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欣赏结课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歌剧欣赏结课论文
《歌剧欣赏》结课论文我眼中的《巴黎圣母院》软件学院*** *****114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歌剧,无论是歌曲还是舞蹈,都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歌剧有如此的魅力。
一首《大教堂时代》便让人对这部歌剧期待不以,我也是因为这个极具震撼的开场而喜欢上了游唱诗人“葛林果”。
他的声音和眼神是如此的具有魅力,在欣赏歌剧时,一直期待他的出场,因为我觉得,他的每一首歌都是那么的好听。
作为全剧的“主述”,游唱诗人游走在巴黎的各个角落,吟唱着,优雅地走着。
直到这个时代的终结。
与普通的演唱者不一样,歌剧的演唱者,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如此有气质,葛林果望向远方的眼神,仿佛是看透了这个时代的尽头,看透了一切,直到看到了没有隔阂的未来世界。
另一个让我喜欢的场景,便是流量者们的集体舞,一边在舞台上奔跑旋转,一边高喊着“包容”和“庇护”,虽然表演者们在卖力地舞动着,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发声,每一声呼喊,都是那么沉稳有力,似乎要穿透了我的身体一样。
我想这就是身为一名歌剧表演者的基本素养吧。
在高强度的舞蹈中,仍能保证发声的平稳有力。
同时,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到位,当流浪者被驱赶时,每个人的愤怒都写在了脸上,当流浪者之王快死亡的时候,他的表演丝毫不逊于职业演员。
断续的歌唱,沉重的呼吸声,以至于角色死亡时,眼珠都没有动一下。
我想,若他们去唱歌,将是优秀的歌者;若他们去跳舞,将是优秀的舞者;若他们去演戏,将是优秀的演员。
可当这些都集合在一起时,他们就是伟大的歌剧表演者,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上的极致体验。
我想正是他们的专业,才使得我们有幸看到这样一出完美的歌剧。
其实整部歌剧中,我不是很喜欢加西莫多的声音,他的声音,每次都好像在声嘶力竭的哭号,让我觉得有点可怕。
甚至数次我都想捂住耳朵。
但是听到老师说才知道,这是为了配合加西莫多这一“怪人”的形象,特意刻画的声音。
的确这声音和加西莫多的外表是很搭配的。
整部剧中,加西莫多的扮演者都是驼着背,哈着腰,看得出,为了表演加西莫多,他掩盖了自己原来优美动听的声音吧。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第一篇:歌剧赏析论文--猫音乐剧《猫》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们穿行奔走在各个角落、叙写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人间的悲喜剧一天又一天的上演在名为社会的大舞台上。
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一百个人心中恐怕有着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那么,若是以猫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又该是什么样的一番情景呢?现代歌剧《猫》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猫世界中的“猫”生百态。
《猫》所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童话般意味的现代浮世绘——在杰里科猫族一年一度的舞会上,众猫们聚集在一起,纷纷展开各自本领,以歌舞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争取成为唯一被选中得以重生的猫。
在这群外表各异、性格更是迥异的猫中,既有作为长老般统领大局的“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又有过着安逸无忧生活的“保姆猫”詹妮安点点;既有反叛热情的“摇滚猫”若腾塔格,也有踏实稳重的“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既有青春美丽的“迷人猫”邦巴露娜,还有邋遢苍老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各式各样的猫的角色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丰富且多样的感受,还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好似人类世界但又绝然不同的猫的国度。
就在众猫都在为重生的名额争相比拼的时候,曾经光彩照人而现在却邋遢肮脏衰弱不堪的格里泽贝拉出现在猫们的面前。
对于格里泽贝拉这样一只流浪在下等街区,身份卑微受到唾弃的猫而言,得到这一珍贵的重生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一曲感人至深的“回忆”过后,她奇迹般的得到了众猫的推选,成为了那得以升上天堂的猫。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故事,在作曲大师安德鲁·韦伯与导演特雷沃尔努恩的创作下,成功的以歌舞剧的形式焕发出了熠熠的光彩。
《猫》的开场非常精彩。
初次接触《猫》时,我就是首先被第一场中富于节奏感的歌曲、独特新颖的造型以及奇妙的氛围所吸引了。
一开场,身着宛若猫的毛皮般服装的演员们接连登场,虽然每位演员都以猫的形象出现,但他们的造型又全然各异——“毛皮”的花纹、颜色以及脸部的妆容似乎已经在预示着每只猫的性格特点。
音乐剧欣赏结课论文
简析音乐剧与歌舞类电影之区别——主要谈谈歌舞类电影相对于音乐剧的特点论文纲要: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音乐剧与歌舞类电影之间的区别。
偏重对歌舞类电影的分析,和与音乐剧的比较。
在这篇论文中,通过一些例子,我将主要从概念、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观后感受来谈谈我的见解。
音乐剧的灵魂是音乐,而歌舞类电影则重在表达思想、反映现实。
二者之间的区别最终被我概括为三方面:中心主题、借助手段、发展形势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论文中的例子都是我个人比较喜爱的音乐剧和电影,所以个人观点比较浓重。
关键词:音乐绝、歌舞类电影、异同、芝加哥、歌剧魅影、黑暗中的舞者、理发师陶德正文:作为两种不同却又相似的艺术形式,音乐剧和歌舞类电影近年来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关注。
正如在第八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休杰克曼所呼喊的:The musical is back! 作为一名音乐和电影爱好者,我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多部音乐剧和歌舞类电影,从中发现了二者之间的一些共同点和区别。
在这篇论文中,通过一些例子,我将主要从概念、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观后感受来谈谈我的见解。
首先说一说音乐剧的。
说到给音乐剧定义,首先必须提到著名音乐剧作词人奥斯卡?小哈姆斯坦的一句话,他说:“It can be anything it wants to be.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a musical absolutely must have - music.”(它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
