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怎样有效地与学科、活动课程整合

合集下载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课程整体规划与知识融合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课程整体规划与知识融合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课程整体规划与知识融合引言:幼儿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培养和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而幼儿活动教案的设计则是保证幼儿活动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

在设计幼儿活动教案时,课程整体规划和知识融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课程整体规划和知识融合的重要性及应用方法。

一、课程整体规划课程整体规划是指在设计幼儿活动教案时,将不同活动环节和内容进行系统性的组织和安排,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课程整体规划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 整体目标的明确在设计幼儿活动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整体目标。

整体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测性和可衡量性,可以帮助幼儿达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总体目标可以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1.2 分解和层次化的目标在确定整体目标后,需要将其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层次化的排列。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步骤,逐步引导幼儿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1.3 教材和资源的选择在课程整体规划中,教材和资源的选择是关键一环。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教材和资源。

同时,还要考虑到教材和资源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探索。

二、知识融合知识融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内在联系和意义的教学内容。

在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知识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

2.1 主题活动的设置主题活动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学形式。

通过确定一个主题,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入语言、数学、科学等不同学科内容,并通过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2 跨学科项目学习跨学科项目学习是将幼儿在不同学科域中学到的知识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整合和应用。

例如,通过设计一个小型花园的项目,幼儿可以学习到有关植物的知识、测量和绘图的技能,以及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2.3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通过创造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使幼儿能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和学习。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1一、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1、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

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

我校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

作文教学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研究,包括《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两个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审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个陶研会、教育学会省级课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作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作文教育资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荣辱观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个吴江市级规划课题等。

作文与学生学校生活、与社区活动联系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我校作文特色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

同时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学习主体的地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存在区别,但两者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新动力

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新动力

2020年第21/24期/C (07/08)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学科融合既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众多教育者、学科教师不断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经中国知网检索,从2000年3月至2020年3月二十余年间,有关于中小学学科融合的论文有72篇。

从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对学科融合的理念、价值、方法与路径做出了艰辛的探究。

在学习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发现,这些探究,对学科融合的内涵、本质、行为特征论述得不够全面;对学科融合的教学价值和实施的有利条件缺乏整体性、前瞻性的分析;对学科融合的实施策略研究不系统、不深入。

因此,针对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做进一步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学科融合构建起认知与思维的新层面、新结构、新世界融合,指将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形成新的事物。

学科融合,有研究认为,是指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多学科知识,借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及学科思维方式等解决学科知识的一种教学策略。

笔者赞同这些界定,并进一步认为,学科融合是学科之间将有联系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加以整合,构建起认知与思维的新层面、新结构、新世界。

学科融合可以拉近学科之间、学科与学习者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消解学科与学科、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分离状态,其本质是建构认知与思维的新结构,并融合学科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连接生活世界。

首先,学科融合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融合,即教师将不同学科课程中互为联系、相互沟通的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多视角、多层面地进行学习;二是校本课程跨学科的融合,即教师利用某一校本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学习,需融合其他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这两种融合,旨在打通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指向发展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学习者产生更广、更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新动力罗晓华,周俊英,漆春华(成都高新新科学校,四川成都611731)摘要:学科融合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其本质是构建起认知与思维的新层面、新结构、新世界,具有沟通学科、发展思维、培养综合技能的教学价值。

校本课程怎样有效地与学科、活动课程整合(发言)word文档

校本课程怎样有效地与学科、活动课程整合(发言)word文档

校本课程怎样有效地与学科、活动课程整合芦淞区早禾坪学校:殷月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与在坐的兄弟学校比,在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等,我们可以说是做的远远不及你们,下面我将谈谈我校的校本课程怎样有效地与学科、活动课程整合的,盼望大家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一个人精神、情操、品质、能力形成的前提,便是良好的习惯。

古人云:“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习惯常常是透视一个人的反光镜,从习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处理问题的态度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校本课程怎样有效地与语文、美术、音乐活动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

一个人也许没有很好的天赋,但是,一定要有良好的习惯。

因为习惯是决定人生的基石,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

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也曾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是改变或决定美好人生的重要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开展了“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校本课程。

