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接触电击防护

合集下载

3-3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3-3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dq/index.html
二、保护导体的注意事项
• 1:保护导体的干线必须与电源中性点和接地 体 ( 工作接地、重复接地 ) 相连。保护导体 的支线应与保护干线相连。为提高可靠性, 保护干线应经两条连接线与接地体连接。
/dq/index.html
/dq/index.html
四、等电位联结
• 等电位联结指保护导体与用于其他目的的不带电 导体(建筑物的金属结构)之间的联结 ( 包括 IT 系统和 TT 系统中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之间的联 结 )。 • 通过等电位联结可以实现等电位环境。 • 等电位环境内可能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应限制 在安全范围内。采用等电位环境时应采取防止环 境边缘处危险跨步电压的措施,并应考虑防止环 境内高电位引出和环境外低电位引入的危险。
/dq/index.html
第五节 接地装置
•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 极 )和接地线的总称。
/dq/index.html
一、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
自然接地体是用于其他目的, 自然接地体是用于其他目的,且与土壤保持紧密接触的金属 导体。如,埋设地下的金属管道( 导体。如,埋设地下的金属管道(有可燃或爆炸性介质的管 道除外) 金属井管, 道除外)、金属井管,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金属结 构、水工构筑物及类似构筑物的金属管、桩等自然导体。 利用自然接地体不但可以节省钢材和施工费用, 利用自然接地体不但可以节省钢材和施工费用,还可以降低 接地电阻和等化地面及设备间的电位。如果有条件, 接地电阻和等化地面及设备间的电位。如果有条件,应当优 先利用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时, 先利用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时, 可不敷设人工接地体(发电厂和变电所除外) 可不敷设人工接地体(发电厂和变电所除外)。 在利用自然接地体的情况下, 在利用自然接地体的情况下,应考虑到自然接地体拆装或检 修时,接地体被断开, 修时,接地体被断开,断口处出现的电位差及接地电阻发生 变化的可能性。自然接地体至少应有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 接地网相连(线路杆塔除外) 利用自来水管及电缆的铅、 接地网相连(线路杆塔除外)。利用自来水管及电缆的铅、铝 包皮作接地体时,必须取得主管部门同意, 包皮作接地体时,必须取得主管部门同意,以便互相配合施 工和检修。

03 第三章 防触电技术

03 第三章 防触电技术

(b)
L1
断线后
L2
无设备 漏电,但
L3
三相负 PEN
荷不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衡,导
致0点
“漂移”
U≠0
P1=1000W
U1=127V
P2=2000W U2=253V
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和设备烧毁
PEN
L1
L2
L3
PEN
U≠0
(c)
断线后
无设备
漏电,但
工作零
线被切

(c) 断线后 无设备 漏电,但 工作零 线被切 断
4)围墙:室外落地安装的变配电设施应有完好的围墙。围墙的 实体部分的高度不应低于2.5m。
三、安全距离 1、安全距离的意义 安全距离指的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
体,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等 造成的危险,在其间所需保持的一定空间距离。
2、安全距离的规定 安全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运
就可以把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控制在安全范 围之内,而且接地电流被接地保护电阻分流, 流过人体RP的电流很小,保证了操作人员 的人身安全。
L1
保护接地
L2
的原理就
L3
是给人体
并联一个
很小电阻,
以保证发
生故障时,
RP 减小流过
IP
人体的电
流和承受
的电压很
小。
二、 TT系统原理
TT系统——设备外壳及配电网均直接接地。原理:当一项漏电,则电流经RN 及RE构成回路,流经人体电流较小。
绝缘材料及制品
棉纱、布带、纸
105
黄(黑)蜡布(绸)
120
玻璃布、聚酯薄膜

电气安全(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2.接地分类
检修接地
临时接地 接地
故障接地 工作接地
固定接地
安全接地
保护接地 防雷接地 防静电接地 屏蔽接地
4
3.1.1 接地的基本概念
3.接地电流和接地短路电流 接地电流:凡从接地点流入地下的电流。
接地电流又分为正常接地电流和故障接地电流。
接地电流
正常接地电流:正常工作时通过接地装置流入
地下,借助大地形成回路的电流。
15
3.1.3 保护接地的应用范围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 电网。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 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 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 应接地。
16
3.1.3 保护接地的应用范围
(1) 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 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2) 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3)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 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4)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 ( 柜、箱 ) 及 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3.1.3 保护接地的应用范围
(4) 安装在已接地金属框架上的设备,如穿墙套管 等 ( 但应保证设备底座与金属框架接触良好 ); (5) 额定电压220V及其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金属支 架; (6) 由发电厂、变电所和工业企业区域内引出的铁 路轨道;
2、保护接地时 人体承受的接触电压为: Up = 3REU/(3RE+Z )
上式与Up=3RpU/(3Rp+Z)比较,由于Rp》 RE,所以,保护接地后设备对地电压会大大 降低,只要控制RE的大小,即可限制漏电设 备对地电压在安全范围之内。
13
3.1.2 IT系统的安全原理
【例】设电网各相对地电压均为 220 V , 各相对地绝缘电阻均可视为无限大,各相 对地电容均为 0.55 μF,人体电阻为 2000 Ω。

防触电安全培训教材

防触电安全培训教材

防觸電安全培训教材防触电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安全意识教育1. 电击事故的危害性电击事故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工作事故。

电流通过人体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防触电的重要性。

2. 触电事故的成因触电事故通常是由于人为疏忽造成的。

常见的成因包括接触带电设备、触摸带电导线或插头、操作不当等。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触电事故的成因,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第二章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1. 工作场所安全规范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安全规范是预防触电事故的基础。

工作场所应配备合适的电气设备和安全装置,并采取适当的标识和警示措施。

2. 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是预防触电事故的关键。

包括穿戴绝缘鞋、手套、护目镜等。

在进行电工作业时,务必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

3. 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是预防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正确的设备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紧急情况处理等。

4. 定期维护和检修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是预防触电事故的必要步骤。

设备的老化和损坏可能导致电气问题,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三章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防触电措施1. 办公室环境在办公室环境下,主要存在电器设备使用的安全隐患。

我们应该确保电器设备的接地良好,电源线路完好,并避免用潮手插拔电器。

2. 工厂环境在工厂环境中,电气设备较多且使用频繁。

因此,员工需要接受专业的防触电培训,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建筑工地环境建筑工地是一个高度危险的工作环境,不仅存在电击危险,还可能发生其他事故。

在这种环境下,工人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章应急处理措施1. 电击事故的紧急救援在发生电击事故时,紧急救援是至关重要的。

员工应该学会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切断电源、进行心肺复苏等,以确保伤者及时得到救治。