其中,只有一个因素是音乐剧绝对包括的,这就是音乐!)每部音乐剧尽管对戏剧、音乐和舞蹈侧重点不同,比如《悲惨世界》是以唱为主的,《爱的接触》是以跳为主的,《屋顶上的提琴手》是以戏剧为主的,但音乐才是它的灵魂。
至于歌舞类电影,目前尚没有比较严格的定义。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歌舞类电影仍然属于电影的一种,又将音乐歌舞融入其中,所以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它既有电影的特点,又有音乐剧的影子。
北京交通大学歌剧欣赏论文
歌剧欣赏论文一个学期的歌剧欣赏课,一场听觉与知识的饕餮盛宴。
歌剧,这种台词全部或大部分用人声演唱加上乐器伴奏的戏剧作品,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意大利。
一开始主要是神话题材,后来逐渐取材于身边的小人物。
独唱中分为宣叙调(叙述性强,通常用来表达剧情)、咏叹调(情感抒发,如《魔笛》中的夜后咏叹调)、谣唱曲、咏叹叙、卡巴莱塔(速度快,展示歌唱家的技巧,90%放在咏叹调后)。
除了独唱外,还有重唱和合唱(比才《卡门》最后一幕的合唱、《弄臣》最后一幕的合唱)。
第一部歌剧《达芙妮》产生于1597年的佛罗伦萨。
之后,歌剧在意大利落地生根,迅速发展。
17世纪上半夜,蒙特威尔第创作了《奥菲欧》、《尤利乌斯还乡》等一系列以神话为题材的歌剧,对于歌剧的传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威尼斯歌剧中,通常可以看见阉人歌手的身影。
这个时期,人们重视音乐家的演唱水平,而非歌剧本身内容。
意大利歌剧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时期,然后是文艺复兴时期,再之后是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几乎为美声运动和其歌剧代表作所占据)。
我们来看看浪漫时期的两大代表人物——德国的瓦格纳和意大利的威尔第。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承接了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
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在瓦格纳生活的时代,在德国人们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宫廷内外盛行意大利与法国的歌剧,偏重音乐技巧上的华丽而忽视戏剧的内容,故瓦格纳提出“乐剧”的口号,提倡以音乐跟戏剧并重为目的来创作歌剧,建议作曲家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并认为歌剧的题材应只适宜于音乐处理。
他将过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
另一明显的改革在于他乐剧中的主导动机。
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作曲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主导动机。
但瓦格纳不同于他们,他系统的运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
歌剧欣赏的论文
歌剧欣赏的论文第一篇:歌剧欣赏的论文歌剧《贝隆夫人》观后感电影的开篇是在两组葬礼中交叉着进行的。
一边是举国上下为EVITA夫人的哀悼,最豪华的葬礼,最隆重的仪式,布宜诺斯艾利斯城的街道上阳台里站满来自四面八方的前来送行同时为了瞻仰他们精神领袖最后的遗容的恸哭着的人民,每一个地方都摆放着她高贵的遗像和那张自信的笑容。
而另一边,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葬礼,人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一个小姑娘突然闯进来的,为死者献上了鲜花,轻轻的亲吻死者的额头,被粗暴的拒绝在父亲葬礼教堂的门外,因为她是父亲和下等女人生下来的私生子!只配远远的看着父亲的灵车离去,“肮脏的东西”不容许靠近家族的荣誉!艾薇塔,这位传奇的女士在阿根廷人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出生贫寒,但对未来充满憧憬,在那个时代,为此她付出许多代价。
在她年仅十五岁时,就跟一个抒情歌手跑到首都,但歌手已婚,她只有流落街头成了一名舞女。
但具有美丽容颜的她,很快在一个摄影师的镜头下成名,从此辗转在富人和官员中,直到她遇到贝隆上校一个声望上升的军官,她才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政治明星。
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既深受人民爱戴,被称为“穷人的旗手”,也被富人们称为“不择手段的女人”。
人们忘不了她对社会、劳工、教育所做出的贡献。
其悲剧性的早逝(年仅33岁),令人惋惜。
她曾哀感“永远也不会被理解”,其实,阿根廷人民对她的缅怀是很深的,毕竟,她悲惨的过去,不是她本人的过错。
如果她处的时代是一个公平、富足的时代,象她一样天真无邪的女孩就不必为生存而做不愿做的事,而能选择她所喜爱的生活方式。
I’d be surprisingly good for you 整个曲调宛如调情,狡黠魅惑,而且,萨克斯管真是性感入骨的一种乐器啊。
的确适合被称为“冷音乐”和“最佳调情音乐”。
这首歌是影片《贝隆夫人》的插曲,写的是麦当娜饰演的伊娃在宴会邂逅贝隆,以身相许。
在一次慈善晚会上,Eva邂逅了炙手可热的胡安.贝隆上校。
歌剧欣赏论文
《图兰朵》观后感一、图兰朵简介二、作者介绍三、歌剧信息四、歌剧解说五、相关歌曲六、观后感及歌剧的意义图兰朵简介《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
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图兰朵的故事始见于17世纪波斯无名氏的东方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图兰朵》,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于1762年把它写成剧本。
之后德国诗人席勒在哥兹剧本上翻译并加以改编的图兰朵是其名作。
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是由普契尼在1924年创作,但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
在普契尼去世后,弗兰科·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
该剧于1926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由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
其他一些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作曲家韦伯、布索尼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
歌剧吸收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中国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
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
