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及其特征研究
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现状
呼和浩特市环境现状调查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现已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蒙语“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内蒙古人则通常省称为“呼市”。
一、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调查1地理位置通过呼和浩特市卫星图可知: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市区位于北纬40.48 东经111.41 。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
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2.1 土壤特征呼和浩特市气候受地形海拔高度影响,水热条件随地形海拔高度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对土壤的形成、发育产生明显分异,在海拔1900—2000米以上的中山,年平均气温较低,水分条件好,生物循环积累和淋溶过程较为明显,从而形成森林土壤和淋溶森林土壤;而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石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则形成灰褐土、粗骨土及过度类型的栗褐土,在山前倾斜平原及黑河冲积平原,地形平缓,所形成的是隐域性潮土、盐土等。
2.2 地貌特征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
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
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
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
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2.3 地质单元2.3.1大青山山前倾斜平原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大青山南麓,哈素海,小黑村,太平庄以北地区,长约90km,宽约10km。
由大青山南麓各沟口形成的洪积锥裙、冲洪积扇裙河冲洪积一湖积扇前带构成。
山前倾斜平原北高南低,坡度较大,尤以山麓地带最为明显。
基于gis与地理元胞自动机(geo-ca)模型的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基于GIS与地理元胞自动OL(Geo-CA)模型的城市卒同扩展模拟研字卜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元胞空间表现为一个首尾相接的“圈”。
对于二维空间,上下相接,左右相接,而形成一个拓扑圆环面(torus),形似车胎或甜点圈。
周期型空间与无限空间最为接近,因而在理论探讨时,常以此类空间型作为试验。
反射型(ReflectiveBoundary)指在边界外邻居的元胞状态是以边界为轴的镜面反射。
■!—]]口…皿;口例如在一维空间中,当r=l时的边界情形:‘u趾矿定值型(ConstantBoundary)指所有边界外元胞均取某一固定常量,如0,l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种边界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二维或更高维数的构模时,可以相互结合。
如在二维空间中,上下边界采用反射型,左右边界可采用周期型(相对边界中,不能一方单方面采用周期型)。
③构形:是在某个时刻,在元胞空间上所有元胞状态的空间分布组合。
通常,在数学上它可以表示为一个多维的整数矩阵。
(3)邻居(neighbor):以上的元胞及元胞空间只表示了系统的静态成分,为将“动态”引入系统,必须加入演化规则。
在地理元胞自动机中,这些规则是定义在空间局部范围内的,即一个元胞下~时刻的状态决定于本身状态和它的邻居元胞的状态。
因而,在指定规则之前,必须定义一定的邻居规则,明确哪些元胞属于该元胞的邻居。
在一维元胞自动机中,通常以半径r来确定邻居,距离一个元胞r内的所有元胞均被认为是该元胞的邻居。
二维元胞自动机的邻居定义较为复杂,但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我们以最常用的规则四方网格划分为例),见图3·2,黑色元胞为中心元胞,灰色元胞为其邻居,它们的状态一起来计算中心元胞在下一时刻的状态。
(a)Von.Neum姗型(b)Moore型(c)扩展的Moore型图3-2元胞自动机的邻居模型Fig.3-2NeighborModelsofCellularAutomata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1研究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F培4.1Theschamaticmapofgeographicallocationofstudy∞呼和浩特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北方沿边开放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商业贸易中心。
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现状
呼和浩特市环境现状调查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现已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蒙语“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内蒙古人则通常省称为“呼市”.一、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调查1地理位置通过呼和浩特市卫星图可知: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市区位于北纬40.48 东经111。
41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
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2.1 土壤特征呼和浩特市气候受地形海拔高度影响,水热条件随地形海拔高度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对土壤的形成、发育产生明显分异,在海拔1900—2000米以上的中山,年平均气温较低,水分条件好,生物循环积累和淋溶过程较为明显,从而形成森林土壤和淋溶森林土壤;而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石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则形成灰褐土、粗骨土及过度类型的栗褐土,在山前倾斜平原及黑河冲积平原,地形平缓,所形成的是隐域性潮土、盐土等。
2。
2 地貌特征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
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
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2。
3 地质单元2。
3.1大青山山前倾斜平原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大青山南麓,哈素海,小黑村,太平庄以北地区,长约90km,宽约10km.由大青山南麓各沟口形成的洪积锥裙、冲洪积扇裙河冲洪积一湖积扇前带构成.山前倾斜平原北高南低,坡度较大,尤以山麓地带最为明显。
呼和浩特市地理环境与城市形态发展研究
不然 ” 的关 键 因 素 .
地理 环境 与城 市形 态之 间 的关 系是 城市 规划 和地 理 科学 的交叉 课 题 . 天 祥 等[ 指 出 自然 地 理环 境 特 郭 1 j 征直 接影 响城 市 空间 扩展 的潜 力 、 向、 方 速度 、 模式 以及 空 间结构 , 有 些 城市 , 对 它甚 至 成 为城 市 空 间 扩展 的
1 气候 与城 市 空 间形 态
气 候 条件 对 城市 发展 和形 态 特色 的影 响不仅 仅 限于 以住 宅 为代 表 的地 方建 筑 的形 式和 构 造 , 同 的气 不
候条件 下 有不 同的 城 市 形 态 和 城 市 结 构 , 冷 或 干 热 的气 候 条 件 是 影 响 城 市 空 间 环 境 塑 造 的 一 个 重 要 寒
密切 的关 系. 理位 置 、 质 、 地 地 地形 、 貌 、 地 气候 、 文 、 源等 自然地 理 要素 相互 交叉 编织 在 一起 , 水 资 构成 了城市 存 在和 发展 的物 质基 础 , 成 了城 市 区域 自然地 理 环境 . 以说 , 形 可 自城 市产 生之 日起 , 自然地 理环境 就成 为城 市 空 间扩展 十分 重要 的基 础条 件 .