2. 报警和事故记录在电击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警并进行详细的事故记录。

第三章 防触电技术 习题

第三章  防触电技术 习题
• A、自耦 B、隔离 C、安全隔离 • 6.合理选用和正确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器, 对于( )有明显的作用。
• A、保护人身安全
• C、预防火灾
B、防止设备损坏
D、防电磁辐射
二、多项选择题
• 7.零序电流互感器由(
• A、环形铁芯 • C、供电导线
)组成。
B、二次绕组 D、衔铁
• 8.按照漏电动作方式不同,将漏电保护装 置分为( )。
压不超过( • A、380V )。 B、500V C、1000V
• 16.电气隔离防触电必须限制二次边线路长
度不超过(
• A、200m
)。
B、500m C、1000m
一、单项选择题
• 17.低压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检测元件是 ( )。 • A、电压互感器 B、电流互感器 C、零序电流互感器 • 18.在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 )应采 用12V安全电压。 • A、手持照明灯 B、局部照明灯 C、手持电动工具
二、多项选择题
• 11.TN系统的形式有(
• A、TN—C • C、TN—S—C
)。
B、TN—S
D、TN—C—S
• 12.IT系统中的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 电网包括( )配电网。
• A、低压和高压
• C、电子线路
B、直流和交流
D、局部
二、多项选择题
• 13.在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接地电网中, 如果有个别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并且漏电, 则接触( )的人,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 A、该接地设备金属外壳 • B、所有接零设备金属外壳 • C、零线 D、接地极 • 14.常用的绝缘材料有:( )。 • A、云母 B、塑料 C、橡胶 D、玻璃
三、判断题
• 7.安全隔离变压器的铁心或隔离层必须接

对电击危险的防护

对电击危险的防护
设备内只有一个安全防护装置发生故障,或只出现一种 外部异常情况的状态。
19 连续漏电流和患者辅助电流
b)连续的对地漏电流、外壳漏电流、患者漏电流及患者辅助电流的 规定值适合于下列条件的任意组合: ——在19.4条所规定的工作温度下和4.10条中所规定的潮湿预处理 之 后。 温度20℃~32℃,空气相对湿度93%±3% IPX0 48h IPX1~IPX7 168h ——在正常状态下和在规定的单一故障状态下(见19.2条)。 ——设备已通电处于待机状态和完全工作状态,且网电源部分的任 何开关处于任何位置。 ——在最高额定供电频率下。 ——电压为110%的最高额定网电压下。 测量值不应超过19.3中给定的容许值。
带电部分
辅助绝缘 应用部分
双重或加强绝缘
22
GB 9706.1 17 a) 5) 用元件的阻抗防止超过容许值的患者漏电流和患 者辅助电流流向应用部分。
Z
带电部分
Z
应用部分
在SFC状态下: Z =
隔离不充分,隔离有效性可疑时,视为无隔离; 如果是取决于半导体器件结的绝缘性能,则必须每次短接 一个结以模拟关键结的击穿,来检验在单一故障状态时容 许的漏电流和患者辅助电流是否被超过。
带电部分
应用部分
21
GB 9706.1 17 a) 3) 应用部分未保护接地,但用一个在任何绝缘失效时均无超过容许 值的漏电流流向应用部分的中间保护接地电路与带电部件隔离。 中间保护接地电路 带电部分
应用部分
GB 9706.1 17 a) 4) 应用部分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带电部件隔离。
基本绝缘
——手,用10cm×20cm的金属箔来模拟(或当整个设备 较小时,用小面积的金属箔来模拟); ——自然状态下伸直或弯曲的手指,用有挡板测试指来 模拟;

(整理)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整理)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三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前面说过,间接接触电击即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这种电击在电击死亡事故中约占二分之一,而这种电击尚未导致死亡的伤害在电击伤害中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

保护接地,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联结、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都是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

其中,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技术。

这两种措施还与低压系统的防火性能有关。

本章重点介绍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技术问题。

第一节IT 系统IT 系统即保护接地系统,保护接地是最古老的安全措施。

到目前为止,保护接地是应用最广泛的安全措施之一,不论是交流设备还是直流设备,不论是高压设备还是低压设备,都采用保护接地作为必须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接地的基本概念所谓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1. 接地分类按照接地性质,接地可分为正常接地和故障接地。

正常接地又有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之分。

工作接地是指正常情况下有电流流过,利用大地代替导线的接地,以及正常情况下没有或只有很小不平衡电流流过,用以维持系统安全运行的接地。

安全接地是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流过的起防止事故作用的接地,如防止触电的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

故障接地是指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意外连接,如接地短路等。

2. 接地电流和接地短路电流凡从接地点流入地下的电流即属于接地电流。

系统一相接地可能导致系统发生短路,这时的接地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如0.4kV 系统中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在高压系统中,接地短路电流可能很大,接到电流500A 及以下的称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短路电流大于 500A 的称大接地短系统。

