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知识讲解 提高

合集下载

处理平衡问题的八种方法

处理平衡问题的八种方法

处理平衡问题的八种方法一、力的合成法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合成法是解决三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列平衡方程求解:F x合=0,F y合=0。

为方便计算,建立坐标系时以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为原则。

三、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分析方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

隔离法是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或连接体)系统中隔离出来实行分析的方法。

研究系统(或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通常可采用隔离法。

【典例1】如下图,有一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何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1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将再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F N和细绳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 )A.F N不变,F T变大 B.F N不变,F T变小C.F N变大,F T变大 D.F N变大,F T变小【解析】采取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

以P、Q、绳为整体研究对象,受重力、AO给的向上的弹力、OB给的水平向左的弹力、AO给的向右的静摩擦力,由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知AO对P的向右的静摩擦力与OB对Q的水平向左弹力大小相等;AO给P的竖直向上的弹力与整体重力大小相等,当P环左移一段距离后,整体重力不变;AO对P竖直向上的弹力也不变;再以Q环为隔离研究对象,受力如下图,Q环所受重力G、OB对Q的弹力F、绳的拉力F T处于平衡,P环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的同时F T移至F′T位置,仍能平衡,即F T竖直分量与G大小相等,F T应变小,B准确。

第05讲 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分析法

第05讲 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分析法

第05讲 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分析法【教学目标】1.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掌握合成法解三力平衡、正交分解法解四个及以上力的平衡的思维方法;3.掌握隔离分析法、整体法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知识点击】(一)力的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

2.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习惯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

x 轴上的合力:F x =F x 1+F x 2+F x 3+…y 轴上的合力:F y =F y 1+F y 2+F y 3+…4.合力大小:F =F x 2+F y 25.合力方向:与x 轴夹角设为θ,则tan θ=F y F x 。

【典例1】(多选)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2m 和m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θ=30°,不计摩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上拉力大小为mgB .物体A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213C.物体A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2D.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演练1】(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

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A.μmg B.μ(mg+Fsin θ)C.μ(mg-Fsin θ)D.Fcos θ(二)物体的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把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注意要点(1)防止“漏力”和“添力”,按正确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这是防止“添力”的措施之一,找不出施力物体,则这个力一定不存在。

高中物理解题小技巧(7)——分解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高中物理解题小技巧(7)——分解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高中物理解题小技巧(7)——分解法(隔离法)和整体法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的分解法(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经常用分解法即隔离法,把多个物体(或一个物体)分解成几个物体(或几个部分),各个物体和其它物体的联系用力来表示,这种方法较复杂,优点是能显示各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能求出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有时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只求整体的效果,这时采用整体法分析往往事半功倍。

物体的运动过程,也可以分解成几个阶段,或者一个整体来看待。

例1.如图,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

已知环沿着杆加速下滑,环与杆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A、等于MgB、等于(M+m)gC、等于Mg+fD、等于(M+m)g-f例1解:求箱子受地面的支持力。

因这时环在竖直杆上做加速运动,而木箱处于静止状态,不能把环和木箱作为一个整体。

例1分析图只能用分解法,对于木箱的受力情况如图。

这时的f表征了环的存在。

Mg和N表征了地球的存在,由于木箱平衡,则:N=Mg+f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与木箱对地而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f例2:如图,滑轮及绳子质量和摩擦力都不计,人重G1,平板均匀重G2,AB长为L,A、B距左右端长度相同,要使平板处于平衡状态,则:(1)人用多大的力拉绳子?(2)人对板的压力多大?(3)人应站在何处?例2解法一:用分解法分析:人、2轮及木板的受力情况如图:例 2 人、2轮及木板的受力情况如图∵ 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对人:N'=G₁-T₂'对2轮:T₁=2T₂对木板:T₁+T₂=N+G₂又牛顿第三定律:T₂'=T₂N'=N各式联立各式解得:(1)T₂=(G₁+G₂)/4人用(G₁+G₂)/4的力拉绳子(2)N=(3G₁+G₂)/4人对木板的压力N=(3G₁+G₂)/4<人的重力G₁(3)设人距A为X,以A为转动轴,木板处于平衡状态,对木板有:N·X+G₂·(L/2)=T₂·L代入(1)中求得的T₂和N数据,得:X=(G₁-G₂)·L/(3G₁-G₂)从以上两例中可以看出,分解法的关键就是单独分析每一个物体,再用物理规律(可能是平衡规律、牛顿第二定律)。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交分解法的概念和应用。

