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研究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530e19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0.png)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研究与传承一、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概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时期、先秦时期和汉代之后。
1、原始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初期阶段为原始时期,约距今20000-10000年。
这一时期的建筑多为帐篷式、竹屋或洞穴居住。
所以,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不能从这一时期的痕迹信息中得到大量的“建筑学”资讯。
2、先秦时期随着历史进入新世纪,先秦时期(约距今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变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段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建筑形式,如置门的“三间四柱式”建筑、地积较大的宫殿式建筑和台阶式建筑等。
为此,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指示工匠秦忌,按照“寅吾子法”将碑上的“七块四砖”石块按规定比例切割制作成金字塔式的建筑。
3、汉代之后汉代以后(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和建筑技术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出现了寺庙,宫殿,园林,城墙等建筑,建筑风格愈加多样化与富于变化。
很多建筑都采用了砖石等材料作为辅助材料,同时还结合巧妙的建筑雕刻技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研究目的在于探寻古代工匠们如何在受限制的材料及当时水平下获取更好的设计经验。
近年来,很多建筑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等,通过资料,重建古代建筑,这就是一种反向还原实践。
1、基础关键技术如何保证古代建筑的结构安全与稳定,是古代工匠们不断探问的关键问题。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资料,古代工匠们的答案在于基础关键技术。
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相似之处虽然越来越少,但他们的基础关键技术是相似的,如基底砌筑、砖石结构、梁柱、承重墙等。
2、鲜明的区域特色中国境内地域和气候的多样性,也导致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多样性。
例如,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往往特别注重隐蔽性和整体规划,如紫禁城等。
这些不同的区域特色,体现了古代建筑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传承古代建筑技术的难处古代建筑的传承是不可能只靠技术的,还有很多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遗产。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b73598c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f.png)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同时受到政治、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原始时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主要居住在山洞和草棚中。
随着人类文明逐渐发展,人类开始用简单的土坯、杆子和树枝来建造简单的住宅。
这些建筑使用了自然材料,如石块、泥土、木材和席草等来制造。
2.历史时期建筑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当时,人们建造了许多神庙和宫殿,并在建筑中使用了雕刻和彩绘等技术。
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建筑风格类似于商代,但西周时期的建筑更加精细,使用了更多的彩绘和镂刻,更注重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搭配。
3.中国古代建筑的黄金时期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黄金时期。
当时,建筑师们发明了更高效的工具和技术,建立了更高、更宏伟、更讲究装饰的建筑作品。
汉朝时期建筑用于政治和禅宗活动的宫殿和神庙,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唐朝至明代建筑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建筑主要是佛寺和碑塔,几乎所有的唐代建筑都已经消失了。
宋朝至明朝(960年至1644年)期间,中国古代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建筑精度更高,使用的材料更为丰富,建筑物的规模和高度大幅增加,并出现了宫殿性的府第、豪华的园林和富丽堂皇的寺庙。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
尽管中国古代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和风格,但其对中国文化和世界艺术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今天,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范围内仍然享有极高的声誉,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更是艺术和建筑的杰作。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a6bd6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4.png)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中国古人开始使用简单的木材、土坯和石头建筑房屋。
这些早期的建筑主要是为了居住和防御而建造,如早期社会的村落和城邦遗址中所发现的房屋遗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逐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周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开始出现独特的特征,如庙宇、宫殿和城墙的城市规划。
考古发现显示,在此时期,中国已经建造了一系列宏伟的建筑,如乾隆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和众多宗教建筑,如开元寺和千佛洞。
随着秦朝的统一,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秦朝时期,中国开始使用砖石建筑材料,这使得建筑更加坚固和耐用。
而且,秦始皇还命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以及兵马俑,这些建筑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汉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的重要突破是砖石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及建筑和园林的结合。
