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特点
中国古典小说的常识(教师中心稿)
中国古典小说的常识(教师中心稿) 邓浩2.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层示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单一,少变化;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很少涉猎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只有忠诚勇猛的性格,无论是外部特征--刚硬的扎须,还是外在的行动--大吼三声都只是为其勇猛的性格服务的。
人物形象不够丰满。
能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就是很好的例证。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如唐传奇布局雄伟,情节发展有戏剧性,头尾完整,复杂矛盾冲突始终围绕一条主线。
茅盾曾评价《水浒传》的结构具有如下特点: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似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手法变化错综,避免平铺直叙。
(3)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如《水浒传》中对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描写就是一例。
(4)叙述时常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行文常是说书人的叙述口气,如“看官听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等”。
为了需要而设置的巧合,更是古代小说的特色之一。
如《水浒传》中的林冲一节,处处设置巧合。
巧合的设置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离奇o3.了解古代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并了解相应的作品。
(1)酝酿萌芽时期:上古到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
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2)初具规模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其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
如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成熟时期: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
如《柳毅传书》和《莺莺传》。
(4)继续发展时期:宋代的话本,明代的拟话本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小说的发展,拟话本的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5)高峰时期:明削、说将古代小说逐渐推向了顶峰。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红楼梦》则代表古代小说的顶峰。
明清小说赏析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
明清小说赏析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量与文学魅力一、引言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时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更展示了古代读者的审美追求。
本文将以明清小说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量与文学魅力。
二、明清小说的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小说形式更加成熟,文学表达更加精彩。
明清小说具有以下特点:1. 剧情曲折:明清小说以曲折复杂的情节为特点,丰富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沉浸其中。
比如《红楼梦》中的情节错综复杂,人物关系错综有致,如同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让读者欲罢不能。
2. 人物丰满: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机智勇敢,天马行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角色。
而《水浒传》中的宋江则是一个胸怀天下、反抗封建社会的英雄形象,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赋予了明清小说活力。
3. 描述细致:明清小说在描写细节上下了功夫,通过对细节的描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说中的场景。
例如,《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建筑环境等细节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生活。
三、明清小说的独特力量明清小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载体,具有独特的力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学价值:明清小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不仅包含了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通过作者的刻画和描绘,明清小说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2. 情感张力:明清小说中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能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爱情的甜蜜与痛苦,还是友情的忠诚与背叛,明清小说都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3. 思想启迪:明清小说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例如《红楼梦》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西游记》中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这些思想启迪让读者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1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述
•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世说新书》,由 刘义庆召集文学之士写成。共三卷,分德行,言 语等三十六门,所记魏晋时代各类人物一千五百 多位,《世说新语》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 的故事集。书中记录了魏晋名士的生活轶事和玄 言清谈。 • 《搜神记》反映内容广泛,有直接暴露统治者的 凶残、人民对统治者坚决斗争的,如《干将莫 邪》,通过莫邪的儿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 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 深刻仇恨以及反抗精神
• 东汉桓谭著《新论》,对小说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 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可见小说已经是具 有文学意味的作品了。小说虽是短书,非儒者之 贵,但对治身理家尚有裨益,这就肯定了它的社 会功能。桓谭的话代表了汉朝人对小说的新的理 解。 • 魏晋以后,小说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三国 志· 王粲传》裴注引《魏略》称小说为“俳优小 说”,意思是诙谐的玩艺儿,是一些取材于人世 间的滑稽诙谐的笑话或故事。
三、唐传奇
•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的高度繁荣发展,各类文学作 品的普遍繁荣,古代小说开始成熟,成为一种独立 的文学形式——传奇小说(“唐传奇”)。 • 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摆 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写法的影响,代表着早 期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更重要的是唐人“有 意为小说”(鲁迅语),故成为中国小说的自觉时代, 实际上标志着中国小说的真正开端。作品从记录神 怪异闻,转向描写现实的社会人生,篇幅加长了, 描写细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也较鲜明,标志着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已趋成熟。对后代文言小说和白 话小说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至此,我们可以断言的是,小说是“不登 大雅之堂”的“俗”的民间文化形态,因 为它有着多种社会功能如“治身理家”, “诙谐”娱乐等,其文化的生命力日趋活 跃,最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古 代小说继续发展当中的一个繁荣局面。 • 从现存古代小说作品来看,古代小说形成 的主要源头有三个方面:神话与传说,寓 言故事和史传故事。 • 从小说内容考察,最早得到发展,也最具 有生命力的题材是志怪小说。