2. 让学生掌握整体法的思路和操作步骤。

3. 让学生学会使用隔离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交分解法:介绍正交分解法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 整体法:讲解整体法的思路、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隔离法:阐述隔离法的原理、方法和实践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2.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 练习题: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2. 讲解正交分解法:阐述正交分解法的定义、原理和应用,举例讲解。

3. 讲解整体法:讲解整体法的思路、步骤和注意事项,举例讲解。

4. 讲解隔离法:阐述隔离法的原理、方法和实践操作,举例讲解。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问题。

6.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8. 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如有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正交分解法讲解与案例分析。

2. 第3-4课时:整体法讲解与案例分析。

3. 第5-6课时:隔离法讲解与案例分析。

整体法与隔离法解题原理及技巧

整体法与隔离法解题原理及技巧

A.(F1-F2)/k C.(F1+F2)/2k
答案:C
B.(F1-F2)/2k D.(F1+F2)/k
练习4、如图,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
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
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
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
练习2 (2004年全国)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
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拉力F1和F2 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且F1>F2。试求在两 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T。
解析:设两物块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有 F1-F2=(m1+m2)a 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质量为m1的物块有 F1-T=m1a ②
(1)地面光滑,T=?
F
m
M
(2)地面粗糙,T=?
F
m
M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可得:F=(M+m)a 隔离m可得:T=ma 联立解得:T=mF/(M+m)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可得: F-μ(M+m)g=(M+m)a 隔离m可得:T-μmg =ma 联立解得:T=mF/(M+m)
F
(3)竖直加速上升,T=?
M
(4)斜面光滑,加速上升,T=?
m
m F
M
(3)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可得:
F- (M+m)g=(M+m)a 隔离m可得:T-mg=ma 联立解得:T=mF/(M+m)
(4)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可得:
F- (M+m)gsinθ=(M+m)a 隔离m可得:T-mgsinθ=ma 联立解得:T=mF/(M+m)

高中物理整体法、隔离法受力分析专题讲解

高中物理整体法、隔离法受力分析专题讲解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1.隔离法: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称为隔离法。

隔离法的原则:把相连结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如果要分析的是整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就要把跟该力有关的某物体隔离出来。

当然,对隔离出来的物体而言,它受到的各个力就应视为外力了。

2.整体法:把相互连结的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从而分析整体外的物体对整体中各个物体的作用力(外力),称为整体法。

整体法的基本原则:(1)当整体中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加速度不相同的问题,中学阶段不建议采用整体法)或都处于平衡状态(即a =0)时,命题要研究的是外力,而非内力时,选整体为研究对象。

(2)整体法要分析的是外力,而不是分析整体中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3)整体法的运用原则是先避开次要矛盾(未知的内力)突出主要矛盾(要研究的外力)这样一种辨证的思想。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对于连结体问题,多数情况既要分析外力,又要分析内力,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先整体(解决外力)后隔离(解决内力)的交叉运用方法,当然个别情况也可先隔离(由已知内力解决未知外力)再整体的相反运用顺序。

考点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滑动的物块、沿斜面匀速直线下滑的木箱、天花板上悬挂的吊灯等,这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0F =合。

3.平衡条件的推论(1)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2)如果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沿任意方向物体所受的合力均为零。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详解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详解
F2 mm
再选取物体B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N - F2 ma
F2
FN
FN
F2
ma
F2
m F1 F2 2m
F1
F2 2
.
变式1:物块m和M用轻绳连接,在M上施加恒力 F,使两
物块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地面光滑。求绳中张力。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
课程内容
一、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 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采用整体法不需要考虑内力的影响,可以避免 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 更简便、明了。
二、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 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 采用隔离物体法一般用来求内力,能排除与研 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 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2)在使用隔离法解题时,所选取的隔离对象可以使连接体 中的某一部分物体,也可以使连接体中的某一个物体(包含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物体),而这“某一部分”的选取,也应根 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平面上,其质量为M,它的斜面是光滑的,
在它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用
水平力推斜面体沿水平面向左运动过程中,
物体与斜面体恰能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m
F
A.斜面体对物体的弹力大小为mgcosθ
B.斜面体对物体的弹力大小为mg/cosθ 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
θ
M
D.水平推力大小为(M+m)gtanθ
[解析]隔离m,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
FN=mg/cosθ
FN
F合=mgtanθ
θ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1500字高考物理解题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高考物理是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科目。

