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州骑楼
广州湾骑楼建筑文化研究
![广州湾骑楼建筑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a157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5.png)
广州湾骑楼建筑文化研究广州湾地区是中国南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独特的地方文化之一。
在这片地区,有许多独特的建筑风格,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骑楼建筑。
骑楼建筑是广州湾地区独有的建筑文化,它承载了这个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这片地区的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广州湾骑楼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它在地方文化中的地位、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一、广州湾骑楼建筑的历史渊源广州湾地区的骑楼建筑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正值清朝末期,广州湾地区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的商业重镇。
由于当时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炎热潮湿,为了遮阳避雨,商人们开始兴建起一种独特的建筑——骑楼。
骑楼建筑最初起源于广州,后来逐渐传播到了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骑楼建筑逐渐成为了这些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骑楼建筑最早出现在广州的商业街区,它们以优美的圆弧形建筑线条和独特的外观风格在这片地区崭露头角。
骑楼建筑以木结构和石基座组合而成,大多采用木质楼板、混凝土天棚和砖石结构的外墙。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具有地方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设计手法和工艺技法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创新与特色。
二、广州湾骑楼建筑的地方文化地位广州湾地区的骑楼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这片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广州湾地区的骑楼建筑起源于19世纪中叶,是这个地区商业繁荣的象征。
它承载了这片地区的商业历史和经济文化,成为了这片地区的历史名片。
骑楼建筑体现了这片地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在广州湾地区,人们一直以来都习惯于在骑楼下进行商业活动、休闲娱乐和社交交往,骑楼成为了这片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里,人们可以偶遇老友,聊天闲逛,感受这个地方独有的城市气息和文化韵味。
目前,广州湾地区的骑楼建筑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很多传统的骑楼建筑被拆除或改造,导致这片地区的骑楼文化逐渐消失。
保护和传承广州湾地区的骑楼建筑文化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小议广州骑楼的多元建筑风格
![小议广州骑楼的多元建筑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4ab609eba8114431b80dd8a9.png)
小议广州骑楼的多元建筑风格前言:广州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已久,在19 世纪末期20 世纪初期,随着外国领事馆在沙面的设立,外国文化随常驻在广州的外国人扩大地传入广州。
广州本土文化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之下,呈现了丰富的姿态,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开出了多彩的花朵。
广州的骑楼建筑便是这多彩的花朵之一,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了多元的建筑风格。
笔者参考前人的文献,根据自己实地考察的结果,把骑楼的建筑风格特征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种:1、仿古罗马券廊式这种样式遗留下来的不多,位于长堤的新华大酒店是其中的代表作。
其底层骑楼是券柱廊,立面平整,券拱与柱连接在同一平面上。
简单的构造使建筑气势更加雄伟,而装饰在券心的卷涡以及柱顶的雕花,又增添了和谐细致的美感。
2、简洁哥特式哥特式建筑追求轻盈、飞升的强烈动感,强调神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整座建筑几乎没有墙壁,窗子又高又大。
广州的建筑师和工匠们就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样式,仍然维持高耸的感觉,只是在窗户的形制上作了修改一一用狭长代替高大,用数量弥补缩小的空间。
位于长堤的爱群酒店是运用新样式的最佳代表作。
对于简洁哥特式的住宅应用,体现在狭长的窗户、简单的几何装饰上,通常使用三角形图形,用以产生向上的效果。
在德政中路、文明路和同福西路有少数例子(图1)。
3、仿文艺复兴式这种样式主要是仿造了文艺复兴式住宅的立面布局方式,大致有四种形式。
第一种与文艺复兴时的较相似,应该是较早的建筑。
这类立面看上去没有柱子,只用平行的瘦长的窗户来区分层次,或者是用叠式壁柱。
一般只有三层,第三层是拱形窗。
顶部有山墙,刻有花叶浅浮雕。
此类数量较少,在大南路、大新路、海珠路及和平路有零星的遗存。
第二种通常是由二或四根的长柱子把楼层连在一起,在柱子之间又有额坊分割层次。
中间两根长柱之间部分,二层以上常使用凸出的流线形露台,配以镂空的铁栏或石栏。
如万福路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其二三层窗户较大,三层有弧形露台,四层两侧窗户有券拱,楼顶有山墙。
广州骑楼文化及其对大众审美的影响
![广州骑楼文化及其对大众审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fc9b70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3.png)
文化传播第 4 卷 总第 102 期 7一、广州骑楼概述(一)广州骑楼的概况骑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骑楼名字的由来跟其建筑样式有关,骑楼建筑在商业繁华的地段,为了减少占用商业用地,只能在马路两侧,跨越人行道而建,就像是“骑”在马路上。
广州骑楼一般为二至三层,一楼为商铺,二楼以上为住宅。
骑楼一般由两根柱廊支撑着楼体,确保整个楼体保持平衡,店门与马路还有大概八尺宽的距离,供店家平时休憩和路人行走。
由于柱廊的出现,自然地将机动车和行人分开,不仅节约了城市道路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广州骑楼的来源广州骑楼的来源众说纷纭,其中最被世人接受的就是以下两种:一是“干栏起源”说,“上住下店”与远古时期“上住下畜”的观念类似,这种“干栏”一样具有防潮、通风等特点,适合亚热带气候,但是只是作为农业生产用地,并非用于商业用地;二是“西风东渐”说,广州作为开放口岸城市,是接受西方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因此,广州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如粤语的“士多俾梨”实际上是“草莓”(strawberry)。
