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1c7e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c.png)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能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解释遗传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染色体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使用遗传图解和基因型推断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基因与染色体研究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及组成染色体的定义: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一种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2. 基因的概念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染色体上的基因存在差异。
4. 基因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交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及遗传现象。
5. 基因型推断与遗传图解基因型的概念: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的基因组成;遗传图解的方法及应用:通过遗传图解推断个体基因型及表现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基因遗传的规律及基因型推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遗传图解的绘制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染色体、基因的概念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 实验法:观察染色体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遗传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解释遗传现象;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基因遗传规律及基因型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组成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阐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3. 讲解基因遗传规律,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4. 教授基因型推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遗传图解分析遗传实例;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与染色体的重要性;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染色体、基因及遗传图解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https://img.taocdn.com/s3/m/1d3b17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f.png)
介绍人类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方法,包括基因检测、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同时强 调遗传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加强遗传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05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 法与技术
细胞遗传学方法
显微镜观察
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 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结构和数量,以及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定位。
农业育种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定向改造农作物或家畜家禽的遗传性状 ,提高产量和品质。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前景
揭示复杂疾病机制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未来有望揭示更多复杂疾病的 遗传机制,为精准医疗提供有力支持。
发展个性化医疗
基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变异情况,可以为个体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基因表达分析技术
包括RNA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用于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表达 模式和调控机制。
生物信息学方法
基因组组装和注释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数 据进行组装和注释,确定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功能注释。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或个体的基因 组数据,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进化和变异。
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
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基因线路和基因组,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或 性状的生物体或细胞工厂,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开辟新领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概念及特点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通过DNA序列编码蛋白质或 RNA等分子。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能够控制 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和表现型。
基因具有可变性,可以发生突 变和重组,从而产生新的遗传 变异。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b5db1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d.png)
中学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生物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盼望大家宠爱!中学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说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课程标准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其次章其次节的内容,遵照遗传学的开展依次,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觉和其次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根底上,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而后才以试验的方式加以证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于萨顿的假说,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内容的学习更加留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第一章学到的假说演绎法推理整个过程,得出实证,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酷爱和爱好。
与此同时,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说明,结合了细胞学和遗传学内容,较为深邃,选择用微课课下教学,课堂针对性解决难点问题应当会更加高效。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试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说明。
过程与方法(1)驾驭假说演绎法,并运用验证摩尔根的果蝇试验,证明限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
(2)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学问说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探究须要大胆质疑,勇于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酷爱。
(2)参与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熬炼试验设计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试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说明。
(二)教学难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试验证据。
(2)推动假说演绎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果蝇的测交试验。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根底,驾驭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学问,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根底。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f7b31290c69ec3d5bb7564.png)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规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通过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培养学生分析实验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教学标准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2节,本节内容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
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节提出“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设”的一种具体指导,着重科学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学重点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化解释;教学难点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的作用。
要是学生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必须在其较好掌握减数分裂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基础上,而这恰恰又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两个难点。
教师应该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
其次在有些细节内容上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比如开始问题探讨中“一个是看不见得染色体一个是看的见的基因,由此你可以得到哪些推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教学实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本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围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增加学生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f9c7b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7.png)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XXX遗传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XXX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问题探讨教师组织和引导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提示〗这个替换似乎可行。
由此联想到XXX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
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基因。
一、XXX的假说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行动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浏览考虑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在细胞的存在体式格局基因保持完全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配子中,成对中同左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方,一同左学生活动阅读思考教学意图引入新课学生亲身实际XXX假说的发现过程。
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XXX假说回答填表思考填图思考与讨论P28中的来源形成配子时的行动个来自母方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在组合老师引导学生考虑填图类比推理引导学生浏览,了解类比推理浏览了解学生学会类比推理2、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会商作答。
(如果学生的研究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1.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甚么?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依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或依据教师的引导提问)、思经过分析、推理。
造就研究本领,认同基因在染色体考、讨论、上。
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透露表现,作答、写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出相干的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4.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若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5.需求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为甚么?若何设计?板图〗证据:果蝇的限性遗传红眼XWXWX白眼XwYXWY红眼XWXw红眼XWXW:红眼XWXw:红眼XWY:白眼XwY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遗传图遗传图。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f8020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1.png)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遗 传规律以及基因突变和染 色体变异的相关问题。
