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

合集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要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针对所有道德与法治知识做深入的探索。

在如今双减政策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将提升教学效率当做一个重要目标,保证整体教学能够做到体质增效,让学生更乐于学习知识,让教育回归本真。

抓住有限的教学时间,向这些时间要效率。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探索提升其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做具体分析。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备课,这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是备教材,第二层是备学生。

备教材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在具体是开展教学之前,教师会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

明确这一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要从哪些方面入手逐步涉及,让学生深入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在备教材的时候,教师尤其应该注意本节课中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设计出有连续性指导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持续思考,不会出现思维断层的问题。

例如三年级《安全记心上》这一节课,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一节课了解生活中的危险行为,并形成主动规避安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上的活动就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

为了能让学生从认识日常生活中危险行为过渡到培养应对危機情况的能力,便可以在教学的时候设计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从而形成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设计,例如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比较高,那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他们留自主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学习知识时也不是很热情,就要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主。

例如在四年级《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节课中,若学生已经对环境污染问题有了充分了解,在学习之前已经进行了全面的预习,掌握了很多环境污染的表现以及应对方法。

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多让学生展示,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帮助他们增添学习信心。

浅析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浅析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浅析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

在低年段,如何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来浅析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

在课程设置方面,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日常行为展开,关注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如敬老爱幼、友爱互助、诚实守信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和体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遵纪守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在教学方法方面,低年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度和自控能力较弱,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游戏互动、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提问、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学校进行特色讲座或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魅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在评价方式方面,低年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考核方面,可以采用日常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

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从而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低年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低年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分析

452020.11[摘 要]小学生就像冉冉升起的朝阳,正处在美好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一门提升小学生内在修养的成长性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行,又可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让学生懂得基本的生活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小学学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小学生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期待“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与加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一门提升小学生内在修养的成长性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行,又可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让学生懂得基本的生活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结合具体学情,调用多种教学资源,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和工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开展直观教学,增强学生情感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育专家结合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以满足和提升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而设计开发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前瞻性和持续性,是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载体。

为此,在教学中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分析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五实验小学 刘加非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和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验少、理解能力较低,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局限于浅层的直观印象,对一些抽象的、晦涩的理论知识学习感到困难。

其实,小学生的教学应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采用直观教学法更符合小学的认知能力,对提升教学的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谢谢您”一课时,文中用文字描述了大自然带给人们的丰厚礼物,优质的稻谷可成香喷喷的白米饭,果树可结出可口的水果等,这些抽象的文字描述并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应借助网络视频、图片、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为学生直观演示稻谷的生长特点、种植过程、成熟收割、稻米加工,最后变成香甜可口的大米饭。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家长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后学生几乎不去练习、不去巩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到来,新课改的号角早已吹响。

我们的课堂如何改?如何打造出有效教学?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

现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及我的教学实际,就如何着力打造政治课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准备—---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首先,精心的课前备课。

这是建构有效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耗费教师时间精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上课质量的高低。

备课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

研究教材是备课;了解学生情况也是备课;查阅大量资料、收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地方时政形势是备课;与同行交流、获取相关信息同样是备课。

还要备好教法,要认真筹划和精心设计,要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要备好学法,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思考其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障碍,什么地方是难点、易混点等,进一步设计课堂上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有效率、有针对性的。

教师的备课,既要备学生、备课程、备设计又要备出自己的个性品质和教学风格。

这才是我们课前准备的落脚点和归宿。

其次,对教材的深加工与再创造。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核心”,然后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改编、重组等,以及设计必要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参与学习。

教师要合理处理教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

如我在设置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公私之间》这一节课的学案时,联系了德阳拆迁(双东芦德路、黄河广场、德阳市汽车站)等现象。

从提问中让学生了解公私之间矛盾的表现,假如是你家,你将如何选择?从课堂讨论中,通过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但这并不等于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浅析《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析《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析《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亦是学校思政工作开展的着力点和主阵地。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与人的道德和法治观念淡薄有关。

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政建设心理健康文化自信健康成长思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与学校思政工作开展是否扎实、有效推进密不可分,而《道德与法治》正是学校思政工作开展的着力点和主阵地。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