围绕这个大课题,我们开设了几个子课题。

如:怎样培养学生的品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处事习惯等。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和探讨我们是怎样有效地将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活动有机整合的。

一、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上完怎样孝敬父母的课程之后,我首先让学生主动搜集一定数量孝敬父母的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是经典的,有的是古往今来名人孝敬父母的动人传说。

如《若飞孝敬父母》,还有三字经中的《子路孝敬父母》、《黄香温席》等,以及我们身边发生的孝敬父母鲜活的美德故事。

如我校六年级学生黄晶亮,他爸爸得了癌症,母亲又体弱多病,还要在医院里照顾父亲,这样,家里的一些家务活都留给了他,他家离学校有六七里路程,他每天很早起床,洗自己的衣服,喂鸡、鸭、猪,然后做早饭,中午放学回家,做完午饭后,又要急急忙忙往返十几里路程去医院送饭给爸爸、妈妈吃,晚饭也照样如此。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研究背景及意义:校园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5.12汶川大地震又将校园安全教育推上了一个高度。

那所坚持进行安全演练的学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们如花的生命。

反观我们的校园安全教育,5.12大地震为我们的校园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学生可以不必画手抄报,可以不必答安全教育知识问卷,但是他必须知道,当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应该怎么做。

因此,安全教育不仅是活动教育,知识教育,更是习惯教育。

安全教育不仅是校长后勤主任份内之事,更是每一个教职员工及相关部门的份内之事。

基于此种认识,结合现在的校园安全教育误区,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的安全教育观,逐步提高全社会(学校、家长、社会各部门)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把握校园安全教育的“三实性”——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结合,建立并落实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审视当代的中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人格的闪光点,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看到他们的缺陷: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不能在人为侵害时从容应对,抵抗外部世界的侵害能力显得相当脆弱,面对来自自然和人为的侵害,往往会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旦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就乱了方寸,很难应付。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保护学生的生命及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每个家庭减少痛苦,对家长和学生负责,提出了本课程的研究。

二、课程名称: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选修课)三、课程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创建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防护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校本课程应“以生为本”

校本课程应“以生为本”

校本课程应“以生为本”李银河师福寿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内容提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打上了学校特有的烙印。

因此,校本课程的“本”,首先是“以校为本”。

然而,学校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何使课程适应学生的能力、兴趣、经验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并以学生获得学习的利益为终极目的,这就是课程存在的根本意义。

这样说来,校本课程的“本”,更应该是“以生为本”。

主题词:尊重主权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一、尊重主权,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决策第一,校本课程研制过程中必须要有学生参与决策。

允许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决策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够使学生对校本课程感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是学校若真正把学生放在“决策者”的位置上,学生能感觉他们有参与课程决策的责任。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学生一定会成为其中的“决策者”。

第二,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也需要学生参与决策。

校本课程的内容应选取与学生现实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如果缺少学生决策,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大餐”有时很难符合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的时候陷入矛盾的境地。

第三,教师充分挖觉教材,总结题型。

二、模式多元,促进学生独立、主动、创造地学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的价值主要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根据校本课程内容和目标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校本课程实施模式分成知识类和活动类两种。

当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时,校本课程的目标一般以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主。

这时校本课程实施模式与学科教学很相似,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以学校为学习场地,其教学方法主要有小组讨论、问题探索、技能训练等等。

小组讨论——这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对话过程。

主持人应事先布置好讨论题目,精心设计讨论提纲,控制讨论进度,引导讨论方向,鼓励人人参与讨论,提炼概括并初步形成讨论结果。

在讨论中要重点防止“话语霸权”和“开无轨电车”。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小学数学情况汇报校本课程实施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材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校本课程实施总结校本课程实施总结课程专家斯基尔贝克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与教师相处的地方。

”我校是一所以数学为主打特色的学校,多年的数学文化的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数学氛围和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

学校因生制宜、因校制宜,整合现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玩转数学”,并全面有效地实施了该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走近学生、走进课堂的过程,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为此,抓好课程管理、扎实环节落实、多方整合推进,使校本课程有序、长效落实,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使其日斟完善。

