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关风筝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有关风筝的资料(1)
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风格独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
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有有关风筝的资料(2)
风筝,亦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如琴,故称“风筝”或“风琴”。现代以风筝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
起源与分类
风筝起源于中国,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书有“三日不解,临名士且为悦食”之言,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1]。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来源请求]。
中国传统的风筝一般分为硬翅、软翅、板子、串子、立体(筒形)等几类,按地域和风格又分为潍坊、天津、南通、北京等地方特色的风筝。全国最大的风筝制造地在山东的潍坊,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每年举办风筝会,2005年还有举办风筝锦标赛。
制作风筝材料
风筝骨的材料一般是竹片。现在也有用其他化合材料的。
风筝面的材料一般有纸、绢、尼龙布、塑料膜等。纸和绢的更为传统,着色鲜艳亮丽,充分体现了中国风筝的魅力;但是纸容易破,绢太贵。尼龙布和塑料膜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属于制造风筝的新材料,价格便宜又坚固耐用,可以大批生产。
操作原理
众所周知,风筝上天有两个必要的条件:
1. 风筝要在有风的天气下,风筝才能放飞
2. 风筝都得有提线的牵引,“断线的风筝”在短暂的飘远之后必定会掉下来
扬力作用
扬力的产生:
风筝在空中受风,空气会分成上下流层。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减低;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的,这正是风筝能够上升的原因。
以上可知,扬力的产生有2个要素:1. 风力;2. 牵引力;这就解释了开头提出的问题。
在风力、牵引力和由此产生的扬力三个力的作用下,风筝在空中基本上是达到受力平衡的。
风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而风筝受风的角度和上扬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线方便地控制。几次练习后放风筝者会很快掌握控制风筝的技巧:放风筝的时候,一般是一抽一放。
抽的时候,因为风筝提线一般放在风筝面靠上的位置,加大牵引力可以控制风筝角度变小,上扬力增加,风筝稳步上升;
放的时候,即平衡的风筝牵引力变小,在风力和扬力的合力作用下,风筝会飞高飞远,但是必须很快又抽,以再次保持风筝的角度稳定。
风力正盛的时候可以多放线,当风力稍有下降,就收一些线。
感受风筝文化(三)
春风拂面的阳春三月,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这时候放风筝正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项户外活动。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据传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发明于古代的战争中,从唐朝开始娱乐化,到了清朝以后逐渐成了传统的民俗玩具。现在,孩子们多么希望能亲自动手制作一个风筝,并能成功地放飞到天空中。
上周星期五的下午,我校五年级的所有同学集中在报告厅,由南通风筝博物馆的阿姨讲解制作风筝的程序和注意点。然后再回到教室,由每个班级的正副班主任负责指导同学们学习制作“福娃”风筝,并到操场上放飞风筝。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涂色--贴骨架—穿引线—贴尾巴”这几个程序紧张有序地制作风筝,不一会儿,一个个漂亮“福娃”风筝就制作成功了。到操场上,同学们用手索引着线,双臂用力,迎风前后奔跑。风筝在空中受到气流影响,会上下翻飞,左右摇曳,为保持风筝稳定,同学们要反应灵敏,判断正确,及时对手中的引线作出调整。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既学会了风筝的制作程序、科技知识及放飞要领,又锻炼了同学们的身体,也愉悦了同学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