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02 土壤的基本性质

合集下载

土壤基本性质

土壤基本性质

第二章 土壤基本性质土壤的性质可以大致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三个方面。

土壤的生物性质主要是指土壤的微生物性质。

应该注意的是,这三类性质往往不是孤立地在起作用,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地在对作物产生影响。

三类性质综合表现为土壤肥力(图2—1)。

如土壤有机 如有机质残体和 质的转化及 腐殖质对土壤结 酶的作用构性的影响 图2—1 土壤性质与肥力的关系第一节 土壤胶体一、土壤胶体的特点土壤胶体是土壤固体颗粒中最微细部分。

在胶体化学上,一般把直径在1—100nm 之间的物质颗粒称为胶体颗粒。

但在土壤中,由于小于100nm 的粘粒便具有胶体性质,所以土壤胶体大小的概念比一般规定的胶体颗粒的上限大10倍。

土壤溶液中有胶体微粒分散存在时,叫做土壤胶体溶液。

二、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胶体按其成分不同,可以分以下三类:(一)无机胶体无机胶体主要是极细微的土壤粘粒,包括成分简单的含水氧化物(含水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和成分复杂的各种层状铝硅酸盐(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它们大部分是次生矿物。

含水氧化物和层状铝硅酸盐这两类矿物都是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都能影响土壤肥力特性,就广义而言统称为黏土矿物。

(二)有机胶体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它是土壤有机质腐殖化过程的产物。

由于腐殖质分子大,功能团多,解离后带负电量大,对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有深刻的影响。

有机胶体是极好的胶结剂,可以把土粒胶结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

(三)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壤中的无机胶体和腐殖质胶体绝大部分都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胶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结合,但大多数是通过多价离子(如钙、镁、铁、铝等)或功能团(如氨基、羧基、酚羟基、醇羟基等)将带负电荷的粘粒矿物和腐殖质连结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

土壤中的微生物一般都吸附在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颗粒的表面,被此结合成具有活性的土团及土壤结构。

西南农学院的研究结果认为,微生物也是复合胶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壤复合胶体应是土壤微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的基本组成
遵守原则:同一粒级的土粒在成分和性质上要基本一致, 不同粒级的土粒在成分和性质上要有明显差别。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a:国际制:
表2—2
国际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 粒级名称
石砾 砂粒 粗砂粒
细砂粒 粉砂粒 粘粒
单粒直(mm) >2
2—0.2 0.2—0.02 0.02—0.002
<0.002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10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多砾质
(二)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类别 质地级别名称 草原土及红黄壤类 草原土及红黄壤类
砂土 壤土 粘土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0-----5 5---10
10---20 20---30 30---45 45---60
60---75 5---85
>85
100---95 95---90
90---80 80---70 70---55 55---40
b: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简制
>1㎜ 1~0.01㎜ <0.01㎜
石砾 物理性砂粒 物理性粘粒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祥制
表2—3卡庆斯基土壤粒组分类表
粒组 石砾
物理性 砂粒
砂粒
物理性 粘粒
粉砂粒 粘粒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粗 中 胶粒
粒径(mm)
3---1
1--0.5 0.5---0. 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C、中国制(暂拟方案)1987
石砾 砂粒

农业常识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分类

农业常识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分类

农业常识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分类农业常识: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分类一、引言农业作为人类赖以维生的重要产业,土壤是其基础和重要的资源。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的基本性质和分类,以加强对土壤的认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1. 质地土壤的质地是指土壤中颗粒的大小和组成比例。

可按照颗粒大小分为粘土、壤土和砂土三种类型。

其中,粘土颗粒最小,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保水能力;壤土颗粒中等大小,适中保水性能;砂土颗粒最大,排水性能好。

2.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包括毛管水、胶束水和自由水。

同时,土壤的保水能力与土壤的含水量有关,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 pH值土壤的pH值是衡量土壤酸碱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pH值范围为4.0-9.0之间,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pH值有不同的适应性。

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叶、松树等,而中性土壤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等。

4. 肥力土壤的肥力是评价土壤适宜性的重要指标。

土壤中的肥力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它们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土壤的分类1. 按成因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和成因,可以将土壤分为风化土、沉积土和残积土等几类。

风化土是由岩石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如黄土;沉积土是由水、风等运动作用,将杂质沉积在一定地点形成的,如河滩土;残积土是指岩石经过物理和化学变化而产生的土壤,如红壤。