例如,汉朝时期修建了众多的宫殿和园林,如汉代的春秋园、著名的建筑师刘德的德陵和曹芳的紫微宫。
隋朝和唐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修建了许多壮丽的建筑,如隋炀帝的金山寺、大慈恩寺和唐玄宗的芙蓉园,以及著名的佛教石窟艺术造像,如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
在宋朝和元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使用太平瓦,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使得屋顶更加坚固和耐用,同时也为建筑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宋代时期修建了众多的宫殿和寺庙,如宋徽宗的紫禁城和开封的大相国寺。
明朝和清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这一时期修建了一系列宏伟的建筑,如故宫、颐和园和天坛,这些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
同样,明朝和清朝时期也是佛教石窟艺术的鼎盛时期,如宁夏的西夏宁夏银川石窟和河南的百佛洞。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建筑遗产。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e987de1102de2bd960588bf.png)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前言古代世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
只有中国建筑、西方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辉煌。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未形成统一意见)1、原始社会后期——春秋战国时期(萌芽期)2、秦汉——三国时期(成型期)3、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期)4、隋唐两代(成熟期)5、宋元两代(转变期)6、明清两代(渐进期)一、原始社会建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它的成熟必然是由完全不成熟的初始形态经过不断地演变,历经一个复杂的、长久的过程,才能最终实现。
中国建筑的发展也不例外,而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即它的完全不成熟时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
(一)、栖身天然洞窟:大自然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同时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下,原始人类在吃、穿、住等各个方面,大多是依靠自然地恩赐,吃天然的野果、穿树叶裹兽皮,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的“家”,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原始人在选择天然洞穴时也有一定的选址观念,在他们看来,适合居住的洞穴应该满足这样的条件:首先,它应该接近水源,以方便汲取生活用水和渔猎。
其次,洞口要高一些,以防止被水淹到。
再次,洞内必须干燥一些,以利于生活。
最后,洞口不应该朝向寒风吹来的方向。
从原始人的生活遗迹可以看出,他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是接近洞口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比较干燥,有充足的空气利于生存。
洞窟深处的低凹部分则用于埋葬死者。
(二)、挖土为穴,构木为巢大自然中没有那么多适宜居住的理想洞穴,原始人基于居住自然洞穴的经验,经过长期摸索之后逐渐学会了自己动手挖掘适宜居住的洞穴。
巢居与穴居主要发展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两大发祥地),对于整个中国建筑史来说,原始的、极其简陋的巢居、穴居,却为其后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它们成为中国建筑的两大源头。
中国古代建筑的五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的五个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8b43a00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0.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五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原始阶段
中国原始时期的建筑主要是由木质或竹质构成,一般为独立式建筑,如灯笼式建筑、穴居式建筑等,主要用于居住和储存粮食等物资。
二、商周阶段
商周阶段,建筑材料由木材向砖和石材的过渡,出现了宫殿、祭堂和城墙等建筑,遗址如殷墟等。
三、战国阶段
战国阶段,篮笠楼、高台等冶铁建筑在冶铁时期兴起,而墓葬则由墓坑转向墓穴,罗马车房等也开始出现。
四、汉唐阶段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鼎盛期,建筑技术的提高以及对建筑理论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传世的建筑,如汉阳陵,洛阳龙门石窟,在建筑科技和精神文化方面达到了一新的高峰。
五、宋明清阶段
宋明清时期,建筑形式和结构逐渐稳定,通过尺度体系与比例规律实现了建筑美学的完美展现。
而在民间建筑方面,则有四合院、花园、怪楼林立。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下,对建筑材料、形式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创新,为后世建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9c1255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1.png)
简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它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从古至今,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时期:从古至今,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时期: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21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有所发展,但仍没有太多的创新,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调整。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西周时期的宫殿建筑,它们以其特殊的形式闻名遐迩,在宫殿的布局中,稳重、高雅是普遍的特点。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完善发展的时期。
秦始皇建国后,他封封大小诸侯,建立朝代,推行大规模的政治统一,同时大力推行兴建城池,以抗御外敌,因此古代建筑在此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
