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解决空间角的问题

合集下载

空间向量求角

空间向量求角
3.2.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常见的有: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一、复习引入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 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 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
再次演示课件
法向量法
n1,n2
n2
n1,n2 n2
n1
n1
l
l
cos cos n1, n2 cos cos n1, n2
结论:cos cos n1, n2
注意法向量的方向:同进 同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
夹角的补角;
关键:观察二面角的范围
一进一出,二面角等于法 向量夹角
四3 、实教践学操过作程的设计与实施
问题1:
二面角的平面角AOB 能否转化成向量的夹角?
B
O l
A
AOB OA,OB
二面角 OA,OB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2 探究方法
二面角 n1, n2
要点梳理
②方向向量法:
将二面角转化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方向向量(在 二面角的面内且垂直于二面角的棱)的夹角.
设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θ,其中
z
S
O
Cy
B
sin cos OS, n OS n 2 6
OS n 1 6 3
C(0,1,0); O(0,0,0);
S(0,0,1), 于是我们有
SA =(2,0,-1);AB =(-1,1,0);
OB =(1,1,0);OS =(0,0,1);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以多面体为载体,以空间向量为工具,来论证和求解空间角、距离、线线关系以及线面关系相关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数学的重点和热点,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求解立几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呈现出程序化思想。

更易于学生们所接受,故而执教者应高度重视空间向量的工具性。

首先,梳理一下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知识和基本求解方法 一: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b ,其夹角为θ,则有cos ___________.θ=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和平面所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的法向量为n ,直线与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___________.θ=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ϕ,则有sin ___________.ϕ=或在平面内任取一个向量m ,则|cos |___________.θ=.(3)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二面角的向量求法:方法一:在两个半平面内任取两个与棱垂直的向量,则这两个向量所成的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方法二:设1n ,2n 分别是两个面的 ,则向量1n 与2n 的夹角(或其补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二: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1)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 ,即d =||||M P ⋅ n n .(2)线面、面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l ,平面α与直线l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 .平面α∥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β,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 P ⋅ n n .(3)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向量公式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 P n n .三:利用空间向量解证平行、垂直关系1:①所谓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 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个。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角的计算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角的计算

b a
a, b
|
a, b
a
b
结论:

| cos a, b |
|
例一:Rt ABC中,BCA 900 , 现将 ABC沿着平面ABC的法向量
解:以点C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取 平移到A1B1C1位置,已知 BC CA CC1, A1B1、AC1的中 1 取A1B1、AC1的中点D1、F1,求BD1与AF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1 z
3. 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1A=2, BAC 900 AB=AC=1, 则AC1与截面BB1CC1所成角的余弦 3 10 值为_________ .
10
三、面面角: 二面角的范围: [0, ]
①方向向量法:
将二面角转化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方向向量 (在二面角的面内且垂直于二面角的棱)的 夹角。如图,设二面角 l 的大小为 , 其中 AB l , AB , CD l , CD
空间向量的引入为代数方法处理立体 几何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解题时,可用定量的计算代替定性的分析, 从而避免了一些繁琐的推理论证。求空间 角与距离是立体几何的一类重要的问题, 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我们主要研究怎么 样用向量的办法解决空间角的问题。
空间的角:
空间的角常见的有: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空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转化为两条相 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故我们研究线线角 时,就主要求[0, 2 ]范围内 的角;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斜线与它在面内 的射影所成锐角,再结合与面垂直、平行或在 面内这些特殊情况,线面角的范围也是 [0, ] ;
2
2 2
C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和角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和角

