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屈原《湘夫人》诗歌鉴赏问题设置与解答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湘夫人》诗歌鉴赏问题设置与解答

1、赏析诗中开头两句设置的特定情境,理解这一特定情境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2、赏析诗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在湘君的心口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洲)等待过自己。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影子,心中忧伤万分。“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

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3、赏析诗人是如何来写主人公的远望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

湘君先是“目眇眇”,接着是“骋望”,然后是“远望”,一望再望,望眼欲穿却不见伊人,这个时候湘君内心肯定是急切而又失望惆怅的,结合后文来看,湘君对湘夫人的未至还有一份困惑和担忧,也正因为此,他才去找。

4、赏析诗人是如何来写主人公寻找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

写寻找实际上诗中只用了一句话,写湘君从早到晚,从河这边到河那边着急地找,一突出他寻找的时间长,一突出他寻找的地方广,但结果却是寻而未得,可以想见这个时候的湘君内心一定是非常失落的,尽管失落却仍然充满幻想(幻想心爱的人“召予”,于是筑室等待呀),由此可见湘君对湘夫人的那份执着与痴情。

5、赏析诗人是如何来写主人公筑室的,以及这样写的原因。

对筑室(与其说是写筑室,还不如说是写装饰房子更准确。)的描写是本诗的精彩之笔。以“荪壁兮紫坛”为例,都是几个名词放在一起构成的句子,“荪”和“紫”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翻译成“用荪草,用紫贝”,“壁”和“坛”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翻译成“装饰墙壁,装饰庭院”。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

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抒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湘君在装饰房子时使用的材料特点:都是用的香花香草。屈原的作品里面那些常用的香花香草她们的特殊含义:用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用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

细致的描写表现出理想的房子装饰的华美、主人情趣的高雅、浪漫和高洁的情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6、欣赏诗中“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两句表达的情感内涵。

理解这两句,应该联系诗歌的暗示性特点。鸟为甚麽不落在树上而只是落在草丛,渔网为甚麽没撒在水中而偏偏撒在树梢上,这是耐人寻味的,其实就是意味着落空。结合上文来看,这一句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主人公望的结果,所望之人没有来。但这一句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只是讲到一些错位的事情,这里用的实际上是隐喻,诗人是以这些错位的不合常理的是来隐喻主人公所望之人未来的结果,以此表达主人公的失落、困惑、惆怅。

7、诗歌中的“我”究竟是指谁?

最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我”是指湘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是指屈原;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既是指湘君也是指屈原;

第四种观点认为诗歌中的“我”是指湘夫人。

8、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

一个痴情的男子

一个爱情的过客

无数有渴望有追求的人,有梦却不能实现的人

怀才不遇的人

对真理坚持不懈的人

苦苦追寻的凡人,拥有一颗渴望逃脱尘世的心

“我”就是我

只要学生言之成文,言之有理即行。

9、如何理解《湘夫人》所体现的楚辞特点?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