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中药学)
中药学—止血药考点总结
中药学——第十六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止血药的性能特点虽性味各异,但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
要点二止血药的功效均能止血,分别具有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涩止血及温经止血作用。
要点三止血药的适应范围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
要点四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出血过多而致气虚欲脱者,如单用止血药,则缓不济急,应急予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2.“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
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要点五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凉血止血药: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善入血分而清泄血热。
化瘀止血药: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止血而不留瘀。
收敛止血药: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黏,因性善收涩,故有留瘀恋邪之弊。
温经止血药:性属温热,主入脾经,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
要点六各类止血药的功效凉血止血药:有凉血止血之功。
化瘀止血药:以化瘀止血为主,有的兼能消肿、止痛。
收敛止血药:有收敛止血作用。
温经止血药:有温经止血作用。
要点七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病证。
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以及跌打损伤、经闭、瘀滞心腹疼痛等。
收敛止血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病证。
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病证。
细目二凉血止血药小蓟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1.血热出血证。
尤善治尿血、血淋。
2.热毒疮痈。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大蓟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地榆性能:苦、酸、涩,微寒。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第七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散瘀解毒消痈+清大肠热小蓟:大蓟:地榆:槐花:凉血止血横向总结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凉血止血+清大肠热: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咳:清热解毒章节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地榆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理气: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横向总结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止血+利尿:艾叶:炮姜:灶心土: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血+利尿:止咳+止呕:止血部位安胎药:地榆 槐花白及 紫珠 棕榈炭其他章节止血药横向总结荆芥贯众,马齿苋,马勃大黄(利湿退黄),石韦(利尿通淋)紫苏:黄芩: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砂仁:艾叶:对应方剂:白茅根:苎麻根:苎麻根:白术:续断:主治: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因其味苦主降,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生地滑石襄,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解毒敛疮,收敛止血。
(下焦血证,崩漏)清肝泻火(槐角:痔疮出血)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化痰止咳,生发。
利尿,清肺胃热。
vs芦根:清气分热;白茅根偏血分同用,气血双清安胎。
(清热部位侧重总结)小薊,大蓟地榆,槐花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石韦,侧柏叶马勃、贯众(共同功效:化瘀止血+止痛)(跌扑损伤首选),补虚凉血止血,通经。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利尿。
(收敛)收敛止血。
理气止痛茜草蒲黄 花蕊石 (血余炭)降香 玫瑰花消肿生肌。
(肺胃:胃溃疡)止痢,截疟,补虚。
vs鸦胆子:清热解毒,截虐,止痢,腐蚀赘疣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肺胃)崩漏出血(固冲汤)化瘀利尿。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中药学-止血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15页)
中药学第十四单元止血药一、A11、广泛用于全身各部的出血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的是A、白及B、仙鹤草C、棕榈炭D、藕节E、鹤草芽2、历来被视为安胎之要药的是A、白茅根B、苎麻根C、紫苏D、地榆E、槐花3、主要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病证的药物是A、凉血止血药B、化瘀止血药C、收敛止血药D、温经止血药E、所有止血药4、以下药物止血一般需要炒炭的不包括A、地榆B、槐花C、茜草D、艾叶E、苎麻根5、能解毒杀虫的止血药是A、白及B、三七C、茜草D、蒲黄E、仙鹤草6、为妇科调经要药的是A、槐花B、益母草C、地榆D、白及E、茜草7、以下药物用法不是包煎的是A、蒲黄B、滑石C、车前子D、枇杷叶E、茜草8、为伤科要药的药物是A、三七B、地榆C、蒲黄D、艾叶E、白及9、以下关于止血药的描述错误的是A、化瘀止血药具有化瘀止血作用B、收敛止血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C、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D、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实热性出血证E、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症10、以下关于止血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均入气分B、以归心、肝、脾经为主C、均能够止血D、主要适用于咳血、吐血、衄血等病症E、可以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病症11、以下药物善于治疗血热的是A、白茅根B、苎麻根C、侧柏叶D、地榆E、三七12、为安胎之要药的药物是A、侧柏叶B、白茅根C、苎麻根D、地榆E、小蓟13、下列哪项不是小蓟的主治病证A、疮痈B、尿血14、以下是炮姜的使用注意的是A、孕妇月经过多者忌用B、有出血倾向者慎用C、热盛火旺之出血