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3节)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内容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保护生物圈等。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和原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和原理。
2.教学难点:生物影响环境的具体表现,保护生物圈的方法和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知识讲解: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的知识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5.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保护生物圈的主题展开讨论,讨论保护生物圈的方法和措施。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2 热胀冷缩3 水受热以后4 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 地球6 月球7 太阳8 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 庞大的“家族”10 养昆虫11 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 用种子繁殖13 用根、茎、叶繁殖14 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 生物与非生物16 动物的庇护所17 环境变化以后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实验计划××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小学科学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教案生命的存在离不开环境,而环境也会受到生物的影响。
在小学科学的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中,我们将探索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节课我们将设计一堂有趣的生物与非生物教案,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参与,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引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带一些生物的图片或模型作为开场,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生物”和“什么是非生物”。
通过学生的答案,可以提示学生们熟悉这两个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践环节】1. 观察比较将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物体,例如: 石头、纸张、树叶、花朵、塑料模型动物等。
学生将这些物体分类,将生物和非生物分开,并进行解释。
2. 实验探究选择一种非生物材料,例如: 水和沙子。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两种材料的性质。
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比较生物(例如:植物、动物)和非生物(例如:水、沙子)在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条件下的反应。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得出结论:生物和非生物在环境因素下会有不同的反应。
【拓展】1. 环境保护通过学习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为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2. 生物多样性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我们可以拓展到生物的多样性。
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特点、习性和生存环境,从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不仅能够分辨生物和非生物,还能观察和描述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
同时,通过讨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我们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这样的生物与非生物教案设计,我们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对生物与环境的认识。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环境变化以后》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环境变化以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环境变化以后》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另一部分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知识,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知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探究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一:观察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5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具体的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更深入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些具体的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
3.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具体的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6.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并进行记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环境也会影响生物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来进行。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5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影响环境以及环境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与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影响环境以及环境保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影响环境以及环境保护。
2.教学难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原理,以及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生物如何适应环境,通过实例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原理。
4.生物影响环境:阐述生物如何影响环境,展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例。
5.环境保护: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
2021年春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课件
雪灾
合作探究
二、自然灾害对生物的影响
当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时, 生物还能适应吗?它们会面临哪些挑战?
土壤沙化
土壤沙化使得土壤水分、养分流失, 植物的种子被风吹走、幼苗连根拔起、禾 苗被吹干,草场退化,动物缺少水分和食 物被迫迁徙甚至死亡
1. 鱼道入口 2. 鱼道池室 3. 休息室 4. 出口拦污棚 5. 高水位时诱鱼水流 6. 鱼道入口诱鱼水流
合作探究
四、分析评估鱼道的合理性
横隔板竖缝式鱼道示意图
原生态式鱼道将鱼类通行的自然鱼道与人
3
工鱼道相结合,更符合鱼类习性,能提高过鱼
2
4 效率。例如鱼道全长 10 千米,其中自然鱼道
6千米,人工鱼道4千米,两类鱼道有效结合给
5
鱼类提供了更适宜的水流条件,更接近自然条
1
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能够长大
会繁殖 需要水、空气、 阳光…
动物的特点: 能够长大 会繁殖 需要食物 能运动
合作探究
一、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点
① 几乎都需要阳 光、 空 气、水、适宜的温度 ; ② 需要营养 ; ③ 会生长变化 ; ④ 会繁殖 ; ⑤ 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合作探究
一、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点
合作探究
二、它们是生物吗
合作探究
三、给鸟儿安个家
2.设计鸟巢
注意:不同的鸟对巢的要求也不同。
合作探究
三、给鸟儿安个家
2.设计鸟巢
安全 牢固 仿真度 美观
鸟巢评价项目表
2021年春苏教版科学课件 四年级下册
5.17 环境改变以后
目录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描述出植物、动物的主要特点。
2.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3.初步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4.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XXX、课件、校园一角或自然界某个场景的放大照片。
学生分组材料:探究研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45页的一首小诗:土壤是蚂蚁的家,山林是猴子的家,草原是XXX的家,高原是牦牛的家,池塘是蝌蚪的家,2.学生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海洋是鲸鱼的家,……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她!这首小诗主要讲述了地球为所有生物提供了一个家。
3.地球为哪些生物提供了家呢?他们的家又划分在哪里?蚂蚁的家在土壤中,猴子的家在森林中,XXX的家在草原上,牦牛的家在高原上,蝌蚪的家在池塘中,鲸鱼的家在海洋中……4.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吗?小草的家在土壤中,蚯蚓的家在土壤中,鱼儿的家在河流中……5.教师引导: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本人的家,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家,他们的家在不同的环境中。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6.通过前几课的研究,我们认识了番茄、黄瓜等植物,了解了蚊子、蜜蜂等虫豸,小鸡、小猫等动物,这些都具有生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是什么呢?(生物。