3. 流散电阻和接地电阻接地电流入地下后自接地体向四周流散这个自接地体向四周流散的电流叫做流散电流。

流散电流在土壤中遇到的全部电阻叫做流散电阻。

接地电阻是接地体的流散电阻与接地线的电阻之和。

接地线的电阻一般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流散电阻就是接地电阻。

电气安全第三章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第三章电击防护

第三章:电击防护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的输送、使用,该系统电击的防护主要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建筑物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安全;本章就供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做一定的讨论,为正确使用、维护电气系统安全奠定基础;第一节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效应人身安全是电气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一种常识,相关知识应被人们认识掌握,作为一门技术知识也应被人们尤其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理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它对制定防护措施,建立有效防护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电击及分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以电击为最严重“电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电”,指人体因接触带电部分而受到生理伤害的事件;电击实质就是电流对人体器官的伤害;接触及带电部分的途径,电击又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两种类别;1、直接电击:因接触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系统而产生的电击,如单相触电2、间接电击: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部位,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带上危险电压后被人们触及而产生的电击;二、电流的人体效应与相关的标准电流通过人体时其热效应,化学效应及电刺激产生的生物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危害程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作用时间,电压高低、频率及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体电阻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1、生理效应:电流是危机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性,为研究这种相关性,我们把人受电击时产生的生理效应划分为几种典型状态,这几种状态的临界点称为生理“阀”;注:电伤是指触电时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常见电伤有:电灼伤,电烙伤等(1)感知阈:使人体产生触电感觉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阀,感知阈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女性为,感知阈与电流接触时间长短无关,但与频率有关;(2)摆脱阈: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摆脱阈也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6mA,女性为通常取10mA,其值与时间无关,在20-150hz频率范围内与f无关;(3)室颤阈: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值,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阈,该值与作用时间及心脏搏动周期密切相关,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大的电流500mA才能引起心室颤动,当大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小的电流50mA即可;(4)反应阈:通过人体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该电流不会产生有害生理效应,但会引起二次伤害,该值通常为.2、工程标准:115-100Hz正弦交流电通过人体效应:P52图3-3及P52表3-11室颤电流与时间的关系a、达尔基尔研究结果:I2t=K D有效范围δ数Kd按%最大不引起室颤电流曲线为116²mA²·S结论:若电击发生时I²t<116²mA²·S则发生室颤的可能性在%以下;b、柯宾研究结果:It=Kk 式中δ数Kk取为50mA·St<1s2、室颤电流与电流途径的关系:室颤电流δ“左手到双脚”通道流通是最不利的一种情况,若从别的通道流过,则室颤电流值不同;不同电流通路的心脏电流系数见表P53 3-2.2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直流电的电流—时间效应区域的划分见P54图3-4;三、人体阻抗与安全电压1、人体阻抗的构成:人体阻抗由皮肤阻抗与人体内阻抗构成,其总阻抗呈阻容性;(1)皮肤阻抗Zp:该阻抗与电流大小、频率、接触面积、温度、是否受伤等因素有关;(2)人体内阻抗Zi:人体内阻抗基本上是阻性的,其数值由电流通路决定;按接触面积所占成分较小;2、人体总阻抗极其特性:人体总阻抗由电流通路,接触电压,通电时间、频率,皮肤温度,接触面积,施加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共同确定;人体总阻抗呈阻容性,活人体阻抗与接触电压关系见P55图3-6,当接触电压为220V时,5%的人Zt小于1000欧姆,90%的人Zt在1000-2125欧姆之间,综上所述:正常环境下,人体总阻抗典型值可取为1000欧姆,而且接触电压瞬间典型值可取为500欧姆;3、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低压,但低压不一定是安全电压,正常环境条件下的安全电压为25V,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是指36V,24V,12V,如机床照明一般采用36V及以下的安全电压,路灯的电压不应超过36V,特别是潮湿场所应为12V;补充:触电急救人体触电后,往往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呈昏迷不醒的状态,但实际上是出于假死状态;触电死亡者一般具有以下特性:1心跳呼吸停止2瞳孔放大3血管硬化4身上出现尸斑5尸僵;若以上特性中有一个尚未出现,都应作为假死,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有触电者经过四小时现场急救脱离危险的案例,因此,每个电气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一、解脱电源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介绍如下:1、脱离低压电源:1切断电源2用绝缘工具设法解脱触电者3拉开电源4垫绝缘板5分相剪短电源2、脱离高压电源:因电压高、电源远,不易切断电源,措施如下: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2穿戴绝缘防护工具,用绝缘工具拉开电路或熔断器或高压断路器等方式切断电源,注意安全距离3、在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中应注意一下事项:(1)不采用金属式受潮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2)为采取任何绝缘措施,救护人员不得直接接触触电者的皮肤和触碰衣服(3)在使脱离电源过程中,救护人员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身触电;(4)若触电者站立式处于方位时,防止脱离电源后摔跤;(5)夜晚发生触电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照明,以利救护二、迅速诊断电源脱离后,若症状较轻,触电者只需要安静休息,并严密观察即可,若触电者触电时间较长,通过电流较大,出现“假死”症状,必须迅速判断并进行紧急救护;三、心肺复苏心肺骤停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循环和呼吸的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是医院临床上最紧迫的急诊;心肺复苏就是针对这一急诊所采用的一系列措施,现介绍几种徒手操作方法,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如下:1、通畅气道:抢救呼吸停止人员重要环节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方法:救护人员用手指捏住伤员鼻翼,先连续大口呼气两次,每次秒,若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3、胸外按压:其原理是用人工机械方法按压心脏,或替心脏跳动,以达到血液循环的目的,凡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的颤动可立即用此方法;步骤:1朝天仰卧,后背着实着地2救护者两手交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口稍高,两乳头间稍低;3两臂伸直,带冲击的用力垂直下压,压陷深度3-5厘米;4压到位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掌根不得离开胸壁;5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按压、放松时间相等6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节奏: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以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四、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1、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1秒后应再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内完成判定;2、若已有脉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再进行2次口对口呼吸,接着5秒吹气1次,若2项全无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不超过5-7秒,在医护人员未接替抢救前,不得放弃现场抢救五、抢救过程中触电伤员的移动与转院1、现场急救不得为方便而随意一到那个伤员,确需要移动,抢救中断不应超过30秒2、移动伤员或送医院时应平躺在担架上,并应继续抢救;3、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碎冰屑作成帽状包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胸外温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安全复苏六、触电伤员好转后处理:若经抢救均已恢复则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恢复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注意安静; 补充题:人体触电后死亡的特征是什么何为假死如何进行触电急救第二节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主要有绝缘、屏护和间距;其中绝缘是电气设备的主要电击防护措施,屏护和间距则主要针对电气装置而言的;这些措施均为力图消除接触到带电体的可能性,属于直接电击防护措施,是预防而非补救措施;一、用电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1、类别划分低压电气设备按其电击防护方式可分为四类,分别为:O、Ⅰ、Ⅱ、Ⅲ类;1O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无保护连接手段;2、安全措施:仅依靠基本绝缘,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2、Ⅰ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有保护连接手段;2、安全措施:与保护接地相连接;3、适用场合:IT、TT、TN等系统,设备端的保护线连接方式都是针对Ⅰ类设备而言;在我国日常使用的电器中,Ⅰ类设备占大多数,因此,作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3、Ⅱ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双重绝缘或相当于双重绝缘的加强绝缘,没有保护接地手段;2、安全措施:不需要3、适用场合:Ⅱ类设备的电击防护全靠设备本身的技术措施,电击防护完全不依赖于供配电系统,也不依赖于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是一种安全性能很好的设备类别;4、Ⅲ类设备:1、特征: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设备不会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电压;2、安全措施:接于安全特低电压;3、适用场合:具备并能提供安全特低电压环境;注:分类只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并不代表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2、类别划分与电击防护的关系以上设备均有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但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和途径各有不同;1 O类设备:仅依靠基本绝缘作电击防护,属于电击防护条件较差的一种,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2Ⅰ类设备:基本绝缘和附加安全措施,日常使用电器中Ⅰ类设备占绝大多数,做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3Ⅱ类设备: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设有附加安全措施;4Ⅲ类设备:使用安全特低电压;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1、外壳与外壳防护的概念:1、外壳及外壳防护:电气设备的“外壳”是指与电气设备直接相关联的界定设备空间范围的壳体;外壳防护是电气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又是保护设备自身安全的措施;2、外壳防护的两种形式:1第一种防护形式: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的运动部件,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部的防护形式;2第二种防护形式:防止水进入外壳内部而引起有害的影响;2、等级的代号及划分1、代号:表示外壳防护等级的代号由素引正字母“IP”和附加左后位的两个素引数字组成;写作:IP××,其中第一位数字表示第一种防护形式的各个等级;第二位数字则表示第二种防护形式的各个等级,素引数字的含义见P58表3-4、3-5;例如:IP30、IPⅹ、IP2ⅹ等;2、试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是通过相关的试验来确定的; 