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
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
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撒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
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严刑逼供。
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
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
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
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
作者介绍普契尼——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
歌剧欣赏论文
这个学期很高兴能够选到“歌剧欣赏”这样一门很有艺术人文素养的通识课。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歌剧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审美能力也有了很多。
当今著名的音乐剧大多是由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艺公司包装而成的,因此这些剧目也带有了百老汇和西区特有的风格特征和运作方式。
而《巴黎圣母院》却是一个例外,它是少数几部闻名世界却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影响的著名音乐剧。
也正是由于这个“另类”的特点,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
“相当好听”是我对《巴黎圣母院》的第一印象、这些风格独特的曲子很吸引人、琅琅上口,而且还有一种咄咄逼人得磅礴的气势,甚至在DVD版本中也能感受到类似于现场的宏大气势。
在看完DVD版本后,真的有一种想去买一张现场门票的冲动,但是它就是有这样的独特的魅力。
对《巴黎圣母院》表现形式的感受歌剧的本质无论是在细节上还是在整体上都是由音乐的表达所决定的,都必须借由音乐这个中心艺术媒介来展示出来。
音乐在歌剧中承担起了它的重要责任,如承载剧中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感情;塑造情节、人物心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用音乐的感性思维来营造建立歌剧的独特世界等,在《巴黎圣母院》中音乐同样起到了极强的渲染作用。
从《大教堂时代》作为开篇之曲中游吟诗人般的演绎,到“钟楼怪人”加西莫多一曲《孤儿》述说了悲凉身世;从菲比斯与恋人在月下互诉情语,到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在绞刑前凄美的为爱而活;还有最后一幕加西莫多在死去的艾丝美拉达前唱起《舞吧,爱斯梅拉达》时的撕裂哀恸……一连好几首感染力极强的歌曲与唱段,无不牵动着我的心,真的是听得如痴如醉。
《巴黎圣母院》一大突出的特点,主要是在“淡化”名著叙事作用的同时,突出了歌舞和音乐的表演,且让歌唱与舞蹈既可以一分为二可以合二为一,分合自如,并特别注重以舞蹈音乐刻画原著中的也是剧中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而且该剧完美的音乐呈现极其意蕴,如:大幕拉开,由那位身材高大挺拔、极具雕塑感且作为全剧叙述者的游吟诗人葛林果,像观众唱出的开场歌曲《大教堂时代》,旋律之唯美激昂,歌词之气势磅礴,令人惊叹不止——“大教堂时代已经来临/世界迈进了/新的千年/人们向星空的高度攀登/在那里记下了他们的历史/镌刻在玻璃上/镌刻在岩石上”——体现出浪漫主义艺术的精髓。
音乐剧欣赏课论文、总结
音乐剧欣赏课总结一、我所认识的音乐剧在中国,音乐剧并不为许多人所熟知,甚至有小部分人将音乐剧等同于我们习惯的歌剧或轻歌剧,其实不然。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演变而成的。
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今天的音乐剧主要包含了三个元素:1.歌、舞、道白发挥到极至的综合性表演。
2.豪华,场面气派的舞台布景大制作。
3.娱乐和文化交流相交融的现代艺术水准。
此外,音乐剧是一种年轻的、有生命力的表演形式,它能得到这么大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1、音乐剧具有兼容并包的特性。
体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表演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音乐剧融合了音乐、舞蹈、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其二、音乐艺术形式的多元性。
音乐剧中,演唱可能有古典唱法,也可能有通俗唱法;音乐可能有传统的爵士乐、也可能有摇滚乐、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还可能有现代的电子音乐。
其三、题材的多样性。
一部音乐剧,可以是悲剧、喜剧、正剧;可以是单纯的爱情剧,也可以是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可以是古代故事、现代故事,甚至想象未来的故事。
其四、它可以接受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同台表演。
这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其五、音乐剧与电影、文学之间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很多著名的音乐剧往往就是由一些文学作品改编而来,比如《猫》就是改编自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许多音乐剧被人们搬上银幕并获得成功,如《贝隆夫人》、《窈窕淑女》;2、音乐剧能紧贴时代的步伐,非常具有现代感。
它的灯光、布景等都极具现代感,而且,很多曾经用在音乐剧中的歌曲都名列当年流行歌曲排行榜的前列。
如《贝隆夫人》中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猫》中的“回忆”等。
3、具有高度的商业性。
给从事音乐剧创作、演出的人带来很大的收益。
在我国音乐剧事业起步较晚,而且由于音乐剧多数使用英语表演,对我国的普通观众来说,理解上还有点困难,因此,目前我国的音乐剧事业尚未得到从分发展。
选修课论文--歌剧鉴赏
歌剧鉴赏论文歌剧世界真的非常迷人,不经意涉足于歌剧的殿堂,似乎流连忘返。
在课上欣赏歌剧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忘却时间的流逝,会把自己的人生与其联系起来进行深切的思索,让自己置身于那巧妙的情节,美妙的歌声中。
不过,不管歌剧演绎的故事有多么的感人,演员的歌声有多么的动听,最终还是要通过音乐的桥梁才能走过去,走入这迷人的世界。
听音乐,需要文化。
这文化,不是指学校里学的数理化,也不是语文课上对文章的分析,英语课上对语法现象的认识。
而是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对社会这本大书的细细品味。
