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赏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赏析PPT课件
![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赏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e4024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a.png)
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轶 事 典 故
பைடு நூலகம்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 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 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
谢谢欣赏
宋词是一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 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北欧家居杂志风通用模板
Nordic Home magazine wind general template
.1.1
北欧家居
Nordic Home magazinewind general template
Page number
北欧家居
Nordic Home magazinewind general template
Page number
添加标题
Add title
添加标题
Add title
Page number
添加标题
Add title
添加标题
Add title
Page number
北欧家居
Nordic Home magazinewind general template
叁· 整 文 赏 析
【整文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 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 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轶 事 典 故
பைடு நூலகம்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 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 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
谢谢欣赏
宋词是一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 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北欧家居杂志风通用模板
Nordic Home magazine wind general template
.1.1
北欧家居
Nordic Home magazinewind general template
Page number
北欧家居
Nordic Home magazinewind general template
Page number
添加标题
Add title
添加标题
Add title
Page number
添加标题
Add title
添加标题
Add title
Page number
北欧家居
Nordic Home magazinewind general template
叁· 整 文 赏 析
【整文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 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 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柳永《雨霖铃》优秀PPT课件
![柳永《雨霖铃》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a6855d240c844768eaee57.png)
17
.
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意象
烟波 暮霭 楚天
18
.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 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 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元 卢挚《沉醉东风》:“冷清清 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唐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19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24
.
酒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酒醒
愁来
25
.
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 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此时, 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然鲜明在 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 波”不知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越远,可 想而知词人的心情。
酒醒
愁来
26
.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 俊句。”
8
.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 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 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 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 人。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 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 情 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 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 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柳永《雨霖铃》.ppt
![柳永《雨霖铃》.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10aed35022aaea998f0faa.png)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融情入景 即景抒情
“寒”点出节令(深 秋),显出凄清,渲 染气氛;“晚”点出 时间,恰又唤起“美 人迟暮”的感慨; “雨”点出天气,暗 合下文的送别之 “泪”。“长亭”是 送别之地,从来就是 “天下伤心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歇。”
思考:开头三句,有哪些作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被评为千古俊句,为什么? • 该句无一个字写情,而又无一个字不 在写情。作者把“杨柳、晓风、残月” 这三件最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在一起, 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且这幅画面又 出现在特定时刻—“酒醒”之后,酒 醒之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触动离愁的景 象交融在一起,这情景是多么的惆怅 凄凉啊!
雨霖铃பைடு நூலகம்
柳永
整体感知
问题:最能表现 诗歌内容主旨的 是哪一句?
主旨句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
1、别前不胜凄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意象: 寒蝉———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 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 “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 长亭———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里一 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 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 “何处是归程?长 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 骤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风秋雨 愁煞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2)除了离别之情,还有没有别的情感? (雨霖铃》背景: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 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到楚地。)
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 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 料,犹如生离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 心中无比悲切惆怅。
《雨霖铃》ppt课件解析
![《雨霖铃》ppt课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e129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1.png)
雨 柳永霖铃
柳永 (约980--约 1053年),原名 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 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 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 的《鹤冲天》:
惆怅晓莺残月—— 韦庄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
原为西南风 长逝人君还
—— 曹植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
——“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 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李清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 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 痛楚,词人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写出 了“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 告消失,而“伤, 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 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清代 冯煦
——梁衡《读柳永》
南朝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宋 秦观《调笑令》:“始信别离情最苦 ,兰舟欲解春江暮.”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 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 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 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 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 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词从 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 风光;写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 写羁旅行役之苦。他的《乐章集》有词近二 百首。他的词在艺术表现上自成风格,大部 分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 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柳永 (约980--约 1053年),原名 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 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 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 的《鹤冲天》:
惆怅晓莺残月—— 韦庄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
原为西南风 长逝人君还
—— 曹植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
——“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 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李清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 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 痛楚,词人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写出 了“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 告消失,而“伤, 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 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清代 冯煦
——梁衡《读柳永》
