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典王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换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换文文章属性•【缔约国】日本•【条约领域】税收•【公布日期】1983.09.06•【条约类别】换文•【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换文日本国外务大臣安倍晋太郎先生阁下阁下:我荣幸地提及今天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确认两国政府达成的下述谅解:一、据理解,协定第八条第二款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的类似日本国事业税的税收”一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商统一税及其附加。
二、根据协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协定应有效的所得或税收,经 1982年12月9日两国政府换文修订的1974年9月28日和1975年5月20日两国政府关于经营船舶、飞机从事国际运输取得的所得互免税捐换文所作的规定,应停止有效。
我非常荣幸地请阁下代表贵国政府确认前述谅解。
顺此向阁下再次表示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1983年9月6日于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阁下:我谨收到阁下今日的来函,内容如下:“我荣幸地提及今天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确认两国政府达成的下述谅解:一、据理解,协定第八条第二款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的类似日本国事业税的税收”一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商统一税及其附加。
二、根据协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协定应有效的所得或税收,经1982年12月9日两国政府换文修订的1974年9月28日和1975年5月 20日两国政府关于经营船舶、飞机从事国际运输取得的所得互免税捐换文所作的规定,应停止有效。
我非常荣幸地请阁下代表贵国政府确认前述谅解。
”我荣幸地代表日本国政府对阁下来函所述谅解予以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
文章属性
•【缔约国】斯洛文尼亚
•【条约领域】税收
•【公布日期】1995.02.13
•【条约类别】议定书
•【签订地点】北京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
税的协定的议定书
(生效日期1995年12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政府在签订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本协定”)时,双方同意下列规定作为本协定的组成部分:
一、在本协定中,“总机构”一语,在斯洛文尼亚是指根据斯洛文尼亚法律在斯洛文尼亚建立的任何法人实体。
二、关于第八条,斯洛文尼亚居民企业以船舶或飞机从事国际运输来源于中国的所得,应在中国免征营业税;中国居民企业以船舶或飞机从事国际运输来源于斯洛文尼亚的所得,应在斯洛文尼亚免征可能征收的类似中国营业税的税收。
本议定书于1995年2月13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斯洛文尼亚文、中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
如在解释上遇有分歧,应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政府
代表代表
刘仲藜伊万·塞尼查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博茨瓦纳共和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博茨瓦纳共和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文章属性•【缔约国】博茨瓦纳•【条约领域】税收•【公布日期】2012.04.11•【条约类别】协定•【签订地点】哈博罗内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博茨瓦纳共和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博茨瓦纳共和国政府,愿意缔结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人的范围本协定适用于缔约国一方或者同时为双方居民的人。
第二条税种范围一、本协定适用于由缔约国一方或其行政区或地方当局对所得征收的税收,不论其征收方式如何。
二、对全部所得或某项所得征收的税收,包括对来自转让动产或不动产的收益征收的税收以及对企业支付的工资或薪金总额征收的税收,应视为对所得征收的税收。
三、本协定特别适用的现行税种是:(一)在中国:1.个人所得税;2.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中国税收”);(二)在博茨瓦纳:所得税,包括对财产收益的征税;(以下简称“博茨瓦纳税收”)。
四、本协定也适用于本协定签订之日后征收的属于新增加的或者代替现行税种的相同或者实质相似的税收。
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将各自税法发生的重要变动通知对方。
第三条一般定义一、在本协定中,除上下文另有解释外:(一)“中国”一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于地理概念时,是指所有适用中国有关税收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包括领海,以及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勘探和开发海底和底土资源以及海底以上水域资源主权权利的领海以外的区域;(二)“博茨瓦纳”一语是指博茨瓦纳共和国;(三)“人”一语包括个人、公司、合伙企业和其他团体;(四)“公司”一语是指法人团体或者在税收上视同法人团体的实体;(五)“缔约国一方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用语,分别指缔约国一方居民经营的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经营的企业;(六)“国际运输”一语是指缔约国一方企业以船舶或飞机经营的运输,不包括仅在缔约国另一方各地之间以船舶或飞机经营的运输;(七)“主管当局”一语,在中国是指国家税务总局或其授权的代表,在博茨瓦纳是指财政与发展规划部部长,由博茨瓦纳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或其授权的代表代行其责;(八)“国民”一语,在缔约国一方是指:1.任何拥有缔约国一方国籍的个人;2.任何按照缔约国一方现行法律成立的法人、合伙企业或团体。