三、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筑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如唐代的式样,隋代的式样,它们在色彩、细节、融汇等方面都有所区别,也都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四、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911年)
在这个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建筑作品,其中以宋代和明代的建筑最为突出,它们的建筑艺
术具有很高的技艺水平,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得淋漓尽致。
五、近代、现代时期(公元1911年—今)
这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最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建起了许多新式的建筑,从而使中国建筑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d8f1e1a1c7aa00b52acbd3.png)
一、 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
代表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院)。
“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
可能出现“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 宫殿遗址: 面积
比一号小,同样也是 门、堂、回廊的布局, 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 早商已经是大型建筑 的常规布局方式,中 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 合开始走向定型化。
3、斗拱的演进
柱枋规格化
人字拱盛行
昂的出现
太原天龙山石窟,北齐
•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581年~1279年)
•
一、 隋、唐
(581年~907年)
1、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的城市
◆都城:隋大兴 城
(唐长安 城)
采用里坊制, 严整宏大的繁荣大 都市。日本的平城 京、平安京规划都 受到唐长安的影响。
新型建材----瓦的出现和使用;
出现四合院建筑
代表实例: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陕西扶凤召陈遗址(复原)
西周中晚期,扶凤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实现了建筑的升级; 瓦保护了屋顶,同时也助推了木构架的发展。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前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阑建筑构件
二、细石器时代---巨石建筑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三、聚落
私有制和阶级对立——防御观念——城市孕育萌生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fe70daf12d2af90242e6d0.png)
长城
东汉、北魏、南朝的佛寺
石窟寺:大同云冈石窟
西安大雁塔
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 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 方公里,相当于唐长安城面 积的五分之三,接近宋东京 的面积。元大都道路规划整 齐、经纬分明。考古发掘证 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 度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宽 度为25米,小街宽度为大街 的一半,火巷(胡同)宽度 大致是小街的一半。城墙用 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 由于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 直规则,使城市格局显得格 外壮观。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 萌芽期:新时期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 生长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 • 渐进期:明清时期
萌芽期
河姆渡遗址木构榫卯
浙江余姚河姆 渡村遗址(距 今六、七千年 以前的上古时 期):大量带 榫卯的木建筑 构件。
西安半坡遗址
阿房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
明时期帝王苑囿:故宫
清时期的圆明园
清承德避国著名的古代
帝王宫苑。最大的
特色是它园中有山,
山中有园。避暑山
庄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在总体规划布
局和园林建筑设计
上都充分利用了原
有的自然山水的景
观特点和有利条件,
吸取唐、宋、明历
代造园的优秀传统
和江南园林的创作
经验,加以综合、
提高,把园林艺术
与技术水准推向了
空前的高度,成为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
高典范。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4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ada387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a.png)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
古代建筑(公元前2100年-公元907年)
古代中国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和居住建
筑等。
最有代表性的是商代的殷墟遗址,其宫殿建筑遗址和祭祀建筑群体
展示了当时的建筑特色。
在后来的周朝时期,出现了宫殿和寺庙与住宅区
分明的建筑群体,同时秦始皇陵的出现也标志着古代中国建筑的鼎盛时期。
古典建筑(公元907年-1840年)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黄金时代,建筑风格逐渐转向砖石结构。
大型宫殿建筑如大明宫和宋代的东京城都是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宫
廷建筑的规模和恢弘。
此外,佛寺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唐代的大雁塔和开元寺。
明代时期,古典建筑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明代
的故宫和紫禁城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遗产。
民族建筑(1840年-1949年)
清代以来,中国古典建筑逐渐走向衰落,但在台湾和海外华侨地区,
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仍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
此外,民间民族建筑也开始
兴起,如江南园林和福建土楼等,展示了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代建筑(1949年至今)
总结: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建筑艺术和文化的持续