维普资讯
第3 7卷 第 3期
20 0 8年 5月
内 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 汉 文版 )
J u n l f I n r Mo g l r lUn v r i ( t r lS in e Ed t n o r a n e n o i No ma ie s t Na u a c e c ii ) o a y o
呼和浩特市总体规划纲要
《呼和浩特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重点一、确定城镇空间构造和发展布局。
沿着重要区间交通干道和市域对外交通干道形成“一轴三区”旳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一轴: 指沿110国道发展旳都市群延展轴。
协同发展区: 指以和林县城关镇、盛乐镇、新店子镇、沙尔沁乡等距离呼和浩特中心城区较近旳区域。
沿黄河流域能源矿产城镇发展区: 指以托县双河镇和清水河县喇嘛湾镇为主旳黄河沿岸地区。
农牧业城镇发展区: 指以清水河县为中心旳市域农牧业资源较为丰富旳区域。
城镇建设以生态、适居为主题, 城镇统筹协调发展。
武川县作为呼和浩特市旳北部生态屏障, 生态型城镇旳建设将会使可可以力更镇成为呼市北部旳生态重镇)。
二、确定城镇、产业总体规划布局和定位。
打造三个层次旳旳城镇圈: 即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为都市关键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与三环路之间为组团式发展区、三环路以外为卫星城区。
关键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入完善重要旳城镇服务功能, 尤其要打造多种类型旳服务业集聚区, 预留总部经济项目空间, 进行合理功能布局。
组团式发展区以新农村建设为主, 同步发展城郊型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
卫星城区重要发展新型工业、基础工业和现代农业, 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具有循环经济特点、各类设施统筹完善旳卫星城区。
三、确定都市发展目旳和规模。
本次规划期限为~, 是指导本市城镇规划管理, 协调城镇空间布局, 改善人居环境, 增进城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旳基本根据。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呼和浩特市域行政区, 总面积为17224平方公里, 都市规划区总面积为2176.7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340万人左右, 其中城镇人口288.4万人, 城镇化水平82.4%。
中心城区人口258万人。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到达299.8平方公里。
人均都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6平方米以内。
四、确定都市旳性质和职能定位。
都市性质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北方沿边重要旳开放型中心都市。
基于GIS和RS的呼和浩特市近百年城市空间扩展及其演变趋势_尔德尼其其格
第27卷第1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7No.1 2013年1月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an.2013文章编号:1003-7578(2013)01-033-07基于GIS和RS的呼和浩特市近百年城市空间扩展及其演变趋势*尔德尼其其格1,阿拉腾图雅1,乌敦1,2(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21)提要:以历史悠久的草原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区,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地图资料,结合现代空间信息源,运用GIS技术和城市空间扩展测度的定量研究方法,具体选用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和等扇区方法,对研究区近百年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百年尺度的城市空间扩展以东北-西北-再西北-东北方向扩展为主,扩展强度经过了上升-下降-再上升过程,紧凑度逐渐下降;各指标的变化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经历了四次明显的演变过程,即1912-1951年低速扩展、1952-1973年中速扩展、1974-2000年快速扩展和2001-2009年高速扩展。
总之,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时代特征和东西延伸的空间分异特征,反映城市空间扩展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之外,还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烙印。
关键词:城市扩展;紧凑度;呼和浩特市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城市空间是城市占有的地域空间,更多地属于地理概念而非行政概念,指的是城市设施和城市人口相对集中的建成区[1]。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正在迅速扩展[2]。
扩展是城市空间增长的最直接表象,也是城市形态演变的前提。
因此,近年来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研究者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城市扩展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3-8],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并使该领域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
呼和浩特的城市空间演变
呼和浩特的城市空间演变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不同时期城市发展建设为研究对象,阐明其从蒙古宗教游牧的城市转化为商业定居城市再到一方的政治文化中心的演变过程,为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发展史从方法上进行补充。
关键词:呼和浩特、归化城、绥远城、空间演变本文以呼和浩特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地图、地方志、、档案、游记、等文献为依据,在阐明呼和浩特城市空间演变的同时,对今天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发展史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即从民族史观的角度对自史而今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发展史进行研究。
1、呼和浩特的创立——元大都的再现(1575~1581)16世纪20年代初,漠南蒙古右翼王俺答汗率领土默特部驻牧在阴山山脉东端大青山南北的平川上筑王城。
俺答汗出于再现元大都,将王城建为每边约300米大小的正方形,城墙高8米,和最初的喇嘛教寺院弘慈寺,成为漠南蒙古的宗教汇中心,并打算在周围建设罗城。
城于1575年竣工,明朝赐汉名“归化城”。
2、蒙古库伦型的城市构成(1582~1727)到1727年止,在城南建成的喇嘛庙大召、席力图召、小召、五塔寺均以方城中轴线的延长线大南街为轴在两侧分布。