广州的圣心大教堂、东山一带的小洋楼等很明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而广州骑楼楼身有明显的西方建筑特色。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可信度,骑楼的构成更应该是这两种说法的结合。
(三)广州骑楼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骑楼面临被淘汰的困境,一方面,骑楼多已老旧,电线老化等安全问题成为隐患;另一方面,骑楼楼层不高,不能满足当前广州经济的发展。
大多数骑楼被拆除,建起高楼大厦。
如今,只剩一德路、文明路、上下九、中山路保留着完整的广州骑楼建筑群,依旧保存着广州骑楼作为商业的价值[1]。
特别是上下九的商业街,依然充满着活力与繁荣。
市政府对骑楼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如加大对剩下的骑楼建筑群的保护,整修恩宁路一带的骑楼建筑群,打造旅游文化名片。
二、广州骑楼的美感(一)中西合璧的美感广州骑楼结合了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融合了中西传统建筑的特色,将中西文化的特性完美地结合起来。
漫谈广州骑楼文化
![漫谈广州骑楼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c74d682d4d8d15abe234e7d.png)
粤海风2010年第3期76□ 饶展雄漫谈广州骑楼文化何谓骑楼?望文生义就是“骑在公共人行道上的楼房”。
广州骑楼适应当地气候,南方冬短夏长,夏季太阳辐射能力强,而且多雨。
又由于骑楼具有合适的空间尺度,给行人有安全感的心理功能。
正因为如此,骑楼便产生全天候的商业功能。
骑楼被作为正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1912年国民政府《取缔建筑章程和施行细则》中,被称作“有脚骑楼”;1920年《修正取缔建筑章程》中,将“有脚骑楼”简称为“骑楼”。
骑楼的来源,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骑楼与越族先民“干栏”建筑有承传关系。
(注:干栏又称高栏、阁栏,一般用木、竹料作桩柱,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住人之所,下层多无遮拦,多作养牲畜之用。
)根据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结合商业经营的需要发展而来;有人认为,骑楼是西方建筑与岭南建筑结合的产物。
汤国华教授说,广州骑楼主要是从印度等英国殖民地和原葡萄牙殖民地引进过来;有人认为,清代西风东渐,源于古希腊的外廊式建筑,开始传入广州,广州十三行的建筑已经可以说是近代骑楼建筑的雏形。
杨宏烈教授认为,“商”是骑楼建筑文化的根基之一。
在我国古代檐廊式建筑可以找到与骑楼某些相似的元素。
早在宋代沿街设廓并开设商铺普遍出现,《续资治通鉴》中有云,“汴河堤岸……房廊,并发隶户部左曹,乃收课利”,“徒城之始,衢路显敞,其后宋吏增市廓以收课。
”房廊和市廓都是檐廊式建筑,与骑楼建筑空间有着相似之处;还有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少南洋回来的广东商人建铺经商,他们把异国他乡建筑形式用在本地建筑,骑楼这种“商住合一”的居所应运而生。
以上几种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广州骑楼开始出现于20世纪初,其特点是把门廓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骑楼,下面约宽4米的走廊,一边向街道敞开,另一边是利用柱廊空间,敞开铺面,陈列商品,行人可以沿走廊自由观看和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或办公。
广州骑楼的发展和当时政府的主导推动有很大的关系。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651227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1.png)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骑楼是广州独有的建筑形式,是广州老城区特有的景观,也是广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从历史上看,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广州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就是南方的商贸重镇,这使得广州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与其他城市有所不同。
骑楼作为广州特有的建筑形式,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正是广州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宋代之后,随着广州经济的持续发展,骑楼逐渐成为广州城市的一大特色。
在广州的历史发展中,骑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骑楼为广州的商贸活动提供了便利。
骑楼的建设让商家可以把店面延伸到马路上,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吸引了大量商贾前来交易。
骑楼也为市民提供了遮阳避雨的场所,方便市民在雨天商谈或购物。
骑楼是广州商业活动繁荣的重要保障。
骑楼的建设也为广州老城区的保存提供了便利。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骑楼被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这不仅保留了广州老城区特有的历史建筑,也让这些老建筑得以焕发新生,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大魅力。
骑楼也成为广州城市风景线的一道亮丽风景。
广州的骑楼错落有致,五彩斑斓,成为城市的一大特色。
游客来到广州,常常会被这些古老的建筑所吸引,纷纷拍照留念,这也为广州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重要而独特,它不仅是广州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广州文化传承的载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骑楼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它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将永远存在于广州的城市风貌中。
希望广州的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能够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传承下去,让世人共同见证广州的繁荣与发展。
第二篇示例:一、骑楼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骑楼源自欧洲,最初是为了应对城市狭窄的街道和气候多变的天气,为人们提供一个便利的行走和购物空间。