为什么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标志和特征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精华作品导读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院二〇一五年四月问题:为什么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标志和特征是什么?答: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上课用)
【感受杜甫】
(4)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三吏” “三别”
“诗圣”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 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 沛流离,他的诗反映唐朝由盛而衰 的历史,人称他的诗为“诗史”。
后来,他们终于难以度日。卓文君一想,不能坐以待毙, 便和司马相如商量,把他们的车骑卖掉,用这些钱回到临邛开 了一家酒店。文君亲自当垆(垒土放酒瓮处)卖酒,司马相如系着 围裙,在店里做些洗酒器的杂事。临邛人都知道卓文君是卓王 孙的女儿,父亲有钱有势,女儿和女婿却干这种营生,人们不 免议论纷纷,指责卓王孙。卓王孙也觉得脸上无光,只得分给 他们僮仆一百人,钱财一百万,还将文君当初出嫁时所制的衣 被和带去的全部金钱物品一概送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得到这 些钱财后,就又一起回到成都,购买田产,成为当地的富户。 恰在这时,汉武帝读到了司马相如居于梁国时所作的《子虚 赋》,再加上同乡的引荐,司马相如就被汉武帝召入京城,做 了侍卫郎官。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心心相印,共同渡过了最艰苦的岁月,日 子一天天好起来,却又生出事端来。原来司马相如虽说善长写 赋,却有口吃的毛病,还有消渴病(即今天的糖尿病),因此,虽 有官爵,却常常称病在茂陵(古县名,治地在今陕西兴平东北)闲 居。一次,他偶然之中见到茂陵的一位绝色佳人,便一见钟情, 想娶来做妾。
四、唐诗
唐诗流派纷呈,风格众多。 流派方面,有以王维、孟浩然为 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有以岑参、 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创作方 法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 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初唐诗 人:骆宾王、王勃;盛唐诗人: 李白、杜甫;中唐诗人:白居易; 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熟 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吟”,让我们一起徜徉于诗的海 洋,汲取营养、滋养心灵、陶冶 情操„„
。
三、汉赋:
中国古典小说特点
《红楼梦》 作者简介: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名 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内容简介:《红楼梦》一书,以贾宝 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 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 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 们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 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代出现 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 形式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寻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明代是白话小 说蓬勃发展的时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洪 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 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 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中国古典小说特点
(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 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2)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 (3)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 (4)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 事的传统;
(5)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 义的艺术传统;
(6)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7)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 中追求神似。
人物性格: 1.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
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2.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3.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
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 观
念 4.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
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 会
人物简介: 宋江:豪爽,义气,仗义 疏财 李逵:鲁莽,孝顺,勇猛 武松:有勇又谋,打抱不 平,是一位英雄好汉
古典文献的分类与特点分析
古典文献的分类与特点分析古典文献是指在某一特定时代或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文献作品。
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了解特定时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古典文献的分类和特点分析对于学术研究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古典文献的分类进行梳理,并分析其特点。
一、古典文献的分类1. 文学类古典文献文学类古典文献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经典地位的书籍。
它们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例如,中国的《诗经》、《红楼梦》、《西游记》等,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等。
这些作品通常以其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化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历史类古典文献历史类古典文献主要包括古代国家的编年体史书、记载重要历史事件的史书,以及历代帝王的实录、编年纪事等。
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中国的《史记》、《资治通鉴》等,西方的《罗马史》、《希腊史》等。
这些文献对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演变过程,以及古代社会制度和人物的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3. 宗教类古典文献宗教类古典文献涵盖了各个宗教体系的经典文献,如佛教的《大般若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等。
这些文献是宗教信仰的根基,也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宝库。
它们不仅记录了宗教教义和神秘的智慧,还给予信徒以道德和精神的引导。