这是蒙古在国制、军制上运用的左右两翼制相对的构造方式,也是游牧民族在宿营时的基本布局方式,即汗帐设于北,下属营帐在左右八字形排列。
这时的呼和浩特是以蒙古人开拓空间的思考原型为依据而形成的,可谓是蒙古特有的城市空间构成。
方城是俺答汗的汗城,城内仅设顺义王府、府仓等少数固定建筑。
城南以喇嘛寺院为中心,个喇嘛寺院周围的东西北侧为喇嘛仓是喇嘛修行和居住之地,再往外围散着以耕种或手工业为生的汉族居民的村庄,称为“板升”。
在板升村圈外的草原上散步着牧民的游牧部落,在节日之时,这些部落的蒙古包就扎包在城及喇嘛庙的周围,这种游牧和定居并存的城市形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
3、贸易中转城市(1727~1862)呼和浩特的城市空间构成在18世纪20年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完成了游牧与定居并存的城市空间构成到定居为主的城市空间构成的转型。
呼和浩特东站建筑空间形态解析
阳 浩特 东站建筑 空间形态解析
新
本 文 在 对 呼 和 浩 特 东站 的 实 地调 研基 础 l, 结 合 资 料 , 从 多 方 面 对 其 进 行 了 总结 分 析 , 探 讨 了其
交通 组织中,通 过半圆形高架桥把车流分成 两个部
分 ,Ⅱ I J 进 站 交通 可以 通 过 高 架 桥 到 达 位 于 车 站二 层 的售 票 和 候 车 空 间 , 出 站 交 通 主 要 位 于 地 面 上 的停 车 场 ,停 车 场 地 靠 近 出站 大 厅 。
3 . 景 观绿 化 分 析
: 来 ,随 着 呼 和 浩 特 城 市 规 模 的增 、 经济 高 , 原 有 的 城 市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已经 不 能满
质,创造出现代交通建筑与地域文化特色有机融 合 的 新 型 交 通 空 间 。东 站 的主 体 部 分 远 远 望 去 挺 拔 的 竖向墙体和玻璃窗虚实相间 ,半椭 圆的穹顶凝聚着
i 己基 本 建 设完 成 。东 站 的整 体 设 计 理 念 突
结合 呼和浩特 东站 的整体空间布局 ,本文 从整
个 东 站 的纵 向划 分 、横 向 组 合 及 纵 横 向之 问 的联 系 三 个方 面 对 其 进 行 解 析 。 首先 , 呼和 浩 特 东 站 每 层 的 功 能 布 局 上 主 要 采 用 的是 对 称 式 , 竖 向 利 用 高 差 进 行 复 合 楼 层 设计 。
展的需求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促进城 建 设 、 加 强 地 区 间 的 交 流 沟 通 ,呼 和浩 特
《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的空间结构,通过对该市的地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解地价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价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区地价的空间结构研究对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呼和浩特市的地价数据,探究其地价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呼和浩特市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地价空间结构的研究。
首先,收集呼和浩特市近年的地价数据,包括地价水平、地价类型、地价分布等;其次,运用GIS技术对地价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聚类分析等;最后,结合统计学方法对地价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三、地价空间结构的现状与特点根据研究结果,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1. 地价水平差异显著。
不同区域的地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城市中心区域的地价较高,而城市边缘地区的地价相对较低。
2. 地价类型多样。
根据土地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地价类型包括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等,各类用地的地价存在差异。
3. 地价空间分布不均衡。
地价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繁华商业区,而低值区域则分布在城市边缘和农村地区。
四、地价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影响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规划与政策。
城市规划和相关政策对地价空间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如城市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等。
2.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地价水平也相对较高。
3. 交通状况。
交通便捷的地区,地价水平往往较高。
4. 人口分布与需求。
人口密集、需求旺盛的地区,地价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五、地价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与预测根据历史地价数据和城市发展规划,预计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将呈现以下演变趋势:1. 城市中心区域的地价将继续保持高位,并可能向周边地区扩散。
浅析呼和浩特地区地域文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呼 和 浩 特地 区受 原 始 文 明 、 草原 文 化 的影 响 .早 期 采 用 了背 山面 水 的 聚 落形 态 。至 春 秋 战 国 时期 ,受 到 当 时 王朝 空 间礼 制 以
及 周 礼 ‘ 考 工 记 》等 城 市 营 建思 想 影 响 .该 地 区 的城 市 开始 追 求 方 正 秩序 。 公 元9 20 年 ,辽 神 宗 在 此 地 区 建 立 的 丰 州 城 .城 市 呈 正 方 形 ,面积 约 达 1 . 3 平 方 公里 。四 面 留有城 门 .并 筑 以瓮 城 。 以 宫城
呼和 浩 特 市作 为拥 有2 4 0 0 余 年 历 史 的 国家 名 城 独 特 的 “ 地 域 文 化 ” 影 响 着人 民的 聚 居心 理 和 规 划 思 想 .在城 市 建 设 活 动 中
发 挥 能动 作 用 力 对人 类 聚居 形 态 的演 进具 有深 远 影 响 。
2 呼 和浩特 市 “ 地 域 文 化 ” 的 辨 析 与 界 定
■曰洳
呼和浩特;空间形态; 地域文化
为核 心 的轴 线 布 局 成 为 城市 布局 的突 出特 点 。 据 考 古 资料 显 示 , 当 时城 市 的建 筑 布 局 是 仿 照 唐代 中原 地 区的 城 市 形 制 建 造 的 。按 照 唐代 城 市 的 “ 里 坊 制 ” ,城 内分 别建 有 许 多 整 齐 划 一 的城 市 坊 区 。宫城 追 求严 整 布 局 ,体 现 王 朝一 统 的形 态 特 征 。然 而 ,由 于 其 作 为 偏 居 华北 的 国都 ,城 市 轴 线 空 间 的 营建 对 绿 化 景 观 的 营 造 注 重较 弱 ,进 而 形 成 了城市 空间 轴 线开 阔空 旷的 形态 特 征 。
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及其特征研究
征 等六个方 面进行 分析探 讨 , 市规划建设提供有 益的参考。 为城
关键词 : 呼和 浩特 城 市发展 特征
