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中华文化的根
抓住“根”,守住“魂”
抓住“根”,守住“魂”中国传统文化中,“根”与“魂”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词语,它们都是指代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
而对于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来说,如何抓住“根”,守住“魂”,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根”这个词。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身体是依靠根才能生长。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体系也需要有稳固的根基。
这里的“根”被理解为传承的文化历史,它是一个民族遗传积淀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源头和根基。
它是我们民族形成、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核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根”呢?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的文化传统,要尊重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成为我们内心和行为的指引。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让它们得以保存和传承下去。
抓住“根”,就是坚守文化传承,不断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让我们的文化得以繁荣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魂”这个词。
在传统文化中,魂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
它是我们的思想、情感、信仰、价值观与道德准则的综合体现。
一旦失去了魂,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了灵魂的支撑,一切都将变得虚无缥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守住“魂”呢?首先,我们要始终坚持对正确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坚持。
当我们面对一些问题时,我们应该用我们的魂来判断,用我们的良知来思考,用我们的决心来行动。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和压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灵,守住民族的精神魂。
抓住“根”,守住“魂”,这是我们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只有我们坚守最初的信仰,坚持中华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才能让我们的民族从内心开始焕发出绚烂和辉煌。
站位高远方能备课深入—《美在此处》读后感
站位高远方能备课深入—《美在此处》读后感最近又重拾了王崧舟老师编著的《美在此处》一书,跟着王老师学习如何扎实做好老师的基本功——备课。
拜读着王老师文字,感受着每一个文字背后流淌出的对于语文的深刻的见解。
王老师的课感王老师的课一直以来如一株清荷,细腻温婉却又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爱王老师授课的语言。
没有拿腔捏调的造势,就那样婉婉到来却在不经意间流淌进了每一个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田。
细细听来,不觉是在一堂课中,而是畅游在诗意的海洋。
爱王老师的教学设计。
每一堂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带给学生灵魂深处的觉醒和勃发。
王老师的站位他的课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震撼,深深吸引着听课的人?看看王老师备课的站位你就会发现些什么。
一、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基。
现在的我们也学着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注重体现语文要素,注意拓展相关的教学资料补充学习促进学生理解。
其实这些才只是教学的入门阶段。
王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统整了教材,将语文素养中对学生的要求体现的淋漓尽致。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简单教会学生读书写字和习作,她的身上承担着文化传承、审美鉴赏、道德熏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守住中华传统的根,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根本所在。
站在这样的高度去构思去设计教学,怎能不精深?二、继承传统文化的力量。
平时我也爱读书,尤其是对于教学有帮助的各种书都能读上一读,这些书籍确实对我的教学也很有帮助。
这些书如快餐一般,在短时间内“喂饱”我的教学需求,满足当下的教学需要。
读了王老师的书,你会发现这些阅读书目的营养似乎不是那么全面了。
王老师在解读《爱莲说》一文的教学设计时,旁征博引《周易》的相关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中华文化易经的思想和《爱莲说》的教学巧妙的融汇到一起。
如果没有《周易》的阅读积累,我想很难会有关于《爱莲说》“象征思维”这样的独特的见解吧。
三、擦亮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老师应该有一双慧眼,发现他人所不能发现的语言密码,发现语言文字之美。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在甘肃考察期间,领导人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
他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从字里行间中,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历史长河奔流不止,灿烂的中华文明独树一帜;5000多年生生不息,古老的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东方。
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有力推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就。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更好滋养人们心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心有高标,方可致远。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树立科学理念至关重要。
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来说,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算好文化账、社会账、长远账,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从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
对全社会而言,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要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不断培厚敬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合理利用也是对文物的保护。