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中,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两种常用的解题方法,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

隔离法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解题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问题,并逐个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运用隔离法解题:1.明确解题思路:在解题之前,首先要明确解题思路,搞清楚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需要使用哪些物理知识和公式进行计算。

2.分析问题: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问题,并分别解决。

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进行分析。

3.归纳总结:解决每个子问题后,要进行归纳总结。

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检查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整体法是一种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解决的解题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整体问题,通过整体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最终的答案。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运用整体法解题:1.明确问题:在解题之前,要明确问题的研究对象和求解目标。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知识和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2.整体分析: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行整体的分析和计算。

3.结果验证:计算得出问题的答案后,要进行结果的验证。

可以通过合理的实验和数据对比,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从上述的介绍可以看出,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每种方法有其适用的情况和特点。

隔离法适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问题,逐个解决,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而整体法适用于整体问题的解决,通过对整体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最终的答案,提高解题的效率。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

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法与整体法)、正交分解

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法与整体法)、正交分解

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法与整体法)、正交分解第3课一、物体受力分析方法(1)意义(重要性):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

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和重要方法,是学好物理的第一步.决定了物体运动情况);解物理问题的能力很重要体现在能否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因为:物体受力情况由受力力分析。

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①选取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某个物体、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原则上使问题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②隔离物体——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开来,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力的作用。

按照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后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再其他力的顺序进行分析;或先主动力,后被动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

按顺序(重、弹、摩)分析可以防止漏力;分析出的每个力都要能找出施、受力物体(即性质力),这样可防止添力现象。

注意:力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分析的力为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要分析效果力,如向心力、回复力等。

③画出受力示意图——把物体所受的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并标明各力的方向,注意不要将施出的力画在图上。

还要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不考虑形变及转动效果,可将各力平移置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

检验:防止错画、漏画、多画力。

④确定方向——即确定坐标系,规定正方向。

⑤列方程——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在给定方向上的方程。

(步骤④⑤是针对某些力是否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增加的)注意事项:①.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②.对于分析出的每个力,都应该能找出其施力物体.(可以防止添力)③.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3)判断物体是否受某个力的依据: (三个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交分解法的概念和应用。

2. 让学生掌握整体法的原理和解题步骤。

3. 让学生学会运用隔离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交分解法:概念:正交分解法是将一个向量或矩阵分解为正交向量或正交矩阵的乘积。

应用:在线性代数、概率论、优化等领域中,可以用来简化问题、求解方程组等。

2. 整体法:原理: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看作一个整体,通过整体性质来解决问题。

解题步骤:确定目标、选择变量、建立方程、求解方程、检验解。

3. 隔离法:概念:隔离法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中的某些部分隔离出来,单独研究后再整体考虑。

应用: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中,可以用来求解系统稳定性、最优化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交分解法的概念和应用。

整体法的原理和解题步骤。

隔离法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交分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整体法在复杂问题中的运用。

隔离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手段:使用PPT、黑板、教材、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正交分解法概念和应用介绍。

2. 第二课时:整体法原理和解题步骤讲解。

3. 第三课时:隔离法概念和应用介绍。

4. 第四课时:正交分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5. 第五课时:整体法在复杂问题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6. 第六课时:隔离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7. 第七课时:课堂练习和讨论。

8. 第八课时:总结和复习。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练习:在每节课后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解题经验。

18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知识讲解 基础

18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知识讲解 基础

物理总复习: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考纲要求】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会解决应用问题;2、掌握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3、掌握应用正交分解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4、掌握应用合成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

【考点梳理】要点一、整体法与隔离法1、连接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2、隔离体: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单独“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隔离法(称为“隔离审查对象”)。

3、整体法:把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视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要点诠释: 处理连接体问题通常是整体法与隔离法配合使用。