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人生的意义是不同的,对生活认识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对一部歌剧作品,或者也包括交响曲、甚至是一首短小的乐曲,再扩大一点,对一首诗、一部小说来说,主观感受和品出来的味道也各不相同。
那些歌剧名家,莫扎特、威尔第、罗西尼、贝利尼、唐尼采蒂、瓦格纳等等,名家举不胜举,名作数不胜数。
他们被誉为开创者,鼻祖,先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创作出了许多伟大的歌剧,也同时展现了时代的气息。
他们不仅仅是用音符,更是用心在创作,用灵魂在解读,挥洒出自己的思想,对人生的追求,对命运的感悟。
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没有雄厚的文学修养做基础,就无从产生歌剧的音乐。
我觉得歌剧作为艺术的一部分,是全世界共通的,但是由于各个地域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特点的不同,所形成的歌剧这种艺术形式会有所差别。
无论是是在歌剧的样式、民族特点还是美学观念上都体现了歌剧与文化相辅相承的特点。
例如,从歌剧样式上:叙事歌剧大体于18世纪产生于英国。
歌剧芭蕾是18世纪法国歌剧的特定样式,大多产生于17-18世纪法国歌剧创建和发展早期。
1855年在巴黎首次创建了滑稽剧院,出现了滑稽歌剧的样式。
半正歌剧产生于意大利新古典主义时期,要比滑稽悲剧晚许多年。
喜歌剧在法国1714年出现于集市舞台上,大体从1750年起,法国喜歌剧盛行了整整一个世纪。
再从民族特点上看:在轻喜歌剧的样式方面,尽管法国、西班牙、德国与奥地利均采用舞蹈音乐,构成了边歌边舞的欢快场面,但由于国家和民族文化不同,舞蹈方式和音乐表现也很不一样。
音乐剧艺术赏析论文范文怎么写
音乐剧艺术赏析论文范文怎么写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兴艺术品种,是改革开放以后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对音乐剧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陶冶情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剧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剧赏析论文篇一:《试谈中国原创音乐剧》[摘要]当前,国内音乐剧的演出剧目令人应接不暇,无论是国外引进剧,还是中文版的外国音乐剧,亦或本土原创音乐剧,都在努力掠夺新兴的音乐剧市场。
本文以东莞原创音乐剧为例,从制作模式的角度来探索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并分析这一模式的利弊:它的利在于推动了音乐剧在现阶段的发展,而它的弊端在于这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音乐剧制作模式本土化说起音乐剧,美国百老汇是世界戏剧界的奇葩。
百老汇是音乐剧产业的发源地,也是美国最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剧场聚集区。
它的制作与运营模式在一百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的完善,己经形成非常完备与经典的制作体系。
它在商业上的成功运作方式给许多国家的音乐剧发展都带来了启迪。
在中国,音乐剧从近几年开始频繁走入大众的视野,身贴“舶来品”的标签,以其丰富多彩的舞台呈现方式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当前,国内音乐剧演出剧目令人应接不暇,但笔者意识到,目前的音乐剧发展状态仍处于本土化探索和市场培育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以东莞原创音乐剧为例,试图探索原创音乐剧的发展之路。
一、基本概念界定(一)什么叫原创音乐剧?对于“原创音乐剧”的概念,目前学界未能给出准确的概念。
“原创”指的是创作或发明出全新的作品,而不是由复制、改编、剽窃、模仿、抄袭、二次创作,或系列创作的衍生作品。
“原创是独一的,是母本不是幕本”。
而又因为音乐剧属于舶来品,属于外来文化,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是指在西方音乐剧元素的基础上,能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与情感、表现当地文化、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音乐剧,并在其组织、制作、演出过程中按照本国的运行规律产生的全新作品。
介于以上的定义,关于“海外引进的原版音乐剧”和“中文版音乐剧”这两个音乐剧类型暂不作讨论。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电气1102班党雨1117024020音乐鉴赏结课论文这学期的选修课我在各种期待与慌乱中迎来了我的音乐鉴赏课,为什么想修这门课,说明白了只是想找个机会充实我的大学生活提高我的品位。
其实在上课之前,我不太了解这门课到底会教我什么,但我却对“鉴赏”这两个字充满了期待。
音乐鉴赏可以陶冶情操,平和心态,提高我们的品味最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带领我们走近艺术。
第一节课老师带我们从认识歌剧欣赏歌剧开始。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超级喜欢听歌剧,我觉得歌剧是一种非常鲜明的,充满艺术气息的表现形式。
因为歌剧中音乐需要与美术、舞蹈、文学和戏剧等其他艺术相结合。
但直到上了这门课后,我才对歌剧有了新的认识。
歌剧主要由咏叹调组成,以独唱的形式出现。
老师给我们欣赏了著名歌剧《卡门》中的有名片段“爱情像一只爱情鸟”。
《卡门》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乔治·比才成于1874年秋天,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比才是现实主义歌剧的先驱,对法国和欧洲的歌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接着又给我们欣赏了由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改编于小仲马的成名作的作品《茶花女》的第一幕“饮酒歌”和全剧最感人的片段之一第三幕“微奥列塔的咏叹调”。
第二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盛行在欧洲的抒情歌曲---艺术歌曲。
它有三个特征:1.以著名的诗句为词2.以钢琴伴奏3.侧重于表现内心情感我们欣赏了舒伯特作曲的《鳟鱼》、《魔王》和《野玫瑰》。
其中《野玫瑰》是由成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费合尔·迪斯考演唱的。
而《鳟鱼》则是我从小学就喜欢的歌曲,只不过一直都不知道它的来历而已。
我们还欣赏了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至于门德尔松,他是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首创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作品结合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特点,推动了音乐启蒙运动。
第三节课我们接触了声乐套曲。
所谓声乐套曲是指由一组歌曲组成的音乐统一体,并以同一诗人的诗歌为歌词的一种音乐形式。
歌剧欣赏论文
