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4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优秀版教案

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优秀版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这是一篇押ɑo韵的韵文识字的课文。

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

这些传统节日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和了解的,这有利于他们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

3. 课后练习“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属于“学表达”的练习。

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习俗活动唤醒学生记忆表象是能说的前提,反馈评议指导再练习是说好的保证。

4.选做题:“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属于延伸拓展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本设计不涉及。

学情分析:1. 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基本形成,学生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可以不设计把学习过程融入激励、激趣活动中,应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激趣、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课文中讲述到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和节日的由来,学生熟悉的,了解的,这是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回忆这写传统节日还有哪些习俗活动,以唤起记忆,是必要的教学策略。

3.识字课文虽然会认字的量较大,但由于是母语学习,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对这些字已经在口头上使用,再加上会认的字的目标水平是整体记认,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正确认读,再具体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不妨碍整体的阅读理解。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在会认字的学习中花大量的时间时间记认字形,去弄字义,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机械记忆的心理规律,采用在语言环境中反复重现的策略,使学生能识记会认的字。

4.会写的字中,有部分是学生一年级时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部分的字,如有必要,可在在学习前先复习唤起记忆,并明确在本课的要求。

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

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

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教案的内容体现了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可以判断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让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习俗和活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各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故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故事、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准备相关的实物道具,如灯笼、粽子等。

3. 准备足够的学习材料,如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2.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5.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进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每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该节日的了解和体验,讨论各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4. 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制作与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窗花、包粽子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3.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手工艺品的制作质量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传统文化的专家或艺人来课堂进行讲座或表演,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直观感受。

2.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的展览或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感知传统节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识字单元第三课。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指名读)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指名读)指“传”: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专。

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指名读)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齐读)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进入传统节日(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我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请同学们翻开书P3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读情况1.分组出示生字,指名读。

翘舌音节生字:传舟后鼻音节生字:堂统郎饼赏巷第三组生字:贴宵祭乞巧菊艾2.去掉拼音,同座互相检查。

读对了就夸夸他,读错了就帮帮他。

3.打乱生字顺序,开火车读。

4.我们有哪些传统节日?读读课文,拿出铅笔圈画出来。

(1)出示词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读一读,猜猜为什么?(4)出示每一个节日的时间。

告诉学生,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每个节日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

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中国人自己的农历时间来过的,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

(齐读)三、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一)红红火火中国年(春节,正月初一)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出示词语:春节)为什么叫春节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篇1妙析教材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

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

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

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

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传统节日》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节日》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来认识、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的象征意义。

2、知道过了新年又长一岁了,自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组织谈话、观看大人们的庆祝活动、学习歌曲和儿歌来了解认识元旦。

活动准备新日历一份,以及大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迎接新年的CD片。

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新年(1)出示日历讨论:一月一日是什么节日?有什么象征意义?(2)观察碟片:大人们怎样迎接新年的到来?(3)我又长大一岁了,应该自己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活动二;学习《新年好》歌曲(1)看CD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新年的?新的一年你最想说什么?(锻炼幼儿口语表达能力)(2)欣赏歌曲《新年好》。

(3)学唱歌曲。

(4)为歌曲配上动作,随音乐载歌载舞。

活动三:试一试试着学习用英文唱《新年好》教学反思看着CD上热闹的场面,孩子们兴趣很浓,感到非常新奇、有趣,歌曲学的也非常的快。

对用英文唱《新年好》也很有激情。

《传统节日》教案2学习目标:1.通过对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2.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3.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及象征意义。

难点:感受中国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及文化的多元性。

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首诗,你知道是描写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展示你的答案!二、学习春节风俗师:春节时我国传统节日,各个地区在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那我们淮海地区在春节时,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学们有兴趣吗?1、干干净净迎新年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我们淮海地区跟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淮海地区在哪一天进行扫尘迎新年呢?它有什么典故呢?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看我们装点一新的农家小院是什么样子?2、红红火火闹新年看了刚才的图片,你在小院的大门上都看到什么了?它好看吗?那为什么要贴这些东西呢?原来它有好多典故的,下面就听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等词语。

-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学生能够分析并体会文中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分析并体会文中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等。

- 体会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 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3. 朗读法 -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4. 写作法 - 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时间安排]) - 播放一段关于传统节日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篇模版)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篇模版)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活动主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及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事情已经很普遍。

许多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提起来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让他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一般只记得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至于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怎么过节,则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必要。

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销声匿迹了吗?在“传统”日益被淡化的今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借寒假开学、“春节”“元宵节”刚刚过去这一良好时机,我们从学生熟悉“节日”入手,引领学生重新认识、探索身边的传统节日,走进历史,以全身的视角,审视今天的生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1、选择适当的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2、体验成功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3、在交流过程中,展示个人的才能,锻炼口才,提高参与意识。

