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自燃倾向性考试题

煤自燃倾向性考试题
煤自燃倾向性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5分)

1.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在常温下氧化能力的内在属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

1.煤的吸氧量的测定(以一路为例):

答:(1)实管:开一路,闭其他三路,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测氮气流量为30±0.5㎝3/min氧气流量为20±0.5㎝3/min,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

同时按启动,大约3min后,按结束。记下A实值。

(2)空管: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取下样品管,吹净煤灰及玻璃棉后,放回原处,同时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测定氮气和氧气的流速,此时

的流速应与测定实管时的流速相近。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吸附5min

后进行脱附、启动、结束等操作,记下A空值。

三. 简答题(共10分每题5分)

1.煤自燃倾向性测定平行实验误差及分类。

四.问答题(共10分)

1.仪器使用前后注意的事项

答:(1)开机时必须先通载气后通电,停机时应先停电10分钟后,再关闭载气,氧气可在断开电源的同时关闭。

(2)仪器在启动状态下,操作过程中,气路中无样品管时必须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

五.计算题(共15分)

1.有一粒度<0.1mm(0.15—0.1mm的占70%)的煤样,St..a d=1.60%,Vdaf=30.00%两次平行测得吸氧量分别为0.71cm3/g .干煤,0.69cm3/g .干煤,

(1).试计算此煤样的吸氧量,(2).判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及自燃等级。

解:平均吸氧量=(0.71+0.69)/2=0.70(cm3/g .干煤)

(1)此煤样的吸氧量为0.70cm3/g .干煤

(2)此煤样的自燃倾向性为自燃

自燃等级为II级

一.名词解释:(共5分)

1.煤的吸氧量:煤在常温常压下,每克干煤吸附流态氧的量。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

1.煤自燃倾向性测定平行实验误差及分类。

三. 简答题(共10分每题5分)

1.煤的吸氧量的测定(以一路为例):

答:(1)实管:开一路,闭其他三路,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测氮气流量为30±0.5㎝3/min氧气流量为20±0.5㎝3/min,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

同时按启动,大约3min后,按结束。记下A实值。

(2)空管: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取下样品管,吹净煤灰及玻璃棉后,放回原处,同时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测定氮气和氧气的流速,此时

的流速应与测定实管时的流速相近。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吸附5min

后进行脱附、启动、结束等操作,记下A空值。

四.问答题(共10分)

1.检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1)仪器在启动状态下,操作过程中,气路中无样品管时必须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

(2)测定时六通阀的切换时间与峰结束时间也要保持一致。

五.计算题(共15分)

1.有一粒度<0.1mm(0.15—0.1mm的占70%)的煤样,St..a d=1.20%,Vdaf=33.64%两次平行测得吸氧量分别为0.56cm3/g .干煤,0.60cm3/g 干

煤,(1).试计算此煤样的吸氧量,(2).判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及自燃等级。

解:平均吸氧量=(0.56+0.60)/2=0.58(cm3/g .干煤)

(1)此煤样的吸氧量为0.58cm3/g .干煤

(2)此煤样的自燃倾向性为自燃

自燃等级为II级

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602 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朱仙庄煤矿位于宿县矿区宿东向斜的北部,设计年产量120万t,1983年投产。主要可采煤层为10煤层(平均厚度2.3m),8煤层(平均厚度9.98m)和7煤层(厚度1.5m)。煤层间距分别是75m和20m,倾角12°~40°;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南翼8层煤曾经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从1986年至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朱仙庄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地吸取了教训,总结了经验,强化了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 1 朱仙庄矿煤层自然发火情况及特点 1.1 煤层自然发火的特点 朱仙庄煤矿自1986年至1998年12a间先后共发生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和标志性气体测定实验指导书

各位同学: 由于今年上半年矿井火灾防治的两个实验报告没有交,现在学校参加教育部评估,所有同学都必须补上实验报告,在2013-9-18(星期三)中午之前交上来!事关教育部评估,请大家认真仔细撰写实验报告,出现问题个人负责! 实验日期:第三周星期一为2013年3月11日,其它时间大家往后推,查日期!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实验 类别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学生 层次 任课 教师 准备教师指导教师班级实验 人数 每组 人数 实验 学时 数 实验时间地点 周 次 星 期 节次 矿井火灾防治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3 3 1 3 姚建王轶波姚建、王轶波安全 B101-2 42 8 2 3 一1-2 安科楼218 矿井火灾防治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3 3 1 3 姚建陈绍杰姚建、陈绍杰安全 B102-3 42 8 2 3 四1-2 安科楼218 矿井火灾防治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检测 3 3 1 3 姚建王轶波姚建、王轶波安全 B101-2 42 8 2 5 一1-2 安科楼218 矿井火灾防治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检测 3 3 1 3 姚建陈绍杰姚建、陈绍杰安全 B102-3 42 8 2 5 四1-2 安科楼218 矿井火灾防治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3 3 1 3 姚建王轶波姚建、王轶波安全B104 29 8 2 3 一3-4 安科楼218

矿井火灾防治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3 3 1 3 姚建陈绍杰姚建、陈绍杰安全B105 27 8 2 3 二1-2 安科楼218 矿井火灾防治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检测 3 3 1 3 姚建王轶波姚建、王轶波安全B104 29 8 2 5 一3-4 安科楼218 矿井火灾防治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检测 3 3 1 3 姚建陈绍杰姚建、陈绍杰安全B105 27 8 2 5 二1-2 安科楼218

