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
二战结束世界的重新划分
二战结束世界的重新划分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冲突之一,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战争的烽火燃烧殆尽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地理边界都经历了广泛的重塑与重新划分。
本文将从欧洲、亚洲以及全球层面探讨二战结束后世界的重建与重新划分。
一、欧洲的重新划分二战结束后,欧洲成为战火的中心。
在德国战败以及纳粹势力被摧毁后,欧洲的国家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德国的领土被分割成了四部分,由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管理。
随后,德国被迫支付重大的战争赔款,并且削减了一部分领土。
此外,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也重新获得独立。
此外,在战争之后,欧洲各国为了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逐渐加强了合作。
1957年,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欧洲联盟便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亚洲的重新划分与欧洲一样,亚洲战争结束后也发生了边界的重新划分。
最显著的一次是日本在战争结束后割让了其在亚洲的殖民地。
朝鲜半岛建国后,日本的殖民地台湾和中国的澎湖列岛被划归中华民国。
此外,日本在战争中侵占的大片土地也被归还给原属国家。
在亚洲的其他地区,如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二战结束后也发生了领土的重新划分。
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裂出来,形成了印巴分治。
印度东北部的邦加尔、梅加拉亚、曼尼普尔等地也划归了印度这一新成立的国家。
三、全球范围内的重建与重划除了欧洲和亚洲,二战的结束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国际机构的重建与创立方面,联合国应运而生,以取代战后已无力继续发挥作用的国际联盟。
联合国成为全球政治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此外,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在战争中崛起的超级大国,在战后展开了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冷战。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与其影响力范围的国家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尖锐竞争与对抗,导致了全球主要国家间势力的重新划分。
德国领土变迁
德国领土变迁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
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
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
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
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
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
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
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失去了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
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了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
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而且还拥有大片的海外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由魏玛共和国替代。
德国战败签署《凡尔赛条约》:恢复1870年以前的德法边界,德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的所有权、开采权归法国所有;萨尔区的行政管理由国际联盟负责,为期15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在莱茵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以西领土内,不准保留或建筑工事,不准留驻或集结军队;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施后15年内均应由协约和参战各国军队占领;如德国忠实遵守本和约的条款,协约国军应逐步缩小占领区,5年期满后从德国科隆地区撤军,10年期满后从科布伦茨地区撤军,15年期满后从美因茨地区撤军;奥伊彭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并承认比利时对莫雷内的主权;德国与丹麦的边界由石勒苏益格北部边境地区居民举行公民投票确定(1920年2月石勒苏益格北部划归丹麦);上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获得上西里西亚一部分、波兹南全部、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各一部分;但泽(今格但斯克)作为国际自由城市交国际联盟管理,但在经济上划入波兰关税区,成为波兰的出海口;波兰政府负责但泽自由市的所有对外关系,并对在国外的但泽人提供外交上的保护;易北河、奥得河、涅曼河、多瑙河的指定河段为国际河道,基尔运河应永久开放,“所有与德国和好各国之军舰、商船一律平等、自由地出入”。
德国战后的分裂与统一
德国战后的分裂与统一二战结束后,德国成为东西两个国家。
东部由苏联占领,成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而西部则被英美法之间分为三个占领区,最终形成了西德(即联邦德国)。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分裂后,德国终于在1990年实现了统一。
本文将就德国战后的分裂与统一展开讨论。
一、战后德国的分裂二战结束后,德国遭受了巨大的战争破坏和人员伤亡,国家经济几乎完全崩溃。
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被分为四个占领区,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别掌控。
然而,由于苏联和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在战争中的矛盾,德国分裂的局面很快浮出水面。