2. 按土壤的用途分类根据土壤的适应性和用途,可以将土壤分为耕地土、园地土、林地土和草地土等几类。

耕地土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如水稻田;园地土适合果树和蔬菜的种植,如菜园;林地土适合树木和林木的生长,如松树林;草地土适合草地植被的生长,如牧场。

3. 按土壤的颜色分类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中含有的有机质和氧化铁的含量。

一般可将土壤分为红壤、黄壤、黑土等几类。

3-2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性质

3-2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
(一)土壤孔隙性 土壤密度和土 土壤孔 隙度是指单位体积 土壤中孔隙体积占 土壤总体积的体积 分数。
2.土壤孔隙类型 根据土壤孔隙的通透性 和持水能力,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毛细管 孔隙、通气孔隙和非活性孔隙。 3.土壤孔隙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适宜于植 物生长发育的耕作层土壤孔隙状况为:总 孔隙度为50%~56%,通气孔隙度在10% 以上,如能达到15%~20%更好,毛细管 孔隙度与非毛细管孔隙度之比 以2:1为宜,无效孔隙度要求尽量 低。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而言,在 同一土体内孔隙的垂直分布 应为 “上虚下实”。
四、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
(一)土壤胶体 1.概念 土壤胶体是指直径1~100 nm时的土 壤颗粒。 2.种类 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 合 胶体。 3.土壤胶体的性质 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 能;带有一定的电荷,以带负电荷为主;具 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胶体颗粒分散,即为 溶胶,胶体颗粒聚集,即为凝胶。
二、土壤耕性
( 一)土壤剖面 从地表向下所挖 出的垂直切面叫土壤 剖面。 1.自然土壤剖面 自 然土壤剖面一般分 为四个基本层次: 腐殖质层、淋溶 层、淀积层和母 质层。
2.旱地耕作土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 土壤剖面一般也分为四层:即耕 作层(表土层)、犁底层(亚表土层)、 心土层及底土层。 耕作层:指经常被耕翻的土 壤表层,厚15~20 cm。 犁底层:是受农具耕犁压实, 在耕作层下形成的紧实亚表层, 厚约l0 cm。 心土层:是介于犁底层和底 土层之间的土层,也叫半熟化土 层。一般厚度为20~30 cm。 底土层:位于心土层以下的 土层。一般在地表50~60 cm以 下。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课题)如何设计七一 中学PPT模板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的基本组成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a:国际制:
表2—2
国际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
粒级名称 石砾
砂粒 粗砂粒
单粒直(mm) >2
2—0.2
细砂粒
粉砂粒 粘粒
0.2—0.02
0.02—0.002 <0.002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b: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简制
>1㎜ 1~0.01㎜ <0.01㎜
石砾 物理性砂粒 物理性粘粒
粉砂粒 物理性 粘粒 粘粒
美国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 附表:美国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 粒级名称 粒径(mm)
石块 粗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粉砂粒 粘粒
>3.0 3—2 2---1 1---0.5 0.5---0.25 0.25---0.1 0.1---0.05 0.05---0.002 <0.002
例如: 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质粘土 2.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 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可分为3个部分: • (1)土壤质地基本分类 (见附表1)根据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 粒的相对含量将土壤划分为砂土类、壤土类、粘土类等三类九 级 • (2)土壤质地详细分类将六个粒级组按照其含量最多及第二多的 以砾质、砂质、粉质、黏质冠于基本质地名称前 • (3)按石块含量的补充分类 土壤中若含有>3mm的石块,则在 基本质地名称或详细质地名称前再加石块含量的分类名称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见附表2)
E Cv V T
E C m T
m d V
E E CV d C d m m T T d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土壤的性质