煤自燃倾向性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5分) 1.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在常温下氧化能力的内在属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 1.煤的吸氧量的测定(以一路为例): 答:(1)实管:开一路,闭其他三路,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测氮气流量为30±0.5㎝3/min氧气流量为20±0.5㎝3/min,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 同时按启动,大约3min后,按结束。记下A实值。 (2)空管: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取下样品管,吹净煤灰及玻璃棉后,放回原处,同时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测定氮气和氧气的流速,此时 的流速应与测定实管时的流速相近。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吸附5min 后进行脱附、启动、结束等操作,记下A空值。 三. 简答题(共10分每题5分) 1.煤自燃倾向性测定平行实验误差及分类。 四.问答题(共10分) 1.仪器使用前后注意的事项 答:(1)开机时必须先通载气后通电,停机时应先停电10分钟后,再关闭载气,氧气可在断开电源的同时关闭。 (2)仪器在启动状态下,操作过程中,气路中无样品管时必须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 五.计算题(共15分) 1.有一粒度<0.1mm(0.15—0.1mm的占70%)的煤样,St..a d=1.60%,Vdaf=30.00%两次平行测得吸氧量分别为0.71cm3/g .干煤,0.69cm3/g .干煤, (1).试计算此煤样的吸氧量,(2).判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及自燃等级。 解:平均吸氧量=(0.71+0.69)/2=0.70(cm3/g .干煤) (1)此煤样的吸氧量为0.70cm3/g .干煤 (2)此煤样的自燃倾向性为自燃 自燃等级为II级

一.名词解释:(共5分) 1.煤的吸氧量:煤在常温常压下,每克干煤吸附流态氧的量。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 1.煤自燃倾向性测定平行实验误差及分类。 三. 简答题(共10分每题5分) 1.煤的吸氧量的测定(以一路为例): 答:(1)实管:开一路,闭其他三路,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测氮气流量为30±0.5㎝3/min氧气流量为20±0.5㎝3/min,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 同时按启动,大约3min后,按结束。记下A实值。 (2)空管: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取下样品管,吹净煤灰及玻璃棉后,放回原处,同时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测定氮气和氧气的流速,此时 的流速应与测定实管时的流速相近。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吸附5min 后进行脱附、启动、结束等操作,记下A空值。 四.问答题(共10分) 1.检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1)仪器在启动状态下,操作过程中,气路中无样品管时必须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 (2)测定时六通阀的切换时间与峰结束时间也要保持一致。 五.计算题(共15分) 1.有一粒度<0.1mm(0.15—0.1mm的占70%)的煤样,St..a d=1.20%,Vdaf=33.64%两次平行测得吸氧量分别为0.56cm3/g .干煤,0.60cm3/g 干 煤,(1).试计算此煤样的吸氧量,(2).判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及自燃等级。 解:平均吸氧量=(0.56+0.60)/2=0.58(cm3/g .干煤) (1)此煤样的吸氧量为0.58cm3/g .干煤 (2)此煤样的自燃倾向性为自燃 自燃等级为II级

实验一----煤自燃倾向性测定

实验一煤自燃倾向性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构造; 2、掌握利用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测定煤在常温常压下对 流态氧的吸附特性的步骤和方法。 实验器材: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煤样、氧气瓶、氮气瓶、皂膜流量计 实验步骤: 一、仪器常数测定 1、准备工作 (1)样品管的连接 将四支已标定体积的空样品管,分别连接1、2、3、4气路,并检查有无漏气。 (2)供气及供电 打开氮气和氧气钢瓶,给定压力0.4Mpa。 测流速:用皂膜流量计分别测定载气氮和吸附气氧的流速。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分别打开各路的切换开关,依次测定载气氮和吸附气氧的流速,N2:30±0.5㎝3/min, O2:20±0.5㎝3/min。 供电:打开主机、打印机电源开关,相应指示灯亮 (3)选择测定条件 设定【柱箱温度】30℃,【衰减】1,先选择【热导温度】80℃,【桥温】70℃,待温度稳定后,按【启动】键,走基线。

调基线:打开任一路切换开关,其他三路置于关闭状态,用面板上“调零旋钮”依次将各路基线调至一定位置,半小时内基线漂移应不大于0.3mv,按【停止】键停止走基线。 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吸附五分钟后,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同时按【启动】键,打印机绘制谱图及打印脱附峰面积。 2、测定步骤 (1)扣除气路中的死体积 准备工作就绪后,打开第一路开关阀,其他三路关闭。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吸附5分钟,关闭第一路,打开另一路,同时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按【启动】键,绘制色谱峰和打印峰面积。此峰面积为仪器气路中死体积相应的峰面积,其数值仅于操作条件有关,不参与仪器常数的计算,不必记录。 (2)样品管相应峰面积测定 打印结束后,立即关闭打开的第二路,打开第一路。再次按【启动】键,绘制色谱峰和打印峰面积。此峰面积为相应样品管的峰面积值,是仪器常数计算的依据。 按此方法重复测定5~10次,得到第一路与第二路相关的测定值,以同样的方法测定第一路和第三路、第四路相关的测定值,计算相应的平均值后求的第一路的仪器常数。其他各路仪器常数的测定方法按同样的操作进行。 (3)设定仪器常数计算的有关参数,直接得到仪器常数的测定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