一、层级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长效落实任何一门课要全面推进落实,有效的管理是必需。

为了推进课程实施,学校高度重视,确立了以校级领导直抓总管、科室推进落实、课程教师具体实施的三级课程推进模式,确保课程实施中规划明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施课程到位负责。

1.一级管理:学校领导负责总抓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导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导课程实施的总体方向,并采用定期开展校本课程实施小组会议和随机调查的形式,了解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课程实施方面的阶段性指导意见。

2.二级推进:科室部门具体落实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由教科室和教导处联手推进,落实好校本课程教学时间、教师安排、过程管理以及具体活动指导等,为校本课程的有序化、常态化实施作保障。

A.教科室统筹做好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校本课程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比较亮丽的元素,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有共通之处,更有许多不同之处。

由于先前经验比较匮乏,也使许多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有许多模糊的地方,有如隔纱望月。

基于此种情况,教科室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组织课程负责教师解读校本课程内涵,从理论的层面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基本措施。

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方案

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方案

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方案•相关推荐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方案(通用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方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方案1一、指导思想后士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是决定》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实验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适应当今教育高速度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

2.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有体育+艺术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工作机制。

3.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

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

4.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新机制。

三、具体工作在课程管理上严格执行上级部门要求,努力突破常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课程管理,特别是在拓展、探究两类课程上作了一些努力。

(一)学校建立课程管理的组织运行系统。

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既有决策问题,又有执行问题,必须明确和理顺两者关系,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校长、教学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

教导处主要负责执行问题。

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1)校长室明确四个部门四个中心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部门中心负责人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_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_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一、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透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用心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的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潜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实现目标多元资料宽泛,用心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潜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潜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料1、基础性课程:《‘五个一’养成教育》、《古诗词鉴赏》、《智力数学》等。

2、丰富性课程:《语文实践》、《数字与生活》、《数字》、《好词佳句》、《法在身边》、《化学与健康》、《探索自然》等。

3、发展性课程:根据本校实际状况,用心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计算机基础应用、英语角、舞蹈、绘画、书法、版报、广播、写作等。

四、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我们将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取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透过超多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教材。

学校主要是审核、并适当资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与学科课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与学科课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与学科课程整合作者:周珲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0年第01期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种课程的开设对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而且又没有统一的教材及相关的现成的参考材料。

这对于习惯了单学科教学、按课本上课的教师来说是很不适应的,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如何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真正使得新课程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以一门学科为基础向其他学科渗透学科课程把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作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小学语文学科有这样一些学习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等等;数学学科有这样一些学习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强调了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把各学科内容融为一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采取以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社会、思想、音乐、美术等学科中的某一门学科为主,构成核心主题。

在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以哪一门学科为主,都要求兼顾其他学科的要求。

通过这种方式的整合,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恰当地进行整合和补充。

《漫话端午节》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以语文为主要核心,使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如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食俗,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以及端午节的其他活动),举行了屈原故事会、图片展览、“端午节”作文大赛等等,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使他们对语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此外,它又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端午节的有关资料,请美术老师指导画龙舟,使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跟长辈学包粽子,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学科相结合。

二、以活动为载体,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如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统计、分析、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等等。

学科整合教案幼儿园

学科整合教案幼儿园

学科整合教案幼儿园1. 前言学科整合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教育。

本篇文档将介绍幼儿园学科整合教案的编写过程及注意事项。

2. 学科整合教案的目的学科整合教案的目的是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将学科资源整合运用,以达到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在实践中的相互交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和整合,使学习更具连贯性和综合性。

3. 学科整合教案的编写步骤3.1 制定教学目标在为教案制定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科整合的要求,这就要求教案的制定者需要了解所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3.2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首先,根据整合目标选择学科内容,然后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活动、游戏、课本等。

3.3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讨论、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

教育者需要准确地掌握幼儿的认知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水平,以此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3.4 教学资源的准备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相关资源,如玩具、书籍、幻灯片等。

