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1.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2.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3.生物膜:包裹在细胞外表面和细胞器及细胞核的表面,化学成分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少量糖类。在电镜下可见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中间一层电子密度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是脂类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排列成的液态膜。生物膜的功能主要为物质交换、屏障、细胞识别、细胞分化等。
4.细胞器:是分散在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有形成分。包括核糖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微丝、中心粒、中间丝、微量网格。它们能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细胞的各种功能。
5.核仁:具有制造核糖体的功能。核仁呈球形,多为1~2个。核仁位置不定,数量及大小常随细胞类型及功能状态而改变。核仁由蛋白质、RNA和少量DNA构成。
6.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包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7.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薄膜共同向外伸出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的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8.缝隙连接:又称通信连接,呈斑状。相邻细胞间有2~3nm间隙,有许多连接点。冷冻蚀刻复型法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每个连接小体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相邻连接小体对接,小管相通。其功能是进行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细胞间交换、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功能及降低电阻,有利于细胞间传递电冲动。
9.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PAS反应呈阳性。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和网板。基板由细丝状物和细颗粒状物组成,由上皮细胞产生。网板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膜的化学成分为IV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硫酸乙酰肝素和纤连蛋白。其具有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10.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液体,内含有营养物质、氧和电解质等小分子物质,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或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液或淋巴液。组织液对维持组织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11.分子筛:是由长链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孔隙的网状结构。小于孔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等蔓延。
12.肥大细胞:是结缔组织细胞的一种,常沿小血管分布,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中含异染性颗粒,内含祖胺、肝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当受到刺激时,颗粒内物质释放,导致过敏反应。
13.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密质中,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密质的主要支持性结构单位。骨单位是由中央管和数十层骨单位骨板所构成的圆筒状结构。中轴为中央管,内含穿行的血管、神经等,其周围有4~20层呈同心圆环绕排
列的骨单位骨板。
14.同源细胞群:在软骨组织的中部,由一个幼稚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软骨细胞群,每群含有2~8个软骨细胞聚集在一起,位于软骨囊内。
15.类骨质:在骨组织形成的过程中,由成骨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包括胶原蛋白和基质(蛋白多糖),尚无骨盐沉积。类骨质经钙化后即形成骨质。
16.骨质:是骨组织钙化的细胞间质,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由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基质组成,使骨具有一定韧性。基质呈凝胶状,为蛋白多糖,起粘合胶原纤维的作用。无机成分为骨盐,为羟基磷灰石结晶,呈细针状,是骨质坚硬的成分。17.骨板:是骨组织成板层状排列的细胞间质,由大量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少量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骨盐有序沉积所构成的薄板状结构。同一骨板内的胶原纤维平行排列,相邻骨板内的纤维则相互垂直或交叉,能有效增强骨的支持强度。
18.网织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颗粒或细网状,故称为网织红细胞。经1~3天后,核糖体消失变为成熟红细胞,血红蛋白不再增加。成人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该数值的变化可作为衡量骨髓造血功能的一项指标。
19.单核细胞:呈球形,在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直径14~20μm,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质细而松散,着色较淡。胞质较多,弱嗜碱性,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电镜下,细胞表面有皱褶和微绒毛,胞质内有许多吞噬泡、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嗜天青颗粒为溶酶体,内含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等。单核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趋化性和一定的吞噬功能。血液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功能不活跃,其在血流中停留1~5天后,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和体腔,分化为不同种类的巨噬细胞,充分激活后,发挥其吞噬病原体及异物颗粒、消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等相关功能。
20.血小板:呈双凸圆盘状,直径2~4μm,无细胞核。胞质中央为颗粒区,外周为透明区。电镜下,中央区颗粒分特殊颗粒与致密颗粒,胞质内还可见开放小管系统和致密小管系统。血小板是巨核细胞质脱落的小片,由凝血,止血作用。
21.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分布在骨骼肌或心肌的肌质中,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肌原纤维呈细丝状,直径1~2μm,有明暗相间的带,均准确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构成肌纤维的周期性横纹。每条肌原纤维均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①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的暗带中,中央借M线固定,两端游离,插在细肌丝之间。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②细肌丝位于肌节两侧,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平行插于粗肌丝之间,末端游离,止于H带外侧。细肌丝由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分子组成。22.肌节:肌节是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结构基础。每个肌节由½I带+A带+½I带组成。
23.横小管:哺乳动物的横小管分布在骨骼肌的A带与I带交界处和心肌的Z线水平,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并在同一水平面上分之吻合,环绕每条肌原纤维。其作用是将肌膜的兴奋传至肌纤维内部。
24.三联体:哺乳动物的三联体分布在骨骼肌的A带和I带交界处,由横小管及两侧的终池组成。横小管将兴奋从肌膜传递至肌质网膜,使肌质网膜上钙通道开放大量钙离子涌入肌质,引起肌纤维收缩。
25.闰盘:是心肌纤维的连接结构。横位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中间连接和桥粒,使心肌纤维间连接牢固;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能传导电信号,保证心肌纤维收缩、舒张同步。
26.嗜染质(尼氏体):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的粗面内质网常呈现规则的平行排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