土壤的性质

②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离子中,离子半径越大,
水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
三价离子>二价离子>一价离子 )Cl-、NO3-、
NO2-等不能形成难溶盐,很少被土壤吸附。
在中性条件下,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
称为阳离子交换量 (cmol/kg-厘摩尔每千克) 。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土壤保肥 能力的大小,
土壤质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矿 物质组成和化学组成,同时土壤颗粒大小 与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密切关系,并且影响 土壤孔隙状况,因此对土壤水分、空气、 热量的运动和养分转化有很大影响。质地
不同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土壤性状
土壤性状 砂 比表面积 紧 密 性 孔隙状况 通 透 性 有效含水量 保肥能力 保水分能力 在春季的土温 触 觉 小 小 大孔隙多 大 低 小 低 暖 砂 土 土 壤 质 地 壤 土 粘 大 大 细孔隙多 小 高 大 高 冷 粘 土
8、土壤的缓冲性能
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
生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
一般土壤缓冲能力:腐殖质土﹥粘土﹥砂土
(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等弱酸及其 盐类,构成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对酸碱具有缓冲作用。 (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 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
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作业:
1、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 土壤孔隙性 土壤结构 土壤耕性 土壤热性质 土壤吸收性 土壤酸碱性 土壤缓冲性 2、如何 改善土壤质地?
表4-5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各 级 土 粒 重 量 (%) 粘 粒 粉砂粒 砂粒 类别 质地名称 (<0.002mm) (0.02-0.002mm) (2-0.02mm) 0-15 0-15 85-100 砂土类 砂土及壤质砂土 0-15 0-45 55-85 砂质壤土 壤 土 0-15 35-45 45-55 壤土类 0-15 45-100 0-55 粉砂质壤土 15-25 0-30 55-85 砂质粘壤土 粘壤 粘 壤 土 15-25 20-45 30-55 土类 15-25 45-85 0-40 粉质粘壤土 25-45 0-20 55-75 砂质粘土 25-45 0-45 10-55 壤质粘土 25-45 45-75 0-30 粘土类 粉质粘土 粘 土 45-65 0-35 0-55 重 粘 土 65-100 0-35 0-35 质地分类

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第二节土壤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土壤结构的类型。

◆土壤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创造土壤团粒结构的农业措施。

◆土壤酸碱性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土壤耕性的判断与改良。

教学难点:◆土壤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土壤胶体。

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孔隙性、土壤结构性、土壤物理机械性和土壤耕性等,土壤化学性质包括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土壤缓冲性等。

一、土壤孔隙性与结构性(一)土壤孔隙性1.概念土壤孔隙性是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和性质的总称。

2.土壤密度土壤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是gcm-3或tm-3。

一般情况下,把土壤的密度视为常数,即为2.65 gcm-3。

3.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也是gcm-3或tm-3。

4.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土壤密度和容重计算得出。

土壤孔隙度的变幅一般在30%~60%之间,适宜的孔隙度为50%~60%。

土壤孔隙度(%)= (密度容重-1)⨯100 5.土壤孔隙类型 根据土壤孔隙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如表所示。

土壤孔隙类型及性质6.土壤孔隙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适宜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耕作层土壤孔隙状况为:总孔隙度为50%~56%,通气孔隙度在10%以上,如能达到15%~20%更好,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之比为2:1为宜,无效孔隙度要求尽量低。

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而言,在同一土体内孔隙的垂直分布应为“上虚下实”。

(二)土壤结构性1.概念 土壤中的土粒,一般不呈单粒状态存在(沙土例外),而是相互胶结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土团存在于土壤中,这种土团称为结构体或团聚体。

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土壤中的排列方式等状况。

2.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特性 按照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2 土壤的性质.

2 土壤的性质.

2 土壤的性质2.1 土壤剖面沿垂直方向的分层性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不同的层次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颜色和外形等,构成土壤的形态。

为了认识土壤的这一特征,通常需要一个较小的土壤单元,这就是土壤单体(图9—3),它具有可以称为土壤的最小容积,形状上大体为多边形,其下边界即土壤与基岩之间的界线,上边界是地表面,横向宽度要大到足以表现土体分层的特点,表面积可以从1m2到10m2。

土壤单体的垂直切面称为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主要可以划分为几个基本土层,从地表向下为:①枯枝落叶层通常用O表示。

它是土壤形成的有机物质基础,由地表植物的枯枝落叶堆积而成,以森林土壤最为典型。

②腐殖质层通常用A表示。

它是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腐烂、分解和再合成的产物,这层的颜色在土壤剖面中最深,呈灰黑色或黑色,一般具有团粒状结构,并富含有机养分。

③淋溶层通常用E表示。

随着上层水分的下渗,水溶性物质和细小土粒向下层移动,产生淋溶作用。

在淋溶作用强烈的土壤中,不仅易溶性物质如K、Na、Ca、Mg从此层淋失,而且难溶性物质如Fe、Al和粘粒也发生变化而下移,结果在此层中只留下最难移动、抗风化力最强的矿物颗粒,以石英为主。