—的平而角“a®牆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常考查的问题,其传统的“三步曲”解 法:“作图、证明、解三角形”,作辅助线多、技巧性强,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向 量进入高中教材,为立体几何增添了活力,新思想、新方法与时俱进,木专题将运用 向量方法简捷地解决这些问题.1求空间角问题空间的角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1)求异而直线所成的角.=arcsinli I/II H I法一、在Q 内N 丄/,在0内b 丄/,其方向如图,则二面角设方、乙分别为异而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a 则两异而直线所成的角 a — arccos 1 而Q 所成的角方向向量,;;是平而&的法 (3)求二而法二、设入云是二而角a-/-0的两个半平而的法向量,其方向一个指向内侧,另一个指向外侧,则二面角a-1-p的平而角a =arccos彳"22求空间距离问题构成空间的点、线、面之间有七种距离,这里着重介绍点面距离的求法,象异而直线间的距离、线而距离;而而距离都可化为点而距离来求.(1)求点而距离法一、设;;是平面Q的法向量,在a内取一点B,则A■ ■■I“・•到&的距离d =1 AB II cos 0\=空叫\n\法二、设AO丄a于O,利用AO丄a和点0在&内的向量表示,可确定点O的位置,从而求出I走1・(2)求异而直线的距离二 ___ ?—法一、找平而0使比0且砂0,则异而直线a、b的距离就转化为直线a到平面0的距离,又转化为点A到平面0的距离.法二、在a上取一点A,在b上取一点B,设方、b分别为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求;;(万丄方,齐丄乙),则・・D于点而距异而直线a、b的距离心而llcos弘空叫(此方法移植丨川(I )求异而直线DE 与FG 所成的角;rh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和角例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gCQ 中,分别是棱4久心的中点•(II )求g 和ffiEFBD 所成的角;(III)求Q 到面EFBD 的距离解:(I )记异而直线DE 与g 所成的角为—则&等于向量码运的夹角或其补角,■ D E.FC 、|cos a =1—:_ I \DE\.\FC {\(II)缈初万冷万石)•(两霸頁艸坐标系D-小, —I 一 ・• II DE bl FC [丨呢= (1,0,2),面= (220)设面E 単翌進|=二・・・a 回風X^s£=("l ) A /5V5 5— _v 、 DE ・H = 0<DB • /z = 0得 7 = (-221)又 BC ; = (-2,0,2)记g 和而EFBD 所成的角为&则 sin 0 =1 cos 〈BC], n) 1=1 ."9 ? 1=I BC { II7? I 2 ・•・Bq 和面EFBD 所成的角为冬.4(III)点目到ffiEFBD 的距离d 等于向量丽;在而EFBD 的法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BiTl 33.完成这3道小题后, 总结:例2・己知A 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四边形DA ・ q=0DC ・ q = 0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和角设计说明:1・作为本专题的例1,首先选择以一个容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的多而体 正方体为载体,来说明空间角和距离的向量求法易于学生理解.2.解决(1)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求这两条异而直线的距离,并让学生体会一下:如果用传统方法恐怕很难(不必多讲,高考对公垂线的作法不作要求).角、距离还是证明平行、垂直(是前者的特殊情况),都可用向量方法来解决, 向量方法可以人人学会,它程序化,不需技巧.AA'B'B 是矩形,平丄平面A3CD 。

第8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

第8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

令 x=3,则 n=(3,- 3,3)为平面 DEF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 AC 与平面 DEF 所成角为 θ,
→ |AC· n| |-6-6| 21 → 则 sin θ=|cos〈AC,n〉|= = = , → 7 4 21 |AC|· |n|
21 所以 AC 与平面 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7
11
@《创新设计》
)
目录
考点二 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
[例 2] (2018· 洛阳二模)已知三棱锥 A - BCD,AD⊥平面 BCD,BD⊥CD,AD= BD=2,CD=2 3 ,E,F 分别是 AC,BC 的中点,P 为线段 BC 上一点,且 CP =2PB. (1)求证:AP⊥DE;(2)求直线 AC 与平面 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15
@《创新设计》
目录
考点二 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
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 (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 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 角或钝角的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5
@《创新设计》
取 BC 的中点 Q,连接 PQ,MQ,
图(2)
目录
考点一 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 1] (1)(一题多解)(2017· 全国Ⅱ卷)已知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ABC= 120° ,AB=2,BC=CC1=1,则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3 15 10 3 A. B. C. D. 2 5 5 3
8
@《创新设计》
目录
考点一 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