2 世 纪的到来 , 经济 、 1 知识 信息经济加 快发展 , 城市建设 也 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信息化浪潮的冲击波不仅 极大地方便 了人们的生 产与生活 , 而且极大地推动 了城市经济建设 、 城市
前还没有达到产生城市郊 区化和逆城 市化的水平。但近几年
来, 郊区出现 了很多生态小 区及与其配套 的服务设施 , 城市空 间形态发展 的这种趋势也渐渐表现出来 。
二 、 市 可 持 续发 展 城
为一个城区 ,个组 团的中组 团式城市结构 ,未来城市有 向 4
南和东南扩展 的趋势 , 同时在城市外缘形 成卫 星城市 , 城市形 态演变为多层 多组 团分散结构 。多层组团可分为三层结构 : 首
维普资讯
圈
呼 和浩特 市城市空 间形 态发展 及其特征研 究
王静 芬 匡磊
(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 26 0 ) 6 10
摘 要 : 本文 对新 时期 呼和浩特城 市发展 的 空间形态、 市可持 续发展 、 市信 息化 、 市生 态以及 城 市文化 发展趋 势特 城 城 城
层为市 区范围 ; 二层有托县工业 区、 盛乐工业 区、 河西公司 、 托
19 年 联合 国在 伊斯坦 布尔 召开 了人 类居 住第 二次 大 92
会。在此之前有一种说法, 认为城市发展带来 了很多城市病 , 如 环境污染 、 交通拥 挤、 贫困等等。通过这次会议 , 人们统一 了认 识: 不应控制城市的发展, 引导和规划城市 的布局形态 , 而是 推 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呼和浩特 城市必须 与其 自然环境相适应 ,与环 境和谐一体 。城市的发展过程, 始终 是一个 “ 打破平 衡—恢 复 平衡一再打破平衡 ” 的动态过程。虽然城市规模 的 自然增 长取
呼市整体建筑特点分析
呼市整体建筑特点分析
首先是现代化特点。
在呼和浩特的大量建筑物中,现代化的气息是异常浓郁的,这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而且更主要地体现在建筑的实用功能上。
从火车站候车室、民航候机楼到市内的各类高级宾馆,我们时时会感受到建筑群呈现的现代特点。
坐落在新华大街的内蒙古彩电大楼、金融大厦、昭君饭店等建筑物,堪称呼和浩特现代化建筑的典范。
它们升高了呼和浩特的文化品位,成为城市环境中美丽的风景线。
呼和浩特市建筑的第二个特点是民族化。
在呼和浩特的建设过程中,力求建筑的民族化是建筑者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经讨大家的努力,目前呼和浩特主要是由于受到地域性元素、民族性元素等本土性元素的影响。
更进一步地说,是受到了蒙古建筑独特的图案元素(比如说,蒙古包图案的造型设计)影响,正是这些具有丰富本土性价值的传统图案元素使得蒙古建筑设计的风格特征指向了对地域性元素、民族性元素的提取上。
第三个特点是集中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草原游牧生态性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设计体现的是环境的艺术和生态的艺术,其建筑的空间设计的空间形态实质上就是对建筑空间的生态设计。
从蒙古族建筑设计风格的形式特征说,其呼和浩特蒙古建筑设计的风格特征无一不是以形式服从于功能(以寓意性和象征性的设计手法)的设计风格作为建筑设计风格的特征。
近现代呼和浩特城市建筑景观演变及影响因素
572023.08 /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遍,现有文献已经对这些城市中具有历史价值的城市景观进行了比较完善的研究和总结。
本文立足于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区1840—1949年建城史上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分类别、分时期的收集和整合,分析城市建筑的变迁与分布趋势,探究其演变驱动因素。
分析内容主要分为城市建筑空间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分析,对不同时期的城市进行特征辨识,归纳整理出近现代呼和浩特城市建筑景观发展的演变特征,更进一步探究城市建筑功能的演变,对这些演变特征的驱动因素进行推断,构建出呼和浩特这座塞外古城的近现代城市建筑演变历程。
2近现代(1840—1949年)呼和浩特地区城市发展变革2.1归化城的建立1575年呼和浩特城基本建成。
从明代《万历武功录》(万历三年:“其十……俺答汗请城名,上以贡事积功劳,会五年法当赏,于是赐金币,名其城曰归化。
”)的记载中可以确定,呼和浩特城在当时就被命名为“归化城”。
根据史料记载,“归化城”东西南北呈300 m×300 m 左右的正方形,城墙周长约为1 200 m,城墙为夯土建造,高约8 m。
该古城旧址坐落于今天的玉泉区内,北门曾在现在的大南街与大北街交口(光彩市场附近),北门西侧曾是归化城的“王府”,南门位于今日的人民电影院东口处。
归化城曾是当时土默特部落的权力核心驻地,之后以庙宇院落为中心改建民居并拓宽主要道路,东西两向主干道也同时连接着庙宇寺院(见图1),南北两向主要道路与庙宇的正门相对,道路布局整体呈无序形态。
摘要 呼和浩特自古就是塞外城镇,近代以来随着地区城市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地位日益增强,城市发展进程不容忽视。
对呼和浩特建筑景观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我们了解和发展呼和浩特建筑体系提供新的视角。
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部分:呼和浩特城市发展历史沿革、近代呼和浩特城市空间的演变、近现代呼和浩特城市建筑景观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呼和浩特市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扩展方向与影响因素分析
呼和浩特市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扩展方向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李迈梁荣董勇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02期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城市中各个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都是城市发展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内部密度和空间布局的综合反映,也是城市聚集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
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主要包含城市平面形式的形态和城市立面形式的形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本文所研究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扩展系指城市在平面形式上的空间扩展。
一、呼和浩特市市区外部空间形态的扩展方向自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逐步向外扩展,用地规模不断加大,1976年呼和浩特市规划用地面积为65平方公里,1996年为114平方公里,2010年达154平方公里。
根据近几十年的规划图,我们总结出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发展方向——以轴向发展模式为主,向东西两翼方向拓展,同时加大力度向南开发,其中呼和浩特西部是金川开发区,紧邻土默特左旗,其扩展空间相对较少,今后有向东和向南方向扩展的趋势。