骑楼的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于阿拉伯、中国和印度等地的建筑风格,结合了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afd37a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f.png)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是广州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
骑楼是指在建筑物的二楼或以上,沿街或街角设有一条或多条连续的走廊,用于行人通行或商业经营。
广州骑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广州市区的商业繁荣和建筑密集度高,为了方便行人和商家经营,便开始兴建骑楼。
在广州的旧城区,尤其是荔湾区和越秀区,骑楼建筑密度较高,成为广州独特的城市风景之一。
广州骑楼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包括中西合璧的花园式骑楼、传统的闽南式骑楼和西式建筑风格的骑楼等。
骑楼的墙壁多为红、黄、白、黑等色调,悬挂着红纱灯笼、彩带和花篮等装饰物,显得十分喜庆和热闹。
广州骑楼的特点是宽敞、明亮、通风,保证了顾客和商家的舒适度。
广州骑楼的商业氛围浓厚,是广州独特的商业文化之一。
骑楼楼下设有各种各样的商铺,包括餐饮、服装、饰品、娱乐等,其中以传统的餐饮店最为著名。
骑楼里的餐饮店以粤菜、海鲜、早茶等广州特色美食为主,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人前来品尝。
此外,在广州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骑楼会挂满彩灯和花篮,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总之,广州骑楼是广州建筑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广州独特的城市风景之一。
- 1 -。
广州骑楼作文
![广州骑楼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948b7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4.png)
广州骑楼作文篇一律《广州骑楼之美与我的趣事广州骑楼可是个很特别的存在。
它们就像一群安静的老者,伫立在街边,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骑楼的建筑风格那叫一个独特。
一楼的走廊宽敞得很,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我记得有一次我出门没带伞,突然老天就变了脸,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当时心里就想,完了,要变成落汤鸡了。
可是一跑到骑楼下面,我就踏实了。
那长长的骑楼走廊就像一个避风港,雨水在外面噼里啪啦地下着,我却能安然地在下面踱步,看着外面雨幕中的世界,偶尔有没带伞的人也慌慌张张跑进来。
有个大叔一边跑进骑楼一边还嘟囔着“还好有这些骑楼,不然今天就惨咯”。
骑楼的楼上也很有看头。
那些楼看起来有点古旧,但古旧中透着一种韵味。
窗户、阳台的样式各有不同。
我仔细端详过有的阳台,那雕花的栏杆精致得很,虽然有些已经残缺不全,却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有些墙壁上因为雨水冲刷和岁月侵袭有了斑驳的痕迹,就像一幅幅天然的抽象画。
骑楼街边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店。
有卖凉茶的铺子,每次路过都能闻到那浓浓的草药香。
我有一次上火,嗓子疼得厉害,就走进一家骑楼里的凉茶铺。
老板是个很和蔼的大妈,她看了看我的舌头,然后麻利地从一个大罐子里倒出一小碗凉茶递给我。
我喝了一口,那味道,真是苦得直皱眉。
大妈笑着说“苦口良药啊,喝了就好”。
还有卖小饰品的店,里面的小玩意琳琅满目。
在广州的骑楼里走着,就像是走在一个时光的隧道里。
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生活交融在一起。
人们在骑楼里穿梭,老人坐在街边晒太阳聊天,小孩在骑楼下嬉笑玩耍。
这里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些骑楼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广州人的生活舞台。
一整天就在这骑楼之间晃悠,感受着其中的独特魅力,这就是广州骑楼的魅力,永远不会让人觉得乏味。
篇两式《穿梭广州骑楼间的惊喜发现》广州骑楼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亲切又神秘。
每次走在骑楼带下面,就像进入了一个别样的小世界。
有一回我陪朋友逛广州的老城区,自然也就钻进了骑楼众多的街道。
这里的骑楼连绵不断,就好像是一长溜的守护者。
浅议广州古建筑--骑楼的保护与发展-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
![浅议广州古建筑--骑楼的保护与发展-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3bf93f4b73f242336c5f5b.png)
AbstractAncient architectures is a witness of a country and regional’s history and culture,it records the footpri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from long time ago, some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arry out its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by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technical ways,as with many ancient buildings in China,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 th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ector i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Veranda Street is the most unique building in the Lingnan region, it also is a group of urb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s with Lingnan characteristic and its function is linked with the climate of Canton and human environment. It has been formed within the city’s main street pattern. Toda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facing with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uilding, Veranda Street gradually decline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The study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of this paper, first it integrated to do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uangzhou veranda architectures, pointed out that various threats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faced by, refer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Guangzhou veranda stree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hope that th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city bearing the ancient building can effective and permanent retained with the urban development.Key Words: veranda street, 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引言由于气候原因,富有岭南特色的骑楼古建筑在广州已经形成了市内街景的主格局,并在商业区一直唱着主角。