证忌用D、脾胃虚弱者慎用E、阴虚火旺者慎用15、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出血证应选用的中药是A、收敛止血药B、化瘀止血药C、温经止血药D、凉血止血药E、以上均可以16、下列关于炮姜的用法禁忌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证火旺之出血证忌用B、阳虚畏寒者慎用C、孕妇忌用D、孕妇慎用E、脾胃虚寒者慎用17、既凉血止血,又能化痰止咳的药物是A、大蓟B、藕节C、侧柏叶D、地榆E、三七18、善治尿血、血淋及热毒疮痈的药是A、大蓟B、小蓟C、地榆D、槐花E、白及19、下药物哪项既能凉血止血,又能生发乌发A、侧柏叶B、地榆C、藕节D、三七E、大蓟20、下列哪项药物具有凉血止血,散瘀之功,尤善治尿血D、茜草E、小蓟21、可用于治疗疟疾的止血药是A、藕节B、三七C、艾叶D、槐花E、仙鹤草22、孕妇忌服的止血药是A、血余炭B、地榆C、蒲黄D、艾叶E、炮姜23、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应选用A、温经止血药B、化瘀止血药C、收敛止血药D、凉血止血药E、以上都不是24、下列药组,具有化瘀止血功效的是A、藕节、槐花B、三七、茜草C、花蕊石、侧柏叶D、降香、白及E、蒲黄、白及25、下列哪项是蒲黄的功效A、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B、止血,敛肺,下气C、收敛止血,消肿生肌D、止泻,活血,定痛E、止血,化瘀,利尿26、功效是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药组是A、大蓟、小蓟B、侧柏叶、茜草C、生地黄、牡丹皮D、赤芍、紫草27、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功效的药物是A、蒲黄B、艾叶C、炮姜D、茜草E、棕榈炭28、以下药物可以治疗黄疸的药物是A、侧柏叶B、白茅根C、苎麻根D、地榆E、小蓟29、下列哪项药物善于治疗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的是A、地榆B、血余炭C、大蓟D、茜草E、小蓟30、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下列哪位药物会导致中毒性肝炎A、侧柏叶B、地榆C、藕节D、三七E、白茅根31、以下药物善于治疗血热的是A、白茅根B、苎麻根C、侧柏叶D、地榆E、三七32、最善治疗尿血、血淋的中药是A、藕节B、蒲黄C、小蓟D、白及E、白茅根33、具有收敛止血、止痢,又能截疟、补虚功效的药物是A、仙鹤草B、三七。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经止血药之山茶花、羊蹄根和万年青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经止血药之山茶花、羊蹄根和万年青山茶花【药用】本品为茶科植物山茶的花。
【性味与归经】微辛、甘,寒。
入心、肝经。
【功效】清热止血。
【临床应用】用于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及水火烫伤等。
山茶花功能清热止血,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等症,可配合山栀、侧柏叶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水火烫伤。
【处方用名】山茶花、珠宝茶花(晒干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外用适量。
羊蹄根【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羊蹄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微涩,寒。
【功效】凉血止血,杀虫治癣。
【临床应用】1.用于鼻衄、咯血、便血、子宫出血等症。
本品功能凉血止血,用治各种出血病症,可单用或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2.用于疥疮、顽癣、头风白屑等症。
本品有杀虫止痒的功效。
治疥疮,可用鲜根加醋,磨汁或捣汁,再加猪油调匀成膏,敷患处;治顽癣,可用鲜根洗净,加醋磨汁涂患处;治头风白屑(头部脂溢性皮肤炎),用鲜根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羊蹄根、土大黄(洗净,晒干,切片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近年来在临床上发现本品可使血小板增加,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天用本品五钱,加红枣一两,煎服。
此外,本品尚有缓泻通便作用,可用于大便秘结。
【方剂举例】羊蹄根散(《医宗金鉴》)羊蹄根、枯白矾。
治诸癣疮湿痒。
万年青根【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万年青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微甘,寒。
有小毒。
【功效】凉血止血,强心利尿,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呕血、咯血及妇女崩漏等症。
本品有凉血止血的功效,用治血热所致的呕血、咯血,可单用万年青根五钱,煎服;也可以与仙鹤草等配伍应用。
用治崩漏,可与鸡冠花等配合同用。
2.用于心脏病水肿。
万年青根既可强心,又可利尿,对心脏病水肿,用之甚为合适,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黄耆、玉竹、丹参、茯苓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白喉。
【处方用名】万年青根、白河车(洗净,晒干,切片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新鲜者可用三钱至一两,煎服。
止血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附药:槐角
• 槐的成熟果实,原名槐实。性味、功效、主治与槐花相似,但止血作 用较槐花为弱,而清降泄热之力较强,兼能润肠,主要用于痔血、便 血,尤多用于痔疮肿痛出血之证,常与地榆、黄芩、当归等同用。煎 服,6~12g,或入丸、散。孕妇慎用。
侧柏叶
• 【来源】 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梢及叶。 • 【药性】 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 【功效】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应用】
• 1.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下血。本品苦涩性寒,善清血热, 兼能收敛止血,为治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尤以血热者为宜。
• 2.肺热咳嗽,咯痰黄稠。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热,长于清肺热,化 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喘,痰稠难咯者。
• 3.血热脱发、须发早白。本品寒凉入血而祛风,故有生发乌发之效, 适用于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 2.肝热目赤,头痛眩晕。本品味苦性寒,长于清泻肝火。凡肝火上炎 所导致的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均可应用。
•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 宜生用。
•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富含芸香苷、槲皮素、鞣质等。 • 2.药理作用:槐花水浸剂能够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制炭后促进