因此,在这个阶段,通过教育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尤为重要。

本文将浅析《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从教材的生活化、提升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以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愫七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材的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教材通常会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内容,通篇内容非常接地气,切实学生年龄段,通俗易懂。

例如,通过讲述日常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故事,或判断生活情景中对与错的问题,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诚实、尊重、责任等基本的道德观念。

同时,教材还会通过活动、图片、案例等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到道德实践中,有时既可以当“观众”,有时亦可以当“评委”,从不同角色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二、提升小学生的法治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意识越来越重要。

然而,当前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薄弱。

因此,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小学生的法治意识至关重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

探究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对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问题设计及其重要性在教学中,老师通常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获取知识。

良好的课堂问题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引导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2.层次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并促进情感认知;4.鼓励创新,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1.问题设计要贴近生活《道德与法治》知识是直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老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实际性和生活性。

在探究道德规范问题时,可以设计类似于“如果你发现了一块掉在地上的钱,你会怎么做?这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思考中贴近自身生活,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

2.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在探究法律法规问题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为什么要设立法律?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对法律意识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设计要层次清晰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尚处在发展阶段,因此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清晰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问题。

在探究法治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人违反法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为什么要严格执行法律?”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4.问题设计要鼓励创新在课堂问题设计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探究道德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探索。

“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你又是如何形成这样的观念的?”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摘要:学生成长发育的启蒙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均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作为学生道德观念和品质形成的重要教育形式,有效将德育、品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并且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也在逐渐进行转变,对此,此研究站在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展角度,以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开展为例,展开课程有效开展的分析。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意识观念,为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课改;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品质教育引言:受新课改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越来越受教育界的重视。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引导角色,其言行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视,以身作则,注重自身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道德品质还未形成,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还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尽可能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效果发挥到最大,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同时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开展的意义小学阶段教育中,德育部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基础。

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学科,其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决定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在新时代发展的推动下,学生道德品质的教学越来越受教师的重视。

为实现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贯穿,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深度挖掘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受当前新课标改革的影响,课程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地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每个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建构实施与创新的探讨。

一、建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框架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前,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框架建构。

这个过程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框架建构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方面。

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框架建构的重要环节。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常识、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学框架建构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律知识、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建构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框架之后,需要有效地实施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深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

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展示案例、开展角色扮演等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判断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辨别是非的判断力。

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讲授案例分析、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情感和品德。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导入策略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导入策略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导入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就《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导入策略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教师们在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利用教材内容导入教师们可以通过教材内容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首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法律常识、社会新闻等相关内容,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

也可以通过讲解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问题,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在课堂中,教师们还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媒体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法律事件的记录片,让学生从中了解到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共同学习、相互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

二、契合学生生活体验导入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社会风俗、法律法规等知识存在诸多的疑问和认知偏差。

教师们可以通过契合学生生活体验进行导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辨,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从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对于自身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道德和法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情境引入导入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利用一些情境引入的方式,通过营造一种生动的氛围,让学生愿意走进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浅析如何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如何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如何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摘要: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因此,需要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学生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同时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如何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提升措施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规范行为的重要途径。

它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法律意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并采用激发兴趣、引导思考的教学方法。

同时,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校外辅导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此外,可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以及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以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素质、守法守纪的公民,并具备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第一,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公正正义等。

这些道德观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二,增强法治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社会和法律的重要时期,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并遵守法律法规。

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第三,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当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法律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违法行为,并具备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纠纷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生必修课程之一,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本学科教师需要重视并不断创新的问题。

一、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1. 设计优良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准备,准确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达到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目的。

2.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枯燥,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学习兴趣的下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示展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既要起到指导的作用,更要将学生置于能够自我学习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课外自主阅读、网络资源查找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创新课堂教学1. 建立学科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建立学科实践活动,是促进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观看法制宣传片、写法制作品等,让学生实践所学的道德和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 运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教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更广阔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其信息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提高课堂互动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注重提高课堂互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如讨论、展示、辩论、竞赛等,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在教育领域中,教材的更迭与改革始终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教材市场迎来了新的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推出。