因此,淋溶层颜色浅淡,一般呈灰白色,土壤颗粒较粗,主要由砂粒和粉砂粒组成。

④淀积层通常用B表示。

此层淀积了E层淋溶下来的物质,质地较粘重,土体紧实,颜色一般为棕色或红棕色。

⑤母质层通常用C表示。

它是土壤形成的无机物质基础,尚未经过成土作用,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由岩石风化的残积物组成的残积母质,如花岗岩风化壳;另一类是由经过水力和风力等搬运的堆积物组成的运积母质,如河流冲积物。

其中,A、E、B层合称为土体(solum),是成土作用最为活跃的层次和真正意义上的土壤层。

2.2 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其他性质,例如土壤养分的保持、土壤生物的数量等。

因此,物理性质是土壤最基本的性质,它包括土壤的质地、结构、比重、容重、孔隙度、颜色、温度等方面。

种植基础第二章第三节土壤的基本性质

种植基础第二章第三节土壤的基本性质

(五)土壤缓冲性能
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土壤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能力, 即在土壤中加入酸、碱物质后,土壤的pH并不会相应地上升或下降, 仍能保持其相对稳定性。
三、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指土壤固相土粒或土团之间的空隙。土壤孔隙是土壤中物质 和能量交换的场所。也是植物根系伸展和土壤动物、微生物活动的地 方。
体积总和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无机胶体在数量上远比有机胶体要多,主要是土壤粘粒,它包括 Fe、Al、Si等含水氧化物类粘土矿物以及层状硅酸盐类粘土矿物。
有机胶体主要指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在土壤中有机胶体一般很 少单独存在,绝大部分与无机胶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复合 胶体。
土壤胶体带有电荷,能够吸附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态养分,因而避 免其随水流失。这是土壤保肥性的重要方面。
赤红壤
砖红壤
几种酸性土剖面图
(三)土壤碱性
土壤碱性是由于土壤中OH-浓度高于H+离子浓度而造成的。 土壤中OH-主要来自于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和土壤吸附的钠离子的解离。
土壤中的强碱弱酸盐主要是碳酸盐或重碳酸盐的碱金属(K+,Na+) 或碱土金属(Ca2+,Mg2+)的盐类。
含有游离碳酸钙的土壤称为石灰性土壤。
土壤板结,结构变劣; 部分微量元素有效性降低(镁);磷的有
效性也下降。 因此,施用石灰要适量。白云石替代
影响石灰施用量的因素有: 土壤潜性酸和pH;盐基饱和度;质地;有机质含量;石灰的 种类和施用方法;作物的要求等。
2.土壤碱性的调节
用石膏来改良。原理如下:
土壤胶体
Na+
+
CaSO4
Na+
土壤胶体 Ca2+ + Na2SO4

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土壤的基本性质一、选择题(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黏土的土壤容重一般为( )g/c m³。

A.2.65B.1.0~1.8C.1.1~1.6D.1.4~1.72.(2016年高考题)土壤孔隙度的变幅一般在()A.10%~25%B.20%~35%C.30%~60%D.40%~75%3.植物生长的土壤通气孔隙度达到()更好A.5%~10%B.10%~15%C.15%~20%D.20%~25%4.某土壤容重为1.325g/cm3,则土壤孔隙度为()A.50%B.47.2%C.52.8%D.54.3%5.(2017年高考题)土壤团粒结构近于球形,其直径在( )mm之间。

A.0.01~0.25B.0.25~10C.2~3D.0.01~106.对团粒结构的土壤,人们俗称其为( )。

A.鸡粪土B.蒜瓣土C.蚂蚁蛋D.卧土7.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结构类型是( ),利于协调土壤的水肥力因素。