注:电气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只是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而并不表明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而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是以“级”来划分的,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性能有高低之分;3、外壳防护与电击防护的关系1保护设备免受外界危害2使人免受设备伤害三、屏护除通过绝缘实现直接电击防护外,屏护与间距也是常用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屏护:是一种对直接接触带电导体的可能性进行机械隔离手段;主要用于不便于绝缘如开关电器的可能部分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如高压设备的场合1、阻隔屏蔽:罩盖式外壳2、障碍:障碍只提供局部的直接接触防护,不具备防止故意接触带电体行为的功能;四、间距间距是通过保持带不同电位导体间的空间距离,使人不能同时触及二者以避免电击事故的技术措施;人的伸臂范围规定为,因此带电体距地面应在以上;小结:绝缘,屏护与间距都是防止直接电击的基础保护手段,是直接在设备或装置上采取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作为补充,剩余电流保护具有直接电击防护功能,是在直接电击防护失效后的补充,后面将讨论补充:安全距离:电压等级: 10kv 35kv 110kv 220kv 330kv 500kv距离m: 1第三节低压系统自身的电击防护性能分析除雷击或静电等少数情况外,电击发生时流过人体的电流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供配电系统提供,因此系统电击防护措施就是通过实施在供配电系统上的技术手段,在电击或电击可能性发生的时候,切断这个电流供应的通道,或降低这个电流的大小,从而保障人身安全;本节主要讨论不同接地形式的低压配电系统中间接电击防护问题,因讨论的各种措施都涉及设备外壳与大地的电气连接,故都仅针对Ⅰ类设备;若讨论中无特别说明,均按正常环境条件下安全电压V L=50V,人体阻抗为纯电阻,且电阻值R M为1000欧姆进行分析计算;一、低电压系统接地故障1.接地故障定义相导体与大地或与大地有联系的导体之间的非正常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故障;如:相线与接地的PE线、PEN线、建筑物金属构件的电气连接,相线跌落大地等;2、接地故障与电击事故的关系对电击防护Ⅰ类用电设备而言,在TT,TN,IT系统中,设备外壳都通过PE线与大地相连,设备相导体碰壳漏电故障即相导体与PE线电气连接,因此均为接地故障;换句话说,在以上接地系统中,间接电击危险性都是由接地故障产生的;站立在地面的人发生直接电击,也是接地故障;3、接地故障与单相短路故障的区别与联系在工频交流系统中,接地与单相短路的共同特征是故障点处与另一导体发生了非正常电气连接,形成故障回路;若故障回路阻抗只包含电网阻抗,则是单相短路故障;若另一导体与大地有电气联系,则为接地故障;这两种故障是按不同标准命名的,两者之间可能有交叉的情况;具体就TT,TN,IT系统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1TT,TN,IT系统中,相线与中性线如果有的话间的金属性连接均为单相短路故障,但只有TT、TN系统中同时又是接地故障;2TT,TN,IT系统中,相线与PE线间的金属性连接均为接地故障,但只有TN系统中同时又是单相短路故障;若接地故障同时又是单相短路故障,则故障电流很大,但非短路性质的接地故障电流一般很小,很多时候甚至小于计算电流;二、TT系统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TT系统即系统电源和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各自独立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由于设备接地装置就在设备附近,因此连接设备外壳和接地装置的PE线断线的几率小,一旦断线也容易被发现,安全措施可靠性高;另外,TT系统正常运行时用电设备外壳不带电,漏电接地故障时外壳高电位不会沿着PE线传导至其它设备处,使其在爆炸与火灾危险性场所、低压公共电网和户外电气装置等处有技术优势,其应用范围渐趋广泛;1、原理分析: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Vt= R E Vφ/R N + R EVt-人体预期接触电压 R N-系统接地电阻 R E-设备接地电阻Vφ-故障相电压当人体接触外漏可导电部分时,则安全条件:Vφ= 220V ,R M=4欧姆,则R E≤欧姆-不容易实现也不经济可见:设备外壳接地能有效降低接触电压,但要低于安全限值以下难度较大2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动作分析:假设R N=R E=4欧姆,接地电流Id=,如此小电流不易让保护装置动作;如对于固定设备,电击防护要求过流保护电器在5s内切断电流,若用熔断器保护,则要求故障电流Id不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5倍,而为防误动,要求熔体额定电流为计算电流的倍,则计算电流不大于,即只有计算电流在5A以下设备,单相碰壳用熔断器保护才能有效,若为手握式电器,要求内动作,则允许计算电流更小,可见保护有很大局限性2、相关问题:1中性点的对地电位偏移:正常运行:中性点人与保护接地E电位相同,两点重合;故障时N点不变,E点发生偏移:若R E=R N则中心点上将带110v对地电压若降低R E使Vve=50v则R E≤欧姆-不容易实现也不经济2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3TT系统与TN系统不得混用原因可上课提问3、T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1 TT系统通过降低接触电压进行电击防护很难达到要求,从工程角度看可认为是不可行的;2 TT系统通过接地故障电流驱动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进行电击防护很难达到要求,从工程角度看大多数情况下可认为是不可行的;3 TT系统在电击防护性能上的最大优点在于可防止故障设备外壳危险电压向其他设备外壳传导;4 剩余电流保护是TT系统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没有此措施,绝大多数保护是安全性不合格的三、TN系统的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虽然TN系统在单相碰壳故障发生时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TN系统电击防护更多地立足于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来实施;单相短路电流大或过电流保护电器动作电流值小,对电流电击防护是有利的;TN系统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系统;1、原理分析:以TN-S系统为例,分析TN系统的间接电击防护原理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TN系统发生单相碰壳时单相接地电流为:Id=Vφ/|Z1+Zt+Zpe|,因此时R N上无电流流过,系统中性点仍保持地电位,设备外壳对地电压预期接触电压为:Vt=Id|Zpe|=|Zpe|Vφ/|Z1+Zt+Zpe|可见Vt大小取决于Z1+Zt/Zpe,在TN系统中,当截面较小时线路很长时,Zt<<Z1,故人体预期接触电压通常会大于110v;结论:尽管TN系统在碰壳故障发生后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一般不能将接触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不能有效防止电击;2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动作分析TN系统间接电击防护主要是将碰壳转为单相接地故障,通过保护装置切断电流实现电击防护;切断电流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要能可靠地切断;二是应在规定时间内切断,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故障设备距电源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回路阻抗越大,电流越小, 程度会下降,但仍要求在切断时间不变前提下可靠动作,故故障设备距电源的距离越远,对电击防护越不利2线路阻抗的影响:降低线路阻抗;对电击防护是有利的,因为Id增大不仅有利于可靠动作,降低PE线阻抗,还可以降低Ut,可见加大导线截面不仅可降低电能损耗,电压损失,还有利于提高过电流保护的灵敏性及电击防护水平3变压器计算阻抗Zt的影响:Zt与变压器零序阻抗有关,选择适当的联结组别如Dyn11可大幅降低Zt的大小,对电击防护有利2、相关问题:1TN—C系统存在的问题:1正常运行时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三相 TN-C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不平衡电流、3n次谐波电流等都会流过PEN线,并在PEN线上产生压降,从中性点电位为零到沿PEN线越远则电压越高有指示最高120v,对于单相TN-C系统PEN线上电流为相线电流,在PEN线上产生电压也会导致设备外壳上,可见无论单相,还是三相TN-C系统,正常运行时设备外壳带电是不可避免的2 PEN线断线会使设备外壳带上危险电压:以单相TN-C系统为例2、TN—C系及TN—C—S系统的重复接地重复接地:重复接地是为了使保护导体在故障时尽量接近大地电位而在工作接地点以外其他点的接地;作用:显著提高TN系统的电击防护性能;地点:电缆与架定线路交接处;电缆、架定线路引入建筑物处;1 TN-C系统:a 降低正常工作时PEN线的电压见P66图3-15b 有效防止PEN线断线时的危险,降低断线点后的接触电压P67图3-162)TN-C-S系统:重复接地对TN-C部分作用仍然有效,同时使故障设备到电源中性点阻抗变小,使设备外壳部分电压减小,从而既降低了接触电压,又增大了短路电流;见P67图3-173、TN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1)尽管TN系统单相碰壳故障发生时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不能低到安全电压的水平;(2)T N系统电击防护更多地立足于通过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来实施;即将单相碰壳故障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并通过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来实现电击防护;(3)单相短路电流的大小对TN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四、I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分析IT系统即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的配电系统;IT系统特点:供电可靠性高,供电连续性好,主要应用于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如矿井,医院手术室等;1、原理分析:1正常运行状态分析:正常运行分析见P68图3-18所示,三相对地电容电流平衡,无净电容电流流入大地,每相对地电容电流见P68式3-8;2碰壳接地故障分析:若系统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接地故障如V相碰壳,则线路L1对地电压Uue大幅降低,忽略R E上压降,则 Uue=0V ,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至线电压,三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再平衡,则相电流之和不再为零,有净电容电流流入大地,且为正常泄露电流的三倍,接地故障电流通过R E流回电源,此时若有人触及设备外漏可导电部分,形成人体电阻Rt与Re分流,流过人体电流为, ,若设备不接地,则流过人体电流为I CE,可见设备外壳将大大降低人体流过电流;假定R E=0,可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流入大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单相对地电容电流3倍;流过人体的电流I M=R E I CE/R E +Rt其中:I CE-系统接地电容电流,I M-流过人体电流,R E-接地电阻 ,Rt-人体接触电阻包括人体电阻R M,鞋袜及与地板电阻;结论:流过人体的电流I M一般远小于人体能够承受的电流,故IT系统自身电击防护性能非常出色;2、相关问题:1一次接地与二次接地:1 一次接地:IT系统某一相发生接地称为一次接地,若Vt=I CE R E<50V,则无电击危险,系统可继续运行;2二次接地:若发生一次接地后,系统另一设备与一次接地不同相又发生接地故障,则称为二次接地,此时类似相间短路故障,应立即断电,否则会因电流过大烧坏设备及线路;若忽略线路及变压器计算阻抗,则短路电流为:见P70式3-11,3-12;此时,保护装置应立即动作切断故障电流否则过电流可使设备损坏或引发火,对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外壳将带190v50v电压,将威胁到人体安全;2中性线装置与相电压获取IT系统可设置中性线,但一般不推荐,IEC强烈建议不设置,原因是IT系统多用于易发生单相接地场所,中性线一旦接地则成为TT系统,针对IT系统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可能失效且连续供电能力,防护水平均受影响相电压获取:1用10kv/变压器直接以10kv电源取得。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2.2 绝缘
2.极化和介电常数 (2)影响因素
电源频率、温度、湿度、环境压力
通过测量介电常数,可以判断电介质受潮程度。
2.2 绝缘
3.介质损耗 (1)概念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部分电能转变成热能, 这部分能量叫做介质损耗。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叫做 介质损耗功率。介质损耗一种是由漏导电流引起的;另 一种是由于极化引起的。介质损耗使介质发热,是电介 质热击穿的根源。
介电常数表征电介质极化特征的参数。介电常 数越大,电介质极化能力越强,产生的束缚电 荷就越多。束缚电荷产生的电场总是削弱外部 场强的,因此相对介电常数总是大于1。
2.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
极化的种类
无损极化 有损极化
①无损极化特点:形成极化所需时间短(10-14-10- 15s).具有弹性,是可逆位移极化,不消耗能量,不使介 质发热 如: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 ②有损极化特点:形成极化所需时间较长,是不可逆位移 极化 消耗能量 发热 劣化 影响绝缘性能 工程上主要研究有损极化
电气安全工程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安全工程
引言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定义:
人体接触到正常情况下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事故。
基本防护原则:
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
常用防护措施: 绝缘、屏护、间距
目录
2.1 电击事故的防护准则及措施
2.2 绝缘 2.3 屏护和间距
2.4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2.2 绝缘

