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古代汉语 第一册文选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左传》文选《左传》简介:《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但又经过了后人的增益。
其最后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期。
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鲁史《春秋》的,遂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它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期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二百七十年间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面貌。
《左传》善于描绘纷纭复杂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大规模的战争),能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情貌与性格,记述外交辞令也颇具文采,这对后代文学、史学和语言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自东汉以来,《左传》的注本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的《春秋左传注疏》。
清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近人王伯祥的《春秋左传读本》(选注)和今人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题目是根据《春秋》经文后加的。
它生动地记叙了春秋初期郑国统治者母子兄弟之间为争夺权势而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郑伯:指郑庄公。
郑是国名,姬姓,伯爵,在今河南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庄公的弟弟共叔段。
鄢:郑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
初:当初。
郑武公:郑庄公的父亲姬掘突,郑国第二代君主。
武是谥号,公是当时国君的通称。
下文“庄公”等同此。
申:国名,姜姓,侯爵,在今河南南阳市一带。
武姜:武公妻姜氏。
共(gōng)叔段:名段。
共是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市,是段的出奔地。
叔是当时兄弟间的排行。
古代以“伯、仲、叔、季”序兄弟,“叔”实指时是老三,但有时只表示年少或排行在末。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二单元文选补充
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题解】本文记述我国四大公子之一孟尝君门下一个食客冯谖的故事。
冯谖通过收债“市义“、游说诸侯和立宗庙于薛三件事,表现了他的卓越才能,也从而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文中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补充注释】自存:指养活自己。
食之:给他吃,食音si 。
揭其剑:揭,高举,成语有“揭竿而起”。
孟尝君客我:孟尝君以我为客。
客:名词的意动用法。
于是孟尝君不复歌:从此孟尝君不再唱歌。
于是:从此,两个词。
怪之:以之为怪,形容词的意义动用法。
先生不羞:先生不以之为羞,“羞”后省略“之”,形容词意动。
欲为收责于薛:“为”后面省略宾语“我”。
辞曰:辞,告别。
以何市而反:“以”后面省略宾语“债款”。
视吾家所寡有者:看我家缺少的东西,意为看我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什么。
诸民当偿者:应当偿还债的老百姓。
定语后置。
窃以为君市义:“以”后面省略宾语“之”。
顾谓冯谖:回头对冯谖说。
顾:回头看,本义。
高枕:形容词使动。
“孟尝君为相”句:此句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因果关系的内容。
赵威后问齐使【题解】本文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对话,反映了她的民本思想,同时也表现了她的政治主张。
【补充注释】趋登:快步登上。
上古臣见君,礼节上应快步走,故触龙脚上有毛病,见赵太后时也要装出“趋”的姿势(徐趋)。
登:古人喝酒,一般在高处。
《诗幽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
”是其为人:这个人他的为人。
振困穷:救济困穷的人。
振:即后来的“赈”,如“赈灾”。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这是帮助他的君王蕃殖老百姓的人啊。
息:繁衍,增长。
如神话传说中就有“息壤”。
胡为:与下文的“何为”同义,为的是避免呆板。
鲁仲连义不帝秦【题解】战国末,秦日盖强大,出兵围赵,魏派辛垣衍尊秦为帝。
而齐国游士鲁仲连却挺身而出,反对妥协投降,和辛垣衍进行了单刀直入、针锋相对的斗争。
文中生动地表现了鲁仲连反对投降的正确立场和功成不居的高贵品德,也刻画了国难当头束手无策的平原君和企图名利、毫无政治主见的辛垣衍。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武公娶于申②,日武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47)。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文选-简体版
第一单元文选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
关于《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历来有过许多争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许多人增益。