作为连接体的整体,一般都是运动整体的加速度相同,可以由整体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隔离后的每一部分;或者由隔离后的部分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整体。

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关键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配合使用。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交替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问题。

要点二、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有:x F ma =(沿加速度方向) 0y F = (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

要点诠释:正确画出受力图;建立直角坐标系,特别要注意把力或加速度分解在x 轴和y 轴上;分别沿x 轴方向和y 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一般沿x 轴方向(加速度方向)列出合外力等于ma 的方程,沿y 轴方向求出支持力,再列出f N μ=的方程,联立解这三个方程求出加速度。

要点三、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这是二力不平衡问题,通常应用合成法求解。

要点诠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

特别是两个力相互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物理总总总,正交分解法、整法和隔法体离【考总要求】1、理解牛总第二定律~解总用总总~并会决2、掌握总用整法隔法解牛总体与离决第二定律总总的基本方法~3、掌握总用正交分解法解牛总第二决定律总总的基本方法~4、掌握总用合成法解牛决总第二定律总总的基本方法。

【考点梳理】要点一、整法隔法体与离1、总接,由或以上的物总成的物系总总总接。

体两个两个体体称体2、隔,把某物系总中总“隔”出~作总究总象总行分析的方法叫做隔离体个体从独离来研离法;总“隔总总总象”,。

称离3、整法,把相互作用的多物总总一系总、整总行分析究的方法总整法。

体个体个体研称体要点总总, 总理总接总总通常是整法隔法配合使用。

作总总接的整~一般都是总整体体与离体体运体体离离的加速度相同~可以由整求解出加速度~然后总用于隔后的每一部分~或者由隔后的部分求解出加速度然后总用于整。

总理总接总总的总总是整法隔法的配合使用。

隔法体体体与离离和整法是互相依存、互相总充的~总方法互相配合交替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有总总接体两决体总总。

要点二、正交分解法当体两个数况物受到以上的力作用而总生加速度总~常用正交分解法解总~多情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有,;沿加速度方向, (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特殊情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总总。

况要点总总,正出受力总~建立直角坐总系~特总要注意把力或加速度分解在确画x总和y总上~分总沿x总方向和y总方向总用牛总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一般沿x总方向;加速度方向,列出合外力等于的方程~沿y总方向求出支持力~再列出的方程~总立解总三方程求出加个速度。

要点三、合成法若物只受力作用而总生加速度总~总是二力不平衡总总~通常总用合成法求解。

体两个要点总总,根据牛总第二定律~利用平行四总形法总求出的力的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

特总两个是力相互垂直或相等总~总用力的合成法比总总总。

两个【典型例总】总型一、整法和隔法在牛总第二定律中的总用体离【高总堂,清牛总第二定律及其总用1例4】例1、如总所示~总量总的物总~总量总的物总~、两体与物地面的摩擦不总~在2mAmBAB已知水平力的作用下~、一起做加速总~运总的作用力总。

知识讲解 动力学方法及应用

知识讲解 动力学方法及应用

高考冲刺:动力学方法及应用【高考展望】本专题主要讨论利用动力学方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动力学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主干和重点知识,动力学方法是高中物理中处理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和重要方法,也是历年高考热点。

历年高考试卷中的综合问题往往与动力学知识有关,并且往往把动力学知识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知识点综合起来,这类问题过程多样复杂,信息容量大,综合程度高,难度大。

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知识是本专题知识的重点。

在对本专题知识的复习中,应在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清楚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准确地选用适用的物理规律。

【知识升华】“动力学方法”简介:从“力与运动的关系”角度来研究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的学习研究方法。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决定物体运动的性质。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否为零,决定物体的运动是匀速运动(或静止)还是变速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否恒定,决定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

解决动力学问题,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力的分解和合成;要对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把物体受的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列方程求解。

【方法点拨】常用的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合成法。

考点一、整体法和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通常用于处理连接体问题。

要点诠释:作为连接体的整体,一般都是运动整体的加速度相同,可以由整体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隔离后的每一部分;或者由隔离后的部分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整体。

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关键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配合使用。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交替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问题。

