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2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25张PPT)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舍身炸碉堡 的董存瑞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为了不暴露 目标,在火 中纹丝不动 的邱少云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宁死不屈 的刘胡兰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 自由!
我期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 子里爬出!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2.“被捕时”
①被捕时的情形是怎样的?父女二人面对的是一群怎样 的敌人?
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缭乱的喊叫。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降服和长筒 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降服的警察,一拥而入, 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 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 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 到永生!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练习册。 2.从课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选取一处场面 描写、一处人物描写,进行摘抄与赏析。
课文两次提到父亲遇害的精确日期,意在铭记这一 特殊的日子,强化父亲遇害给作者带来的内心创伤。 首尾两次对父亲遇害时间的强调,形成了首尾呼应, 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 作用,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敌人强烈的冤仇,与作为 女儿对父亲的理解、敬佩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面对敌人 残酷审讯, 坚贞不屈 的赵一曼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课件(共20张PPT)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课件(共20张PPT)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 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 的喊叫。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 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 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 后面,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 屋里。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
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 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 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 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学习任务

自读课文被害后(30—33自然段),学
习文章首尾呼应的手法,感受作者李星华
对父亲无限追思之情。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
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
哪里来的 机智和勇敢。
学习任务

像李大钊这样忠于革命、不怕牺牲的
革命者还有很多,搜集叶挺资料,一起学
习叶挺的《囚歌》,你又能感受到怎样的
革命气节呢?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十六年前的回忆
回顾重温
• 1.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作者回忆了 关于李大钊的哪些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8-29自然段(被捕时、被审 时),标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 的描写,结合搜集的李大钊同志被审和被 害时的资料,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感受李 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并感情朗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4张PPT)
第30至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我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叫醒又昏过去
第1自然段:主要是采用用回忆和插叙的手法来总起全文,概括全文,因此同学们应当认真领会该段的内容
第8至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这些段落表现出父亲临危不惧、正定自若的英雄气势,显示出父亲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课外书屋
THANKS
谢谢观看
学习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缭乱—混乱
恐怖—恐惧
僻静—安静
含糊—模糊
反义词
含糊—清楚
恐怖—安宁
幼稚—成熟
粗暴—和蔼
Teaching extension
延伸教学
Part 4
相互讨论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回答为什么李大钊烧掉文件?
为什么李大钊先生不离开北京避难?
作者在法庭为什么说自己最大的孩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句析解
课程设计
延伸教学
课文教学
A
B
C
D
目 录
CONTENT
Curriculum desig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程设计
Part 1
李大钊时代背景描述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之一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
.
.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让学生理解倒叙写法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优秀课件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优秀课件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 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 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 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 交流。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读 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体会。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 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粗暴 便衣 魔鬼 包围 肥胖 苦刑 自杀 严峻 态度 残暴 匪徒 拘留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昏倒 过度
___h_ú___ 糊涂

___h_ù___ 糊弄
他一时糊(hú)涂,被骗子糊(hù)弄了。
冲 _c_h__ō_n_g_ 怒气冲冲
_c_h__ò_n_g_ 冲着
他怒气冲(chōng)冲地跑回来,冲(chòng )着同学发了火。
答案参见“课文解读”的第5题。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 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开头写了“ 1927 年 4 月 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 人的悲痛心情,并写到要牢记父亲的被难日,“ 4月28日”,与 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 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 强烈的憎恨,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军阀(√fá fā) •
避暑(√bì pì)

魔鬼(m√ó mò)

苦刑(xìng x√íng) •
执行(√zhí zhì)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0张PPT).ppt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0张PPT).ppt
力日渐衰弱。当时的有识之士纷纷寻找强国 之路,先是洋务运动,后有1898年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发动的“百日维新”。李大钊就 诞生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之中(1889年 生)。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长 达2千余年的封建统治。但是人与人之间的 等级关系没有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制度也没有改变。后来,袁世凯复辟、军阀 混战。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从1917五四运 动前夕到1927国内第一次革命时期,整个国 家笼罩在一片阴云惨雾之中。
• 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 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他是我真正的老师。
• •
②张李大作钊同霖志是一位真阎正—的—振革毛命三泽者东,主永席远是娱共产乐党人场学习的楷
• 模暂和榜时样。
宪——兵习近平总书记 侦探
• 押—下—毛去泽东主席 李大钊
• ②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 模和榜样的严峻的态度,没 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 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局势越来越严峻,
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 紧张。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
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 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 时候,这里的工作是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纷纷涌 入,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

