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12月《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
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12月《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2016年12月同学们请认真对照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单选题和多选题以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题(第16-37页)为重点范围,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以本资料列出的题目(全部熟背)为重点范围。
加注下划线、*号的内容是优先熟记的要点。
在此基础上做到全面复习,祝考试顺利通过!一、期末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六)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二、相关信息(一)总评成绩=形考成绩×30% + 考试卷面成绩×70%(二)试卷代号及考试形式:1189 闭卷笔试(三)考试时间:2016年1月8日14:00-15:30(以考试座位表上公布的时间为准)三、客观题复习范围(一)以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题(第16-37页)的题目为重点范围,全部题目至少看三遍,记住答案;(二)在复习指导的题目中相对更加重要的题目如下:单选有1*、2***、3、4、5**、6*、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0*、31、32***、35、36*、38*、39、40、41、42、43**、44、45*、46、48、49、50**、51**、52**、53、55*、56、57***、59*、61*、62**、63**、64*、66***、67*、70*、71、72**、73*、74*、75**、76*、77、78*、79***、80***;多选有1*、2、3*、4、5、6、7**、8*、9*、10*、11*、12、14*、15**、16、18**、20、23、24*、28、29、31、32**、34*、37、39**、41、43*、45、46*、51、52**、53、55*、58*、59*、63、66、67**、68*、69、80。
电大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0001)
名词解释1、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2、信息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3、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4、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它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5、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强制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特征。
一般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6、外部效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称为负外部性。
7、公共选择:(1)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2)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8、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9、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0、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1、公共定价法。
对满足社会公共产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主观题部分)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主观题部分)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政府及其政府行为,用经济分析的价值,评估政府绩效的一门学科。
3.政府失败:是指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人们期望政府能够办好市场办不好的事,结果却发现政府不仅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4.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它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性、垄断、公共产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的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5.公共支出:狭义的公共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费用。
从广义上来说,公共支出还包括政府实行的许多政策和法规所导致的私人部门增加的开支。
6.公共支出对社会经济的一半影响:第一,公共支出有助于你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
第二,公共支出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分配公平。
第三,公共支出有助于烫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目标。
7.衡量公共支出规模的指标: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绝对量指标: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公共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
相对量指标: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公共支出占当期国民生产总值或当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8.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1)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基础性决定因素:公共支出需求,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你补市场失灵的公共财政需求规模;公共财政能力。
(2)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宏观原因:第一,经济发展因素。
经济发展促进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会引起一系列新型的属于补救性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从而推动公共支出扩张。
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提纲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一、名词解释1.财产税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
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地区差别定额幅度税率,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的年应纳税额。
3.房产税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
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
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
与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4.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面积,规定税收一次性定额征收的税种,属于对特定土地资源占用课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耕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6. 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称。
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5.契税契税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7.印花税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
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016年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经济: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市场失灵: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
竞争失灵:3、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信息的不对称性:4、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社会公平:6、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经济公平:自然垄断:7、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洛伦茨曲线:8、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公共物品:9、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目标:保证全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政府分配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政府在明确其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而实现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目标:实现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合理,调整国家与企业,个人之见,企业与企业之见,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政府分配的界限与范围2、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政府实践中,通过制度安排,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等公共社会的发展,促进产业平衡4、保证非生产性社会公共需要(四)其他政府经济职能1、政府协调职能2、政府制度创新职能(五)政府职能间的关系效率、公平和稳定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稳定2、效率3、公平2、美国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只有在私人企业妨碍了其他对象的自由后,政府才会限制其发展。
干预手段:1、法律的制定与实施2 、财政政策3、货币政策4、收入政策(工资与价格控制)5、社会保障6、福利政策7、对外经济政策8、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3、收入政策收入政策又称“工资与价格控制”,是后凯恩斯主流学派提出的政策主张之一,指政府为了影响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降低物价的上涨速度。
主要通过财政、货币机制来实施,还可以通过行政干预和法律调整等机制来实施。
政府经济复习重点学
政府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体制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3、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一般是指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性或即期性的调解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4、经济性管制:经济性管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信息偏在的领域,主要为了防止资源配置低效并确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的管制。