3.5 教学活动的实施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幼儿中形成各类活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需要重视互动交流,引导幼儿多方位和多角度地参与学习活动。

3.6 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4. 学科整合教案的注意事项4.1 教学目标要明确学科整合是一种多学科的、整体性的教学方式,要求教育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尽可能的明确清晰,以便于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4.2 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兴趣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幼儿的多元化需求。

4.3 教学资源要充足准备学科整合教育需要提供各类资源,以便幼儿进行相应的活动。

例如,教师可为幼儿准备多种类型的玩具、图书等,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地学习。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从选修课和活动课逐步走向校本课程多年来我校努力优化课程结构,为现代化人才提供富有特色的培育基和生长点,在探索中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课程改革及若干重点学科课程改革模式,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9—2001年,我校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在初中各年级开设了九门、十几类选修课、活动课,内容涉及到学科、科技、艺术、体育、社会等各方面,类型包括教师指导型、竞赛型、兴趣型、特长型、提高型、讲座型和活动型。

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一班先由教师个人申报,经学校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估确定后,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多媒体、多功能厅及地下各类教室上。

学校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学生自主发展时间,实验室、图书馆、微机房、运动场等所有课程资源向学生开放。

这样,承担课程的老师人尽其才,学生各得其所,学校设施物尽其用。

为了积极探索和建设符合我校校情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能展示教师创造才能的校本课程,使之具有基础性、开放性、科学性、实用性,首先要提高广大干部、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目的的认识。

要使大家认识到,如果说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

大班整合课程实施方案

大班整合课程实施方案

大班整合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大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孩子们接触学校教育的开始。

在大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大班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整合课程的必要性。

1. 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

在大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在快速发展,因此,通过整合课程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2.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整合课程,可以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提高教学效率。

整合课程可以减少重复学习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整合课程的实施方案。

1. 设立整合课程时间。

在大班的课程表中,专门设立整合课程的时间段,让学生和老师都有充分的准备和心理准备。

2. 制定整合课程教学大纲。

整合课程的教学大纲需要包括整合的学科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确保整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3. 教师团队合作。

整合课程需要不同学科的老师共同合作,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整合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4. 学生参与。

在整合课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参与,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整合课程中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四、整合课程的评估方法。

1. 定期组织教师交流。

定期组织整合课程的教师交流会议,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定期组织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在整合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学生学习反馈。

定期组织学生的学习反馈活动,了解学生对整合课程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不断改进整合课程的实施方案。

五、整合课程的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的整合课程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通过评估方法的实施,可以不断改进整合课程的实施方案,确保整合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

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

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

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通俗歌曲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校园健美操3、美术:版画装饰画四、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承担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

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

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制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二、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

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

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音乐等整合进校本课程,围绕“影视文化、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教学目标,有的课堂让学生观察写话,品析优美的__,有的课堂让学生想象绘画,有的课堂让学生歌唱,欣赏名曲。

在二年级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注重学习,严谨执教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

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最新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

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

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习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近的社区现状等因素。

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方案 幼儿园学科课程

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方案 幼儿园学科课程

整合方案1.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方案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全面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针对幼儿园学科课程的整合方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2.目前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的挑战目前,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教师们在具体教学中容易局限于各学科的专业性,导致了学科之间的割裂。

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面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难以顾及到多学科的整合。

再次,幼儿园学科课程的整合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芳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3.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整合后的学科课程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避免了学科之间的割裂。

学科课程整合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学科课程整合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4.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的原则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整合方案应该以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整合方案应该具备系统性和整体性,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再次,整合方案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科学合理地整合各学科内容。

整合方案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教学实际,简便易行。

5.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针对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有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个整合教研组织,专门负责学科课程整合相关工作,引领和推进整合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使得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更加明显。

再次,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科课程内容与幼儿实际经验的连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结语幼儿园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孩子们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2篇

小学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2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省教育厅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二、实施目标1.尊重学生差异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资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烙画。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修炼,完善人格、提高能力。