• 3.临床研究:生三七可治疗高脂血症。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重症 肝炎、冠心病、肺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瘢痕疙瘩、术后粘连、痔疮 等。
茜草
• 【来源】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 【药性】 苦,寒。归肝经。 • 【功效】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应用】
• 1.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本品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凉 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 于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
中药学——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1.有凉血止血散瘀之功,尤宜用于尿血的药物是A 血余炭B 白茅根C 茜草D 小蓟E 地榆2.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敛疮,还能够治疗烫伤的药物是A 地榆B 蒲黄C 大蓟D 槐花E 白茅根3.对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兼有瘀滞者,多选用的药物是A 三七、白及B 血余炭、槐花C 大蓟、小蓟D 蒲黄、茜草E 地榆、藕节4.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药物是A 白茅根B 小蓟C 槐花D 地榆E 大蓟5.既能化瘀止血,又能活血定痛的药物是A 大蓟B 白及C 槐角D 仙鹤草E 三七参考答案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小蓟功能主治:凉血,祛瘀,止血。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地榆的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蒲黄的功效:止血,化瘀,通淋。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茜草的功效: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白茅根的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三七的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第十六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一各类止血药的选择使用、配伍方法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本类药物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内外出血证。
止血药应用,应根据出血病因、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并进行必要的配伍,以期标本兼顾。
此外,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的用药经验,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中药学实验课-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白及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用法用量
6~15g。
LOGO
来源
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的块茎
饮片性状鉴别
为不规则的薄片,表面类白色,角质样, 半透明微显筋脉小点,具黏性,质脆。 气微,味淡而微苦,嚼之有黏性。
温经止血药-艾叶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 安胎;外用祛湿止痒
用法用量
煎汤,3-9g;外用:适量 ,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 灸;或捣敷;或煎水熏洗 ;或炒热温熨。
化瘀止血药-茜草
功效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用法用量
6~10g
LOGO
来源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和根茎
饮片性状鉴别
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 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1cm; 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 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 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 红色,导管孔多数。无臭,味微苦,久嚼刺 舌。
饮片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扭曲状弯曲,长18-22cm,直径0.52cm。有时可见侧生支根或支根痕。表面棕褐色,具 明显纵皱。顶端有圆柱状根茎或其残基。质坚,稍 脆,折断面平整,略具粉质。横断面形成层环明显, 皮部淡黄色,木部棕黄色或带粉红色,呈显著放射 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凉血止血药-槐花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用法用量
9~15g。
LOGO
来源
豆科槐属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 燥花及花蕾
饮片性状鉴别
多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 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 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 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联合,花丝细长;雌蕊圆 柱形,弯曲。以个大、紧缩、色黄绿、无梗叶 者为佳。
【中药学】止血药
本节药味多涩,其性多平,或凉而不寒,
或为炭类,或质粘,其性收敛。无论虚寒性
出血或热性出血均可用之。但有留瘀之弊。
白及Hyacinth Bletilla
质粘味涩,性善收敛,入血分有较强 的收敛止血作用,主治肺胃损伤引起 的咳血、吐血及外伤出血等证,以其 收敛之性,又可敛疮生肌。
反乌头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⒉化痰止咳
治肺热咳嗽或咳痰带血, 研末与大枣浓煎代茶饮。
白茅根Cogongrass Rhizome
甘寒清润,入心经血分,能凉血止血; 入肺胃气分,能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润燥; 兼可利尿通淋,故凡血热出血,肺胃燥 热,热淋涩痛等证,均为适宜。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白茅根与芦根清肺胃之功相似, 但芦根甘寒生津,主在气分; 茅根甘寒清热,能走血分。
甘缓不峻,性平不烈,入心肝二经 血分,生品化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 炒用又善收敛止血,用治内外各种 出血证,不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应 用。兼有利尿之功,故尤其善治血 淋、尿血。取其散瘀止痛的作用, 又治血瘀诸痛。
化瘀止血,利尿
布包煎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Astringency to Stop Bleeding