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但也有人认为是传(zhuàn)《春秋》的(《春秋》是鲁国的一部大事年表性质的历史书)。
到了晋代,杜预才把它分年附在《春秋》的后边。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于公元前722年,但讫年比《春秋》晚28年,即止于公元前453年。
它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左传》在文学上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
作者既善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用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是善于写战争),也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
《左传》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
《左传》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后代的一些伟大作家如司马迁等,都从中吸取了营养。
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6]。
及庄公即位[7],为之请制[8]。
公曰:“制,岩邑也[9],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
[1]本文表现了郑国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以及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
《左传》本无篇目,篇目是后加的。
郑,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新郑县等地。
郑伯,指郑庄公。
春秋时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郑属伯爵。
克,战胜。
段,庄公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郑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必自毙(21)(21)(21),,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22)(22)。
公于吕曰(。
公于吕曰(。
公于吕曰(2323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2424)。
?欲与大叔,臣)。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25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2727)”,厚将崩。
”)”,厚将崩。
”)”,厚将崩。
”? ?大叔完聚(大叔完聚(282828),缮甲兵,具卒乘(),缮甲兵,具卒乘(),缮甲兵,具卒乘(2929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30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3131)。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复习过程
《古代汉语》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郑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47)。
王力《古代汉语》目录
王力《古代汉语》目录(第一册)绪论第一单元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搴之战楚归晋知荦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常用词(一)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聋说趟太后常用词(二)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第三单元文选: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常用词(三)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也字(八)叙述句,矣字,焉字(九)否定句,否定词(十)疑问句,疑问词第四单元文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弈秋舜发于畎亩之中常用词(四)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第二册)第五单元文选:墨子非攻老子庄子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疱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荀子劝学(398)吕氏春秋察传(405)韩非子五蠹(409)常用词(五)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第六单元文选:诗经国风关雎卷耳桃夭苤苢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小雅节南山大雅公刘颂噫嘻常用词(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第七单元文选楚辞离骚山鬼国殇哀郢卜居渔父常用词(七)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十八)古书的注解(下)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附录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附录四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第三册)第八单元文选:史记汉书常用词(八)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識(一)天文,曆法,樂律(二十)古代文化常