追求和创新。
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也受到政治、宗教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反映了中
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独特之处,也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febda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4.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此之前,古代中国人民主要居住在简单的土屋或帐篷中。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建筑也开始发展,出现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建筑。
古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在这个时期,建筑主要是为皇室和贵族修建的宫殿、庙宇和陵墓。
其中最著名的是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采用砖石结构,以及木材和泥土的搭建方式。
2.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
出现了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使用,如夯土墙、砖石结构和层层叠加的建筑形式。
典型的建筑代表是西汉的郑国渠和河南北汉王墓。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佛教建筑的兴起。
佛寺建筑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元素,如塔、寺院和藏经楼等。
典型的建筑代表是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鼎盛时期。
宫殿、寺庙、园林和丝绸之路上的大量建筑在这个时期兴建。
建筑风格更加华丽,工艺和技术也更加发展。
代表性的建筑有长城、大江南北的宫殿和陵墓、唐朝的大雁塔和宋朝的开封府、太昊陵和普陀山。
5.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继续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宫殿和园林。
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比较庄重,注重规划和对称。
清朝时期的建筑则更加宏伟和精美,以禁城和颐和园为代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简单的土屋发展到宫殿、庙宇和陵墓等建筑,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a71c9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1.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先民创造的伟大文化成果。
从古代远古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就持续了数千年,这是对中国人智慧和创造力的充分证明。
一、史前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史前时期,建筑主要是以地洞和简陋的茅草房为主。
史前人类居住的地方,由于技术手段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往往是一些天然洞穴、山腰、河岸等地。
这些地方虽然比外面的环境安全,但却缺乏光线和空气对换,所以史前人类不得不学会挖掘地洞作为居所。
另外,建筑材料方面,史前人类使用最多的就是各种天然材料,如树皮、树枝、杂草等来构筑自己的居所。
二、三皇五帝时期的建筑三皇五帝时期,中国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从此大量地使用了石头和土木来建造居所和公共建筑。
在建造技术上,人类不断创新,开始采用砖瓦、木材等材料建造房屋,逐步形成了各种建筑风格。
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已经由茅草房升级到了以木、石、土为主要材料的房屋,这在世界上是一大创举。
三、夏商周时期的建筑夏商周时期,中国建筑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人类开始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轮盘、铁犁等来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
在建筑材料上,人们除了使用以前的木、石、土之外,还开始使用铜、铁等金属材料来建设城墙和宫殿。
此时期的建筑风格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不但注重结构合理性,而且注重建筑的美学观感。
四、秦汉魏晋时期的建筑秦汉魏晋时期,中国建筑达到了一个高峰。
此时建筑的技术和设计开始完善,建筑风格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在建筑材料上,人们广泛使用砖瓦、花岗岩、花梨木、竹子等材料,大力发展了建筑工程技术。
同时,这个时期的建筑设计需要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因此注重建筑装饰和艺术表现。
此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古代中国特色。
五、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期的建筑风格进一步丰富,各种建筑形式层出不穷,从那些宏伟的宫殿、庙宇,到那些奢华的园林、别墅,无处不透露浓厚的文化气息。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a7fcbd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a.png)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在此时期,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例如“栈道房”和“楼阁”等。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出现了砖石建筑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以砖石作为主要结构材料,设计有特色的“台阶式”和“斗室”等建筑形式。
3.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在隋唐时期,出现了宫殿和佛教寺庙的宏伟建筑,例如拥有众多宫殿建筑的洛阳宫和悬空式的盘空寺等。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民居、庙宇和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以木构架和雕花装饰为特点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古建筑等。
5. 近代史时期(1912年-1949年):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建筑的引入,现代化的房屋建筑开始在城市中兴起。
西式的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当代时期(1949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房屋建筑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革。
