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与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32f7a6cf5335a8102d2200f.png)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周风祥(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新疆伊宁835000)[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探讨,就我国行政体育管理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以及体育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据此提出今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发展的策略,为完善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对策[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3.02.31[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3)02-0096-03体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实行体育目标的根本,没有良好的体育管理体制就不能对体育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就不能保证体育目标的实现。
基于此,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我国要积极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的体育管理体制的经验,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管理体制。
以促进我国体育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体育管理方面很长时期内都是采用举国体制的形式。
这种体制以政府管理为基础。
也就是党中央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行政机构,对全国体育事业进行全面管理和全面的监控,同时在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具有主导作用。
这种体育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支撑,可以集中利用体育资源,对当时的体育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后,我国体育管理模式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举国体制逐渐转变为国家办、社会办相结合的体育管理模式。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在举国体制中的职能不断发生变化。
九十年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国家体育行政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行政机构得到了简化。
最新-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精品
![最新-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338a23d5f0e7cd184253651.png)
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困境与突破摘要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现有体育体制难以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从梳理当代中国体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剖析了体育体制改革的阻力与动力,提出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与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以高层次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全面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各类资源,促进体育产业科学发展等建议,努力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体育体制;改革;困境;发展;理念;模式1当代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困境剖析11体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体育受金牌至上锦标主义的驱使,在高度行业化集权经营的传统体制下,优质的体育资源更多地被倾注到高层次竞技项目中,背离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传统体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与进步的要求1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经济的理念来观察,运动员的培养方式、竞技体育的项目设置、赛事的举办方式、运动员来源与出路、奖惩制度等方面均未能按市场规律取向行事。
也不应将个人功利性极强的精英竞技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公共管理体系,精英竞技中充斥着假球、虚报年龄、黑哨等诸多诚信缺失行为。
2缺乏可持续发展基础传统体制仍停留在人的工具本位上,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退役后生活保障缺乏有效解决手段。
短视青少年体育发展,造成了青少年体质长期不断下降和体育后备人才短缺,动摇了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长期执行的金牌战略将大量优质的体育资源集中在顶层,周而复始的短期行为销蚀了竞技体育的基础[1]。
112传统体制迟滞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1竞技体育热门项目鲜有突破随着国际体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体制已很难跟上世界体育发展的步伐。
从北京、伦敦奥运会已经不难看出,传统体制下田径、三大球等项目仍没有较大突破,少数项目距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长此以往,我国体育在世界的影响力仍将难以改观[2]。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模式、问题与对策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模式、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1f9d3b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7.png)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模式、问题与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National Single Sports Associations,NSSAs)在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负责组织和管理各类单项体育赛事,还承担着培养体育人才、推广体育文化等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在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首先概述了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改革的主要模式,包括市场化改革、社会化改革和法治化改革等。
接着,本文深入探讨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模式分析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单项协会”)在我国体育事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改革模式的选择与实施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近年来,我国单项协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改革模式的角度出发,对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改革进行深入分析。
市场化改革模式。
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单项协会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单项协会的市场化运作,增强其自我造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单项协会。
然而,市场化改革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资金压力加大等挑战,需要单项协会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
政府引导改革模式。
政府引导改革模式强调政府在单项协会改革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手段推动单项协会的改革与发展。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市场化程度较低、需要政府扶持的单项协会。