二、影响呼和浩特市市区外部空间形态扩展的因素一个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扩展取决于众多因素,对我国城市来讲,国家和城市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呼和浩特市未来城市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一)自然地理条件规划建设好一个城市,必须“了解自然、克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从自然中取得自由。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基础,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潜力、方向、速度和模式等,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基础条件。
1.地形条件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市域北部有大青山天然屏障,东及东南被蛮汉山环抱,南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三面环山,呈簸箕状向西南敞开,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浅谈城市空间数据更新——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主要 内容是 根据影 像 资料更 新市 区街道 、 街 区 、
城市 绿地 、 铁路 、 水系及 兴趣 点名 称等 矢量数 据 。
3 . 2 更 新 原 则
呼 和 浩 特 市 是 内 蒙 古 自治 区 首 府 , 位 于 自 治 区
中部 , 东 经 ¨0 。 4 6 至 1 1 2 。 1 0 , 北 纬 4 O 。 5 1 至 4 1 。 8 ,
间位 置 关 系 的 正 确 性 ; 若 超 过 规 定 限 差 , 应 查 明 原 因 , 做 出处 理 。 新 增 或 变 化 地 物 与 原 有 地 物 拼 接 应
2 .1 遥 感 与 地 理 信 息 系统
保持 合理 状态 , 如断 在地 物变换 处等 ; ④ 图 内更 新 的 要 素与未 更新 的要 素合理 衔接 , 保持关 系协 调 ; ⑤ 兴 趣 点点位 采集 , 在空 间上 , 每 个 单 位 都 在 实 体 对 象 几
大于 图上 0 .5 mm 。 3 城 市 空 间 数 据 更 新 3 . 1 更 新 内容
结合 城市 建设发 展 、 人 民生 活 的需 要 , 采 用 遥感 、 地 理信 息系 统 、 全球 定 位 系统 及 计 算 机 网络 等 现 代信
息技 术 , 在现有 数据 基础上 进行更 新 与处理 , 构 建 现 势性 强 、 规范 、 统 一 的 地理 空 间 框架 数 据 , 为 各 种 网 络 电子地 图 、 图 件 及 专 业 地 图做 数 据 基 础 。
坐标系转换城市矢量数据矢量和影像数据数学基础一数据更新二二二居民地更新道路更新二二二水系更新境界更新二二二地名更新其它要素更新不合格i一数据检黄修改成果数据道路gps数据数据处理正射纠正坐标系转换参考地图粜参考最新公路数据参考2008年行政区划简册等功能将呼和浩特市矢量和影像数据数学基础处理成一致然后在arcmap软件叠加显示进行更新
呼和浩特市特色街区的空间叙事研究
呼和浩特市特色街区的空间叙事研究摘要:本文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对呼市已改造的三条特色文化街区(成吉思汗大街,通道南路,大南大北街),分别进行空间叙事研究,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特色街道特色文化空间叙事研究背景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化建设反映并带动着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变化。
学者云:没有历史的城市,即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
呼和浩特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草原文化底蕴。
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已拉开了呼市人类活动的序幕。
2300多年的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英雄崇拜,以人为本思想深深扎根并影响着草原人民。
这为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草园文化,建设具有特色的呼市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呼和浩特市地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推动下呼市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旧城区进行大规模拆建、改建、新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提高了城市的现代化效应,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给纯纯的草原人民带来了新生活、新文化,一时兴奋不已,以致忘记部分民族特色。
出现了现代大城市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历史文化名城特征不明显。
凯文·林奇说过:一个城市的面孔反映了这个城市内居民的需求。
呼市在60年大庆之际,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特色建设,城市规划方面以街区建设为代表。
换回了以往消失掉的一部分民族韵味。
由此足以清晰可见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城市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开的。
2.特色街区的空间生成发展特色是一种有意识的、积极创造。
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
任何一座城市在塑造自己的特色美时,都应该继承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在独特的城市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特色城市文化需要特色街巷陈示,街区特色代表一个历史街区的个性特征,是区分街区的根本属性,是众多街区中脱颖而出,吸引眼球,提升街区影响力,提高街区发展力的重点。
呼市展示草原文化的特色街区通过区域风貌,地域文化和街区功能的方式。
《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地价的空间结构问题也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的空间结构,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地价空间结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多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地价空间结构的研究也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处理。
数据来源于政府发布的土地交易数据、房地产市场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等。
四、地价空间结构分析1. 地价总体水平及分布特点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的地价差异较大。
地价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商业繁华地带以及新兴的住宅区。