保护文化遗产不应只局限于文物本体,还应致力于挖掘其文化价值,为社区营造、城市建设、文明养成提供营养。
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者,应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历久弥新,焕发新的光彩。
修身为本,守住优秀传统文化之魂——访清华大学教授钱逊
修身为本,守住优秀传统文化之魂——访清华大学教授钱逊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9期“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贲卦·象辞》文化是民族之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 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清华大学教授钱逊认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修身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人的立身之本,我们学习并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此。
青年学子的课本里,应该把优秀传统留住。
民族复兴的进程里,必须把文化根脉留住。
认知需要案例来加深体悟,我们选择了在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具有民族特色的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作为专题报道学校,介绍了民族小学追求“ 和而不同”“ 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的幸福实践。
我们也找到其他传统文化教育的践行者,分不同学段或地区,学几句“南京白话”、练两下“抵功拳”、听一段黄梅戏、感受一次“娃娃过节”、呼吸一下“土香土色”……不同学段或地区的课程与实践,期待能为传统文化在不同学段如何进入学校提供启发。
当然我们的视野不仅限于国内,很多国家都曾经或正在面临本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其中,英国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只八个字,文字简单,但践行不易。
想做,因为我们有梦想;能做,说明我们有能力。
做自己想做并且能做的事,这就是幸福。
文 | 本刊记者宋欣园钱逊,1933年生,籍贯江苏无锡,曾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在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等诸多学术团体担任职务。
守住中华民族之根
守住我们的“根”根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立身的根本。
中国俗话讲:饮水要思源,做人勿忘根,记住我们的根,守住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是所有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中华民族和中华大地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根之所在。
抗日战争时期,从国民党与共产党内战,到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将领合作抗日(如冯玉祥等),再到国共双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击日寇,最后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体现的是中华儿女对于我们的母亲,我们的中华民族深深的眷恋。
中华大地是所有中国人的家园,万千中国人的根深深地埋在这片土地上,那么国之不保、家又焉存?国共联合抗击日寇,正是为了守住我们的家,守住我们的根。
解放战争之后,蒋介石带领大批国民党将领去往台湾,有多少士兵甚至没来得及与家人道别,就背起行囊远离故土。
离家之时仍是弱冠之年的青涩少年,归乡之时却已是双鬓斑白。
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这么多年来,台湾老兵们想家的时候,恐怕也只能是看一看自己带来的那一捧故乡的泥土。
这些老兵的家在大陆,根在大陆,无论离得有多远,他们也永远忘不了自己的家,忘不了自己的根。
中国人口数量大,因此华侨数量比较多。
正是因为对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对于中国大地的眷恋之情,广大华胞积极投入对祖国的建设之中。
华胞中投资兴办企业的不在少数。
正华侨工业建设公司是黄洁、王源兴等侨居印尼巨港的华侨于建国初期回国投资的,以发展工业为主,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家侨资企业。
它兴建的华建麻袋厂三年收回成本,是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工业建设的一面旗帜。
它的兴建体现了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体现了海外同胞对祖国建设的极大热情。
这些海外游子们虽然远离故土,但是对于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母亲怀着一颗赤诚之心。
还有河南新郑黄帝故里,祭祖大典体现了中华儿女对于祖先的感恩与敬仰,让广大中华子女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根在哪里,增强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意识。
四个“不冲突”,守住民族“根”与“魂”
精选资料四个“不冲突”,守住民族“根”与“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继承传统文化,要明白四个“不冲突”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冲突。
经济与文化是辩证统一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是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发展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文化根植于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向。
在致力于经济转型,生产结构调整的同时,更要关注文化的方向,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传承与应用。
坚持传统与开放创新不冲突。
开放促进世界资源共享,创新变成国家发展的命脉,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被现代文化冲击。
例如很多人感到年味越来越淡,过节值得期待的事情越来越少,民俗节日原有的传统仪式渐渐被简化,这都是传统逐渐失去生命力的表现,也就预示着传统文化的危机在加深。
坚持传统并不阻碍创新的实现,相反,创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会迸发出绚烂的火花。
传统道德与现代思想不冲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加强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传承中华礼仪之邦的风采。
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开放的现代思想,传统道德与现代思想可以很好的融合,古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现今是“实事求是”,古讲“达则兼济天下”,如今要“开放市场、共享发展机遇”,古讲“见贤思齐焉”,在今天就要学习先进科技,在竞争中发展。
根植于优秀的道德传统,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创新发展理念,秉承自身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必定能促进社会不断发展。
贴近生活与高级趣味不冲突。