可否不为之倾倒?—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感第一次感受音乐剧的震撼效果。
并且有幸是欧洲最著名的五部音乐剧之一欧洲五大音乐剧(除了《巴黎圣母院》外,还有《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猫》、《歌剧魅影》,其他四部也只有耳闻,目前都还没有看过,以后再慢慢学习)。
心中有溢于言表的激动。
虽然之前老师也放映了好几部经典之作的歌剧。
但恕我没有太深厚的古典音乐素养,所以更能被1998年创作完成的《巴黎圣母院》产生强烈的共鸣。
一.创作背景当代罕见的旷世巨作,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一出改编自法文学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欧美乐界顶尖才子普拉蒙东(Luc Plamondon)谱词,高克西昂特(Richard Cocciante)作曲,普拉蒙东和高克西昂特花了5年的时间创作了《巴黎圣母院》。
普拉蒙东在重读雨果的同名小说时,记下了600页的笔记及30多种音乐歌曲的想法。
本剧率先于1998年1月的法国嘎纳唱片大展中绽放异彩,同年9月16号正式在巴黎国会大厅推出首演。
二.好品如潮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于1998年在巴黎首演,创下400万观众纪录,荣获法国“最佳演出年度奖”、“最佳曲目年度奖”、“最佳世纪歌曲观众奖”,唱片销售700万张,录像带100多万张。
《巴黎圣母院》不仅风靡法国,而且,被改编成英语版,打入音乐剧的重镇伦敦。
由主演三个人共同合唱的“Belle”,在法国单曲市场创下了300万张的傲人成绩。
三.强大的阵容《巴黎圣母院》剧团成员包括24位艺术家、7位音乐剧主角演员、30位舞美、15位技术人员及若干行政人员。
阵容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艾斯米拉达的演员—艾伦西嘎哈,她是当今法国最红的演员。
她的嗓音非常柔美,而且很有女人味,举止优雅,仪态安详,据说还很低调,所以深受法国观众的喜爱。
法国人评价她的温柔是发自内心的,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
她演的角色,很容易让那些男人产生怜香惜玉的感觉。
卡西莫多的扮演者Garou,由于在《巴黎圣母院》剧中的出色演出,Garou不但赢得1999年加拿大音乐奖最佳新人奖,主题曲《Belle》并获得法国音乐奖与摩洛哥世界音乐奖的肯定,法国歌迷公认此曲为近五十年来最佳歌曲。
音乐剧赏析课结课论文
音乐剧赏析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作者选修《音乐剧赏析》这门课的实际经历和切身体会讨论音乐剧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的影响。
音乐剧以强烈的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性为外表特征,而内集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
从而实现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完成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剧赏析大学生素质高校修养这学期(大一下学期)我选修了“音乐剧赏析”这门生动有趣的校公选课。
在就个星期的学习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有关音乐剧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在课上我们观看了多部世界知名音乐剧,在这些世界名剧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剧的魅力。
这门课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更重要的的是它给我展示了一个我以前所不了解的世界,那就是音乐剧的世界。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第八周我们看的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一、音乐剧知识结构多样化和对其他艺术门类的“高度综合性”,为大学生广泛了解各个艺术门类提供学习动机和热情,“高度综合”地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当我们将音乐剧视为一个整体时,“它的构成元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艺术品种:从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到幽默艺术、滑稽表演、服装设计和声光艺术,甚至还涉及到了电影、杂技、魔术等等。
”,音乐剧的知识结构是由多门相关学科知识及多种艺术门类共同建构的。
而“从艺术构成学的角度看,音乐剧正是在整体上综合了话剧、歌剧、舞剧这三种综合性舞台戏剧样式的表现优势而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综合艺术的,因此可以说,它是综合的综合,是继一度综合后的第二度综合,是对综合艺术的再综合。
”这成为我们视音乐剧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理论依据。
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和艺术因素的音乐剧,涵盖的知识、信息的广度和密度是其他艺术无可比拟的。
如此众多的艺术品种在不同程度上被融汇于一剧,使音乐剧发散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当我们翻开西方音乐剧100多年发展的历史画卷,不得不为其壮观图景而惊叹。
歌剧论文
中外歌剧鉴赏课论文一.歌剧的起源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是欧洲历史上最惊心动魄、最为活跃的时期,欧洲的许多国家都还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社会制度由封建社会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思想文化从文艺复兴向启蒙主义运动过渡。
同期的意大利,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经济霸权开始衰落。
罗马教廷经过16世纪宗教改革的打击,权威势力一落千丈;教会内部日益趋向世俗化;教会中的开明分子在世界观上倾向于人文主义,积极支持艺术工作。
音乐逐步脱离了宗教的束缚,独立的世俗音乐得到快速发展。
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艺术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涌现出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
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文主义艺术理想发展的要求,一种将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手法和世俗音乐融合的新的声乐体裁——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了。
二、欧洲歌剧的发展1.意大利意大利歌剧的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
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