国家税务局关于执行中意两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有关条文解释的通知

国家税务局关于执行中意两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有关条文解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1989.12.31•【文号】[89]国税外字第380号•【施行日期】1989.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缔结条约与参加国际公约,税收征管正文国家税务局关于执行中意两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有关条文解释的通知(1989年12月31日(89)国税外字第3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省辖市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各分局:我国政府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签订的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中意税收协定”)业经我局以(89)国税外字第313号文通知你局,从1990年1月1日起执行。
现对执行中若干条文解释明确如下:一、中意税收协定第二十三条第四款,是缔约国双方相互对减免税给予视同已征税抵免的规定。
该款所说“按照该国法律和规定可以在限定的期限内享受免税或减税……”,是指不仅适用于缔约国税法规定的减免税,还适用于为了鼓励投资制定专项规定所给予的减免税。
在我国应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鼓励投资开发海南岛的规定》、《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沿海经济开放区鼓励外商投资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暂行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中外合资建设港口码头优惠待遇的暂行规定》等规定中,有关对所得税的减征、免征规定,以及今后实施的其他类似规定。
二、中意税收协定议定书第七条是应意方要求,照顾其国内法的规定和其对外签订税收协定的通常作法而列入的。
意国内法规定,如对不符合协定征收的意大利税收提出异议时,首先必须按意国内诉讼程序提出诉讼,期限为60天。
该条规定适用于缔约国双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一)中国居民从新加坡取得的所得,按照本协定规定在新加坡对该项所得缴纳的税额,可以在对该居民征收的中国税收中抵免。
但是,抵免额不应超过对该项所得按照中国税法和规章计算的中国税收数额。
(二)从新加坡取得的所得是新加坡居民公司支付给中国居民公司的股息,同时该中国居民公司拥有支付股息公司股份不少于百分之十的,该项抵免应考虑支付该股息公司就其所得缴纳的新加坡税收。
三、在本条第一款所述的抵免中,有关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的所得项目,所征中国税收的数额应视为:(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支付股息总额的百分之十,其它股息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二)利息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三)特许权使用费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四、在本条第一款所述的抵免中,有关缴纳的中国税收,应视为包括假如没有按以下规定给予免税、减税或者退税而可能缴纳的中国税收数额:(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第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第三条的规定;(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暂行规定》中,有关减征、免征所得税的第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和第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四)本协定签订之日或以后,中国为促进经济发展,在有关法律中作出的任何减税、免税或者退税的规定,经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同意的。
第二十五条无差别待遇一、缔约国一方国民在缔约国另一方负担的税收或者有关条件,不应与该缔约国另一方国民在相同情况下,负担或可能负担的税收或者有关条件不同或比其更重。
二、缔约国一方企业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税收负担,不应高于该缔约国另一方。
三、本条不应理解为:(一)缔约国一方给予该缔约国居民的任何个人扣除、优惠和减免也必须给予该缔约国另一方居民;或者(二)缔约国一方给予不是该缔约国一方居民的国民或在该缔约国一方税法中指定的其他人的个人扣除、优惠和减税也必须给予缔约国另一方的国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士联邦委员会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换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士联邦委员会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换文
文章属性
•【缔约国】瑞士
•【条约领域】税收
•【公布日期】1990.07.06
•【条约类别】换文
•【签订地点】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士联邦委员会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
定换文
(生效日期1991年9月27日)
中国国家税务局局长
金鑫先生阁下
阁下:
关于今天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士联邦委员会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我谨确认如下:
根据瑞士现行法律和惯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下列存款的利息免征瑞士税收:
(一)专为驻瑞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和领事使团的目的而在任何一家瑞士银行的存款,并且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瑞士政府在中国为同样目的存款利息给予互惠待遇;
(二)在瑞士巴塞尔国际结算银行的存款。
二、中国中央银行在其帐户的下列存款利息免征瑞士税收:
(一)存于任何一家瑞士银行,来源于中国中央银行从事的金融市场交易的款项;
(二)在瑞士巴塞尔国际结算银行的存款。
顺此向阁下再次表示敬意!
