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三次工业革命PPT

合集下载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证明,科学和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知识源泉。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

欧洲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

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兴工业产生。

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与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的现代化启动,美欧开始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移。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

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

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工业革命 课件

工业革命 课件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蒸汽机在哪些领域得到 了应用?
蒸汽机
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成为工业革 命的标志。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哈格里夫斯(英)
阿克莱特(英) 瓦 特 (英 ) 富 尔 顿 (美 ) 史蒂芬孙(英)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呢? 英国最早完成 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手工工场 迅速发展
政治前提
经济条件
技术条件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 国,由一系列的重大发明和技术革新而 引发,给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 大的变化,掀起了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 浪潮,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 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珍 妮 纺 纱 机
人力
水 力 纺 纱 机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自然力
蒸汽机在哪些领域得到 了应用?
蒸汽机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铁路建设
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 条公用铁路。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 英国出现了铁路建设热潮,后扩展到 美、法等国。1840年世界铁路里程为 9000千米,到1870年增加到21万千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用于铁路的投资 占世界工业总投资的1/4。
蒸汽机车
珍妮纺 纱机
1765 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里夫 斯(英)

新教材《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PPT课件历史教材1

新教材《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PPT课件历史教材1
深层影响: ①推动城市化 ②出现工人阶级
(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 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 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 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 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 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 明的兴盛》
材料二:土地圈占后单位面积产量有 明显提高。……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在 18 世纪下半叶以后,此时圈地达到高 潮。 ……谷物产量 1700 年为1477 万夸特, 1750年增长到1647万夸特, 1780年为1856万夸特, 到 18 世纪末 已达到 2110 万夸特。 ——何洪涛《论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 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义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原始积累
明月好同三径③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制 黄庭坚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四驱”思维
殖民扩张
度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特点”“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农产品
工业革命的背景
1 政治前提:英国率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 经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 市场: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广阔市场 4 技术:手工工场的经验积累为技术改革提供了条件 5 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自由劳动力
圈地运动
国内市场

本 主要涉及行文思路上,结构上,表达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
期历程,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 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侧面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之外,又以“明烛南天”“绛皓驳色”等进行侧面烘托,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又生动有趣。

高考历史三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补充内容)1、三次科技革命中分别产生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对工业布局产生什么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兴工业部门:产生了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布局的趋势: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由河流峡谷走近煤炭产地,轻工业发展迅速。

(2)第二次科技革命新兴工业部门:产生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成。

(3)第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部门: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工业布局:总体趋势是分散,发达国家以分散为主,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1)第一次工业革命A、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B、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C、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2)第二次工业革命A、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C.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3)第三次科技革命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C.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3、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4、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什么是破坏性和建设性?前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破坏性使命”、“建设性使命”表现在哪些方面?(1)所谓“破坏性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

所谓“建设性的使命”是指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破坏性:A、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思想上:“天朝上国”的梦幻破灭了②建设性:A、政治上: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B、经济上: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农民阶级:洪秀全、洪仁玕,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资产阶级早起维新派:王韬、郑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①破坏性:A、政治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C、思想上:冲击了封建思想②建设性:A、政治上: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B、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C、思想上: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5、近代以来,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迎浪”而上。