5、管制俘获理论:是指确立政府管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管制机构仅代表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
6、激励性管制:所谓激励性管制就是针对原有的进入、价格管制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供高效率的弊端,向被管制企业引进更多的竞争性激励,促进企业内部效率化的一种管制方式。
其主要做法有特许投标制、价格上限管制、时滞管制等。
7、产业政策:所谓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依照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其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对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
8、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9、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0、相对多数规则:相对多数规则是指,只要某备选方案获得的票数比其他备选方案多就可以胜出,赞同的票数可以不过半数。
这一规则下,投票的结果可能是低效率的,甚至没有确定的结果。
电大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电大政府经济学网考一.单项选择题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
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排污权交易)。
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布坎南)。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政府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
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B)。
18.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B.增长)趋势。
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20.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公路)。
21.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
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B.小于一般贴现率)。
22.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D.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存在着巨大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政府外债的功能也体现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上。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调控经济的两种主要手段。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的政策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在实际应用中,政府可以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来适应当时的经济情况。
例如,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一起使用,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紧缩性的政策组合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政府外债是国家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借入外债,国家可以获得建设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此外,政府外债还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当然,在借入外债时,需要注意合理规划和管理,防止财政风险和债务危机的发生。
总之,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政策组合,灵活应对经济变化。
政府外债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可以促进国家发展,但需要谨慎使用和管理。
成本和收益,而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所需要的资源和时间成本来选择最优方案。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货币单位带来的不确定性,但缺点在于无法准确衡量效益。
(2分)3)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在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的概念,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评价政府支出的绩效。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政府支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但缺点在于难以准确估算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3分)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获得更准确的政府支出绩效评价结果。
(3分)货币政策的研究和分析(1分),合理选择外债币种,尽量避免单一币种集中度过高,降低外债币种结构风险。
(2分)2)外债偿还能力风险防范。
(2分)政府需要根据国家经济状况和财政收支情况,合理规划外债规模和偿还计划(1分),加强外债管理和监督,确保外债使用和偿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分)。
《政府经济学》期末、考研复习笔记(正式版)
第1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资源配置达到效率的标准(实现条件):有效率帕累托最优;标准MSC=MSB,即当某一社会的全部资源都满足这样一个条件,每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MSC)都等于该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MSB)时,该社会的经济制度就是最有效率的。
2.收入分配公平曲线、指标: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x=A/(A+B),0<x<1,0.4为警戒线。
x<0.2绝对平均,0.2<x<0.3趋于相对平均,0.3<x<0.4比较适度,x>0.4趋于绝对不平等。
3.稳定的标准: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4.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2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3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4购买者和销售者都享有充分的信息;5资源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5.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物品或服务;外部效应;垄断;规模报酬递增;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分配的不公。
6.政府的经济职能:(1)提供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2)进行微观经济管理;(3)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宏观经济增长;(4)调节收入分配,增进社会公平。
7.政府失灵的表现:(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3)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4)寻租行为。
第2章公共产品1.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1私人产品是通常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
公共产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2私人产品属性:效用可分割性、消费竞争性、收益排他性;公共产品属性: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2.林达尔均衡含义: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大小来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就会达到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政府经济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776年亚当·斯密( )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A.《经济学》 B.《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C.《国富论》 D.《自由、市场与国家》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市场3.按照公共物品的( )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 B.性质C.来源 D.作用4.按照外部效应的( )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A.稳定性 B.最终结果C.发起者 D.承受对象5.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A.詹姆斯·布坎南 B.亚当·斯密C.科斯 D.庇古6.按照( )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
A.经济性质 B.政府职能C.预算管理体制 D.预算编制方法7.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 )生活水平需要。
A.最低 B.最高C.基本 D.一般8.( )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A.罚没收入 B.政府性基金C.债务收入 D.国有资产收入9.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采用( )。
A.单一比例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10.自来水公司根据每个居民户的用水数量,按每吨水一定价格收取水费,而不再考虑用水限额等问题的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公共定价法?( )A.单一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C.三部定价法 D.高峰负荷定价法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公债的( )是指由政府核定的一张公债券所代表的价值。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社会公共权力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免费搭车的问题4.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5.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6.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的作用。
A。
缓和需求不足7.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
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
D.剩余产品价值9.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
C.名义增长,实际负增长10.隐性债务是指()。
A.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二、不定项选择题11.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12.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
