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
小学语文第四册冀教版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四册冀教版第六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a14ab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b.png)
小学语文第四册冀教版第六单元教案一、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爱动植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想象,创作出富有童趣的作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观察大自然、关爱动植物的情感培养。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三、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秋天的雨》2.第二课时:《小松鼠的秋天》3.第三课时:《小猫钓鱼》4.第四课时:《树叶的悄悄话》5.第五课时:作文指导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生字词学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字词的意思。
3.课文阅读: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
5.课堂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小松鼠的秋天》1.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松鼠的秋天生活。
2.生字词学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字词的意思。
3.课文阅读: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中小松鼠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5.课堂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小猫钓鱼》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小猫钓鱼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生字词学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字词的意思。
3.课文阅读: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中小猫钓鱼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小猫成长的过程。
5.课堂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第四课时:《树叶的悄悄话》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树叶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生字词学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字词的意思。
3.课文阅读: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树叶的情感。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综合学习六》教学设计_7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综合学习六》教学设计_7](https://img.taocdn.com/s3/m/99fa1789a1c7aa00b52acbc9.png)
盘古开天辟地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
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
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巨人盘古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
天哪!这该死的地方!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
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于是他拔下自己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
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
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
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90000里那么长了。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
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伟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精卫鸟的身子黑黑的,有点像小乌鸦。
可是它的嘴白白的,爪子红红的,脑袋上还有花纹。
它常常叫着自己的名字:“精卫!”声音很凄厉,所以人们叫它“精卫鸟”。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肥皂泡教案设计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肥皂泡教案设计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6d50af8762caaedc33d40a.png)
29 肥皂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3、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4、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时间:第2课时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吹泡泡时欢乐的情境吧。
(看视频)吹泡泡时你们感觉怎么样?同学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得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出示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第5课《肥皂泡》齐读课题二、新授:1、教师:请你打开语文书快速的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跟着学生说的答案,顺势利导,他说的这部分内容在第几段呢?谁把这句话再读一读?***真细心,把做泡泡水的奥妙都给大家找出来了。
咱们都做过泡泡水,你能一边做动一边读这句话吗?自己试试3、泡泡水做好了,那怎么吹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到方法吗?谁能看着大屏幕说一说。
(课件,填空)先自己试着说一说(再指名说)你能用读的方式,把吹泡泡时要注意的地方(方法)强调出来吗?教师小结:这些词用的多好啊,使我们一下子就掌握了吹泡泡的方法,4、若是用扇子在下面轻轻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冰心奶奶多细心呀,把吹泡泡的游戏给我们介绍得这么清楚,他是分哪几部写的呢,你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圈出来吗?课文中只有然后…再…你知道先干什么吗?下面老师请3个同学按着顺序把这段读一读 (3人读)谁能用上“先…然后…最后”把吹泡泡这个游戏完整地说清楚。
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学习六》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学习六》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9dcf776a20029bd642dfb.png)
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学习六》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理解名著的价值,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培养学生品味、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体裁特点,理解作者独特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对母爱、童真、自然的赞美。
2学情分析
这节导读课是在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梳理本单元学习内容后,做
相关的回顾和提升。