PQ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二面角 l 的平面角 .
Q
O
n


n


n
2、利用定义,在两个半平面内找垂直棱的向量
小结论:射影面积 cos
S射 S
m
n

求二面角
5 .在长方体中, A B 2 , AA
1

2 , AD 1,
P 是棱 AB 的中点 . (1)AB
1
平面 A1 PD 1, A 1 - D 1 P - B 1的平面角正切值。
四棱锥 P ABCD 中,
AB AC , PA 平面 ABCD ,且 PA AB , E 是 PD 的中点 . 求平面 EAC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
2b
2
2a b
2
4 a 2b
线面角
定义法:找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先找线面垂直) 也可利用等体积法求点到面的距离处理 向量法:求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 l l n a
a,n


a
a,n
a,n

2
2


α
α
a,n
n
a n sin cos a , n a n
D
.
C B A
结果
22 11
二面角
定义法:在棱上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垂线, 转化为异面直线所成角或其补角. 三垂线法: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确定平面角
P
PO ,作 OQ 垂直交线,连结 PQ ,

向量法: 1、求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两法向量 夹角或其补角 补角 本角 m m m 补角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
|n1·n2| |n1|·|n2| =
[小问题·大思维]
1.当一条直线 l 与一个平面 α 的夹角为 0 时,这条直线一定 在平面内吗? 提示:不一定,这条直线可能与平面平行.
2.为什么求空间角的公式中都带有绝对值? 提示:因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π2],斜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π2),二面角的锐二面角的范围是(0,π2), 而两个向量的夹角的范围是[0,π].因此计算时加绝对值.
所以A(0,0,0),B( 3,-1,0), C( 3,1,0),D(0,2,0),P(0,0,2), E( 3,0,0),F( 23,12,1),
uuur
所以 AE =(
3,0,0),
uuur AF
=(
23,12,1).
设平面 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 m=(x1,y1,z1),
uuur
则m·uAuEur m·AF
n1

(0,1,
2 4

3 4
)
uuur

APgn uuur
2

3y2

4z2

0,
ACgn2 4x2 5y2 0.


x
2

5 4
y2,
z2


3 4
y2,
可取n2=(5,4,-3).
由n1·n2=0,得
4

3g2 4

3 4

0,
解得 2故, AM=3.
则 PuuMu=r λ(0,-3,-4)=(0,-3λ,-4λ).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BM BP PM BP PA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教学设计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教学设计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教学设计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能借助空间几何体内的位置关系求空间的夹角;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3、探究题型,掌握解法。

二、重难点: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求空间的夹角应用。

探究题型,掌握解法。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考热点问题,需要学生做到非常熟练。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该几类问题有所认识,本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空间角度与向量角度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高三复习课,所以从开始直奔主题,从回顾旧知开始直接进入例题讲解、课堂练习、方法提炼、课堂小结,重点在于提炼解决类型题的方法并配合相应例题进行巩固,提高课堂效率。

设计意图我们都已经学过空间向量,在空间中如何将点线面的位置量化?回顾旧知,让学生理解空间坐标系的作用在于量化点线面位置①点→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点的坐标②线→直线的方向向量③面→平面上一的一点、平面的法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上任意两点坐标之差平面的法向量→①设;②找;③列;④求。

所谓平面的法向量,就是指所在的直线与的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多个,它们是向量.明确点、线、面如何用空间直角坐标系里的坐标进行标示明确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的求法,回顾旧知识。

因为在后续问题中,求已知平面的法向量会多次出现,在此再次回顾法向量为何能确定一个平面,让学生加深对平面法向量的认识。

在空间中,给定一个点A和一个向量a,那么以向量a为法向量且经过点A的平面是.二:几个空间角的范围(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π2;(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π2;(3)二面角θ:0≤θ≤π.回顾空间角的范围,先从范围的角度与向量与向量的夹角范围进行比较,强调两者的不同三、利用向量求空间角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两条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a,b,其夹角为θ,则cosφ=|cosθ|=(其中φ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e,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e与n的夹角为θ,则有sinφ=|cosθ|= .3.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CD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结合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线面所成的角与直线方向向量同平面法向量之间所成的角存在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结合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二面角与直线方向向量同平面法向量之(2)如图②③,n1,n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小大θ=.求空间角:设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①异面直线l1与l2所成的角为θ,则cosθ=|a·b||a||b|.②直线l1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a·n||a||n|.③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cosθ|=|n·m||n||m|.、间所成的角存在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通过之前的对比,分析清楚空间角与向量角之间存在的差异后,找寻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差异,从而统一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a b>;θ=<>;n)所成的角sin cos,a n⑶二面角:锐二面角θ:cos cos ,m n θ=<>,其中,m n 为两个面的法向量。