广州骑楼文化的介绍
![广州骑楼文化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91d475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6.png)
广州骑楼文化的介绍文章一:写给外地游客亲爱的外地朋友们,来广州,可一定得瞧瞧这独特的骑楼!广州的骑楼那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在街头,你会发现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骑楼的底层通常是店铺,上面是住家。
就说上下九步行街吧,那里的骑楼连成一片,热闹非凡。
一家家店铺紧挨着,卖着各种特色的东西,有美味的小吃,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有时尚的衣服。
想象一下,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你走在骑楼下,不用被太阳暴晒,还能悠闲地逛街购物,多惬意啊!而且,骑楼的建筑风格也很有韵味,那精美的雕花,古色古香的窗户,都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广州的骑楼不仅实用,还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广州的一张独特名片,不来感受一下可就太遗憾啦!文章二:写给小朋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广州超有趣的骑楼!你们知道吗?在广州的大街上,有一些很特别的房子,它们叫骑楼。
骑楼就像一个长长的走廊,能为人们遮风挡雨。
比如说,在下雨天,我们走在骑楼下,就不会被雨淋湿啦。
而且呀,骑楼下面有好多好多好玩的店。
有卖糖果的店,里面的糖果五颜六色,像彩虹一样漂亮;还有卖玩具的店,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你看都看不过来。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哦。
有一次,小明在骑楼下面的书店里,找到了一本他找了好久的漫画书,开心得不得了!小朋友们,等你们来广州,也来骑楼下面逛逛,说不定也会有惊喜的发现呢!文章三:写给本地居民咱老广们,对骑楼那肯定是再熟悉不过啦!像北京路、恩宁路那些地方的骑楼,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
以前的老字号店铺,现在还在骑楼里坚守着。
每次路过,都能闻到熟悉的味道,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情。
咱广州的骑楼,不仅是房子,更是咱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咱们的根。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把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下去!文章四:写给年轻人嘿,年轻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广州超酷的骑楼文化!你们是不是觉得逛街就只是逛商场?那可就错啦!来广州看看骑楼,那才叫有范儿!骑楼的风格独特又时尚,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
走在骑楼下,你能看到各种潮流的店铺,有文艺的咖啡店,个性的服装店。
例析广州骑楼街区空间的保护与发展
![例析广州骑楼街区空间的保护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190fa1e172ded630a1cb648.png)
例析广州骑楼街区空间的保护与发展广州是个千年古城,拥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旧城及旧建筑的保护也日渐提上日程。
就城市空间而言,一方面需要辨别、保护和发挥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魅力。
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旧城空间结构,适应现代城市公共生活的要求。
1.广州骑楼街区的形成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近代中国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形成了既有中国传统“檐廊式”建筑的内涵,又有西方敞廊式建筑的特征的建筑形式——骑楼。
骑楼建筑适应潮湿多雨的南方天气和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
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遮风挡雨,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
2.广州骑楼街区的发展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各种高楼大厦购物中心的出现,给骑楼街区带来很大的冲击。
再加上骑楼街区的形态和规模尺度,骑楼街区的发展收到了诸多方面的约束和限制,逐渐走向衰落。
2.1骑楼的尺度制约骑楼的开间约在3m~4.5m之间,进深在10m~20m之间,首高在4.5m~5.5m,楼层层高约在3.2m~3.6m,总体高度约为l0m~24 m,样体量尺度严重制约着商业的规模发展,只适合个体商业的小规模多元化经营,而不适合现代商业的大规模经营。
2.2交通问题骑楼街区是旧城遗留下来的,部分骑楼街道承担着主干道的功能。
而骑楼街宽度一般为11m~16m,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交通系统。
政府部门为了发展城市,加上多年来骑楼建筑未经修缮,只有通过拆建广州的特色建筑——骑楼来拓宽主干道,缓解交通压力,间接导致了骑楼的衰败。
部分对外交通处于交通干道中的骑楼街区,为了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压力,采取了高架桥的方式。
但高架桥对骑楼街区空间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加上新城区的建设,使得当初兴旺的骑楼商业街由于环境质量较差,交通不便,商业发展难以更上一层楼。
2.3缺乏管理广州骑楼的衰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管理。
广东骑楼简介
![广东骑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708cc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d.png)
广东骑楼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侨乡地区。
