性、时间的动态性、对象的宏观性、问题的综合性、方法的多样性6.资源生态学的基石:资源科持续利用理论、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与手段、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胃研究核心7.资源生态学与土地生态学的对比:范围更大、有交叉知识、土地生态学是资源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8.土地生态经济的准则:是否在土地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否在土地利用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共生的两个方面9.土地生态伦理的核心问题:土地利用或资源配置必须兼顾代内均等和代际均等;人类对土地的健康有一种责任感,对土地生态系统负有道德义务。
10.景观生态与土地生态学的不同:基础理论支撑不同、研究目的方向不一样、研究目标不一样、景观生态学不考虑中间过程,它为土地评价、管理和保护服务。
11.土地科学:土地基础科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生态学、土地法学)土地技术科学(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制图、土地监测、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应用科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学、土地工程、地产经营)12.土地生态学同时从“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研究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生态问题,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系统。
13.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活动而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元。
14.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具有长期的相对稳定性、能通过内部的调整,以维持结构和机能的稳定。
15.生态平衡靠负熵流来维持16.生态平衡的原则:物质保护、生态保护、结构保护、关系保护17.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系统的抵抗力、恢复力、自制力以及内稳态机制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1.土地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与整体论、生态系统平衡及其调控理论、
资源经济-生态协调轮、渗透理论、等级理论、地域分异规律、生态动力源-汇理论、
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系统原理等。
2.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地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系统的抵抗力、恢复力、自治力和稳态机制来实现。
3.生态-经济协调论:(为什么要遵循这里理论)
4.地域分异规律分类:
地带性: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小气候、小环境影响(月牙泉、沙漠的小绿洲)
5.生态动力源包括:
自然生态动力源:太阳辐射能、重力、营养力和动植物力
人类活动生态动力源:土地开垦、植树造林、施肥、用农药
第三章
1.土地生态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思路:1)系统研究思路;2)“黑箱”与“白箱”技术思路;3)“灰箱”技术思路;4)精确与模糊技术思路;5)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技术思路;
6)土地生态学的技术系统框架。
(要知道什么是黑箱、白箱)
2.数据获取方法:1)实(试)验研究;2)实地考察与调查;3)定位观测;4)是滴勘测与遥感技术;5)其他获取技术。
3.数据处理分析与决策技术系统
1)分析评价与预测技术;2)规划设计与方案优选;3)方案实施的动态监测与信息反馈。
4.自然与工程科学调控技术系统
1)物理工程技术:a.土地污染问题,可采用客土法、污染源控制、污染物堵截法和热处理法、稀释、淋洗等技术来控制和解决。
b.水土流失问题,可通过修梯田、水平沟、淤地坝等物理工程技术来控制和解决。
c.土地风沙问题,以一定的宽度和面积为单元,可通过修防风设施、堵沙设施等物理工程技术措施来控制或解决。
2)生物工程技术:用生物的吸收、降解、吸附、拦截等功能来防治土地污染和水土流失。
3)农艺技术:污染的土壤,可通过筛选、种植能分解污染物且非食用的植物来防治土地污染;对于水土流失,可通过免耕覆盖,等高条带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农艺技术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
4)化学技术:利用氧化、还原、化合、分解、吸附、凝聚、交换、络化等机理来防治土地污染和水土流失。
第四章
1.土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特点:1)土地生态系统的层次性和高维性;2)土地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关联的复杂性;3)土地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4)土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5)土地生态系统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
2.土地生态系统分类
尺度大小:小区域(小尺度)土地生态系统、中等区域(中尺度)土地生态系统、大区域(大尺度)土地生态系统、全球土地生态系统等;
按人类干扰强度:自然土地生态系统、人工土地生态系统、半自然半人工土地生态系统等;按土地生态系统的用途:农用地生态系统、建设用地生态系统和未利用地生态系统。
(细分)
3.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实际上是指城市绿地、水域及其动植物与商业、住宅等其他城市土地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体。
第五章
土地生态系统可以依次分为:未利用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用地生态系统、休养与休闲用地生态系统、农业用地生态系统、居住与工矿用地生态系统、损毁与污染地生态系统等六类。
第六章
1.土地生态登记:土地生态登记就是根据土地生态研究的目的,在选定的区域对土地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登记的过程。
2.土地生态登记调查方法有: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调查、遥感技术。
3.土地生态登记内容:(大题)
1)土地生态系统类型及其调查;
2)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登记;
3)区域特殊保护项目调查登记;
4)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及主要土地生态问题调查登记。
4.选择土地生态评价指标的原则:代表性、灵敏性、通用性、经济性、稳定性。
5.建设用地的宜人性评价指标:1)土地的通达性:交通条件;2)建筑的经济性:地貌条件、“三通一平”;3)生态稳定性;4)环境的清洁度:洁净的大气、水、土壤环境;
5)空间拥挤度: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6) 景色优美度:景观美学质量的度量。
6.农用地生态评价指标:气候、土壤、水资源、地质、生物资源。
7.土地生态环境评价:土地生态环境危险性评价;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8.生态系统服务:指对于个人或社会具有价值的生态过程或功能,包括来自自然资本的能流、物流和信息流。
9.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分类:
使用价值:直接价值—直接实物价值、直接服务价值
间接价值—生态服务价值
选择价值
非使用价值: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P122)
10.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指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毒理学和地学的知识,研究一种或多种压力形成或可能形成的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
11.生态足迹:指在一定的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特定人口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消纳所必须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它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
第七章
1.土地生态规划的发展:
1)19世纪末叶George Marsh 1864年出版的《man and nature physical geography as modified by human action》;John Powel 《report on the land of the arid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Patrick geddes 《cities in evolution》。
2)20世纪上半叶,Haward的代表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应用:田纳西流域的综合规划。
3)20世纪60年来以来,卡逊《寂静的春天》
2.土地生态规划程序:土地生态调查、土地规划方案分析、土地生态分析与综合(P144)
第八章
1.让自然做工的原理(大题):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边缘效应;生物多样性。
(P160-161)
2.土地生态设计案例(为什么好,设计过程,怎么设计)P169-
第九章
1.课件案例:98洪水原因;石油农业是什么,优点;三北防护林建设原因;退耕还湖等。
2.土地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系统。
第十章
1环境资源价值(第六章9.)
2境生态价值:1)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2)非使用价值(存在价值)。
3源环境价值核算方法: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陈述偏好法;直接市场评价法。
(要知道这些方法怎么用)
1)直接市场评价法:剂量-反映方法;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估算土地生态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损失成本);机会成本法与重置成本法。
2)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内涵资产定价法(房地产市场,房市差价;劳动力市场,工作环境影响收入);防护支出法;旅行费用法。
3)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优先评价法与专家调查法。
第十二章
1.生态伦理学是指关于人们对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自然界的其他实体和过程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研究。
2.土地生态伦理观的基本内涵
1)土地生态伦理观的科学特征是,把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研究,从人与人关系的领域扩大到人与土地生态系统关系的领域,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
2)它认为道德不是人的专利,并非只有人类才享有道德权利和得到道德待遇,不能把生命和土地生土地生态系统,系统作为道德共态系统排除在道德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