一方面,传统建筑技术得到保护和传承,古建筑和民居得到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兴起。
总的来说,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从木结构、砖石建筑到现代化建筑的演变,同时也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形式。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1a05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1.png)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建筑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阶段和特点:
1.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宫殿、墓葬、祭祀场所等为主。
这一时期的建筑注重宏伟、庄重和尊贵的气势。
2.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华建
筑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建筑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寺庙、宫殿、园林等建筑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3.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
建筑风格逐渐趋于稳定。
宋代注重建筑的工艺技术和细节设计,元代追求宏伟而雄伟的建筑风格,明代重视建筑规划和规范,清代以宏大壮丽的宫殿和庙宇建筑为主。
4.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建筑开始接受西方建筑思想和技术。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的建筑追求功能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融入了传统的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总体而言,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展示了古老而丰富的建筑传统,强调和谐、均衡和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中华建筑历史的瑰宝和经典作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宇宙和谐的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36723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2.png)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原始时期(约5000年前-公元前2100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原始人类开始建造简单的村落和住宅。
他们使用原始材料,如木材和土坯,建造简单的房屋,这些房屋通常呈圆形或方形。
2. 基本形成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古代民族开始繁荣发展,建造更复杂的建筑物。
铜器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建造更大型和更稳固的建筑,如城墙、宫殿和祠堂。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兵马俑和古城墙。
3. 帝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秦朝统一了中国,实行严格的制度规范。
皇帝建造了宏伟的宫殿、陵墓和皇家园林,如长城、故宫和颐和园。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佛教寺庙的建设。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更加精美和雄伟,注重对称和比例,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代表性的建筑有泰山、大昭寺和山水园林。
5.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继续发展,融合了外来文化和技术。
元朝时期的著名建筑是北京的天坛和颐和园,明朝时期的著名建筑是长城和故宫,清朝时期的著名建筑是颐和园和圆明园。
6. 近现代时期(1912年至今):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建筑发展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
大量的现代建筑被兴建,如天安门广场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另外,传统建筑也得到了保护和修复,以保留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精美的过程。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b1715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6.png)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原始建筑,约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
这个时期的原始建筑主要是石器时代的房屋和城墙,以及青铜时代的宗庙和古墓等。
从商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开始,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鼻祖——商周的天子宫殿,其布局和结构成为后世宫殿建筑的基础。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建筑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
秦朝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精细。
随后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汉代的建筑继续发扬秦代的传统,同时引入了一些新的设计和技术,如悬空梁和斗拱等。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期。
隋朝统一中国后,开始修建大规模的宫殿和宗庙,如洛阳宫和开福寺等。
唐朝时期,中国建筑达到了巅峰,唐代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大唐风格”。
代表性的建筑有大明宫、大慈恩寺和法门寺等。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和空间利用,注重人文主义和审美意识。
代表性建筑有宋城墙、宋徽宗的清明上河图和嵩阳书院等。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建筑注重气势磅礴和规模宏大,代表性建筑有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等。
清代建筑注重庄重和精致,代表性建筑有圆明园和紫禁城等。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在西方建筑的影响下发展迅猛。