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8分钟)利用向量知识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

一、异面线所成角:例1、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已知与为四等分点,求异面直线与的夹角的余弦值?方法小结:1、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在空间中任取一点O ,过点O 分别引/a ∥a ,/b ∥b ,则/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0,]2π。

2、求法:①传统法:把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放入一个平面,另一条与这个平面有交点,过这个交点在平面内作第一条的平行线,则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然后解三角形得到。

②向量法:在直线a 上取两点A 、B ,在直线b 上取两点C 、D ,若直线a 与b 的夹角为θ,则cos |cos ,|AB CD θ=<>。

3、利用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步骤为:(1)确定空间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2)求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3)确定线线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当向量夹角为锐角时,即为两直线的夹角;当向量夹角为钝角时,两直线的夹角为向量夹角的补角。

练习:中,,现将沿着平面的法向量平移到的位置,已知BC=CA=C,取、的中点、,求B与A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中,求与平面所成的角。

方法小结:1、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为:[0,]2π。

2、求法:①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所作垂线的垂足,这时经常要用面面垂直来确定垂足的位置。

若垂足的位置难以确定,可考虑用三棱锥体积等量来求出斜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全面总结

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全面总结

由OA1 =(-1,-1,2),OD1 =(-1,1,2)
得:
x x

y y

2z 2z

0 0
解得:xy20z
取z =1
得平面OA1D1的法向量的坐标n=(2,0,1).
(2)求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的特殊方法:
• 第一步:写出平面内两个不平行的向量 • a = (x1,y1,z1), b = (x2,y2,z2), • 第二步:那么平面法向量为
z
C1
A1
A x
B1
C O
B y
• 解:建立如图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A(
a 2
,0,0),B(0,
3 2
a
,0)
A1(
a 2
,0,).
C(-
a 2
,0,
2a)
• 设面ABB1A1的法向量为n=(x,y,z)
•得 a 3
AB ( , 2
2
a,0), AA1 (0,0,
2a)
• •

a
一.引入两个重要的空间向量
1.直线的方向向量
把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向量或与它平行的向
量都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如图,在空间直角
坐标系中,由A(x1,y1,z1)与B(x2,y2,z2)确定的直 线AB的方向向量是
z
AB (x2 x1, y2 y1, z2 z1)
B
A
y
x
2.平面的法向量 • 如果表示向量n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
n
a
b
α
(1)求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的一般步骤:
• 第一步(设):设出平面法向量的坐标为n=(x,y,z).