骑楼的特点是二层以上部分突出于第一层,横跨人行道上部,形成有顶盖的走廊,既能遮阳防雨,又能凉爽通风。
骑楼的第一层通常用于商业经营,上层用于居住或办公。
骑楼的外观设计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如罗马柱、山花、砖墙等,体现了广东地区开放包容的文化气息。
骑楼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由越族先民的杆栏建筑发展而来,有的认为是由南洋华侨引入的欧洲外廊式建筑。
骑楼在广东的兴起主要是在20世纪初,当时广州的城市建设借鉴了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经验,拆除城墙,开辟马路,鼓励兴建骑楼。
骑楼成为广州的一大特色,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
目前,广州的北京路、上下九、中山六路等地都有保存完好的骑楼街,是广州的历史文化名片。
广州湾骑楼建筑文化研究
![广州湾骑楼建筑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7fc4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9.png)
广州湾骑楼建筑文化研究一、广州湾骑楼建筑的历史渊源广州湾地区是岭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湿润,四面环海,又处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繁荣的地方。
在古代,广州湾是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也是商业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为了方便行人与商贩,当地人民便开始在房屋外侧建造了长廊,方便行人行走,并且可以遮阳挡雨,这就是骑楼建筑的来源。
根据历史记载,广州湾地区的骑楼建筑可以追溯到唐代,到了宋明清时期,骑楼建筑更是成为了当地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当时,骑楼建筑不仅在广州湾地区盛行,而且还传播到了台山、恩平、新会等地。
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淋,部分骑楼建筑已经残破不堪,只有少数保存完好。
现今,为了保护和弘扬这一独特的建筑文化,当地政府和民众都开始重视起来,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保护和修缮。
广州湾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而著称于世。
骑楼建筑的外观独特,长长的走廊一直延伸,整体呈现出横平竖直的线条美感,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骑楼建筑的立面雕刻工艺非常精湛,多数采用木雕、石雕等工艺,加之古老的图案和纹饰,使其充满了历史沧桑的质感。
骑楼建筑常常与当地商铺、住宅等建筑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立体空间结构,既满足了商业活动需要,又方便了居民出行。
骑楼建筑内部设计合理,充分利用了阳光和空气,让建筑内部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广州湾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广州湾骑楼建筑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有着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骑楼建筑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它所体现的岭南文化精髓,通过建筑形式、雕刻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为当代人们了解和传承岭南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物载体。
骑楼建筑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场所,骑楼建筑见证了当地商业的兴盛和繁荣,也承载了许多商人的故事和回忆,成为了当地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骑楼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这种乡土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还包括当地生活方式、民俗传统、社会习俗等方方面面。
浅谈广州骑楼的价值及保护措施
![浅谈广州骑楼的价值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f67a4f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e.png)
他们的知识背景是十分有限的,除了吸收其中一些结构特征和布局要点外,往往是将西式装修风格中选取某些片面要素使用到骑楼建筑中来。
工匠本着“拿来主义”的态度,通过模仿和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再创新,加以改进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拱廊是岭南建筑的代表性特色,骑楼街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结合采纳,这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其建筑风格方面,大致可分为古典风格,巴洛克风格,哥特风格,代风格等。
,博物馆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环境接收新的信息,从而获得文化和教经验是历史街区的重要特征。
它以这种可以直接游览的体验为游客提的深厚历史积淀,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还能体现丰富的知识和人文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旅游场景营造,更为常见的手段是博物馆,馆藏等不足以满足现代人群的需求。
我们在对以骑楼为主的历史街区的调研促进文化遗产和教育的多元化,避免单一的商业格局;2.文化、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融入一定的娱乐消费的内容。
的:在长久的历史积累中,骑楼建筑的商业功能逐渐成聚,很大程度一类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黄金地段”,其客源,人流量以及和周围居层面上来看,它具有几点优势:1、完善的街巷系统网络,充满个性见证;2、古建筑保存下来的大量特色内容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古建筑态和周围的市井生活有着很好的配合;4.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了独特的城市精神,聚合了民俗文化。
经过开发后的骑楼商业街区主城市居民的日常娱乐。
目前来说,旅游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和休闲化的代人对历史文化旅游的渴望,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以历史空间怀出更多新鲜有趣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参与度和体验度。
点关键性原则要引起注意。
