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3)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成就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科技成果。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素材。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工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第二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成就以及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建立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成就,理解第二次工业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数据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二次工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成就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主要成就的理解和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二次工业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第二次工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一次工业的图片和成果,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成就,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工业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的内容相对复杂,涉及到的发明和技术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工业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第一次工业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的历史背景。
4.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发明和技术的图片、地图等资料。
5.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范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课程内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解读1.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课程《近代世界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工业化进程、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历史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1.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讲解法、讨论引导法、问题导入法等。
-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讨论和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和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
2. 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和PPT,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引导性问题和思考题,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 通过展示几张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提出问题:你知道工业革命是什么吗?它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 教学部分:- 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包括科技革命、能源革命和市场扩大等方面;- 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包括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 讲解一些具体的发明和创新,如电力、内燃机和钢铁等。
3. 学习活动:-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科技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交通工具的发展、工业生产的改变等;- 思考题:请学生思考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现代社会中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课由“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三个子目构成。
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果以及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步伐,对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除了对教材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读之外,还需要对学情有一定的把握。
本课所授课的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能力,但对于世界史较为陌生,时空观念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和整体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和化工等方面的成果,分析并理解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团队协作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和化工等方面的成果。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史料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
环节一: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一堂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
为此,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
我会进行情景创设: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从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到 20xx年中国将要举办的世博会,它走过了近二百年的历程,向世人展示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也感叹着科技进步的神奇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也担此重任,举行一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展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是本学期的第五课,也是本册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就,以及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的概念和影响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对第二次工业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上,学生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及其与第一次工业的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一次工业的图片和成果,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及其与第一次工业的区别。
5.案例分析:分析第二次工业中的典型发明,如电灯、电话等,了解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第二次工业的意义,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世界殖民扩张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技术领域更广,发明创新更多,对学生来说,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发明创新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问题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2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2号选手,我说课的课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我将从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造成资本主义国家商品数量上和产量上的大幅提高,资产阶级更加疯狂地进行征服世界的活动,占领更多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在经济上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至此,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确立的过程,就是垄断资产阶级完成征服世界的过程。
二、说学情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对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已有所了解,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另外,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现自我,具有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可因势利导。
三、说教法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图片、影视及相关情境资料,设疑引思,为学生提供知识脉络,解决知识性、理论性难题。
2、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其影响,加强合作探究,并讨论结果,形成结论,相互评价。
3、引导学生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四、说学法1、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提纲,自主探究问题,形成答案,以便在课堂上查漏补缺。
2、在深入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分小组完成。
在争论中分辨是非,掌握知识,请老师参与评论,共同概括要点。
3、列表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在比较的基础上综合两课内容,形成规律性认识。
五、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3、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4、理解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过程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谈话法教学,与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交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历史的本质,在谈话中让学生理解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模板《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模板《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的整体布局来看:本课是源头。
是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起点,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开始,它促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上了新台阶,还由于列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上承第三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下启第四章其余四节,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本册书中具出突出地位,是历年高考的重点2、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加上对教材和对我校校情、生情、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掌握基础史实,把握历史概念,如“垄断组织”“帝国主义”②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如从历史条件、主要内容、进程、影响等方面来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与探究,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①通过对垄断现象的分析,理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含义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③联系晋江实际,懂得“博览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重点难点:(1)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2)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而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和垄断组织这两个问题,理论性较强,都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作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来处理。