識(二)地理,職举,科举第九单元文选:贾谊论積貯疏鄒阳獄中上梁王书枚乘上书谏吴王司马遷报任安书杨恽报孫会宗书李密陈情表常用词(九)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識(三)姓名,禮俗,宗法(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識(四)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第十单元文选:韩愈答李翊书送孟东野序送李愿追歸盤谷序柳子厚基誌铭柳宗元愚溪诗序答中立论師道书段太尉逸事状永州使君新堂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王安石遊褒禪山记苏轼贾谊论喜雨亭记常用词(十)古汉语通论:(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二十四)古书的句讀第十一单元文选:沈约谢靈连傅论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顧章书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文心雕龙·镕裁萧统文选序庾信哀江南赋序王勃滕王阁序常用词(十一)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體文的构成(上)(二十六)骈體文的构成(下)(第四册)第十二单元文选:贾谊吊屈原赋扬雄解嘲刘伶酒德颂陶潜自祭文孔稚珪北山移文江淹别赋庚信春赋李华吊古战场文韩愈进学解子产不毁乡校倾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赤壁赋常用词(十二)古汉语通谕:(二十七)赋的构成(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第十三单元文选:[两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孤儿行陇西行上山采蘼芜[汉魏六朝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390)庭中有奇树(1391)迢迢牵牛星(1392)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丕燕歌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曹植白马篇左思詠史陶潜饮酒读山海经詠荆轲谢云运登池上楼……附录一天文图附录二诗韻常用字表附录三词谱附录四曲谱附录五曲韻常用字表常用词音序检字总表常用词笔画检字总表编后记重排校改后记二○○四年重印校改说明。
王力 古代汉语 第一册文选
“李”是一個通假字,通“吏”,“行李”,就 是“行吏”,行走于道路上的官吏,通常都是出 使國外的人,《周禮》三百四十餘職官中有“大 行人”、“小行人”,都是指的外交使節。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初的本義是“裁衣之始”,從刀、從衣會 意(參見大徐本,頁91)引申为当初之 義。 這是追述往事的确習慣用法。
鄭武公:國名+謚號+公(君也)。諡法曰:強理 勁直曰武。申,為姜姓之國。古代婚制:同姓不 娶,異姓不媵。
莊公寤生 ,驚姜氏。
寤生 母寐時兒生,寤時方覺([晉]杜預《春 秋經傳集解》) 胎兒出生即張目而視([漢]應劭《風俗 通》) 生之難,通牾;牾,逆也。《說文·午 部》:“逆也。從午、吾聲。”(大徐 本,頁311) A,通B,通假字表述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乘(shèng)是一個單位詞,見注[4]。伐,討伐,有 鼓為伐,伐不義。《左傳》:凡師,有鐘鼓曰伐, 無曰侵,輕曰襲。
京叛大叔 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京叛太叔”是太叔失敗的主要原因。庄公(亲 自)到鄢讨伐共叔段。
於,介詞。共,國名,在今河南的輝縣。出奔, 逃奔。省略了介詞於。
其,指代詞。可矣,是時候了。
帥通率不確。帥與率的本義都與率領義無關。 《說文·率部》:“率,捕鳥畢也。象絲罔上下 其竿柄也。”(大徐本,頁278),《說文·巾 部》:“帥,佩巾也,從巾、 。”(大徐本, 頁158)率領的本字應為從辵,率聲的 。 《說文·辵部》:“ ,先道也。”(大徐本, 頁39),先道即先導,道、導古今字。先導,即 領路先鋒。漢代又以佩巾義的帥代替,其實都是 同音通假字,不是本字。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47)。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文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文选第一冊第一單元文選:左傳1.1.1鄭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
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公曰:“制,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
君將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公子吕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生民心。
”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
子封曰:“可矣,厚將得。
”公曰:“不義不,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姜氏於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
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
公賜之食。
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
請以遺之。
”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穎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
”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穎考叔,純孝也。