苏联掌握了东部的领土,并开始实施国有化和共产主义的政策。
东德成为了苏联的盟友,政府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并限制了民众的自由。
苏联推行的集体农业和中央计划经济模式给东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导致经济长期停滞。
而在西德,英美法占领区逐渐合并成为了联邦德国。
西德政府采取了市场经济模式,并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如引进马歇尔计划,重建工业基础。
同时,西德也与美国建立了密切的军事和经济合作关系,成为了美国的一个重要盟友。
二、两德之间的对立由于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的不同,东德和西德之间一直存在着对立和分歧。
东德政府通过宣传和教育灌输民众对资本主义的仇视,并且限制对西德的访问和交流,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而西德则通过援助东德的方式试图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但往往遭到东德政府的拒绝。
在冷战的背景下,两个德国成为了东西方两个军事集团的前沿阵地,加剧了两国之间的对立。
东德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结盟,而西德则依靠北约保护自身的安全。
这种分裂不仅影响了德国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分离和隔阂的痛苦。
三、德国统一的步伐随着苏联的衰落和东欧剧变的发生,东德政府开始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东德人民对于高失业率、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满逐渐积累,导致了民众的大规模示威和要求改革的呼声。
1990年,东德的共产党政府终于无法维持稳定,政权垮台。
德国二战后发展历程
德国政
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 国 是 高 度 发 达 的 工 业 国 家 。
德 国 是 世 界 第 二 大 出 口 国 。
德 国 是 全 球 第 四 大 经 济 体 。
德 国 经 济 总 量 位 居 欧 洲 首 位 。
德 国 现 行 法 定 货 币 为 欧 元 。
中国 韩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德国 经合组织 欧洲货币联盟(17) 美国 $0
林的一切交通往来。
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 柏林墙通电铁丝网。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签署《两国关系基础条
约》。确定东、西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之间的正 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等。 1973年9月18日,东、西德同时加入联合国。 1984年2月,西德总理科尔和民德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 记昂纳克在莫斯科会晤并发表声明,强调两个德国的和 平共处对欧洲发展起着有利作用。 1989年11月9日,“柏林围墙倒塌”。 1990年8月31日,两德政府签署关于实现政治统一的 “统一条约”。 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德国分裂
德国统一 德国奇迹
四个军事占领区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向盟军宣 告无条件投降后,德意志随即被盟军分别 军事占领。盟军将德意志分为四个占领区, 分别归美、苏、英、法管制,并实施民主 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国占领 区合并,实行德国马克新币制,德国在经 济上开始分裂。
联邦德国(西德)
1949.5.23美英法占领区合
民主德国(东德)
1949.10.7苏联占领区成立
并成立联邦德国。
德国历史地图演变
465
531
551
645
776
801
853
888
912
919
93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56
981
997
1007
1045
1077
1114
1189
1217
1236
1265
1282
1437
1515
1618
1681
1712
1746
1777
1789
1810
1835
简介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 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 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 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1 。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 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 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 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 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 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德国历史地图演变【457-2015】
853
2021/5/18
11
888
2021/5/18
12
912
2021/5/18
13
919
2021/5/18
14
937
2021/5/18
15
956
2021/5/18
16
981
2021/5/18
17
997
2021/5/18
18
1007
2021/5/18
19
1045
2021/5/18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 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 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 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 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
2021/5/18
30
1681
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18
31
1712
2021/5/18
32
1746
2021/5/18
33
1777
2021/5/18
34
1789
2021/5/18
35
1810
2021/5/18
36
1835
2021/5/18
37
1869
2021/5/18
38
1877
2021/5/18
39
1889
2021/5/18
40
1901
2021/5/18
41
1920
2021/5/18
二战前后德国的地图对比,揭秘二战之后德国究竟有多惨?
