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课程标准资料.doc

合集下载

《机电设备概论》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概论》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概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学时: 66 学分: 4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机电设备概论》是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先修课程为《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通过《机电设备概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所必需的机电设备基本知识,具备一定对机电设备工作原理、主要结构的分析能力及对常见故障现象的认识能力。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1. 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机电设备的发展概述(1)机电设备的发展历史(2)机电设备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任务(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本课程的主要任务第二章机电设备的分类及应用第一节机电设备的分类(1)按机电设备的用途分类(2)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2)金属切削机床的型号(3)金属切削机床的技术性能与含义第三节起重设备(1)概述(2)普通桥式起重机的构成第四节办公自动化设备(1)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分类(2)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类型(3)传真机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类型(4)复印机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类型第三章机电设备的构成第一节动力源(1)动力源的类型(2)常用电动机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3)电动机的选择原则第二节传动装置(1)带传动(2)齿轮传动(3)螺旋传动(4)蜗杆传动(5)链传动(6)液压与气压传动第三节检测与传感装置(1)自动检测系统的构成(2)常用传感器第四节控制系统(1)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2)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应用(3)常用的电气控制系统第四章典型机电设备第一节卧式车床(1)卧式车床的工艺范围(2)车床的总布局与构成(3)车床的传动系统(4)车床的主要结构(5)车床的电气控制原理(6)车床的维护与保养第二节数控机床(1)数控机床的构成及各部分功能(2)数控机床的分类、特点及应用(3)典型数控机床第三节电梯(1)电梯的发展史(2)电梯的分类(3)电梯的型号和主要参数(4)电梯的机械系统简介(5)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简介(6)电梯的管理第四节自动化生产线(1)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基本构成(2)机械加工生产线的主要类型(3)机械制造生产线上物料的运输第五节复印机(1)静电复印机的基本工作过程(2)静电复印机的应用技巧(3)静电复印机的日常维护第五章设备管理与安全使用规范第一节设备管理基本知识第二节机电设备的安全使用2. 学时分配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要求更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程学时:IOO学时适用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二、说明(-)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6.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7.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8.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9.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学时:240学时适用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二、说明(一)课程性质《机械制图》是讲授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学生从学习文化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进程阶梯。

该课程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被称为工程界共同的“技术语言”。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1.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国家标准和投影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掌握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绘制方法。

(4)掌握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

(5)掌握标准件、常用件的绘制和查表方法。

(6)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含零件测绘),初步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的绘制和阅读Q(7)了解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能进行手工绘制仪器图和草图。

(8)能熟练绘制出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图面整洁美观、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的图样。

2.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1)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锻炼提升读图和绘图能力。

(2)形成看物绘图和看图知物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专业作风。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共用2个学期,包含十个章节,第十章不作为必学内容。

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难点是锻炼学生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点是第二、三节,难点是第三节;第二章《正投影作图基础和组合体》的重点是第二、四节,难点是第三节;第三章《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作图》的重点是第一节,难点是第三节;第四章《轴测图》的重点是第二节,难点是第三节;第五章《组合体》的重点是第二、三节,难点是第五节;第六章《机械图样的基本表示法》的重点是第二、三节,难点是第四节;第七章《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示法》的重点是第一、二、三节,难点是第五、六节;第八章《零件图》的重点是第二、三、四节,难点是第七节;第九章《装配图》第一、二节、难点是第四节Q(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机械制图》教学以实践教学法为主,结合实际生产生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机电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doc

机电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doc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作为机械的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从而为研究开发机器打下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机电技术与其他技术在产品中的结合日臻完美,机电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日趋缩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提高生产率,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这样就对从事机电工程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机械制图》使学生具备了读图识图的基本能力,让学生能看懂图纸,并正确理解图纸的含义;《Auto CAD》让学生具备了用计算机制图、读图的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机模拟相关机械原理。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模具结构》、《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钳工》的理论基础,为其他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

(3)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5)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培养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专业编码:051300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前言为了落实我校“国家级中职学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实现国家教委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在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教学改革任务,我校编写了部分重点专业的《专业课程标准》。

通过《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实现学生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改革活动,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

与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高效课堂”的实现是落实《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

我们将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该项工作,促进我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目录一、专业名称二、产业与职业岗位分析三、招收对象及学制四、培养目标及规格1. 培养目标2. 人才规格五、课程(项目)体系六、核心课程(项目)设置七、教学进程安排八、课程(项目)学时分配九、专业教师与实训(实验)装备要求十、核心课程(项目)课程标准(一)电工工艺技术(二)机械与电气识图(CAD)(三)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四)PLC与传感器技术应用技术(五)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六)机械维修技术(七)机床设备维修技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一、【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二、【产业与职业岗位分析】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现代制造业加速发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高技能型人才非常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过学校调研分析发现,我国机械制造业机电设备维修类复合型人才奇缺,仅机电设备维修类一线工人在我国的年需求量就达10万人。