高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精品课件

高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精品课件
08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代表国家 开始时间 标志
美国、德国 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发明电灯 卡尔•本茨(德)发明内燃机,并试 制汽车成功 1903年,莱特兄弟(美)发明飞机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主要发明
时代特征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美国著名发明家、企业家)
"他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也是人类的恩人。“
第二次科技革命:
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不甘心落后的中国人,展开 了哪些救亡图存的运动呢? 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转 变为制度的学习。
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放战争 图1
大跃进 图2
图3
天宫一号(中国首 个空间实验室)
交通成就
时代特征
三次工业革命
1736年,瓦特生于英国造船业发达的格拉斯哥城附近的格里 诺克镇,他的祖父和叔叔是机械工人,父亲是造船工人。因为家 里穷,瓦特几乎没上过学,但从小就懂得不少机械制造的知识, 培养了制造机械的兴趣。瓦特18岁那年进格拉斯哥城学习手艺, 后来又去伦敦专门学习机械制造业。 1763年,瓦特负责修理一台苏格兰铁匠纽卡门发明制造的蒸 汽机,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蒸汽机。经过认真研究,瓦特发现纽 卡门蒸汽机的缺陷:燃料耗费太大、笨拙、应用的范围有限、只 能用于矿井抽水和灌溉。瓦特克服经济困难,经过反复实践,终 于制成了有分离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可节省75%的燃料。 1782年,他又成功地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1784年,瓦特对它进 行了改进,为它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使它能 适用于各种机械的运动。从此之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 造纸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了。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上,由农业转入工业社会,共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

分别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6年英国著名发明家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后来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第一工业革命标记:主要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改用蒸汽机机器替代。

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和改革,拉开了欧美实惠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当时中国还处于清朝乾隆年间,也是中国封建集权发展的最顶峰,当时中国国力还非常强大,即便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仍然视中国为天朝上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开始于英国。

标记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受益:欧美。

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清,末期,开始没落。

第一次鸦片后,列国侵略。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的科学技术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美国开始,受益全球。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中国建国初期。

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1983年, 我国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在 国防科大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银河-Ⅱ” 十亿次巨型机
“银河-Ⅲ” 百亿次巨型机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五”升空
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六”发射
时间
1957 年
1958年


1959年

1961年
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69年
1981年4月12日
1945年

1949年


1952年
技 1953年~1964年

1954年6月
1957年

40年代后期

1959年


1964年

1978年
国家
成绩
苏联
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美国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
蒸汽轮船 蒸汽机车
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影响
对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
界的面貌,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影响
对中国: 政治:西方国家侵略中国: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
成就
成就领域
国家 发明家
主要成就
影响
电力的广泛应 用
德国 美国
西门子 爱迪生
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 放映机
进入“电气时代”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最好列成表三次不能都称为工业革命,第三次应该为科学技术革命,前两次可以为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

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杰出能干的工人,也有具有发明精神的人,但这些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此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最根本的原因:是18世纪时英国的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 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工业革命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⑴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 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⑵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一定的国内市场;(英国圈地运动)
社会影响 1.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 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 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国际关系,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各地联系更加 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英国圈地运动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 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 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 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贵族们纷纷 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 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被赶出家 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当时著名的作家托马斯· 莫尔在一本叫作《乌托邦》的书中写 道:“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 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 市”。 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种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为它准备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自由 的雇佣劳动力以及一定的国内市场。 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新贵族有两种人:第一是原来的 封建贵族,但是他们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种是资本 家,在发展起来后,后期被国王封为贵族。

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历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乙巳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

人类历史的三次

人类历史的三次

人类历史的三次“工业革命”标志以及即将来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1.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1)雄厚的资本,(2)充足的劳动力,(3)丰富的资源和原料,(4)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其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3.工业革命的大致发展过程是:(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2)改良蒸汽机,(3)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4)交通运输革新。

4.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第一艘汽船,1819年一艘美国轮船成功地横渡大西洋,(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工业革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5.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各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 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二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C 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新能源(电力,石油)的发展和利用.(2)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3)新通讯的2.标志,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品系列:《三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品系列:《三次工业革命》