4、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精深内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重点:汇报成果。

活动难点:用合适的汇报形式,展示成果。

教具:课件、资料、图片、实物等课型:汇报课活动过程:1、激趣导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生: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师: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大家肯定有许多收获、也肯定想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成果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按照顺序现在开始交流吧!2、分享成果 A组交流春节习俗生:春节可以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发现各种春节习俗比较有意义、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了春节的各种习俗。

师:好啊!说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研究的吧。

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之间很盛行生: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涉及章节为《传统节日》。

具体内容包括:介绍我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六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节日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3. 课堂讲解(1)春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2)元宵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3)清明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4)端午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5)中秋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6)重阳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春节的来历是什么?(2)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3)春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6. 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侧:列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名称。

2. 右侧:依次列出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2. 答案:(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相关的过节俗。

这首歌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

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

通过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

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教学目标包括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学生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ppt、节日名称贴纸和节日对应时间贴纸等教具。

初识“传统”时,可以通过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来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传统节日”“传统俗”“传统文化”。

贴对联是我们过春节的传统俗,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像春节这样,世世代代一直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做“传统节日”。

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些风俗惯,就叫做传统俗。

我们平时背诵的唐诗,《弟子规》《三字经》等,就是流传了很久很久的文化瑰宝,这样的文化,就叫做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 优秀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 优秀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舟”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龙舟、团员”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4、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5个字,会写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词语。

难点: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2、同学么,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节日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一说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生讨论后个别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一)春节1、出示一组图片,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生:春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春节?找出来读一读。

3、课文中写了春节的那些习俗?贴窗帘、放鞭炮。

4、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习俗?你还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拜年、吃饺子……(二)元宵节1、出示一组图片,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元宵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元宵节?找出来读一读。

3、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4、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5、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的人非常多。

(三)清明节1、出示:清明节,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清明节的活动是什么?(扫墓)3、老师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同学们参加过扫墓么?主要准备写什么?怎么做?(四)端午节1、出示一组图片,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端午节?找出来读一读。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
文化底蕴。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3.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为识字课文,仍然需要以识字与写字为教学重点,引导学
生巩固多种识字方法。看图识字可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 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 果。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传统节日》
部编版 2017 年
章节 识字第 2 课
年级
二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 15 个生字,会写“贴、街”等 9 个字,会
写“节日、春节”等 10 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 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三)再读:学习课文,读出节奏,找出节日顺序 分段落深入学习,了解传统节日,练习朗读、说话 1.学习我国最隆重、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一春节, 教学时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小朋友,图上画的小朋友们在 干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春节这一天还有哪些风俗呢?春节是 几月几日呢?最后再交流: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应该以 一种什么语气读这一个节日。 2.学习其他节日时和学习春节的方法相似。 3.拓展延伸:这些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个?说一说你是怎 么过节的?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在充分诵读的过程中,结合已有的 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感悟主动去寻找想要探索的答案,激发学 习主动性。) 在本堂课中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 位。让学生通过图片和生活实际或情境进行说话训练和朗读训 练。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足的是课前 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搜集资料,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够。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1 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tiējiēsǎo zhōu ai zhuǎn tuan re 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024年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

2024年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

2024年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传统文化》第四章《传统节日》,详细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和腊八节等八个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以及相关的诗词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八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八个传统节日的识别、习俗的了解以及相关诗词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传统文化》学习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八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3. 诗词鉴赏选取与八个节日相关的经典诗词,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分析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4.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节日的了解和诗词鉴赏能力。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某个节日,讨论如何庆祝,从而加深对节日习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传统节日2. 内容:春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元宵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清明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端午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中秋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重阳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冬至:起源、习俗、诗词鉴赏腊八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2)分析《静夜思》、《登高》等诗词中的节日文化内涵。

2. 答案:(1)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有祭祖、拜神、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习俗。

清明节:起源于周代,有扫墓、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2)《静夜思》:通过描述中秋月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两课时)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两课时)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节日的童谣,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从中认识、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并知道每个节日的具体时间。

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

教学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家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2.在学生对课文产生疑问的时候,辅以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传统节日里的不同习俗。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15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4.知道我国各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难点:知道我国各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朗读课文,自制生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字学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读懂课文。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在悠扬的乐曲中,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

2.动情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吗?(板书课题)二、课前检测,有效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出示本课词语和短语,进行课前检测。

传统贴窗花元宵大街小巷祭扫赛龙舟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热闹(1)同桌互相读词语。

(2)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

师相机正音:“舟”,读“zhōu”,不要读成“zōu;“赏”读“ shǎng”,不要拼成“sǎng”。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通过活动,了解春节相关信息,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学习准备】调查收集有关的材料。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二、综合性学习(一)传统节日及由来1、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表回答归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2、你对哪个传统节日比较感兴趣?说说理由。