随着我市滨海新区的不断发展和建设,以汽车行业、模具制造业、电梯安装维修业、机械加工业、飞机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在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岗位上均出现较大缺口,同时各大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维修一线工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机电技术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机电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2025学时数:72 学分:4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等。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

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培养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运用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等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机与电气控制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总体组成,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课程学习打下高度的相关基础,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提供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运用管理方面的必要知识。

《电机与电气控制》是五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平台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机电维修工、电梯运营与维修工等,主要从事使用和维护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的能力,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调试、维护维修的能力等工作。

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电机与变压器、电气控制技术两大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电机、低压电器设备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基本的电气控制技术,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检修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情况,分析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轨道车辆、机电设备电气线路组装、车辆电气系统调试、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等主要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如变压器的认知、常用电动机的使用与维护、三相异步电动机宜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降压起动制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等项目任务。

《机电一体化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标准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是本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课程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分为对学院实训中心参观及企业参观两部分,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单位)的基本概况、生产管理过程;了解本专业的各种相关信息,包括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思路,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等,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课程以了解职业岗位的的主要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在课程目标的确立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2)在课程结构设计上注重奠定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

(3)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与企业合作进行,注重职业岗位的认知。

(4)在课程的实施上注重采用现场教学,由企业兼职技术人员进行讲解。

(5)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上注重三方评价的方式,侧重过程考核。

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安全教育、认识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学习并分组研讨、总结,认识机械制造企业大体概况,了解机械设备的主要组成、结构及特点以及机械的装配工艺等相关知识,熟悉机械相关企业的运营及管理制度,机械的检修制度及检修方法,明确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方向及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及岗位任职要求以及在轨道行业从事相关工作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

1 .专业能力(1)了解普通车床、铳床、钳工和焊接的相关设备及工作原理。

(2)了解目前国内外机械的最新发展状况。

(3)了解机械维修设备及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机械维修工艺过程,机械零部件的维修方法。

(4)了解机械的组成、结构及相关原理。

2 .方法能力(1)能够进行实训中心各类机床功用的分辩。

(2)能够说出普通车削机床、普通铳削机床、钳工或焊接加工的操作要领。

(3)能够了解企业相关岗位职责及从业人员的职业纪律、职业规范。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是一个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专业核心课程, 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通过学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达到对工业控制要求完成编程设计, 调试的能力。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于传统的顺序控制、闭环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以及复杂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工厂自动化网络等。

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技术, 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之一。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急迫任务。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相衔接, 与后续课程《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等相衔接, 共同培养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三、设计思路通过教师到企业对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必备的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调查, 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为服务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岗位能力, 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 设计教学内容。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意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思维习惯,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使学生掌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理论的精髓。

本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模块以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主要应用方向分为以下四类: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特点、结构组成、工作原理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指令系统、编程方法、PLC系统的设计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调试和维护方法4.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网络连接等可编程序控制技术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施教, 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一个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角度下手分析问题并解决, 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应用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通过各项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机电专业 课程标准

机电专业 课程标准

机电专业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控制理论及工程、检测技术及工程等,这些课程是机电专业的重要核心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3.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此外,机电专业的课程标准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实践环节:机电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更新课程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专业的课程内容也应该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

3. 注重学科交叉:机电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4. 突出专业特色:机电专业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突出这些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机电专业学习导航课程标准

机电专业学习导航课程标准

机电专业学习导航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有一个感性认知,了解机电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及机电技术专业的概况等,对学生就业岗位及职业面向形成初步认识;使学生明确从事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所必需的机电设备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一定的对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的分析能力及对常见故障现象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对本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明朗化,激发学习欲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对将来就业充满信心。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概况和从业岗位,了解机电设备的构成,掌握对典型机电设备进行常规调整、维护和保养的知识,明确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知晓企业所需本专业人才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能够借助产品说明书查阅、分析设备功能、性能及主要技术参数,能规范操作机电设备,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及良好的道德意识。

(一)知识和德育目标1.了解机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

2.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从业岗位及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3.了解机电设备发展概况、分类、用途、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

4.了解常见典型机电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安全使用常识。

5.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人格和良好的从事心态,形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具有安全、效益和创新等意识。

(二)能力目标1.培养专业认知和专业分析的能力。

2.能借助产品说明书,查阅和分析常见机电设备功能、性能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3.能分析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初步认识电气驱动及控制系统。

4.初步具备典型机电设备常规调整、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三、参考学时64学时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认知课程。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基础课程学时:IOO学时适用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二、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初中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2.能使用万用表正确测量电阻、电流、电压和电位。

3.能分析简单直流电路。

4.能正确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

5.了解电容的性质和用途。

6.能熟练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7.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8.会分析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和R1C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及功率。

9.认识三相交流电路并会简单分析。

共IOO学时,其中理论80课时,实践课20课时。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分二个学期。

课程重点是第二章直流电路中的简单直流电路和第四章磁场与电磁感应部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电路的能力。

