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单位间 的换算及简单推理
第一单元 质量单位
![第一单元 质量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6469025ceff9aef8941e06bd.png)
第一课时质量单位“克”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了解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感受1克的实际质量,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能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天平、一些2分硬币、黄豆、花生米等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
多媒体课件、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些2分硬币,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质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
师出示图片。
图片信息: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图中的这3枚蛋分别是象鸟蛋、鸵鸟蛋和蜂鸟蛋。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蜂鸟蛋给你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蜂鸟蛋非常小或重量很轻等。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蜂鸟的蛋不到1克,那1克有多重呢?师总结: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可以用克、千克、吨等单位来表示。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探求新知1.介绍质量单位——克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克是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板书:质量单位——克)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g”表示(板书:g),指导书写。
2. 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克“g”。
教师出示生活中学生喜爱的一些食品图片,让他们发现里面标有的克“g”。
(具体图片见课件)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㈠.体验1克有多重?1.估计1克有多重?。
师:同学们,1克有多重?和身边的哪些物品差不多呢?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二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3b2318b7360b4c2e3f64d3.png)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5页第4课时教学目标:1.在初步建立克、千克、吨质量观念的基础上,知道了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根据质量间的单位换算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索求知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推理出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根据质量间的换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教师准备:重500克的食盐两袋、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认识1千克=1000克1、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2、出示并解决问题1:1千克里有多少克?出示1袋盐让学生掂一掂它大约有多重,然后读一读这袋盐上的质量到底是多少,(500克)。
接着出示两袋盐,这两袋盐重多少?3、师介绍:这两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用1千克来表示,那么也就是说1千克=1000克。
4、说一说,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5、解决问题2: 3千克=?克、2000克=?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那么3千克=?克、2000克=?千克,说说你的想法。
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认识1吨=1000千克1、引导:已经知道1吨大约是40个小学生的体重,如果一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共多少千克?(1000千克)那么1吨与1000千克有什么关系呢?2、小结:1吨=1000千克3、进一步认识:5吨=5000千克,9000千克=9吨。
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1、我问你答。
3吨=()千克2000千克=()吨()吨=5000千克6000克=()千克7千克=()克分别找学生填。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在〇里填上“>”、“<”或“=”。
500克〇5千克 4吨〇3900千克 2200克〇3千克3千克〇3000克 10千克〇1000克 6000千克〇6吨4米〇40厘米 9000米〇8千米 700厘米〇70分米(1)学生判断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克、千克、吨的认识1剖析
![克、千克、吨的认识1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c901288bd63186bcebbcfc.png)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
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课时安排:5课时信息窗一:动物趣闻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
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0b08260b4c2e3f57276320.png)
)吨=5000千克
6、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计量 单位
100( 克 ) 4(千克) 4( 吨 )
10(千克 )
13、在○里填上“﹥”、“﹤” 或“=”。
500g﹤ ○5kg
4t﹥ ○3900kg
3kg○ = 3000g 2200g﹤ ○3kg
10kg﹥ ○1000g 6000kg○ = 6t
小马虎日记
早晨,天刚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 5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 妈妈早就准备好了一杯250克的牛奶、一个 55千克的鸡蛋和一个200吨的苹果。不一会 儿,早饭吃完了,我亲热地跟可爱的小狗 告别,这只小狗足足有20克重。我背起3吨 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去,刚到学 校大门,就看见一辆满载着约4克的粮食的 大货车正在食堂卸货呢!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
执教教师:回民小学
程言言
回顾整理:
质量单位 适合计量物品 符号表示
克
千克 吨
计量较轻物品有多重
计量较重物品有多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有多重
g
kg t
我问你答
3吨=( 3000 )千克
2000克=( 6000克=( 2 6 )千克 )千克
( 7
三年级数学上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9dac8c376baf1ffd4fad03.png)
800g( )4kg 3kg( )3000kg 7000g( )9kg 4t( )4000g
2.填上合适的单位。
猎豹体重80( ) 鲸鱼体重34( ) 袋鼠体重30()
每小时跑100( ) 每小时游30( ) 每小时跑50( )
五、应用与反思
1.我问你答
同桌互相问答,训练单位间的换算。
2.回答问题。
教师精品教案
学科组:三年级数学
备课人:
课题: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7—9页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学生能够对质量单位克 千克 吨加深认识,能够根据千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及简单推理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及简单推理
把千克换算成吨,在方法上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师生共同总结。
三、探索解决方案
1、学生解决上述问题,并由学生总结: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质量用千克,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的质量用吨作单位。
2、我问你答。你能把我说的单位快速转化为“千克”吗?