1、原真性:1964年5月在威尼斯通过《国尼斯宪章》,这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国际遗产界:“我们有责任充分和完整地传递历史遗迹的真相。
”。
“原复制,要做到忠实、不虚伪。
随着对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理解的深入,己对“原真”概念的,这种理解还会不停常使用:在历史建筑念是“修旧如新”。
广州骑楼建筑及其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分析
![广州骑楼建筑及其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b65e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e.png)
广州骑楼建筑及其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分析广州是中国南方城市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骑楼建筑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骑楼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下面将从历史、功能和形式三个方面对广州的骑楼建筑进行分析。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广州的骑楼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法建筑风格,是西洋建筑与南方传统建筑相互融合的产物。
骑楼建筑是当时外商经营商店的标志,在广州的商业街、码头一带尤为常见。
这些骑楼建筑为当时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一个通风透气、遮阳避雨的空间,成为商贸繁荣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因此,广州的骑楼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广州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
其次,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广州的骑楼建筑主要用于商业和居住。
商业骑楼一般设于底层,作为商店门面或者过道,为人们提供了集中购物的场所。
而居住骑楼则主要设于上层,作为住宅或者办公场所。
这种分层的功能布局使得商业与居住得以相对独立,既能满足商贾的经营需求,又能保护居民的生活安宁。
而且,骑楼建筑的楼下商店多是面向街道开放,形成了街坊邻里关系的社会空间,使人们感受到亲切和归属感。
最后,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广州的骑楼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
首先是骑楼建筑的外观。
骑楼建筑在设计上采用欧洲建筑的风格,多为两层连体建筑,采用石砌墙面、铸铁栏杆等装饰,给人一种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感觉。
其次是骑楼建筑的结构。
骑楼建筑采用了独特的桁架结构,使得建筑物的墙体变薄,楼层空间得以释放,增加了建筑的透明感和轻盈感。
而骑楼建筑的顶部则采用了拱形建筑或者充满艺术感的雕塑,使建筑更加优美。
总的来说,广州的骑楼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
它的历史意义、多功能性和独特形式使得它成为广州的象征之一、骑楼建筑的出现不仅为广州的商业和居住环境提供了方便,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通过对广州骑楼建筑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建筑与人们审美心理的互动关系。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a89ed0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d.png)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的骑楼是一种典型的建筑风格,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代表之一。
骑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可以在广州的历史老街上看到。
骑楼是一种具有弧形屋檐的建筑形式,主要用于商业地产,为广州市独特的经济文化景观之一。
广州骑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那个时候,广州已经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贸城市。
骑楼的设计是为了解决商业区行人交通不便和雨水排放问题。
骑楼在广州市区的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了广州市特有的建筑风格之一。
广州骑楼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其特殊的屋檐形态和建筑结构上。
骑楼的屋檐通常呈现出弧形,可以遮蔽阳光和雨水。
建筑结构上,骑楼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使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现在,广州的骑楼已经成为了广州市独特的建筑景观之一,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
许多著名的老街和商业区,如荔湾老街、陈家祠、沙面等,都有很多骑楼建筑。
广州的骑楼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广州市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
它是广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市历史文化的缩影。
- 1 -。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3ebc9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d.png)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骑楼便是其中之一。
骑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起源于广州清朝时期,当时是为了遮阳避雨而建造的。
骑楼的特点是在建筑物的门前搭建一个凸出的走廊,被称为“骑梁”,人们可以在这里避雨、遮阳、休息,同时也方便商贩在这里摆摊售卖商品。
骑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建筑风格和古建筑文化相结合,呈现出了浓郁的广州特色。
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广州的骑楼数量达到了顶峰,几乎覆盖了整个城市。
如今,虽然骑楼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仍然能在广州市区的老城区和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骑楼建筑。
除了在建筑上的美感,骑楼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在广州这个多雨多热的城市,骑楼提供了人们避雨遮阳的场所,同时也为商贩提供了摆摊售卖商品的空间。