然而,政府引导改革也可能导致单项协会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强,缺乏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动力。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f7b58050c22590103029d47.png)
[3]刘明生、李建国.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J].体育科研,2010(4)
[4]孙福成.大连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其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9)
[5]贺伍.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
2.包含内容
群众体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组织实施国民体质监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行科学健身指导。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推广普及足球、篮球、排球和冰雪运动等。
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支持足球场地设施、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县级体育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冰雪运动设施、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等建设。充分利用体育中心、公园绿地、闲置厂房、校舍操场、社区空置场所等,拓展公共体育设施场所。
公共体育的发展必须立足群众,要激发和引导群众的体育热情,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体育活动,使群众的体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国家需要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群众在平常的体育运动中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指导,使群众健身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公众对群众性体育运动的重视
6.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可以对一些营利性的体育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纳入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范畴。这不仅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也活跃了民间体育市场,同时也解决了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王景波.加强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
我国足球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足球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abf714227916888486d785.png)
家执行管理 的行政单位 , 足球体制处 于双重体制并存的状态 , 因此 , 从根本 上来说 。 这次 改革并没有打破原 有的体制框架 。 只是在形 式
足球管理在干部制度 、 人员聘用 、 工 建 国之初 .我 国广大足球运动员为了推动足球事业 的发展 , 进 上产 生了新 的体制模式 。另外 , 行 了艰苦卓绝 的实践 和开拓过 程 , 当时各 种组织机 构的建设 、 足球 作方法 、 思维方式 以及人 员素质等方 面都与原来 的状 况相同 , 只是
体 育观察
Ph y s i c a l Ob s e r v a t i o n
我 国足球体制运行 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口 邹 茂宁 ’ 林文贤 ( 1 . 清远职业技术 学院 广东 清远 5 1 1 5 1 0; 2 . 广东嘉应学院体 育学 院 广东 嘉应 5 1 4 0 1 5 )
带来 了更为精彩 的足球 比赛 。 火爆 的足 球市场 、 快速升温的投资 、 以 及行业法规对其运行进行约束是新体制实行的需要 。 虽然说 中国足
及 一度生机勃勃 的青少年培训市场和大众足球健 身市场 , 充分说 明 协 已经建立了基本法律章程 , 也 出台了一系列与经 营运作 、 权利 权 职能管理 、 运动训练等有关的规定和制度 , 为新体制的操作和运 了这次改革 的正确性 。另外 , 开放 的政策还 吸引了大量 的外籍足球 益、 以求在管理上 实现法制 、 政策和经济手段取 代 运动员和教练员 。 促 进了我国对 国际先进足球技术和 经验 的学 习和 行 提供了法律依据 , 交流 ,我 国足球 队员 的竞技水平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获得了很大的 、 原有 的行政命令 的形式 。 但是事实上 , 这个 目标并没有 实现 , 其主要 飞速 的提高 。但是如果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 , 这些 良好 的局面 只 原因是 : 一方面 , 由于经验 的缺乏和准备的不充分 , 新建立的法律 法 另一方 面 , 管理人 员 是一个表 面现象 。足球体 制的运行 中始 终存在着大 量的问题和矛 规和规章制度 中都存在着严 重的错误和疏漏 ; 的素质较 为低下 , 具有浓重的行政 色彩 , 因此往往会有法不依 、 执 法 盾. 这对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力 。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07d2e0b8f67c1cfad6b8f0.png)
史 发展 的产 物 . 他们 都 具 有各 自的特 色 。 曾在 我 国 都
竞技 体 育 进 程 中发 挥过 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自1 8 年 98 试 行竞 技 体 育 改革 以来 .运 动 项 目协 会 化 改革 工作
s o l lov l et ef n t n o o e i v c a im eo g n z gsr cu eS st e e r q ie n f h h u d a s au ci f mp t ieme h n s i t r a ii t t r O a me t h u r me t e h u o c t nh n u o t e o t ma a i g s se a d o e ai gme h n s o t lt p r n C i a i e2 e t r . n g n t m n p r t c a im f h e i s o t i h n t t n u y y n a c s n h 1 c s
n s o tlt p r h n ,h uh rtik a, s a stersr eo ot h ma eo r e o c r e , im f hei s ot i C ia tea to n st ta ra e ev fs rs u nrs u c si c n en d we a c sn h h f h p s s o l sa l h a d v lp n d e trn n a f t fr d og nz t n a d i rv n gn f ce c .W e h u d e tb i e eo ig mo e c neig o a - ome r a i i n mp o e ma a ig ef in y s l ao i
我国体育公共管理以及政策的现状
![我国体育公共管理以及政策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3e468340b4c2e3f572763fb.png)
我国体育公共管理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2009级新闻2班张璐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体育不仅仅是作为一项运动,它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必要领域。
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顺利举办更是为中国的体育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心针。
但是,面对体育的加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
目前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都是以政府为主,所以政府对场馆拥有管理权,场馆多为传统事业单位、经费以差额拨款为主、经营自主权部分下放;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监管和出资人缺位、政府干预较多、冗员现象突出、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和责权利不统一。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现状问题对策一、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公共体育场馆应该是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经营管理的一种“国有资产”,而不宜视作体育部门中的一级“事业单位”。