4. 哲学类古典文献哲学类古典文献是指哲学思想体系的经典文献,涉及到人类的智慧和思考。
例如,中国的《论语》、《道德经》、西方的《柏拉图对话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这些文献对于人类追求智慧、探索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
二、古典文献的特点1. 时代性古典文献是在特定时代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特征。
它们记载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对我们了解特定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2. 代表性古典文献作为某一时期或某一领域的代表,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它们通常被广泛阅读、学习和研究,并成为后世文化、思想和艺术的重要源泉。
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风格特点
中国古典文学从思想内容上似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政治特征中国文学有着关心政治的传统,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
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因此,古代文学特别注重文学与时代、与政教的关系,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教以化之”等重大社会功用,强调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并由此形成一个鲜明地主张“有为而作”、“有补世用”的优良传统。
如王充就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
”苏东坡也提出文学创作要“有为而作”,“言必中当时之过”。
文学一方面是屈原、司马迁、曹植、陶渊明、李白、孟浩然、陆游等政治失意者的事业,一方面是政治得意者的消遣,形成了文学史上的上官体、花间集,台阁体、西昆酬唱集和玉楼春、金缕曲、玉树后庭花等。
二、补史特征每个作家的作品,大多是作家自己的亲身履历事件和某种情感历程的记录。
这是由文学的功利性决定的,在中国古代,还没有专业文学作家,人们或者是把文学当作言志、咏物、抒怀的工具和消遣手段,或者是把它作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工具。
从屈原的作品里可以找到他的出生、发展、理想、政治遭遇;从李白的作品里可以再现他少年时代如何心高气傲,喜欢旅游“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年时代如何可以政治进取、自信恃才、坚持“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及政治失意后的苦闷和惆怅,晚年时如何在超脱和苦闷中度过。
杜甫不仅用诗歌记录了他自己的生平大事,而且也记录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战乱和苦难,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三、地域特征古典文学的语体是极具地域特色的。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对此,历代不少学者都曾论及。
中国古代文学“北雄南秀”的风格差异,与地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方文学雄浑刚贞艺术风格的形成,得力于本地区多种文化基因的母育和熏陶,而这种艺术风格又在地域文化的互补中呈现出既守恒又转换的趋势。
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审美特征总是和小说的艺术表现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特点呢?人们用它来和外国的小说相比较。
会首先感到中国的古典小说特别是白话的长篇小说由于受到古代说话艺术的影响很注意故事情节的提炼和组织。
情节总是非常的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很少像外国小说里面那样的静态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这是一方面的特征。
小说是以创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和主要任务的一种文学形式。
所以它的审美特征应该说是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情节再生动,再吸引人但是如果人物没有活起来,很苍白或者是不能反映什么社会内容,那么这篇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是不高的。
因此,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讲人物形象上、在人物描写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个特征。
而这个特征最具有中国特色,最有中国的传统的内容在里面的就是一个传神问题。
特别是对形神关系的处理是比较灵活的。
中国的传神理论最早是是由绘画提出来的。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曾经提出了“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的理论。
由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受到诗画的影响也很讲究传神,特别是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非常灵活的对“形”的理解:第一层面就是指人物的容貌、外貌或者外在的形体特征第二层面就是指包括人物的言语、行为、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所生活的环境等等在内的,我们叫它生活的形态“神”也是多个层面的:1、人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质2、人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质的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思想感情、趣味格调、生活理想、生活追求等等。
因此神具体到具体人物的时候,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3、就是要和顾恺之提出来的“迁想妙得”结合起来。
什么叫“迁想妙得”就是指画家或者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想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融入到自己所描写的客观对象当中去,这个时候这个神就包含了主观就是艺术家主观的精神和客观事物它所描绘的对象的这个精神把它结合起来,这样就达到主客观相融合的艺术境界中国的古典小说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主要是两种形态:一个就是以形写神来达到形神的统一,形神兼备另外一个就是对以形写神的一种灵活的处理,就是为了传神而省略掉或者有意地消减一些非本质的次要的一些东西而去突出强调它最能传神的那些特征——“遗貌得神”。
明清小说的风格与流派
明清小说的风格与流派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期,其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不同的流派。
这些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
本文将从风格和流派两个方面介绍明清小说的特点。
一、风格特点1. 描述细腻明清小说具有细腻的描写风格,例如《红楼梦》中房间的布置、角色的服饰等都描写得十分详细。
小说作者常常对人物进行形容,例如《水浒传》中的宋江,“青面獠牙,二十八岁,心性宽大”。
此类描述为读者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增强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2. 情节曲折明清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跌宕起伏。
明清小说特别擅长反映人性的复杂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例如《三侠五义》中的吴用,“名任泉州府官,但性格高傲,不愿屈身于贪官污吏,寻找有志之士打击不公;虽然被逼降职为基层官员,但精神仍然不可动摇”。
作者通过曲折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塑造,让读者更好地认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对话生动明清小说的对话生动,有时候甚至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对话既传达了情节,又反映了人物性格和情感。
这种对话形式融汇了小说的叙述和评论,构成了小说特有的魅力。
二、流派特点1. 侠义流派侠义小说是明清小说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内容主要围绕着侠义群体之间的斗争和忠诚、义气等价值观进行阐述。
例如《水浒传》是代表作,以宋江等“英雄好汉”为代表,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侠义精神的强烈追求。