研末服1.5-3g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Warming the Channels Respectively to Stop Bleeding
本节药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
冲脉而统摄血液。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
失固之虚寒性出血证。
均为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脾不统 血、冲任失固之虚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血证。
主入脾经,对脾阳虚、脾不统血者, 为首选药;又有温中止痛作用,用于 虚寒性腹痛、腹泻。 偏入下焦,治虚寒出血,尤宜于崩 漏;且有温经暖宫作用;又可调经、 安胎,常用于妇人月经不调、痛经、 宫冷不孕、胎漏、胎动不安等。 灶心土入脾胃中焦,用于脾胃虚寒脾不摄血之吐血、 便血及崩漏;又能温胃止呕,并有涩肠温脾止泻作用。
《中药学》止血药 ppt课件
茜 草
• [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的干燥根及根 茎。
• [药性]苦,寒。归肝经。
•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 [应用]出血证。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Og。亦人丸、散。 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慎用。
三 七
[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干燥根。
•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应用]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 [用法用量]多研未吞服,1-1.5g; 煎服,3-1Og, 亦入丸、 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 [药性]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应用]出血证。痈肿疮痛,手足皴裂,水火烫伤。
• [用法用量]煎服,3-1Og。大剂量可用至3Og。 亦可入丸、 散剂,每次用 L5g; 研未吞服,每次 1.5-3go 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
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 本类药物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配清热药同用。 • 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行 气之品。 • 急性出血,可配伍收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又 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不宜过量久服。
。多生用, 止血炒炭用。
化瘀止血药
• 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
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中药学13止血药》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中药学13止血药》的相关内容,包括药物简介、历史与发展、 分类以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13种中药止血药简介
五加皮
五加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 血管、止血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 术和创伤后的止血。
喜荡
喜荡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 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手术后、月经不调 等病症的治疗。
国际合作交流
中药止血药在国际上也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将加 强与国际合作的交流,促进 中药止血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止血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包括原材料选取、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
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应用
在中药止血药的研究和开发 中,将进一步结合现代科技, 提高药效和疗效,并改进制 剂形式。
临床实践与研究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止 血药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将持 续深入,为其应用提供更多 的科学依据。
赤芍
赤芍是一种传统中药,在止血领域有着悠久 的历史。它具有凉血止血的药理作用,适用 于妇科、外科等以其活血化 瘀、止血散瘀的药理作用而闻名。在创伤、 疮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1 止血草药
2 血塞解药
包括五加皮、赤芍等草本植物,以其收敛 血管、止血散瘀的特性而被归类为止血药。
如喜荡、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 瘀的作用,常用于疮伤、出血等情况。
3 凉血止血药
4 其他分类
以赤芍、生地黄等药物为代表,能收敛血 管、凉血止血,在妇科疾病中有广泛应用。
还包括金银花、红花、总状红花、大黄、 海螵蛸、毛冬青、半枝莲等中药。
药理作用及应用
药理作用
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瘀、收敛血管、止血等药 理作用,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止血。
中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中药学止血药
中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中药学止血药[单选题]1.既能化瘀止血,又能活血定痛的药物是A.仙鹤草B.白及C.三七D.大蓟E.槐角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江南博哥)三七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掌握“化瘀止血药”知识点。
[单选题]2.对于出血兼有瘀滞者,应首选的药物是A.三七B.白及C.槐花D.地榆E.棕榈炭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三七主治:(1)出血证。
本品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疗效卓著,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
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
可单味应用,研末吞服,或配入复方应用。
对创伤出血,可研末外敷。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本品能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伤科要药。
可单味内服或外敷,或配其他活血止痛药同用。
掌握“化瘀止血药”知识点。