二、教法、学法的选择及依据1、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总体构想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改变传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学习的现状。
“教师搭台”是指我制作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知识脉胳,精心设置由浅入深,由易而难5个问题和配套练习;“学生唱戏”是指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派代表上台发言和提交作业,并相互评价。
工业说课稿
工业说课稿工业说课稿1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学好本课,可以帮助学生辩证、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说学情过渡语: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了归纳历史事件要素的方法,但对各种社会变化间的内在关联认识不足,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需要老师的适时点拨。
因此,我将通过师生互动来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角度的史料,全面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增强辩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为“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基于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美、德等国在人口数量、劳动力结构和大众教育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知道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能说出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英国社会史》等史料和小组讨论,辩证地看待工业文明的影响,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辩证、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立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难点】辩证地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会更好的进行学习。
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过渡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了设疑导入法。
我会出示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开篇的话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科技变革和工业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还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剧了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和掠夺。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延续和发展,又为后续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学段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如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等。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包括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表等,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2)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018最新】第二次工业革命,初中历史,评课稿-实用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第二次工业革命,初中历史,评课稿篇一: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刘晓艳一、说教材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近代史上作用非常重要。
纵向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文明扩展;横向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全球化进一步扩展。
所以学好本课能起到三点作用:一是使学生建立全球史观;二是增进理解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是能明确科技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第1课时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含义、背景和成就。
2. 过程与方法:授课过程主要分课前、课中和课后,着力点主要在课前的师生准备上。
首先教师研读大纲确定使力点,采用比较中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差距的方法使学生明确“科技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任务,精心指导预习;第三,制定几种预案,以确保对课堂生成性问题有效掌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激励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二、说教法本课的设计总思路是以教师引导、点拨为主线,学生展示、质疑和释疑为中心,比较法贯穿始终的“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三、说学法根据学生基础弱,涉猎的知识有限而又自信心不足的学情,本次公开课仅在基础知识层面展开合作探究,但能力要求却不低:使学生学会如何搜集、整合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如何动手制作并播放课件;历史语言的表达能力;运用比较法找出知识比较点。
四、说教学过程1. 视频导入:播放《大国崛起》之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剪辑。
提问:从这段视频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由此导入新课。
2. 学生展示环节:大概在10——15分钟内,给2或3个小组展示他们集体备课的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刘晓艳一、说教材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近代史上作用非常重要。
纵向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文明扩展;横向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全球化进一步扩展。
所以学好本课能起到三点作用:一是使学生建立全球史观;二是增进理解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是能明确科技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第1课时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含义、背景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授课过程主要分课前、课中和课后,着力点主要在课前的师生准备上。
首先教师研读大纲确定使力点,采用比较中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差距的方法使学生明确“科技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任务,精心指导预习;第三,制定几种预案,以确保对课堂生成性问题有效掌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着名论断;激励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二、说教法本课的设计总思路是以教师引导、点拨为主线,学生展示、质疑和释疑为中心,比较法贯穿始终的“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三、说学法根据学生基础弱,涉猎的知识有限而又自信心不足的学情,本次公开课仅在基础知识层面展开合作探究,但能力要求却不低:使学生学会如何搜集、整合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如何动手制作并播放课件;历史语言的表达能力;运用比较法找出知识比较点。
四、说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播放《大国崛起》之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剪辑。
提问:从这段视频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由此导入新课。
2.学生展示环节:大概在10——15分钟内,给2或3个小组展示他们集体备课的内容。
教师视实际给以及时点评。
3.建构知识体系:其一,运用比较法,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
具体知识结构:一、含义二、背景(一)前提(二)条件三、成就(一)电力的广泛应用(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三)石油、化学工业建立(四)以钢铁为主的传统工业的进步其二,围绕课堂生成的重点、难点,师生互动质疑释疑,完成教学任务。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创新优质说课稿
2020部编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创新优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近代史,讲述了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自此进入电气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其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近代科学与文化》三课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的第1课。
今天,我们用电话联得远方的亲期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行……这一切使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本课主要介绍了这些东西是何时出现的及出现的历史背景。
本课由“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和“化学工业和新材料”三部分构成。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本课内容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单元当中一课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下许多国家进行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之下工业革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资本的全球扩张和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可见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2、特征内容新:增加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条件的分析分析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条件资本条件和科技条件视角新:立足于垄断资本分析垄断资本对经济影响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成为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老教材立足于垄断组织更侧重分析垄断组织对政治的影响观点新:科学与技术关系以往突出科学与技术在这一时期开始紧密结合而在这里不仅体现这点更突出科学理论直接引领着技术发明和应用对大企业、垄断资本理解大企业、垄断资本实质是社会化程度提高自由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二、学情、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分析有关这节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学过何况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现实的生活中经常接触再加上前面刚学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探源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方法学了第十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对现代工厂制度、股份制、自由贸易制度的理解这一切为这一课学习提供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资源但是关于垄断资本很抽象概念性、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洛克菲勒家族企业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垄断变抽象为具体尽量做到即有理论上把握又要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懂三、教学目标设定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核心内容以及重要成就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及特点;理解垄断资本形成的原因、实质和影响绘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表梳理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进一步学会从政治、经济、科技等视角分析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原因的方法通过对垄断资本影响的辩论树立全面、客观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和意识3.