2. 货郎派货郎派小说是明清时期文学中的新兴流派。
具有乡土文化和商贾文化的特点,主要描写了城市或乡村小市民生活的世俗故事。
例如《长生殿》中商贾阶层的财富、手段和生活方式展示了当时所谓的“货郎文化”的内涵。
3. 情感流派情感小说在明清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题主要为情爱、婚姻、家庭等。
这类小说叙事方式细腻,通过细节和情感描写,为读者描绘出丰富的人性和情感。
被称为“情意红学”的《红楼梦》,便是代表作之一。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其作品数量众多、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这些经典中,像《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被视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杰作。
这些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分文学作品,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民俗风俗的多样性。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让人陷入其中,欲罢不能。
首先,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人物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
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婉约、贾宝玉的多情、薛宝钗的聪颖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不仅成为传世佳话,更成为一个时代价值观念的体现。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爱、关羽的忠勇、张飞的豪纵等形象则不断地影响着国人的文化艺术,成为司空见惯的文化符号。
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塑造深入人心,在情感上让人产生了真实感、亲切感和互动感,同时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杂表现形式。
其次,中国古典小说在情节创作上也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
在这些小说中,情节丰富多彩,起伏跌宕,从而更加深入人心。
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同时又与主题渗透在一起,产生了深层次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冒险旅程和奋斗历程,是传承维度不同的精神价值,能够深入人内心,引起读者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审美素养。
在《水浒传》中,凌云志、武松等义士的英勇事迹,成为一个时代中有助于表达特定价值观的创作载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创作,具有深度、广度和独特性,同时又能够激发视听感官上的创意和乐趣,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最后,在语言艺术方面,中国古典小说同样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
其中的语言之美,既体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和多样性,同时又凝聚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例如《红楼梦》中的“金钗跌落深底,眼前生云,却误了红楼梦一场”;《西游记》中的“如来云游,方便身化,出入自在,通身不坏。
中国文学体裁分类大全
中国文学体裁分类大全1.诗歌(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其主要特点是: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③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2)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若干类别。
按国别分,可分为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诗歌按时代分,可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分为诗、词、曲;中国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l字以上);(1997年全国已考)元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又叫套曲);新诗又可分为自由诗和用旧形式写成的新诗。
(3)古代诗歌与新诗古代诗歌是泛指古代文学长河中用文言写成的韵文,即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曲。
新诗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以后出现的诗歌。
(4)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996年全国、2001年春季已考)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不固定、每行诗字数不固定、每首诗的用韵不固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指初唐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固定、每行诗字数固定、每首诗的用韵固定。
(5)诗、词、曲的区别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6)新诗中的自由诗和旧体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中用白话写的大致押韵、形式自由的诗叫做自由体诗,如《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贵与李香香》等。
中华传统文学的主要体裁与风格特征
中华传统文学的主要体裁与风格特征中华传统文学源远流长,各式各样的体裁与作品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然而,中华传统文学的主要体裁却是有着一定规律可循的。
本文将就中华传统文学的主要体裁与风格特征进行阐述。
一、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学的代表性体裁之一,而唐诗则是古诗词发展的一个高峰。
唐诗风靡全国,其词章宛转抑扬,意境华美,令人陶醉。
唐代的王之涣和杜甫分别以《登鹳雀楼》和《春望》两篇文章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而宋词则在唐诗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佛教文化和爱情哲学,使得宋词更显细腻、含蓄。
二、散文散文是中华传统文学的一种类别,没有固定的押韵、格律和字数等要求,常常是一种抒发感情、抒发思考的文学风格。
古文辞格是中国传统散文的典范,因其用字、表达方式、章法等均有着确凿的规律性。
明代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家王井泉曾说过:“古文讲究精炼、妙于心迹,现代文则讲究自然、妙于言辞”。
这一点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传统散文的含蓄与精致。
三、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文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长恨歌》的曲子。
中国戏曲有曲艺、说唱、舞蹈、杂技等多种表现形式。
戏曲的叙事手法,在丰富性以及独特性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四、小说小说是一种主要通过叙事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小说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之作。
中国古典小说的突出特点是它继承了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长处,如画龙点睛、孕育意味等写作技巧,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文学的表现手法,如写实性、虚构性等,在叙事技巧方面达到了新高度。
总结中华传统文学之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的主要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无论是古诗词、散文、戏曲还是小说,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让世界赞叹。
正因为如此,中华传统文学才能够留存千年、不断地绽放着绚烂的文化华彩。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