XXX煤业有限公司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 编制人: 通风副总: 通风矿长: 总工程师: 二O一六年五月

XXX煤业有限公司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 一、交通位置 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灵石县城东南方向一带,行政区划属灵石县南关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 该矿向西17Km可达大运公路和南同蒲铁路线上的南关站,高速公路仁义口距井田约3 km。交通较便利。 二、煤层概述 XXX煤业有限公司按照初步设计开采10号煤层,采煤工作面均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加锚索支护。 根据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2月4日测试结果: 10号煤层火焰长度55mm,最低岩粉用量70%。依据AQ1045-2007《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判定该矿10号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10号煤层吸氧量0.6396cm3/g,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自燃倾向性质为自燃。依据GB/T20104-2006《煤自然倾向性色普吸氧鉴定法》,判定该矿10号煤层自然倾向性等

级为Ⅱ类,属于自燃煤层。 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时会产生大量煤尘,污染环境,给作业工人带来一定的身体危害,长期吸入,会引起尘肺病,因此,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煤层注水是减少采煤工作面粉尘产生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通过煤层注水一般除尘率可达60%~80%,煤尘注水实施较好的工作面,可以将总粉尘浓度减少75%~85%,呼吸性粉尘浓度减少65%以上。煤层注水是通过钻孔将压力水注入煤层中,使煤层得到预先湿润,增加煤体的水分,减少采煤时粉尘产生的一种技术措施。在回采工作面回采前首先对10号煤层进行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 三、测定方法 煤层注水可注性判定指标包括:原有水分(W)、孔隙率(n)、吸水率(δ)、坚固性系数(f)的测试计算。 根据《MTT1023-2006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方法》对煤层取样的要求分别在10号综采工作面和轨道顺槽内均匀布置采样点取样。 1、原有水分的测定 根据《MTT1023-2006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方法》7.1原有水分测定要求,利用CSD20M矿用本安型水分测定仪,10号煤原有水分W为0.61%。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

目录 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矿井防灭火工作的基础,为此我国《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规定,所有煤矿都要对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作出鉴定。进行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是一项系统、复杂、严谨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煤的自燃倾向性的测定工作进行规范和细化,因此编制了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的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将介绍测定工作的仪器、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的整理分析等内容,以供测定人员学习和参考。使测定人员对测定工作有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顺利地完成测定工作。 2009年8月8日 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目的 (1) 4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 (1) 4.1 仪器设备及用具 (1) 4.2 煤样的制备与管理 (1) 4.3 测定步骤 (2) 5 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及分类指标 (2) 5.1 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 (2) 5.2 煤自燃倾向性分类指标 (2) 附录: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4)

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分类指标及分类等级。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GB/T 20104-2006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GB/T 212-2008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4-2007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7-2008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 474-2008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 482-2008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3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目的 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矿井防灭火工作的基础,为此我国《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规定,所有煤矿都要对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作出鉴定。 4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 4.1 仪器设备及用具 煤自燃性测定仪、精度0.0001g的分析天平、煤样粉碎机、标准分样筛(孔径0.10、0.15mm各一个),专用样品管、氮气及氧气钢瓶。 4.2 煤样的制备与管理 (1)煤样水分影响进一步粉碎时,自然干燥后将全部煤样破碎至10mm以下,用堆锥四分法缩分至100~150 g,用于制备分析用煤样,其余煤样按原包装密封后封存作为存查煤样。 (2)煤样粉碎时,必须使100~150g分析用煤样全部粉碎至0.15m m以下,并要求0.10mm~0. 15mm的粒度应占70%以上。 (3)粉碎后的煤样在广口瓶内密封保存,并在30d内完成各项测定。

煤自燃的原因及倾向性预测精选版

煤自燃的原因及倾向性 预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煤自燃的原因及倾向性预测 作者:贾淑洁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10期 摘要一直以来,煤自燃都是煤炭开采中比较普遍现象。因此,许多相关人士都致力于研究煤自然原因,结合这些原因实施倾向性预测,确保露天开采的安全性。本文就是笔者依据多年经验,探析煤自然原因以及倾向性预测。 关键词倾向性预测;煤自燃;原因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086-02 0 引言 2012年,山西某露天选煤厂发生煤自燃,给该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事实上对于煤矿企业中的原煤场时常发生自燃现象,不仅仅给煤矿企业造成洗选困难,还会带来不必要损失。因此,探究煤自燃原因以及倾向性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1煤自燃原因探析 事实上造成煤自然因素比较多,关系到煤堆特性、煤质特性及气象环境等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煤化的程度 在低温状态下煤会发生氧化,主要取决煤炭种类。从分析发现煤质较高煤炭,长时间储存就会发生氧化而降低了煤质,一般是不会发生自燃现象;但是煤化程度较低煤炭,比如褐煤,伴随中煤化程度减小而增加了氧化作用,极易发生自燃。事实上煤化的程度越高其含氧量就越低,低温环境下也就极难氧化。所以只要煤化程度加深了,煤自燃就会逐渐减低。 1.2 煤炭中含有大量硫铁矿 煤炭中所含硫铁矿就会从地下还原态逐渐成为地上氧化态,因为空气中存在氧与水分,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FeS2+3O2→FeSO4+SO2+热量; 2)FeS2+2H2O+7O2→FeSO4+ 2H2SO4+热量; 3)FeS2+3O2→2Fe2O3+8S+热量;4)S+O2→SO2+热量 在这些反应之中都会放出热量,产生出硫酸加快了黄铁矿进一步分解。在加快黄铁矿氧化同时也会产生出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不断聚集在煤炭上,最终达到着火点而自然。