了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关系感受科学理论直接引领着技术发明从而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感悟电的利用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条件和特点难点:垄断出现的原因、实质和影响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引导学生在19世纪50、60年代美国、德国、俄国、日本发生重大事件并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革命和改革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发生产生影响使资本主义开始形成一个世界体系由此导入起到巩固学过的知识宏观把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为后面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条件作好铺垫探源第二次工业革命让学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巩固学习经验并为后面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作点准备探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利用书中的小字知道电机的发明应用是建立在电磁学理论基础之上再结合课后探索与争鸣[英]W·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话理解此时科学理论引领技术创新和应用整理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通过设计一组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广了什么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什么新材料风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新型动力机叫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些新工业部门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去看书从而快速掌握工业革命重要成就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进行分组讨论并用表格形式整理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并组织进行交流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通过学生回顾xx年雪灾给灾区人们和生活在上海我们带来的影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切身体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感悟电力时代的含义并意识到电的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留给我们最具特质的东西对于第二目内容分三个教学环节探讨大企业、垄断资本出现原因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洛克菲勒家族企业的发展一起探讨垄断出现的必然性探究垄断资本实质垄断资本是生产组织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理解这点需利用学生前面第10课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物现代工厂制度股份制贸易体制的理解现代工厂制度使生产组织和管理社会化生产力社会化的表现大企业在此基础上社会化程度提高股份制使资本社会化是生产关系社会化的表现垄断资本在股份制基础上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垄断组织出现则是反映了贸易体制变化从自由贸易到为瓜分市场而出现的垄断组织反思垄断影响垄断出现是为了减少竞争带来的损失而出现但是垄断形成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怎样理解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可以在事先准备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冲击中全面、客观看待垄断影响课堂小结与升华再一次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垄断形成同时让学生理解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解决动力技术问题大企业是关于劳动力问题垄断资本解决使一个资金问题垄断组织解决一个市场问题而技术、劳动力、资金、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四大条件有了这四大条件生产力就飞速发展让学生把全课内容从纵向和横向串起来形成宏观知识框架更加深对工业革命和垄断理解课后练习设计:1、如果你是1900年法国博览会的策划者你要设立几个展区展出些产品在这次展览中什么展品会最吸引眼球为什么附板书设计:政局稳定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核心内容:电机发明运用重要成就: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机新工业部门政局稳定资本积累理论突破技术创新大企业与垄断资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实质:社会化程度提高影响:推动生产力发展经济危机发生原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5课《第二次工业》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从科技、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展示了第二次工业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揭示了这一时期科技进步背后的历史规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工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理解第二次工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
2.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3.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基本情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的特点。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第二次工业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第一次工业,引出第二次工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示其主要成就和影响。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例,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的特点。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二次工业一、发生、发展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地点:欧美各国二、主要成就1.电力应用:照明、交通、通讯等领域2.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3.钢铁工业:产量的大幅提升4.化学工业:化肥、农药的研制5.科技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6.经济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7.社会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8.殖民扩张:加剧了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掌握程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本课内容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单元当中一课,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下,许多国家进行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之下,工业革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资本的全球扩张和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可见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2、特征内容新:增加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条件的分析。
分析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条件,资本条件和科技条件。
视角新:立足于垄断资本,分析垄断资本对经济影响,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成为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而老教材立足于垄断组织,更侧重分析垄断组织对政治的影响。
观点新:科学与技术关系,以往突出科学与技术在这一时期开始紧密结合,而在这里不仅体现这点,更突出科学理论直接引领着技术发明和应用。
对大企业、垄断资本理解,大企业、垄断资本实质是社会化程度提高。
自由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学情、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分析有关这节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学过,何况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现实的生活中经常接触。
再加上前面刚学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探源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方法,学了第十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对现代工厂制度、股份制、自由贸易制度的理解,这一切为这一课学习提供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资源。
但是关于垄断资本,很抽象,概念性、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洛克菲勒家族企业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垄断,变抽象为具体。
尽量做到即有理论上把握,又要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懂。
三、教学目标设定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核心内容以及重要成就。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及特点;理解垄断资本形成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的相关内容较为复杂,涉及众多领域和人物,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认识第二次工业与第一次工业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的发生、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与第一次工业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第二次工业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工业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的历史成就,引出本课主题——第二次工业。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与第一次工业的区别和联系,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作为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影响及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通过对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以及我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处的位置。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1. 承上启下:本文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延续,同时也为后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学习奠定基础。