骑楼在历史上也曾是广东客家人的聚居地,在骑楼中可以看到许多客家人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
总之,骑楼是广州独特的建筑风格之一,是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从外观美感还是实用性来看,骑楼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 1 -。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b519877e21af45b207a8e4.png)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骑楼是岭南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骑楼是近现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产物,主要出现在广州等岭南地区,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两旁,建筑临街面的底层用柱子架空,底层的墙面部分往里掏空两米左右。
这样,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
如今骑楼已成为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一个广东人,我第一次听说“骑楼”这个名词是在上周交选修作业之前。
我对岭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或者说岭南建筑艺术常识是知之甚少,在做作业时无从下手,就向一个朋友诉说了,他一下子就说出“骑楼”这个名词。
于是,我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骑楼的网页,浏览了图片,原来骑楼是这个样子的呀。
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的那些建筑就是骑楼了,其实骑楼就在我的身边,居然到现在才知道这个建筑名词,实在惭愧。
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也是一种独特而深具人情味的民居建筑。
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马蹄似的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在楼房与楼房之间,跨着人行道而建的,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的这条自由步行的长廊,就是骑楼。
骑楼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
在闽南语中叫它“亭仔脚”,在我们广东话中也可以引伸为“露台”。
骑楼下一面向街敞开,另一面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骑楼自由选购商品。
店铺后面是工厂、货仓、生活用房,楼上一般住人。
这类建筑也可能受“干栏式”建筑的影响。
商住结合,内外有别,方便实惠。
另外,骑楼临街立面统一平整、仅有些内阳台显示了“挖空”的情趣。
有的楼顶矗立着尖顶塔楼,有的正面墙顶挑出拱形雨篷。
这些奇特的造型,为单调、平整的天际线增添了情趣。
骑楼这种建筑模式延伸到现在,普及到乡镇,扩展到工业。
我国现代的工业园区,专业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建筑小区,一般都是类似这样的建筑群。
广州骑楼建筑及其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分析
![广州骑楼建筑及其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a327f1770bf78a65295494.png)
广州骑楼建筑及其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分析一,广州骑楼的建筑特色。
1、骑楼建筑的平面特点和立面造型特征:传统骑楼建筑平面的基本特点是面宽小、进深大。
平面首层前部为人行道,一般深3-4米,后部为商店,二层以上为住宅,住宅前部突出于商店,跨越人行道上部。
在立面造型上,广州骑楼的总体风格可用中西合璧来概括,一般分为三部分:廊部、楼部、楼顶。
廊部以梁柱式为多,也有少数为券柱式。
梁柱式由横梁和柱式组成,带明显中西合璧的痕迹。
其净高一般为4-6米,也有的高达8米。
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
两层以上为楼身,一般为住宅。
楼身临街立面处理为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称为洋式店面。
临街墙面的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角、阳台铸铁栏杆等,融合西方的建筑装饰风格,加上多道腰线与线脚的融会贯通,使墙面层次清晰,富有变化。
色彩则以当地盛产的贝灰的白色和调加的米黄色为主,色调淡雅,清新和谐,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骑楼楼顶建有山花和女儿墙。
山花是在立面上的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是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
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出现在天台边缘以及檐上以上的位置。
女儿墙图案相对简单,主要强调实用性。
2、广州骑楼建筑的分类:骑楼建筑总的立面造型特征为“中西合璧”,主要有中国传统式,以南华路、同福路、万福路、德政路、起义路还有零星保存;古罗马券廊式,以新亚大酒店为代表;仿哥特式,以爱群大厦为代表;仿巴洛克式,龙津西路有存;南洋式,万福路有存;现代式,以越华路的广州大厦为代表等六种形式。
二,广州骑楼建筑的审美心理结构分析。
(一)关于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是美学研究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
英国经验美学家夏夫兹博里曾试图用“内在的眼睛”或“内在的感官”来解开审美心理之谜。
至现当代,人们普遍形成共识是:主体在对对象感知时,已事先具有一定的心理结构。
建筑审美活动的实践表明,在建筑审美活动开始时,审美主体绝不可能以一个空白的头脑去被动地接受审美对象的审美信息,而是用事先具有的审美心理结构去主动地接受审美信息,关注建筑的审美属性。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9fe0b5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0.png)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骑楼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其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后来流行于欧洲。
而现代意义上的骑楼则是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后由英国殖民者引入并传到东南亚。
在广州,骑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和移民。
为了适应炎热多雨的气候和满足商业活动的需要,广州开始大量兴建骑楼。
这些骑楼大多集中在繁华的商业街区,如上下九、北京路等地。