——习近平总书记
宪兵:军事政治警察,在文中是代表反动 派的军事警察。
押:本意是在文书契约上签字或画符号。 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押解”,表示敌人 把我们像犯人一样对待。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避 僻峻 靴 魔绑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38张PPT)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38张PPT)

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通过对父亲李大钊 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 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 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 切怀念。
鲁滨逊的五次出海: 第一次、第二次:一组 第三次、第五次:二组
岛上28年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第一次见到野人脚印前):三组 第二个阶段(第一次见到脚印后——解救完星期五爸爸):四组 第三个阶段(解救完星期五爸爸——离岛回国):五组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2月25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
新课导入(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哪年成立的吗?
生:1921年。
师:那么,谁能说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推翻封建统治,开展哪些革命活动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 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 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 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 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女儿眼里的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对孩子慈爱
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

势单力薄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 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 没有道理可讲的。
对 父亲的态度:惯有的严峻 比 敌人的态度:粗暴的吼声 冷笑着
开篇 被捕前






法庭上
法庭上(19—29)
找同学们分角色朗读19-29段,其他同学找出 这一部分中李大钊同志外貌、神态、动作描 写,想想表达了怎样的精神态度?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课件(共68张PPT)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课件(共68张PPT)

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
开呢?"
被捕前 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
2
反问句:
0 2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4



级 语
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
坚持到底
文 下
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忠于革命

在形势险恶、处境危险的情况下, 父亲内心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 一心考虑革命工作需要,不顾自身安 危,表现了父亲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2
0
2
4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入关,


年 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


文 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4月6日,张作霖逮


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
2
0
2
4 年
第2课时







2
0
2
4

六 年
默读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


文 下
的顺序,画出描写父亲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

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0
2 4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


年 级
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

文 下
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

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
僻(偏僻) 俊(俊秀) 橙(橙子)
这个避暑山庄修建的位置比较偏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34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34张PPT)

难点突破
• 本文是缅怀李大钊先生的,但我们也不要 忽视文章是站在女儿李星华的视角上进行 叙述的,因此,我们要理解作者对父亲的 情感。
• 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呢?从哪 里能看出来?
• 找到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如“我永远忘不了那一 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体 现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再如“他的心被一种伟 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 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表现出作者对父亲 的理解和敬仰。作者对父亲李大钊的情感态度还 可以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读出来。如“父亲说完 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一个“又”字,表明这 一次的“望”是特意为之,写出了父亲内心深处对 家人的不舍。而这一“望”被女儿看在眼里,记在 心里,也写出了这一刻女儿与父亲的心灵相通。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写于1943年
学习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顺序,梳理“我”对父亲的情感认识变化过程
图示_01
读文中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人物性 格和精神品质。体会对比烘托在文章中的作用。
感受父亲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
李大钊,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生 于1889年10月29日。
自身安危的无私无畏精神。
10到17段,“没有什么,不要怕”“不慌不 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 枪”“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出 了父亲的镇定从容,表现出父亲视死母女因为多日未见父亲,又看到父亲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见经受了很 多折磨,因而忍不住哭喊起来,法官残暴地呵 斥:“不许乱喊!”在这种情况下,父亲“没对我们说 一句话”,“表情非常安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课件(共10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课件(共107张PPT)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 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 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早出晚归 工作忙碌
父亲为什么而 忙碌?
1926年春天
李大钊领导并 亲自参加北京人民 反对日、英帝国主 义和反对军阀张作 霖吴佩孚的斗争。
必须争分夺秒工作
1927年春天
军阀张作霖在帝 国主义支持下,率兵 进关,占领河北、山 东等地,以武力威胁 北伐国民革命军,下 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残暴 含糊 安宁 可惜 占据 坚决 模糊 残酷 坚定 安定 惋惜 占领
(残暴 )——(残酷) (含糊 )——(模糊) (安宁 )——(安定) (可惜 )——(惋惜) (占据 )——(占领) (坚决 )——(坚定)
三、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回忆” 的近义词是 记忆 ,“十六年前” 指的是 距写文章的1943年16年的1927年。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理清 了课文的顺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李大 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
课堂点拨
默读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 上”顺序,画出描写父亲李大钊语言、行动、 表情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后第3题)
被捕前
1927年春天
我立刻会意了妈妈的眼神。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 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课后第2题)
第一件事情(第2—7自然段):写被捕前父 亲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 工友阎振三被抓 。 第二件事情(第8—17自然段):写父亲 被敌人,

