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课文中的成语
初中必备文言文及词汇
初中必备文言文及词汇注: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
1.孔子语录《论语》【经典背诵段落】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4.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②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③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智慧)④莫.春者(“莫”通“暮”,尽,晚)2.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两个词,“可”,可以,“以”,凭、靠;今义:能够,许可)34.①学而时.习之(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指旧知识,“新”指新知识) ④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伤仲永* 王安石【经典背诵段落】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中学文言文中有策的
中学文言文中有策的【篇一:中学文言文中有策的】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很高兴为您解答有用请采纳【篇二:中学文言文中有策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地21课《陈涉世家》(选自《史记》)、22课《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赵策》)【篇三:中学文言文中有策的】基于2011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定位与策略平湖市黄姑中学陶国华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钱梦龙语),我们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处于模式单一、枯燥乏味的状态,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对字词句章的条分缕析,过多强调“字句落实,句句清楚”式的割裂分析,缺乏古今互动、师生互动,严重地扼杀了文言文自身的生命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定位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这里,新课标连用三个“打下基础”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打底”功能。
一是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二是语文课程是学习做人的基础,学语文同时也是在学做人,三是语文课程是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础,语文学好了,学生才能健康地继续发展和完善。
北大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育在育人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与意义,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
”在“打底”方面,文言文有着天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篇篇文言文,一首首古诗词,不仅都是经典之作,而且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
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就仿佛是同古代那些伟人进行心灵的直接对话,可以直接感受到他们博大的胸襟、丰沛的人文情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含课文例句)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含课文例句)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B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C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_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一、《论语》六则1.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重点字词(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3.《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
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学而不厌。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练习回顾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例:a: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b: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c: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d: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二、《世说新语》二则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
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字词句式(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童趣》《闲情记趣》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怡然称快、夏蚊成雷《V论语〉十则》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山市》历历在目《塞翁失马》塞翁失马《寓言四则》画蛇添足、买犊还珠、滥竽充数、塞翁失马《龟虽寿》老骥伏枥《浣溪沙》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木兰诗》扑朔迷离《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观书有感》源头活水《孙权劝学》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夸父逐日》夸父追日《桃花源记》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游山西村》柳暗花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夜不闭户《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五柳先生传》不求甚解《小石潭记》犬牙交错《岳阳楼记》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飞沙走石、汗流浃背《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岀、觥筹交错、《登幽州台歌》空前绝后《陈涉世家》鸿鹄之志、披坚执锐《隆中对》如鱼得水、箪食壶浆《岀师表》三顾茅庐、妄自菲薄《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邹忌讽齐王纳谏》门庭若市《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病入膏肓《卖油翁》熟能生巧《黔之驴》庞然大物、黔驴技穷《晏子故事两篇》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张袂成阴《荆轲刺秦王》切齿拊心《卫风•氓》载笑载言、二三其德、夙兴夜寐、信誓旦旦《短歌行》对酒当歌、月明星稀、周公吐哺《咏怀古迹》千山万壑《孔雀东南飞》坚如磐石《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追亡逐北、因利乘便、金城千里、万世之业、瓮牖绳枢、斩木揭竿、云集响应、赢粮景从、深谋远虑、同年而语、度长絜大《苏武传》)屈节辱命、啮雪吞毡、人生如朝露、肝脑涂地、白发丹心《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欣欣向荣《劝学》《荀子》青岀于蓝而胜于蓝、冰寒于水、顺风而呼、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跬步千里、驽马十驾、锲而不舍《始得西山宴游记》尺寸千里、心凝形释《师说》授业解惑《六国论》如弃草芥、抱薪救火、日削月割《阿房宫赋》鼎铛玉石、付之一炬、敢怒而不敢言、勾心斗角、钩心斗角、尽态极妍《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灰飞烟灭、人生如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雨打风吹、金戈铁马《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离骚》九死不悔、偭规错矩《烛之武退秦师》秦晋之好、危在旦夕、临危受命、洞若观火、以退为进、化险为夷《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垂拱而治、劳神焦思、慎终如始、戒奢以俭、卑以自牧、善始善终《廉颇蔺相如列传》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肉袒负荆(负荆请罪)、刎颈之交《鸿门宴》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虎狼之心、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胜杯杓《秋水》(节选)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季氏将伐颛臾》祸起萧墙、分崩离析、季孙之忧、既来之,则安之、开柙出虎、大动干戈、虎兕出柙《寡人之于国也》五十步笑百步、弃甲曳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地崩山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登高》穷困潦倒《琵琶行》千呼万唤、切切私语、珠盘玉落、整衣敛容、秋月春风、暮去朝来、门前冷落、杜鹃啼血、司马青衫《雨霖铃》寒蝉凄切、晓风残月《声声慢》)乍暖还寒《滕王阁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云销雨霁、天高地迥、兴尽悲来、萍水相逢、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盛筵难再、陆海潘江《逍遥游》鲲鹏之志、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至人无己《陈情表》零丁孤苦(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乌鸟私情、皇天后土《项脊轩志》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不能得日、垣墙周庭、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三五之夜、东犬西吠、逾庖而宴、呱呱而泣、瞻顾遗迹、凭几学书、亭亭如盖I《报任安书》推贤进士、勤勤恳恳、动而见尤、欲益反损、辇毂g 口之下、拾遗补阙、岩穴之士、攻城野战、斩将搴旗、苟合取容厕身下列、叨陪末议、仰首伸眉、戴盆望天、大谬不然、奋不顾身、食不甘昧、救死扶伤、无可奈何、九牛一毛、泰山鸿毛、摇尾乞怜、画地为牢、削木为吏、南面称孤、衣赭[zh弓关木、王侯将相、贪生恶死、放失[y 1]旧闻、天人之际、一家之言、藏之名山、日肠九转、俯仰随俗《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流觞曲水、丝竹管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老之将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修短随化《赤壁赋》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沧海一粟、逝者如斯、取之无禁(尽),用之不竭、杯盘狼籍。