南朝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宋 秦观《调笑令》:“始信别离情最苦 ,兰舟欲解春江暮.”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 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 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 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 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 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词从 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 风光;写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 写羁旅行役之苦。他的《乐章集》有词近二 百首。他的词在艺术表现上自成风格,大部 分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 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课件ppt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d2e2a46c175f0e7dd13711.png)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 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 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 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课文解析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 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 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 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 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字词积累
词句注释
暮霭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 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 “流”。
第课
四 章
堂
总
结
总结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 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 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画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 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 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 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 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 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画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 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 强烈的共鸣。
课文解析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 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 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 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 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字词积累
词句注释
暮霭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 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 “流”。
第课
四 章
堂
总
结
总结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 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 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画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 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 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 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 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 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画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 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 强烈的共鸣。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c4668f48d7c1c709a1458f.png)
幅鲜明的画面。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
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
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精选可编辑ppt
15
精选可编辑ppt
16
补充资料
寒蝉: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 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元代的卢 挚在《沉醉东风》中说:“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 寒蝉一片愁。”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中说: “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这些诗句都是借 “蝉鸣”来抒发悲苦忧愁的思想感情的。因为蝉的 鸣叫,呕哑嘲哳难为听,而秋蝉的鸣叫就更加凄凉, 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 悲苦,因而“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 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
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染了送
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执手相看,泪眼相向”,这个标题精妙地概括了这幅画
面。本已经愁苦不堪的“离人”,生离死别、执手凝视、千般
思绪、千般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此时无声胜
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精选可编辑ppt
9
问题②: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 作为背景?
精选可编辑ppt
17
离别的诗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 [南宋]李清照《蝶恋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五代]李煜《乌夜啼》
精选可编辑ppt
2
精选可编辑ppt
3
诵读点评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PPT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36357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a.png)
—— ·
感 谢 聆 唐 听 李
商 隐
流寓江淮
景德元年(1004年) 秋,孙何还京太常礼 院,柳永做《玉蝴 蝶·渐觉芳郊明媚》, 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1004— 1007年),柳永离 开杭州,沿汴河到苏 州,作《双声子·晚 天萧索》;不久入扬 州,作《临江仙·鸣 珂碎撼都门晓》,追 忆旧游,度过了青年 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科举之路
翻译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 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 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 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 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 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释褐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 取放宽尺度 ,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 三接同登进士榜 ,授睦州团练推官 ,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 ,柳永遂前往拜 谒,并作词进献。 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 “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 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 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 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 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 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 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 为名句。
高中语文《雨霖铃》PPT课件33张
![高中语文《雨霖铃》PPT课件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e227820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0.png)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 时作。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 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 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此际宸游,凤辇 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 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 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 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 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 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 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寒蝉 时令 “孟秋之月,寒蝉鸣。” 长亭 送别之地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骤雨初歇 离别的天气
典型意象,营造凄凉的氛围
品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注释: [寒蝉]秋天的蝉,叫声微弱,然人倍感凄凉。 [长亭]古人送别之地
何时?何地?何音?
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停,秋蝉微弱地悲鸣,我们 正在长亭边。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 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 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 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来, 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 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 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 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 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 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 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寒蝉 时令 “孟秋之月,寒蝉鸣。” 长亭 送别之地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骤雨初歇 离别的天气
典型意象,营造凄凉的氛围
品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注释: [寒蝉]秋天的蝉,叫声微弱,然人倍感凄凉。 [长亭]古人送别之地
何时?何地?何音?