A.片状结构B.团粒结构C.核状结构D.柱状结构8.因土壤水分过多而使土粒易吸附在农具上的土壤结构性是( )。

A.黏着性B.黏结性C.可塑性D.胀缩性9.(2017年高考题)下列不属于土壤的物理机械性的是( )。

A.黏结性B.黏着性C.酸碱性D.胀缩性10.我国土壤pH大多数在( )范围。

A.4.5~8.5B.3.5~8.5C.3.5~9.5D.4.5~9.511.土壤pH在( )时磷素的有效性最高。

A.5.5~6.5B.6.0~7.0C.6.5~7.5D.5.5~7.512.在酸性土壤条件下,( )的有效性最低。

A. MoB. MnC. ZID. F13.以下属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的是()。

A.映山红B.柽柳C.蜈蚣草D.碱蓬14.盐碱土的指示植物是()。

A.映山红B.杜鹃C. 柽柳D.松树15.改良酸性土壤常施用( )。

A.石灰B.石膏C.磷石膏D.明矾16.在农业生产上,轮作倒茬措施来改良培肥土壤,主要是利用()。

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微团粒 微团粒 微团粒
团 粒 结 构
(2)块状结构 结构体呈不规则形状,长、宽、高大 致相近,边面不明显,内部较紧实,俗称“ 坷垃”。 在有机质含量较低或黏重的土壤中, 由于土壤过干、过湿耕作,易在表层 形成块状结构;另外由于受到土体的 压力,在心土、底土中也会出现。 (3)核状结构 外形与块状结构体相似,但棱角、边、 面比较明显,内部紧实坚硬,泡水不散, 俗称“蒜瓣土”,多出现在黏土而缺乏 有机质的心土和底土层中。
孔隙类型 当量孔径 土壤水吸 力 通气孔隙 >0.02mm <15kPa 毛管孔隙 0.02~0.002mm 15~150kPa 无效孔隙(非活性孔隙) <0.002mm >150kPa
此孔隙内水分受 此孔隙起通 毛管力影响,能够 此孔隙内水分移动困 主要作用 气透水作用, 移动,可被植物吸 难,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常被空气占据 收利用,起到保水 ,空气及根系不能进入 蓄水作用
土壤孔隙性
3.土壤孔隙性与植物生长
生产实践表明,适宜于植物生长 发育的耕作层土壤孔隙状况为: (1)总孔隙度为50%~56%,通气 孔隙度在10%以上,如能达到15%~20% 更好 (2)对于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 的耕作层土壤容重宜在1.1~ 1.3g/cm3 之间;水田土壤的容重(称为 浸水容重)宜在0.5~0.6g/cm3之间。
土壤耕性
(3)土壤塑性
土壤塑性指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以被塑造成任 意形状,并且在干燥或者外力解除后仍能保持所获 得形状的能力。 干燥的土壤不具有塑性。
影响土壤塑性的因素:土壤 质地、有机质含水量、交换 性阳离子组成、含盐量等。 塑性强的土壤耕性往往不好
土壤耕性
(4)土壤胀缩性
土壤胀缩性是指土壤含水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或者在含有水分情况下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土壤体 积变化 影响胀缩性的主要因素: 土壤质地、黏土矿物类型、 有机质含量、交换性阳离子 种类及土壤结构等。一般具 有胀缩性的土壤均是黏重而 贫瘠的土壤

第二章土壤基本性质

第二章土壤基本性质


• • •
2、成型动力: (1)生物作用: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对土体会产生 一定程度的穿插、分割作用,把土体切割成土团,在根系 生长过程中,还会对土团产生挤压,把土团压紧,在根系 发达的表层土壤中容易产生较好的团粒结构,另外土壤中 的动物和微生物对土壤结构的形成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干湿交替:湿土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由 于土体的各部分和各种胶体脱水程度和速率不同,收缩的 程度也不同,就会使土体裂开形成各种结构体。 (3)冻融交替:土壤孔隙中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对 土体产生压力,使土体崩碎,有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4)耕作:合理的耕作施肥,有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不合理的耕作会破坏团粒结构。
• 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 (1)土壤含水量 干土没有可塑性。当水分含量逐渐增加时,土壤才会逐渐表现出可塑性,当 土壤开始出现可塑状态时的水分含量——下塑限(塑限),随着土壤水分含 量的增加,当土壤失去可塑性而开始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上塑限(流 限)。 上塑限-下塑限=塑性值(塑性指数) • (2)土壤质地 土壤中粘粒越多,质地越细,可塑性越强,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下塑限、 上塑限提高,但幅度不一样,塑性值增加。 • (3)粘土矿物的类型和代换性阳离子的种类 蒙脱石分散度高,它的下塑限、上塑限、塑性值都明显大于高岭石,水云母 介于二者之间(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 代换性钠离子、水化度大,能使土壤分散,能使土壤可塑性增加,而Ca2+能 使土壤凝集,分散度减少,能使土壤可塑性降低。 • (4)有机质含量 OM能提高上塑限和下塑限,一般不改变塑性值,由于下塑限提高,就减少了 产生可塑性的机会。即含水量和质地相同的土壤,有机质增加时可塑性降低。 同时延长了旱地宜耕期,改善了土壤耕性。

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性质 试卷(含答案)

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性质 试卷(含答案)