一、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指材料的导 电性能、介电性能及绝缘强度。
2.2 绝缘
1.绝缘电阻率和电导率 (1)概念

第三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ppt课件

第三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ppt课件
• 一、IT系统
• IT系统就是电源系统的带电部分不接地 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源中性点不接地), 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第 一个大写“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 接地、第二个大写“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 外壳接地。
1.IT系统安全原理
•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电机和配电装置) 在运行、维护和检修时,不因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导 致人身触电事故,所有这些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部分 如外壳、金属构架和操作机构以及互感器的二次绕 组等都应妥善接地。
• 电气设备的接地规程规定:电压在1000V以下电源 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和1000V以上任何形式的电网 中,均需采用保护接地(称之为IT系统),作为保安 技术措施,应用很广泛。
• 保护接地的原理是给人体并联一个小电阻,以保证 发生故障时,减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和承受的电压。
图3—1所示电动机采用保护接地后,当一相绕组因绝缘损 坏而碰壳,即与外壳短路时,此时若工作人员触及带电的设 备外壳,因人体的电阻远较接地极的电阻大,大部分电流流 经接地极入地,而通过人体的电流极其微小,从而保证了人 身的安全。
在TT系统中,故障最大持续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5s,这样才能减少电流对人体 的危害。
2.TT系统应用范围 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共用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 源的小型用户。
三、TN系统
• 目前,我国地面上低压配电网绝大多 数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 网。在这种配电网中,TN系统是应用最多 的配电及防护方式。
• 在高压配电网中,由于接地故障电流比低 压配电网的大得多,将故障电压限制在安 全范围以内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对高压 电气设备规定了数值较低的保护接地电阻 允许值,并限制故障持续时间。各种保护 接地电阻允许值见表3—7。

第三章接触电击防护

第三章接触电击防护

第三章接触电击防护为搞好安全用电,必须采取先进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人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带电体发生触电事故。