现代中国的建筑多样化,既有传统建筑的保留与传承,也有西方建筑的引入与创新,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以来,中国建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中国建筑师在世界舞台上的崭露头角。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建筑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许多大型城市重新规划和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建筑工程都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3363fe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9.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时期2.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5.两宋,元代时期6.明清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早期人类以穴居和巢居为主穴居→挖地洞巢居→做树屋后来巢居演变为杆栏式建筑,穴居发展到为半穴居,再演变到地上建筑。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水井水架和草顶西安半坡遗址半穴居建筑早期的建筑多为木骨泥墙,房屋平面通常为长方形和圆形,为了支持屋顶的重量,通常会在室内设置木柱作为支持。
为了克服潮湿,保持室内干燥,室内的墙壁和地面会用细泥涂抹墙面,用火进行熏烤,使其陶化。
地面也会铺设木材,芦苇等作为防水层。
室中部设炕灶,是全屋陈设的的视觉中心和艺术中心,也是家庭团聚,就餐的场所。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使用白色石灰面层涂抹室内墙壁和地面,不但能防潮,还能起到装饰的效果。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夏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夏人以木器翻土,以石刀、蚌镰收割,因当时铜很珍贵,还未用于农业生产。
那时人们已不再消极适应自然,积极的开河道,防洪水,有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且有规则的使用土地。
据文献记载,夏朝曾修建了城郭沟池,建立军队,制定刑法,修建监狱,同时又修建宫室台榭,奢侈享乐。
因而引起奴隶的反抗,夏朝被后起但迅速强大的奴隶国家——商所灭,结束了四百多年的统治。
二里头宫殿建筑一号遗址复原图——夏朝/早商文化商中国传统的木构件体系在商代基本形成,同时,商朝开始使用青铜器和象形文字。
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
它的后期,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殿和陵墓,和当时奴隶居住的穴居对照,强烈地表现了阶级对立的情况。
商朝的代表性遗迹——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它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东西六公里,南北四公里。
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城市布局严谨合理。
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之宏伟,出土文物质量之精,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处繁华的大都市。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bf5e550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7.png)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中国古代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并对世界建筑史造成了重要影响。
以下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沿革。
1.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46年)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国人开始使用石材、黏土和木材等材料建造房屋。
最早的建筑是简陋的茅草房,后来逐渐发展出砖木结构的房屋。
在商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城墙、宫殿和祭祀建筑等大型建筑。
2. 周代至春秋战国(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在周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宗庙建筑和园林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雕刻和彩绘等装饰艺术。
3. 秦代至唐代(公元221年-公元907年)在秦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了规模庞大的皇宫和官府建筑。
汉代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出现了木构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建筑,如洛阳白马寺。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大明宫、大雁塔等。
4. 宋代至明代(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在宋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逐渐趋向简约、明快,出现了挑檐、斗拱等特色。
元代时期,蒙古人入侵中国,古代中国建筑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典型的民族混合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等。
明代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开始向实用和稳重方向发展,出现了仿木的石构建筑和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天坛和南京的明孝陵等。
5. 清代至现代(公元1644年-现代)在清代,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建筑,如北京的颐和园和山西的乔家大院等。
现代以后,中国建筑开始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如现代主义建筑和装置建筑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对世界建筑史造成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be811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e.png)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的简易建筑、新石器时代的茅屋和竖穴形建筑、商代的宫殿和城墙、周代的宗庙和城市规划、秦汉的宫廷建筑和陵墓、唐代的宫殿和寺庙、宋代的民居和园林、元代的宫殿和传统汉式建筑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宫殿和园林、现代时期的西式建筑和现代化建筑。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在野外,主要居住在自然环境中,建造简易的房屋,如草屋、树屋等。
而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燧石制火,掌握了瓦器的制作技术,建造了茅屋和竖穴形建筑,提升了居住条件。