考点二、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

要点诠释: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x F ma =(沿加速度方向)0y F =(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特别要注意在垂直于加速度方向根据合力为零的特点正确求出支持力。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教案

物理总复习: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考纲要求】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会解决应用问题;2、掌握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3、掌握应用正交分解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4、掌握应用合成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

【考点梳理】要点一、整体法与隔离法1、连接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2、隔离体: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单独“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隔离法(称为“隔离审查对象”)。

3、整体法:把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视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要点诠释: 处理连接体问题通常是整体法与隔离法配合使用。

作为连接体的整体,一般都是运动整体的加速度相同,可以由整体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隔离后的每一部分;或者由隔离后的部分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整体。

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关键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配合使用。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交替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问题。

要点二、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有:x F ma =(沿加速度方向) 0y F = (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

要点诠释:正确画出受力图;建立直角坐标系,特别要注意把力或加速度分解在x 轴和y 轴上;分别沿x 轴方向和y 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一般沿x 轴方向(加速度方向)列出合外力等于ma 的方程,沿y 轴方向求出支持力,再列出f N μ=的方程,联立解这三个方程求出加速度。

要点三、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这是二力不平衡问题,通常应用合成法求解。

要点诠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

特别是两个力相互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隔离法和整体法

隔离法和整体法

隔离法和整体法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两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隔离法是通过分解问题,将其拆分为多个独立的部分来解决;整体法则是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解决。

本文将分别介绍隔离法和整体法的概念、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一、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分别解决每个部分的方法。

通过将问题进行隔离,我们可以更加集中精力解决每个独立的部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隔离法运用于各种领域。

例如,在软件开发中,一个复杂的功能可以被拆分为多个子功能,每个子功能独立开发和测试,最后再进行整合。

在项目管理中,可以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多个阶段或任务,每个阶段或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团队或个人负责。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的并行性和协作效率。

隔离法的优点是可以使问题更加清晰明确,减少了复杂度,易于解决。

同时,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部分,可以提高工作的并行性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然而,隔离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分解问题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或不完整,从而影响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某些问题,隔离法可能会导致解决方案的整体性差,不够综合。

二、整体法整体法是指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解决。

在运用整体法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本质、关联和影响,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整体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整体法强调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协同作用,以实现企业目标的最大化。

在市场营销中,整体法要求将产品设计、定价、推广和渠道管理等因素考虑在内,以达到市场竞争的优势。

在生态保护中,整体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和协调,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整体法的优点是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与隔离法相比,整体法更加综合和细致。

然而,整体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

例如,整体法需要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知识讲解 提高

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知识讲解 提高

物理总复习: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编稿:李传安 审稿:张金虎【考纲要求】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会解决应用问题;2、掌握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3、掌握应用正交分解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4、掌握应用合成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

【考点梳理】要点一、整体法与隔离法1、连接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2、隔离体: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单独“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隔离法(称为“隔离审查对象”)。

3、整体法:把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视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要点诠释: 处理连接体问题通常是整体法与隔离法配合使用。

作为连接体的整体,一般都是运动整体的加速度相同,可以由整体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隔离后的每一部分;或者由隔离后的部分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整体。

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关键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配合使用。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交替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问题。

要点二、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有:x F ma =(沿加速度方向) 0y F = (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

要点诠释:正确画出受力图;建立直角坐标系,特别要注意把力或加速度分解在x 轴和y 轴上;分别沿x 轴方向和y 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一般沿x 轴方向(加速度方向)列出合外力等于ma 的方程,沿y 轴方向求出支持力,再列出f N μ=的方程,联立解这三个方程求出加速度。

要点三、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这是二力不平衡问题,通常应用合成法求解。

要点诠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

特别是两个力相互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教科版高中物理总复习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巩固练习 提高--