瑞士联邦委员会代表舒爱文
1990年7月6日于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文章属性•【缔约国】美国•【条约领域】税收•【公布日期】1984.04.30•【条约类别】议定书•【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在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时,双方同意下列规定应作为协定的组成部分:一、本协定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缔约国一方根据该缔约国法律或缔约国双方政府间的协定,已经给予或今后可能给予缔约国另一方的税收优惠。
二、虽有本协定规定,美国可以对其公民征税。
除本协定第八条第二款、第十七条第二款、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六条规定外,美国可以对其居民(根据第四条确定)征税。
三、虽有本协定的规定,美国可以征收其社会保险税、个人控股公司税以及累积收益税。
但是,对于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为中国居民的个人(非美国公民),或中国政府或完全由其拥有的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完全拥有的中国公司,美国应在该纳税年度免予征收个人控股公司税和累积收益税。
四、协定第三条规定的“人”一语,应包括遗产或信托。
五、在适用本协定第四条第二款时,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以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征税协定范本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则为准。
六、在本协定第十一条第三款中,双方同意,对于租赁工业、商业或科学设备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只就这些特许权使用费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征税。
七、双方同意,如果第三国的公司主要为享受本协定优惠的目的而成为缔约国一方居民,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可经协商,不给予本协定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优惠。
八、本协定不应影响两国政府一九八二年三月五日在北京签订的关于互免海运、空运企业运输收入税收的协定的执行。
本议定书于一九八四年四月三十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关于《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十九条解释的主管当局协议》生效执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6号中国和美国税务主管当局代表分别于2010年9月29日和2010年11月24日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十九条解释的主管当局协议》。
协议于2010年11月24日起生效,并适用于生效日以后开始的教学、讲学或研究活动及所得,以及生效日以前开始但协议生效时尚未结束并尚未进行税收处理的相关活动及所得。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二○一一年三月七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十九条解释的主管当局协议关于1984年4月30日在北京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和《议定书》,以及1986年5月10日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以下统称“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税务主管当局依据协定第二十四条第三款,就第十九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执行相关问题,达成本协议。
协定第十九条(教师和研究人员)内容如下:“任何个人是、或者在直接前往缔约国一方之前曾是缔约国另一方居民,主要由于在该缔约国一方的大学、学院、学校或其他公认的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的目的暂时停留在该缔约国一方,其停留时间累计不超过三年的,该缔约国一方应对其由于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免予征税。
”双方认为,三年免税期自该个人以在大学、学院、学校或其他公认的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为主要目的进入首先提及的缔约国一方(“活动所在国”)的第一天(“入境日”)开始计算。
双方认为,如果第十九条适用的个人以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为主要目的在活动所在国停留时间自入境日起超过三年,活动所在国可以自第四年的第一天起,对该个人因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收入征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
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1997(000)019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愿意为促进两国间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合作的发展,缔结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人的范围本协定适用于缔约国一方或者同时为双方居民的人。
【总页数】15页(P832-8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96.3
【相关文献】
1.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生效执行的公告》的解读 [J],
2.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生效执行的公告》的解读 [J],
3.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博茨瓦纳共和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生效执行的公告》的解读 [J],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J],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典王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典王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
双重征税的协定议定书
文章属性
•【缔约国】瑞典
•【条约领域】文化教育
•【公布日期】1986.05.01
•【条约类别】议定书
•【签订地点】斯德哥尔摩
正文
议定书
