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史记》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史纪》人物形象塑造的特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申艳丽
准考证号:050204100323
【内容提要】:《史纪》开我国纪传文学之先河,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很有特色。本文主要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互见法的运用、突出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和司马迁的圣人情结等方面来分析《史纪》人物形象塑造的特色。
【关键词】:《史纪》互见法崇高美圣人情结.
【正文】《史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给人们展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它是一曲英雄的颂歌,更是一部英雄的传奇,《史纪》之所以流传千年而不衰,除却其史学价值之外,其浓郁的文学色彩更是带给读者心灵的慰藉,西楚霸王所表现出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拨动每位读者的心弦,而兵败垓下是的苍凉及霸王别姬是的柔情,则带给我们一丝丝的惊讶,表面豪放霸气的项羽也有鲜为人知的一面。开创汉代百年基业的刘邦,其神秘色彩在司马迁笔下戛然而止,《史纪》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真实的刘邦。司马迁以一个伟大史学家海纳百川的心胸还原了历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小人物荆轲第一次在司马迁笔下登上正史的大雅之堂,综观《史纪》全书,不管是震铄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家喻户晓的名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百战百胜的名将如白起、赵奢、廉颇、韩信;还是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郭解,他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史纪》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达到了入木三分的程度。所以鲁迅先生曾称赞《史纪》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毫不过分的。总所周知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时期,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不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遇,通古今之风云成一家之言”的气度,更是让人折服。《史纪》中,看不见封建正统观念,甚至对同时代的汉武帝,司马迁也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判。《史纪》中所展现的人是真正的人,复杂的人,有个性、完整的人。从总体上说,《史纪》人物形象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鲜明三大特点。
我认为,《史纪》人物形象塑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对众多的人物、故事、线索,司马迁没有在“本纪”、“世家”、“列传”中去一一表现,而是采用“互见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因为《史纪》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件事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1)如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代雄主形象,而在《史纪·孝武本纪》中,司马迁只单单叙述了“武帝求仙”这一件事,如通过这一件事去全面评价汉武帝是有失公允的,我们要全面、细致、深入了解汉武帝,只能在《史纪·李将军列传》《史纪·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司马相如列传》《汲郑列传》《儒林列传》《货殖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去寻找。如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我们会发现汉武帝不拘一格的用人标准,卫青又一个奴隶擢升为大将军,霍去病17岁带兵打仗,这样的用人魄力也许只有武帝才有。在《司马相如列传》中,我们看到的武帝不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形象,原来武帝也重文治,也推崇文章,那么《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的语句也就不足为信了。《汲郑列传》中的汲黯更颇似唐代的魏征,而汉武帝虚怀若谷的气魄不也跟唐太宗很相似吗?
再如汉高祖刘邦,作为一代英主,他聪明机智,善听臣言,善于用将,有一统天下的辉煌业绩;但作为一个人,刘邦也有不少的缺点,他的流氓无赖,他的将兵无能,他的自私残忍就在《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张丞相列传》中附带几笔。再如在《田单列传》(2)中的田单,在燕国灭齐如同摧枯拉朽的特殊情况下,被推上了保卫墨城的位置,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地同燕人展开了较量,一步步收复齐国的失地。但聊城之战却打得异常糟糕,损兵折将、久攻不下。如果把聊城之战也写入《田单列传》中就会给人“智者不智,勇者不勇”的印象,损伤田单的形象。而聊城之战又不能不写,故而司马迁九把聊城之战写入鲁仲连的传记中。
司马迁通过“互见法”,既留给我们真实的历史,又让我们看到了生动,鲜明而又完整的人物形象。
二、虚实相生的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我认为,《史纪》对后世的贡献不仅仅停留在史学价值方面,其丰富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已大大超越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的任意一部。用文学化的色彩去表现人物形象,这也是《史纪》区别于其它史书的亮点之一。《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话:“项王军壁垓下,
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一段话深深地体现出英雄末路的悲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外在刚毅而勇猛的项羽此时此刻之脆弱。而然项羽此段之自述是否真实,项羽兵败至司马迁时代相隔七十多年,而在《史纪》以前的其他作品中均未见此段出处,试想饮帐之内,项羽与虞姬抱头痛哭,那么此段叙述由谁来记录,又由谁来流传呢?所以我认为此段语言描写乃司马迁在写实的基础上加入了适当的想象和虚构,而此短话在全篇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语一处而全盘皆活。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充满豪气、霸气又侠骨柔情的英雄形象,虽败犹荣,三军为之动容,读者潸然泪下,《史纪》人物语言对其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再如《史纪》中类似的事例还有《刺客列传》中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时,荆轲悲壮的语言极富文学色彩,天地为之叹息,草木为之动情。“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读过《史纪》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场生死离别,“易水桥上送君去,黄泉路上踏秇辉”,(3)这是何等的悲壮,又是何等的苍凉,身负国仇家恨的荆轲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西去,等待他的将是什么?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再加上特定人物的特定语言,我们无不为之动容,而此短话或为流传或为艺术加工,同样缺乏史实加以印证,但达到了“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所以说《史纪》中虚实相生的语言对人物的塑造已跨越了时代,足以流芳百世,《史纪》中类似的语句很多,我不再一一列举。
三、《史纪》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突出悲剧人物性格中的崇高美,没有以成败论英雄。综观一部史书,是由一幅幅悲壮的画面组成,不关是一代名相李斯死前悲天怆地的悔恨泪水,还是军事天才韩信临终前的大彻大悟,以及李广生不逢时的呼喊,范蠡“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人生感言无不迸发着艺术的光辉,而《史纪》正是一部由悲剧人物的崇高美贯穿始终的巨著。不关是众多的历史人物还是纷繁的历史场面,也不管是他那独特的文章风格,还是写作是的文意,都饱含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史纪》中的悲剧人物虽然形象多样,性格各异,但它涌动着的却是一种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看了只会使人心生同情怜惜,而不会使人意志消沉。如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发自肺腑的感言“‘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笔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