本文将就新教材的背景、基本概念、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的影响以及个人体会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由我国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教材。

它主要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意识培养,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教材在内容上融入了更多新时代元素,增强了实践性和创新性,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道德与法治》涵盖了法律、道德、公民素养等多方面的内容。

法律知识是教材的核心,包括了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道德观念则涉及基本伦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教材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的影响深远。

首先,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道德和法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次,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深入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道德与法治》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基本的法律知识,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道德与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学习《道德与法治》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导入策略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导入策略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导入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中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学生们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对《道德与法治》感兴趣,成为了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本文将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导入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利用案例引入案例是一种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在引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比如发生在身边或者是在新闻媒体上报道的一些道德或者法治方面的事件,通过介绍案例,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道德和法治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引起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案例,也能够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和探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展示矛盾冲突道德和法治是一个社会存在长久以来的矛盾和冲突。

笼统而抽象的定义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可以通过具体的矛盾冲突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关系、区别和辩证性。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认同感,产生愈加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也会更加生动有趣。

三、开展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可以就有关的道德和法治话题,设定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情景,让学生们进行表达和讨论,从而引导他们自发地探索、思考和发现。

这种交流和互动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开展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体验到道德和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们扮演其中的角色,模拟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样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践动力,从而加深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同。

五、引用名人名言名人名言往往能够凝练深刻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这些观念。

通过讲解名人名言所蕴含的深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2019年第18期教学管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特征与意义马益星乌迳中学,广东南雄512400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真善美,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课程,初中生是一群朝气蓬勃的群体,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态,但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由于自身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如果没能有效引导,又容易走极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终会遗憾终身。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性开展,正是为了解决初中生的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策略,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从而学生的依附感也会增强。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1.1凸显课程的育人功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并不是一门实践课程,更多的是一门价值观教育课程,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讲,对于学生本身其实是最为重要的。

价值观是影响人的一生,从小的时候,如果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肯定是大有裨益,但是目前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育人功能只会进一步增强,决不能削弱和丢弃,为教学而教学。

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谨记育人不倦,诲人不倦。

1.2紧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们学习的成绩,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状况,密切追踪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初中生作为生活阅历和经验尚浅的群体,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了解学生们需要什么,不仅从精神上给予支持和帮助,必要时也可以在物质上给予一定鼓励,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2.1互动性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课堂互动效果,课堂互动不是简单的讲笑话,逗学生们笑,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学生们深入浅出讲解,通过小故事,讲出的大道理,蕴含的大智慧,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制素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性,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效果。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更加关注实践和感性体验,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以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为主要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游戏仿真、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抽象的道德和法律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道德的价值。

二、互动性和参与性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和问题容易感到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三、音频和视觉效果小学生以听觉和视觉印象为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投影仪、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将案例、经典法律、道德故事等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涵,增强记忆和领悟能力。

四、情感化和体验式教学小学生是感性的,因此,情感化和体验式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效果非常有助益。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扮演、课外实践、亲身体验等方式,将学生置身于实践场景中,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和法治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情感质素和道德修养。

五、问答式教学问答式教学是小学教育常见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问题和建立问答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问答式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提高其对于道德和法治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深度。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性和参与性,音频和视觉效果,情感化和体验式教学,问答式教学等方面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获得价值的提升。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课程教学,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理论依据道德与法律,既是教育的内涵,也是教育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发展性原则,把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以情感教育和教育实践为中心。

教育目标应当分为短期和长期目标两个层面。

短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长期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让学生具备维护社会公义、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采用以情感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通过对学生情感、心理的理解和关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文化观和客观世界观。

二、教学策略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流行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社会道德,提高学生的敏感度和法律意识。

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知识更加贴近生活。

此外,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教学法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协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生动地认识到法律和相关的社会制度。

游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热情。

3.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及灵活。

师生互动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翔实,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互动中发言,而不是沉默不语,同时会主动的思考解决方案和意见。