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是之謂乎?”1.1.2齊桓公伐楚(僖公四年)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蔡潰,遂伐楚。
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二部分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之,指代詞,指代伐顓臾一事,者,句中 語氣詞,表提頓。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 周任,古之良史。陳,陳列,這裏有展示 之義。就,即也,這裏是承擔之義。 【譯文】能展示出什麼樣的能力,就承擔 什麼樣的職務。不能勝任這個職務就趕緊 退下來,主動讓賢。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 訟,訴訟。聽訟,斷案。 • 必,一定,必須。 • 孔子在魯定公時,曾為大司寇,司寇為治理 刑事的官,孔子這話或許是剛作司寇時所說。 • 【譯文】孔子説:“審理訴訟,我同别人差 不多。一定要使訴訟的事件完全消滅才好。”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 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 僕:《說文》:“給事者。”《禮· 禮運》: “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僕。”在此處為 駕車。 庶,眾,指人多。 • 何加,增添些什麼?意思是再辦些什麼。 • 孔子主張“先富後教”,孟子荀子也都繼 續發揮了這一主張。
• 遠慮,長遠的打算。近憂,迫身的憂患。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言:言論。舉:推舉。 孔子說:“君子不因為人家一句話(說得好) 便提拔他,不因為這個人不好就廢棄他的好言 論。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一言:這裏指一個字。 • 其:句首語氣詞,有“大概”的意思。 • 【譯文】子貢問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終 身奉行的話呢?”孔子道:“大概是‘恕’ 罷!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 給别人。” •
四、政治主張
(十)先進
王力·古代汉语 文选译文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译文(一)牢牢抓住八条:(1)"四到"法眼至──繁体字,一笔一画看看认真;只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没用,例如:"寿(壽)"、"刚才(纔)"的"才"的简体中文。
存有注释,逐条看看。
"不求甚解",至少学语言课没用。
口到──寓记忆于吟哦,培养"语感"。
西谚:"与其记在心间,不如记在唇边。
"运动记忆不易忘。
心至──用心记,记特定音义,记特定句型等等。
多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官》)。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这八个字就是古今多少学问家顺利的共同秘诀。
手到──记笔记,并及时地加以整理;做卡片,定期分类,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有生字,要勤翻工具书。
(2)以文选为中心"语言就包含在言语作品中。
"我们要精熟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做到能正确诵读、解释、翻译;要熟悉到随便举出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立刻就能记起是哪一篇里的。
首先练好这一项基本功,然后再谈"深造"二字。
(3)以词汇为重点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须特别注意。
对于古今词义不同的词,尤其是那些"微殊"的,要细心辨析,留心记住。
读古书误解往往在这些词上头。
如"信"、"书"(《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一年中,我们要扎实地掌握个左右常用词;对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要相当熟悉。
我们结合文选讲解一些,大量的还要靠大家课外自己看教材,研究、归纳。
(4)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这就是说,对于文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也要给予相当的重视。
古代汉语 王力 第一册 三单元 文选 补充
第三单元文选论语(一)学而[补充注释]就有道而正焉——向有道理的人请教而就正于他们。
焉——兼词,于此,指代“有道者”。
可谓好学也已——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也已——语气词连用,重点在后一个。
(三)里仁[补充注释](1)道——指道理,真理。
(2)道——学说。
何谓——“谓何”的倒装,说的是什么意思。
而已,语气词,罢了。
(4)焉——兼词,于此(此指贤人)(五)雍也【补充注释】贤哉回也——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回也贤哉”。
(六)述而【补充注释】(1)“默而识之”的“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学而不厌”的“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2)讲——讲习,研究。
按不能当讲话的“讲”讲。
是吾忧也——“是”指代(复指)前面三种。
(3)枕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枕。
(4)女奚不曰: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5)若圣与仁——若,至于。
(十)先进【补充注释】(1)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2)攻——抨击,讨伐。
(3)闻斯行诸——诸,“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语气词。