理论上注重载道,在文学创作中也如此。先秦诸子著书立 说,目的都是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观点。司马迁忍辱负重完 成《史记》的创作,离不开他对社会、国家的强烈使命感。屈 原借诗抒志、李白歌风吟月、杜甫批判现实,都表现了他们对 现实人生的热烈情怀。就是那些曾被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 说,也无不带有明显的教育目的,如“三言”“二拍”的每小 段故事开头都对人世道理做了发人深省的阐发。《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对社会人生各种道理恰到好处的形象化 说明也颇为动人心弦。蕴藏于这些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和理 性因素是它们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
谢谢观看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
五、 文学风格的丰富性
风格是古今中外许多文学理论家都曾探讨过的一个重要的文 学理论问题。大致说来,风格与民族、阶级、时代、流派及作品 的体裁、题材有关,更与作家的个性有关。风格最终体现在作家 的作品中。中国古代文学形成了丰富多彩、令人眩目的风格。
从时代而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 龙·时序》),不同的时代形成不同的文风。《诗经》民歌的朴素 自然、楚辞作品的弘博丽雅、汉赋的铺张扬厉、建安文学的慷慨 激昂、齐梁诗风的绮靡浮艳,以及王国维所说的“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等,都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学风格特征的突出表现。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
四、 文学体裁的多样性 1. 诗歌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从原始的以二言为主的歌谣, 到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出现,是中国诗歌的一大飞跃。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回环复沓的结构形式、赋 比兴的表现手法、和谐的诗歌韵律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辞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其篇幅的扩大、诗句的长短错 落及鲜明的楚国地域特色,都使它具有了独特的风貌,特别是屈 原的代表作《离骚》的出现,使我国文学史上有了堪称宏伟壮丽 的诗篇。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吴敬梓 《儒林外史》
全书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 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敬梓所作), 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 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 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 功名和生活。作者对生活在封建 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 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 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 使小说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 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 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 家之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 奴 娇 赤 苏 轼壁 怀 古
·
李 清 照 声 声 慢 —
李白的诗 • 写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浪漫主义写作风 写长江的浩淼无际: 格的特点: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写黄河奔腾的气势: 夸张、想象丰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张扬个性 奔流到海不复回。” 写人生伟大抱负: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汉赋繁盛的背景:
两汉国家统一,高度繁荣
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子虚赋
司马相如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 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
贾谊
张衡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 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鲁迅
毕青可 竟山怜 东遮无 流不数 去住山 。,。
西中 北间 望多 长少 安行 ,人 泪 。
郁 孤 台 辛 下 弃 书 江 清 疾 西 江 造 水 口 , 壁 ·
古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
古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
作为传统文学的一种,古典小说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古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及其特点。
一、古典小说的定义和起源古典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总称,是一种以文学艺术为载体的古代小说。
以巨幅《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著名作品为代表的古典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古典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梦舒》等作品,而隋唐时期出现的《伊索寓言》、《李公笺注》等作品则是古典小说的开端。
二、古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古典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说,而且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典小说自唐宋时期以来,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时尚,被广泛传播和传颂。
它具有许多传统文学的特点和风格,例如:“闲致儒雅”、“眉目传情”、“隐逸清闲”等。
其内容也多为传统文学经典题材和故事,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都是以传统文学经典为主要来源的。
三、古典小说的风格特点古典小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超现实主义:古典小说的题材多取自传统文学经典,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塑造了形象鲜明、丰富多彩、超现实的、虚幻的世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想象力。
2.艺术性极高:古典小说注重言辞、形象、构思、题材、节奏、意境等,具有独到的艺术性,其语言清新文雅、富有诗情画意,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3.寓意深刻:古典小说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思想、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也体现出深刻的寓意,对人性现实和理想追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究。
四、古典小说对于现代文学的贡献古典小说在现代文学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们的题材、格调、思想等方面都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小说体现的善恶天道、人性复杂、情感洒脱、文章意境深刻等特点,深深地渗透到现代文学作品中。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鲁迅的《狂人日记》等,都是古典小说对现代文学产生影响的代表作品。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叶贻雄
水浒 传2
柴进笑道:“可知朱仝要和你厮并, 见面不得。这里是禁城之内,如何比 得你小寨里横行?”李逵道:“禁城 便怎地?江州无为军偏我不曾杀伤 人?”柴进道:“等我看了头势,用 着大哥时,那时相央,无事只在房里 请坐。”
返回
警世 通言
老陈将一把雨 伞撑开,道: “小乙官,这 伞是清湖八字 桥老实舒家做 的,八十四骨、 紫竹柄的好伞, 不曾有一些儿 破,将去休坏 了!仔细,仔 细!”