浅析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021年第08期349教学管理浅析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刘念遵义市播州区马蹄中学,贵州 遵义 563100摘 要:对于中学学生来说,他们处于在构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及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通过道德和法治教学正确的引导学生标准化的行为,并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这对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所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改变对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方法,更好地体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升策略一、目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现在还有许多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就是照着课本念,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和默写,这使得道德与法治课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有些教师不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一味地采用网上的案例,但是自身能力无法驾驭,根据案例分析问题时,语言不简练,不生动形象,反而让学生越听越糊涂。

有些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重难点,没有将知识点渗透到生活中,从而无法让学生理解记忆。

最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教学进度等因素,教学活动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教学形式单一,只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没有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反思。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等,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来,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完善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性的有效途径(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练好字,说好普通话,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尊重、信任。

初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初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初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导言在当今社会,道德和法治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了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渗透性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道德、法律、公民道德、生活常识和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

2. 实践性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循序渐进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学习水平,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以上特点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也为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品德教育、公民道德、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3. 生活常识和法律常识:生活常识和法律常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主要包括安全知识、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生活和法律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1. 教学目标明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在于教学目标的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导向和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

浅析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综合[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意识、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意义重大。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从品德和社会学科不断发展而来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品德和社会教学的影响,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把握教学目标,重视教学设计;把握知识本质,优化教学方式;借助教育资源,实现教学延伸,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1)21-0069-02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由品德教材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新学科,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发生一定的变化,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教学目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投入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本质、趣味内容,点燃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弥补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足。

一、把握教学目标,重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导向,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关键。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序展开。

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前,教师需要思考以下问题: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立足于教学目标,教材如何设计知识内容?应通过何种设计展开教学?教学预期效果是什么?怎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深入思考以上问题,精心策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脱离为考试而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开开心心上学去》时,教师需要进一步了解这堂课的教学背景: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同学、教师、学校并不了解,内心容易产生距离感、陌生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8-11-09T16:38:02.20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6期作者:邬黎
[导读]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家长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后学生几乎不去练习、不去巩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到来,新课改的号角早已吹响。

我们的课堂如何改?如何打造出有效教学?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

现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及我的教学实际,就如何着力打造政治课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家长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后学生几乎不去练习、不去巩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到来,新课改的号角早已吹响。

我们的课堂如何改?如何打造出有效教学?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

现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及我的教学实际,就如何着力打造政治课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准备—---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首先,精心的课前备课。

这是建构有效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耗费教师时间精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上课质量的高低。

备课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

研究教材是备课;了解学生情况也是备课;查阅大量资料、收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地方时政形势是备课;与同行交流、获取相关信息同样是备课。

还要备好教法,要认真筹划和精心设计,要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要备好学法,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思考其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障碍,什么地方是难点、易混点等,进一步设计课堂上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有效率、有针对性的。

教师的备课,既要备学生、备课程、备设计又要备出自己的个性品质和教学风格。

这才是我们课前准备的落脚点和归宿。

其次,对教材的深加工与再创造。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核心”,然后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改编、重组等,以及设计必要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参与学习。

教师要合理处理教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

如我在设置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公私之间》这一节课的学案时,联系了德阳拆迁(双东芦德路、黄河广场、德阳市汽车站)等现象。

从提问中让学生了解公私之间矛盾的表现,假如是你家,你将如何选择?从课堂讨论中,通过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但这并不等于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我当时给学生的依据:树立一个观点:法律授权不可违,(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行权),学生懂得法律法规是权利保障法、也是限权法。

教师大胆改变教材呈现方式,既有利于基础知识扎实有效的训练,又能使学生真实情感体验和鲜活生命的生成。

二、让学生心、行都动起来----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

教师要用教学内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让教学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学内容通向学生实际的桥梁,使教材内容更切换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比如:八年级下册《自然的声音》我给学生播放了科学家根据电脑的推断《假如地球温度上升6度》。

(1、上升1度,由于气温的升高导致陆地上大面积干旱,地球上很多良田将变成沙漠。

2、上升2 度,喜马拉雅冰山和格林兰冰层融化,海平面会上升7 米,纽约、伦敦、曼谷、上海将会淹没。

3、上升3 度,这是地球走向毁灭的临界点,如果一旦达到此毁灭将无法回转。

北极将没有冰,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物种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将枯萎,它的支流也将干枯到滴水不剩,甚至干到失火。