杞人忧天文言文中的成语
杞人忧天文言文中的成语杞人忧天【释义】比喻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担心。
【出处】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典故】杞国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又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
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
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
有个热心人看到他那副忧愁烦闷的样子,担心他把身体弄坏了,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股积聚的气体,上下四方到处都有。
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触。
你整天在气体里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掉下来呢?”这个杞国人半信半疑地问:“如果天真是一股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来了吗?”“不会,不会!”那个人回答,“太阳、月亮、星星也不过是气体中会发光的物质。
就是掉下来,也不会伤人的,你尽管放心。
”杞国人又问:“那么地要是陷下去怎么办呢?”热心人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
东南西北到处都有这样的土块。
你东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动,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塌陷下去。
”杞国人听了,心里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笑容。
那个热心人因为解除了杞国人的忧愁,也十分高兴。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作者简介】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主张虚静无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信奉道家的与世无争思想,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他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农耕之馀,醉心读书著述,潜心撰文二十篇,约十万多字。
流传有《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部分散失,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追日》《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黄帝神游》《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百馀篇,篇篇珠玉,妙趣横生,且影响极大,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初中课外文言文《南辕北辙》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南辕北辙》阅读答案附翻译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南辕北辙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想要2.何、什么3.良好4.越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总结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而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重点字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字词。
一、词义辨析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字词的意思相近,但用法却有所不同,学生需要进行词义的辨析。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字词及其意义:1. 明/晦明:明亮,明显,明朗等。
晦:黑暗,昏暗,阴沉等。
2. 静/闹静:安静,寂静,宁静等。
闹:喧哗,吵闹,喧闹等。
3. 轻/重轻:轻巧,轻松,轻盈等。
重:沉重,重要,严重等。
4. 战/和战:战斗,战胜,战争等。
和:和平,和谐,友好等。
5. 充/虚充:充实,充足,充实等。
虚:空虚,虚弱,虚构等。
通过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和辨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二、词语搭配在文言文中,字词的搭配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不同的字词搭配会有不同的意义。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字词搭配:1. 必/须必:必要,必定,必须等。
须:必须,应当,需求等。
2. 令/人令:使人,令人,令到等。
人:人间,人生,人民等。
3. 然/而然:虽然,的确,确实等。
而:可是,然而,却等。
4. 时/候时:时间,时刻,时机等。
候:时候,时节,时光等。
5. 能/够能:能够,能力,能事等。
够:足够,够得着,够咱等。
通过对这些字词的搭配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字词,写出符合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三、近/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字词的意思相近,可以相互替换使用,以达到丰富语言表达的功效。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近义词:1. 称/谓称:称呼,叫做,称作等。
谓:所谓,谓之,所谓等。
2. 事/物事:事情,事故,事件等。
物:东西,器物,物体等。
3. 意/义意:意思,寓意,意义等。
义:意义,道义,伦理等。
4. 收/获收:收获,收入,收藏等。
获:收获,收获物,收获到等。
5. 近/乎近:接近,近似,近年等。
文言文成语故事及译文
文言文成语故事及译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锲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11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 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 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 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 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 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 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1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
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 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源自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4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 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 外强中干的事物。(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 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 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龟虽寿》)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6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 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 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 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 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 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 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 甚解。——《五柳先生传》)
乐不思蜀文言文课文翻译
乐不思蜀文言文课文翻译乐不思蜀,蜀指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
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文言文翻译1乐不思蜀文言文原文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点击查看:荆轲刺秦王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2乐不思蜀文言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3乐不思蜀文言文译文司马文王同刘禅一起欢宴,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帮助不了这个昏庸的君主,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他要是不这样昏庸,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又另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4乐不思蜀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01《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020秋季初中学习群9月25日晚19:30 正式开课原价799元,24小时内报名0元长按二维码免费入群△扫码后年级按钮仅能戳1次哦,请谨慎点击!ps:初一:数学+英语初二:数学+物理初三:数学+物理+化学△高中生入群免费听数/英/物/化/政/史/地课程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文言文复习之实词一词多义
今复十年,存亡不可知。 《苏武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者 疑邻》
现在又过了十年,是活着还是死 死亡 了都不了解。
这真是决定危急存亡的时刻。 灭亡
晚上,果然大量地丧失了财物。 丧失、 丢失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的,如果无 通 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限度的滥用,那么物质财力就必 “无”, 然短缺。 没有
2、语境推断法
• 例如:
• 1、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2、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叙述) ②而渔工水师虽之而不能言 (用文字记载) (随着、和着) (应答)
3、课文迁移 法