商代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较为宏伟的建筑,如商朝的宫殿、祭祀场所和城墙。
周代则进一步发展了宗庙和城市规划,形成“都城”制度,建立了许多宫殿和朝庙,推动了城市规划的进程。
在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
秦始皇兵马俑坑、汉代的长陵等宫殿和陵墓体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水平。
唐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宫殿和寺庙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按照统一的规划,唐代的宫殿和寺庙建筑风格宏伟壮丽,工艺精湛,影响了后来的建筑。
宋代以后,中国建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宋代的住宅和园林如岳阳楼、拙政园等,注重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和科技水平。
元代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融合了中亚和蒙古的特色,发展出了具有汉式特点的宫殿和传统建筑。
明清时期,宫殿和园林再度迎来了较大的发展,如紫禁城、颐和园等,这些建筑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的技艺和艺术造诣。
近代以后,中国建筑开始接受西方建筑的影响,现代化建筑开始兴起,出现了许多现代化建筑和高楼大厦。
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仍然保持着丰富多样的样式和形态,与现代建筑相互融合。
文物古建筑工程师考试知识点
![文物古建筑工程师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06d86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e.png)
文物古建筑工程师考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人教版相关历史部分知识点融合)1. 原始社会。
- 穴居和巢居是原始社会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北方寒冷干燥,多采用穴居,从深穴到半穴居逐步发展;南方潮湿多雨,巢居以树木为依托搭建居住空间,是干栏式建筑的雏形。
- 这个时期建筑材料主要是天然的土、木、石等,建筑功能以遮风避雨、抵御野兽为主。
2. 奴隶社会(夏、商、周)- 夏朝:目前考古发现较少,但已出现夯土技术用于建造城墙和建筑基础。
- 商朝:建筑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 城市布局开始出现,如河南偃师商城,有明确的宫殿区、居民区等划分。
- 建筑结构上,木构架体系逐渐形成,采用榫卯技术连接木构件。
- 出现了高台建筑,以显示统治阶层的威严。
- 周朝:- 瓦的发明和使用是这一时期建筑的重要进步,改善了屋顶的防水性能。
3. 封建社会(秦 - 清)- 秦朝:- 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
秦始皇陵是规模巨大的建筑群,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程技术。
- 阿房宫规模宏大,虽然未完全建成,但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推测其建筑的宏伟壮丽,采用了大量的木构架结构,且建筑布局规整。
- 长城的大规模修筑,在建筑工程技术上,如砖石砌筑、烽火台设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 汉朝:- 木构架建筑技术进一步成熟,斗拱开始广泛应用,它不仅起到结构支撑作用,还具有装饰性。
- 建筑类型丰富,除宫殿建筑外,还有住宅、陵墓、庙宇等。
例如,西汉长安城规模宏大,有长乐宫、未央宫等宫殿建筑群;东汉洛阳城布局也较为规整。
- 砖石建筑技术发展,如石阙、石墓等建筑形式,体现了当时的雕刻艺术和建筑工艺的结合。
- 魏晋南北朝:-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建筑兴起。
石窟寺大量开凿,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这些石窟建筑融合了印度佛教建筑风格和中国本土建筑特色。
- 建筑风格上,由于民族融合,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元素和风格特点。
- 唐朝:- 建筑艺术达到鼎盛时期。
- 城市规划布局规整,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棋盘式布局,功能分区明确。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2bdb495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8.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从奠基中国古代建筑的大汶口文化开始,概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砖石、木材和泥土来建造简单的住所,如土坯房和竹木构架房。
这些建筑以简单实用为主,没有特定的建筑风格和形式。
从商代开始,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是商王朝的宫殿和祭祀建筑。
商代宫殿建筑以殿堂、庙宇和祭祀场所为主,采用了独特的梁柱结构和砖石建造技术。
此外,商代建筑还注重建筑的布局和位置,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随后的周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重要时期,周代的建筑在商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周代的建筑特点是以宫殿和城墙为主,宫殿建筑采用了更加复杂的梁柱结构和装饰技术。
周代宫殿的建筑规模也比商代更大,布局更加精细。
此外,周代还开始兴起城市建设,城墙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重要发展阶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代建筑开始兴起。
秦代建筑以宫殿和陵墓为主,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繁复。
秦代陵墓建筑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陵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随着西汉的兴起,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西汉时期,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建筑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西汉建筑注重建筑的气势和雄伟,宫殿和陵墓的规模更大,装饰更加精美。
此外,西汉时期还兴起了园林建筑,如汉代的洛阳白马寺和长安华清池等。
随着东汉的衰落,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逐渐恢复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风格多样化,宫殿、陵墓和寺庙建筑都有所发展。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兴起了佛教,佛教建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篇语: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