实验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观 察和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实际表现,加深对理论 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展示教学内容,使抽 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
模型演示
制定活动方案
根据活动主题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 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流程等。
组织实施活动
按照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有序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 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培养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认知风格
学生倾向于通过直观、形象的方 式理解抽象概念,善于运用归纳 、演绎等思维方法。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
知识基础
学生已掌握遗传学基础知识,如遗传 因子、遗传规律等。
技能水平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 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点
学习动机
学生对生命科学和遗传学有浓厚兴趣,希望通过学习了解生命的奥秘和遗传规 律。
新课呈现方式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基因和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它 们在遗传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图文结合法
利用图表、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辅助 讲解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使学 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
互动环节设置
0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实验现象;具备设计和实 施相关实验的能力。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c877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8.png)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基 因与染色体的相互作用, 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变 异和遗传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 趣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 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基因的概念、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基因与染色体的相互作用、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变异和遗传规律等。
02
基因与染色体基本概念
基因定义及功能
基因定义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基因功能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 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 生物的性状。
染色体组成与结构
染色体组成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着丝粒、端粒等,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存在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位置。通 过遗传学实验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精确位置。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的性状。不同基因的 组合和表达方式会导致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拓展延伸: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取得了重大突 破,使得我们能够精确地编辑生物体的基因。这为基因治疗、农作物遗传改良 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通过影响DNA构象和稳定性,以及招 募甲基化结合蛋白等方式,调控基因 转录。
如长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等能通过 多种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包括与DNA、 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5c6fa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5.png)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知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
3. 让学生掌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事实,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3. 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3.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染色体模型3. 基因模型4. 实验材料:显微镜、染色体样本、染色剂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2 引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
2. 学习染色体的组成2.1 通过PPT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2 展示染色体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染色体的结构。
3. 学习基因的概念3.1 通过PPT课件介绍基因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
3.2 展示基因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基因的结构。
4. 学习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4.1 通过PPT课件展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让学生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2 进行实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样本,让学生亲眼见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 课堂小结5.1 让学生复述染色体的组成、基因的概念以及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5.2 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6.1 让学生绘制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图,加深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6.2 选择一道相关题目,进行课后练习。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知道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2.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2877e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c.png)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
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3a77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c.png)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教案题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作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了解基因的作用和遗传规律。
二、教学重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的作用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掌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
2.理解基因的作用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染色体的结构和构成。
2.提问:基因是什么?基因与染色体有什么关系?第二步:讲解(15分钟)1.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位于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称为基因位点。
2.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特征的最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组成,编码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3.解释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基因通过遗传介质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表现。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1.利用实例解释基因的作用和表现: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或性状表现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对个体形态和特征的控制作用。
2.提问:如何解释人类一些遗传病的发生?为什么同一基因有时会有不同表现?第四步:实验操作(25分钟)1.进行染色体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
2.实施染色体显微镜制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以加深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位置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归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2.提问:为什么要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研究对人类有何重要意义?六、拓展延伸:1.给予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位置的理解。
2.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基因的作用和表现的原因,并汇报讨论结果。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等综合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基因的认识和理解。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bc37a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c.png)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
2. 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的定义、染色体的组成。
2. 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组成。
3.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4.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特点。
5.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基因的概念、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染色体结构及基因分布。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
2. 讲解:介绍染色体的概念、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举例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3. 案例分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例,讲解其类型及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讨论基因技术在现代生物科学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
2. 探讨基因伦理问题,如基因隐私、基因歧视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染色体、基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强调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关于基因技术应用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bd8e4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1.png)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基因与染色体的概念介绍1.1 引入话题: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存在和分布。
1.2 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1.3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4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基因的数量和种类。
第二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2.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染色体图谱,了解基因的排列顺序。
2.3 讲解基因的距离与遗传的关系:基因越远,遗传信息的传递越不稳定。
第三章:染色体的变异与遗传病3.1 讲解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结构的改变等。