高考“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 “胜”,禁得起,能承受。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词义
•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 信义著于四海
• 分析:
• “信”在“知”前,作状语 “确实”
• “犹”是副词 ,“信”处在谓语位置,是动词“相信” • “信义”处在主语位置上,“著”是谓语,“信”为“信誉”
作业:核按钮P95
6、 语法分析推断 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
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
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如: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 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 “用眼睛示意”。 《 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 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二)
2.为政方面
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认为用
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如:
【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
(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
氏》)
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
瓦解。
【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不成。(《子
路》)
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编辑推荐:源自《论语》中的经典成语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字解析、举例(卷1)
初中古文中常见字解析、例句及翻译(卷1)(一)安(ān)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平静,即《说文解字》所谓的“静也”古文常见、常考的意义形容词①安宁、安定、安居。
成语: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祸害。
)古:战国《荀子·王霸》:国安.则无忧民。
(国家安定..百姓才没有忧愁。
)引:使……安定成语:安.邦定国古:春秋《论语·宪问》:修己以安.百姓。
(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
)②安心、乐意、满足今成语:安.难乐死安于现状(不避危难。
不惧危难,把死视为快乐..。
形容不怕牺牲。
)古:春秋《论语阳货》: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丧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锦缎,对你来说心安..吗?)《商君书·开塞》:天下不安无君,而乐胜其法。
(天下的人都不希望..没有国君,却又喜欢超越他的法律约束,)古:《三国志·司马郎传》:郊境之内,民不安.业。
(整个国境之内的人们都不能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
)③安稳、稳固、平安。
诗: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引:妥当。
古:东汉王充《论衡·自纪》: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一个人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
)④舒适、安适、安逸古:春秋《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战国《孟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⑤徐缓、慢慢。
成语: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苦生活;)古:春秋《诗经·小雅·何人斯》: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你不急不躁安安稳稳........前行,也从未停下脚步片刻安闲。
课内文言文四字成语
《庖丁解牛》4.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所衍生出来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2)技经肯綮之未尝()(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5)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4.(1)目无全牛(2)切中肯綮(3)官止神行(4)游刃有余(5)踌躇满志、善刀而藏《阿房宫赋》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付之一炬付:给;之:它;炬:火把。
一把火给烧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
没有一点消息。
前车之鉴鉴:镜子,为教训。
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促织》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蠢若木鸡。
昂其直,居为奇货中的(居为奇货)可用什么成语来代替虽连城拱壁不啻也中的(连城拱壁不啻)可用什么成语来代替而心目耳力具穷,绝无踪影中的(心目耳力具穷)可用什么成语来代替奇货可居价值连城筋疲力尽1、《鸿门宴》原文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秦都咸阳,派兵守函谷关。
不久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攻入,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准备进攻刘邦。
刘邦到鸿门跟需要会见。
酒宴中,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想乘机杀死刘邦。
刘邦在项伯、樊哙等人的护卫下乘隙脱逃。
后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2、秋毫不犯鸿门宴翻译原文句为“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3、劳苦功高原文句为“劳苦功高如此。
”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4、约法三章《鸿门宴》课文鉴赏说明原文句为“与父老约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约,协商,议定。
章,条目。
临时议定三条法令。
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初中文言文多义词用法举例
多义词用法举例1.安①衣食所安(《曹刿论战》)②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逸③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鄙①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③蜀之鄙有二僧(《为学》)3.兵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①兵器,武器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②军队,兵士4.薄①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妄自菲薄(《出师表》)5.策①执策而临之(《马说》)L ②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策勋十二转(《木兰诗》)③记录,登记6.次①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①战则请从(《曹刿论战》)7.从②民弗从也(《曹刿论战》)③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②听从,顺从④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③表示起点,相当于“自”8.出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水落而石出(《醉翁亭记》)③不复出焉(《桃花源记》)9.敌①恐前后受其敌(《狼》)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盖以诱敌(《狼》)10.道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②以谘诹善道(《出师表》)③中道崩殂(《出师表》)④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⑤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⑥任重道远(《(论语>十二章》)⑦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1 1.得①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史我所欲也》)③故不为苟得也(《史我所欲也》)④得之心而寓之泅也(《醉翁亭记》)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12.等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②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③公等遇雨(《陈涉世家》)12.拂①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参差披拂【《小石潭记》)14.发①有时朝发白帝(《三峡》)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⑤黄发垂髫(《桃花源记》)15.奉①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②奉命干危难之中(《出师表)》③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①夫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6.夫┃②此庸夫之怒(《唐雎不辱使命》)┃┃┃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①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②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17.故┃┃┃┃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④公问其故(《曾刿论战》)┃┣━━━╋━━━━━━━━━━━━━━━━━━━━━━━┫┃┃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18.观┃┃┃┃③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19.归┃②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④男有分,女有归┣━━━╋━━━━━━━━━━━━━━━━━━━━━━━┫┃┃①顾野有麦场(《狼》)┃┃20.顾┃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21.会┃②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2.患┃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②奉命于危难之问(《出师表》)┃┃23.问┃┃┃┃③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④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24,见┃②才美不外见(《马说》)┃┃┃③明灭可见(《小石潭记》)┃┣━━━━╋━━━━━━━━━━━━━━━━━━━━━┫┃┃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②沿溯阻绝(《三峡》)┃┃25.绝┃③哀转久绝(《三峡》)┃┃┃④绝巘多生怪柏(《三峡》)┃┃┃⑤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①此乐何极(《岳阳楼记》)┃┃┃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26.极┃③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①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7.及┃②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③及下船,舟子喃喃曰《湖心亭看雪》)┃┃┃┃┃┣━━━━┳━━━━━━━━━━━━━━━━┫┃┃┃┃┃┣━━━━┻━━━━━━━━━━━━━━━━┫┃┃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28.尽┃②食之不能尽其才(《马说》)┃┃┃┃┃┃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②明灭可见(《小石潭记》)┃┃29.可┃③刿曰:“可矣”(《曹刿论战》)┃┃┃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⑤可爱者甚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课文中的成语初中文言文课文及诗词中的成语1不亦乐乎:语出《论语·学而》。