资产的经济性质是经营,企业化经营是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公共体育场馆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认清其资产性质,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公共体育场馆资产经营机制,盘活公共体育场馆这部分国有资产,使之走出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体育场馆改革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但是,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作为我国体育市场的“主战潮——公共体育场馆,其发展的现状较之体育产业发展的要求而言又是滞后的。
公共体育场馆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甚至将影响到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的顺利推行。
经过查找相关资料,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场馆的一切运营费用和维护费用由政府财政经费全额支出。
2、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3、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4、政府参考企业模式化进行管理5、物业公司管理模式6、体育行政部门法人公司治理模式二、当前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1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利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体育场馆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全面进人小康社会的消费意识和自身价值观念的转变上,特别是经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民健身的思想深入人心,但当人们要求参加体育活动的时候,就会惊奇地发现可供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是那么的稀少。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d91e28bed5b9f3f90f1cee.png)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作者:李辉郭建平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摘要文章对我国体育管理体质的现状和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管理体质改革的相关问题有所启发。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质体质改革现状问题一、概述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的总称。
与体育体制相比,体育管理体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
二、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方式与工作方法的惯性依赖由于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并确立于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行,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强烈的计划经济烙印。
虽然经济体制与体育体制之间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线性关系,但在人类社会中,经济体制往往起基础性作用,体育体制的具体运行方式和一系列工作方法与内容必然受经济体制运行方式的影响与制约。
(二)政府包办体育,一枝独秀在运行方式上是行政集权,管办一体。
政府垄断:一是重要体育资源(重要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垄断;二是一定程度的行政垄断,主要表现在职业体育领域。
政府对体育社团组织的直接领导,限制了体育民间力量的崛起,使其无力发挥作用(大政府,小社会)。
抓大(竞技体育)放小(大众体育),体育事业内部结构严重失调。
体育公共服务从理论到实践都处于混沌状态,供给严重不足。
(三)对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的认识不清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以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为依据。
人类既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终极目标。
因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剧加快,从而对人类的智力、体力和意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体育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综述
![中国体育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42feee40b4e767f5bcfce50.png)
中国体育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综述中国体育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综述一、中国体育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根本概念在传统方案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组织被划分为行政单位〔行使政府某项职能的部门,吃财政饭的如财政厅、商务厅〕、事业单位〔以某项事业为主要工作目的的单位如学校、医院、研究所、出版社、报社等〕、企业单位〔以生产经营为手段以谋求利润目的的经济实体〕等几大根本类型。
作为一种根本的社会组织形态,事业单位具有不同于行政机构、企业单位的社会地位、性质、目标、功能和运行管理方式。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内的“事业〞,是特指没有生产收人、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的“社会工作〞。
所谓?“事业单位〞,那么是特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人,由国家经费开支,不实行经济核算制,提供非物质生产劳动效劳的社会组织。
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和单位,而“体育事业单位〞那么是其根本构成局部。
所谓“体育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体育事业单位及其事业活动所采取的各种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等到的总称。
二、中国传统体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与弊端 (一〕体育事业单位地位与功能的政治化与非经济化在旧体制下,中国的各项“事业〞均被视为“政治〞或“社会〞活动,而不是经济活动。
这种非经济化或“泛政治化〞的定位,导致各项体育事业开展与经济开展的脱节,严重地抑制和阻碍了社会体育生产力的开展。
(二〕体育事业单位机构的行政化在高度集中统一的体育事业组织体系中,政府充当着体育事业举办者、体育事业行政管理者、体育事业经营者等多重角色,扩大和泛化了政府的体育事业职能范围。
(三〕体育事业单位经费的财政供应化在传统的方案经济体制下,既然国家要包办一切体育事业,财政就只能统包供应一切体育事业经费。
因为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所需经费的唯一供应者,财政供应的范围当然要与国家职能的范围相适应。
(四〕体育事业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主要表现为体育事业单位投资的重复建设、体育事业单位效劳面向的相对封闭和体育事业单位运行方式的效率低下。
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管理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管理的不足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3510e1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7.png)
41作者简介:王大鹏(1982—),男,北京人,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清华大学,职称:职员,研究方向:场馆管理。
王宏威(1984—),男,山东烟台人,学历:硕士,工作单位:首都体育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水上运动、运动训练。
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管理的不足及应对措施王大鹏 清华大学 王宏威 首都体育学院摘要:近些年,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因此,如何促使中国竞技体育管理尽快实现职业化成为当下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但是现实却是竞技体育管理距离职业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存在一些不恰当、不合理的现象以及问题,严重违背了现代体育精神。
对此,本文针对竞技体育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且基于此提出了专门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管理的完善。