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并不成熟。
1607年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的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熟意义上的近代歌剧,剧作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也得到了很好的综合运用。
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其突出贡献在于使歌剧走出贵族沙龙的狭小天地,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奢华,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也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
这一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
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
歌剧与歌曲欣赏 期末论文
歌剧与歌曲欣赏期末论文13级数学系马东发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自认为在音乐欣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家里放过一些意大利喜歌剧,所以相对于后半学期介绍的音乐剧,我更钟情于古典歌剧。
这一次的论文撰写,我将主要写对歌剧的理解与欣赏。
歌剧一.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而在课上我们学习到了,一次成功的歌剧演出,不仅仅需要好剧本,优秀的男女高中低音表演家,更需要有一支热情洋溢,表现力强的交响乐团。
交响乐团通常由弦乐、管乐、打击乐三大声部组成,乐器构成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等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低音大管等铜管乐器:小号、长号、中音号、大号等打击乐器:定音鼓、小鼓、大鼓等二. 歌剧由通常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而宣叙调不带旋律结构的演唱部分,通常用于交代剧情;咏叹调通常用于表达角色感情,带旋律结构的唱段。
三. 这个学期我们接触了许多歌剧大家,意大利的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德国的瓦格纳,格鲁克,法国的比才,奥地利的莫扎特这些大师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莫扎特和罗西尼,主要是出于对意大利喜歌剧的喜爱,而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费加罗的婚礼》以及《塞维利亚理发师》这两部歌剧可以看做是上下篇,《塞维利亚理发师》在前《费加罗的婚礼》在后,其中的主要人物也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有心灵手巧,才思敏捷,乐于助人同时又热爱金钱,为了财富可以去做任何事情的主人公费加罗,有美丽、纯洁、善良的姑娘罗西娜,但是其中的阿尔马维瓦伯爵就是一个发生了变化的人物,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他是一个风流的,有才的,痴情的年轻伯爵,对于爱情有着美好的幻想,对罗西娜也有着执着的追求,可是在《费加罗的婚礼》里,他却变成了一个自私,诡计多端,好女色的堕落贵族,就起原因,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尔马维瓦伯爵渐渐丢失了年轻时的纯真,善良,而是被奢靡的生活所腐化。
【经典西方歌剧鉴赏】 论文5篇
《论浪漫主义时代的歌剧》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
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
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
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
述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发展浪漫主义的交响曲所表达的情感热烈、夸张、充满主观性和幻想性;交响曲形式不拘一格,随内容而确立;内容常源自于文学、美术、戏剧等艺术类型“标题交响曲”盛行一时;音乐语言上许多革新,如旋律的抒情性和描绘性增加,和声表现功能扩大,使用半音和声和不协和和旋,调性多变,乐队色彩丰富,新型乐器加入。
舒伯特的交响曲开创了歌唱抒情性交响曲的新领域,门德尔松和舒曼的交响曲,表达了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特殊青睐;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贯穿发展的手法是贝多芬的进一步推进,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采用管风琴式的对位写作和古老的众赞歌式的和声,带有浓郁的宗教气息。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
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
歌剧《图兰朵》赏析论文
歌剧《图兰朵》赏析论文
歌剧《图兰朵》赏析
[教学目标]
1.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领略歌剧魅力。
2.了解什么是歌剧艺术,初识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咏叹调和宣叙调、重唱及合唱等。
3.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有能力创编或改编自己喜爱的小歌剧或音乐剧。
[教学重点]
初识歌剧这种艺术体裁;能够理解歌剧中的声乐样式。
[教学难点]
对歌剧及其音乐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歌剧片段
欣赏歌剧音乐片断,共同走进歌剧艺术,感受歌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引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
)
二、师生交流、学情反馈
请同学们谈谈对歌剧的最初印象,通过交流,教师掌握学生的原有知识程度,并简要介绍歌剧知识。
1.16世纪萌芽于意大利,17世纪逐渐兴盛于欧洲。
2.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
音乐剧欣赏论文
(一)音乐剧的诞生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欧洲在那些进步思想活跃的国家里,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
意大利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情感的方式;德国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哲理和刻画心理的方式;另外,在法国和英国也发展了富丽堂皇的音乐剧和英雄气概的清唱剧。