)7.相干于生物来说,世界上还有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是什么呢?(非生物。
)8.大家知道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物和非生物。
9.板书课题:15生物与非生物2、研究新课活动一:总结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概括生物的共同特点1.地球上生在世无数的动物,也生在世无数的植物,这些统称为生物,大家能概括出生物的共同特性吗?2.出示课本46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划分想一想动物的共同特性,植物的共同特性。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3节)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15.《生物与非生物》教案【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生物的特征。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事件发生的探究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描述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教材分析】《生物与非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并发现了动物和植物分别具有某些特征。
通过三年级下册第1、2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植物的生长,并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存依赖周围环境的各种条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调动学生已经的知识和经验,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进行整理,然后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形成生物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相关图片,判断石笋和青苔等,它们的特征是否符合生物的概念;再出示地衣、松萝、水绵等图片请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生物,进行交流后出示资料进行判断。
第三部分,观察大自然中的画面,识别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思考并表达出生物和周围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会有所了解,也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但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是什么,没有系统的认识和总结,比较模糊不清。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7环境变化以后1.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第三课,在学生认识了生物的共同特点,探究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之后,从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发生改变使生物面临挑战入手,借由一个个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刻感受非生物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巨大影响。
本课学习内容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探究不同性质的环境变化对生物有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类正采取措施降低破坏性影响,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到现代科技的两面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本课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认识缓慢而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使生物演化出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和身体变化,认识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活动二,认识人为原因造成的非正常的自然灾害对生物造成的严重危害。
活动三,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入,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类在开发和建造的同时,依据生物的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其生存环境,借由鱼道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估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这是生命科学和技术与工程的结合。
活动四,拓展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针对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如何修建铁路,提出自己的评估方案。
2.教学目标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3.重点与难点重点: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
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多媒体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
教学目标一、导入环境为动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条件。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环境变化以后》教案
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物与环境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9.2 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
12.4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教材分析】《环境变化以后》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三课时。
通过二年级下册《动植物的家》以及四年级下册《动物的庇护所》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动植物的生存依赖周围的非生物环境中的各种条件。
因此学生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于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
本节课带领学生具体学习各种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存带来的影响。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交流季节更替和自然灾害对动植物的影响。
环境的变化有自然变化也有人为引起的变化。
本环节教学先从有规律的气候变引发的变化入手:四季交替、旱季湿季交替时,动植物形态和习性的变化,使学生走近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研究,理解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本领。
接着,教材中呈现了六种自然灾害的图片,学生观察、推断这些急速的或灾害性的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威胁。
为认识适者生存的规律奠定感知基础。
2021苏教版四下科学---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7环境变化以后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3.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4.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5.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多媒体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这些生物在地球上生息繁衍,有的已经经历了上万年。
2.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以后,这些生物又会怎样呢?是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还是因为环境变化而灭亡?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7环境变化以后二、学习新课1.教师引导:我们都知道,生物的生存与非生物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非生物包括哪些呢?预设:阳光、水、温度、土壤等等。
2.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一段话: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
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3.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初步了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为了适应大自然,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活动一:交流季节更替和自然灾害对动植物的影响1.季节更替对生物的影响(1)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地球上会有四季更替。
当季节更替时,生物会有哪些方式来适应呢?(2)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5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5种插图,了解这5组插图中的动植物分别是以怎样的方式来适应季节更替的?左边三组图片是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图片1:雷鸟在季节更替时会变换羽毛的颜色。