二战前后德国的地图对比,揭秘二战之后德国究竟有多惨?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最后以失败而结束。
德国战败后,他的势力范围被重新划分,曾经的德国地理范围一变再变。
那么二战之后德国的范围有多发大?二战后德国不只是势力范围变化,他们的生活也是十分悲惨。
二战前后德国的地图对比二战前后德国的地图对比从中世纪看,三十年战争后,瑞士脱离德意志。
阿尔萨斯和洛林被法国抢占。
进入十九世纪,卢森堡脱离德意志,莱茵兰西部割给了比利时。
普奥战争后,奥地利及其领地脱离德意志,成立奥匈帝国。
二十世纪,一战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再次被法国抢占,西部部分领土划归比利时。
北石勒苏益格(不是石勒苏益格)被丹麦占有。
但泽及所谓波兰走廊并入新成立的波兰。
二战后,德国失去了奥德尼斯河以东全部领土(包括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等)以及什切青(不是切什青)地区。
二战前后德国的地图对比德国在一战后被割让了大量的土地,这是导致德国民族情绪上升,以至纳粹上台,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同盟国吸取了教训,没有再割让德国本土的土地,只是把德国自纳粹上台后掠夺的他国土地归还,还将德国分成四分,法、英、美管理区形成后来西德;苏管区为东德。
你看的地图不是二战爆发前夕的地图吧,那时德国已经掠夺了不少他国土地,都属于战后被剥夺的。
要不就是你只看到一其中的一个德国。
或者是被分管时期的德国。
二战之后德国究竟有多惨?“饥饿冬季”险些毁灭德国1946年开始的冬天导致10万人死亡,数百万伤病。
希特勒曾经说过,如果他的军队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他本人和整个德国都将陷入无尽的深渊。
纳粹“元首”这个预言在二战后迅速变成了现实。
遭到彻底破坏的德国在1946年底迎来上世纪最寒冷的冬天,数十万人因饥饿和寒冷死亡,甚至国家都陷入“毁灭”的境地。
近日,德国国家电视一台和《图片报》揭示了这场“饥饿冬季”的真相。
上千万德国人被东欧驱逐战后的德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各大城乡居民面对的是堆积如山、多达数亿立方米的瓦砾和废墟,劫后余生的人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
看看巅峰时期德国的疆域,才知道两次大战让德国伤了元气
看看巅峰时期德国的疆域,才知道两次大战让德国伤了元气文/寂寞的红酒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工业和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历史上,德国曾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把欧洲乃至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当然,德国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德国人丢掉了大量的土地。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了近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领土缩水幅度超过三分之一。
其实看看巅峰时期的德国疆域,才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真的让德国伤了元气。
我们先来看看巅峰时期的德国疆域。
巅峰时期的德国领土面积为54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三大国家,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奥匈帝国。
此外,德国还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面积高达25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国。
在太平洋地区,德国拥有德属萨摩亚、德属新几内亚、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
在非洲地区,德国拥有德属东非(包括坦桑尼亚、卢旺达和布隆迪等地)、德属西非(包括喀麦隆、多哥等地)、德属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等殖民地。
此外,德国在中国还拥有胶州湾租借地(青岛及附近地区),整个山东都被德国纳入了势力范围。
可以说,当时的德国疆域达到了顶峰。
一战后,由于德国战败,德国丢失了1/8左右的领土,领土损失约为8.8万平方公里。
其中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法国,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等土地割让给了波兰,尤本及萨尔梅迪割让给比利时,东上西里西亚割让给捷克斯洛伐克;克莱佩达地区割让给立陶宛;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城市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实质上由波兰控制。
德国的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同时,德国承认长期依附于自己的卢森堡独立,并承诺不和奥地利合并。
此外,德国丢失了海外所有的殖民地。
可以说,德国人在一战中损失巨大。
而一战中德国的领土损失并不是最严重的,因为德国在二战中的损失更大。
二战后,德国不仅丢失了东普鲁士、西里西亚等大片土地,而且被一分为二,分裂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1871—1918年德国疆域图1918—1937年德国疆域图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
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
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现在德国地图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
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总结: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
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
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
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 8平方公里二战前德国面积472082平方公里具体数字:1918年的Deutsche Reich:540,857.54 km2 面积,人口6492万。
关于德国国土变化的九年级历史小作文
关于德国国土变化的九年级历史小作文说起德国国土的变化,那可真是一段充满曲折和戏剧性的历史啊!在很久很久以前,德国这片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小邦国和部落,那时候的局面混乱得就像一锅粥。
直到 19 世纪,普鲁士王国逐渐崛起,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手段,德国终于在 1871 年实现了统一。