进一步了解冰心及其作品,感悟她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一思想精髓。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冰心有了一定的喜爱,这样一节课能够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推向新的高度,将课内与课外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让孩子的阅读回到语文的初衷,体会到阅读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作品,品味诗歌的体裁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独特的抒情方式,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注意力训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集体备课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集体备课教案(共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f7d2f1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c.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集体备课教案(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包含了童话故事、古诗、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既能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课文中某些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以及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激励教学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游戏,如“成语接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味。
同时,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表情。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1f9b4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0.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时间:1月20日单元教材分析:组长:主备人:复备知识目标:1、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三十个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生字。
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理解、体会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运用。
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指定的篇目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的主要内容,把握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根据推荐的外阅读篇目进行拓展性阅读,开展语实践活动。
情感和价值观:了解冰心其、其事,从而对冰心形成初步的印象,能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永远的冰心奶奶”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讲读《别踩了这朵花》《再寄小读者》《肥皂泡》《大舞台》《送别冰心》,一篇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以及和冰心相关的链接和《综合学习六》。
这些篇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以及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精神。
冰心奶奶被称为“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但她还是离开了,那就让她的精神长存吧。
教学思路:本组教材语言描写生动、具体,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
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前动员他们广泛地搜集冰心的相关资料,读一读她的作品。
上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真正地感悟本,从而实现本与读者的对话。
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语言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中,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多角度地解读本。
题:26别踩了这朵花组长:主备人:2时教材分析:《别踩了这朵花》这首诗于197年4月2日发表在《中国少年报》。
全诗采用第二人称,诗的第一节开宗明义,直抒胸臆,以率直恳切的语气,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希望——一种提醒,嘱咐,乃至要求:别踩了这朵花。
诗篇对这朵“小小的黄花”作了述说:这是一朵幸运又快乐的蒲公英花,它在妈妈和大自然的关爱中成长着,在春天的滋润和期望中成长着。
《综合学习六》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教案
![《综合学习六》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34b9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c.png)
口语交际
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 力和交际技巧,使学生能够在 不同场合下自信、准确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
写作
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 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平。
教学难点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口语交际
写作
难点是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以及正确书写笔画较多的生字 。
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学生 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完整的教材,以及 相应的教辅和练习册,以供课堂教学 和课后练习使用。
生字词卡
挂图、模型
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挂图和模型,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
制作本课生字词卡,用于课堂识字教 学和词汇练习。
多媒体资源准备
01
02
03
课件
制作包含课文、生字词、 重点句子、图片等内容的 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展示 。
教学中,对部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未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
02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课文、生字、词语、句子等多方面知识。但在教
学时间的分配上,部分环节过于紧凑,导致学生思考不够充分。
03
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示范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但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方面仍有不足,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文字等,启发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表达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 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
【学习实践】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学习实践】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e2bd2a14791711cd791729.png)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享受童年的快乐春天,菜花丛中,追寻翻飞的蝴蝶是一种欢愉与惊喜;夏日,小溪岸边,剥食新鲜的莲蓬是一种闲适与安逸。
草地上,大家踢一会儿足球,是一种畅快与潇洒;河面上,放逐自己折叠的小船,则满载着憧憬和乐趣……本组的一篇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
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
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游戏活动,如跳绳、拔河、电脑益智闯关、踏春、调查访问等。
为了使“阅读链接”“我的小笔头”内容更充实,活动开展更丰富,关于“儿时的游戏”邀请家长、任课教师、有名玩家参加的交流座谈可以提前布置。
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阴,树阴。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3adad4f76c66137ee06199b.png)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享受童年的快乐春天,菜花丛中,追寻翻飞的蝴蝶是一种欢愉与惊喜;夏日,小溪岸边,剥食新鲜的莲蓬是一种闲适与安逸。
草地上,大家踢一会儿足球,是一种畅快与潇洒;河面上,放逐自己折叠的小船,则满载着憧憬和乐趣本组的一篇篇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
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
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游戏活动,如跳绳、拔河、电脑益智闯关、踏春、调查访问等。
为了使“阅读链接”“我的小笔头”内容更充实,活动开展更丰富,关于“儿时的游戏”邀请家长、任教师、有名玩家参加的交流座谈可以提前布置。