第二节土壤的基本性质一、单项选择题1. 一般情况下,土壤密度常以( ) g/cm2表示。

A. 2.45B. 2.55C. 2.65D. 2.752. 土壤孔隙度的变幅一般在( ) 之间。

A. 30%~50%B. 30%~60%C. 40%~50%D. 40%~60%3. 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适中的土壤结构体是( )A. 粒状结构B. 团粒结构C. 块状结构D. 核状结构4. 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土壤黏附于外物上的性能指的是土壤的( )A. 黏结性B. 黏着性C. 可塑性D. 胀缩性5. 我国土壤pH的一般变动范围在( ) 之间。

A. 4~8B. 4~9C. 5~8D. 5~96. 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吸附保持作用指的是( )A. 物理吸收B. 机械吸收C. 化学吸收D. 生物吸收7. 具有保水蓄水作用的孔隙是( )A. 无效孔隙B. 通气孔隙C. 毛管孔隙D. 土粒之间的各种孔隙8. 下列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植物是( )A. 苜蓿B. 大豆C. 草莓D. 大麦9. 北方高产旱作土壤,有机质一般在( ) g/kg以上。

A. 10~15B. 10~20C. 15~20D. 5~2510. 下列关于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个采样点的选取是随机的B. 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C. 一般每个混合土样的质量以1kg左右为宜D.装袋量以大半袋约2kg左右为宜11.多数土壤容重为( ) g/cm。

A.1.0~1.6B. 1.0~1.8C. 1.2~1.6D. 1.2~1.812. 下列关于毛管孔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被空气占据B. 起到保水蓄水作用C. 水分移动困难D. 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13. 下列关于柱状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结构体呈立柱状B. 比较紧实C. 棱角分明D. 纵轴大于横轴14. 多数土壤的pH范围是( )A. 4.5~7.5B. 4.5~8.5C. 5.5~7.5D. 5.5~8.515. 下列栽培植物的适宜pH范围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豌豆B. 甘蓝C. 苹果D. 花椰菜16. 下列关于砂土的植物生产性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保水性强B. 养分少C. 热容量小D. 耕作阻力小17. 某土壤的土壤密度为2.65g/cm' ,土壤容重为1.15g/cm' ,则该土壤的孔隙度为( )A. 52.3%B. 56.6%C. 43.4%D. 50%18. 核状结构俗称为( )A. 蒜瓣土B. 立土C. 卧土D. 蚂蚁蛋19. 生产上常施用菌肥养地培肥土壤,利用的是( ) 原理。

土壤基本性质2

土壤基本性质2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模型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模型第三节第三节土壤的离子吸附与交换土壤的离子吸附与交换土壤阳离子交换土壤阳离子交换cationexchange?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土壤胶体的特性:
土壤胶体的带电性 胶体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土壤胶体的吸收代换性
颗粒直径 ( mm) 2.00-1.00 1.00-0.50 0.50-0.25 0.25-0.10 0.10-0.05 0.05-0.002 < 0.002 表面积 ( cm2/g ) 11 23 45 91 227 454 8 000 000

Si–O-
土壤胶体所带的电荷可以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1 型粘土矿物中的同晶替代
sheet charges sheet charges
永久电荷:
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 生的剩余负电荷。 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
5+
-1
Permanent & Variable Charge
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积
常见粘粒矿物的比表面积(m2/g)
胶体成分 蒙脱石 蛭石 水云母 高岭石 埃洛石 水化埃洛石 水铝英石 内表面积 700-750 400-750 0-5 0 0 400 130-400 外表面积 15-150 1-50 90-150 5-40 10-45 25-30 130-400 总表面积 700-850 400-800 90-150 5-40 10-45 430 260-800
第二节 土壤胶体 三 土壤基本性质

土壤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土壤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一是冷:开沟排水,增加排水沟密度和沟深,以降低 地下水位。
二废水毒害:在排水的基础上,加大灌 溉量,以对盐碱、工业废水毒害进行冲洗。
四是酸度改良:主要是对一些土壤酸度过大的水稻土 适用石灰
土壤可 塑性
土壤胀 缩性
眼看
犁试
手感
一是因土选种适宜的作物
• 南方酸性很强的土壤—茶; • 盐碱地--甜菜、向日葵、紫苜蓿、棉花 • 北方大面积石灰性土壤可不治理
二是化学改良
• 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质肥料 • 碱性土壤施用石膏、磷石膏、明矾
一是交换性阳离子的缓冲作用 二是弱酸及其盐类的缓冲作用 三是两性物质的的缓冲作用
土壤 孔隙 体积
土壤 总体