3.构建公正、准确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能力提高的“以评促展”的项目实施评价体系,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4.探究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运行简单、推广价值高的项目操作模式,提升烙画实施的内涵与外延。

5.在深入开展好烙画基础,让更多学生能向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设置内容、对象和时间实施烙画,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学习掌握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实施对象:4--6年级全体学生。

实施时间:1、每天课间操(含广播操或升旗仪式、眼保健操)4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30分钟。

2、在不影响正常的烙画课教学的前提下,利用烙画课合理安排烙画的训练。

3、利用班队活动等其他时间。

四、实施办法1、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教育为原则。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艺术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艺术教育功能。

2、教育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3、面向全体与发展特长相结合的原则。

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整合主题课程实施方案

整合主题课程实施方案

整合主题课程实施方案
首先,整合主题课程实施的核心在于主题的选择。

主题应当具有一定的知识密
度和教育意义,能够贯穿多个学科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选择主题时,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社会热点、学科知识点、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考量,确保主题的广泛性和深度性。

其次,整合主题课程实施需要进行跨学科的整合。

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主题的
特点,将各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探讨“环保”这一主题时,可以将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多方面内容。

另外,整合主题课程实施还需要注重实践性教学。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和体验主题所涉及的内容,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

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整合主题课程实施需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难以
全面地评价学生在主题学习中的表现,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设计一些新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展示评价、实践报告等,来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主题学习中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综上所述,整合主题课程实施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学习效果。

教育工作者应当在主题选择、跨学科整合、实践性教学和评价方式上下功夫,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全面的学习体验。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促进主题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怎样有效地与学科、活动课程整合
芦淞区早禾坪学校:殷月娥
关键词:校本课程、有效、学科、活动、整合
内容摘要:
一个人精神、情操、品质、能力形成的前提,便是良好的习惯。

古人云:“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习惯常常是透视一个人的反光镜,从习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处理问题的态度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校本课程怎样有效地与语文、美术、音乐活动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

一个人也许没有很好的天赋,但是,一定要有良好的习惯。

因为习惯是决定人生的基石,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

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也曾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是改变或决定美好人生的重要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开展了“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校本课程。

围绕这个大课题,我们开设了几个子课题。

如:怎样培养学生的品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处事习惯等。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和探讨我们是怎样有效地将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活动有机整合的。

一、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上完怎样孝敬父母的课程之后,我首先让学生主动搜集一定数量孝敬父母的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是经典的,有的是古往今来名人孝敬父母的动人传说。

如《若飞孝敬父母》,还有三字经中的《子路孝敬父母》、《黄香温席》等,以及我们身边发生的孝敬父母鲜活的美德故事。

如我校六年级学生黄晶亮,他爸爸得了癌症,母亲又体弱多病,还要在医院里照顾父亲,这样,家里的一些家务活都留给了他,他家离学校有六七里路程,他每天很早起床,洗自己的衣服,喂鸡、鸭、
猪,然后做早饭,中午放学回家,做完午饭后,又要急急忙忙往返十几里路程去医院送饭给爸爸、妈妈吃,晚饭也照样如此。

可他没有因此而耽误学习,其成绩与表现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搜集完故事后,我就让学生把这些故事讲得流利、有感情,再利用班队活动或语文课开展讲故事比赛,讲完故事再写听后感。

孝敬父母不光是在嘴上说说而已,还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必须将抽象的说教变成具体化的事实来进行有效的探讨。

在此基础上,我发放了一周的家务调查表,请家长先观察其子女在家做家务劳动的情况,有条件的用照相机拍下来,再填写好调查表,没条件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参加家务劳动的形象画下来,然后利用作文课,自己取个名字。

(如《快乐的家务劳动》、《做孝敬父母的孩子》等)写下来,在作文讲评时,我让写得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念出来,然后我把黄晶亮同学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用下水文的形式写出来,念给了大家听,同学们和我以及听课的老师(我上了一节孝敬父母的教研课)都非常感动,听完后,我问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亮哥哥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也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让学生主动搜集古代美好传统的孝敬父母的名人经典故事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用活生生的身边故事,来真切的感化学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提升学生、增强学生对孝敬父母的深刻认识。