本章着重介绍主要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安全措施。

第一节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绝缘、遮栏和阻挡物、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漏电保护等都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一、绝缘所谓绝缘,是指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实现带电体相互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电气隔离,使电流按指定路径通过,确保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常用的绝缘材料有:玻璃、云母、木材、塑料、橡胶、胶木、布、纸、漆、六氟化硫等。

绝缘保护性能的优劣决定于材料的绝缘性能。

绝缘性能主要用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指标来衡量。

绝缘电阻大小用兆欧表测量;耐压强度由耐压试验确定;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分别由泄漏试验和能耗试验确定。

对绝缘材料施加的直流电压与泄漏电流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最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

应当注意,绝缘材料在腐蚀性气体、蒸汽、潮气、粉尘、机械损伤的作用下都会使绝缘性能降低或丧失。

很多良好的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保护必须与电压等级相符,各种指标应与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相适应。

此外,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带来的电气事故,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检查,及时消除缺陷。

1.绝缘材料按其正常运行条件下容许的最高工作温度分为若干级,称为耐热等级。

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见表3—1。

2.绝缘破坏绝缘物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破坏,丧失绝缘性能,这就是击穿现象,这种击穿叫做电击穿,击穿时的电压叫做击穿电压。

击穿时的电场强度叫做材料的击穿电场强度或击穿强度。

气体绝缘击穿后都能自行恢复绝缘性能,固体绝缘击穿后不能恢复绝缘性能。

固体绝缘还有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

热击穿是绝缘物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由于流过泄漏电流引起温度过分升高所导致的击穿。

电化学击穿是由于游离、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电压都比较低.但电压作用时间部比较长。

3第三章 触电急救

3第三章  触电急救
样的电流会有轻微麻感。实验表明,成年男性平 均感知电流有效值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 0.7mA。
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造成伤害,但是接触时间长,表皮被电解后 电流增大时,感觉增强,反应变大,可能造成坠落等间接事故。
2、摆脱电流
电流超过感知电流并不断增大时,触电者会因肌肉 收缩,发生痉挛而紧握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
10~30
数分钟内
(续表)
30~50
数秒~数分
心跳不规则、 感觉强烈、有 昏迷强烈痉挛、 剧痛、痉挛 心脏开始颤动
低于心脏
搏动周期 50至数百 超过心脏
受强烈冲击, 但没发生心室 颤动
搏动周期
剧痛、强烈痉 挛呼吸困难或 昏迷、心室颤 麻痹 动、呼吸麻痹 心脏麻痹或停 跳
三、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
大量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有85%以上 的事故是由于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教育不够、 安全制度不严和安全措施不完善、 操作者素质不高等。
6、不同行业触电 事故不同
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 事故多。由于这些行业的生产现场 经常伴有潮湿、高温、现场混乱、 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以及 金属设备多等不安全因素,以致 触电事故多。
低压触电的两种形式1
零线
这样是安 全的!
火线
单 相 触 电
O C B A
R0
单线电击 电流:I= U / ( Rr+Ro)
Rr
2、两相(线)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
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 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 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 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 相触电。 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 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题纲5

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题纲5

对变压器等重要电气设备要坚持巡视,并作必 要的记录,对新安装设备,特别是自制设备的 验收工作要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对使用中的 电气设备,应定期测定其绝缘电阻;对各种接 地装置,应定期测定对其接地电阻;对安全用 具、避雷器、变压器油及其它保护电器,也应 定期检查测定或进行耐压试验。
四、加强安全教育
四、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
在工作地点、施工设备和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 工作地点或施工设备的开关和刀闸的操作把手 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 示牌。
五、在高压设备上工作的安全措施
1、全部停电的工作 2、部分停电的工作 3、不停电工作
第三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为搞好安全用电,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 施防止直接触及带电体。绝缘、遮栏和阻挡物、电气 间隙和安全距离、安全电压和安全电源、漏电保护等
3、口头或电话命令
口头或电话命令必须要清楚,正确。值班人员 应将发令人、负责人及工作任务详细记录操作 记录本中,并要进行核对。
二、工作许可制度
工作票签发人由车间(分场)或工区(所)熟 悉人员技术水平、设备情况、安全工作规程的 生产领导人或技术人员担任。
三、工作监护制度
全部停电施,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可以参加 工作班工作。部分停电时,只有在安全措施可 靠,人员集中在一个工作地点,不致误碰带电 部分的情况下,方能参加工作。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根据不同的 工种应建立各种安全操作的规程。如:变电室值班安 全操作规程、内外线维护检修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 维修安全操作规程等等。 1、根据环境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和维护 检修制度。 2、对某些电气设备应建立专门管理的责任制。 3、有些项目的检修应停电进行,有的也允许带电进 行。对此要有明确的规定。

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防护方法

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防护方法

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防护⽅法⼀、引⾔在电⼒系统中,直接接触电击是⼀种常⻅的危害,它是指⼈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导致电流直接流过⼈体。

这种电击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伤害甚⾄死亡。

因此,了解和掌握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防护⽅法对于保障⼈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将详细介绍直接接触电击的成因及危害,并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的成因及危害1.成因:直接接触电击主要发⽣在⼈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时,如不慎触碰裸露的电线、破损的电器设备等。

此外,在维修电⽓设备时,如果不按照操作规程进⾏,也可能发⽣直接接触电击事故。

2.危害:直接接触电击对⼈体造成的危害⼗分严重。

电流通过⼈体可能导致肌⾁痉挛、⼼脏骤停等严重后果,甚⾄造成死亡。

此外,电击还可能引发⽕灾等安全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员伤亡。

三、安全防护⽅法1.电⽓安全设计:在进⾏电⽓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体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设备外露带电部分设置遮栏或护罩,防⽌⼈体接触;合理设置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措施,降低触电⻛险;使⽤绝缘材料对电⽓设备进⾏包裹,提⾼设备整体绝缘性能。

2.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严格执⾏安全操作规程是防⽌直接接触电击的重要措施。

操作⼈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电⽓作业时,应遵循先验电、后操作的原则,确保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3.定期维护检查:电⽓设备在使⽤过程中可能出现⽼化、破损等情况,定期维护检查是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隐患的关键。

通过定期维护检查,可以及时更换破损的电线、电器设备等,消除潜在的触电⻛险。

同时,应对维护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记录和分析,以便不断完善电⽓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4.使⽤个⼈防护⽤品:个⼈防护⽤品是防⽌直接接触电击的有效补充。

在使⽤电⽓设备时,操作⼈员应佩戴绝缘⼿套、绝缘鞋等防护⽤品,以降低触电⻛险。

此外,在特定环境下,如潮湿、易触电的环境,可考虑使⽤绝缘垫、绝缘台等辅助防护措施。

5.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是提⾼操作⼈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电气安全第三章电击防护技术原理与措施(第3版)