2000克=( )千克 6000克=()千克 7千克=( )克 9千克=( )克
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 )克,也就是( )千克。2000袋这样的盐重( )千克,也就是( )吨。
板书: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1)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内交流。
2.班内集体交流。
1000千克=( )吨 5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50吨=( )千克
《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56a16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0.png)
《吨的认识》教案《吨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教师的体重。
教师提问:你在估计老师体重的时候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引入“吨”。
教师出示几种比较重的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能估计下面几种动物的体重吗?学生估计后,教师出示它们的体重,提问:如果这几种动物的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会怎么样?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学生分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
小组内交流感受。
班级内汇报。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教师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学生读,教师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想象:如果把1吨重的大米装成一大袋,这一袋你能搬得动吗?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计算: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全班学生的总体重有没有1吨?指出: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3个同学起立,学生观察、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973f1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e.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篇一含义: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2吨=2000千克方法分析: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00千克,即2吨=2000千克。
方法归纳: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
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
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平均重3—4吨,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
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
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1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https://img.taocdn.com/s3/m/4c5b2a146bd97f192279e967.png)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重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班有学生64人,是大实验班,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
但由于平时学生小组活动开展得多,这就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就质量知识而言,学生平时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亲身体验,仅停留于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具体质量没有感觉。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交流。
(1)汇报: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信息,说说你的调查信息。
(教师解释:购物的时候,商品的好坏叫做质量;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也叫做质量。
板书:质量)(2)启发:你有什么发现呢?(3)互补:①有的用千克,有的用克,还有用公斤、斤作为单位的;②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2.揭题千克和克是国际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自然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教师还注意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引入“质量”这一名词。
)(二)自主求知1.交流自学收获,获取基础知识。
(1)出示:自学引导题(实物展台)。
①你能找到重1千克和1克的物体吗?②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③你知道怎样用字母表示千克和克吗?(2)互学。
①通过观察包装袋,我知道了1袋盐重500克,2袋盐正好重1千克。
人教2014版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人教2014版第三单元: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be740bf18583d0496459a6.png)
三、测量【教学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相应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通过实践活动,辅助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根据物体的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
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体验1毫米、1分米、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2、建立“吨”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1、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知道1厘米=10毫米。
2、能够根据分离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3、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4、能熟练运用列表的放阿飞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与方法】:1、让学生实际测量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体验1毫米的长度,;让学生观察直尺、动手测量,当测量不是整厘米时,用毫米来表示。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走一走、实际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体验1千米有多长。
让学生熟记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正确的换算方法,从而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22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3e372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71.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