骑楼的出现不仅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首先,骑楼是广州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骑楼与广州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体现了广州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其次,骑楼也是广州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骑楼街区,商家们通过装饰门面、悬挂招牌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和文化景观。
此外,骑楼还是广州社会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从清末到民国再到现代,骑楼经历了多次改建和重建,见证了广州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骑楼对广州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骑楼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
骑楼的廊道可以遮阳避雨,方便市民出行和购物。
其次,骑楼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骑楼街区的商业氛围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商家,推动了广州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骑楼还推动了广州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文化景观,骑楼已经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代表。
总之,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文化景观,骑楼不仅是广州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商业文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同时,骑楼对广州市民的生活和商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广州骑楼
一、关于广州骑楼
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
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
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
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
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
本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
在两广、福建、海南,赣南有很多这样的建筑。
如广州的上下九、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
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
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
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广州骑楼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
二、广州骑楼的特色
广州是我国南方的大都市,也是广东省省会,人口众多,商业发达,所以骑楼多,而且有它不同于其他城镇骑楼的特色。
首先,广州因为商业街的人流多,所以骑楼底的空间宽而高,其尺度比其他城镇骑楼都大,是沿街商铺很好的“门厅”。
其次,骑楼的柱子比较粗,基本是方柱,在交通噪音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些粗大的方柱对隔阻马路高频噪声起一定作用,加上柱列的视线遮挡,使走在骑楼底的行人忘记了马路上来回奔驰的车辆,是行人安全逛街很好的心理场。
再次,广州骑楼街区的马路较宽,马路两侧的建筑较高,进深较大,是典型的“竹筒屋”。
最后,广州骑楼建筑艺术最高,各种中西结合的装饰风格百花齐放,你会发现每条马路的每间骑楼的石雕、砖雕、灰塑、彩画、彩色玻璃、彩色水磨石等装饰都不相同,而骑楼空间的整齐和骑楼屋顶上不规则突出的中式小凉亭和西式小尖塔,又使得广州城市天际线丰富多彩。
广州的骑楼大多由底层有柱廊的单体建筑联排组合成沿街建筑群体,并围合出底层连续的有顶人行道,从而形成完整的骑楼街道。
骑楼街道由街道两侧骑楼单体联排形成,底层具有连续性柱廊人行空间的商业街道,因其底层有柱廊并有楼层,而区别于传统街道的“檐廊”空间。
三、广州骑楼特色的成因
关于广州骑楼特色形成的成因主要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
在19世纪中以后,英法等帝国主义侵略广州,东南亚(南洋)英属等殖民地的外廊式建筑传入广州十三行,十三行被烧毁后,又在广州沙面出现。
这些外廊式建筑是西欧本土建筑特色与印度和东南亚殖民地热带气候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殖民地建筑样式”。
至20世纪初民国成立,为解决城市居民拥挤和实行都市计划,广州市政府同意在人行道上加建骑楼。
当时很明显是参考了外廊式建筑和澳门、香港的骑楼建筑特点和建筑章程。
1912年广州国民政
府公布《取缔建筑章程和试行细则》,规定在自置私地内建骑楼,留出人行道。
从此,广州骑楼大量兴建,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停止,其间关于建设骑楼的法规不断完善和细化。
以上是骑楼传入广州的原因。
如果骑楼不曾传入广州,那它再适合广州也是枉然,所以才说人为因素最重要。
另外,骑楼适合广州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它适合了广州商业的发展,这样属于人为因素。
广州骑楼的发展在于,它从一个外国房屋桥廊,变成一个公共设计:桥廊打通连在一条长廊,变成街业街———行人可以在走廊行走、遮阳避雨以及购物。
广州骑楼受外国影响,但归根结底是结合了本地情况去做的,而且,不留痕迹地把外国的东西跟传统结合起来,最后变成自己的。
这种建筑既可以遮风挡雨,让顾客倍感舒适,又拥有精致考究的店面,显示出店主与众不同的品位。
最为特别的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融入了西方元素的建筑,让当时的人们眼前一亮,成为时尚,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广州的符号。
骑楼连起来的这条长廊,见证了广州灵活善变的城市精神,也见证了广州近代化进程中与亚洲乃至世界接轨的努力。
在上海、武汉等城市,有骑楼的街道甚至被叫为“广东街”。
在地理因素上,广州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
骑楼能为降水多、日照多的广州提供一个避雨遮阳的好场所。
骑楼的一层通常作为店铺使用,避免了人住在太过潮湿。
四、结束语
目前广州的很多骑楼都在旧城改造中被拆毁,令广大市民感到十分可惜遗憾。
然而骑楼建筑和城市化发展并不矛盾,并且还能完美地融合,在中山四路的玉鸣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政府也在努力地修复和重建骑楼。
所以广州骑楼建筑并不会消失,它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愿那一天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 袁奇峰,林木子. 广州市第十甫、下九路传统骑楼商业街步行化初探[J ] . 建筑学报,1998 , (3)
[2 ]陈志宏, 王剑平. 当前骑楼建筑发展研究[J ] . 华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