而城市外围地区、农村地区等地价相对较低。
2. 地价空间分布模式通过GIS技术对地价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可以发现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分布呈现圈层式与轴线式相结合的模式。
圈层式表现为从城市中心向外围地区地价逐渐降低;轴线式则表现为沿交通干线、商业中心等地带地价较高。
3. 地价影响因素分析地价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交通状况、政策因素等。
在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人口密集的居住区以及交通干线附近的地价较高。
此外,政策因素如土地供应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等也对地价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的地价差异较大。
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及其特征研究
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及其特征研究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宇(安徽建筑⼯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 城市形态不仅是城市各组成部分有形的表现和城市⽤地在空间上呈现的⼏何形状,还表⽰了⼀种复杂的经济、⽂化现象和社会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类各种活动与⾃然因素相互作⽤的综合结果,是⼈们通过各种⽅式去认识、感知并反映城市整体的意象总体。
本⽂对呼和浩特城市演变进⾏分析研究,并对呼和浩特城市形态发展趋势进⾏探讨,希望对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便更好地把握处于转型期的城市建设。
关键词: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特征。
⼀、奴⾪封建社会时期城市形态中国奴⾪社会的城市是在奴⾪主的封地中⼼---⾢(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按照奴⾪社会的等级制度来限制其规模⼤⼩,帝王都城⽅九⾥,诸侯的都城⽅七⾥及⽅五⾥.《周礼.考⼯记》中记载的“匠⼈营国,⽅九⾥,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夫”。
这就是那个时代城市布局的⼤致志形。
这种所谓的棋盘式的规划模式对以后历代的都城布局有很⼤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由于农业技术条件的限制,受单⼀的⽂化模式的⽀配,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是在统⼀的内在模式⽀配下,在极其⼴阔的范围内呈现出基本⼀致的风格,呼和浩特城市发展也不例外。
(⼀)“⾥坊制”的城市布局形态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仿制”城市形态形如“莱畦”发展到了顶端,这种城市形态也影响着呼和浩特城市形态的发展。
公元920年(辽神宗五年),在呼和浩特地区设天德军和丰州城。
丰州城故址在现呼和浩特市东郊9公⾥处的⽩塔村北,是当时丰州滩上最著名的⼀座城市。
⾃建城后,辽⾦元三代沿⽤,长达450余年之久。
丰州城,呈⽅形,⾯积约为1.3平⽅公⾥。
城墙由夯⼟筑成,⾼达8⽶。
沿城墙筑有马⾯和⾓楼。
四⾯设城门,并筑有瓮城。
⼈⼝最多时达到10万居民。
根据考古发掘证实,当时城市的建筑布局是仿照唐代中原地区的城市形制建造的。
《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空间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价空间结构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区地价空间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城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地价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市场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区域为呼和浩特市城区,包括市内各行政区划。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公开的地产交易数据、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地理信息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三、地价空间结构的特征分析1. 地价分布特征呼和浩特市城区地价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地价高低的分布与城市中心、商圈、交通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商业繁华地带的地价较高,而城市边缘、农村地区的地价相对较低。
此外,交通干线两侧的地价也相对较高。
2. 地价变化趋势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呼和浩特市城区的地价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
但不同区域的地价上涨速度存在差异,其中城市中心、商圈等热点区域的地价上涨速度较快,而城市边缘、农村地区的地价上涨速度相对较慢。
3. 地价空间结构类型根据地价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可将呼和浩特市城区的地价空间结构划分为集中型、分散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其中,城市中心、商圈等地区以集中型地价空间结构为主,而城市边缘、农村地区则以分散型地价空间结构为主,混合型地价空间结构则多出现在城市中心与边缘的过渡地带。
四、影响地价空间结构的因素分析1. 自然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因素对地价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的适宜性、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方面。
例如,地势平坦、气候宜人的地区地价相对较高。
2. 交通因素交通因素是影响地价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干线两侧的地价通常较高,因为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3. 城市规划与政策因素城市规划与政策对地价空间结构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2024年空间媒介视域下呼和浩特地铁对城市形象的建构》范文
《空间媒介视域下呼和浩特地铁对城市形象的建构》篇一一、引言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形象成为城市竞争的新焦点。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正努力寻求城市形象的创新和升级。
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宠,地铁系统以其独特的空间媒介优势,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本文将从空间媒介视域出发,探讨呼和浩特地铁如何对城市形象进行建构。