统一后的德国,那可是威风凛凛,国土面积大幅增加,工业发展迅速,一下子成为了欧洲的强国。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德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战争结束后,根据,德国失去了不少领土。
就比如说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块地方被划给了法国,这对于德国来说,简直就是心头的一道伤疤。
想象一下,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一下子就成了别人的,德国人的心里能好受吗?当时的德国民众,那是满心的不甘和愤怒。
时间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疯狂地向外扩张,一时间占领了欧洲大片土地。
那时候的德国,就像是一只贪婪的猛兽,想要吞下整个世界。
可是,正义最终还是战胜了邪恶,二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这下可好,德国再次面临国土被分割的命运。
战后,德国被分成了东德和西德,中间还竖起了那道著名的柏林墙。
这柏林墙啊,把德国一分为二,也把无数的家庭和亲情分隔开来。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柏林墙还存在的时候,有一对恋人,一个在东德,一个在西德。
他们每天都想方设法地见面,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上一眼。
有一次,男孩冒着生命危险,想要翻过柏林墙去见女孩,结果被士兵发现,受了重伤。
这个故事只是众多悲剧中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德国人民因为国土分裂而遭受的痛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战结束,柏林墙终于倒塌,德国也重新实现了统一。
如今的德国,虽然国土面积和当初相比有了变化,但它依然是欧洲的重要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德国国土的变化历程,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成长,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但始终在不断地前行。
我们从这段历史中也能明白,和平是多么的珍贵,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国家才能稳定发展,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二战后的德国,为什么分裂为东、西德国,为什么建立柏林墙,它又是怎么倒塌,形成统一的德国?一、分裂1949年5月10日,德国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德国西部统治机构经西方占领国当局的同意,宣布将该地区成立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为首都,并于23日正式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8月中旬,举行了联邦议院的选举,9月又召开了联邦议院及联邦参议院联席会议,自由民主党人西奥多·休斯当选为联邦德国首任总统。
在这一过程前后,德国的苏占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早在1945年10月,苏联占领当局就己将其权力移交给德国东部各级地方政权机构。
1946年,德国共产党与德国东部的社会民主党合并,正式组成德国统一社会党。
统一社会党在德国东部政权机构中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
1949年10月7月,德国人民委员会举行第9次会议,通过由统一社会党制定的《民主德国全国阵线宣言》,提出德国人民争取祖国统一的纲领,要求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同日,人民委员会还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成立“临时人民议院”,并组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决议委托奥托·格罗提渥组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
几天之后,威廉·皮克出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统,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德国东部全部行政权力正式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至此,德国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国际事件,是雅尔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所领导的国家集团对峙的直接后果。
二、柏林墙的建立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德蒙受巨大损失。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
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
德国疆域变迁图:日尔曼-东法兰克-神圣罗马-普鲁士-德意志
德国疆域变迁图:日尔曼-东法兰克-神圣罗马-普鲁士-德意志
德国疆域变迁图:日尔曼-东法兰克-神圣罗马-普鲁士-德意志行政区 2月23日
早期日尔曼八部落分布图
东法兰克王国843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1512
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
德国十一月革命图1918
一战后德国土地割让图1919
魏玛共和国时期1918-1933
纳粹德国鼎盛图1933-1945
纳粹德国扩张图 1938-1939
东西德分治对立时期1945-1990
1961-1989东西柏林分治图
联邦德国(原西德)工业分布图
民主德国(原东德)政区图
德国政区图(1990)
德国各州标志和特色
德国行政区域划分/从一战到现在,德国损失领土/纳粹德国如何成为灾难/德国农村。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德国的历史也不简单,其领土面积的变化也让人瞠目结舌。
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德意志帝国的演变,一起来看看吧。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史前时期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
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
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
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
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德意志立国时期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