[单选题]3.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特点的药物是A.茜草B.大蓟C.蒲黄D.三七E.白及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三七: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疗效卓著,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
故最佳选项是D。
掌握“化瘀止血药”知识点。
[单选题]4.为妇科调经要药的药物是A.槐花B.白茅根C.苎麻根D.茜草E.凌霄花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茜草主治:(1)出血证。
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
(2)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本品活血祛瘀,通经络,行瘀滞,故可用于上述病证,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掌握“化瘀止血药”知识点。
[单选题]5.蒲黄的功效是A.止血,化瘀,利尿B.止血,温胃,行气C.止血,敛肺,下气D.止血,敛肺,止咳E.止泻,活血,定痛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蒲黄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掌握“化瘀止血药”知识点。
[单选题]6.蒲黄入汤剂,其用法是A.先煎B.后下C.冲服D.布包煎E.久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蒲黄用法用量:煎服,3~10g,包煎。
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中药学思维导图-止血药
大蓟 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 槐花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白茅根 侧柏叶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乌发生发
艾叶 炮姜 灶心土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燥湿止痒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止泻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化瘀止血,凉血通经
三七 茜草
化瘀止血,利尿通淋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降气避秽
蒲黄 降香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收敛止血,止痢,杀虫,解毒,补虚
白及 仙鹤草
收敛止血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棕榈炭 血余炭功 效,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成
为出血药
凉血止血 温经止血
中药学-止血药
止血药1.患者,男,25岁,须发早白,小便带血热痛,口臭,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br>针对须发早白,宜首选的药物是A.白茅根B.槐花C.侧柏叶D.苎麻根E.地榆答案:C2.患者,男,25岁,须发早白,小便带血热痛,口臭,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br>治疗宜首选的药物是A.凉血止血药B.化瘀止血药C.收敛止血药D.活血化瘀药£.温经止血药答案:A3.患者,男,26岁。
肉眼血尿,小便热痛,痰多色黄,咳嗽,须发早白,时有呕吐,口臭,舌红,脉滑数。
<br>既可治疗“尿血",又可治疗”呕吐,口臭”的药物是A.侧柏叶B.白茅根C.小蓟D.大蓟E.芦根答案:B4.患者,男,26岁。
肉眼血尿,小便热痛,痰多色黄,咳嗽,须发早白,时有呕吐,口臭,舌红,脉滑数。
<br>针对患者”须发早白,咳嗽,血尿”,首选药物是A.侧柏叶B.白茅根C.小蓟D.大蓟E三七答案:A5.患者,女,35岁,痔疮肿痛,大便带血,宜首选的止血药物是A.白茅根B.槐花C.侧柏叶D.苎麻根E.地榆答案:B6.患者,男,26岁。
肉眼血尿,小便热痛,痰多色黄,咳嗽,须发早白,时有呕吐,口臭,舌红,脉滑数。
<br>首选药物是A.化瘀止血药B.凉血止血药C.收敛止血药口.温经止血药E.活血止痛药答案:B7.患者,女,25岁,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伴有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红脉数,宜选用A.蒲黄配小蓟8.当归配丹参。
.三七配丹参D.五灵脂配蒲黄E.川芎配蒲黄答案:A8.患者,女,28岁,月经来时出现腹部刺痛,血块量多,颜色紫暗,首选药物是A.大蓟、小蓟B.当归、蒲黄。
.三七、丹参D.五灵脂、蒲黄E.生地黄、白芍答案:D9.既能凉血止血,又能祛痰止咳、生发乌发的药物是A.大蓟B.紫珠C.侧柏叶口.槐角E三七答案:C10.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肺胃热、清热利尿的药物是A.白茅根B.地榆C.侧柏叶D.苎麻根E.小蓟答案:A11.既能治肺胃出血,又能消散痈肿、生肌敛疮的药物是A.藕节B.棕榈炭C.仙鹤草D.白及E.血余炭答案:D12.生用能活血化瘀止血、炒用能凉血止血的药物是A三七B.蒲黄C.花蕊石E.降香答案:D13.因热而致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之证首选A.白茅根B.棕榈炭C.苎麻根口.茜草根E.血余炭答案:C14.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特点的药物为A.白及B三七。
中药学课件--第十九章止血药
棕榈炭 出血者忌, 多用于崩漏。
留瘀,瘀滞
苦涩平—收敛止血,多
种出血勿论寒热皆可用
血余炭
化瘀利尿,瘀 滞出血可用。
23
艾叶:
• 作用及特点: 1. 辛香浓郁,药味甚苦。 2. 辛行温通香通,入肝肾脾,故有温经止血,散 寒止痛,调经安胎作用,炒炭止血作用更强。 • 应用: 1. 冲任虚寒的崩漏、妊娠下血。 2. 肝肾虚寒或寒客胞宫的月经不调、痛经、宫冷 不孕和胎动不安。 3. 血热出血——配入凉血止血药中以作反佐药。 4. 艾绒用于针灸科以灸治百病。
1. 尤长于治痔血、便血等下消化道出血,所以其 善清泄大肠血分之热。 2. 苦凉入肝,而能清泄肝火而明目降压,用于肝 火上炎和肝阳上亢。
9
侧柏叶
10
苎麻根
11
侧柏叶--苎麻根
共性:
——凉,入肝 ——凉血止血 ——均可用治多种血热所致出血,如吐、衄、咯 血、崩漏等。
12
个性:
• 侧柏叶: 1. 味涩又能收敛止血,故可用治各种出血,勿论 血热或虚寒。 2. 苦凉入肺而清肺化痰止咳,宜于肺热咳嗽有痰 者。
24
炮姜
性温,归脾——温中止血 止泻,用治脾阳虚寒所致 吐、便血、崩漏及久泻
灶心土
温经止痛- 温经止血用 炮姜炭
温胃止呕—
温经止血
25
个性: 大蓟 ——苦泄而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 ——均可用治血热兼瘀和热毒痈肿
散瘀作用较强
利尿作用较强
6
白茅根:
甘而不壅,寒而不遏,清灵活泼,不积瘀, 泄降火逆甚捷。清肺胃热利尿为其所长,故尚用 治肺胃火热之咳嗽咳血、呕血、呕哕、烦渴及热 淋、血淋、水肿等。 白茅根 兼入血分,凉血止血可 清热利尿 用治多种血热出血。 生津止呕 芦 根 主入气分,清肺止咳, 主治肺痈及肺热咳嗽。