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13.下列属于直接税特点的是()。
B.税负不易转嫁C.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D.税负较为公平14.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整的情况有()。
C遇特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D.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15.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
A.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B.引起资源的过度分配D.阻碍资金向生产部门转移三、名词解释16.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17.契税:是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权属转移过程中,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最新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政府经济学》学习指导第一章导论一、政府经济的含义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政府经济活动:1、政府经济的主体。
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
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主体,其行为与企业、个人相比,存在根本区别。
企业、个人经济行为是追求私人利润的最大化,而政府经济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政府经济活动是市场供求平衡的重要条件,如从市场主体角度分析,则政府是市场上最大的买主,一定时期内政府采购总额、采购商品和劳务的结构,对市场供求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2、政府经济的客体。
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企业、个人经济活动,是从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和供给,而政府经济是以财政收支为核心,实质上是一种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宏观管理。
政府机构不直接创造任何物质财富,政府财政收入来自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税收,构成支出所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财政集中的财力多少。
3、政府经济的形式。
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活动不同,政府经济是以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履行政府职责,并以收支为基础开展宏观管理,即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4、政府经济的依据。
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相比,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政府之所以能够强制地、无场地、固定地征收税收等收入,满足其支出需要,就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机关,掌握着法律等强制手段,对违规者予以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5、政府经济的目的。
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一、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二、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三、判断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四、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信息的不对称性提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提示: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6.经济发展提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
7.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提示: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8.公共物品提示: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对应,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生产、供给,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9.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10.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
1776年亚当?斯密(C)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C. 《国富论》( D)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D.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关于公共物品一般均衡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D)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分析》中论述的。
D. 萨缪尔森我国预算年度是( A)。
A. 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按照( D)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
D. 预算编制方法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 A)生活水平需要。
A. 最低( B)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B. 政府性基金( C)是指国家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可以在此幅度内自行确定一个比例税率。
C. 幅度比例税率自来水公司根据每个居民户的用水数量,按每吨水一定价格收取水费,而不再考虑用水限额等问题的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公共定价法?( A)A. 单一定价法按照( A)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A. 发行地域下列属于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的是( A B C D)。
A.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B.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C.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D.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下列属于市场失灵表现的是( A C D)。
A. 公共物品 C. 信息的不对称性 D. 外部效应下列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 A B C D)。
A. 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 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 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下列属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中的政府等公共部门与私人合作生产和供给的是( B C)B. 特许经营C. 公共工程建设领域的BOT方式下列属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中的公共生产公共供给的是( A D)A. 政府出资举办学校直接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 D. 政府出资举办博物馆直接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 A C)A. 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一个花卉生产企业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花卉品种,使周围养蜂的蜜蜂有了更多采集花粉的机会,增加了蜂蜜的产量,给养蜂人带来了收益,这种收益属于( D)。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政府经济学一.重要概念1.市场失灵: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负的外部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生产、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所导致的经济波动。
P402.资源配置: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分配。
资源的最优配置是使社会各种资源始终处于一种最优组合状态,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P353.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应达到这样一种状况: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好或不变,而不使他人的情况变坏。
经济运行所达到的效率已经使一部分人情况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的情况恶化为代价。
P36~394.外部效应: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对他本身以外的人或组织产生了有益或有害的影响,但经济活动主体并不因此得到补偿或支付代价现象。
P435.信息不对称:信息需求者从信息供给者那里得不到齐备、准确、及时的信息,掌握信息的企业和个人,常常只将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提供给需要信息的机构或个人,或者只是提供部分信息。
P446.基尼系数:可用来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指洛伦茨曲线和绝对平均曲线间的面积A与绝对平均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总面积A+B之间的比值。
G=A/A+B。
一般而言基尼系数在0~1之间。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就越不平均。
P507.二元经济结构:以边际劳动生产率较高而劳动力相对紧缺因而个人收入较高的工业经济为“一元”,以边际劳动生产率较低甚至为零而劳动力非常充裕因而个人收入很低的农业经济为“另一元”所构成的经济。
P538.经济波动: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有起伏的上升运动。
P559.国家干预经济: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
政府经济学课程复习指导
《政府经济学》课程复习指导(统设必修本科)参考模板一、考试题型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述题(含辨析题)、论述题等。
二、考试说明1、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重点复习导学上相应的题型。
2、简答题、论述题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三、复习重点第一、二章导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考核知识点】一、政府经济二、政府经济学的概念三、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四、市场失灵和政府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五、政府失灵和政府职能的界定六、政府经济活动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七、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八、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考核要求】了解:我国政府经济及其职能的转变历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政府经济学的历史演变和学科属性;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掌握:政府经济和政府经济学的概念;政府经济的本质;政府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