在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典王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时,下列代表同意下列规定应作为本协定的组成部分。
关于第八条和第十三条
一、本协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典政府一九七五年一月十八日在北京签署的海运协定第九条规定的执行。
二、实施本协定时,应认为空运联合体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在瑞典设有总机构,但第八条第一款和第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应仅适用于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中的瑞典航空公司在该联合体中控股相应部分的利润。
关于第十二条
有关第十二条第三款,对使用或有权使用工业、商业或科学设备所支付的作为报酬的款项,应按该款项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征税。
关于第十五条
瑞典居民在航空运联合体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经营的从事国际运输的飞机上
受雇取得的报酬应仅在瑞典征税。
下列代表,经各自政府正式授权,已在本议定书上签字为证。
本议定书于一九八六年五月十六日在斯德哥尔摩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瑞典文、中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如有疑义,应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瑞典王国政府
代表代表
吴学谦(签字)斯滕·安德松(签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_税收协定

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愿意缔结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偷漏税的协定,达成协议如下: 第⼀条⼈的范围 本协定适⽤于缔约国⼀⽅或者双⽅居民的⼈。
第⼆条税种范围 ⼀、本协定适⽤于由各缔约国或其地⽅当局对所得征收的所有税收,不论其征收⽅式如何。
⼆、对全部所得或某项所得征收的税收,包括对转让动产或不动产的收益征收的税收以及对资本增值征收的税收,应视为对所得征收的税收。
三、本协定适⽤的现⾏税种是: (⼀)在泰国⽅⾯: 1.所得税; 2.⽯油所得税。
(以下简称“泰国税收”) (⼆)在中国⽅⾯: 1.个⼈所得税;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3.外国企业所得税; 4.地⽅所得税; (以下简称“中国税收”) 四、本协定也适⽤于本协定签订之⽇后增加或者代替现⾏税种的相同或者实质相似的对所得征收的税收。
缔约国双⽅主管当局应将各⾃税法的重要变动通知对⽅。
第三条⼀般定义 ⼀、在本协定中,除上下⽂另有规定的以外: (⼀)“泰国”⼀语是指泰王国,包括根据泰国⽴法和按照国际法已经确定或以后可能确定,泰王国可以对海底、底⼟及其⾃然资源⾏使其权利的邻近泰王国领⽔的区域; (⼆)“中国”⼀语是指中华⼈民共和国;⽤于地理概念时,是指实施有关中国税收法律的所有中华⼈民共和国领⼟,包括领海,以及根据国际法,中华⼈民共和国拥有勘探和开发海底和底⼟资源以及海底以上⽔域资源的主权权利的领海以外的区域; (三)“缔约国⼀⽅”和“缔约国另⼀⽅”的⽤语,按照上下⽂是指中国或者泰国; (四)“⼈”⼀语包括个⼈、公司、其他团体以及按照缔约国任何⼀⽅现⾏税法视为应纳税单位的任何实体; (五)“公司”⼀语是指法⼈团体或者按照各缔约国税法视同法⼈团体的任何实体; (六)“缔约国⼀⽅企业”和“缔约国另⼀⽅企业”的⽤语分别指缔约国⼀⽅居民经营的企业和缔约国另⼀⽅居民经营的企业; (七)“税收”⼀语,按照上下⽂是指中国税收或泰国税收; (⼋)“国民”⼀语是指: 1.具有缔约国⼀⽅国籍的任何个⼈; 2.按照缔约国⼀⽅现⾏法律取得其地位的任何法⼈、合伙企业、协会和其他实体; (九)“国际运输”⼀语是指缔约国⼀⽅企业以船舶或飞机经营的运输,不包括仅在缔约国另⼀⽅各地之间经营的运输; (⼗)“主管当局”⼀语在泰国⽅⾯只指财政部长或其授权的代表;在中国⽅⾯是指财政部或其授权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文章属性•【缔约国】奥地利•【条约领域】税收•【公布日期】1991.04.10•【条约类别】议定书•【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生效日期1992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在签订两国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时,达成如下协议,作为协定的组成部分:一、关于第五条:虽有本协定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缔约国一方企业通过雇员或其他人员在缔约国另一方提供与销售或者出租机器设备有关的咨询劳务,应不视为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设有常设机构。
二、关于第七条:(一)在确定建筑工地,建筑、装配或安装工程的利润时,应仅将位于该缔约国的常设机构从事活动产生的利润归属于该常设机构。
如果企业总机构、其他常设机构或第三者提供同上述活动相关或无关的机器、设备,上述货款不应计入该建筑工地,建筑、装配或安装工程的利润。
(二)缔约国一方居民在该缔约国进行与设在缔约国另一方常设机构有关的计划、设计、建造或研究活动取得的所得,以及进行技术服务取得的所得,不应归属于该常设机构。
(三)虽有第三款的规定,常设机构使用专利或者其他权利支付给企业总机构或该企业其他办事处的特许权使用费、报酬或其他类似款项,具体服务或管理的佣金,以及因借款所支付的利息,银行企业除外,都不作任何扣除(属于偿还代垫实际发生的费用除外)。
同样,在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时,也不考虑该常设机构从企业总机构或该企业其他办事处取得的专利或其他权利的特许权使用费、报酬或其他类似款项,具体服务或管理的佣金,以及贷款给该企业总机构或该企业其他办事处所取得的利息,银行企业除外(属于偿还代垫实际发生的费用除外)。
(四)本条“利润”一语包括任何合伙人从其参与合伙企业取得的利润,在奥地利方面,包括从参与按照奥地利法律建立的隐名合伙企业取得的利润。
国税发[2009]158号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国税发[2009]158号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https://img.taocdn.com/s3/m/c28c3994dd88d0d233d46a62.png)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二议定书生效执行的通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二议定书生效执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158号2009年12月31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二议定书(以下简称“第二议定书”),已于2009年8月24日正式签署。