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

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

1 空间直角坐标系构建三策略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关键是依托图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其它向量用坐标表示,通过向量运算,判定或证明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的探求.所以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简述空间建系的三种方法,希望同学们面对空间几何问题能做到有的放矢,化解自如.1.利用共顶点的互相垂直的三条棱例1 已知直四棱柱中,AA 1=2,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DAB 为直角,AB ∥CD ,AB =4,AD =2,DC =1,试求异面直线BC 1与D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C 1(0,1,2),B (2,4,0),C (0,1,0),所以BC 1→=(-2,-3,2),CD →=(0,-1,0).所以cos 〈BC 1→,CD →〉=BC 1→·CD →|BC 1→||CD →|=31717. 故异面直线BC 1与D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1717. 点评 本例以直四棱柱为背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求解关键是从直四棱柱图形中的共点的三条棱互相垂直关系处着眼,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有关点的坐标和相关向量的坐标,再求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即可.2.利用线面垂直关系例2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面BB 1C 1C ,E 为棱C 1C 的中点,已知AB =2,BB 1=2,BC =1,∠BCC 1=π3.试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图中所有点的坐标.解 过B 点作BP 垂直BB 1交C 1C 于P 点,因为AB ⊥面BB 1C 1C ,所以BP ⊥面ABB 1A 1,以B 为原点,分别以BP ,BB 1,BA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B =2,BB 1=2,BC =1,∠BCC 1=π3, 所以CP =12,C 1P =32,BP =32,则各点坐标分别为B (0,0,0),A (0,0,2),B 1(0,2,0),C (32,-12,0),C 1(32,32,0),E (32,12,0),A 1(0,2,2).点评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要尽量地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这样建成的坐标系,既能迅速写出各点的坐标,又由于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含有0,也为后续的运算带来了方便.本题已知条件中的垂直关系“AB ⊥面BB 1C 1C ”,可作为建系的突破口.3.利用面面垂直关系例3 如图1,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AD =2,∠ABC =60°,E 是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起,使平面BAE ⊥平面AEC (如图2),连接BC ,BD .求平面ABE 与平面BCD 所成的锐角的大小.解 取AE 中点M ,连接BM ,DM .因为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AD ,∠ABC =60°,E 是BC 的中点, 所以△ABE 与△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M ⊥AE ,DM ⊥AE .又平面BAE ⊥平面AEC ,所以BM ⊥MD .以M 为原点,分别以ME ,MD ,MB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Mxyz ,如图,则E (1,0,0),B (0,0,3),C (2,3,0),D (0,3,0),所以DC →=(2,0,0),BD →=(0,3,-3),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由⎩⎪⎨⎪⎧m ·DC →=2x =0,m ·BD →=3y -3z =0.取y =1,得m =(0,1,1), 又因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MD →=(0,3,0),所以cos 〈m ,MD →〉=m ·MD →|m ||MD →|=22, 所以平面ABE 与平面BCD 所成的锐角为45°.点评 本题求解关键是利用面面垂直关系,先证在两平面内共点的三线垂直,再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求出两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即可得所求的两平面所成的锐角的大小.用法向量的夹角求二面角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出来的角度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2 用向量法研究“动态”立体几何问题“动态”立体几何问题是在静态几何问题中渗透了一些“动态”的点、线、面等元素,同时由于“动态”的存在,使得问题的处理趋于灵活.本文介绍巧解“动态”立体几何问题的法宝——向量法,教你如何以静制动.1.求解、证明问题例1 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OABC —O 1A 1B 1C 1中,E 、F 分别是AB 、BC 上的动点,且AE =BF ,求证:A 1F ⊥C 1E .