说唐 全传 2
先是秦叔宝起,单雄信、徐茂 公一个个都拈完了,一起打开 来看,大家都是不去的二字, 却又作怪,单单一个去字程咬 金拈着了。茂公道:“这没得 说,却是你自拈的。” 程咬 金道:“我又不识字,你们捉 弄我,说是我去字。”茂公道: “不去是两个字,去是一个字, 难道你也是不识得的?”众人 一齐拿出来看,都是两个字的。 程咬金看看自己手中,却是一 个字的,便扯住尤俊达道:
说唐 全传 3
“我的哥,都是你害了我。端端的我 自在那里卖柴扒,你却合我做伙计, 断了王杠,反了山东。如今却要下这 寒冰地狱内去,料应不能活了。只是 我和你相好一番,我的母亲望你朝夕 照管他。” 俊达道:“啊呀,兄弟 说哪里话。你下去,包你不妨。” 咬金道:“什么妨不妨,不过做个寒 冰小鬼了。”
返回
Return
说唐 全传
程咬金道:“哎呦呦,原来就是寒冰 地狱。走开些,不要歇歇儿跌了下去, 冻死了不值得。”徐茂公道:“这是 个神穴,必须那一个兄弟下去探一探, 便知分晓了。” 程咬金道:“徐大哥 舍得自己行得他人,就是你下去便 了。” 徐茂公道:“我有个道理,在 此写下三十七个纸阄,三十六个多是 不去,只写一个去字。那一个拈了去 字的,就下去便了。”众人道:“说 得有理。”茂公写端正,一个个折了, 叫众人拈。
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特色
作者: 毅;蕴玉
出版物刊名: 文学遗产
页码: 138-139页
主题词: 中国古典小说;民族特色;《文学评论》;宗教思想;思想结构;人物形象;文化结构;整体思想
摘要:张稔穰、刘连庚发表《佛、道影响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特色》一文,(《文学评论》1989年6期)认为:佛、道宗教首先在古典小说的题材、情节中有着浓重的投影,从而影响着古典小说的思想结构。
从宏观上说,中国古典小说从思想结构同封建社会的整体思想文化结构一样,是儒、释、道的三位一体。
其次,佛、道的宗教思想,大大增强了古典小说艺术形象中的虚幻成分。
一些带有极强虚幻色彩的宗教故事和人物直接进入了小说。
佛、道宗教思想从与儒、史相反的方向影响古典小说,以"虚"济"实",遂使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生活场景,包括天上、人间、地狱三界,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具有了多面多维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宋代──话本产生。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 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 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 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 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 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 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 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 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 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代 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人物性格: 1.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
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2.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3.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பைடு நூலகம்的
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 观
念 4.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
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 会
《红楼梦》 作者简介: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名 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内容简介:《红楼梦》一书,以贾宝 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 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 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 们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 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唐代出现 了唐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 典小说的成熟。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 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 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 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著名的唐传 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 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 传》。
6.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的 《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 (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 一次推向高潮。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 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 创作成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 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著名的有 “晚清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官场现形 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 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 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 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 两大类的端倪。
•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 逐日》等。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 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 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篇小说单线 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两种短篇小 说双线发展,明代开始,文言、白话、长 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 态。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注意人物行动、语 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 形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准确简 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叙事方式明显 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 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 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 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 吸引读者。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 生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明初,《三国演义》(罗贯 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 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中国小说以短 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短篇小说为主。“四大奇书”在所 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是小 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 《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 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吴承恩)既是第一 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 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独 力创作的小说。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 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 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 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 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 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 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 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 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 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小说
•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 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 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 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 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 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 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 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 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 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 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 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 主要内容。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代出现 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 形式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寻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明代是白话小 说蓬勃发展的时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洪 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 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 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中国古典小说特点
(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 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2)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 (3)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 (4)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 事的传统;
(5)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 义的艺术传统;
(6)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7)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 中追求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