这是进步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启发,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新的表现方法——最富于戏剧力量的表现方法的结果。
歌剧在艺术上的用意是把崇高的情绪贯注给观众,使他们变得丰富而高贵。
然而这种华丽的意大利式歌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兴趣和情感,于是一种被称之为“居于杂要和歌剧两端当中地带”的艺术形式得以产生。
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是约翰·凯的《乞丐的歌剧》首演于1728年的伦敦,当时被称为“民间歌剧”,它采用了当时流传甚广的歌曲作为穿插故事情节的主,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统治者和华丽的意大利式歌剧。
1750年,一个巡回演出团在美国北部首次上演了《乞丐的歌剧》,这便是美国人亲身体验音乐剧的开端。
之后英国喜歌剧、法国歌剧和维也纳轻歌剧也进行了一些类型尝试,可谓旱期音乐剧的雏形。
但是直到1866年,由于音乐剧《黑魔鬼》的冲击才使纽约的观众真正为音乐剧的魅力所折服。
《黑魔鬼》也因此被公认为第一部美国的音乐剧。
那壮丽的场面及一群赤膊的美丽少女给观众圈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从那时候起欣赏用歌曲进行润饰的剧目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娱乐方式。
(二)音乐剧的发展经过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多方位的探索期,音乐剧逐步融合了音乐、舞蹈。
戏剧的结合,到二十世纪中期它已成为一种独具魁力的戏剧演出形式。
概括他说,它是以简单的有独特性的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的同一体的艺术。
正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音乐剧的界定所示:它乃是能“激发情感而又给人娱乐”的“戏剧表演的作品”。
如果说,戏剧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那么与话剧相比,音乐剧则是“综合性”充分发挥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赏析论文
音乐剧赏析课论文--我与歌剧的第一次接触在以前的生活中,“音乐剧”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陌生的词汇。
对音乐剧的了解也仅限于这个词的表面含义,而非它的内容形式。
通过这半学期的选修课,加深了我对音乐剧的认识,同时也让我被这种大型、真切、震撼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住了。
以前曾无知的认为音乐剧之所以被称为“高雅”,是因为多数人对其不感兴趣,所以用“高雅”自居的。
而当我走进这门选修课的课堂,随着老师的带领在歌剧的领域逐步深入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庸俗。
这门课程,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用电影和视频吸引我们的眼球。
通过放碟,让我们自己去欣赏领会歌剧的魅力。
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不会觉得闷,只是会把这门课程当作一次享受的体验,没有负担。
对于这门课程,我很是喜欢。
在听过几部经典作品后,我突然感觉这种表现手法才真正称得上是艺术,而这种艺术才当之无愧被称作高雅。
每一部音乐剧都深刻的表达了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主题,每当一部作品结束时,我都会有很多感慨,浮想联翩:会想到编剧,在深夜的宁静中奋笔疾书,把自己置身于脑海里的场景中,揣摩每一个人物的心灵,设计每一句饱含深意的对白;会想到音乐制作人,根据剧情的发展、高潮谱写出跌宕起伏的乐曲,一字一句,一音一符对应的丝毫不差;还会想到导演,不仅要有文字的理解能力去体会编剧的写作思想,还要有音乐鉴赏力去把持整个音乐剧的进程。
除此之外,挑选演员、现场表演、后期制作等都离不开这位灵魂人物;当然,让我想的最多的还是演员,我想音乐剧的演员个个都是顶级艺术家,他们不仅要演的好,还要唱的好,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歌唱家。
还有现场的合唱团,交响乐团,指挥家……总之,我似乎清楚的认识到音乐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只有一个词能形容,那就是——高雅。
与其他变现形式相比,音乐剧要比电影的台词和人物更加精炼,比小说的内容和手法更加丰富,比单纯音乐的内涵更加深刻,比任何形式的演员要求更高。
它是多种艺术交织融合,最后提炼出的作品。
歌剧欣赏论文
歌剧欣赏这门通识课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通常重视了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到位,而高考制度之下学校音乐教育更是普遍失位。
因此,专业教育往往造成学生知识结构较窄、文化陶冶较弱等弊病。
而“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修正以上弊端的主要手段。
开设“歌剧欣赏”这门通识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而且,歌剧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西洋歌剧中《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眠》,中国歌剧中的《北方吹》《洪湖水浪打浪》等都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曲目。
表现艺术。
几乎所有艺术形式都集中在歌剧中,是戏剧和音乐的最高综合形式,因此,歌剧有“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之称。
歌剧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根据演唱者音域的不同,可分为高中低音,女高音中又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等。
西洋经典歌剧有《卡门》、《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图兰朵》等,中国经典歌剧有《白毛女》、《江姐》等。
1.提高文化素样.大学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它不仅仅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具有一种良好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水准。
歌剧作为一种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已经走入了大学的课程,走入大学生的视野中。
并且,歌剧欣赏有必要作为一种基础艺术审美要求。
歌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大限度的丰富了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而每一部歌剧身后的内涵或庄严,或睿智,都是对人们精神层面的提升。