证明 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a,0,a ),C 1(0,a ,a ).设AE =BF =x ,∴E (a ,x,0),F (a -x ,a,0).∴A 1F →=(-x ,a ,-a ),C 1E →=(a ,x -a ,-a ).∵A 1F →·C 1E →=(-x ,a ,-a )·(a ,x -a ,-a )=-ax +ax -a 2+a 2=0,∴A 1F →⊥C 1E →,即A 1F ⊥C 1E .2.定位问题例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CDGF ,ADGE 均为正方形,且边长为1,在DG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MB 与平面BEF 的夹角为45°?若存在,求出点M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题提示 假设存在点M ,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n ,设BM 与平面BEF所成的角为θ,利用sin θ=|BM →·n ||BM →||n |解出t ,若t 满足条件则存在. 解 因为四边形CDGF ,ADGE 均为正方形,所以GD ⊥DA ,GD ⊥DC .又DA ∩DC =D ,所以GD ⊥平面ABCD .又DA ⊥DC ,所以DA ,DG ,DC 两两互相垂直,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1,0),E (1,0,1),F (0,1,1).因为点M 在DG 上,假设存在点M (0,0,t ) (0≤t ≤1)使得直线BM 与平面BEF 的夹角为45°.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因为BE →=(0,-1,1),BF →=(-1,0,1),则⎩⎪⎨⎪⎧ n ·BE →=0,n ·BF →=0,即⎩⎪⎨⎪⎧-y +z =0,-x +z =0,令z =1,得x =y =1, 所以n =(1,1,1)为平面BEF 的一个法向量.又BM →=(-1,-1,t ),直线BM 与平面BEF 所成的角为45°,所以sin 45°=|BM →·n ||BM →||n |=|-2+t |t 2+2×3=22, 解得t =-4±3 2.又0≤t ≤1,所以t =32-4.故在DG 上存在点M (0,0,32-4),且DM =32-4时,直线MB 与平面BEF 所成的角为45°.点评 由于立体几何题中“动态”性的存在,使有些问题的结果变得不确定,这时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问题的实质,引入参量,利用空间垂直关系及数量积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达到以静制动的效果.3 向量与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思想1.数形结合思想向量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坐标是研究向量问题的有效工具,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以把向量问题转化为代数运算,从而沟通了几何与代数的联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向量具有数形兼备的特点,因此,它能将几何中的“形”和代数中的“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1 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 1A ⊥底面ABCD ,∠BAD =90°,AD ∥BC ,且A 1A =AB =AD =2BC =2,点E 在棱AB 上,平面A 1EC 与棱C 1D 1相交于点F .(1)证明:A 1F ∥平面B 1CE ;(2)若E 是棱AB 的中点,求二面角A 1-EC -D 的余弦值;(3)求三棱锥B 1-A 1EF 的体积的最大值.(1)证明 因为ABCD -A 1B 1C 1D 1是棱柱,所以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又因为平面ABCD ∩平面A 1ECF =EC ,平面A 1B 1C 1D 1∩平面A 1ECF =AF ,所以A 1F ∥EC .又因为A 1F ⊄平面B 1CE ,EC ⊂平面B 1CE ,所以A 1F ∥平面B 1CE .(2)解 因为AA 1⊥底面ABCD ,⊥BAD =90°,所以AA 1,AB ,AD 两两垂直,以A 为原点,以AB ,AD ,AA 1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2),E (1,0,0),C (2,1,0),所以A 1E →=(1,0,-2),A 1C →=(2,1,-2).设平面A 1ECF 的法向量为m =(x ,y ,z ),由A 1E →·m =0,A 1C →·m =0,得⎩⎪⎨⎪⎧x -2z =0,2x +y -2z =0. 令z =1,得m =(2,-2,1).又因为平面DEC 的法向量为n =(0,0,1),所以cos 〈m ,n 〉=m ·n |m |·|n |=13, 由图可知,二面角AA 1-EC -D 的平面角为锐角,所以二面角A 1-EC -D 的余弦值为13. (3)解 过点F 作FM ⊥A 1B 1于点M ,因为平面A 1ABB 1⊥平面A 1B 1C 1D 1,FM ⊂平面A 1B 1C 1D 1,所以FM ⊥平面A 1ABB 1,所以VB 1-A 1EF =VF -B 1A 1E =13×S △A 1B 1E ×FM =13×2×22×FM =23FM . 因为当F 与点D 1重合时,FM 取到最大值2(此时点E 与点B 重合),所以当F 与点D 1重合时,三棱锥B 1-A 1EF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43. 2.转化与化归思想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为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夹角、距离、垂直、平行等问题提供了工具,因此我们要善于把这些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夹角、模、垂直、平行等问题,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将几何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然后利用向量的性质进行运算和论证,再将结果转化为几何问题.