通常是通过测定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后计算出来的
土壤容重
土壤密度
土壤孔隙度(%)=
土壤容重 1 — ————— ×100
土壤密度
土团或土块
土壤结构体
团粒结构 粒状结构
块状结构
核状结构

柱状结构

棱柱状结构
不 良
片状结构
俗称蚂蚁蛋、米糁子; 近似球形且直径大小1~10mm,是农业生产最理想的结构体; 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适中。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的基本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孔隙性 土壤结构性
土壤耕性 土壤酸碱性 土壤缓冲性 土壤吸收性
结构 颜色
质地 水分
土壤 空气
孔隙
机械 物理 性
热性 质
无效孔隙 毛管孔隙
通气孔隙 土壤中通气孔隙和毛管孔隙适宜,有利于土壤的通气和保水蓄水
土壤 孔隙
数 量
大 小
土壤孔 隙性
比 例
性 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粒状结构
水稳性和机械稳定性较团粒结构 差,大小与团粒结构相似,是较好 的土壤结构。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块状结构
俗称“坷垃”,不规则的立方体型, 内部紧实。
有机质含量少,质地黏重,耕性不良 的土壤易出现。
不良结构。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核状结构
俗称“蒜瓣土”,近立方体型,较块 状小,水稳性和机械稳定性较强。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酸碱性
土壤pH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适宜于中性 和微碱性土壤。
真菌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严。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酸碱性
土壤pH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①土壤pH6.5时,各种养分的有效性 都较高。
②氮在6~8时有效性较高。 ③磷在6.5~7.5时有效性较高。酸 性环境中,磷酸根离子易与铁、铝等 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碱性环境中,磷 酸根离子易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土壤黏着性:
指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土壤黏附于外物上的性能。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3)土壤耕性
土壤物理机械性:
土壤可塑性:
指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以被塑造成任意形状,并且在干燥 或外力除解后仍能保持所获得形状的能力。
土壤胀缩性:
指因土壤含水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或者在含有水分情况下 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土壤体积变化。
代号W,干湿交替、淋溶淀积作用 活跃,土体呈棱柱状结构,裂隙有 大量锈纹锈斑淀积。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青泥层(潜育层)
代号G,长期处于铁、铝氧化物等 还原条件下,土层呈蓝灰色或黑灰 色,土体分散成糊状。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2.土壤化学性质
(1)土壤酸碱性 (2)土壤缓冲性 (3)土壤吸收性
有机胶体
主要是土壤腐殖质,其活性比无机胶体强,但 数量不如无机胶体多。
矿质胶体 主要是黏土矿物。
有机矿质复合胶体
是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的结合体, 是土壤胶体的主体。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2)土壤结构性
土壤胶体的性质:
①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②带有一定的电荷。 ③具有吸收、膨胀、收缩、分散、凝聚等特性。
耕 作
犁底层(亚表土层)


心土层


底土层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耕作层
代号A,又称表土层、熟土层、活 土层等,厚15~20cm。
耕作层受人类耕作活动影响最深,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理化与 生物性状好,肥力较高。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无效孔隙
肥力上没有意义
(非活性孔隙)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孔隙性
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孔度指标:
①耕作层土壤总孔度为50%~56%,通气孔隙度在 10%以上。
②土体内孔隙的垂直分布应为 “上虚下实”。
“上虚”利于通气透水和种子发芽破土, “下实”利于保水和根系下扎。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的概念:
土壤酸碱度是指土壤表现出的酸性或碱性,常用土壤酸碱 度表示。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常用pH表示, 即pH= -log[H+]。
我国土壤的PH一般变动范围在4~9之间,多数土壤的PH在 4.5~8.5范围内。
我国土壤的PH分区表现为“南酸北碱”的规律。
外形与柱状结构相似,但棱角分 明,结构体表面覆盖有胶膜物质。
质地黏重而水分含量经常变化的 下层土壤。
不良结构,作物根系难以伸入或 伸展,易跑水跑肥。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片状结构
俗称“卧土”,呈扁平状结构体 ,稍弯曲的称鳞片状结构。
多由水的沉积作用或机械压力而 形成,多见于雨后土壤表面结壳或 老耕作土壤犁底层。
(2)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体:
指土壤中的土粒与土壤胶体胶结团聚形成的、具有不同形状 和大小的土团和土块。
土壤结构性:
指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稳定性,以及土壤的孔隙状况。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2)土壤结构性
土壤胶体的概念:
土壤中直径小于1um固相颗粒分散于土壤溶液中, 形成的两相体系。
土壤胶体的种类: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2)土壤结构性
土壤胶体的组成:
土壤胶体 (分散系)
胶体微粒 (胶粒)
土壤溶液
胶核 双电层
决定电位 离子层
补偿 离子层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2)土壤结构性
团粒结构
粒状结构