煤层自燃防灭火措施

本矿2013年度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了3#、4#煤层的自然倾向性鉴定,煤层自然倾向性为II级。井下不存在火区。2015年3月委托山西公信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对6号煤层煤样进行了爆炸性及自然倾向性测试:6号煤层煤的吸氧量0.75cm3/g,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Ⅰ级,属容易自燃煤层。 一、煤的自燃因素分析 引起煤自燃的因素较多,主要如下: (1)煤的炭化程度。煤层的自燃性一般随煤炭的变质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挥发分含量在12%以下的烟煤难以自燃,但若有其它原因,也可能产生自燃。 (2)煤岩组分:煤层中有集中的镜煤和亮煤,特别是含有丝煤时,煤的自燃倾向就大;而暗煤多的煤,一般不易自燃。 (3)煤的含硫量:含硫分愈高,吸氧能力越大,越易自燃,含黄铁矿、黄铜矿结核较多,也具有自燃危险性。 (4)煤的破碎程度:煤的破碎程度大,增加了煤的氧化表面积,使煤的氧化速度加快,容易自燃。脆性与风化率较大的煤易于自燃。 (5)煤的水分:水分能加速煤的氧化过程,同时使煤体疏松、造成细微裂隙,加大吸氧能力,并降低着火温度,但过多水分则可抑制煤的氧化。 (6)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复杂、围岩及煤层破碎带易引起煤层自燃。 (7)开拓开采条件及通风方式:矿井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与通

风方式若选择不合理,往往造成丢煤多、煤柱破碎,漏风严重,给煤层自燃造成良好条件,增加自燃的可能性。 二、煤的自燃预测 1、人的感官可以察觉的自燃征兆 (a)巷道中出现雾汽或巷壁“挂汗”; (b)风流中出现火灾气味,如煤油味、松香味、臭味等; (c)从煤炭自燃点流出的水和空气较正常的温度高; (d)当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时,人们有不舒服的感觉,如头痛、头晕、精神疲乏等。 三、仪表检测 (A)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自燃发火 (a)煤炭自燃出现明火、火灾烟雾、煤油味等; (b)煤炭自燃使环境空气、煤层围岩及其它介质温度升高并超过70℃; (c)采空区或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CO),其浓度已超过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并有上升趋势。 (B)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自燃发火隐患 (a)采空区或井巷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 (b)风流中出现二氧化碳(CO2),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 (c)煤炭、围岩及空气和水的温度升高,并超过正常温度,但尚

煤自燃的原因及倾向性预测

煤自燃的原因及倾向性 预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煤自燃的原因及倾向性预测 作者:贾淑洁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10期 摘要一直以来,煤自燃都是煤炭开采中比较普遍现象。因此,许多相关人士都致力于研究煤自然原因,结合这些原因实施倾向性预测,确保露天开采的安全性。本文就是笔者依据多年经验,探析煤自然原因以及倾向性预测。 关键词倾向性预测;煤自燃;原因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086-02 0 引言 2012年,山西某露天选煤厂发生煤自燃,给该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事实上对于煤矿企业中的原煤场时常发生自燃现象,不仅仅给煤矿企业造成洗选困难,还会带来不必要损失。因此,探究煤自燃原因以及倾向性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1煤自燃原因探析 事实上造成煤自然因素比较多,关系到煤堆特性、煤质特性及气象环境等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煤化的程度 在低温状态下煤会发生氧化,主要取决煤炭种类。从分析发现煤质较高煤炭,长时间储存就会发生氧化而降低了煤质,一般是不会发生自燃现象;但是煤化程度较低煤炭,比如褐煤,伴随中煤化程度减小而增加了氧化作用,极易发生自燃。事实上煤化的程度越高其含氧量就越低,低温环境下也就极难氧化。所以只要煤化程度加深了,煤自燃就会逐渐减低。 煤炭中含有大量硫铁矿 煤炭中所含硫铁矿就会从地下还原态逐渐成为地上氧化态,因为空气中存在氧与水分,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FeS2+3O2→FeSO4+SO2+热量; 2)FeS2+2H2O+7O2→FeSO4+ 2H2SO4+热量; 3)FeS2+3O2→2Fe2O3+8S+热量;4)S+O2→SO2+热量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措施解析

XXXX煤矿 预防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 审核: 矿长: 日期: 作业规程、措施会审会审人员: 会审意见: 学习贯彻情况 主持贯彻人:贯彻时间:贯彻地点:学习人:

目录 一、煤的自燃倾向性类别、煤的自燃发火期 (4) 二、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治措施 (4) (一)、煤的自燃的预测 (4) (二)、巷道布置与开采顺序方面措施 (8) (三)、采煤工艺的措施 (9) (四)、通风方面的措施 (10) 三、防灭火系统 (11) (一)、流动汽雾阻化剂 (11) (二)、灌浆 (14) (三)、氮气 (20)