2. 突出科技发展的重要性: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科技为先导,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 强调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国际格局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主要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以电力、化学、石油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崛起,以及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
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变革,加剧了国际竞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科技成果。
(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
(2)了解我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科技成果及其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这次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还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节课主要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够深入。
他们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获取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理解以及如何辩证地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
(2)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的整体布局来看:本课是源头。
是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起点,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开始,它促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上了新台阶,还由于列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上承第三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下启第四章其余四节,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本册书中具出突出地位,是历年高考的重点2、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加上对教材和对我校校情、生情、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掌握基础史实,把握历史概念,如“垄断组织”“帝国主义”②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如从历史条件、主要内容、进程、影响等方面来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与探究,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①通过对垄断现象的分析,理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含义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③联系晋江实际,懂得“博览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重点难点:(1)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2)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而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和垄断组织这两个问题,理论性较强,都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作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来处理。
二、教法、学法的选择及依据1、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总体构想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改变传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学习的现状。
“教师搭台”是指我制作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知识脉胳,精心设置由浅入深,由易而难5个问题和配套练习;“学生唱戏”是指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派代表上台发言和提交作业,并相互评价。
在这堂课中,我创设了活动情境,起到的是组织者和引路者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
采用的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阶梯设疑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学生学习方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学习法2、主要依据(1)学情分析:A、现有知识基础: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学过,对主要人物及重大发明和事件起因、影响有所了解。
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细读课文,完成学案配套练习,编写教材提纲,掌握知识体系,总之,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此外,我校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较为突出。
B、学生心理特征:我校学生思想活跃,敢于表现自我,独立性强,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能与学习伙伴合作讨论。
但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还需改进。
(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性和互动性的优势资源性:从我组《春秋风》网站“高中历史资源库”栏目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采用网页与幻灯片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互动性:借助网络发布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讨论。
利用网络教学优势,纵横对比,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在讲练结合、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4)我校历史组的网络课件制作技术相当成熟,为本课提供了技术保障,我有多次网络教学的经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三、学习程序1、学习准备(1)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对照比较,检测预习”和“任务驱动,学生探究”两个环节,第二课时完成第3环节“一试身手,巩固知识”。
(2)课件准备:教师制作网络课件,由导学提纲、知识体系、重点分析、基础训练、视野拓展五部分构成。
(3)学生分组:选十位同学担任组长,并由组长自己按照5到6人的比例,自行招兵买马,对班上同学进行分组(依据知识水平、表达能力、电脑水平)2、学习过程首先,介绍课件的结构,点明本课教学的三大环节(1)对照比较,检测预习学生自行浏览课件中的“导学提纲”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归纳重大史实,理解重要概念。
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基础知识,看看自己的知识体系编写是否完整。
(2)任务驱动,学生探究“重点分析”设置适合学生知识和智力水平的五个问题,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逐个抛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
当回答出现困难或不完整时,我适时进行启发和鼓励;当回答准确无误时,我会给予表扬,同学也报以热烈的掌声,发言者及小组成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背景模块(政权条件、资本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科技条件)切入,把握第三章和第四章(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下面问题的背景文字、图片材料参见教学课件,在此不一一罗列) 2、如果你是1902年美国博览会的策划者,你要设立几个展区,展出哪些产品,这些产品各有什么特点?———从主要发明模块切入,通过角色体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走进历史,体验历史,也使学生对现实社会更加关注(结合2010上海世博会、晋江各类博览会)。
3、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作用?如何评价?———从影响模块切入,全方位把握“垄断组织”这一重要概念。
4、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起止时间显著标志主要工业部门特点影响———细化课本知识。
5、想一想,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从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作用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中外联系,把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纳入世界大背景中考察。
(3)一试身手,巩固知识A、学生完成“基础训练”中的七道选择题,利用网上在线测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B、学生分组完成“视野拓展”中的材料问答题,要求学生在留言版上做答(文字录入),并提交答案。
通过BBS学生可查看其他小组的答案,上台对其他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
最后,我对课堂练习、学生的点评进行简要分析和小结。
四、教学反思反思之一: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课对他们没有什么大的困难,反而比较喜欢。
他们喜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第二,学习起来更轻松有趣。
反思之二:从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情况来看,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实现互动。
而且,这种讨论的反映很激烈,一些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发言后,常伴有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真棒”的感叹。
说明学生之间已经有了共鸣,产生了“欣赏”,在互动中将他人的智慧“据为已有”。
在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历史特征、总结出历史认识时,大多数同学会边记边点头。
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已有的知识被激活,同时又发现了自己在知识掌握和运用中的不足,这会激励他们“查漏补缺”,增强学习成功的信心。
反思之三:从教学手段上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互动性特点,教师设置问题,分小组完成,先采取生生互评,学生为了本小组的“荣誉”,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在争鸣中分辨是非,掌握知识,最后是师生互评,在互动中促进教师对教、学生对学的反思和改进。
反思之四:听课教师在听课后充分肯定了这堂课,认为我这节课融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创意新颖,是一堂并不多见的好课,有许多亮点值得学习和推广。
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探讨①多设置亮问题诸如“如果你是1902年美国博览会的策划者,你要设立几个展区,展出哪些产品,这些产品各有什么特点?”②探究需要较多时间,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都用探究方式来获得,如何掌握知识讲授法与问题探究法的“黄金比例”,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如下: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五、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
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2、战争起因。
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
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
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
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
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
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这是本课的重点。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
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6、教训与启示。
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