中药学(止血药、活血祛瘀药)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药学(止血药、活血祛瘀药)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A1型题1.患者小便短数,灼热刺痛,色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应选用A.大蓟B.地榆C.槐花D.白茅根E.侧柏叶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患者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疗宜选用A.艾叶B.白及C.三七D.槐花E.小蓟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3.患者外感风邪,头痛较甚,伴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宜选用A.川芎B.丹参C.郁金D.牛膝E.益母草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4.患者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月经色紫黯、有块,舌质紫暗,脉弦。
治疗应选用A.肉桂B.艾叶C.牡丹皮D.川芎E.青皮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5.患者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治疗应选用A.牛膝B.桃仁C.红花D.郁金E.鸡血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A.化瘀止血,活血定痛B.凉血化瘀止血,通经C.化瘀止血,利尿D.凉血止血,清热利尿E.收敛止血6.三七的功效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7.蒲黄的功效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A.白及B.仙鹤草C.棕榈炭D.血余炭E.炮姜8.具有止痢功效的药物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9.具有杀虫功效的药物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A.温中止痛B.散寒调经C.温肺化饮D.活血通络E.健脾和胃10.除了温经止血的功效外,炮姜还有的功效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11.除了温经止血的功效外,艾叶还有的功效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A.红花B.桃仁C.川芎D.丹参E.益母草12.既能活血调经,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13.既能活血调经,又能除烦安神的药物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B.活血行气,清心凉血C.活血调经,除烦安神D.活血调经,祛瘀止痛E.活血调经,散寒止痛14.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15.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A.阿胶B.三七C.狗脊D.骨碎补E.菟丝子16.具有补肾、活血、止血功效的药物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17.具有补肾、强腰膝、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18.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敛疮,还能治烫伤的药是A.地榆B.蒲黄C.白茅根D.槐花E.大蓟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19.白茅根具有的功效是A.解毒敛疮B.消肿生肌C.清热利尿D.祛痰止咳E.活血祛瘀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0.小蓟具有的功效是A.解毒消痈B.收湿敛疮C.消肿排脓D.化腐生肌E.燥湿止痒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1.下列凉血止血药中还具有解毒敛疮功效的中药是A.地榆B.大蓟C.小蓟D.槐花E.侧柏叶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2.治疗血热所致之痔血、便血,宜首选A.小蓟B.艾叶C.地榆D.灶心土E.白及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3.治疗血热便血、痔血及肝热目赤头痛的药物是A.虎杖B.槐花C.小蓟D.地榆E.大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4.下列关于三七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B.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病证C.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D.有小毒E.止血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5.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特点的药是A.茜草B.大蓟C.蒲黄D.三七E.白及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6.三七、茜草、蒲黄的共同功效是A.凉血止血B.收敛止血C.温经止血D.化瘀止血E.补气摄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7.下列不属于收敛止血药的是A.白及B.仙鹤草C.棕榈炭D.三七E.藕节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8.下列哪项不是艾叶的主治证A.经寒痛经B.宫冷不孕C.月经不调D.胎漏下血E.妊娠恶阻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止血药29.擅于活血化瘀止痛,为治疗血瘀诸痛之要药的是A.三七B.丹参C.五灵脂D.没药E.郁金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30.治疗血瘀气滞,经行腹痛,兼风湿肩臂疼痛者,应选用A.桃仁B.丹参C.红花D.姜黄E.益母草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31.乳香、没药的药用部位是A.果实B.树枝C.粪便D.树脂E.根茎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32.善于活血祛瘀调经,为妇科经产要药的是A.川芎B.泽兰C.牛膝D.益母草E.三七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33.下列不属于丹参主治病证的是A.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B.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C.疮疡痈肿D.大便秘结E.热病烦躁及杂病心悸失眠等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34.具有利尿通淋功效的药物是A.川芎B.丹参C.郁金D.桃仁E.牛膝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35.红花的功效是A.活血通经,祛瘀止痛B.活血调经,行气化痰C.凉血活血,散瘀止痛D.活血祛瘀,润肠通便E.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36.骨碎补除了活血续伤的功效外,还有哪种功效A.祛瘀止痛B.补肾强骨C.生肌敛疮D.退虚热E.攻毒散结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37.内服能活血散瘀止痛,外用可止血生肌敛疮的药是A.水蛭B.虻虫C.三棱D.红花E.血竭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38.莪术和三棱都具有的功效是A.破血行气,疏肝止痛B.破血行气,消积止痛C.活血止血,生肌止痛D.收敛止血,行气止痛E.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活血祛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①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散瘀消痈。