4、上升4 度,孟加拉会被水冲垮,埃及和威尼斯会完全淹没,如今美国太空总署的卫星拍摄到地球冰层大量在融化。

5、上升5 度,地球的南北半区统统不适合人类居住,许多城市严重缺水甚至枯竭,难民的人数将无法估计。

6、上升6 度,地球看起来仍然是一片蓝色,但那时大城市已经沉入海底,天灾已成常态。

当这一天来临时应该就是所谓的世界末日了。

)非常震撼,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听到的,我会忘记,让我看到的,我也会忘记,让我做过的,我就能掌握。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观念,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行”动起来。

例如: 九年级教材(教科版)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我为了唤起同学们对残疾人的关爱,给同学们展示了许多图片,然后让同学们谈感想,虽然把同学们引入了情景,但同学们缺乏亲身的体会,所以答案都是流于形式的大道理,而不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经过认真的反思。

我把展示图片环节改为,进行一只手脱穿衣服比赛。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谈谈: 在这一活动中,你有什么感想? 由于学生在刚才的模拟实验中有了真实体验,所以会以积极地情感去思考,自然有许多发自内心的话可说,而不仅是流于形式的回答。

但如果再进一步完善: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然后几个小组可以配合穿衣,几个小组单独穿衣,再交换穿衣形式。

然后再提出,通过这一活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何感想? 由于赋予情景的信息增多,整体性增强,不仅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空间,而且使教育内容内化,并升化为更稳定、更持久的道德情感。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对接。

其一能增强教学趣味性,不再是干瘪的知识,学生乐于接受;其二能利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知识;其三,在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是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与学习的意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时,课堂引入我让学生看赵丽蓉,巩汉林演的《打工奇遇记》这段小品。

群英荟萃就是萝卜开会......二锅头渗水是宫廷玉液酒,180元一杯时,边笑边说:“老板真缺德。

”顺势问学生:“大家希望有法律来规范老板的行为吗?”学生们大声回答:“希望”。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市场经济市法制经济,经济立法是如何依法规范经济行为。

”学生们愉快地进入新课。

2、教学过程的活动化。

其一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有事可做,不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不易分心;其二在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产生成就感,树立信心,培养探究知识、主动学习的习惯。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战胜挫折》,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品质非常重要,于是我设计了《最佳推销员》的活动。

首先请学生扮演推销员,任务是将一只笔推销给老师。

在推销过程中,老师百般刁难,对学生推销的商品提出了很多不满,但学生还是想尽办法要完成这个任务,积极性很高,其中不乏绝妙的想法和推销技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当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后,我又给出了第二个任务:将一把斧头卖给美国总统(哈佛大学校长布置给学生的任务)。

学生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于是我展示了著名推销员乔治?赫伯特成功将斧头推销给布什总统的营销案例,并且引导学生认识到,赫伯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对自己充分自信的基础之上的,从而信心十足的去面对困难、战胜困
难。

3、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设计知识、经验的“矛盾”、激发探究的欲望;深入挖掘知识、概念的内涵及相互联系,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充分体验思考的快乐。

如此方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即让教材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比如:初一上册第四课《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为使学生能够理解“在主动探究中增强学习能力”。

我给学生除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房间里有三个开关,没有灯;另一个房间里有三盏灯,没有开关。

我给你的条件是:1、每个房间进去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第二个限制条件是你不得拉助手,单独完成任务。

任务是:告诉我该房间的三个开关分别控制另一个房间的哪一盏灯。

这道题很有趣,看似寻常,因为只要你动脑筋,任何答案都是正确的,这是一道开放性命题,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课堂活跃,学生思维得到训练,知识得到理解。

设计有效的初中政治课课堂的方法和手段各有不同,但只要我们爱岗敬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多一点机智和灵活,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并且在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就必定能打造出学生乐学、会学、会用的有效政治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