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严守文化底线,拒绝腐化思想,摆脱低级趣味。
整顿网络等文化传播途径,保证传媒空间清洁,传播正能量。
让我们共同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尚武精神——香港精武体育会成立88周年纪念日感言
破们 善 同穹住 中华
— —
的 根 尚武精神 ◇ : 番港 糈 武体 畜会 威 主 8 8周 年纪金 弯
文 / 宪 民 吴
展阶段 : 精武体育会 之 声 ”、“ 国武 术 之 家 ”、 习武 指 中 “ 这种 非物 质文 化 遗 南”。近年来我们更是加 大 了对传 统 产保 护机 制逐 步 在 武术文化进行认真梳理的力度 ,在宣 全 国建立 , 民族体育 传上更加强了传统武术 文化保 护的 内
地 用 科 学 的 表 现 形 式 和 传
的优秀文化传 统和民族精神 , 促进 了中华 民族 共 有精 神 家
园 的建设 , 高 了中华文化 软 提 实力和吸 引力及 国际竞争力 。 真是强种强 国 , 深人人心 !尚
武精神 , 天下 归心 !通过遍 布 在 世 界各 地 的精 武 体育 同 仁 会 的不懈努力 与拼 搏 , 已逐 步
育会 为整 体性 继 承 在弘扬 尚武精 神工作 中 的重要 作用 ,
发展 尚武 精 神探 索 可 圈 可 点 !
出很多有益经验 , 可
意 可会 !
天下武术是一家 , 精武 》 《 杂志和 世界各 地精武 体育会是 情 同手足 , 血
21 0 0年 8 8日是香港精 武体育 月
尚武精神作为 中华传统文化 的重 脉相连的一家人 ,你们 的生 日就是我
会成立 8 周年纪念 日。 8 在这一天举办 要载体 ,是 中华 民族智慧 的结 晶和杰 们的节 日!一个好汉 三个 帮 , 精武 》 《
重大的庆祝活动是我们武术 团体 和武 出创 造力 的体现 , 是一个 国家 、 一个 民 人愿意为兄弟奉 献一份厚礼—— 把香 术工作者 加强武术文化遗产保护 的一 族兴 旺发达 的文明标 志与精神 支柱 。 港精武 体育会 成立 8 8周年纪念 日宣 项重要举措 , 可喜可贺 ! 香港精 武体育会 是一个 历史悠 久 、 成 传活动 的这 项重要 的工作 当成是 《 精 作 为中华文化遗产 的重要组成部 绩优秀 、 影响广泛 的文 明武术组织 , 武 》 志 的一项重 要 任务 , 自 杂 竭尽 全 力 分 ,尚武精神蕴含着 中华 民族特有 的 创会 起就一 直不遗余力地传承着博 大 地配合好庆典活动 !我们衷心希 望能 精 神价值 、 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 , 体现 精深的中华 民族武术文化遗产 和中华 为独特的精 武体育会文化价值 和艺术 着中华民族 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 自从 民族 的宝贵精神财富。8 年来的奋斗 魅力超 越 民族 和 国界 奉献聪 明才智 。 8 伟大的先行 者孙 中山先生提倡强种强 与奉献 ,充分展示 了中华武术文 化遗 让我们共同守住 中华 民族的根——尚 国、 天下为公 的尚武精神 以来 , 弘扬 尚 产中所蕴涵 的历史价值 、 文化价值 、 科 武精 神 ! 武精神的工作就进入 了一个崭新 的发 学价值 ; 伟大 的精武人创造性
守住传统文化优秀作文素材
守住传统文化优秀作文素材守住传统文化最后的一片净土,我们的文化才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中国的文学才能够传承,否则我们永远就只能读读鲁迅,张爱玲,林语堂等一批老作家的名作了。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守住传统文化作文素材,欢迎阅读守住传统文化作文素材1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
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
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
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
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
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
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
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是啊。
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
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
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
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守文化之根_创华夏之灿
卷首语守文化之根 创华夏之灿文 李 敏在中华5 000年浩瀚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围绕着生存发展和衣食住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手工艺,创造了无数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共同凝结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之根。
它们被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文化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基因,并形成了本民族文化的识别性特征,蕴含着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智慧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和设计源泉。
文化遗产中最具影响力和活性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而这部分又是最容易被忽视、被边缘化、被当代科技淘汰的部分,同时它又是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去继承、发扬的部分。
它是当代中华文化创新的养分和土壤,没有它滋润的新文化,其继承、创新和发展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守文化之根是守农耕文明DNA中最高美学和哲学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审美观;是守传承人,不让老祖宗的技艺、匠心、精工的文脉断线,通过基础教育的手工技艺传承人培养,使能继承、有创新的时代人才脱颖而出;是守技术,不让大机器、AI智能完全代替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技术、技能、技巧,造成失传,而这些原生技术又是现代创新的源头活水;是守艺,守住中华民族东方美学的特质,保住民族美的风格在世界上的识别性;是守创原,保存中国原生态的味道,保持由中华农业文明生长出来的工业文明和智业文明的独特性。
创华夏之灿是科技自创,走自主科技创造之路又受世界科技滋养;是精工之创,将传统工艺融汇创新,走精工发展之路,提升产品品质;是品牌之创,创建本民族品牌,精工打造,世代流传;是技艺之创,留住中华民族民间手工艺的独特性,通过拾起老祖宗失传或流失的技艺并与当代先进技术结合,革新传统工艺;是新时代内涵之创,打造国风新产品、新工艺,创造东方文化之灿。
守住中华民族的根
守住中华民族的根蔡武《人民日报》(2009年6月23日16 版)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