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综合学习六》教学设计_3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综合学习六》教学设计_3](https://img.taocdn.com/s3/m/565277b5b90d6c85ec3ac6cd.png)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感受人物形象。
2、掌握人物细节描写方法。
3、通过人物细节描写方法运用,指导写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猜一猜,他是谁?生:小偷。
师:那大家是根据什么找到此人的呢?大家找的很准确,通过外貌、动作、神态。
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概念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而常见的几种人物描写方法就是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二、新授课1、请同学们读阅读资料单上的第一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要求如下:1、用﹏﹏勾画出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
2、在句子旁边,写出人物形象。
3、完成表格师:同学们,我们以“我找的是哪一方面的,再读出原文。
说一说.师总结:通过细节描写,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勇敢,坚强,意志坚定。
对儿子不离不弃。
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父亲这一形象刻画的更加鲜明,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真实。
2、出示《慈母情深》要求:1、用﹏﹏勾画出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
2、在句子旁边,写出人物形象。
3、完成表格师:同学们,我们以“我找的是哪一方面的,再读出原文。
说一说师总结:通过细节描写,我们体会到这位母亲的慈祥善良,贫穷但能干,对儿子毫无保留的爱。
精妙的人物细节描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
3、师总结: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三、写作指导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方法,接下来。
我们来应用一下。
1、描写一位人物,找具体事例、真实。
2、抓人物特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四、书目推荐肖玲《母亲的存折》冰心《纸船—寄母亲》《荷叶母亲》梁晓声《父亲》。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1b2ef26827d3240c8447ef6d.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与课时备课集体备课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二、教材编排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目标:1、会认 20个字,会写30个字,正确读写5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
3、有感情地背诵、朗读古诗词。
会默写前两首古诗。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5、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6、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7、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过程与方法:1、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五、教学方法:指导朗读法、观察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实物投影仪、电化多媒体。
七、教学时间; 12课时教学切入点:以“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教学创新点: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疑点:理解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所表达的情境。
教学练点:1、作文:美丽的乡村风光2、摘抄优美的语句,丰富自己的词汇。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8 中国结教案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8 中国结教案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https://img.taocdn.com/s3/m/c649e8efcc175527062208a5.png)
3、指导朗读。
A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B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有过离开家、离开亲人的感受吗?你经历过想见亲人但是却不能见的心痛吗?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与煎熬呢?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编结这个绳子的一部分,这根绳子牵连着你、我、他,无论将来你走多远,总是会想起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古人借“月”思乡,我们今天就以“结”来吐情,带着对祖国亲人的思念来读这段文字.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读
3、指名回答:描写了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
4、指导读重点句子:“在……在……在……”
A这个句子是排比句。该怎么读?指名读.这句子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中国结。)再读读,指名读。
B“特有的风韵”指什么?(中国结的美丽、典雅和深刻的内涵及寓意)
18中国结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9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揣摩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的特点,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关注中国民间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中国结的象征意义;理解文中“头”的含义。
2。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时间:1月20日单元教材分析:组长:主备人:复备知识目标:、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三十个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生字。
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运用。
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指定的篇目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根据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进行拓展性阅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情感和价值观:了解冰心其文、其事,从而对冰心形成初步的印象,能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永远的冰心奶奶”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讲读课文《别踩了这朵花》《再寄小读者》《肥皂泡》《大舞台》《送别冰心》,一篇阅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以及和冰心相关的链接和《综合学习六》。
这些篇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以及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精神。
冰心奶奶被称为“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但她还是离开了,那就让她的精神长存吧。
教学思路:本组教材语言描写生动、具体,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
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动员他们广泛地搜集冰心的相关资料,读一读她的作品。
课上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真正地感悟文本,从而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
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语言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中,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课题:26别踩了这朵花组长:主备人:2课时教材分析:《别踩了这朵花》这首诗于1957年4月25日发表在《中国少年报》。
全诗采用第二人称,诗的第一节开宗明义,直抒胸臆,以率直恳切的语气,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希望——一种提醒,嘱咐,乃至要求:别踩了这朵花。