二、呼和浩特地铁的崛起呼和浩特地铁是该市的城市交通动脉,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更是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近年来呼和浩特地铁线路的陆续开通,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三、空间媒介的特性与城市形象建构空间媒介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
地铁作为空间媒介的一种,其特性包括公共性、流动性、视觉性等。
这些特性使得地铁在传播城市形象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通过地铁的视觉设计、站点布局、线路规划等,可以有效地传达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
四、呼和浩特地铁对城市形象的建构(一)视觉设计:呼和浩特地铁的视觉设计融合了地域特色与现代元素,通过色彩、图案、标识等设计元素,展示了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
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地铁的审美价值,也有效传播了城市形象。
(二)站点布局:呼和浩特的地铁站点布局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将各个重要区域连接起来,形成了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
这种布局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线路规划:呼和浩特的地铁线路规划不仅考虑了交通便利性,还兼顾了城市文化的传播。
例如,某些线路的站点靠近历史文化遗址或重要建筑,通过地铁线路的连接,将这些地点纳入城市形象的传播体系。
(四)文化传播:地铁内部的文化氛围、宣传语等元素也有效传播了城市的文化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呼和浩特的开放、包容、创新等城市精神得以广泛传播。
五、结论综上所述,呼和浩特地铁通过其独特的空间媒介优势,有效地塑造和传播了城市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辛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摘要: 城市形态不仅是城市各组成部分有形的表现和城市用地在空间上呈现的几何形状,还表示了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感知并反映城市整体的意象总体。
本文对呼和浩特城市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呼和浩特城市形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希望对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便更好地把握处于转型期的城市建设。
关键词: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特征。
一、奴隶封建社会时期城市形态中国奴隶社会的城市是在奴隶主的封地中心---邑(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按照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来限制其规模大小,帝王都城方九里,诸侯的都城方七里及方五里.《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就是那个时代城市布局的大致志形。
这种所谓的棋盘式的规划模式对以后历代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由于农业技术条件的限制,受单一的文化模式的支配,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是在统一的内在模式支配下,在极其广阔的范围内呈现出基本一致的风格,呼和浩特城市发展也不例外。
(一)“里坊制”的城市布局形态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里仿制”城市形态形如“莱畦”发展到了顶端,这种城市形态也影响着呼和浩特城市形态的发展。
公元920年(辽神宗五年),在呼和浩特地区设天德军和丰州城。
丰州城故址在现呼和浩特市东郊9公里处的白塔村北,是当时丰州滩上最著名的一座城市。
自建城后,辽金元三代沿用,长达450余年之久。
丰州城,呈方形,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
城墙由夯土筑成,高达8米。
沿城墙筑有马面和角楼。
四面设城门,并筑有瓮城。
人口最多时达到10万居民。
根据考古发掘证实,当时城市的建筑布局是仿照唐代中原地区的城市形制建造的。
按照唐代城市的"里坊制",城内分别建有许多整齐划一的城市坊区。
城市平面由东北坊、东南坊、西南坊和西北坊组成,名胜古迹万部华严经塔位于西北坊内。
当时的官衙府第、店肆民宅、各色作坊、以及僧道寺观等都排列有序地分布在各坊之内。
金代承袭了辽代的城市布局,也不可避免地在前代中原城市留下的遗痕里融入了新入主的民族带来的地方特色。
频繁的战乱,以及不活跃的城市经济,这一时期的城市形态突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强调对内的集中控制和等级身份的划分。
用不同的“墙”进行隔离,用追求等级观念的思想来规划城市,以实现上述功能需求,是再好不过的方式。
同时,在平面上而不是在起伏的曲面上构筑墙体和规划街道,当然,最容易选择的设计方案就是直线正交。
于是,在坊墙约束下的城市大多呈现棋盘网格的形态。
元朝丰州经济、文化及手工业生产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城坊制解体,封闭的城坊逐渐被开放式的街巷取代。
城市布局出现了新的变化。
在丰州古城的遗址内的千年古塔-“万部华严经塔",还详实记录了当时丰州城内的30余条街卷和城郊40多个村庄的名称。
(二)城市布局形态的“复古”从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末全欧洲的文艺复兴,不仅带来欧洲城市的盛兴,而且产生了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的城市规划。
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国明王朝的城市普遍进行过重建,不只是城墙营造材料普遍采用包砖,而且在城市规划与功能结构上,也有意识地朝传统的古典礼制观念复归。
两个非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和不断受到北方侵扰的大明王朝,都曾经在城市的营造和规划上,有一个明显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礼制观念复归的举动,对中国王朝后期的都城和地方建制城市的规划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呼和浩特地区最著名的城市是明代的归化城和清代的绥远城。
归化城位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区的玉泉区境内。
该城始建于公元1572年。
最初的归化城,占地面积很小,城围仅2.4里、城垣也高不过10米。
只有南北二个城门。
清代中期后,归化城的内城逐渐成为官署衙门的所在地。
外城,则主要是蒙汉官吏的住宅区。
而一般平民的住宅、市肆、作坊等多散居在外城的城区周围。
尤其是南门外一带最为集中。
这里是当时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归化城的商业区和召庙寺院最集中的地区。
自乾隆年后,归化城又曾多次重修和扩建。
逐步发展成一座闻名塞外的历史名城。