关键词:中国竞技体育;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当今世界,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事业的支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家竞技体育实力的强弱不仅意味着本国体育事业的高低,还意味着本国综合国力的高低,是向世界展示本国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竞技体育就已经取得了优越的成绩,竞技体育管理也在多届奥运会的实践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尽管如此,我国竞技体育还有一些劣势不容忽视,需要社会相关人员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管理存在的不足(一)俱乐部管理不规范1.体制改革不完善由于我国竞技体育起步较晚,所以竞技体育起初主张“举国体制”,以期集中全国优势,达到在国际体育竞技中取得最大胜利的目标。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管理缺乏独立性,深受政府行政以及企业经济的影响,依靠政府的行政支持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共同对俱乐部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方法在一定期限、一定背景下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即能够确保国家在物质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集中优势资源,快速提升国家的体育竞技水平,将国家体育竞技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并不利于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
浅谈我国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问题
![浅谈我国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70ba17227916888486d7bd.png)
浅谈我国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问题摘要:体育体制改革作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一直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与重视。
近年来,国家也根据国内外体育发展环境的变化,随之做出了一些体制的调整,并颁布了相关的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但是,在体制改革的程度、力度和范围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本文试图对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性作出相关的讨论,以求能够对其未来的改革方向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体育举国体制职业体育发展改革建国之后,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原因,国家为了发展体育事业,颁布了一系列的体育发展方针和策略,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体制,即“举国体制”。
该体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确实能够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对于当时体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外的体育发展环境也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此情况下,“举国体制”也逐渐开始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症状”。
掌控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几十年的“举国体制”将何去何从,中国的体育体制应如何改,改革到何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的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1 “举国体制”的概念及其历史必然性一种体育体制的发展和形成有着其特定社会条件,并且在这种条件下对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和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在体育发展上实行“举国体制”,该体制最初从原苏联学习而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所谓的举国体制,是指将国家的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动全国相关力量,包括物质和精神等资源,来有效地攻克某一项世界顶尖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从体育上看,就是将夺取世界大赛冠军作为其最高的目标,统一地调动全国相关力量,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意志等,来夺取良好比赛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举国体制”之所以能够被我国所接受和采用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一方面,建国之后,政治封闭的中国要想发展体育事业,首要的选择便是向苏联学习和借鉴体育发展经验,同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国家,“举国体制”在中国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5821ade80eb6294dd886c98.png)
少开支。第三 , 教练员、 运动员是竞技运动的主体, 是人力资源的核心, 也是实现举国体制 目标的最主要 执行者。但是 , 运动员和教练员这个职业又是一个 强度大 , 风险高 的职业 , 主要是 因为在高强度的训练 中, 容易产生病痛 , 而退役后又没有一技之长 , 不能适应社会 , 面临失业 的危险。而国家对于退役运动员
Li c t ur J o u r n a l o fYi Pr e f e e C om
中 共 伊 犁 州 委 党 校 学 报 r t y I n s i t t u t e
m un i s t P a
N Ⅲ 。 . 2 2 0 V 1 ^ 3 . ,
我 国体 育管理体制 的现状 与发展对策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1 1
【 作者简介】 周风祥 ( 1 9 6 4 一 ) , 男, 汉族 , 江 苏张家港人。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 院副教授。研究方 向: 体育管理。
・
9 6・ Biblioteka No . 2 2 01 3
的权 、 责、 利逐渐的明晰。 3 . 训练体系和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训练和保障体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 由于我 国特殊 的体育管理体系 , 人才 的选拔等体制 问题 , 导致我国在人才培养 上出现脱节现象 。由于各种原 因, 我国在后备人才选拔方面出现了无人可选 , 无人可用的现象。这主要是与基层的体育管理体制和教
要 表现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1 . 政府在举 国体制中的职能不断发生变化。九十年代 ,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 , 国家体 育行政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 行政机构得到了简化 。并且竞技体育逐渐 向职业化过渡 。 很多竞技管理中
新时期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9e9af7b0740be1e640e9a67.png)
新时期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关键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摘要:新时期体育事业能否获得更大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成效,本文从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出发,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路径、改革的制约因素及指导原则等内容进行一些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一、体育管理体制的界定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体育系统内的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是实现国家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是各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育管理体制往往受该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家制度、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体育管理体制可以是自然发育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选择设计形成的,或者还可以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而成。