教科版高中物理总复习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巩固练习 提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2015·庆阳模拟)如图所示,车内绳AB 与绳BC 拴住一小球,BC 水平,车由原来的静止状态变为向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则( )A .AB 绳、BC 绳拉力都变大B .AB 绳拉力变大,BC 绳拉力变小 C .AB 绳拉力变大,BC 绳拉力不变D .AB 绳拉力不变,BC 绳拉力变大2、(2016江苏模拟)如图甲所示,A 、B 两物块在如图乙所示的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一起沿光滑水平面运动,A 、B 两物块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物块一起做往复运动B. t 1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C. t 2时刻物块运动的位移最大D. t 3时刻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最大3、放在水平光滑平面上的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m ,水平恒力F 作用在A 上,A 、B 间的作用力为F 1;水平恒力F 作用在B 上,A 、B 间作用为F 2,则 ( ) A 、F 1+F 2=FB 、F 1=F 2C 、12F m F M =D 、12F M F m=4、木块A 放在斜面体B 的斜面上处于静止,如图所示。

当斜面体向左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时,木块A 相对于斜面体B 仍保持静止,则A 受到的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aA .N 增大,f 增大B .N 不变,f 不变C .N 减小,f 先增大后减小D .N 增大,f 先减小后增大5、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 和B 紧挨着匀速下滑, A 与B 的接触面光滑。

已知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

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2tan 3α B . 2cot 3α C .tan α D . cot α6、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楔A 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水平力F 作用在木楔A 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 的推动下,木楔A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上滑动,则F 的大小为 ( ) A .θθμθcos )]cos (sin [++g a m B . )sin (cos )sin (θμθθ+-g a mC .)sin (cos )]cos (sin [θμθθμθ-++g a m D .)sin (cos )]cos (sin [θμθθμθ+++g a m7、如图所示,质量为1m 的球1通过轻绳悬挂在车顶,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质量为2m 的物体2放在车厢地板,二者相对车是静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总复习: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考纲要求】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会解决应用问题;2、掌握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3、掌握应用正交分解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4、掌握应用合成法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

【考点梳理】要点一、整体法与隔离法1、连接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2、隔离体: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单独“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隔离法(称为“隔离审查对象”)。

3、整体法:把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视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要点诠释: 处理连接体问题通常是整体法与隔离法配合使用。

作为连接体的整体,一般都是运动整体的加速度相同,可以由整体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隔离后的每一部分;或者由隔离后的部分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整体。

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关键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配合使用。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交替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问题。

要点二、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有:x F ma =(沿加速度方向) 0y F = (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

要点诠释:正确画出受力图;建立直角坐标系,特别要注意把力或加速度分解在x 轴和y 轴上;分别沿x 轴方向和y 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一般沿x 轴方向(加速度方向)列出合外力等于ma 的方程,沿y 轴方向求出支持力,再列出f N μ=的方程,联立解这三个方程求出加速度。

要点三、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这是二力不平衡问题,通常应用合成法求解。

要点诠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

特别是两个力相互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典型例题】类型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在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应用【高清课堂: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1例4】例1、(2014 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在水平地面上放一木板B ,重力为100N ,再在木板上放一货箱A ,重力为500N ,设货箱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5,先用绳子把货箱与墙拉紧,如图示,已知sin θ=3/5,cos θ=3/5,然后在木板B 上施一水平力F 。

要想把木板从货箱下抽出来,F 至少应为多大?【答案】850N【解析】分别对物体A 、B 或AB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受力平衡知:对A :T cos θ–f 1=0 N 1–G 1–T sin θ又f 1=μN 1联立得到:T cos θ=μ(G 1+T sin θ) 即1cos sin G T μθμθ=- f 1= T cos θ N 1= G 1+T sin θ对B :F –f 1′–f 2=0 N 2–N 1′–G 2=0又f 2=μN 2联立得到:F =f 1+μ(N 1+G 2)解得:F =850N(或者采用先整体后隔离)本题考查受力平衡的问题,分别以两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分解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列平衡式可得答案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 和B 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1F 和2F ,且12F F >,则A 施于B 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 . 1FB .2FC .121()2F F +D . 121()2F F - 【答案】 C【解析】设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 ,这两物体在1F 和2F 的作用下,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为122F F a m-=,方向与1F 相同。

物体A 和B 之间存在着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设A 施于B 的作用力为N (方向与1F 方向相同)。

用隔离法分析物体B 在水平方向受力N 和2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N F ma -= 2121()2N ma F F F ∴=+=+ 故选项C 正确。