预防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煤的自燃倾向性类别、煤的自燃发火期 1、煤的自燃倾向性及自燃发火期 根据本矿井10号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10号煤层属自燃煤层(自燃倾向分类为Ⅱ级),其他煤层未作鉴定,矿井揭煤后立即采样送有资质的单位补作鉴定。在未作鉴定前,按容易自燃煤层进行管理。 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表 二、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治措施 (一)、煤的自燃的预测 一)、建立观测系统 为及时掌握自燃发火动向,必须做好观测站(点)的建设,气样的采集、分析、记录和火灾的判断,矿井应建立预防自燃发火观测系统,观测站(点)的布置如下图所示。在采煤工作面设置共设7个观测点,其中:固定观测点2个,

设在靠近上山侧;移动观测点2个,设在靠采煤工作面侧,移动观测点3个,设在采煤工作面靠采空区侧。 固定观测站移动观测点临时观测点 一氧化碳增量法预测工作面火灾示意图 观测站(点)的布置与观测应符合下列求: 1、在矿井的自燃危险区建立自燃发火观测站(点),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观测。观测站(点)应设在矿压较小的地点,至少长10m的一段巷道支护规整、断面不变,巷内无一切风阻物,以便完成气样采集、气体成分、风速测定和风温测定。井下观测站(点)分为固定观测点、移动观测点和临时观测点三种。 2、采区、工作面固定观测站(点):在采区、工作面的进回风流都必须各建立一个观测站(点),并符合井下测风站的要求。其观测站(点)的位置应使进风观测点能控制全部进风流,回风观测点能控制全部回风流,即两个观测站

煤自燃的原因及倾向性预测

煤自燃的原因及倾向性 预测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煤自燃的原因及倾向性预测 作者:贾淑洁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10期 摘要一直以来,煤自燃都是煤炭开采中比较普遍现象。因此,许多相关人士都致力于研究煤自然原因,结合这些原因实施倾向性预测,确保露天开采的安全性。本文就是笔者依据多年经验,探析煤自然原因以及倾向性预测。 关键词倾向性预测;煤自燃;原因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086-02 0 引言 2012年,山西某露天选煤厂发生煤自燃,给该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事实上对于煤矿企业中的原煤场时常发生自燃现象,不仅仅给煤矿企业造成洗选困难,还会带来不必要损失。因此,探究煤自燃原因以及倾向性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1煤自燃原因探析 事实上造成煤自然因素比较多,关系到煤堆特性、煤质特性及气象环境等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煤化的程度 在低温状态下煤会发生氧化,主要取决煤炭种类。从分析发现煤质较高煤炭,长时间储存就会发生氧化而降低了煤质,一般是不会发生自燃现象;但是煤化程度较低煤炭,比如褐

煤,伴随中煤化程度减小而增加了氧化作用,极易发生自燃。事实上煤化的程度越高其含氧量就越低,低温环境下也就极难氧化。所以只要煤化程度加深了,煤自燃就会逐渐减低。 1.2 煤炭中含有大量硫铁矿 煤炭中所含硫铁矿就会从地下还原态逐渐成为地上氧化态,因为空气中存在氧与水分,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FeS2+3O2→FeSO4+SO2+热量; 2)FeS2+2H2O+7O2→FeSO4+ 2H2SO4+热量; 3)FeS2+3O2→2Fe2O3+8S+热量;4)S+O2→SO2+热量 在这些反应之中都会放出热量,产生出硫酸加快了黄铁矿进一步分解。在加快黄铁矿氧化同时也会产生出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不断聚集在煤炭上,最终达到着火点而自然。 1.3煤岩与煤质组分 煤自然的倾向性主要和分子结构具有密切关系,即是煤炭分子结构单元所含的活性基团数量与种类,以及分子空间结构。处于低温氧化时,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构成的结构单元侧链就被氧化,包含了亚甲基、甲基、羟基与芳香醚氧键等,尤其是醚氧键氧化的速度最快,甲基或者亚甲基次之。残殖煤、腐泥煤与腐殖煤中,尤其是腐殖煤很容易进行风化与自燃,特别是褐煤最严重,伴随着煤化逐渐升高,也就提升了腐殖煤着火点,自燃和风华趋势降低。在实验之时因方法与样品存在差异,各种煤炭的自燃倾向性不同,研究发现:煤岩各个显微组分氧化活性的顺序是:镜质组 > 壳质组 > 丝质组,但是丝质组内表面

煤矿安全体检第九项依据

煤矿安全体检 第九项 防灭火管理检查依据

第九项防灭火管理 第一小项煤层自然倾向性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条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3类。 新设计矿井应当将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及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编制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第二小项防灭火设施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一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六条采用灌浆防灭火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采(盘)区设计应当明确规定巷道布置方式、隔离煤柱尺寸、灌浆系统、疏水系统、预筑防火墙的位置以及采掘顺序。 (二)安排生产计划时,应当同时安排防火灌浆计划,落实灌浆地点、时间、进度、灌浆浓度和灌浆量。 (三)对采(盘)区始采线、终采线、上下煤柱线内的采空区,应当加强防火灌浆。 (四)应当有灌浆前疏水和灌浆后防止溃浆、透水的措施。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七十一条采用氮气防灭火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氮气源稳定可靠。 (二)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小于97%。 (三)至少有1套专用的氮气输送管路系统及其附属安全设施。 (四)有能连续监测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的监测系统。 (五)有固定或者移动的温度观测站(点)和监测手段。 (六)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测、分析和整理有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等规章制度。第三小项防灭火措施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条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3类。 新设计矿井应当将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及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编制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一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二条对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单一厚煤层或者煤层群的矿井,集中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应当布置在岩层内或者不易自燃的煤层内;布置在容易自燃和自燃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和标志性气体测定实验指导书模板