电气安全第三章电击防护技术原理与措施(第3版)
装置(installation):一系列相关设备及零、部件 组合而成的整体,具备更完整、复杂的功能。一般在 工作现场组装完成,也不排除在工厂(部分)组装。
一、绝缘措施 基本绝缘:用作基本防护。只有被破坏才能完全
除去。 附加绝缘:用作故障防护。 双重和加强绝缘:用作加强防护。 低压系统配、用电设备一般为固体绝缘。
例:IP20防护的外壳,可防止大于12mm的固体异物 进入,但不防水。
3、外壳防护与电击防护的关系 (1)防止直接接触产生电击伤害。 (2)防止水将壳内带电部分电位引出,在外露 或外界可导电部分上产生电击危险。
五、用电设备电击防护形式类别
1、类别规定 0类设备:仅依靠基本绝缘作电击防护的设备。 外壳上无保护连接环节。
(1)0类设备:只能用于非导电环境或单独的电 气分隔系统。
(2)I类设备:用于TT、TN或IT系统,需要系统 防护措施作故障防护。
(3)II类设备:不考虑间接接触的可能性。 (4)III类设备:用于特低电压系统。
第三节 低压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分析
• 指TT、TN、IT系统在没有附加其他专门电击防护措 施的情况下,对碰壳漏电电击危险性的防护性能。
2、保护遮拦
保护遮拦(protective barrier):防止人员从任一 通常方向无意或有意接近危险带电部分而设置的机械 阻隔物。
与外护物区别:部分方位与全方位阻隔的区别。
如:开关柜中带电部分,需全方位阻隔,封闭式 柜体即外护物;顶上裸母排,只需下方和侧面阻隔, 设置遮拦。
3、保护阻挡物
保护阻挡物(protective obstacle):通过机械阻 挡的提醒,防止人员从通常方向无意识接近危险带电 部分的技术措施。
与保护遮拦的区别:有无防有意识接近的功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电击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直接接触电流的人来说。

因此,为了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必须戴好适当的防护用品,例如橡胶手套、橡胶靴等。

这些防
护用品能够有效地隔绝电流,避免直接接触电流导致电击的发生。

同时,在佩戴防护用品时,应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没有任何损伤
或磨损,以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

其次,应该正确地使用绝缘工具和设备,例如绝缘电钳和绝缘电锯等。

这些工具和设备能够有效地隔离电流,保护人员安全。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绝缘工具和设备时,必须确保其绝缘性能处于良好的状态,
避免出现漏电等情况,从而导致电击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应该在工作场所设置好防护设施。

例如,应该设置好电气隔
离开关、断路器等,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电流对人员造成伤害。

同时,应该在工作区域周围设置好防护栏杆等设施,防止人员误碰电源造成
电击。

最后,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
直接接触电源的人员来说,必须进行充分的培训和训练,使他们掌握
正确的防护措施和操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在总体上,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

只有通过综合
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工作
实践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电击防护安全工作,并一丝不苟地按照相
关规定和要求来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安全、高效。

特种作业电工安全培训

特种作业电工安全培训
特种作业电工安全培训
第三节 触电急救
脱离电源的方法
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 拉闸断电、切断电源线、用绝缘物品脱离电源 2、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
拉闸停电、短路法
3、脱离跨步电压的方法 断开电源 穿绝缘靴或单脚着地跳到触电者身边,紧靠触 电者头或脚把他拖成躺在等电位地面上,即可 就地静养或进行抢救
特种作业电工安全培训
特种作业电工安全培训
应用范围:采用保护接零的低压供电系统
执行要求:
1、用绝缘导线布线时,保护零线用黄绿双色线, 工作零线一般用黑色线 2、工作零线由变压器中性点瓷套管引出;保护零 线由接地体的引出线处引出 3、重复接地按要求一律接在保护零线上 4、对老企业的改造,是逐步实行保护零线与工作 零线分开的方法 5、用低压电缆供电的,应选用五芯低压电力电缆 6、在终端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一定分别与零 干线相连接。
特种作业电工安全培训
第三节 通用触电防护措施
安全电压
是指把可能加许的范围。这一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但是安全电压并不是绝对没有危险的电压。
安全电压额定值:42V、36V、24V、12V、6V 空载上限值: 50V、43V、29V、15V、8V
在高压无遮拦操作中,人体或其所带工具与带 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m)
一般情况下
10 kV以下 20—35 kV 35 kV
0.7
1.0
用绝缘杆操作时
0.4
在线路上工作时
人与临近带电线的距离 1.0
使用火焰时,火焰与线 1.5
0.6
2.5 3.0
特种作业电工安全培训
第二节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 最基本的措施
急救——心肺复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接触电击防护为搞好安全用电,必须采取先进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人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带电体发生触电事故。

本章着重介绍主要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安全措施。

第一节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绝缘、遮栏和阻挡物、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漏电保护等都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一、绝缘所谓绝缘,是指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实现带电体相互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电气隔离,使电流按指定路径通过,确保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常用的绝缘材料有:玻璃、云母、木材、塑料、橡胶、胶木、布、纸、漆、六氟化硫等。

绝缘保护性能的优劣决定于材料的绝缘性能。

绝缘性能主要用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指标来衡量。

绝缘电阻大小用兆欧表测量;耐压强度由耐压试验确定;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分别由泄漏试验和能耗试验确定。

对绝缘材料施加的直流电压与泄漏电流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最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

应当注意,绝缘材料在腐蚀性气体、蒸汽、潮气、粉尘、机械损伤的作用下都会使绝缘性能降低或丧失。

很多良好的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保护必须与电压等级相符,各种指标应与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相适应。

此外,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带来的电气事故,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检查,及时消除缺陷。

1.绝缘材料按其正常运行条件下容许的最高工作温度分为若干级,称为耐热等级。

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见表3—1。

2.绝缘破坏绝缘物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破坏,丧失绝缘性能,这就是击穿现象,这种击穿叫做电击穿,击穿时的电压叫做击穿电压。

击穿时的电场强度叫做材料的击穿电场强度或击穿强度。

气体绝缘击穿后都能自行恢复绝缘性能,固体绝缘击穿后不能恢复绝缘性能。

固体绝缘还有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

热击穿是绝缘物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由于流过泄漏电流引起温度过分升高所导致的击穿。

电化学击穿是由于游离、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电压都比较低.但电压作用时间部比较长。

绝缘物除因击穿而破坏外,腐蚀性气体、蒸气、潮气、粉尘、机械损伤也都会降低其绝缘性能或导致破坏。

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绝缘物也会逐渐“老化”而失去绝缘性能。

3.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是最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

足够的绝缘电阻能把电气设备的泄漏电流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防止由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不同的线路或设备对绝缘电阻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移动的较固定的要求高等。

下面列出几种主要线路和设备应当达到的绝缘电阻值。

新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备,要求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