重点掌握:市场失灵和政府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政府失灵和政府职能的界定;政府经济活动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考核知识点】一、公共物品的概念二、公共物品的特征三、公共物品的分类四、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条件五、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六、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职责【考核要求】了解: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条件;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职责。
基本掌握: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重点掌握: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的特征。
第四章外部经济效应与政府经济政策【考核知识点】一、外部效应的概念二、外部效应的分类三、外部效应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四、政府介入外部效应的原因五、庇古税和庇古补贴的含义六、庇古税和庇古补贴的政策含义和政策实践七、科斯定理的内容八、科斯定理的政策含义和政策实践九、科斯定理在解释和治理外部效应中的优点与不足十、政府对外部性问题治理与管理的方式【考核要求】了解:科斯定理在解释和治理外部效应中的优点与不足;政府对外部性问题治理与管理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2016年12月同学们请认真对照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单选题和多选题以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题(第16-37页)为重点范围,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以本资料列出的题目(全部熟背)为重点范围。
加注下划线、*号的内容是优先熟记的要点。
在此基础上做到全面复习,祝考试顺利通过!一、期末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六)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二、相关信息(一)总评成绩=形考成绩×30% + 考试卷面成绩×70%(二)试卷代号及考试形式:1189 闭卷笔试(三)考试时间:2016年1月8日14:00-15:30(以考试座位表上公布的时间为准)三、客观题复习范围(一)以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题(第16-37页)的题目为重点范围,全部题目至少看三遍,记住答案;(二)在复习指导的题目中相对更加重要的题目如下:单选有1*、2***、3、4、5**、6*、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0*、31、32***、35、36*、38*、39、40、41、42、43**、44、45*、46、48、49、50**、51**、52**、53、55*、56、57***、59*、61*、62**、63**、64*、66***、67*、70*、71、72**、73*、74*、75**、76*、77、78*、79***、80***;多选有1*、2、3*、4、5、6、7**、8*、9*、10*、11*、12、14*、15**、16、18**、20、23、24*、28、29、31、32**、34*、37、39**、41、43*、45、46*、51、52**、53、55*、58*、59*、63、66、67**、68*、69、80。
(三)补充以下几个题目: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 D )。
A.转移价值B.工资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2.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 ABCD )。
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B.消费的外部经济性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3.社会保障的功能有( ABCD )。
A.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B.收入再分配功能C.风险分担功能D.维护社会稳定功能4.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的选择有( ABC )A.按边际成本定价B.按平均成本定价C.高于平均成本定价D.低于平均成本定价5.财政补贴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补贴的环节划分可分为( ABC )A.生产环节补贴B.流通环节补贴C.消费环节补贴D.分配环节补贴四、重点问题(一)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市场失灵——3.外部效应——4.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公共选择——6.政府收入规模——7.政府收入效应——8.公共投资——9.公共定价——10.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累进税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的比,表现为税额增长幅度大于征税对象数量的增长幅度。
**11.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12.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3.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二)简答1.目前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2. 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3. 政府组织收入的原则。
4. 财产税的特点。
与其他类型税种相比,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①财产税可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提供充裕的税源。
②财产税能够调节财富不均,鼓励勤劳致富,限制不劳而获,体现社会公平。
③财产税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促进财产的有效利用。
5. 所得税的优点。
6. 常见的国有资产经营方式。
7. 我国的预算编制程序。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过程如下:(1)单位、部门提出概算;(2)下达预算收支指标;(3)编制汇总预算;(4)审批预算。
**8. 简述预算编制的原则。
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
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1)完整性原则。
国家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
(2)准确性原则。
在编制政府预算时,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科学的测算。
(3)合法性原则。
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
(4)年度性原则。
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
9. 贸易政策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范、措施。
一般来讲,贸易政策主要包括:(1)关税政策;(2)非关税措施;(3)促进出口的扶持政策。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
课税权重叠的情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10. 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涵义。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涵义:(1)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2)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3)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4. 简述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
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
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
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
6. 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而制定的,所以,它的基本功能就是(1)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2)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3)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4)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8. 阐述科斯定理的涵义。
科斯定理的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它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9.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10. 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具体作用表现在:(1)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
(2)通过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
(3)政府公共投资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2. 简述公债发行的条件。
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债及其与发行有关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
发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债品种、公债发行权限、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公债券票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
14. 简述财政投融资的涵义及特征。
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5. 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某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的条件:(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三)论述*1.试论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政府并不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
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指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对政府经济政策做出反应,或者其行为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效。
(3)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是指在政府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4)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