这些历史久远,同时又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其中,又以中秋和春节两大节日最为隆重。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研究春节。

(二)春节的习俗团团圆圆的中秋过去了,热热闹闹的春节即将向我们走来。

你们会用怎样的方式,迎接这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

1、“年”兽的传说2、红包(压岁钱)3、贴倒福4、贴春联(对联小汇集)5剪纸(窗花欣赏)6、其他三、拓展延伸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历史,拥有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也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让我们走出课堂,继续去探索,去发现。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尊重老人的意识和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实用型部编版4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实用型部编版4

课题: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三(一)知识与技能:结合了解到的传统节日,写一写相关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方法:引导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你们喜欢过节吗?2.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

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节日)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4.学生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5.教师进行小结。

三、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2)了解传统节日的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了解当地的庆祝活动。

4.教师评价指导。

四、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指导选材。

(1)从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写清楚过节的经过;要有一定的顺序;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

“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

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四、教学过程(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对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

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认识“传”。

比如: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

石来就是砖,砖头的砖。

人来就是传,传统的传。

4.引导理解“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贴对联是我们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像春节这样,世世代代一直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做“传统节日”。

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就叫做传统习俗。

我们平时背诵的唐诗,《弟子规》《三字经》等,就是流传了很久很久的文化瑰宝,这样的文化,就叫做传统文化。

5.在这首识字童谣里,我们能了解到中国有哪些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些相关的节日习俗,甚至还能领略到一些相关的传统文化呢!(二)初读读文,集中识字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生活识字“巷”。

(1)认读路牌“乌衣巷”“永庆巷”。

(2)理解巷:称之为巷的路都比较窄,路两旁的房子面对面靠得比较近。

(3)借助图片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

2.字理识字“祭”。

(1)出示“祭”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图。

教师讲解:左上部分是带血的牲肉,右边像手,下面像祭桌。

(2)出示祭祀的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祭”的本意。

(3)出示“清明祭扫”的图片,明白清明祭扫是为了缅怀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人。

3.比较识字(1)后鼻音一组:“郎”“饼”“堂赏”。

同桌合作,用组词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草字头一组:“艾菊”,知道草字头的字跟花草有关。

图片识字“艾”。

课文中的艾香指的就是艾草的香。

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把艾草,菖蒲,桃枝,绑在一起挂在门窗上。

传说,这样能辟邪。

4.拍手操。

用《语文素养读本》二下的《巧克力和咖啡树》中的童谣《端阳》,结合龙泉人过端午的语言情境,做拍手操,复现生字,引出四个会写字。

5.写字:“艾”“舟”“热闹”(1)写字评价要点:第一,在间架结构上,特别注意在横中心和竖中线有什么笔画。

做到了得一星。

第二,要注意写出字的笔锋,比如艾的撇捺要伸展,捺的最后要有尖角。

做到了得一星。

第三,写好“热”字。

这四个字里面,最难写的是“热”,注意上部和下部等宽。

第四笔是撇,注意穿插到左下格,再写横斜勾。

下面四点,注意点的方向和点的大小,就会更美观。

写好“热”字,得一星。

(2)学生在课堂学习单上书写,每个生字写一个。

教师巡回指导。

(3)反馈学生书写情况。

(4)反馈后,再把这四个生字写到作业单的童谣当中,争取写得比刚才好。

(三)理清节日,随文生字端午节和春节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1.默读课文,快速圈出童谣中提到的传统节日。

2.按顺序反馈节日,识字“宵”“乞巧”。

(1)识字“宵”、“乞巧”。

(2)借助古诗《乞巧》理解乞巧的意思。

古时候的女子,在七夕节这一天,对月穿针,谁先把丝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她们乞求上苍,希望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所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3节日排序。

教师出示打乱的节日贴纸,请小朋友按时间顺序在黑板上帮助排好。

其他学生在课堂练习纸上完成第二大题。

4.强调节日名读课文。

(四)再读童谣,知晓习俗1.人们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分别会做些什么事呢?(1)用横线在书中划出相关节日的传统习俗。

(2)反馈。

2.师生合作配乐读课文,感受传统习俗。

3.观察表示传统习俗的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特点:第一个字都是动词。

4.用动词加名词的方式,结合“春节”“元宵节”来说传统习俗。

贴对联,发红包,拜年……猜灯谜,舞狮子,舞龙灯……5.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个节日。

6.春节和元宵节,你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7.再读这两个节日的语句,读出对这两个节日的喜爱。