如之何斯闻斯行之——其,句中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赤也惑——惑,迷惑,不明白。
(4)侍坐——陪坐。
毋吾以——宾语前置。
以——动词,这里指回答。
居则曰:居,平居,平时。
《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居”与“用兵”相对,指平时。
不吾知——宾语前置。
则何以哉——就干什么呢,宾语前置。
以——动词。
率尔而对——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因之以师旅——因,本义是有所凭借,这里是“继之”,即“跟在后头”之意。
且知方——方,与《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方”同。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选择连词,或者(按古汉语表示选择的“或者”用“如”或“若”表示)。
“如其礼乐”句——古时视礼乐为治国之本,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冉有看孔子笑子路毫不谦让,所以在回答时有所谦让。
宗庙——古时甚重宗庙,《左传成公十二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代汉语_王力_第一册_四单元_文选_简体版
第四单元文选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体系,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
孟子处于列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代,他提出了“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的战争等主张。
他以“平治天下”为己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所谓“仁政”、“王道”。
他发展了孔子的“宗周”思想,希望在诸侯中选出一个能够王天下的君主。
当时各国诸侯正热中于征伐混战,认为他的主张迂阔不切实际,都不采纳,于是他退而与弟子著书,就是留传到现在的《孟子》。
孟子长于辩论,善用譬喻。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极为突出,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孟子》在宋以前,只列于诸子之林,宋始列于经部。
南宋朱熹又把它编入《四书》,并为之作集注,此后研究《孟子》的人也就渐渐多起来。
《孟子》共七篇(各篇分上下)。
现在通行的注本有《十三经注疏》本(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宋朱熹的《四书集注》,和清焦循的《孟子正义》。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上)[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2]:河内凶[3],则移其民于河东[4],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5]。
察邻国之政[6],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7],何也?”[1]孟子在这里指出了梁惠王所用的“爱民”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他认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是实行“仁政”。
梁惠王,即魏惠王(魏是国名),姓魏名罃,因魏都大梁,故又称梁惠王。
“惠”是谥号。
“梁惠王”是《孟子》的一篇(后面的“公孙丑”等同),“寡人之于国也”是其中的一章,题目是编者加的,后面的“齐桓晋文之事”等同。
[2]耳矣,等于说“已矣”,“耳”和“矣”都是句尾语气词,连用等于说“啦”。
“尽心焉耳矣”,大意是:“[总算]尽了心啦。
”[3]河内,指黄河北岸,今河南沁阳县一带。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二单元文选简体版.doc
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作者已无可考。
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西汉刘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这部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动态以及策士们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同时也暴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复杂激烈的斗争,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愚蠢自私,反映了人民在封建压榨、兼并战争中的痛苦生活。
其中对策士的作用作了不少夸大,不尽合乎史实。
《战国策》的语言,流畅犀利,是论辩文的典型。
每论述一个问题,都能反复纵横,曲尽其意。
对人物性格的刻划,深刻而具体;又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所以它对后世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对这部书,前人只作了些零星的校勘工作,还谈不上系统地整理。
东汉高诱的注,已经残缺。
目前通用的本子是清嘉庆时黄丕烈重刊的宋姚氏本。
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就是根据黄本排印的。
冯谖客孟尝君(齐策)[1]齐人有冯谖者[2],贫乏不能自存[3],使人属孟尝君[4],愿寄食门下[5]。
孟尝君曰:“客何好[6]?”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7]。
” 左右以君贱之也[8],食以草具[9]。