难点是第二章中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和第五章单相交流电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实物进行直观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指导学生加深理解和知识的连贯性,提高动手能力。

(五)实践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内容与要求积极参加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提升电工基础的实践知识,锻炼学生安装、调试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电工基础知识,使知识水平达到中级维修电工中对本课程的的要求。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机电技术运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电力拖动》、《机床电气维修》等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为毕业后继续提升能力学习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XX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目录《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 (1)《可编程控制器P1C》课程标准 (5)《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2)《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7)《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20)《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24)《维修电工》课程标准 (28)《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电子产品装配是中职教育层次机电应用专业的校本教材,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电子装配技术的常识,熟悉具体电子装配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常用仪器仪表及其工具的使用、焊接与电子产品整机安装的基本技术,具备中级电子装配技能人员应具备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

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独立且不可或缺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应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

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分常用元器件的认识、常用仪器仪表及其工具的使用、焊接以及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共四大技术项目,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任务,每个任务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电子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制造技术方向)课程标准《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46学时)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制造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具备零件测绘和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能熟练运用一种CAD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高技能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和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

本课程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即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包含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两部分内容。

鉴于计算机绘图已逐渐代替手工制图,是现代高技能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为了使本课程在教学中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设计时考虑相对弱化画法几何的教学和板图尺规练习,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培养,力求打破固有的体系,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 》有机整合,形成一门综合化的核心课程《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

考虑到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一节介绍国外常用的第三角投影视图的画法与识读。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正投影法来分析、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用绘图软件(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形、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及简单三维造型的能力,并能进行相关的尺寸与技术要求标注。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目录《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1)《典型电气控制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10)《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8)《PLC应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 (25)《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33)《机电设备概论》课程标准 (4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49)《机械加工基础》课程标准 (56)《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62)《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70)《钳工基础实训》课程标准 (76)《装配钳工》课程标准 (83)《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维护》课程标准 (90)《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思路(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

课程的功能在学生学完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基础上,采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选择、使用常用低压电器,连接与安装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初步能力,为后续学习《机床电气控制》、《传感器及应用》、《PLC控制技术》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职业能力分析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以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形成连接与安装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初步能力为主线设计项目课程结构;按照电工电子相关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设计学习任务系统;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十三个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

二、课程学习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电工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知识目标1.掌握安全用电基本常识;2.分析简单的交、直流电路的方法;3.理解变压器、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的符号、结构和工作原理;4.了解常见半导体元器件的特性及应用;5.知道常见的电子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能力目标1.能连接一般的直流电路;2.会安装和维护一般照明电路;3.能安装简单的配电线路;4.能独立使用用仪器、仪表和工具并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5.识读简单的电工、电子线路图;6.能识别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7.能安装和调试基本电子电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控编程加工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机电专业课程标准资料

机电专业课程标准资料

东平县职业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试行)2013年9月目录课程(项目)教学标准前言................................................ (2)《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11)《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2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 (27)《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33)《钳工工艺及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40)《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47)《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课程标准 (60)《液压气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70)《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78)《电气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标准 (81)《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93)《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103)《空调制冷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110)《焊接工艺及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113)前言课程标准的编写贯彻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着力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增强课程标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加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

课程标准中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兼顾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和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专业课中的专业技能课支撑了后续的专门化方向课,学生学习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瞄准了多个相关岗位群、职业群,在不同的课程中均有如何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课程标准在引导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力图突破传统学科式教材的片面强调体系完整性、严密性、理论描述性的编写方式,积极探索与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在实验实训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室等新型教学环境中行动导向的实施,指导这种新型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平县职业中等职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试行)
2013年9月
目录
课程(项目)教学标准
前言................................................ (2)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3)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11)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2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 (27)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33)
《钳工工艺及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40)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47)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课程标准 (60)
《液压气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70)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78)
《电气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标准......................... (81)
《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93)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103)
《空调制冷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110)
《焊接工艺及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113)
前言
课程标准的编写贯彻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着力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增强课程标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加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

课程标准中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兼顾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和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专业课中的专业技能课支
撑了后续的专门化方向课,学生学习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瞄准了多个相关岗位群、职业群,在不同的课程中均有如何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课程标准在引导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力图突破传统学科式教材的片面强调体系完整性、严密性、理论描述性的编写方式,积极探索与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在实验实训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室等新型教学环境中行动导向的实施,指导这种新型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课程标准所指导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方向涵盖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等领域,其中的核心课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需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又要体现出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制、不同岗位的需求。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认知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独立进行学习;通过项目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直流电路元件及分析方法。

3.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及三相交流电。

4.了解磁路相关知识
5.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计算
6.了解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性。

7.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8.掌握常用电工设备和元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及正确选择和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电工仪表对简单电路进行安装、调试与测量。

2.能识读和分析典型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

3.能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与计算。

4.初步具有借助工具手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分析电路的能力;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及产品的相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5.可以查找和排除简单电路的故障。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与环保节能意识。

3.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4.培养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

5.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

三、参考学时:126学时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