地榆:善治下焦出血,烧烫伤。
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槐花: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
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为“伤科要药”。
②化瘀止血药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③温经止血药炮姜: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 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①活血行气药川芎:“血中气药”“头痛不离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常相须为用,不溶于水,须烊化,不宜多用②活血调经药* 丹参: 祛瘀,凉血,清心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为治瘀血经产病之要药。
*牛膝: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川牛膝:较牛膝,无明显补益肝肾作用。
血竭:内服活血化瘀,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穿山甲: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王不留行:下乳,通淋③破血祛瘀药莪术: 主治血瘀与食积之重症。
水蛭: 通经④活血疗伤药自然铜: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①温化寒痰半夏: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善祛经络风痰,止痉。
白前:降气化痰。
②清化热痰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川贝母: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浙贝母: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
桔梗:利咽、排脓。
昆布:善消痰软坚,治瘿瘤瘰疬又兼利水。
礞石:治顽痰咳喘之佳品,痰积惊痫之良药。
二、止咳平喘药性温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痨嗽及百日咳。
紫菀、款冬花: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性寒枇杷叶:善治肺热咳喘与胃热呕哕。
桑白皮:泄肺热,利水。
泻肺平喘宜蜜炙用,利水消肿宜生用。
半夏、天南星比较共同点:辛温之品,均能燥湿化痰、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
不同点:1. 半夏偏走脾胃,降逆止呕,用于多种呕吐。
执业药师中药学功效表格:止血药
甘、微酸,平,肝心
化瘀止血,消肿止痛,宁心安神
1、用于各种出血证2、用于跌打损伤
3、用于惊悸,失眠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三七
甘微苦温,肝胃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1、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2、用于跌仆瘀肿疼痛
茜草
苦,寒,肝
凉血止血,活血通经
1、用于血热夹瘀之出血证2、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甘,寒,肺胃大肠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1、用于血热出血证
2、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及湿热黄疸
苎麻根
甘,寒,心肝
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1、用于血热出血证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3、用于热毒疮痈,蛇虫咬伤4、利尿
荠菜
甘、淡,凉,肝胃
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热理湿
1、用于血热出血证2、用于肝经热甚之头痛目胀,翳障3、用于湿热之泻痢,水肿,淋浊
执业药师中药学功效表格:止血药
第十一章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大蓟
苦、甘,凉,心肝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1、用于学热出血证2、用于热毒疮痈
3、降血压,利胆退黄
小蓟
苦甘凉,心肝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1、用于血热妄行出血证2、用于热毒疮痈
*花生衣
肝微苦涩平,肝脾
收敛止血
各种出血证
*檵木
甘苦涩凉,肝胃大肠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止泻
1.多种出血证,2.泄泻,痢疾,3.清热解毒。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 分,能止血兼清血热,适用于血热妄 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类药物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虽有凉血 之功,但清热作用并不强,故在治疗血 热出血病证时,常需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若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当配化瘀止血药, 或配伍少量的活血化瘀药。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 用于虚寒性出血。又因其寒凉易于凉 遏留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2.痈肿疮毒
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 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2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芦丁、蒙花苷;原儿茶酸,绿原酸,咖 啡酸及蒲公英凿醇等。《中国药典》中规定本品含蒙花苷 (C28H32O14)不得少于0.70%。
2.药理作用本品不同提取物灌胃给药,均对小鼠有凝血和 止血作用。其水煎剂体外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大蓟
Daij(《名医别录》)
本品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花 开时釆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切段。气微,味淡。以色绿,叶多者 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第十八章 止血药
内容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药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以治疗各种 出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 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 多。止血药均具有止血作用,因其药性有寒、温、散、 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 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柳穿鱼叶苷,蒲公英凿醇乙酸酯和丁香烯等。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柳穿鱼叶苷(C28H34O15)不得少于 0.20%。