居有顷[10],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11],食无鱼!”左右以告[12]。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13]。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14],比门下之车客[15]。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16],过其友曰[17]:“孟尝君客我[18]!”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19]!”左右皆恶之[20],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21],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1]《战国策》原来没有小标题,这是编者加的,以下各篇同。
古代汉语 王力 第一册 二单元 文选 补充
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题解】本文记述我国四大公子之一孟尝君门下一个食客冯谖的故事。
冯谖通过收债“市义“、游说诸侯和立宗庙于薛三件事,表现了他的卓越才能,也从而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
文中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补充注释】自存:指养活自己。
食之:给他吃,食音si。
揭其剑:揭,高举,成语有“揭竿而起”。
孟尝君客我:孟尝君以我为客。
客:名词的意动用法。
于是孟尝君不复歌:从此孟尝君不再唱歌。
于是:从此,两个词。
怪之:以之为怪,形容词的意义动用法。
先生不羞:先生不以之为羞,“羞”后省略“之”,形容词意动。
欲为收责于薛:“为”后面省略宾语“我”。
辞曰:辞,告别。
以何市而反:“以”后面省略宾语“债款”。
视吾家所寡有者:看我家缺少的东西,意为看我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什么。
诸民当偿者:应当偿还债的老百姓。
定语后置。
窃以为君市义:“以”后面省略宾语“之”。
顾谓冯谖:回头对冯谖说。
顾:回头看,本义。
高枕:形容词使动。
“孟尝君为相”句:此句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因果关系的内容。
赵威后问齐使【题解】本文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对话,反映了她的民本思想,同时也表现了她的政治主张。
【补充注释】趋登:快步登上。
上古臣见君,礼节上应快步走,故触龙脚上有毛病,见赵太后时也要装出“趋”的姿势(徐趋)。
登:古人喝酒,一般在高处。
《诗幽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
”是其为人:这个人他的为人。
振困穷:救济困穷的人。
振:即后来的“赈”,如“赈灾”。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这是帮助他的君王蕃殖老百姓的人啊。
息:繁衍,增长。
如神话传说中就有“息壤”。
胡为:与下文的“何为”同义,为的是避免呆板。
鲁仲连义不帝秦【题解】战国末,秦日盖强大,出兵围赵,魏派辛垣衍尊秦为帝。
而齐国游士鲁仲连却挺身而出,反对妥协投降,和辛垣衍进行了单刀直入、针锋相对的斗争。
文中生动地表现了鲁仲连反对投降的正确立场和功成不居的高贵品德,也刻画了国难当头束手无策的平原君和企图名利、毫无政治主见的辛垣衍。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文选-简体版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文选-简体版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文选-简体版《古代汉语》是王力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古代汉语的教材,共分为四册。
第一册主要介绍古代汉字的基础知识和简单词句,是初学者入门的教材。
本文选自第一册的第一单元,主题是古代汉语的发展和特点。
古代汉语是指汉字的使用历史较长的汉语形式,主要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三个阶段。
古汉语大致可以分为上古汉语和下古汉语两部分,其间界限通常以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为界。
上古汉语是汉字的起源和形成阶段,以甲骨文为代表,语法结构简单,词汇较少。
下古汉语则是在前秦时期之后至元朝之前的汉语形式,逐渐形成了现代汉语的基础。
古代汉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法、词汇和用字上。
在语法上,古代汉语多采用句式简练,语言通顺,注重词序排列和动宾搭配。
而现代汉语则在这方面逐渐趋于灵活多样。
在词汇方面,古代汉语常使用古文独特的词汇,有时需要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其意义。
而现代汉语则更着重于实际应用的词汇,更易于理解和使用。
古代汉语的用字特点主要体现在形状和结构上。
古代汉字形态多样,有的字形复杂,需要通过记忆才能掌握。
而现代汉字则更加统一,结构较为简单,字形减少。
另外,古代汉语中常使用的字形有些已经不再使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其含义。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
在今天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人们更加注重现代汉语的学习和应用。
然而,对古代汉语的学习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文献和史书的重要工具,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探索中华文化的精髓。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古代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用心学习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丘明,居左丘,故爲氏;一說,春秋史官分左右, 丘明任魯太史,世稱左史,以其世傳史職,故能搜 羅列國之史以傳《春秋》,非如公羊、穀梁之以經 生敍述傳聞。([清]淩藻揚《蠡酌編》三五《左傳 之左別解》)