言之,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实就是对中国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人为选择、取舍及规划的构建过程。
二、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有较多促使改革的因素,概括下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外部动因。
首先是经济转轨。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对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而与我国计划经济相对应的政府管理型体制,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相悖之处,它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滞缓。
这就行成了改革的动因之一。
其次是体育服务需求的多样化。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而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却是我国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活动不能满足人们目前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再次是体育的商业化和职业化。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体育的职业化与商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政府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对体育经营等各种事项进行协调和监督,使体育组织能够适应市场机制的运行要求,并在这一背景之下合理、高效地运转。
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c889e3763231126edb11f4.png)
关键词: 体育行政管理; 举国体制; 多元利益主体中图分类号:G08- 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8207 ( 2007) 07- 0022- 0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07- 04- 08黄凯( 1961—) , 男, 天津静海人,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体“举国体制”, 即“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的体制, 它符合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情和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 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该体制表现出的政府对竞技体育资源高度垄断的性质及其结果, 也正在逐渐成为竞技体育向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的桎梏, 如何改革现行体制关系到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选择举国体制的历史必然性举国体制是指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 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国家实施以政府为主导, 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 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 形成包括以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全运会为中心的竞赛体制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场经济方向转轨、体育管理体制整, 以及我国竞技体育规模不断不断提高,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程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盾和问题,暴露出一些与社会主不相适应的地方。
概括起来, 主要( 一) 多元化利益格局的整合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依存的内外观的变化,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条件度基础不复存在, 个人利益无条件方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中央利益的同程度的裂变, 表现出利益主体多征在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的实员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形式的多样标一元化的矛盾、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在工作绩效评估上的差异,二十世纪下半叶,我国之所以选择这种政府管理型体制, 一方面, 我国体育基础较差, 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另一方面, 国家利益又迫切要求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 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浅析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67744d0941ea76e58fa04b3.png)
浅析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作者:陈俊来源:《体育时空》2011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5-000-01摘要分析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发展模式。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的总称。
与体育体制相比,体育管理体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举国体制作为有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道路,在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辉煌的制度绩效,为国际体坛创造了竞技体育发展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
然而,随着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提速,特别是社会转型、我国的经济体制朝着市场经济方向转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调整,以及我国竞技体育规模不断扩大和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体育管理举国体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出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多元化利益格局的整合机制不完善。
随着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依存的内外制度环境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利益一元化的制度基础不复存在,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地方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中央利益的一元化格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变,表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实际运作中,就是运动员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与举国体制核心目标一元化的矛盾,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和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在工作绩效评估上的差异,以及体育系统与非体育系统在资源配置、发展空间等方面出现的矛盾。
(二)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
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当前可供利用的制度、法规较少。
现有法规以《体育法》、《宪法》的相关条文为基础,配合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条例共同组成,但多为行政法范畴,处罚力度十分有限。
对民事、刑事法规中的相关适用法律条款的应用尚不广泛。
如何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fe6b383968011ca30091dc.png)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也走过了一段自身的改革之路,在这个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但是教育行政部门也是每个体育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此作些理论上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来分析学校体育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学校体育的改革就要打破旧的体制结构、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新的体制结构、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的需要。