2.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止血、降压、抗菌等作用。大蓟水煎剂能 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大蓟全草汁能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缩短。其酒精浸剂对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 作用,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痈肿疮毒
本品既能凉血解毒,又能散瘀消肿。治疗痈肿疮毒,可单 用鲜品捣烂外敷;亦可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大 蓟炭性味苦、涩、凉,作用偏于凉血止血,主治血衄、吐 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鉴别用药】
大、小二蓟,首载于《名医别录》,二者性味相同,均能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 毒疮疡。然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强,多用于吐血、 咳血及崩漏下血;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 为佳,其散瘀、解毒消肿之力略逊于大蓟。
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效不同,本章 药物也相应地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 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 类。
止血药主要用治咳血、血衄、吐血、 便血、尿血、崩漏、紫瘢以及外伤出 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由于出血之证,其病因不同,病情有 异,部位有别,因此在使用止血药时, 应根据出血证的病因病机和出血部位 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止血药,并做必 要的配伍,使药证相符,标本兼顾。
本品性寒凉,善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凡血热妄行之吐血、 血衄、便血、尿血、崩漏,皆可选用。如《卫生易简方》单用 本品捣汁服,治九窍出血;《食疗本草》以本品捣烂外涂,治 金疮出血;临证治疗多种出血证,常与大蓟、侧柏叶、茅根等 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因本品兼能利尿通淋,入 心经而清心火,故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伍 生地、梔子、淡竹叶等,如小蓟饮子(《济生方》)。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制广泛,能 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增加凝血因子浓度和活力,抑制 抗凝血酶活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强血小板的功能; 收缩局部血管或改善血管功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 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生成, 抑制纤溶;通过物理因素促进止血等。其中,促进血 液凝固和抑制纤溶是其主要机制。部分药物尚有抗炎、 抗病原微生物、镇痛、调节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如血热妄行之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 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 阴虚阳亢之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 潜阳之药;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者, 宜选用化瘀止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 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 温阳药。
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血丑必降 气”之论,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 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 于血衄、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 当配伍降气之品。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 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 痈。
【应用】
1.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 外伤出血
本品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 证。因其性凉降,故尤多用于吐血、咳血、血衄之上部出 血及妇女肝经血热之崩漏下血。如《不居集》治九窍出血, 《普济方》治内伤出血,皆用鲜大蓟根或叶捣汁内服;治 血热出血,常与小蓟相须为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 若治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小蓟
Xiaoij(《名医别录》)
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 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 秋二季花开时釆割。除去杂质,晒 干。切段。本品气微,味微苦。以 叶多,色绿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 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 痈。
【应用】
1.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 外伤出血
“止血不留瘀”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 注意的问题。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 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 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若出血 过多,气随血脱者,则当急投大补元气 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一 般而言,炒炭后其味变苦、涩,可增强止血 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 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反而降低,故扔 以生品或鲜用为佳。因此,止血药是否炒炭 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 以提高止血的疗效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