《十六年前的回忆》(完美版)PPT课件

《十六年前的回忆》(完美版)PPT课件
表达出她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同时表明她们没 有在悲痛中倒下,要铭记父亲被难的日子,要向反动 派讨还血债,要继承父亲的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找一找课文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句 子,画出来,并说说前后照应的好处。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 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 火炉里去。”
“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 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 书籍和文件烧掉。”
前面埋下伏笔
使读者对人物的做法 了解得更加清楚,得
到更深的印象。
后面揭示答案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 血换来的。除了李大钊,你知道为国牺牲的革 命者还有哪些?
面对敌人 残酷审讯, 坚贞不屈 的赵一曼
舍身炸碉堡 的董存瑞
为了不暴露 目标,在火 中纹丝不动 的邱少云
宁死不屈 的刘胡兰
敌人:兴师动众
父亲神态描写:从容镇定
说一说:被捕时的父亲 是什么样子的?
坚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法庭上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暗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 折磨后依旧坚强。
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 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 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 革命事业的信心。
对比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 敌人:虚张声势 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不慌不忙
动作描写: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来的人
对 比
父亲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 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 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的态度, 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 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4月28日”,有什么作用?
(1)在结构上,使文章显得更加紧凑和严谨 (2)在内容上,突出父亲遇难是刻苦铭心的日子。 (3)在情感表达上,点明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题,表达了 对父亲的怀念以及对迫害者的痛恨。
在那段刻苦铭心的岁月里,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同志们,他 们为着祖国的存亡,为着革命职业,为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生命,从 未停止勇往直前的脚步。
xuē

xínɡ
僻瞅靴魔刑
hnɡ bǎnɡ kěn
páo
zhí
半包围结 构
哼绑啃袍执
稚啪 僻 瞅 靴 绑
僻 僻静 噼 噼里啪啦
俊 俊秀 峻 严峻 竣 竣工
01 活动一
掌握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 事情?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感知人物形象
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句子, 体会人物形象。
02 活动二
分析人物形象
自由阅读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怎样的品质?
自然段
方法
品质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 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 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险处变不惊
整理2-7自然段,说说当时的局势是怎样的?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 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 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41张PPT)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41张PPT)

课文解读
在人们眼里,李大钊是一位忠诚的革命者;在他女儿的眼里,他
又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读一读画出相应的句子体会一下。
父亲一向是慈样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
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
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
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课文解读 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 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照应开头,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 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 域、场所等)的是?
占据
严峻的近义词 Where is
是(
)。 the book?
严厉
形容言语不清楚的是? 含糊
课文解读
自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 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课文解读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课文解读 默读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顺序,画出描写父亲 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被捕
前 1927年春天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
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早出晚归 工作忙碌
课文解读 局势越来越严峻,面对朋友和母亲的劝离,父亲是怎么说的,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
一位忠于革命、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 伟大革命者。
一位对孩子慈爱,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 信心和力量的慈父。
主题概括
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 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 民族解放 和人民幸福 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 的精神的 敬佩 ,对反动派残杀革命者的 痛恨 , 以及对父亲 深切的怀念 。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 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 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语言描写
对比
7
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
无私无畏的 革命精神
环节二 走进楷模人物
zhì
幼稚
尖锐
tíng
法庭
含糊