古代漢語書面語可歸納為兩個系統:文言(以先 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 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和古白話(唐 宋或稱六朝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語言)。 (詳見緒論頁1第三段)。《古代汉语》课程的學 習重點是文言,尤其是先秦語言巨匠們在以當時 口語為基楚而加工成的文學語言。
為什麼要學習古代漢語?
及,等到。見頁51常用詞,《說文·又部》: “及,逮也。從又從人。”(大徐本,頁64)小 篆作 ,象一隻手抓住一人的後衣襟的樣子, 故可會意為趕上。
即位,就位。即的本義是就食,甲骨文作 接近某一事物也稱為即,成語有“若即若離”。是 其引申義。與即相反的一個詞是既,甲文作 後 來泛指一切事情的完成,故“既”就引申為“已經” 的意思。
驚,不及物動詞帶上了賓語,這個動詞就用如使動。 使姜氏驚。
遂惡之 之,是代詞,代指鄭莊公。遂,時間副詞,當 “從此就”講。 欲立之 立:不及物動詞帶上了賓語,用如使動,使他立。
亟請於公,公弗許 亟,表頻率的副詞,與“數”義同, 屢次。
於,介詞,引進行為的對象,請,動詞,請作為 謙敬副詞只出現在對話當中。 弗,否定副詞。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怎樣學好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分通論、常用詞、文選三個 方面,而通論涵蓋四大板塊:文字、詞彙、音韻、 語法。詞彙是重點,語法是基礎。通論是學習辭 彙、語法的綱領,文選是學習辭彙、語法、音韻 知識的途徑。
多讀、多思、多概括歸納 勤做練習、勤查工具書、勤寫讀書筆記。 預習、復習、廣泛閱讀。
鄭伯克段于鄢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初的本義是“裁衣之始”,從刀、從衣會 意(參見大徐本,頁91)引申为当初之 義。 這是追述往事的确習慣用法。
鄭武公:國名+謚號+公(君也)。諡法曰:強理 勁直曰武。申,為姜姓之國。古代婚制:同姓不 娶,異姓不媵。
莊公寤生 ,驚姜氏。
寤生 母寐時兒生,寤時方覺([晉]杜預《春 秋經傳集解》) 胎兒出生即張目而視([漢]應劭《風俗 通》) 生之難,通牾;牾,逆也。《說文·午 部》:“逆也。從午、吾聲。”(大徐 本,頁311) A,通B,通假字表述方式。
古代漢語課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基礎課,是漢語言 文學專業,以及從事漢語教學人員的必修課。
古代漢語的基本理論知識是指貫穿於古代文獻語言 中的文字、音韻、語法和辭匯四個方面的系統的理 論知識,也就是本教材通論部分涉及到的內容。
古代漢語課可以成為解開古人思想、古代文化等秘 密的一把鑰匙,為進一步鑽研古典文學、傳統學術 文化掃清障礙。其次,這門課涉及到的基本理論知 識可以直接指導中學語文課的文言文教學。
鄭伯克段于鄢
“克”,根據《左傳》的記載是“打敗”的 意思,而其他兩傳(公羊傳、穀梁傳)認為 是殺掉了共叔段(例如:《糓梁傳》云: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
“于”介詞,引進處所。介詞“于”,語源與 “往”有關,主要指明處所,《詩經》中用作 表示動作起始或進行的詞頭(黃鳥于飛)。 《左傳》《國語》開始有被“於”取代的趨勢, 戰國文獻中(如《孟子》等)引用早期文獻時 還有別于“於”。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縣。
古பைடு நூலகம்汉语
第一册
緒論
什麼是古代漢語? 五四之前的歷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
都可以看成是古代漢語,古代漢語是 現代漢語的基礎,現代漢語是古代漢 語的繼承和發展。
《說文•三上•古部》:古,故也,從十口, 識前言者也。(大徐本,頁510)
《說文•八上•人部》:代,更也。從人弋聲。 (大徐本,頁165)
段玉裁注:“更者,改也。《士喪禮》、《喪大紀》 注同。凡以此易彼謂之代。次第相易謂之遞代。凡 以異語相易謂之代語。假代字為世字,起于唐人避 諱。世與代義不同也。”(頁375,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8)
為,介詞,wèi,給、替的意思。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判斷句。用句尾語氣詞“也”幫助判斷。巖與岩為 異體字,前者為形聲字,後者為會意字,注[9]講 為險要,是山岩義的引伸。邑,《說文·囗部》: “國也。從囗從卪。”(大徐本,頁131),
焉,兼詞,兼介詞和代詞。死焉,死在那裏。 佗邑唯命,見注[11]
請京,“請”是為之請京的省略。 謂之京城大(讀太)叔,大、太古同。《周禮·天 官·大宰》唐·孔穎達《正義》曰:“以寵祿過度, 時呼為太叔。”謂之京城太叔,可譯為大家叫他京 城太叔,
漢語——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今已成為中華各民 族之間交際的通用語言。
漢語之稱始於漢代,漢以前中原一帶民族所使用的 語言不稱漢語,而稱華夏語。
春秋戰國時期,把中原一帶的語言稱為雅言,視 為通語(即今天所說的普通話)。《論語》記載: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劉邦於公元前206年重新統一天下,建立漢王朝, 中原一帶各民族的共同語始稱漢語。
《燭之武退秦師》: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中學語文的課 文注釋“行李,出使的人”(高中《語文(試用修 訂本)》第一冊,頁56)。
“李”是一個通假字,通“吏”,“行李”,就 是“行吏”,行走于道路上的官吏,通常都是出 使國外的人,《周禮》三百四十餘職官中有“大 行人”、“小行人”,都是指的外交使節。
《春秋》按春秋時魯國十二個國君(隱、桓、莊、 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在位時 的事件先後編年。“隱公元年”即公元前772年。
春秋五等爵:公侯伯子男,鄭,伯爵,故稱鄭伯。 在實際敍述中,侯、伯亦常稱公。
魯隱公元年(前722年)鄭莊公母子、兄弟之間 發生了根本的利益衝突,鄭莊公制服了同母弟的 叛逆舉動,報復了母親對弟弟的偏愛和對他本人 的厭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