任何改革都要经过一个从初始、相持到完善三个阶段的过程:在第一阶段,旧的结构体系、旧的模式仍发挥主要作用,相对保持一种旧有的稳定状态;在第二阶段,由于旧的结构、旧的模式已被否定而新的结构体系、新的模式还在不断发展壮大,还没有完全取代旧的结构体系、旧的模式。
因此,在这种新与旧关联的相持阶段,必定会出现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
当前我们所进行的学校体育改革,应该说正处于这种新、旧交替阶段。
在意识和心理方面,旧的保守、封闭的观念已被打破,但仍和改革、开放、进取的观念混杂在一起。
新的体系结构、新的教学模式尚未健全及完全取代旧的体制、旧的教学模式。
这就必然会引起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
虽然这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必须对此做充分地估计和认识。
否则不但会阻碍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还可能将学校体育的改革导入盲区、误入歧途。
二、以整体的观点来认识学校体育改革的问题学校体育的改革不但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还直接受学校教育改革和体育改革的制约和影响。
我们必须从大的环境、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学校体育改革。
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分析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各项制度、政策法规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
各行业、各部分都在进行不断地改革,在改革中求生存和发展。
分析我国体育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分析我国体育产业所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8f1a15f61fb7360a4c652d.png)
分析我国体育产业所存在的问题1 体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体育通过培养、发展、保护、恢复维持劳动力的机制,提高全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将优质的人力资源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使体育通过劳动者的媒体,转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促进经济的增长。
同时通过体育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相关的经济关系,创造需求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体育的发展还有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等作用,具体而言,体育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促进交通、邮电、通讯以及整个市政建设的发展。
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包括电视转播以及整个市政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组相关互补的姐妹行业或部门它们之间的作用之所以相关互补,就是一方的发展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的存在和发展。
因为发展体育运动,组织各种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不仅需要设规模巨大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而且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设施与之相适应。
如道路、机场、宾馆、饭店、邮电通讯、电视转播、旅游景点等设施配套。
这就必然促进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发展。
(2)促进旅游、饮食、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对旅游业、伙食业、服务业和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第三产业中第二组相关互补的行业关系。
因为,如果这些行业不发展,体育运动比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所以体育发展对这部分第三产业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这一部分第三产业也对体育发展起着同样促进辅助作用。
如1990年是亚运会,同时也是北京市旅游等服务行业、商业的振兴年,两者是相关互补的。
(3)体育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体育部门以及与体育有关的部门就业人数。
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者,这为拓宽社会就业的渠道提供了机遇。
由于体育产业属于服务型行业,因此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体育部门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由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加了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与体育有关的工业部门产品的社会需求,产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增加自然就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摘要: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
在我国的体育赛事中存在很多造假的问题,而且我国的体育事业呈现曲折向前的想象,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体育大国却做不到体育强国呢,我们要从源头抓起,解决体育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制;管理机制;改革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
这一机制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包括:体育管理的权利划分办法,各地区应设置什么机制及其隶属关系等等。
作为一项机制,它势必要符合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进行的改革所营造的一个大环境,只有这样,它才是成功的,才是正确的,才能达到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的目的,进一步带动其他的发展。
我们知道,新中国刚成立时,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压力。
但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安排与部署下,我国在1952年11月15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
而后在各县市相继成立部门,进行基层管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如今,人们对体育、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是空前强大的,并呈现出行政直属型、专业化、福利性等特征,当然现行的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在世界上的
威望越发重要,管理机制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对国外管理机制的引进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剂良药,事实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的足球一直是出于低迷状态,那一年,一个叫米卢的外籍教练,给所有的球迷带来了希望,这个从遥远的南斯拉夫远道而来的老人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开始执教,“米卢”号启航后,国人看到他的思想是先进的,特别是团队意识,把懒散的队员们团结起来,大家要做的是团结一致,紧密配合,整体作战,化解了许多球员间的矛盾!想必他的力量之大。
不仅如此,他挑选球员同样很有想法,用人不疑,信任是他的武器,一位球员就是这样开始了他的辉煌生涯。
亚洲杯中国在十强赛中脱颖而出,而且是提前两轮出线,亿万中国球迷冲出亚洲的足球梦终于在米卢的带领下实现了,我们欢呼雀跃,终于享受到了足球带给我们的快乐,他的快乐足球的理念也更加的深入人心,使得全国亿万球迷都深深喜欢上了这位外国教练,他的足球理念也在群众中迅速开展开来。
效力于广东男篮的积臣也告别了队伍,十年间他创造了很多奇迹,他是东莞市的荣誉市民,他的一来为球队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球队夺得五个总冠军有他的功劳,更有他的带来的理念,他不但个人能力超群,更多的是和球员之间的配合,但我想远不只我们能看到的这些。
和米卢一样,他们带来的是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血液!