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
(出示课件)。
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2、了解学习起点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3、谈话揭题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1、搬一搬(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
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
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吨与千克的换算教案
![吨与千克的换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55b14a650e52ea5518986c.png)
《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设计杨丽娟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红旗路小学电话:QQ0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版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2页例8及“做一做”,练习七的第3题。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吨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例8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其推理过程与“千米和米的换算”相同,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评价和概括换算方法。
通过推算,也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鉴于书中例8比较简单,我将例8改成了生活中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的解决问题,让学生产生换算的需要,从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前面对千克与克、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的学习,对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掌握起来并不是很困难,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质疑,逐步掌握换算的算理和方法。
在掌握换算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提高练习中的思维难度,增加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1吨=1000千克,掌握吨与千克换算的算理与方法,能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及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与汇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地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换算。
2、难点:掌握吨与千克换算算理与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汇报教学准备:磁板、课件、学习单四、教学过程(一)专项训练,复习导入1、一头成人大象约重4();电梯的载质量1000()。
2、1吨=()千克1000千克=()吨3、6000里面有()个1000 8000里面有()个10004、()个1000是5000 ()个1000是4000(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出示问题:粮仓里有6吨大米,如果一辆卡车一次运2000千克,需要运几次?(1)找寻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想想解答时要注意什么?(2)小组分工,合作解决:分析题意、讲解思路、列式表达、检验作答。
暑期专训数学三年级-复习第七讲-克与千克及推理-提升版人教版
![暑期专训数学三年级-复习第七讲-克与千克及推理-提升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56085a69dc5022abea0093.png)
第7讲克与千克与推理考点一:克与千克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延伸: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考点二:数学广角——推理1.简单推理:(1)两种:不是就是例:硬币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2)三种:确定不是就是109页例12.稍复杂推理(阅读推理)方法:(1)抓住确定信息,进行推理。
(2)用表格法去排除典例精讲【典例1】(2020秋•花都区期末)1千米和1千克比较()A.1千米大B.同样大C.无法比较【分析】因为1千米表示的是物体的长度,而1千克表示的是物体的重量,单位不同,所以无法比较其大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分析知:1千克和1千米无法比较大小;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对于单位不同的两个量不能比较其大小.【典例2】(2020秋•岳池县期中)3000千克=3吨5千克=5000克1千克﹣200克=800克1吨﹣9千克=991千克【分析】(1)低级单位千克化高级单位吨除以进率1000;(2)高级单位千克化低级单位克乘进率1000;(3)把1千克化成1000克再计算;(4)把1吨化成1000千克再计算。
【解答】解:(1)3000千克=3吨(2)5千克=5000克(3)1千克﹣200克=800克(4)1吨﹣9千克=991千克故答案为:3,5000,800,991。
【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
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
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只把数值相加减,单位不变。
【典例3】3个人踢毽子,分别踢了75个、68个和83个.黄霏霏踢了83个,苹苹踢了75个,龙一鸣踢了68个.【分析】先比较75个、68个和83个的大小,即83>75>68,又因为龙一鸣踢的最少,所以龙一鸣踢了68个;再根据苹苹踢得不是最多的可得,苹苹踢了75个;那么剩下的黄霏霏踢了83个;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83>75>68又因为龙一鸣踢的最少,所以龙一鸣踢了68个;再根据苹苹踢得不是最多的可得,苹苹踢了75个;那么剩下的黄霏霏踢了83个;答:黄霏霏踢了83个,苹苹踢了75个,龙一鸣踢了68个.故答案为:83,75,68.【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逻辑推理,关键是根据逻辑关系确定苹苹踢了75个.【典例4】二年级举行数学竞赛,淘淘、壮壮和依依取得前三名,已知淘淘不是第一名,壮壮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请问第一名是()A.淘淘B.壮壮C.依依【分析】因为“壮壮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只能壮壮是第三名,又因为已知淘淘不是第一名,那么剩下的依依是第一名;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壮壮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只能壮壮是第三名;又因为已知淘淘不是第一名,那么剩下的依依是第一名;答:第一名是依依.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逻辑推理,关键是根据逻辑关系确定其中的两人不是第一名,剩下的一人一定是第一名.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盘子里有菠萝、橙子、西瓜、草莓四种水果,小华、小明、小伟都不吃草莓,其他水果每人只吃一种.小华说:“我不吃西瓜.”小明说:“我既不吃橙子,也不吃西瓜.”小华吃的是()A.菠萝B.橙子C.西瓜D.草莓【分析】小华、小明、小伟都不吃草莓,说明三个人只吃菠萝、橙子、西瓜;又因为小明说:“我既不吃橙子,也不吃西瓜.”