实际上设备的绝缘电阻值应随温升的变化而变化,运行中的线路和设备,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在潮湿的环境中,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500Ω。

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

配电盘二次线路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MΩ,在潮湿环境中可降低为0.5MΩ。

高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应低于1000MΩ。

架空线路每个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300MΩ。

运行中电缆线路绝缘电阻可参考表3—2的要求。

干燥季节应取较大数值,潮湿季节可取较小的数值。

表3—2 电缆线路的绝缘电阻电力变压器投入运行前,绝缘电阻不应低于出厂时的70%,运行中可适当降低。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交流电动机等高压设备,除要求测量其绝缘电阻外,为了判断绝缘的受潮情况,还要求测量吸收比R60/R15。

吸收比是从开始测量起60s的绝缘电阻R60对15s的绝缘电阻R15的比值。

绝缘受潮以后,绝缘电阻降低,而且极化过程加快,由极化过程决定的吸收电流衰减变快,亦即测量得到的绝缘电阻上升变快。

因此,绝缘受潮以后,R15比较接近R60。

而对于干燥的材料,R60比R15大得多。

一般没有受潮的绝缘,吸收比应大于1.3。

受潮或有局部缺陷的绝缘,吸收比接近于1。

二、遮栏和阻挡物屏护是采用屏护装置控制不安全因素,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采用阻挡物进行保护时,对于设置的障碍必须防止这样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身体无意识的接近带电部分;二是在正常工作中,无意识地触及运行中的带电设备。

遮栏和外护物在技术上必须遵照有关规定进行设置。

开关电器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包以绝缘,而需要屏护。

其中,防护式开关电器本身带有屏护装置,如胶盖闸刀的胶盖、铁壳开关的铁壳等。

开启式石板闸刀开关,要另加屏护装置。

开启裸露的保护装置或其它电气设备也需要加设屏护装置。

某些裸露的线路,如人体可能触及或接近的天车滑线或母线也需要加设屏护装置。

对于高压设备,由于全部绝缘往往有困难,如果人接近至一定程度时,即会发生严重的触电事故,因此,不论高压设备是否绝缘,均应采取屏护或其它防止接近的措施。

开关电器的屏护装置除作为防止触电的措施外,还是防止电弧伤人、防止电弧短路的重要措施。

屏护装置有永久性屏护装置,如配电装置的遮栏、开关的罩盖等,也有临时性屏护装置,如检修工作中使用的临时屏护装置和临时设备的屏护装置。

有固定屏护装置,如母线的护网,也有移动屏护装置,如跟随天车移动的天车滑线的屏护装置。

屏护装置不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对所用材料的电气性能没有严格要求。

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板状屏护装置或网眼屏护装置,网眼屏护装置的网眼不应大于20mm×20mm~40mm×40mm;变配电设备应有完善的屏护装置。

安装在室外地上的变压器及车间或公共场所的变配电装置,均需装设遮栏或栅栏作为屏护。

遮栏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m。

对于低压设备,网眼遮栏与裸导体距离不宜小于0.15m。

10kV设备不宜小于0.35m,20~35kV设备不宜小于0.6m。

户内临时栅栏高度不应低于1.2m,户外不低于1.5m。

对于低压设备,栅栏与裸导体距离不宜小于0.8m,栏条间距离不应超过0.2m。

户外变电装置围墙高度一般不应低于2.5m。

凡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为了防止屏护装置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必须将屏护装置接地或接零。

三、电气间距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避免车辆或其它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和各种短路事故,且为了操作方便,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安装的方式等因素。

1.线路间距架空线路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距离不应低于表3—3所列的数值。

架空线路应避免跨越建筑物。

架空线路不应跨越燃烧材料作屋顶的建筑物。

架空线路必须跨越建筑物时,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架空线路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低于表3—4的数值。

架空线路导线与街道或厂区树木的距离不应低于表3—5所列的数值。

架空线路应与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和有火灾危险的厂房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

架空线路与铁道、道路、管道、索道及其它架空线路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以上各项距离均需考虑到当地温度、覆冰、风力等气象条件的影响。

几种线路同杆架设时应取得有关部门同意,而且必须保证:(1)电力线路在通讯线路上方,高压线路在低压线路上方。

(2)通讯线路与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m;低压线路之间不得小:于0.6m;低压线路与10kV高压线路之间不得小于1.2m,10kV高压线路与10kV高压线路之间不得小于0.8m。

10kV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4.0m;低压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m;低压接户线跨越通车街道时,对地距离不应小于6m;跨越通车困难的街道或人行道时,不应小于3.5m。

户内电气线路的各项间距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要求和安装标准。

直接埋地电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

2.设备间距变配电设备各项安全距离一般不应小于表3—6所列的数值。

表3—6 变配电设备的最小允许距离(mm)表中需要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裸导体之间一般指水平距离,如指垂直距离,35kV 以下者可减为1000mm。

室内安装的变压器,其外廓与变压器室四壁应留有适当距离。

变压器外廓至后壁及侧壁的距离,容量1000kVA及以下者不应小于0.6m,容量1250kVA及以上者不应小于0.8m;变压器外廓至门的距离,分别不应小于0.8m和1.0m。

配电装置的布置,应考虑设备搬运、检修、操作和试验方便。

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配电装置需保持必要的安全通道。

低压配电装置正面通道的宽度,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低压配电装置背面通道应符合以下要求:(1)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m,有困难时可减为0.8m。

(2)通道内高度低于2.3m无遮栏的裸导电部分与对面墙或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1m;与对面其它裸导电部分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3)通道上方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3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通道高度不应低于1.9m。

配电装置长度超过6m时,屏后应有两个通向本室或其它房间的出口,且其间距离不应超过15m。

室内吊灯灯具高度一般应大于2.5m,受条件限制时可减为2.2m;如果还要降低,应采取适当安全措施。

当灯具在桌面上方或其他人碰不到的地方时,高度可减为1.5m。

户外照明灯具一般不应低于3m;墙上灯具高度允许减为2.5m。

3.检修间距在检修中为了防止人体及其所携带的工具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而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称安全间距。

间距的大小决定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以及安装的方式等因素。

在低压工作中,人体或其所携带的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在架空线路附近进行起重工作时,起重机具(包括被吊物)与低压线路导线的最小距离为1.5m。

在高压无遮栏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0kV及以下0.7m20~35kV 1.0m用绝缘杆操作时,上述距离可减为:10kV及以下0.4m20~35kV 0.6m在线路上工作时,人体及其所携带的工具等与临近带电线路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0kV及以下1.0m35kV 2.5m如不足上述数值时,临近线路应停电。

工作中使用喷灯或气焊时,其火焰不得喷向带电体,火焰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下列数值:10kV及以下1.5m35kV 3.0m第二节间接接触电击防护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

在当前我国电气标准化从传统标准向国际标准过渡的情况下,掌握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方法和应用,对安全用电是十分重要的。

一、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系统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

第一个大写“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