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
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
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资本主义发展和宗教改革德国统一魏玛共和国(1919–1933)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
德国统一的历史过程
德国统一的历史过程德国是一个由许多小国家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这些国家之间有着长期的历史纷争,直到19世纪奥地利帝国崩溃后,普鲁士逐渐成为德国领袖。
但是,直到二战后,德国仍然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东西德国分别由苏联和美国、英国、法国占领治理。
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德国才实现了统一。
本文将逐步探究德国统一的历史过程。
一、二战后西德和东德的形成二战后,德国被分成苏联占领区和美英法占领区。
1949年两个占领区分别成立了东德和西德。
由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加深,两德之间的边境也逐渐加强,包括建立了柏林墙,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德。
两德之间的分裂导致了德国文化和经济上的巨大差异,也推迟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二、德国民主共和国的崩溃由于东德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多的东德居民开始要求政治和经济自由。
1989年9月4日,东德国内开始出现大规模抗议活动,到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东德的政治体系开始崩溃,由于国内外压力和经济问题,1989年10月,东德成立了第一个非共产党政府,随后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宣布加入联邦德国。
三、德国统一的实际步骤由于对于两个德国的统一意识,两德之间在统一的道路上存在不少分歧。
1990年5月,德国联邦总理黑尔穆特·科尔提出了统一方案,并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赢得了强大的支持。
根据这个方案,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两德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接触和融合。
1990年7月1日起,两德货币联合推出德国马克,1990年8月31日签署了两德条约,东德和联邦德国正式互认坐标,并于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
虽然东德的经济开始转型,但是德国的统一过程依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文化障碍。
四、德国统一的影响德国统一对于德国本身的影响深远。
由于统一,德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利用经济和物质资源,包括进行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展国家领土。
然而,德国统一的过程逐渐暴露出其短处,特别是在经济上。
东德的经济基础不足,无法适应西德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因此进行了长达15年的转型和重建过程。
二战后欧洲8国的领土变更——用地图说话
二战后欧洲8国的领土变更——用地图说话【一幅地图,一段历史】第25期——二战后欧洲8国的领土变更图解1——德国以奥得河-尼斯河为界重划德波边境,并将奥得河河口西侧什切青划入波兰一侧。
如此德国失去濒临波罗的海的波美拉尼亚,物产丰饶的西里西亚和腓特烈三世加冕为王的所在地东普鲁士,共缩小11.91万平方公里,由1937年的47.26万平方公里锐减至35.35万。
图解2——捷克斯洛伐克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收回苏台德地区。
1938.9.30,英法意德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在德国慕尼黑擅自签署协议,分割了捷国的苏台德地区。
当法国总理达拉第归国时,看到地面上黑压压的人群,还以为是抗议的民众,不承想迎接他的却是欢呼“和平”、“和平”的海洋……另根据1945.6.29的苏捷协定,捷国将从匈牙利收回的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割予苏联。
图解3——波兰战后的波兰,西部以奥得河-尼斯河-什切青为界,东部以寇松线为界,在若干地区做出对波兰有利的5~8km逸出(寇松线是1920年苏波战争停火线,主体沿布格河走向)。
如此波兰疆域整体西向漂移200余公里,东边的失地西边补,然相较1939年仍萎缩约7.6万平方公里。
图解4——芬兰芬兰疆界以1941.1.1原址为准,由此苏联恢复了1940年苏芬和平协定的效力(彼时芬兰将维堡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北冰洋巴伦支海的雷巴契半岛及中部萨拉地区割予苏联)。
而通过1947年和约,苏联另攫取了濒临北冰洋的贝柴摩地区。
如此共损失4.58万平方公里(占比超11%)的芬兰完全丧失了北冰洋出海口,只得受困于相对封闭的波罗的海。
图解5——罗马尼亚恢复苏罗1941.1.1原有边界,此即承认了苏联在1940.6对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的兼并。
时苏联为建立抗阻德国东向挺进的壁障——东方战线,向罗强索比萨拉比亚,同时令其移交乌克兰人占多数的北布科维纳,作为罗占据比萨拉比亚22年间带给苏联“巨大损失”的“微不足道的赔偿”。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1871—1918年德国疆域图1918—1937年德国疆域图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
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
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现在德国地图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
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总结: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
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
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
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8平方公里二战前德国面积472082平方公里具体数字:1918年的Deutsche Reich:540,857.54 km2 面积,人口6492万。
六幅地图看一战,德国和奥匈帝国谁更惨?