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停,秋蝉微弱地悲鸣,我们 正在长亭边。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 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 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 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来, 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 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 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 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 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 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 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9706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c.png)
心灵寄托
将个体情感与大自然相结合, 形成内心寄托的表达方式。
篇章段落解析
1
第一至第四首
以描绘秋天的景色为背景,展现游子思
第五至第七首
2
乡之情。
游子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愿望和对世俗纷 扰的厌倦。
名家点评和影响力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评价《雨霖铃》"情与景交融,虽无丝竹之乐,而毫无可乐而进可悲者矣。"
陈季常
《雨霖铃》(寒蝉凄 切)PPT课件
凌霄芝麓,宜其秀也。
作者简介
柳永
明代文学家,才情出众,擅 长诗词曲赋,代表作《雨霖 铃》成为千古绝唱。
生平
生于公元1574年,卒于公元 1623年,辗转于浮沉,一生 辛酸苦楚。
文学成就
柳永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 优美,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雨霖铃》的背景和起源
《雨霖铃》是柳永创作于明代的一首抒发离散之思的词作,以歌咏思乡、告 别离愁的方式表达了人们游子心中的乡愁情结勾勒出七首, 每首句数五言,并且全詩行满十句。
2 风格特点
激昂豪放的情感,质朴简洁的语言,以及平 淡中流露出的深情,成为柳永作品的显著标 志。
诗意解读和主题分析
乡愁
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离 别之情。
离散之思
反映了游子失去家园的痛苦以 及对归隐山林生活的憧憬。
将《雨霖铃》列为晚唐诗歌的代表之作,并称赞其"节俭淋漓,柔婉词美,意境深远。"
影响力
《雨霖铃》作为柳永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至今仍广为流传,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 响。
结论和要点
1 《雨霖铃》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与情感,也流传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雨霖铃》pptx课件(22页精华版)
![《雨霖铃》pptx课件(22页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e4573365ce050877321324.png)
(内容) (情感) (技巧)
描写哪些景物?
抒发什么情感? 运用怎样方法?
描写哪些景物?
回答的方式是:使用了哪些意象,构成了 怎样的景象(场面、图景、画面等)
•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 烟波、 暮霭、柳杨、晓风、残月
• 秋天雨后黄昏,一对恋人长亭垂泪的 凄清悲伤的离别图景。
抒发什么情感?
离别时难舍 难分的依恋 与悲伤
•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 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 影响。
• 《雨霖铃》写的是他离开都城 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 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解题
《雨霖铃》也写做 《雨淋铃》词牌名。相 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 时,霖雨连日。栈道中 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 遂作此曲。白居易《长 恨歌》云:“‘夜雨闻 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 成分。
雨霖铃
柳永
孙胜韬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 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 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有《乐章集》。
唯有凝咽眼朦胧。
执手相看唯泪眼, 此时无声胜有声。 爱你在心难开口, 一切尽在不言中。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你鉴赏 我答疑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你鉴赏 我答疑
再见
运用怎样方法?
• 借景抒情 • 直抒胸臆 • 虚实结合
• 借景抒情 • 直抒胸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 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 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 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 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 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 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 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 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轶 事 典 故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 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 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2
后两句中“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 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
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3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 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贰· 译 文 注 释
【注释】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1
起首“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雨后阴冷的黄昏在汴京城外的长亭,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
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 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 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 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 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 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叁· 整 文 赏 析
【整文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 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 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 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 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 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 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 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 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雨
霖 铃
寒蝉凄切
宋词是一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 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壹· 词 句 欣 赏
目
贰· 译 文 注 释
录
叁· 整 文 赏 析
肆· 文 学 成 就
壹· 词 句 欣 赏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 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 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 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 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 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 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 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 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轶 事 典 故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 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 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2
后两句中“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 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
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3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 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贰· 译 文 注 释
【注释】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1
起首“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雨后阴冷的黄昏在汴京城外的长亭,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
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 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 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 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 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 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叁· 整 文 赏 析
【整文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 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 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 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 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 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 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 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 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雨
霖 铃
寒蝉凄切
宋词是一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 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壹· 词 句 欣 赏
目
贰· 译 文 注 释
录
叁· 整 文 赏 析
肆· 文 学 成 就
壹· 词 句 欣 赏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