有成功就有失败,我们可以发现,在如今的联赛上,看到越来
越多的外籍队员面孔,他们的肤色特殊,身手矫健,十分引人注目。
在过去赛季中,外籍球员给个别球队带来的成功案例,使得引进外籍球员成为各省市在cba战场上一大战略,产生的效果却是大不相同,有的重金引进之后带来的还是失败,甚至的更加惨痛的失败!一些队伍看到自己球员在球场的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另一些却没有,这无疑会打乱原本很好的战略部署,使得球员的配合产生障碍,逆反情绪没有正确处理,球员间的关系没有可靠的方法来协调,让球员们把这种情绪带到球场上,篮球带给他们的就不再是快乐,他们对篮球的热爱甚至都会被抹杀。
这样一来比赛成绩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种盲目从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所特有的模式使得我国体育管理机制也不可避免的对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产生了依赖。
计划经济带给我国的进步是不可磨灭的,这种经济体制所倡导的理念和模式也更加深入人心,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都在步向新的台阶,这种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完全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次,“举国体制”作为我国体育管理机制的独创体制,使我国摇身一变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之一,这一体制的改革与坚持一直备受争议。
这一体制今天看来,资金来源渠道很少已经成为问题,这也
说明这一体制的局限性和制约性。
“举国体制”体现了团结一心办大事的良好美德,团结就是力量,这也正是项目管理中最核心的精神所在,但只有这种精神也只能解决一部分临时问题,长久之计还在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稳定发展,与我国其他产业的发展齐头并进,目标一致!所以,认识到举国体制的弊端和局限性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这样一个体制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最后,对国外管理机制的盲目效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国外的管理机制会成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我们应该学习,可是不能囫囵吞枣。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不全面,本土化程度低等都是存在的问题。
就此,我们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将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和改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创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机制,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外国管理机制的引进给我国的体育事业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想要使国外的成功在国内登场,我们应对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关注。
首先,提高警惕观念。
外国的管理机制是在异国产生、发展、演化的,那是一个和我国差别很大的国度,文化背景,社会背景都大不相同,切忌盲从。
在选择成功案例的过程中,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周详地分析各个方面,如果吻合度较高再考虑实施,将失败
的概率降到最低。
其次,在引进国外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队员们需要一个磨合期,不能认为在起初没有效果的理念就是错误的,这就需要管理者的耐心讲解和队员的积极配合,端正态度,争取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改革!如果真的失败了,注意责任归咎,不能互相推卸责任,继续坚持的想法更是不可取,“条条大路通罗马”。
再次,体育事业在今天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它的成功也与多方的支持分不开。
作为社会管理命脉的政府部门,在资金、人力、物力上都要积极配合,不要让体育的管理过程中因为一些干扰因素受到阻碍,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政府的干预程。
让其发展在速度和效率上达到最大程度的平衡。
最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要做好调整政策的准备,多方面达到平衡,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人民的力量不可小视,要从群众入手,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之后进行认真筛选,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深的联系在一起。
真正解决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体育学院)参考文献:
[1]李向东.中国与德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
[2]李冬梅.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社会学分析[j].成都体育
学院学报,2004.
[3]倪同云.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