8.背诵这两个节日的语句。

(五)趣猜灯谜,巩固生字。

结合课文的会写字,进行猜灯谜游戏,巩固识字。

转:专心开车敬:警察不言语团:口中吐真才闹:综合门市两张图片猜字:舟街(六)推荐阅读,爱上佳节推荐阅读《跟着伊伊过大节》。

这是一套可以读出传统和爱的童书。

主人公伊伊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她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热爱。

这套书里,包含了有趣的故事、扮演和游戏。

在书中,我们可跟着伊伊一起心过节。

节日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让一家人一起,幸福永相伴。

板书设计:传统节日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

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4月5日前后清明节(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在元宵节(出示词语:看花灯),在清明节(出示词语:祭扫),多么丰富又热闹的传统节日呀!(齐读课文1-3句)(三)过完了春天里的三个传统节日,让我们走进夏天和秋天,继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吧!二、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一)五月初五端午节1.太阳当空照,夏天光正好。

农历五月初五,阳气最盛,是驱邪避灾的好日子。

这一天人们做什么呢?(出示词语:端午节)。

2.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自由表达。

3.品读“过端午,赛龙舟。

”(1)(出示图片)说一说:人们怎样赛龙舟?(2)指导读:赛龙舟。

相机点评:龙舟披红绸,握船桨,人们八方来。

鼓击春雷,欢声震地,一起加油。

惊退万人,衔得锦标,一起欢庆。

(3)小结,师生合作:“过端午,赛龙舟。

”4.品读“粽子艾香满堂飘。

”(1)过端午,不仅仅是赛龙舟,还可以做什么?指导读“粽子”、“艾香”。

相机评价:白白糯米包的粽子!“粽”字米字旁。

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红的蜜枣!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出示艾叶图片清凉清凉的香气!醒脑明目的香气!5.来,品一品粽子,闻一闻艾香,赛一赛龙舟,庆一庆端午!(齐读)(二)七月初七乞巧节1.七月七,来乞巧。

出示词卡:乞巧。

指名读:乞求巧艺,乞求智慧。

2.看,谁向谁乞巧?(出示图片)(1)织女的心灵手巧天下闻名!图中这位小姑娘会向织女讨要什么?(2)指名读“七月七,来乞巧”。

相机评价: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可爱的愿望!所有的小姑娘都希望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一起来乞巧吧!3.除了帮助女孩子获得巧艺,织女还要在七月七这一天,赶去鹊桥会牛郎。

(1)(出示图片)一年一度,在喜鹊的帮助下,牛郎织女幸福地团圆了。

(2)指导读:牛郎织女会鹊桥。

相机评价:多么幸福的团聚!多么温暖的团圆!多么难得的相见!4.小结:七月七,乞巧节,一个与织女紧密相连的节日!(三)八月十五中秋节1.送走夏天的传统节日,我们迎来秋天的传统节日,秋天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中秋节”。

出示句子。

2.中秋节的什么最美?(月亮)出示第二行“十五圆月当空照。

”相机评价:又大又圆的月亮!白玉盘一样的月亮!洒下银色月光的月亮!3.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家家户户团聚一起。

出示“月饼”图片,让学生欣赏月饼的形状,和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因此得名“月饼”。

指导读“吃月饼”。

相机评价:慢慢吃,吃出了什么味道?甜蜜的味道!幸福的味道!4.中秋赏月,瞧!出示“十五圆月当空照。

”看!出示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明。

”(指名读)愿!出示诗句“但愿人才久,千里共婵娟。

”(指名读)5.小结:八月十五月儿明,家家团圆过中秋。

(齐读)(四)九月初九重阳节1.转眼到了九月九,九是最大的数字,双九相聚,重阳节到了。

2.出示句子,重阳节,我们会做什么?自由读句子。

指导读“重阳节,要敬老。

”相机评价: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命长久!祝老人们生活快乐,幸福长久!祝老人们安享晚年,天长地久!3.(出示句子)踏秋赏菊去登高。

指导读,我们一起去赏菊。

出示菊花图片。

相机评价:让我们牵起爷爷、奶奶的手。

让我们拉上外公、外婆的手。

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

4.小结:百善孝为先,九九重阳,敬老爱老,传承孝道,从我做起(齐读)(五)一年又一年从春到秋,一个个传统节日纷至踏来,转眼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什么节日又来了?(新春)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所以叫“新春”。

出示句子: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三、整体诵读,体悟传统节日(一)读一读,背一背。

(二)同学们,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节日,喜欢这些节日吗?说说你的感受。

小结:我们要过中国节,做中国人!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一)认读生字,仔细观察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

2.看结构、看比例、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1)看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4个字的结构。

“艾、热”2个字是上下结构,“团”是全包围结构,“闹”是半包围结构。

(2)看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份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发现“艾”字上部扁,下部长,“热”字上部长,下部扁,“艾”和“热”上下几乎同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