遗产日设立3年来,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确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这是我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文化遗产日”设立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逐步建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基本形成,国务院已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28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公布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得到有效保护,文化部在公布两批77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基础上,近期,又公布了第三批71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建设态势良好。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逐步展开,先后设立了闽南、徽州、热贡和羌族四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整体性保护探索出有益经验。
同时,结合“文化遗产日”、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杰出创造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文明标志与精神支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珍贵资源。
2019国考申论优秀范文:坚定文化自信 振奋民族精神
2019国考申论优秀范文: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收集了2019国考申论优秀范文: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供准备参加国考的考生们参考,资讯请关注更新。
2019国考申论优秀范文: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孔子的“见贤思齐”,岳飞的“精忠报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古老的神话寓言,优良的革命传统,如今的航天精神;人们寻常生活里的信仰、风俗、规范、观念·····如此种种,都是对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
然而,在“戏子”当道,娱乐至死的当下,民族精神的声音越来越微弱。
因此,振奋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时代之需。
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能让英雄的故事世代传颂,让优秀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让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根可寻。
因此,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化自信来振奋民族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须树立自信意识。
早在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针对一些人的民族自悲情绪,写下了著名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鲁迅先生尚能发出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的“呐喊”,今天,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理直气壮、满怀豪情地充满自信。
用自信去提振我们的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去凝聚力量,克服所有的艰难阻险。
此外,还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对待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时政素材
中华文化时政素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守住“根和魂”,让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是当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以名言作为引入,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是中华民族必须要牢牢守住的“根和魂”,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另外,这里提到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其实就是后面的四个对策型分论点的核心所在,大家可以记住这四个词语,作为以后寻找相关对策的一个方向。
】文以“留史”,保护文化的源流根基。
(分论点1:保护)与文相会,与史为友。
文化是与过去的“对话框”,既刻录着历史,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资产。
”(文化与历史的关系)一羽之轻无以飞,一足之力无以至,(化用古语“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五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妥帖地“收藏”好这些“家珍”,把文化的源流根基保护好。
(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保护在心更在行,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保护传统文化成为自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重要使命。
唯其如此,才能让延展文化根系脉络的土壤更加坚实,让文所留史,永绽光芒。
(保护传统文化要落实为自觉行动)【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岁月的陈酿,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浓缩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本色。
而我们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内化于心,外化于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必定让文所留史,永绽光芒。
】文以“接力”,传承文化的民族基因。
(分论点2:传承)文化是精神的宝库,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源流。
顽强拼搏、奋发图强,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
守住中华民族的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我们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 载体袁是维系社会统一的基础袁也是我们前人智慧的体现袁 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人们的共识遥
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 且常抓不懈的大事遥 我们要自觉地保护袁更必须明白袁文化 遗产就在我们身边袁就靠我们的传承与创造遥
2009.12
03
J 卷窑首窑语 UA N SH O UY U
守住中华民族的根
音文erved.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袁已经有数不清的辉煌文化遗产 被岁月的风沙所掩埋袁已经有无数伟大的创造被时光的洪 涛所淹没袁消失的文化与文明不能再生袁我们只能面对着 远古遗址黯然神伤遥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满足人们认知世 界尧认知历史尧认知特色文化的需求袁但它是不可再生资 源袁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袁等到将来的某一天袁当我们的子 孙只能在历史课本中查询它们的时候袁那将是多么巨大的 损失和遗憾遥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筑牢文化自信心根基作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筑牢文化自信心根基作文