冬天,雷鸟的羽毛会变成白色与雪地的颜色是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全部教案15.《生物与非生物》教案【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生物的特征。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事件发生的探究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描述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教材分析】《生物与非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并发现了动物和植物分别具有某些特征。
通过三年级下册第1、2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植物的生长,并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存依赖周围环境的各种条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调动学生已经的知识和经验,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进行整理,然后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形成生物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相关图片,判断石笋和青苔等,它们的特征是否符合生物的概念;再出示地衣、松萝、水绵等图片请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生物,进行交流后出示资料进行判断。
第三部分,观察大自然中的画面,识别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思考并表达出生物和周围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会有所了解,也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但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是什么,没有系统的认识和总结,比较模糊不清。
对于这个物体是不是的生物的判断,没有明确的判断依据。
对于生物与周围环境中非生物的密切而复杂的关系,没有有意识的去发现过。
但学生对于动物和植物的最基本的特点是有所了解的,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建立生物的概念,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密切的关系。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确生物的共同特征,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自然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他们乐于去交流,对于如何交流也有一定的经验。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生物。
2.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3.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科学探究: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态度:在活动中乐于交流,分享出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学习活动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上课一开始,让我们一起欣赏自然界的一段景色,并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花、树、鸭子、蝴蝶、山、水、石头等)2.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物体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自然界有两大类物体,分别是生物和非生物。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物与非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地球上的物体有生物和非生物并揭示课题]二、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点1.过渡:刚才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生物,接下来请学生完成活动记录的表格,植物和动物分别都有什么特点呢?2.对于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植物会生长、都需要阳光和水;动物会繁殖,会生长,需要食物,还会动)3.把植物的特点写在左边的椭圆里,把动物的特点写在右边的椭圆里。
请大家思考,两个椭圆重叠的部分可以表示什么呢?4.是的,这部分表示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特点,其实就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请大家拿出活动记录单,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活动手册上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5.学生活动后汇报(都会生长、都能繁殖,都需要水,食物…)6.播放视频《生物的共同特征》7.总结: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生物都能够生长变化、会繁殖,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利用思维工具图,对植物的特点和动物的特点进行整理。
在比较和分析两者不同点与共同点的基础上,抽取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并形成生物的基本概念。
]三、判断它们是生物吗1.过渡:大家总结了生物的共同特征,要学以致用,(出示塑料花和鲜花)请看图中的两束花,你认为哪个是生物?2.(再出示狗和机器狗的图片)请看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看来同学们挺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
那老师就请你们帮我解决个难题,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种物体,它的名称叫石笋。
它的特点是会长高,也会长出小石笋,会对环境做出反应,但是不需要阳光。
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5.播放关于石笋的介绍视频后学生再次交流,认为石笋不是生物。
6.(出示青苔的图片)请同学们认一认这个是什么?谁知道青苔有什么特点?它会生长吗?你们认为它是生物吗?7.小结:看来同学们是真的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了。
(出示地衣、松萝、水绵)请同学们看,这三种是大家比较陌生的物体名称分别是地衣、松萝、水绵,我们先来观察地衣谁来说说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再来观察松萝,觉得它是什么样的?最后还有一个水绵,谁来形容一下它的样子?8.通过初步的观察和描述,你们觉得他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呢?要想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还需要做什么?9.是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来继续了解他们的特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活动单,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判断。
10.学生活动后交流。
11.播放《地衣、松萝、水绵》视频,确定它们都是生物,因为它们都会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阳光等。
[设计意图:学生对生物的共同特征了解后,现学现用,通过查阅资料并一一对照判断陌生的物体是不是生物。
可以巩固学生对生物共同特征的理解。
]四、思考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1.过渡:生物生存环境的周围,也有着很多非生物,比如空气、水等。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景色,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2.先来说说你观察到哪些生物?学生交流。
(老鹰,一群羊,树,小草,小乌龟)3.在这个自然景色中,除了有同学们刚刚说的一些生物,还有哪些非生物的存在呢?4.学生交流(太阳、高山、水流、土壤、空气、石头、雪、白云)5.过渡:这一群山羊要能在这个环境中能很好的生活,它们会需要自然界中哪些东西的存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贴)6.小结:山羊的生存,与草地上的草、周围的空气、阳光和水,都有很大的关系。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活动,按照老师刚才的方法,先找出一个生物,然后把与这个生物有关系的物体都找出来,进行连线。
比一比,哪一小组能够找的准确并全面。
7.出示活动要求:①小组成员一起找出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用黑笔写出生物的名称,铅笔写出非生物的名称。
②逐一思考每种生物与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③用连线的方法,把有关系的生物与非生物联系起来。
④要认真思考、分析,实事求是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完成活动单。
8.学生小组内活动并展示。
9.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的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思考并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非生物。
]五、总结小结:生物的生存依赖着非生生物,生物的行为也会引起周围非生物的变化。
关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后面我们还会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15.生物与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都会生长变化都会繁殖都需要水、空气、阳光……16.《动物的庇护所》教案【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评估、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描述生物的特征。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9.2 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
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12.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
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2.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举例说出人类生产、建筑等活动对动植物生存产生的影响。
【教材分析】《动物的庇护所》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二课时。
通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鱼类、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