六幅地图看一战,德国和奥匈帝国谁更惨?
1:一战的大背景,全世界来看,拉丁美洲各国已经独立,非洲和亚洲到处是列强的殖民地。
后起之秀德国的殖民地远不如英法多,奥匈帝国基本没有殖民地,世界的格局需要改变。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里面,英国、法国、俄国在外围,后加入战争的美国也在外围。
3: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帷幕,意大利后来反水了。
德国与奥匈帝国地处欧洲中心,在战争中可不是好事,四面开战。
4:西线,德国顶着号称欧陆最强陆军的法国,还要对付海上的英国,很吃力。
5:东线,俄国地方大,纵深很长,德国和奥匈帝国都因此吃了大亏。
6:一战后,德国东部失去大把领土,西部也有部分领土被法国控制。
奥匈帝国最惨,直接瓦解成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到现在都没恢复。
一战后的领土变动
一战后的领土变动一战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大规模的领土变动,各国之间的疆界得到了重新划定。
这些领土变动对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以地区为单位,介绍一战后的领土变动。
1. 欧洲地区在欧洲地区,一战后的领土变动最为剧烈。
战胜国与战败国签署了一系列和约,重塑了欧洲的版图。
其中最重要的和约是凡尔赛和约,它于1919年在法国凡尔赛宫签署。
根据该和约,德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包括阿尔萨斯-洛林、波兰走廊等地区。
此外,奥匈帝国、俄国、奥斯曼帝国也分崩离析,形成了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
2. 亚洲地区在亚洲,一战后的领土变动主要涉及到帝国主义列强在该地区的殖民地。
例如,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被日本占领,同时日本还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另外,英国和法国还在中东地区划定了新的疆界,将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划分为各自的势力范围。
3. 美洲地区在美洲地区,一战后的领土变动相对较小。
然而,美国作为联盟国之一,在和平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通过巴黎和约,确保了其在太平洋上的势力,获得了一些太平洋岛屿的主权。
此外,巴拿马和哥伦比亚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在一战后获得了解决,巴拿马获得了独立并控制了巴拿马运河。
4. 非洲地区一战后的领土变动对非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洲列强在该地区的殖民地得到重新划分。
德国失去了其在非洲的殖民地,如东南非洲的坦噶尼喀、纳米比亚等地。
这些地区被英、法、葡等国分别接管,并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托管地。
5. 大洋洲地区大洋洲地区的领土变动主要涉及到德国在该地区的殖民地。
根据巴黎和约,德国的殖民地被分配给了英、法、澳等国。
其中,新几内亚岛和萨摩亚群岛归属于澳大利亚。
总结起来,一战后的领土变动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划定了国家的边界。
在欧洲地区,凡尔赛和约重塑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疆界;在亚洲地区,殖民地的归属产生了变化;在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地区,各国也通过和约或谈判解决了领土争端。
图集: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这是1960年的东德
图集: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这是1960年的东德
东德,或者说是民主德国,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德国,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而来。
这组照片拍摄于1960年的民主德国。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布成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
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
除建立德国国内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
东德被宣布为一个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共和国,除统一社会党外,资产阶级的政党也被容忍,前提是需参加国家阵线。
部长联席会议组成了东德政府,但实际的权力中心在统一社会党政治局。
相对于英美法占领区所组成的西德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德则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宣布解散,各州分别公投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德实现统一。
图为1960年的东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1871—1918年德国疆域图
1918—1937年德国疆域图
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
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
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
现在德国地图
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
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
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
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
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总结:
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
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
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
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8平方公里
二战前德国面积472082平方公里
具体数字:
1918年的Deutsche Reich:540,857.54 km2 面积,人口6492万。
不包括德属殖民地。
1945年的Weimar Republik:468,787 km2面积,人口6241万。
后来被割让给波兰-捷克的上西里西亚地区也计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