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环保,已成为城市综合交通的骨干交通,同时它在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节约土地资源、维持城市中心区活力、促进土地开发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轨道交通建设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其线网规划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实施性,而线网规划的关键则是节点的控制与布局。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核心功能就是“换乘”,根据来自不同方向、不同线路、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客流的性质,轨道交通的换乘可分为外部换乘和内部换乘两类。外部换乘为轨道交通与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站点、机场等接驳换乘,形成综合的换乘枢纽,主要探讨轨道交通的内部换乘形式,即地铁内部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设计。

关键词:换乘车站,换乘形式,客流组织,分期实施

1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不能有效的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环保,已成为城市综合交通的骨干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大型基础设施,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线网规划是设计的重要依据,换乘站是线网架构中各条线路的交织点,是为乘客提供转线换乘的车站,乘客通过换乘站及其专用通道设施,实现两座车站直接的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

换乘站的客流量一般都比较大,设计的不好将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不便,使服务水平大大的降低,因此,对换乘车站建筑方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本论文结合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一座地下换乘站的建筑设计,从地下换乘车站换乘形式的比选、客流组织的便捷与流畅性、地铁车站内部布置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地铁设计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处理思路和方法。

2 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

全面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换乘站,不仅要求车站能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而且要换乘更加快捷、方便,减少人流交叉,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轨道交通车站的换乘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同站台换乘;上下层换乘、内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式换乘。

同站台换乘为同一站台平面上换乘,步行距离最短。乘客换乘时,由岛式站台的一侧下车,跨过站台另一侧上车,即完成了转线换乘。由于每车次的换乘客流需在站台滞留,要把站台规模加大,使乘客及时疏导出去。共线车站属于同站台换乘的一个特例,如上海火车站站为3号线与4号线共线车站,为同站台换乘。

上下层换乘即上下两层站台之间的乘客换乘。当两线交叉的情况下,可以组合成十字、L型、T型等站台布局,由此布局的变化会导致楼扶梯布局产生很多巧妙的变化。此种换乘应尽量减小换乘客流与出站客流的交叉。

内通道换乘是指两座分离的轨道交通车站,将两处站台或者站厅用通道连接,实现专用换乘通道的形式。这种换乘方式有利于两条线路工程分期实施,预留工程最少,后期线路的调整灵活性大。

站外换乘是指乘客在车站付费区以外进行换乘,需要增加一次进、出站手续,人流步行时间较长,一般不推荐这种换乘方式。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根据各工程概况的不同,往往将几种换乘形式组合使用,以改善乘客换乘条件,降低工程造价。

3换乘客流组织设计

3.1换乘客流特征

换乘站的客流中,进出站客流和换乘客流都同时发生在站台和楼梯,难免发生反向交叉相互干扰,具有一定的混合性;同时,乘客流的目的地不同,导致了客流的多向性。在早晚高峰时段客流较大时,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必定会形成一定的冲击。

3.2客流组织设计

换乘客流具有一定的混合性、多向性和冲击性,因此,车站内部的客流组织设计需合理,减少客流干扰交叉,设置简洁明确的导向标识,能对乘客进行有效的疏导。

4一座地下换乘车站建筑方案设计分析

4.1车站周边环境简述

此车站为武汉市轨道交通近期4号,远期10号线的换乘车站,4号线车站主体位于汉阳大道下,车站东西向布置。车站为13m站台岛式地下两层车站;10号线车站主体因江城大道上近期规划有高架所以设置在右侧地块内,南北向布置,为岛式地下三层车站,该地块4个象限内规划有城市综合体大型项目,根据行车运营与战场要求,4号线站设有双存车线,10号线车站北面有汉江和京广铁路,南面是墨水湖,因此地铁的区间下穿河道,需设置单渡线等配线,这对于

建筑换乘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4.2车站换乘设计思路分析

本车站两条线路的车站分别为地下两层和三层,为上下层换乘,在本车站既有周边条件限制的基础上,遵循近远期线路最好分期实施的原则,为了使车站的换乘形式便捷合理,建筑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减少管线迁改工程量与既有建筑的拆迁量,进行了几种换乘方案的设计比选,分别从线站位设计、换乘设计、客流吸引角度等分析如下:

4.2.1 T型换乘方式与十字型换乘方式对比分析

线位方面,由于近期4号线车站线位站位已稳定,远期10号线主体部分(南北向车站)偏道路东侧设置,因此线路往北穿京广铁路桥时可避开江城大道上涵洞的桥墩,车站主体亦可避开高架桥。故将远期10号线预留线位于地块内是合理的。

从站位角度考虑,因近期4号线车站站位已稳定,远期10号线站位无非是与4号线车站成T型换乘方案或者十字型换乘方案以及L型换乘方案。

换乘设计方面,两种方案的换乘设计基本一致,4号线车站乘客换乘10号线时走站台端部楼梯下到10号线站台,10号线车站乘客换4号线车站时,先上到10号线站厅,再由站厅换乘到4号线站厅。此种为楼梯单向换乘,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流的交叉干扰。

T型换乘时,远期10号线与4号线站厅公共区相互连通,形成通道换乘,有利于两条线路工程分期实施,预留工程最少,后期线路的调整灵活性大。T型换乘也可以预留站台到站台的换乘节点,保证换乘的快捷,方便。

十字型方案换乘,为保证地铁车站的功能,两条线最好同时施工,相较T 型方案来讲,独立性差些,4号线车站对路口8个方向的客流照顾都很全面,10号线是远期线,工期相差30年以上,一般做法就是预留换乘节点,如本站采用十字型换乘,对近期站的设计施工势必带来影响,需做好预留预埋工程,缺点是一旦预留了换乘节点,远期10号线线位于站位就无调整的余地,如果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远期10号线线路重大调整,之前与4号线同步设计施工的预埋工程将废弃,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结合本近期线与远期线换乘工程的特点,此车站的近期4号线与远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