二、与美术课程的整合
在教孝敬父母内容时,我让学生把生活中自己或他人孝敬父母的场面拍下来,或者画下来,利用美术欣赏课,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除了比一比谁的作品美,摄影水平高以外,还要对照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是怎样做家务劳动的,夸一夸别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摄影能力、审美能力,又受到了孝敬父母的教育。

之所以这样
做,主要是将孝敬父母的教育,巧妙的整合,揉进美术欣赏课中去:这样既能将思想教育有效的渗透到美术欣赏课里,又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从而达到德艺双全的双重教育效果。

三、与音乐课程的整合
在教完怎样孝敬父母之后,我让学生搜集赞扬父母、孝敬父母之类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是一本书》《家的故事》等,有碟的先让学生观碟,形象化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然后利用音乐课把这些歌曲教会后,再用自己喜欢或拿手熟悉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如有的同学用竖笛吹、口琴吹,有的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有的同学用舞蹈来表现,有的同学以歌唱来倾听和表达。

如教完《妈妈是一本书》这首歌曲之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喜欢唱的在一组,喜欢吹的在一组,喜欢演奏的在一组,喜欢跳的在一组,先让他们分组练习,熟练以后,再选一名同学当总指挥,一名同学朗诵。

进行集体表演。

同学们兴趣挺浓。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获取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别具一格的活动中受到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的教育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生动形象地将单调令人乏味的教学变为兴趣盎然的艺术熏陶。

将艺术教学渗透思想和灵魂。

这样,学生不仅仅学会了这首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还能深深的理解透这首歌的思想内容。

将孝敬父母的教育巧妙渗透到艺术教育课中去,这样的音乐课才会有更好更多的收效。

四、与大队活动的整合
上个学期,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征文,内容是:“快乐小当家”,先布置学生在家里做一周的家务劳动,选择星期天当一天的家,然后把自己是怎样当家的感受写下来。

而我们开展的校本活动课中,正好有怎样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这一内容,而且学生写过“快乐的家务劳动”,所以,我只要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的修改一下,写“快乐小当家”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学生通过自己当家的亲身体验,体会到品尝自己劳动
成果的喜悦心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能同时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能以自己的行为方式,来表现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是酝酿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灵魂深处烙上孝敬父母的潜意识印迹,从而使孝敬父母的教育达到实质性的最佳效果。

五、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在上尊敬孝敬父母的校本课程内容时,我们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快乐小主人”中,有一个主题活动是调查父母一周的活动,我们将这一活动内容与校本课程中“孝敬父母”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了“父母一周活动的调查表”,学生每天必须认真填写,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家务,了解他们是怎样当家的,感受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我们还将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生日送一份小礼物等活动,让学生深深懂得知恩、感恩,并立志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校本课程通过与学科、活动课程有机整合以后,学生进一步懂得了父母养育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应该为他们多做点事情,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好品德。

当父母生病时,应该主动端茶送水,为他们求医问药,多说一些安慰的话语,当父母外出时,送一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平时在家里,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抹门窗、洗自己的鞋袜等。

如能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孝敬父母就能成为我们自然而然的习惯。

好的习惯能变成一种持久的力量,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良好的品质。

品行是人生最可贵的资本,它能让孩子辨明方向,端正人生,现在的教育往往过分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却忽视对政治品德的培养。

其实,好的品性就像一笔丰富的储蓄,他会源源不断地为人带来“利息”——明辨、坚毅、慎思、通达……对此,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正确对待、认真对待,不能偏颇。

成绩的高低只是衡量学生智商的尺度,绝不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全部。

才高不
如德高,良好品德、品行的培养,是铸就美好人生的导向和基石。

有效的教学方法,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科教育与学生活动的有机整合和有效实施,是值得我们老师认真探讨的全新课题。

总而言之,在寻求探讨全新有效教学方法和模式之时,我们应该立足于自主创新,立足于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大胆探索和尝试以及具体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有效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要养成的100个习惯》
2、《美德家训》
3、《三字经、弟子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