诗篇对这朵“小小的黄花”作了述说:这是一朵幸运又快乐的蒲公英花,它在妈妈和大自然的关爱中成长着,在春天的滋润和期望中成长着。
这又是一朵勇敢的花,它有着不畏艰险的坚强性格和蓬勃的生命力。
诗的最后一节,又回到了诗人的“直抒胸臆”,对小朋友提出了更深一层的希望和嘱咐。
冰心告诉小朋友:“小黄花”是大自然之子,它理应和人们一起共同享受春天的欢乐。
因为,它也和人们一样,以充满生机的生命,把春天装扮得美丽多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认识并掌握1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②了解冰心在这首小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读懂”等有层次的朗读,逐步深入课文,与文本对话,同作者交流。
在读中体意,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受到“爱”的熏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冰心对消化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
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四、教学重、难点:.体会冰心对小花乃至孩子们的爱心。
2.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学思路:学生在“读通”“读懂”“背诵”等有层次的朗读,逐步深入课文与文本对话,同作者交流,在自学、合作和交流的基础上,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
复备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写写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了解冰心在这首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体会冰心对小花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
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
导入:、每人分发一张图画,图画内容:马路边有一棵开黄花的蒲公英。
让学生交流如果自己在马路边看到这朵蒲公英会怎么做?2、在冰心奶奶的创作中主要突出“母爱,儿童、自然”这三大主题,她的作品充充满浓烈的仁爱思想,不信,你听,冰心奶奶对我们说——老师读诗歌。
自学导航:第一课时:1、参照预习常规2、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3、利用单元首页,本课文前的导语,总体了解冰心。
第二课时:1、冰心奶奶在这首诗中告诉了我们什么?2、为什么这朵小小的黄花引起冰心奶奶这样的关注?3、默读思考:你懂得了冰心奶奶的心思了吗?4、思考:冰心奶奶的心思只是告诉我们要爱护蒲公英这朵小花吗?小组交流:检查要点:、冰心的资料(互说)2、的阅读(对学,互读)合作探究:、为什么这朵小小的黄花引起冰心奶奶这样的关注?让学生从诗歌的第二至第四节进行精读,从两方面进行概括:一是这朵小花是一朵蒲公英,它很幸运,很快乐,得到了妈妈和大自然的爱护。
二是这朵小花很勇敢、顽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勇敢地面对着一切。
2、默读思考:你懂得了冰心奶奶的心思了吗?学生结合有关语句,认识到冰心奶奶是在告诉小朋友要爱护小花,因为它也有自己的生命,它也为春天的美丽景色做出了一份贡献,它和小朋友一样在创造着春天,也在享受着春天。
3、思考:冰心奶奶的心思只是告诉我们要爱护蒲公英这朵小花吗?“以小见大”的体会到,从这朵小小的蒲公英,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有爱心的,她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护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展示形式:小组探讨,交流汇报我的收获: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采用板书设计形式。
补充扩展、资料.依据“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让学生阅读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冰心作品。
2.根据“我的心思你们也懂”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
达标训练:(可结合练习册或其他资料)第一课时:一、我是小小书法家。
fēnfāngchìbǎngliángshuǎngkuàilèpiāoyángduànsòng二、快乐挑错台。
.我们大家饶着它走。
()2.去年有一天,秋空明郎。
()3.你看,它多永敢。
()4.春风里漂扬着新衣。
()三、快乐连线。
厚厚的翅膀春天的芬芳泥土的气息金黄的棉衣第二课时一、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去年有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妈妈给它披上________________,降落伞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的雪,给它__________,它静静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马路边上安家;它不怕_______________,也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理解。
.这首小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写出你对“我的心思你们也懂,在春天无边的快乐里,这快乐也有它的一份。
”这句话的理解。
课题:27再寄小读者组长主备人2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
(2)默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们哪些内容。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体会冰心爱儿童、爱生活的情感。
(3)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有理有据地阐述教材分析;958年开始,冰心开始写《再寄小读者》,本文是“通讯一”,本系列共由20篇通讯组成。
开始,冰心告诉小朋友们她将继续为儿童写作,继续为小朋友们写通讯的心愿及兴奋的心情。
然后,作者回顾了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中见证的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迁,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
教学思路;让学生阅读有关冰心的资料,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再读课文,围绕思考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
(2)默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们交流内容。
导入:(激趣)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
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
上节课我们学了她的一篇诗歌《别踩了这朵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她的另一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再寄小读者》。
这是一篇通讯。
自学导航:第一课时:按常规预习完成第二课时:你从这篇通讯中读出了什么内容?2把听到的、看到的、把祖国的变迁在书中画出来3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小组交流;第一课时:1互查预习作业。
第二课时:2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合作探究:一、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通讯的?谈感受。
二、出示最后一句话;“你们将来一定会懂得我这时这种兴奋的心情。
”“这时”指什么时候?2为什么会有这种兴奋的心情?3为什么将来一定会懂得?4为什么说“我”在枕上的心境和这位诗人是迥不相同的?我的收获: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用板书设计的形式。
补充扩展.质疑答疑:课文是一篇通讯,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通讯吗?2.搜集冰心奶奶的散文。
达标训练:第一课时:一、课文理解从第一次开始给小朋友写通讯,至今已()年了。
以()的形式,告诉小朋友祖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人民开始着(和平)的劳动、(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
二、我把词语送回家。
兴奋喜悦.你们将来一定会懂得我这是种()的心情。
2.秋收结束了,农民的脸上挂满了()。
密切亲密.他们是()无间的好朋友。
2.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
第二课时:一、我会依葫芦画瓢。
.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
自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论我走到哪里,都要把热爱你们的心带到哪里。
不论……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读了这篇,你感受到什么了呢?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吧。
教学反思:课题:28《只拣儿童多处行》组长:主备人: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12个生字。
3.体会课文题目的意思。
想象文中描绘的几个场面,并自主积累精美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