2.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品位。
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发现和改变世界。
歌剧注重声音的演绎,通过演唱的高低起伏和背景音乐的渲染,产生一种强烈艺术的感染力,使人们融入整个故事。
它就有着这样的魅力与魄力,把人物内心的狂风暴雨细细的带给观众。
如《卡门》,在这部歌剧中,富于生活气息的歌曲和舞曲,是音乐的主要成分。
而穿插在独唱、重唱和合唱之间的对白,对剧情的发展,又起着重要作用。
西班牙吉普赛风格的舞曲、歌曲,刻画了剧中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欣赏之我见
(电信学院xxx xxx)
摘要:本文将结合本学期所选课程《歌剧欣赏》,并以课上所展示过且印象深刻的歌剧为例子,具体阐述本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来,对歌剧的认识,对歌剧欣赏方面的感悟以及歌剧带来的收获。
关键词:歌剧、欣赏
一、引言
歌剧是一种独特而华美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艺术。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接受各种经典歌剧作品的欣赏教育,对提高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简单来说,歌剧,就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戏剧、诗歌、音乐、朗诵、舞蹈和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高雅、古典、浪漫的情调,精美的舞台场景,优雅的唱腔,跌宕起伏的情节等因素。
使之成为音乐艺术中的瑰宝。
柴可夫斯基曾说:“歌剧将许多为一个目的服务的不同因素(音乐、诗、画、雕塑、舞蹈、哑剧、导演和演员的艺术)集中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最丰富的音乐形式”。
莫扎特说:“各种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我的歌剧中都应有尽有。
”可见,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体裁,一种诗、乐、剧、画、舞交融的新结合体。
十九世纪的欧洲是璀璨辉煌的歌剧年代,产生了罗西尼、威尔第、韦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等众多以新技术与新精神相结合的歌剧作曲家,写出大量充满戏剧之力和音乐之美的歌剧作品今仍是世界各地歌剧舞台上不断上演的剧目。
二、歌剧欣赏
本门课上课形式轻松愉快,以欣赏歌剧为主。
在老师的指点以及自我的理解下,我感悟到欣赏歌剧,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欣赏歌剧的前提是历史背景与故事情节的结合。
在第一节课上,赵老师就说过,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歌剧的人来说,起初简直听不下去。
因为四个字——不知所云。
歌剧采用的大多是意大利语,法语等难懂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想要听懂很困难。
但是,歌剧中的音乐与旋律往往能和故事情节联系到一块,因此,了解故事情节对歌剧的整体把握很有帮助。
比如普契尼久负盛名的经典歌剧之一《蝴蝶夫人》。
故事发生在1900年前后的日本长崎。
美国海军上尉平克顿娶了一位日本新娘巧巧桑(蝴蝶),可平克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
婚后不久,平克顿应召归国。
三年后他携美国妻子再次来到日本。
平克顿得知巧巧桑给他生了个儿子,遂决定认养他。
忠于平克顿的巧巧桑悲痛欲绝,她让平克顿半小时后再回来要孩子。
她把一面美国国旗放在儿子手中,蒙住他的双眼,自尽身亡。
当唱到著名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时,抒情的曲调唱出了蝴蝶夫人坚信平克顿会归来与期待幸福重逢的心情。
就知道剧情发展到第二幕中蝴蝶斥责铃木,独自沉醉在美国军舰进港平克尔顿归来的情景。
(二)用自己的情感去与歌剧连接在一起才能欣赏歌剧。
起初,我还不相信歌剧的神奇魅力,不相信它的旋律能够穿过历史的幕帷,吸引着一代
又一代的人。
但是,我发现,当真正地静下心来的时候用心灵去感受音乐的内容,用歌剧本身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来影响和启迪自己。
有时候就觉得在歌剧欣赏中.除了单纯的欣赏作品外,若能通过一幕幕歌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歌剧的内涵和精神,感受歌剧带给我们的真、善、美,反而能给予我枯燥的专业学习中一个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机会。
比如在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的《茶花女》中,阿尔弗雷多和维奥列塔的爱情之路走得艰难,整个歌剧表现了它们相恋时的甜蜜,误会时的绝望以及真相大白时的悲情。
维奥列塔的那种无私伟大的爱以及那种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令我感动。
在另一个爱情悲剧《蝴蝶夫人》中,对蝴蝶夫人纯洁、温柔、深情、忠贞的动人形象的成功塑造了也让我感受深刻。
(三)视觉与听觉要双重结合
在歌剧艺术中,作曲家与诗人、舞蹈家、导演、舞台美术家、服装设计师齐心合作,调动各种艺术的最佳表现力与发挥其优势来塑造人物的形象、性格、刻画人物的情态与内心体验。
剧中人物的演唱方式、动作、表情、舞台调度与音乐伴奏都是来表现人物情绪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是一种视与听的结合。
比如普契尼的《图兰朵)》歌剧吸收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听到这个旋律之后我莫名产生了一种自豪感,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国这么经典的歌曲才能收录进去,可见《图兰朵》这一歌剧是有多么地经典。
此外,在勇敢、睿智、火热、真挚,敢于为爱而牺牲生命的人们面前,图兰朵的良知得以复苏,爱情的火花最终被点燃。
这一角色性格深刻、复杂,反差极大,在其所唱的咏叹调——《宫殿里传出》中得以淋漓尽致的。
除了优美的旋律之外,课上所放的《图兰朵》的舞台效果也令我印象深刻。
场面壮观宏达,道具形象生动。
整体的舞台效果会随着格局的情节而改变,我当时就想,这么一场视听盛宴,如果能亲身在现场观看,一定终生难忘!
三、总结
我觉得本学期课程对我在歌剧欣赏方面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虽然现在我对歌剧还不太熟悉,但已经开始逐渐培养了我对歌剧的兴趣。
欣赏一部歌剧时,欣赏它的视听感受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我更喜欢从一部艺术作品中感受出它的内涵,作者的思想,即如老师所说,歌剧终究给人们带来的事真善美。
总之,我觉得像歌剧这种高雅艺术,不仅能愉悦我的生活,更能提高我的素质,扩展我的视野。
以后若是有机会,我一定要现场亲身体验一回!
参考文献:
[1] 叶昆. 大学生歌剧欣赏之我见[J]. 文学与艺术, .
[2] 陈海珍. 《大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剧欣赏[J]. 艺术百家, 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