《传承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嘿,大家知道吗?中华传统文化那可真是老宝贝呀!我给你们讲一件事儿,你们就知道传统文化有多厉害了。
有次我回老家过年,这一回去呀,可真是大开眼界。
过年嘛,村里那叫一个热闹,尤其是写春联的时候。
我就看着村里的老爷爷,那一脸的慈祥,拿着毛笔,蘸上墨汁,就在红纸上龙飞凤舞起来。
哎呀妈呀,那字写得可真是漂亮极了,一撇一捺都透着劲道和韵味。
旁边的人都啧啧称赞,我也看得眼睛都直了。
贴春联的时候,大家都小心翼翼的,仿佛那不是一张纸,而是珍贵的宝贝。
贴上后,整个院子都感觉喜气洋洋的,充满了过年的氛围。
可不是我夸张呀,就从这写春联这件小事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它就像是一条纽带,把我们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想想看,几千年来,咱们的老祖宗就是靠着这些文化传承下来的呀。
不管是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还是那些节日习俗,都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智慧。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把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传下去。
有了这些,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的根基就会越来越牢固。
咱可不能
把这些宝贝弄丢了,要让它们永远在我们的生活中闪闪发光,就像过年时那红红的春联一样鲜艳夺目!嘿嘿,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怎么样,我说的这件小事是不是让你们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啦?咱们可得好好守住这些宝贵的财富呀!。
培根固元、守正创新,发展中华文化
培根固元、守正创新,发展中华文化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培根固元、守正创新成为发展中华文化的关键步骤。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培根固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则能够帮助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出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
首先是培根固元,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首要步骤。
我们要通过学习、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时代背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通过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
这样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其次是守正创新,这是发展中华文化的关键之策。
虽然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优秀的价值观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也必须不断创新。
我们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新出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表达形式,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在多元文化的时代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只有守住传统文化的根基,对时代的要求保持高度敏感,才能有效地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培根固元、守正创新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步骤。
我们要不断传承和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开拓文化创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为了实现中华文化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我们需要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人们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认识。
这意味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方面都要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更加齐全的教育资源,倡导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创新中华文化,使其与时俱进。
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文化,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
例如,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媒介传播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等元素融合,重新演绎出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力量。
文化根脉观后感
文化根脉观后感当我看完了文化根脉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
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
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
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
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
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
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
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
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省政协召开第六次月度协商座谈会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住“根”与“魂”
省政协召开第六次月度协商座谈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
住“根”与“魂”
姜军;王巷超;张梦;张璨龙
【期刊名称】《湖北画报:上旬》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8月26日,在20多名中小学生清脆悦耳的诵读声中,这些发人深省的传统经典名句再现湖北省政协月度协商会会场。
别开生面的诵读场景和经典名篇传递的独特文化魅力让与会者耳目一新。
政协协商会也能这么开.传承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总页数】6页(P36-41)
【作者】姜军;王巷超;张梦;张璨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政协第六次月度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J], 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