3.2 引导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对遗传的影响。
3.3 讲解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的关系: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第四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4.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细胞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学方法等。
4.2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4.3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进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五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5.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5.2 引导学生了解教学设计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践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5.3 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方案。
第六章: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6.1 讲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6.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对生物特征的影响。
6.3 讲解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
第七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影响7.1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
2020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3篇
![2020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53d6eab7360b4c2f3f649e.png)
2020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课程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基础知识1、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4)推理:①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存在方式: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③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思考: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
(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繁殖率高)(3)实验过程及现象:P 红眼(雌) × 白眼(雄)↓F1 红眼(雌、雄)↓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3/4 1/4(4)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5)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6)理论解释:SHAPE MERGEFORMAT(7)设计测交实验:F1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测交。
SHAPE MERGEFORMAT(8)结论: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摩尔根通过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控制白眼的基因w)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思考:果蝇的红眼基因在哪里?若雄果蝇是红眼,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红眼的是什么性别?提示:红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 教案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f3d5e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a.png)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染色体分离
阅读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杂交过程中
指导学生学会基因的表示方法: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3对:ⅡⅡ,ⅢⅢ,ⅣⅣ
雌性同型:XX
雄性异型:XY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而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把核心概念形成概念图,如下:色体上,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
作业布置
Homework
2.2基因在染色体上作业案
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s 1、萨顿假说
2、摩尔根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学解释
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s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重点把握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联系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进一步学习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图解。
课件名称或课件网址
Name or Website of CaseWare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aa33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9.png)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导语:基因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它们被存储在染色体内。
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作用对于理解遗传学和进化理论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组织和相互作用,并提供教学活动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定义和功能。
2. 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和分布。
3. 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互作用。
4. 探索染色体突变对遗传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1. 基因的定义和功能(20分钟)-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或采用互动讲解的方式了解基因是什么。
- 引导学生讨论基因的功能,并举例说明基因如何控制性状的表达。
2.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和分布(30分钟)- 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并解释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 引导学生了解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和线性顺序。
- 使用幻灯片或图表展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并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解读。
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互作用(40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 研究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讨论它们在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使用案例研究或模拟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基因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4. 染色体突变对遗传的影响(30分钟)- 解释染色体突变是如何影响基因和遗传的。
- 讨论染色体突变对生物体表型的影响,并与学生一起研究真实案例。
- 使用小组讨论或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突变的遗传机制。
三、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学资源:- 教科书或教材章节有关基因和遗传的内容;- 幻灯片或图表展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组织;- 案例研究或模拟实验的材料;- 真实案例的研究资料。
2. 教学评估:- 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理解;- 设计简单的测验或问卷来检验学生对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析学生在案例研究或实验中的表现和解释能力。
四、教学延伸:1. 深入探究:- 进一步讨论染色体上的其他遗传物质,如非编码RNA和表观遗传修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2节的内容。
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
核心内容是: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同时又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
难点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重走摩尔根的科学研究之路。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高。
而且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的非常到位,为学习这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学生学习难点在于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探究过程,由于课本只介绍了核心内容,学生对于控制果蝇的颜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存在困惑,所以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
?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加深对科学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领悟、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重演萨顿、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对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
课件呈现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过程图。
让学生观察对比染色体和遗传因子的变化,并总结规律。
板书课题:“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萨顿的假说:?
1 •假说的依据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样的平行关系?学生的思路可能很乱,或不全,可以阅读课本并在导学案上填表来系统。
然后课件呈现表格答案。
2.提出假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到子代。
引导学生推断二者位置关系。
学生重新认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介绍类比推理法
指出:该假说是1903年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来的,介绍类比推理,并举例说明类比推理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学生由老师介绍发现萨顿假说需要实验验证。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课件简介摩尔根,诙谐指出摩尔根质疑萨顿的假说,也质疑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课件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
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提出疑问,学生回答。
可能的疑问有:白眼性状和红眼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矛盾吗?等指导学生分析上述问题,不全的老师补充。
2•针对问题,作出假说
课件展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明确染色体组成及性染色体的不同。
引导学生都做一回摩尔根,试着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并根据自己的假说对于摩尔根的实验做出解释。
规定用w表示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红眼W,白眼w。
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根据果蝇XY染色体的特点推断可能的假设,并根据假设以遗传图解的形式对摩尔根的实验做出假设,并展示本小组的讨论成果。
3•利用假说,演绎推理
根据学生分析发现两种假说都可解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用那种方法验证
假说的正确性。
学生发现问题,继续讨论,总结验证假说的方法。
4 •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介绍摩尔根的测交实验,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回顾摩尔根的实验历程,总结摩尔根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生回忆思考,得出结论,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
六、板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一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七、课后反思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重走科学教的探索之路,体验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
所以我讲本节课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以便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发现并解决问题。
但时间任然比较紧凑,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演绎推理过程中,如果有更充分的时间,学生会得出更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