【变式2】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mg μ,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 )A.35mg μ B.34mg μC. 32mg μD. 3mg μ 【答案】 B【解析】 以四个木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6F m a =绳的拉力最大时,m 与2m 间的摩擦力刚好为最大静摩擦力mg μ, 以2m(右边的)为研究对象,则 2F m g m a μ-=, 对m 有 mg T ma μ-=,联立以上三式得 34T m g μ= B 正确。

例2、质量为M 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前进的距离为s 。

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 ,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 倍,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保持不变。

求:(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

(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

(3)时间t 内拖拉机对耙做的功。

【答案】(1)22s t (2)212[()]cos s F M kg t θ-+ (3)22[()]s F M kg s t -+ 【解析】(1)拖拉机在时间t 内匀加速前进s ,根据位移公式 212s at = ① 变形得 22s a t= ②(2)要求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必须隔离拖拉机,对拖拉机进行受力分析,拖拉机受到牵引力、支持力、重力、地面阻力和连杆拉力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cos F kMg T Ma θ--= ③联立②③变形得 212[()]cos s T F M kg tθ=-+ ④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连杆对耙的反作用力为212[()]cos s T T F M kg tθ'==-+ ⑤ 拖拉机对耙做的功:cos W T s θ'= ⑥ 联立④⑤解得22[()]s W F M kg s t =-+ ⑦ 【总结升华】本题不需要用整体法求解,但在求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时,必须将拖拉机与耙隔离开来,先求出耙对连杆的拉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说明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

类型二、正交分解在牛顿二定律中应用物体在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时,一般都要用正交分解法,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不管选哪个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所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在选坐标系时,为使解题方便,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以减少矢量个数的分解。

例3、(2015 全国Ⅱ卷)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

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m/s 2。

求:(1)在0~2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答案】(1)a1=3m/s2;a2 =1m/s2;(2)4s【解析】(1)在0~2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1、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2、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1=μ1N1 ⑴N1=mg cosθ ⑵f2=μ2N2 ⑶N2=N1+mg cosθ ⑷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

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f1=ma1 ⑸mg sinθ–f2+ f1=ma2 ⑹联立以上各式可得:a1=3m/s2⑺a2=1m/s2⑻(2)在t1=2s时,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v1=a1t1=6m/s ⑼v2=a2t2=2m/s ⑽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

此时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1′=6m/s2 ⑾a2′=–2m/s2 ⑿即B做减速运动。

设经过时间t2,B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2+a2′t2=0 ⒀联立⑽⑿⒀式得t2=1s ⒁在t1+t2时间内,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为22221112122122221111()()22212m 227m s a t v t a t a t v t a t =++'-++'=< ⒂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

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则有21123131()2l s v a t t a t -=+'+' ⒃ 可得 t 3=1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⒄设A 再B 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 总,有t 总=t 2+t 2+t 3=4s ⒅(利用下面的速度图线求解,正确的,参考上述答案及评分参考给分)举一反三【变式1】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和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沿水平方向加一个力F ,使物体沿斜面向上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F 为多少?【答案】(sin cos )cos sin m a g g F αμααμα++=- 【解析】本题将力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分解,分别利用两个方向的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列方程。

(1)受力分析:物体受四个力作用:推力F 、重力mg 、支持力N F ,摩擦力f F 。

(2)建立坐标:以加速度方向即沿斜向上为x 轴正向,分解F 和mg (如图所示):(3)建立方程并求解x 方向: c o s s i n f F m g F ma αα--=y 方向: cos sin 0N F mg F αα--=f N F F μ=三式联立求解得 (sin cos )cos sin m a g g F αμααμα++=- 【变式2】如图(a)质量m =1kg 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 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 表示,物体加速度a 与风速v 的关系如图(b)所示。

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比例系数k 。

(210/g m s =sin 530.8=,cos530.6=)【答案】(1)0.25μ= (2)0.84/k kg s =【解析】 (1)对初始时刻:0sin cos mg mg ma θμθ-= ○1 由图读出204/a m s = 代入○1式, 解得:0sin 0.25cos g ma g θμθ-==; (2)对末时刻加速度为零: sin cos 0mg N kv θμθ--= ○2 又 cos sin N mg kv θθ=+ 由图得出此时5/v m s =代入○2式解得: k =mg (sin θ-μcos θ)v (μsin θ+cos θ=0.84kg/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