亦,也。
乎,语助,相当于“吗”。
原意为:不也值得高兴吗?现常用以表示事态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2 温故知新:语出《论语·为政》。
温,温习。
故,旧的。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3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4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5见贤思齐:看见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样,形容有好学向上之心。
源于《< 论语> 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源于《< 论语> 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源于《< 论语> 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源于《< 论语> 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流水环绕;形容风光优美。
源于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11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别、团聚,泛指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
源于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2·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13·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14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而又得意。
《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16·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落英缤纷:花瓣纷纷飘落。
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桃花源记》)17·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1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19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源于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20·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21·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22·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23·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24·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25·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寓言四则》)26·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
(《寓言四则》)27·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寓言四则》)28·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9·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
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30·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31山肴野蔌:指野味和野菜。
源于《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32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错起落(筹,喝酒时行令用的竹片),形容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源于《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3·水落石出——《醉翁亭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3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孟子二章》)35·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泰民安的景象。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6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37·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38·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39·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40·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4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42·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43·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44·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
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
(《出师表》)45·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
(《出师表》)46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源于《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7·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愚公移山》)48、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很大或自不量力。
源于《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49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指在伟大的事情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也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50贻笑大方:大方:指内行人、专家。
指被内行的人见笑。
(吾长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51·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有关名人的成语典故: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刮目相看——吕蒙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一鼓作气——曹刿投笔从戎——班超负荆请罪——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借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逖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图穷匕见——荆轲胯下之辱——韩信煮豆燃萁——曹植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汉代__刘向__在战国时代遗留下来的一批策简的基础上编订而成的.它保存了战国时期许多重要历史资料,是研究战国史的重要依据,所以一般把它归入历史散文一类.文中有些寓言如__一尘不染、大庭广众、亡羊补牢、引锥剌股、画蛇添足、两败俱伤、羽毛未丰、狐假虎威、门庭若市、惊弓之鸟、南辕北辙、反璞归真、狡兔三窟、安步当车、鹬蚌相争,渔翁得利__等也成为后人习用的成语.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
两败俱伤——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南辕北辙——犹至楚而北行也。
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门庭若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狐假虎威——虎得狐,狐曰:子勿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字若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百兽见我敢有不走者?虎以为然,遂与之偕行,兽见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以为畏狐也。
惊弓之鸟——弓弦响,惊密林之鸟。
出自《左传》的成语有哪些?《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
1.退避三舍《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2.言归于好《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
彼此重新和好。
3.外强中干《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4.困兽犹斗《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5.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