所以小明吃菠萝;小华说:“我不吃西瓜.”那么只能是橙子.【解答】解:小华、小明、小伟都不吃草莓,说明三个人只吃菠萝、橙子、西瓜;又因为小明说:“我既不吃橙子,也不吃西瓜.”所以小明吃菠萝;小华说:“我不吃西瓜.”那么只能是橙子;答:小华吃的是橙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逻辑推理,关键是根据逻辑关系确定小明吃菠萝.2.李冰、王亮、胡江、张风一起排队上车.张风在李冰和王亮的中间,胡江在最后,李冰不是第一个.那么第一个是()A.李冰B.王亮C.胡江D.张风【分析】张风在李冰和王亮的中间,可得排列顺序是李冰、张风、王亮或王亮、张风、李冰;又因为胡江在最后,李冰不是第一个,所以排列顺序是王亮、张风、李冰、胡江;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张风在李冰和王亮的中间,可得排列顺序是李冰、张风、王亮或王亮、张风、李冰;又因为胡江在最后,李冰不是第一个,所以排列顺序是王亮、张风、李冰、胡江;所以第一个是王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逻辑推理,关键是根据逻辑关系确定排列顺序是王亮、张风、李冰、胡江.3.(2020秋•娄底期中)下面最重的是()A.6080千克B.6800千克C.6吨8千克【分析】把复名数6吨8千克化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单名数,然后再根据数值的大小,把这此名数进行比较、排列即可看出哪个数量最重。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41d709b0717fd5370cdc6d.png)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第1课时:“克”的认识;第2课时:“千克”的认识;第3课时:“吨”的认识;第4课时: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1《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鸡蛋、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了解动物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从哪获得的?(学生自由交流)2、出示课件:课本第二页的示意图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四个小动物一起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起了解动物世界中的数学问题。
(引出课题)3、学生自读,教师把几个质量单位用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数据:1克 1千克 40千克150吨 1吨老师总结,同时课件展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克、千克、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实际上就是物体的质量。
克、千克、吨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4、学生置疑:看到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认识各种秤,介绍各种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以教师解释为主。
2、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秤一秤准备好的物体,并填表。
(一角硬币、鸡蛋、苹果、食盐、字典)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秤,不会操作的教师可以做示范。
1、汇报展示、交流进步(1)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小组来展示,并说说秤的结果。
(2)师问:“1克有多重”?学生会拿出硬币,然后让每个学生都掂一掂,再次体会“1克有多重”(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2、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面包)3、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因为准备的秤中有的以克计,有的还可以以千克计,所以在上表中记录的两袋的重量就会有不同答案,1000克或1千克)师:这两张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两袋盐的重量记法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盐都是一样的,那质量也应该一样,虽然记法不一样,但是应该相等,所以1千克=1000克(注意:这个地方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吨的认识和简单换算
![吨的认识和简单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c87f82334a7302768e9939c3.png)
通过提一大桶矿泉水,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吨的质量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通过估一估、找一找、算一算等一系列的数字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获取了吨的有关知识,建立了吨的质量观念,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体重。
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感受对方的体重。
3.同桌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感慨很多,结合生活实际,感受1吨有多重,让学生提20千克的矿泉水体验2桶有多重,这样的50桶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更进一步体验1吨的重量。我通过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一个三年级同学的体重25千克,再想象40个同学的体重,但其实,部分学生体验只停留在表面,还是很难想象1吨的重量的。作业中,对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掌握得还不错,就是解决有关“限载”的问题时审题较有困难。课堂作业本中“哪些水果正好是1吨”对“正好”的关注还不够,也有些同学只想到了1种,不够全面。对于“吨的认识”应该加强有关解决问题的综合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克、千克、吨的认识
![克、千克、吨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05964d687c24028905fc3cc.png)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大约是1克的物品,我们一起看一看。
5.师:学具袋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一袋10克重的感冒颗粒,掂一掂,感受一下。感受完了组长收回学具袋。
师:1袋感冒颗粒的质量是10克,那5袋感冒颗粒的质量是多少呢?10袋呢?学具袋里还有一块香皂,它的质量就是100克,轮流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通过观察、操作等丰富的活动,感受1千克,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整个学习过程更活泼、主动,更具有个性化,并能充满生活的气息。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本79页第2题,80页第5、10题。
选作:课本80页第7题
板书设计
质 量 单 位
克(较轻) 千克(较重)吨(很重)
g kgt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80页8,9,13,14题。
2、猜体重
教学小记
审视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的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用天平称、用手掂后说感受,找一找生活中约重1克、1千克、1吨的物品,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克、千克、吨”的感知经验,培养了估测意识,也为今后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初步感受1吨
师:1吨有多重?谁能说一说?