僻静
执行

避免

魔鬼
zàn
暂时
jùn
局势 严峻
xíng
苦刑 残暴
xiàn zhēn
宪兵 侦探
•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共学单 • 一、触摸时代印记 • 1.时代背景: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 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 到光荣的胜利。” • 2.思考:读完课文你有哪些问题? •
20
21 22 23
在残酷的折磨下, 内心坚贞不屈
环节二 走进楷模人物
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 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 凳……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 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他还用血 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狱中自述》。敌人又采用利 诱的办法,许以他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大 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 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

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
高度负责
1.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向 李大钊同志领导的游行请愿队伍开枪,打死47人,伤199人。‘三一八’惨案发生后, 北京城里,到处贴着布告,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2.1926年4月18日,张作霖占领北京后疯狂“讨赤”、“反赤”,大街小巷到处都贴 满了“宣传赤化,主张共产,不分首从,一律死刑”的告示,一时间北京城内充满了 恐怖气氛。到了1927年春,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北方进行垂死挣扎,出动警察、宪 兵、大肆搜捕共产党人。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 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 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 父亲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女儿
忠于革命、忠于党 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 不怕牺牲 对家人十分关爱
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随时献身 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狱中自述》。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 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918 年 2月到 1922 年 12 月,这五年在北京大 学把的书为这的帮展和任命而青担传现,全里声助工发,高且年任统代还校成在望天人展在潮被独,领图意意把师为中,津运作中的捕力真导书义义自生北国、动出国到以承正了广馆上上己追京共山,巨共来后担是北泛主的的珍求大产西建大产作,全从方联任藏图藏新学党、立的党出面部容的络。书书书思最正河党贡成独对责就工北这楼 馆刊想活式北的献 立 特敌 任义人方段变,贡,跃成、各。后而人,,运各时成除献新的立山级,巨的视动地竭期了大出知思前东组李大酷死,区力,传量来识想后、织大的刑如为的掩李播购,创中,内,钊贡,归促共护大新置不造心李蒙为一献他。成产和钊思图断了和大古中直。不国主解首潮书扩很青钊、国担仅共义救先、,大好年利陕共负严合者同以探发图的学用西产北守作,时新讨动书条子自等党方党和推被的新各馆件们己省的革的大动捕理学界藏,流巨份建命秘革并的念术赠书使连大开立重密,, 忘返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免
贞探
书箕
思考·练习
1 从李大钊被捕前、 被捕时和被捕后的 言行中,你体会到 些什么?
2 课文最后三个 自然段与开头 有什么联系?
3 把课文中给你 留下深刻印象的 句子读一读,再 抄下来。
你能从文中找 出侧面描写的 地方吗?
敌人粗暴的吼声 狠毒的语言
令人厌恶的外貌
工友阎振三 被残酷折磨
4 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 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 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 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 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 皆成性格。
——培 根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 你流了泪,那么你 也要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
“坚决”一词的 作用是什么?
突出了父亲 说话时的神 态和语气。
1914 年2月 李大 钊在 东京 留影
李大钊的 夫人—— 赵纫兰
担任 《晨钟 报》总 编辑时 的李大 钊
担任北 京大学 图书馆 主任时 的李大 钊
建பைடு நூலகம் 时期 的李 大钊
在苏联 担任中 共驻共 产国际 代表时 的李大 钊
李大 钊就 义前 的遗 照
改正错别字:
长筒皮鞋
坚绝
想不到这竟是 我们最后的一 次见面。
分析“竟”字的含义
感情深沉含蓄, 使得悲痛之情 溢于言表。
李大钊生于 哪一年?
字什么?
什么地方人?
河北乐亭人
中国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者是谁?
北洋军阀奉系的 首领是谁?
他是哪年死的?
怎么死的?
被日本关东军 的炸弹炸死。
背诵:
秋瑾的《对酒》
谭嗣同的《狱中 题壁》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 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 于河北省乐亭县。一九一 三年,东渡日本,就读于 东京早稻田大学。一九一 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胜利
他逐步明确地站到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上来,成为中国最 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和共产主义者。
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 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 影响。大钊同志为建 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 斗,是我党主要创始 人之一
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55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