双方外交主管部门分别于2009年11月12日和2009年12月11日互致照会,确认已完成生效所必需的法律程序。
根据第二议定书第四条的规定,该议定书自2009年12月11日起生效,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二议定书关于2007年7月11日在新加坡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同意下列规定作为协定的组成部分:第一条关于协定第五条:取消第三款第(二)项中“六个月”的规定,用“一百八十三天”代替。
第二条关于协定第十一条:一、取消第三款并用如下规定代替:“三、虽有第二款的规定,从缔约国一方取得的利息应在该国免税,如果受益所有人是:(一)在中国: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任何地方当局;2.中国人民银行;3. 国家开发银行;4.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5. 中国进出口银行;6.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7.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8. 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随时可同意的,由中国政府完全拥有的任何机构;第三款第(一)项2-7目所列实体或基金应为中国政府完全拥有并且不从事商业活动。
(二)在新加坡:1. 新加坡共和国政府;2.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3. 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4. 法定机构;以及5. 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随时可同意的,由新加坡政府完全拥有的任何机构;第三款第(二)项2-4目所列实体应依照新加坡议会法案规定设立或完全由新加坡政府拥有,并且不从事商业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政府, 愿意缔结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协定”), 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人的范围本协定适用于缔约国一方或者同时为双方居民的人。
第二条税种范围一、本协定适用于由缔约国一方或其地方当局对所得征收的税收,不论其征收方式如何。
二、对全部所得或某项所得征收的税收,包括对来自转让动产或不动产的收益征收的税收,应视为对所得征收的税收。
三、本协定特别适用的现行税种是:(一)在中国:1.个人所得税;2.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中国税收”);(二)在埃塞俄比亚:1.按第286/2002号公告规定对所得和利润征收的税收;2.按相应公告对采矿、石油和农业活动所得征收的税收;(以下简称“埃塞俄比亚税收”)。
四、本协定也适用于本协定签订之日后征收的属于增加或者代替现行税种的相同或者实质相似的税收。
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将各自税法发生的实质变动,在其变动后的适当时间内通知对方。
第三条一般定义一、在本协定中,除上下文另有解释外:(一)“中国”一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于地理概念时,是指所有适用中国有关税收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包括领海,以及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勘探和开发海底和底土资源以及海底以上水域资源主权权利的领海以外的区域;(二)“埃塞俄比亚”一语是指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用于地理概念时,是指根据国际法或埃塞俄比亚的法律,是或可被认为是埃塞俄比亚行使主权权利或管辖权的国家领土和任何其他区域;(三)“缔约国一方”和“缔约国另一方”的用语,按照上下文,是指中国或者埃塞俄比亚;(四)“人”一语包括个人、公司和其他团体;(五)“公司”一语是指法人团体或者在税收上视同法人团体的实体;(六)“缔约国一方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用语, 分别指缔约国一方居民经营的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经营的企业;(七)“国民”一语是指:1.任何具有缔约国一方国籍的个人;2.任何按照缔约国一方现行法律成立的法人、合伙企业或团体;(八)“国际运输”一语是指在缔约国一方设有实际管理机构的企业以船舶或飞机经营的运输,不包括仅在缔约国另一方各地之间以船舶或飞机经营的运输;(九)“主管当局”一语是指:1.在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或其授权的代表;2.在埃塞俄比亚,财政与经济发展部部长或其授权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换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换文文章属性•【缔约国】越南•【条约领域】税收•【公布日期】1995.05.17•【条约类别】换文•【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换文(生效日期1996年10月18日)阁下:我荣幸地提及今天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协定” ),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确认两国政府达成的下述谅解:双方同意,关于该协定第五条第三款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确定常设机构的期限,如果越南今后修改有关谈判税收协定的政策,或者越南同任何其他国家对协定上述确定常设机构适用更长的期限达成协议,本协定即应修改列入更长的判定常设机构的期限。
我荣幸地请阁下代表贵政府确认前述谅解。
借此机会向阁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本换函于1995年5月17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越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
如在解释上遇有分歧,应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钱其琛阁下:我谨收到阁下今日的来函,内容如下:“阁下:我荣幸地提及今天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协定” ),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确认两国政府达成的下述谅解:双方同意,关于该协定第五条第三款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确定常设机构的期限,如果越南今后修改有关谈判税收协定的政策,或者越南同任何其他国家对协定上述确定常设机构适用更长的期限达成协议,本协定即应修改列入更长的判定常设机构的期限。
我荣幸地请阁下代表贵政府确认前述谅解。