展示教师搜集的几个生活中大约重1吨的物体,学生一起来感受一下。
3.再次感受1吨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袋25千克的大米,每个同学都来提一提,提不动就两个人抬一抬,感受一下大米的重量。谁起来说说你的感受?像这样重的大米多少袋是1吨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教学设计(1)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d5e620e55f0e7cd1852536ec.png)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教学设计(1)(4)解决问题铅球篮球乒乓球杠铃4 650 4 50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知道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1)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
(2)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即可,只要合理就正确(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教师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2. 合作学习(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2)独立试做: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6吨=()千克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以“吨”作单位?(1)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
(2)一吨,相当于10头100千克的猪;相当于2头500千克的牛;相当于40个25千克的学生……(增强质量单位与生活的联系性)2.感悟生活中的“吨”,教师补充资料。
一吨很重,只有计量较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时才用吨作单位。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为了计算方便和实际需要,常常要把吨改写成以千克作单位的数,或者把千克数改写成以吨作单位的数,进行千克与吨的互化要根据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可以不必写出来.五、巩固应有,拓展提高1.填一填。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详解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04ae66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5.png)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详解本节中考考查的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纯净物质量的计算;涉及气体体积、溶液体积或质量的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是不纯物质量的计算;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中考命题的热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中考考查的热占是含有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杂质不参加反应)。
考查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计算题。
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学习时要注意理解内因: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而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正因为如此,化学反应前后的各元素的质量也一定不会变。
利用这一点可以把很多复杂的计算进行巧算。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或化学反应;②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反应条件;④检查是否需要标注“↑”或“↓”。
3意义: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4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
2022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2022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a5b56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2.png)
2022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2022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二)新授: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3)学生排队尝试(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新课堂第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2.培养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认真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同学们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学习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板书:克、千克、吨)。
还学到了哪些知识?(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吨用t表示,板书:g、kg、t)。
2.克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哪些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克表示?(大部分学生会说到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小鸡、苹果等物品的质量),千克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哪些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千克表示?(学生可能会说到西瓜、书桌、体重、电视机、冰箱等),吨表示很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如测量一个人的体重用千克,测量100个人的体重用吨,测量一头牛的体重用千克,测量一群牛的体重用吨,汽车、轮船的载重也用吨作单位。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老师板书: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课本第7页第5题,给学生留2分钟时间做练习,做完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吨=()千克,1吨=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
(2)出示课本第8页第10题,生做完后展示交流。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出示课本第7页第6题,(2)读题审题弄懂题意。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看到了一艘船,船上写着载重4吨,载重4吨是什么意思,最多能装4吨的货物,用这艘船运什么的?右边那批货物,它想怎样运?一次把六箱货物运完,
这艘船能一次将这批货物运完吗?(3)自主练习。
现在同学们思考下如何解决。
好,开始。
(4)展示交流。
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方法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5)师生点评小结。
把货物的重量加起来和4吨比较,4吨大,说明货物轻,能一次将这批货物运完,4吨小,说明货物重,不能将这批货物运完。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出示新课堂第7页第4题。
(2)读题审题弄懂题意。
在每幅图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才能使它重1吨? (指名找同学起来读题目),一袋洗衣粉重一千克,多少袋洗衣粉重1吨。
(3)自主练习。
(4)展示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5)师生点评。
你和他的想法一样吗?你是怎么做的,(指名起来说)。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练习巩固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
克(g)、千克(kg)、吨(t)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使用说明:
(一)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质量单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能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然后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学生获得对吨的一些感性的认识或间接体验, 学生看看成袋的大米、面粉或水泥等,指出多少袋的重量才是1吨,使学生对1
吨的重量有一些具体的感知。
(二)使用建议
在教学中有1千克=100克的情况,我想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思维1千米=1000米,学生自己推导出1千克=1000克,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三)需破解的问题
1千克=1000克,学生易理解,但诸如1千克的棉花和1000克铁谁重,孩子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