• 启示:
• 1.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在带给我们物质文 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分配的不 公。 • 2.我们不可能停止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问题 的本质是如何正确的利用资源。只有合理的 开发利用,并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形成良性循环,人类才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 3.针对目前青少年沉溺网络的现象,应采取 有效的措施,让网络的积极作用影响青少年。
诺贝尔 (1833—1896)
思考、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经济: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积极
政治: 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 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 多彩 消极: 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 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2.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 B 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应用 C.飞机的迅速发展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3、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 革命的有: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行 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 B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是 A. 英国人法拉第 B. 德国人西门子 C. 比利时人格拉姆 D. 俄国人雅可比 C 9. 柴油机的发明者是 A. 卡尔•本茨 B. 戴姆勒 C. 爱迪生 D. 狄塞尔 D 10.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 不包括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制造业 D.煤炭开采业 D 11. 诺贝尔奖开始颁发是在 A. 1900年 B. 1901年 B C. 1902年 D.1903年
5.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C. 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 D.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6.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 科学技术的 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人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D.电力取代 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7. 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出了理论根据的科学 家是 A. 英国人吉尔特 B. 德国人西门子 C. 英国人法拉第 D. 丹麦人奥斯特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 ⑵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⑶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⑷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 (四)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⑴1803年美国富尔顿发明 汽船 ⑵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五)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⑴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 和导轨系统的车床。⑵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意义:近代技术体系最终建立
5.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C. 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 D.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6.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 科学技术的 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人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D.电力取代 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7. 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出了理论根据的科学 家是 A. 英国人吉尔特 B. 德国人西门子 C. 英国人法拉第 D. 丹麦人奥斯特 C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一)起止时间: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二)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三)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四)化学工业的建立: ⑴无机化学工业和有机化学工业(塑料、人造纤维、人造染料等) ⑵1887年(瑞)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五)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⑴电报: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⑵电话:1875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⑶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无线电之父” 影响:促进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 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 步密切。
2010历史高考专题复习 精品系列课件
74《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知识结构:
万能的原动机与“蒸汽机时代”(瓦特)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电气时代”(法拉第、西 门子等)
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
三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一)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二)棉纺织业技术革新:
棉纺织业 纺纱 珍妮纺纱机 1765年 织布 飞梭 骡机 机 械 加 工 制 造 业 诞 生 近 代 技 术 体 系 最 终 确 立
水力织布机
采矿、冶金业
纽可门蒸汽机
动工业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交通运输业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力的广 泛运用 理论前提: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 内燃机的 发明应用
3、大批手工业工人被“抛到街头上去”后,又到了何处? 成为了什么人? 到资本家的工厂里成为雇佣工人。 4、分析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分组讨论学习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在发明创造者的人才素质、 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及部门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具 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1)人员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 匠,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2)成果质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 的总结,属经验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自然科学突 破的产物,属科研型,因而量多质高。 (3)发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先只限于英国,后逐 渐发展到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在多国进行。 (4)发生部门: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 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以电力、 交通、通讯、化工等几个行业同时发生,主要在重工业部 门展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猛烈。
诺贝尔 (1833—1896)
思考、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经济: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积极
政治: 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 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 多彩 消极: 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 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8. 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是 A. 英国人法拉第 B. 德国人西门子 C. C 比利时人格拉姆 D. 俄国人雅可比 9. 柴油机的发明者是 A. 卡尔•本茨 B. 戴姆勒 C. 爱迪生 D. D 狄塞尔 10.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 不包括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制造业 D. D 煤炭开采业 11. 诺贝尔奖开始颁发是在 A. 1900年 B. B 1901年 C. 1902年 D.1903年
材料一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 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 伟大杠杆。 材料二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 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材料三 因为在最先 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请回答:1、材料一涉及到的史实称作什么?工业革命。 2、说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期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 做出重要贡献的发明家。 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
柴油机:狄塞尔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影响 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 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1. 最先把制造蒸汽动力的设想付诸实施的是 A. 阿克莱特 B. 巴本 C C. 纽可门 D. 瓦特 2. 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加速了 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骡机 C.改良后的蒸 汽机 D.蒸汽机车 3. 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突破 C 于 A. 英国 B.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4. 下列机器由美国人首先发明的是 A. 水力织布机 B. 改良蒸汽机 C. 汽船 D. 蒸汽机车 C
12.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 B 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应用 C.飞机的迅速发展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3、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 革命的有: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行 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 B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