借此机会向阁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本换函于1995年5月17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越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
如在解释上遇有分歧,应以英文本为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议定书条文解释》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议定书条文解释》的通知国税发[2010]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2007年7月11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新的政府间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其议定书,2009年8月24日,双方签署了该协定的第二议定书。
该协定及其议定书以及第二议定书(以下统称“中新协定”)已分别于2008年1月1日与2009年12月11日起执行。
根据中新协定、《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议定书条文解释(以下简称中新协定条文解释),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中新协定条文解释规定时,应注意:一、我国对外所签协定有关条款规定与中新协定条款规定内容一致的,中新协定条文解释规定同样适用于其他协定相同条款的解释及执行;二、中新协定条文解释与此前下发的有关税收协定解释与执行文件不同的,以中新协定条文解释为准;三、各地税务机关要组织有关干部认真学习中新协定条文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与执行税收协定;四、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请及时层报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
国家税务总局二○一○年七月二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议定书条文解释第一条人的范围第一条确定协定适用的范围为“缔约国一方或同时为双方居民的人”。
本规定有三层含义。
第一,协定适用于“人”;第二,这些人必须是居民;第三,这些身为居民的人必须属于缔约国一方或双方。
其中“人”和“居民”的具体含义分别见下文对第三条和第四条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比利时王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比利时王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文章属性•【缔约国】比利时•【条约领域】税收•【公布日期】1985.04.18•【条约类别】议定书•【签订地点】北京正文议定书在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比利时王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时,双方同意下列规定作为该协定的组成部分。
一、本协定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缔约国一方居民”一语,同样是指股份公司以外的、按照比利时法律选择了按其合伙人的利润缴纳自然人税的公司。
二、在执行协定第四条第二款时,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将参照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双重征税公约范本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
三、本协定第八条的规定不影响比利时王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日在北京签订的海运协定第八条的规定,也不影响比利时王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日在北京签订的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第十条的规定。
四、本协定第十条“股息”一语同样是指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中的合伙人投资资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以利息形式支付的这种所得。
五、在执行协定第十二条第二款时,对使用或有权使用工业、商业或科学设备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征收的税收,应以该特许权使用费总额的百分之六十计算。
六、本协定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不妨碍缔约国一方在对缔约国另一方居民征税时,除适用本协定其它规定外,按照本国法律征税,但是,该缔约国另一方居民公司设在缔约国一方的常设机构的利润,其应纳税税率不能超过适用于该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利润的最高税率。
七、协定的任何规定不限制在回购本公司股票或股份或者分配本公司财产的情况下,按照缔约国一方的法律,对该国居民公司的征税。
两国政府正式授权的签字人签署了本议定书,以昭信守。
本议定书于一九八五年四月十八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法文和荷兰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比利时王国政府代表代表赵紫阳(签字)马尔滕斯(签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比利时王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比利时王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文章属性•【缔约国】比利时•【条约领域】税收•【公布日期】2009.10.07•【条约类别】议定书•【签订地点】布鲁塞尔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比利时王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在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比利时王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时,双方代表同意以下规定应作为协定的组成部分:一、在本协定的规定中,“财政年度”是指:(一)在比利时,纳税期间;(二)在中国,纳税年度。
二、关于第十三条第四款和第五款如果缔约国一方对第十三条第四款和第五款所述财产收益的征税税率超过10%,双方主管当局应相互协商。
三、关于第二十六条第五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持有的信息只有在被请求时才进行交换。
如果请求中没有明确纳税人和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具体名称,则被请求国主管当局可以拒绝收集其尚未拥有的信息。