各位同学: 由于今年上半年矿井火灾防治的两个实验报告没有交, 现在学校参加教育部评估, 所有同学都必须补上实验报告, 在-9-18( 星期三) 中午之前交上来! 事关教育部评估, 请大家认真仔细撰写实验报告, 出现问题个人负责! 实验日期: 第三周星期一为3月11日, 其它时间大家往后推, 查日期!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一、实验目的 1.1了解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 1.2掌握利用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测定煤在常温常压下对流态氧的吸附特性的步骤和方法。 2. 测试原理 2.1 仪器工作原理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测定法是基于煤在低温常压下对氧的吸附属于单分子物理吸附状态为理论基础, 按朗格谬尔单分子层吸附方程, 用双气路流动色谱法测定煤吸附流态氧的特性, 以煤在限定条件下, 测定其吸氧量, 以吸氧量值作为煤自燃倾向性分类主指标。 煤的自热首先是开始于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当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份时, 其自热不仪由煤自身吸附空气中的氧而开始的过程, 而且硫化矿物的存在还会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并分解释放热量, 促进煤的自热氧化。当煤-中不含或含少量硫化物时, 其开始的自热过程主要表现为煤自身吸附空气中的氧气的升温氧化过程。 煤的后随的氧化过程正是开始于吸附氧以后的表面反应, 煤最初的吸氧特性反应了有关煤自热的某些特性, 煤吸氧特性参量主要有: 吸附氧量、吸附环境温度和吸附过程参量。 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 煤在低温常压下对氧的吸附符合刚格谬尔(Langmuir)提出的吸附规律, 在实验中应满足下述条件: ①固体表面是均匀的, 也即对某一单组份的煤粒能够认为其表面

开采有自燃倾向煤层的矿井

开采有自燃倾向煤层的矿井 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为使我矿在具有自燃倾向性煤层中开采安全生产,结合本矿实际,制定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 煤的自然发火的形成,首先是煤有自燃倾向性。这种煤层暴露在空气中以后,是否会发生自燃,要根据其外在的散热条件决定。如果散热条件好,热量不会聚积到一定温度,则煤体温度不会显著上升,也就不会发生自燃。反之,如果散热条件不好,煤体到一定温度后,氧化迅速加快,煤体温度继续上升到着火温度,就会发生火灾。 煤炭自燃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煤炭自燃准备阶段,这是内在的变化过程,用肉眼和感觉是不易察觉的,但也会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外部征兆。例如,发火区段内出现雾气,巷道壁“出汗”,井口、巷道口、地面裂缝出现水气,出现煤和坑木的干馏味,矿井空气温度、巷道壁温度和矿井涌出水温度上升,矿井水中酸度增加等;二是煤炭自燃阶段,指前一阶段使煤的温度上升到临届温度以后,氧化急剧加快,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仍无良好的散热条件,则煤体温度迅速升高,达到着火温度,则会着火燃烧。预防煤炭自然的措施如下: 1、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容易自然发火点有:(1)采空区;(2)突出孔洞;(3)煤层巷道中的冒落孔洞;(4)煤层中暴露的空隙等是最容易发生自然发火的地点和部位。所以重点对这些地点和部位,必须采取防止自然发火措施。 2、正确选择开拓方式、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回采率高,回采

速度快,采空区易于隔绝。因此,应采用集中岩巷布置,采区内尽量少掘辅助性巷道,避免采用高落式、房柱式等回采率低的采煤方法。对中厚煤层、厚煤层,必须采用分层采煤法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同时,还应加强顶板管理,保护煤壁于煤柱的完整性。 3、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采煤方法,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并根据采取防火措施后的煤层自然发火期确定采区开采期限。使工作面在自然发火期到来前采结束,并进行封闭。 4、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砌筑永久性密闭,最迟不得超过45天。 5、防止漏风,做到风流稳定,漏风量小,通风网路中有关区段易于隔绝。漏风量决定于漏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和风阻。因此,预防漏风的技术措施,就是尽可能增加漏风风阻和降低漏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 6、进行预防性灌浆。其作用是隔绝碎煤与空气的接触,增加采空区密闭效果,并对已发生温度升高的煤炭有冷却作用。 7、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煤柱和顶煤,采煤的浮煤必须清扫干净。 8、必须明确选定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观测点的位置,并建立监测系统,确定煤层自然发火的标志气体和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并建立专用防火记录本,定期检查、分析,发现自然发火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等异常变化时,立即发出自然发火预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防煤层自燃措施

防止自燃发火综合措施

防止自燃发火综合措施 一、井下自燃发火预防 1、生产矿井延伸新水平和采区开采新煤层时,必须对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2、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3、在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时,采区设计应采用后退式布置。必须编制专项防灭火设计并严格执行。在开采厚及特厚煤层时,必须有专项防灭火设计,凡一次不能采全高必须沿顶开采,不能留顶煤。 4、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开展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火区动态和采空区自然发火动向。每周的报表要由通风科的科长签字审核,每月要有一份火情分析报告。 5、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主要回风巷、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必须安设CO、温度传感器,瓦斯员检查内容中加入CO、温度检查内容,安设位置及检查次数同瓦斯检查。 6、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如出现冒顶区必须及时进行防自燃处理,并定期检查。 7、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对采空区必须有防止自然发火的设计。 8、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瓦斯员检查井下各采掘面、主要回风巷、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时,要检查CO、CO2、O2、T等相关内容,与瓦斯报表一起上报,如发现有异常变化时,要立即上报调度室及相关领导,听从调度安排。