块状


核状


柱状
棱柱状
片状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团粒结构
俗称“米糁子”或“蚂蚁蛋”。 近似于球形,粒径1-10mm,疏松 多孔,水稳性和机械稳定性强。 农业上最理想的土壤结构,是含 有机质丰富肥沃土壤的标志特征。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3)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
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即耕作时土壤所表现的各 种性质,以及在耕作后土壤的生产性能。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3)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的判断:
①耕作的难易程度
②耕作质量的好坏
③宜耕期的长短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3)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的判断:
①耕作的难易程度
③宜耕期的长短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3)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的判断:
①耕作的难易程度 ②耕作质量的好坏 ③宜耕期的长短
耕期是指土壤保持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宜耕期长 的土壤耕性好。
砂土宜耕期长,“干好耕,湿好耕,不干不湿更好耕”;黏 土宜耕期短,“早上软,晌午硬,到了下午锄不动”。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在粘重的又缺乏有机质心土层和底土 层中多见。
不良结构,内部紧实,小孔隙多பைடு நூலகம்大 小孔隙不协调,不便耕作。
核状结构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柱状结构
俗称“立土”,呈立柱状,坚 硬紧实。
水田土壤、典型碱土、黄土母 质的下层。
不良结构,作物根系难以伸入 或伸展,易跑水跑肥。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棱柱状结构
旱地底层的片状结构影响作物扎 根,表层的影响作物出苗和幼苗生 长。水田有托水托肥作用。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3)土壤耕性
土壤物理机械性: 土壤黏结性 土壤黏着性 土壤塑性
土壤胀缩性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3)土壤耕性
土壤物理机械性:
土壤黏结性:
指土壤颗粒之间由于黏结力作用而相互黏结在一起的性能。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酸碱性
土壤pH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钾、硫在酸性土壤中有效性低,在 微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有效性高。
钙、镁在pH6.5~8.5时有效性最高 ,在强酸和强碱土壤中效性低。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酸碱性
土壤pH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⑥铁、锰、铜、锌在强酸性和酸性土 壤中有效性高,在碱性条件下生成不溶 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而有效性越低。
犁底层
代号P,受农具耕犁压实,在耕作 层下形成,厚约l0cm,有机质含量 显著下降,颜色较浅。
犁底层通常呈片状结构,通气透 水不良,影响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 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传递,影响作物 正常生长所需的根系环境。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心土层
代号B,半熟化土层,一般厚度为 20~30cm,土体较紧实,有不同物 质淀积,通透性差,根系少量分布, 有机质含量极低。
⑦钼在碱性土壤中有效性高,在酸性 条件下生成不溶性钼酸盐而有效性降低 。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酸碱性
土壤pH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⑧硼在pH6~7的微酸性土壤和pH> 8.5的碱性土壤中有效性高,在强酸性 土壤和pH7~8.5的石灰性土壤中有效 性低。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酸碱性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一)土壤酸碱性
适应微酸性土壤生长的花卉植物:
君子兰 杜鹃花
山茶花 凤 梨
茶树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一)土壤酸碱性
适应碱性土壤生长的植物:
紫花苜蓿
柽柳
碱蓬(盐蒿)
向日葵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酸碱性
重要指示植物:
酸性土指示植物:映山红、铁芒箕、石松等。 钙质土指示植物:铁丝蕨、南天竺、蜈蚣草等。 盐土指示植物:盐蒿、柽柳、虾须草、扁竹叶等。 碱土指示植物:碱蓬、剪刀股、羊毛草、麻陆等。
任务二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知识目标
1.了解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在植物生产中作用。 2.了解土壤化学性质及其在植物生产中作用。 3.熟悉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产的影响。 4.了解我国主要土壤的特性。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能力目标
1.能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能正确测定土壤pH。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土壤容重:
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 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质量。单位是 g/cm3或t/m3。
多数土壤容重为1.0~1.8 g/cm3 ,砂土 多在1.4~1.7g/cm3 ,黏土多在1.1~1.6 g/cm3 ;壤土介于两者之间。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1)土壤孔隙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