2.做大荆楚文化唱响长江品牌——湖北省政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助推文化强省建设”月度专题协商会建言 [J], 张辉;王滟雨;尹远;
3.湖北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主题: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J], 湖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4.省政协召开第六次月度协商座谈会聚焦中华经典诵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本刊记者
5.省政协召开“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月度协商座谈会 [J], 本刊记者;张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住中华文化的根
古代经典是记述天道人事之“常理”的书,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可是,几十年的母语教学之路,回头看看,小学不读,中学蜻蜓点水似的读,大学就读不动,成人几乎不会再去读。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守住。
一、读经教育在当今学校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年代,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人精神没有支柱,文化没有功底,人格没有内涵,中华文化几乎出现了断层的危机。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实际教育中,常常发现学生们的言行举止让人很忧心,没有集体意识,没有谦让之心,总是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不休。
为了让他们能更多地接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成长为一名知书达理的有用人才,我开始尝试在我任教的七年级选取两个班级开始读经教育实践。
二、一个班主任开展读经教育实践的历程
(一)活动一:聆听圣人教诲
为了提高学生对古代经典的认识,调动他们自觉阅读古代经典的积极性,我针对近期班级学生之间矛盾较多的现状,给两个班的学生开了一次题为《聆听圣人的教诲——孔子的交友之道》的专题讲座,以帮助学生走近经典。
没有想到的是,听了我的讲座后,学生
的反应强烈,纷纷在日记中写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今天听了老师讲的关于孔子的交友之道,让我知道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如何在不同的年龄交到益友。
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呢?就像孔子所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朋友应该正直、体谅,知道多方面的知识。
——摘自王娅日记
(二)活动二:品味经典
借助讲座的东风,我精选了《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品读,并能够多背诵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写读后感。
渐渐地,静坐一隅看书的学生多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读后感记录了他们这一段时间里真实的阅读感受。
自从我开始读《论语》之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它让我知道了怎样学习,怎样孝敬长辈,怎样做个有君子风度的人,怎样做个守信用的人。
礼的运用,以和谐为重。
但是不能大事小事都只顾按照和谐的办法去做,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节来节制和谐,是不可行的。
——摘自滕芳汝的读书笔记
(三)收获与启发
古代经典文章经千年历史的沉淀,给后来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其中既有振聋发聩的充满睿智的思想,也不乏惟妙惟肖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画,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
而且这些文
章大多篇幅不长,文笔洗练,特别适合初中生运用零散时间学习。
在读经实践中,学生的日记、读书笔记、读后感以及上课的表现都在说明,诵读经典是一件十分可行的事情。
1.在学习上的进步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的学习方面的进步很大。
他们不仅语文成绩进步明显,而且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课前主动预习,对课堂教学的接受能力也显著提高。
在平时的考核测验中,学生们成绩让人满意,在同年级段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由此可见,利用一定的时间来诵读经典,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对他们的学习有值得肯定的促进作用。
2.在生活上的进步
我进行读经教育实践的这两个班,学生的日常生活过得比别的班的孩子更加充实。
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经典文化在道德方面的熏陶,而且孩子们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浸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气质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班级里大家团结和睦,学习生活稳步提高,日常管理整齐有序。
这两个班经常获得学校的各项奖励。
3.在阅读写作方面上的进步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们大多都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阅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我和家长达成共识,鼓励他们在能力范围内继续加大阅读量,扩宽眼界,增加知识的积累。
同时,有读便有感,学
生们的写作欲望也空前高涨。
广泛的阅读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意可表,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也优于同年级的孩子。
他们的作品有多篇在语文周报和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在市阅读大赛中也有多名学生获奖。
三、结语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我们如此重视古代经典,并不是要简单地回归古代或盲目地颂扬古典文化。
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我们要做的,是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文明完美对接,让现代人、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在传统道德的影响下正确地去面对现代的生活,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现代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进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古代经典是现代文化的根源,是中华民族的根本。
要想把我们的文化之根留住,读经教育就势在必行。
新一代的青少年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作为有责任心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