9、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通风科每日要对自燃发火观测点的相关检测内容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有自燃发火征兆,立即上报相关领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火灾事故的扩大。 10、在选择确定风门、风窗、挡风墙等通风设施的位置时,应尽可能降低采空区、火区的漏风压差,减少漏风量。 11、有自燃发火倾向的生产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撤出一切设备,对采空区进行永久性封闭。因故不能按期封闭的工作面,必须制定防火措施报矿审批。 12、各矿对废弃的溜煤眼、暗斜井和风眼必须进行层间永久性封闭和充填,以防止自身发火及层间有毒、有害气体扩散。 二、井下灭火 1、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 2、矿井均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计和建立消防管路系统,在矿井、水平和采区投产时同时投入使用,并保证用水点管路中水压不低于0.4MPa,水量不小于0.6m3/min。消防管路的下列地点必须设置支管和阀门: 1)所有斜井。 2)中央变电所附近的主要硐室内。 3)主要大巷、倾斜巷道、采区和其它巷道每隔100米处。 4)皮带运输巷道每隔50米,皮带机头、机尾附近15米以内。

煤炭自燃有条件及初期征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83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煤炭自燃有条件及初期 征兆(正式版)

煤炭自燃有条件及初期征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煤炭自燃有三个必须具备的条件:煤炭本身具有自燃倾向性;连续适量地供给空气;散热条件差,煤氧化生成的热能不断积累。 煤炭本身具有自燃倾向性,即具有低温氧化能力,它是自燃的内在因素,取决于煤炭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煤的成分。牌号不同的煤,它们的煤岩成分不同,自燃性也不一样,褐煤烟煤容易自燃;在烟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自燃性最强;贫煤和无烟煤的自燃性较差;在同一牌号的煤中,含硫越多越容易自燃。因此,《煤矿安全规程》第228条规定,煤的自

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自燃三类。 水火不相容,煤中水分多了不易自燃。但有自燃性的煤失去水分后,自燃的危险性增强,所以地面煤堆经雨雪渗漏、蒸发后容易发生自燃;井下用水淹没自燃火区,恢复生产后,更容易自燃,因为煤经过水洗后,表面更容易氧化。 煤层的地质条件对煤炭自燃的影响很大。煤层越厚,倾角越大,则煤的自然发火危险就越大。因为在厚煤层、急倾斜煤层中,回采率低、丢煤多;采区煤柱受压后容易破碎,采空区封闭不严密、漏风量大,这就为煤炭自燃创造了条件。同时在断层、褶曲和破碎带,煤容易自燃。

试验三 煤的自然倾向性测定

试验三煤的自然倾向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煤的自然发火期测定方法,掌握煤自然发火从流变到突变的原因和条件。 二、实验仪器 北京东西电子研究所煤自燃性测定仪,型号ZRJ-1。 三、仪器介绍 ☆ZRJ-1型煤自燃倾向测定仪是煤矿安全分析仪器定点产品,国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使用的"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法"的专用仪器。煤炭系统百项推广项目之一。 ☆利用双气路流动色谱吸氧法,测定煤低温吸附流态氧的特性,根据煤在既定条件下的吸氧量值,对煤进行自燃倾向性等级进行分类。 ☆执行标准MT/T707-1997《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MT/T708-1997《煤自燃性测定仪技术条件》。 特点:1、仪器设计专用性强,结构紧凑、稳定性好、操作简单; 2、采用抗氧化热丝元件和恒定热丝平均温度桥路供电方式; 3、四路样品同时处理系统,测试效率高; 4、微机控制,自动恒温,自动打印分析结果,并按照标准规定自动分类。测量范围吸氧量0.05-4ml( 毫升)/g( 煤) 测量误差≤5% 基线漂移≤0.6mv/hr 灵敏度≥10mv/ml(N2载气,O2峰高) 电源220V±20%,50Hz±0.5 ,500W。 四、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 1.着火点鉴定法 着火点法实际上就是利用煤炭经过氧化后(空气或者其他氧化剂)其着火点温度相对降低的原理来进行分类的。煤炭经过一定氧化后其着火温度降低的越多越易自燃,而且不随氧化剂而变。我国20世纪50年代依照此原理建立了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并沿用至上个世纪90年代。