绥远城是仿照北京城的形制建造的,最初的绥远城,完全是一座驻军的城堡。
城内街道整齐、布局合理。
全城共有大小街巷50余条。
以钟鼓楼为中心,分出通向东南西北四城门的四条主干大街。
在四条大街的两旁又延伸出若干条整齐的小街小巷,构成了一个棋盘式的图形。
到清代末期时,绥远、归化这两座姊妹城形成了东西相望的城区格局。
这一格局也最终奠定了呼和浩特市近百年来一直到今天城市发展的基础(见图1)。
图1 清代末期绥远、归化城呼和浩特的历史古城,大多是按照一定规划思想建造的,据科学考古和史料查证从春秋战国的城市一直到明清时代,为地区统治中心和军事重地。
城市形态基本上遵循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因而一脉相承,由于所处于中原农业和北方游牧民族畜牧业过渡地带,同时又融合较浓郁的少数民族地方文化特色。
明清以前,经济较原始,城市形态简单,政治内容突出,城市形态为“向心”集中式。
随着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业的作用和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城市的发展机制发生了变化。
改变了传统的市仿制度和日中为市的限制,建有归化城,它与后建的绥远城遥相呼应,形成姊妹城。
在全国城市演化大的格局下,呼和浩特城市也随之经历了频繁的政治动乱与战争,兴盛与衰败,民族的迁徙和融合,城市形态也随中原格局而建立,同时又融入游牧民族的文化内容。
正是由于城市发展历史原因,奠定了城市现在空间形态的发展基础。
二、工业化城市形态工业化的标志是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其核心内容是经济结构的合理转变与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以大工厂为核心的现代生产使城市成为资本、人口、生产与生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冲击着那种脱胎于以自然经济为中心的封建的城市结构,引起城市结构、内容、形态深刻的变化。
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工业化的初期的归绥市随着交通和城市工业的发展,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向城市集中,导致了城市空间上的扩大,。
1921年平绥铁路开通,火车站行成了独立的居民区。
呼和浩特市城市形态由“绥远城”、“归化城”双组团演化为由“绥远城”、“归化城”、火车站居住区形成三个独立的组团呈“品”字形城市形态(见图2)。
这时的城市虽然发展很快, 但城市规模还很有限,人口为12.4万,建城区面积9平方公里,城市内部结构还未明显分化。
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为城市正常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面粉厂、纺织厂、食品工业、钢铁厂、热电厂、化工厂等企业建立,在城市东、南、西、西北形成了四个工业区。
城市空间进一步扩张,规模扩大,人口达到82.4万(1960年统计),城市发展以“摊大饼”式逐渐扩大,组团之间逐渐充填,成为密实地区。
城市原有的三片连成了集中的城市形态。
城市土地使用方式出现明显的分化, 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城市中心是商务区, 其外围是居住区、工业区。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在城区东9公里处修建了白塔机场。
文化大革命期间为城市发展停滞不前阶段。
改革开放20 年来, 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呼和浩特进入了城市发展加速时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密度和规模加大。
1979年后,在城区东南兴建了炼油厂、化肥厂化工区;在白塔机场以北,依托京包铁路形成了城市大型储运基地。
九十年代初,在城市东西两翼兴建了如意和金川技术开发区。
九十年代末,城市规划发展方向为城市东南、西南,在城市东南部规划建设金桥开发新市区,在城市南部规划建设蒙古风情园。
城市形态呈圈式自内向外发展。
解放前呼和浩特“三足鼎立”的城市格局在现状城市肌理中仍有显现,以三组团“品”字结构向外缘扩展形成一个城区,与白塔组团和石化组团形成了由一个城区、两个组团组成的“集中组团式”城市结构形态(见图3)。
图3“集中组团式”城市结构形态三、信息化的城市形态进入信息社会, 城市的空间区位影响逐渐削弱, 准确、快捷的信息网络取代传统的物质交通网络的主体地位。
城市形态出现逆转, 传统的圈层式发展模式被突破, 城市结构脱离了原有轨迹。
城市不同地段的空间区位差异缩小, 城市的各种功能在信息互联网络的影响下, 其区位不受距离的限制,网络化城市的社区是开放的系统, 不断通过信息网络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换, 通过快速通道如城市高速公路网络体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城市交通网络化后, 还可以节约市中心宝贵的土地资源, 减少市中心或商业区的交通拥挤,“让网络去跑腿”, 既节省了经费, 加快了速度, 减少雇员, 降低了成本, 避免交通堵塞。
网络化后不仅加快了科教信息的传播,提高了教学与科研水平, 有利于实现呼和浩特市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在呼和浩特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城市有向南和东南扩展的趋势,同时在城市外缘形成卫星城市。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呼和浩特城市――信息生活网络结构,城市形态将以“集中多层组团”并呈扩散化、市郊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多层组团可分为三层结构:首层为市区范围;二层有托县工业区、盛乐工业区、河西公司、托电公司;第三层为武川、托县、清水河等(见图4)。
城市发展正步入网络化“集中多层组团”形态有机整合阶段。
未来的呼和浩特城市既具有高效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又有舒适、方便、安全的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在城市中, 人们可以高效、有序地工作, 过着舒适安宁的现代化城市生活。
四、结语呼和浩特城市形态结构的历史演变经历了:“集中式—自身外缘扩展—相对分散组团—有机整合体”四个阶段,将走向后工业化“网络化集中多层组团”形态。
参考文献:1、《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呼和浩特市规划局,2001。
2、《呼和浩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
3、呼和浩特计划委员会,呼和浩特发展与布局,19924、程永魁,呼和浩特地区古城浅述,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2)5、孙世界,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与城市关系出探城市规划,20016、周毅信息化与工业化,中国经贸导刊20027、林琪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第二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专刊,20018、顾朝林李满春数字城市研究漫谈,城市规划汇刊,19999、黄文波王浣尘网络革命中的城市演变趋势分析,预测,200010、甄峰朱喜钢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初步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