四、在比利时方面,关于第二十六条第五款(一)为取得该信息,比利时税务管理当局有权要求提供信息并进行调查和听证,而不管其国内法是否有相反的规定;(二)对不提供第五款规定的信息的,应与不履行比利时国内法规定的义务一样,适用比利时国内法规定的对不提供执行国内法所需信息行为的惩罚;(三)对拒不提供根据第五款请求的信息的,或未在比利时税务管理当局要求的期限内提供信息的,比利时税务管理当局可以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
下列代表,经各自政府正式授权,在本议定书上签字,以昭信守。
本议定书于二OO九年十月七日在布鲁塞尔签订,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荷兰文、法文和英文写成,四种文本同等作准。
如对文本的解释发生分歧,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比利时王国政府代表驻比利时大使副首相兼财政大臣张援远雷德尔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典王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瑞典王国政府,愿意缔结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人的范围本协定适用于缔约国一方或者双方居民的人。
第二条税种范围一、本协定适用的现行税种是:(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1.个人所得税;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3.外国企业所得税;4.地方所得税。
(以下简称“中国税收”)(二)在瑞典:1.国家所得税,包括海员税和息票税;2.对公众表演家征收的税收;3.公共所得税;4.利润分享税。
(以下简称“瑞典税收”)二、本协定也适用于本协定签订之日后增加或者代替第一款所列税种的相同或者实质相似的税收。
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将各自税法所作的实质变动,在其变动后的适当时间内通知对方。
第三条一般定义一、在本协定中,除上下文另有解释的以外:(一)“中国”一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于地理概念时,是指实施有关中国税收法律的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包括领海,以及根据国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勘探和开发海底和底土资源以及海底以上水域资源的主权权利的领海以外的区域;(二)“瑞典”一语是指瑞典王国;用于地理概念时,包括瑞典国家领土、领海以及根据国际法,瑞典行使主权权利或管辖权的其他海域;(三)“缔约国一方”和“缔约国另一方”的用语,按照上下文,是指中国或者瑞典;(四)“税收”一语,按照上下文,是指中国税收或者瑞典税收;(五)“人”一语包括个人、公司和其他团体;(六)“公司”一语是指法人团体或者在税收上视同法人团体的实体;(七)“缔约国一方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用语,分别指缔约国一方居民经营的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经营的企业;(八)“国民”一语是指所有具有缔约国任何一方国籍的个人和所有按照缔约国任何一方法律建立或者组织的法人,以及所有在税收上视同按照缔约国任何一方法律建立或者组织成法人的任何非法人团体;(九)“国际运输”一语是指在缔约国一方设有总机构的企业以船舶或飞机经营的运输,不包括仅在缔约国另一方各地之间以船舶或飞机经营的运输;(十)“主管当局”一语,在中国方面,是指财政部或其授权的代表;在瑞典方面,是指财政大臣或其授权的代表。
二、缔约国一方在实施本协定时,对于未经本协定明确定义的用语,除上下文另有解释的以外,应当具有该缔约国关于本协定适用的税种的法律所规定的含义。
第四条居民一、在本协定中,“缔约国一方居民”一语是指按照该缔约国法律,由于住所、居所、总机构所在地,或者其他类似的标准,在该缔约国负有纳税义务的人。
二、由于第一款的规定,同时为缔约国双方居民的个人,其身分应按以下规则确定:(一)应认为是其有永久性住所所在国的居民;如果在两个国家同时有永久性住所,应认为是与其个人和经济关系更密切(重要利益中心)的国家的居民;(二)如果其重要利益中心所在国无法确定,或者在任何一国都没有永久性住所,应认为是其有习惯性居处所在国的居民;(三)如果其在两个国家都有、或者都没有习惯性居处,应认为是其国民的国家的居民;(四)如果其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国民,或者不是其中任何一国的国民,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通过协商解决。
三、由于第一款的规定,除个人外,同时为缔约国双方居民的人,应认为是其总机构所在国的居民。
第五条常设机构一、在本协定中,“常设机构”一语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营业场所。
二、“常设机构”一语特别包括:(一)管理场所;(二)分支机构;(三)办事处;(四)工厂;(五)作业场所;(六)矿场、油井或气井、采石场或者其他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
三、“常设机构”一语还包括:(一)建筑工地,建筑、装配或安装工程,或者与其有关的监督管理活动,仅以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为限;(二)缔约国一方企业通过雇员或者其他人员,在缔约国另一方为同一个项目或相关联的项目提供的劳务,包括咨询劳务,仅以在该国任何十二个月中连续或累计超过六个月的为限。
四、虽有第一款至第三款的规定,“常设机构”一语应认为不包括:(一)专为储存、陈列或者交付本企业货物或者商品的目的而使用的设施;(二)专为储存、陈列或者交付的目的而保存本企业货物或者商品的库存;(三)专为另一企业加工的目的而保存本企业货物或者商品的库存;(四)专为本企业采购货物或者商品,或者搜集情报的目的所设的固定营业场所;(五)专为本企业进行其他准备性或辅助性活动的目的所设的固定营业场所;(六)专为本款(一)至(五)项各项活动的结合而设有的营业固定场所,如果由于这种结合使营业固定场所全部活动属于准备性质或辅助性质。
五、虽有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当一个人(除适用第六款规定的独立代理人以外)在缔约国一方代表一个企业进行活动,有权并经常行使这种权力以该企业的名义签订合同,这个人为该企业进行的任何活动,应认为该企业在该缔约国一方设有常设机构。
除非这个人通过固定营业场所进行的活动限于第四款,按照该款规定,不应认为该固定营业场所是常设机构。
六、缔约国一方企业仅通过按常规经营本身业务的经纪人、一般佣金代理人或者任何其他独立代理人在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不应认为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设有常设机构。
但如果这个代理人的活动全部或几乎全部代表该企业,不应认为是本款所指的独立代理人。
七、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控制或被控制于缔约国另一方居民公司或者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的公司(不论是否通过常设机构),此项事实不能据以使任何一方公司构成另一方公司的常设机构。