2.流态色谱吸氧鉴定法 流态色谱吸氧鉴定法是煤科总院抚顺分院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其他产煤国家正在使用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法及相关研究成果,而提出的一项双气路流动色谱检测技术。它以煤在低温下吸附流态氧的能力(量和速度)作指标来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其工艺简单、快速,而且数据精度可靠,较为真实地模拟了井下煤炭自燃地环境条件,是我国目前法定地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并于1997年形成了煤炭行业标准MT/T707-1997《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方法》和MT/T708-1997《煤自燃性测定仪技术条件》。 由于我国现行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法是流态色谱吸氧鉴定法,所以以下着重介绍【流态色谱吸氧鉴定法】。流态色谱吸氧鉴定法使用的仪器是“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该仪器的工作原理是: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是基于煤在低温常压下对氧的吸附属于单分子物理吸附状态这一理论基础,按朗格谬尔单分子层吸附方程,用双气路流动色谱法鉴定煤吸附流态氧的特性,以煤在限定条件下,测定其吸氧量,并用吸氧量值作为煤自燃倾向性分类的主指标。标准规定:使用该仪器测定出常压下30℃煤的吸氧量,然后根据每克干煤的吸氧量大小,将煤的自燃程度划分为三级:Ⅰ级——容易自燃;Ⅱ级——自燃;Ⅲ级——不易自燃。其自燃倾向性划分标准见下表1和表2。 表1 煤自燃倾向性分类表(褐煤、烟煤) 表2 煤自燃倾向性分类表(高硫煤、无烟煤〈含可燃挥发分〉)

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1

概况 矿区位于二道岭向斜最北段的轴部,向斜北部煤岩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井田可采范围内,煤层倾角20°~35°;南部煤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16°~30°,倾角在深部变小。井田内无影响煤层开采的断层,煤矿内未发现岩浆岩。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构造。 矿区可采煤层四层,编号为二1、二2、三、四煤层。二 1煤层东部厚,已基本采空;西部较薄,平均厚度仅2.6m, 二1煤层保有资源量主要分布在井田西部;二2煤层平均厚度 2.50m;三煤层平均厚度1.38m;四煤层平均厚度1.91m。煤 层结构简单,赋存较稳定。 我矿根据初步设计要求采用走向长壁单体液压支柱爆 破落煤采煤法,经2007年10月,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 检验有限公司对阿拉善盟顺舸矿业集团蓝天煤矿的鉴定结 果为煤自燃倾向性属Ⅱ级自燃。 预防煤层自燃的措施 1、布置在煤层中的主要巷道采取锚喷支护或砌碹支护, 减少煤巷裸露面积;对盲巷、废弃巷道、密闭墙、裂隙等进 行注浆封闭,及时清理碎煤杂物,使之与空气隔绝,抑制煤 炭的氧化; 2、采用后退式开采、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的采煤方法, 每个工作面回采完毕时留设必要的安全隔离煤柱,快速推进、

及时封闭采空区; 3、加强通风管理,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井下通风设 施(通风机、风门、风墙等)设置在围岩坚固、地压稳定的地点,减少漏风,削弱采空区的供氧条件;每一采区都有单独的通风系统,回采工作面采用全负压U形通风; 4、加强对采掘工作面自然发火情况的安全监测,及时 掌握煤层自然发火规律,制定和采取有效的防灭火措施,预防井下火灾事故的发生; 5、对支承压力区的煤柱裂隙、开切眼、停采线、上下 顺槽等煤炭易于自燃的地点喷洒阻化剂,降低煤的氧化能力,阻止煤的氧化进程。 6、设计井下采喷洒阻化剂、均压通风等防灭火措施; (1)阻化剂防灭火 a.阻化剂选择 设计选用阻化率较高的氯化钙CaCl2,设计选用CaCl2的浓度为20%。 b.喷洒工艺系统 设计采用半永久性喷洒压注系统,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布置一个储液池硐室,用砂浆砌成容积为5m3的储液池,选用1台WJ—24型阻化剂喷射泵,流量2.4m3/h,压力2~3MPa。 将溶液用胶管送到回采工作面进行喷洒。 c.参数计算 工作面一次喷洒量计算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 - 实验步骤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 仪器名称:ZRJ-1 煤自燃性测定仪 执行标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 20104-2006 实验步骤: 一、煤样制备 1.按GB/T 482-2008《煤层煤样采取方法》的相关规定采取煤层煤样,所采取煤样同时还应符合GB/T 20104-2006《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附录B 的要求; 2.参照GB 474-2008《煤样的制备方法》有关规定,将自然干燥后的全部煤样破碎至10mm以下,采用堆锥四分法缩分至100-150g用于制备分析用煤样,其余煤样按原包装密封后封存,作为存查煤样; 3.将上述100-150g分析用煤样全部粉碎至0.15mm以下,并要求其中0.10-0.15mm的粒度应占70%以上; 4. 粉碎后的煤样在广口瓶内密封保存,并在30d内完成各项测定。 二、装样 1. 采用精度为0.0001g的分析天平精确称取1.0000g制备好的煤样装入样品管中; 2.在样品管的两端塞以少量玻璃棉,并安装在相应气路连接处; 3. 每个煤样同时做两个平行样品,减小实验误差。 三、仪器开机 1. 开机时必须先通载气(N2),后接通仪器电源。如果气路上没安装样品管,则仪器的六通阀必须置于“吸附”位置上; 2. 打开载气(N2)钢瓶,调节减压阀使N2的出口压力为0.50MPa。通载气10min后打开仪器电源,相应指示灯与屏幕点亮表明开机成功。 四、煤样预处理 1. 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并将四路开关阀全部打开,使用稳压阀调节N2流量至40mL/min(使用皂膜流量计测量); 2. 通N210min后,将仪器的柱箱温度设定为105℃,干燥煤样1.5h; 3.完成干燥后,调节柱箱温度为30℃,待温度稳定后打开“桥流”开关即可开始吸氧量测定。 五、煤样吸氧量测定 1. 打开O2钢瓶,调节减压阀使O2的出口压力为0.50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