而当一个建筑历经沧桑保留到现在时,那么它也超越了它的实用性,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关于建筑正如现在这幅PPT上的三句话,建筑是音乐,是史书,蕴含着人文思想。
在古代,没有大型的建筑机械,没有钢筋混凝土,所有的大型建筑全靠人力来完成,可我们的老祖宗还是给我们留下了长城,留下了故宫,留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留下了一次又一次让世界惊艳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正因为全凭劳动人民的双手来创造这些奇迹,所以,大型建筑的修建与一个王朝的富强程度息息相关。
而我国的古代建筑发展有三次大的高潮,分别在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三个时期:秦汉,隋唐与明清时期。
建筑的发展与人类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下面,请大家随着历史时间的顺序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首先呢是原始住居与建筑的雏形的形成,早在几十万年前,中国原始人就知道找寻山洞来躲避风吹雨淋,到了新石器时代,古人已经开始自己建造简陋的房屋,并发展成为原始部落。
在我国古代,就有“有巢氏”教人们用木材来搭建房屋,躲避野兽,有巢氏也因此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有巢氏的传说也反映出古人从山洞居住到建造房屋的阶段。
在此期间,古人就已经知道使用榫桙结构(比如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人的政治,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建筑文化也随之取得进步,大的城市也开始了营建,夯土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
还有许多王城和都城,这些城市的规模庞大,以国王的宫室为中心,并且屋顶开始使用陶瓦,使用彩绘,这些表示古代建筑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呢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开拓阶段。
李白有句诗是:“秦王扫六合,虎气何雄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国家强盛,动用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来修建长城,宫殿,陵墓,一个工程差不多就得几十万人劳动几十年,而这些工程中的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大家都很熟悉,而阿房宫大家只从高中时的《阿房宫赋》中了解过它的雄伟壮丽,“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这是杜牧对它文学化的描写。
传说,秦王嬴政小时候在爱上一个女子,名阿房,秦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国人。
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
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
阿房宫也确实是足够的庞大,它的一个前殿就相当于整个故宫三分之二的面积,史书上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足足烧了三个月!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不过烧了三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规模是多么的庞大。
到了汉代,经过文景之治后的大汉王朝,国力强盛,又开始了大规模营造建筑的时期,并且屋顶形式多样化,这一阶段呢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人们初步掌握了夯土和烧制砖瓦的技术、木构架结构渐趋成熟、斗拱在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
屋顶的形式多样化,拱券式结构有了发展。
这个时期的建筑遗址主要有宫殿、陵墓、驰道、长城。
第三个阶段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战争比较频繁,经济实力不足,都城与宫殿的建筑明显不能和秦汉时期相比,但是在这一阶段佛教发展迅速,于是佛教建筑开始被广泛修建。
中国古代建筑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式的佛教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进入了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
巨大的寺、塔和石窟成为这时的主体建筑类型。
第四个阶段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时上的兴盛时期。
也是第二个高潮期,这一时期的建筑继承了前代成就,又吸收了外来影响,加上隋唐时期国力强盛,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向了成熟阶段。
比如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还有五台山的佛光寺、南禅寺等。
这时的建筑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朝廷也制定了营缮的法令,并且有专
门的官员来负责建筑修建的设计与绘图。
第五个阶段是宋辽金时期,宋辽金时期南北对峙,积贫积弱,无力修建大规模建筑,所以只能在细节上发展建筑艺术,从北宋时期开始,建筑的风格有宏大雄浑向细腻纤巧发展,更加注重建筑的装饰。
这一时期,北宋颁布了《营造法式》,说起这本书很多人可能都很陌生,当初梁思成学习建筑据说是因为他的父亲梁启超先生送给他的这本《营造法式》,而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起名叫梁从诫,意思是为了纪念这本书的作者李诫。
这本书的出现在建筑史上具有很大的意义,标志着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经到达新的历史水平。
第六个阶段是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篇章,此时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已经接近尾声,所以说它是最后的发展高潮,现在我们看到古代建筑很大一部分是这一时期的,比如说北京故宫,还有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外八庙,山海关,还有江南园林。
在明代的时候,明朝统治者南修武当山,北建紫禁城,给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遗产。
在清朝,皇帝修建了圆明园,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建筑,这一时期的喇嘛教建筑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规模宏大,建筑精巧。
在南方,这一时期的民间园林蓬勃发展,比如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等园林,把建筑和风景巧妙融合在一起,非常的优美和谐。
经过宋元时期的转变和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达到空前的完善和高度的成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巨大成就。
建筑材料质量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和施工逐步标准化,装饰风格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