第六条不动产所得一、缔约国一方居民从位于缔约国另一方的不动产取得的所得,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不动产”一语应当具有财产所在地的缔约国的法律所规定的含义。
该用语在任何情况下应包括附属于不动产的财产,农业和林业所使用的牲畜和设备,有关地产的一般法律规定所适用的权利,不动产的用益权以及由于开采或有权开采矿藏、水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取得的不固定或固定收入的权利。
船舶和飞机不应视为不动产。
三、第一款的规定应适用于从直接使用、出租或者任何其他形式使用不动产取得的所得。
四、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规定也适用于企业的不动产所得和用于进行独立个人劳务的不动产所得。
第七条营业利润一、缔约国一方企业的利润应仅在该缔约国征税,但该企业通过设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的除外。
如果该企业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其利润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但应仅以属于该常设机构的利润为限。
二、除适用第三款的规定以外,缔约国一方企业通过设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应将该常设机构视同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从事相同或类似活动的独立分设企业,并同该常设机构所隶属的企业完全独立处理,该常设机构可能得到的利润在缔约国各方应归属于该常设机构。
三、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时,应当允许扣除其进行营业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和一般行政费用,不论其发生于该常设机构所在国或者其他任何地方。
但是,常设机构使用专利或者其他权利支付给企业总机构或该企业其他办事处的特许权使用费、报酬或其他类似款项,具体服务或管理的佣金,以及因借款所支付的利息,银行企业除外,都不作任何扣除(属于偿还代垫实际发生的费用除外)。
同样,在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时,也不考虑该常设机构从企业总机构或该企业其他办事处取得的专利或其他权利的特许权使用费、报酬或其他类似款项,具体服务或管理的佣金,以及贷款给该企业总机构或该企业其他办事处所取得的利息,银行企业除外(属于偿还代垫实际发生的费用除外)。
四、如果缔约国一方习惯于以企业总利润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所属各单位的方法来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则第二款并不妨碍该缔约国按这种习惯分配方法确定其应纳税的利润。
但是,采用的分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与本条所规定的原则一致。
五、不应仅由于常设机构为企业采购货物或商品,将利润归属于该常设机构。
六、在第一款至第五款中,除有适当的和充分的理由需要变动外,每年应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属于常设机构的利润。
七、利润中如果包括本协定其他各条单独规定的所得项目时,本条规定不应影响其他各条的规定。
第八条海运和空运一、以船舶或飞机从事国际运输取得的利润,应仅在该企业的总机构所在缔约国征税。
二、第一款的规定也应适用于参加合伙经营、联合经营或者参加国际经营机构取得的利润。
第九条联属企业一、当:(一)缔约国一方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管理、控制或资本,或者(二)同一人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缔约国一方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管理、控制或资本,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或财务关系不同于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本应由其中一个企业取得,但由于这些情况而没有取得的利润,可以计入该企业的利润,并据以征税。
二、缔约国一方将缔约国另一方已征税的企业利润,而这部分利润本应由该缔约国一方企业取得的,包括在该缔约国一方企业的利润内,并且加以征税时,如果这两个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该缔约国另一方应对这部分利润所征收的税额加以调整,在确定上述调整时,应适当考虑本协定的其他规定,如有必要,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相互协商。
第十条股息一、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支付给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股息,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然而,这些股息也可以在支付股息的公司是其居民的缔约国,按照该缔约国法律征税。
但是,如果收款人是股息受益所有人,则所征税款不应超过该股息总额的百分之十。
本款规定,不应影响对该公司支付股息前的利润所征收的公司利润税。
三、本条“股息”一语是指从股份或者非债权关系分享利润的权利取得的所得,以及按照分配利润的公司是其居民的缔约国法律,视同股份所得同样征税的其他所得。
四、如果股息受益所有人是缔约国一方居民,在支付股息的公司是其居民的缔约国另一方,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进行营业或者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固定基地从事独立个人劳务,据以支付股息的股份与该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有实际联系的,不适用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应视具体情况适用第七条或第十四条的规定。
五、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从缔约国另一方取得利润或所得,该缔约国另一方不得对该公司支付的股息征收任何税收。
但支付给该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股息或者据以支付股息的股份与设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有实际联系的除外。
对于该公司的未分配的利润,即使支付的股息或未分配的利润全部或部分是发生于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利润或所得,该缔约国另一方也不得征收任何税收。
第十一条利息一、发生于缔约国一方而支付给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利息,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
二、然而,这些利息也可以在该利息发生的缔约国,按照该缔约国的法律征税。
但是,如果收款人是该利息受益所有人,则所征税款不应超过利息总额的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