这种“从几何到向量,再从向量到几何”的思想方法,在本章尤为重要.例2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2AD =2,E 为AB 的中点,F 为D 1E 上的一点,D 1F =2FE .(1)证明:平面DFC ⊥平面D 1EC ;(2)求二面角A -DF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分析 求二面角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解 (1)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B (1,2,0),C (0,2,0),D 1(0,0,2).∵E 为AB 的中点,∴E 点坐标为E (1,1,0),∵D 1F =2FE ,∴D 1F →=23D 1E →=23(1,1,-2) =(23,23,-43), ∴DF →=DD 1→+D 1F →=(0,0,2)+(23,23,-43) =(23,23,23),设n =(x ,y ,z )是平面DFC 的法向量,则⎩⎪⎨⎪⎧ n ·DF →=0,n ·DC →=0, ∴⎩⎪⎨⎪⎧ 23x +23y +23z =0,2y =0.取x =1得平面F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1).设p =(x ,y ,z )是平面ED 1C 的法向量,则⎩⎪⎨⎪⎧p ·D 1F →=0,p ·D 1C →=0,∴⎩⎪⎨⎪⎧ 23x +23y -43z =0,2y -2z =0,取y =1得平面D 1EC 的一个法向量p =(1,1,1), ∵n ·p =(1,0,-1)·(1,1,1)=0,∴平面DFC ⊥平面D 1EC .(3)设q =(x ,y ,z )是平面ADF 的法向量,则⎩⎪⎨⎪⎧ q ·DF →=0,q ·DA →=0, ∴⎩⎪⎨⎪⎧23x +23y +23z =0,x =0,取y =1得平面ADF 的一个法向量q =(0,1,-1),设二面角A -DF -C 的平面角为θ,由题中条件可知θ∈(π2,π),则cos θ=|n ·q |n |·|q ||=-0+0+12×2=-12, ∴二面角A -DF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2. 3.函数思想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t -2)x +t 2+3t +5=0有两个实根,且c =a +t b ,a =(-1,1,3),b =(1,0,-2).问|c |能否取得最大值?若能,求出实数t 的值及对应的向量b 与c 夹角的余弦值;若不能,说明理由.分析 写出|c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函数观点求解.解 由题意知Δ≥0,得-4≤t ≤-43, 又c =(-1,1,3)+t (1,0,-2)=(-1+t,1,3-2t ),∴|c |=(-1+t )2+(3-2t )2+1 =5⎝⎛⎭⎫t -752+65. 当t ∈⎣⎡⎦⎤-4,-43时,f (t )=5⎝⎛⎭⎫t -752+65是单调递减函数,∴y max =f (-4),即|c |的最大值存在, 此时c =(-5,1,11).b·c =-27,|c |=7 3.而|b |=5,∴cos 〈b ,c 〉=b·c |b||c |=-275×73=-91535. 点评 凡涉及向量中的最值问题,若可用向量坐标形式,一般可考虑写出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思想求解.4.分类讨论思想例4 如图,矩形ABCD 中,AB =1,BC =a ,P A ⊥平面ABCD (点P 位于平面ABCD 上方),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PQ →⊥QD →?分析 由PQ →⊥QD →,得PQ ⊥QD ,所以平面ABCD 内,点Q 在以边AD为直径的圆上,若此圆与边BC 相切或相交,则BC 边上存在点Q ,否则不存在.解 假设存在点Q (Q 点在边BC 上),使PQ →⊥QD →,即PQ ⊥QD ,连接AQ .∵P A ⊥平面ABCD ,∴P A ⊥QD .又PQ →=P A →+AQ →且PQ →⊥QD →,∴PQ →·QD →=0,即P A →·QD →+AQ →·QD →=0.又由P A →·QD →=0,∴AQ →·QD →=0,∴AQ →⊥QD →.即点Q 在以边AD 为直径的圆上,圆的半径为a 2. 又∵AB =1,由题图知,当a 2=1,即a =2时,该圆与边BC 相切,存在1个点Q 满足题意; 当a 2>1,即a >2时,该圆与边BC 相交,存在2个点Q 满足题意; 当a 2<1,即a <2时,该圆与边BC 相离,不存在点Q 满足题意. 综上所述,当a ≥2时,存在点Q ;当0<a <2时,不存在点。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完整版)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完整版)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一、基本工具1.数量积: cos a b a b θ⋅=2.射影公式:向量a 在b 上的射影为a bb⋅ 3.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为 (),A B ,方向向量为 (),B A - 4.平面的法向量(略) 二、用向量法解空间位置关系 1.平行关系线线平行⇔两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线面平行⇔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垂直 面面平行⇔两面的法向量平行 2.垂直关系线线垂直(共面与异面)⇔两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线与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两面的法向量垂直 三、用向量法解空间距离 1.点点距离点()111,,P x y z 与()222,,Q x y z 的距离为PQ =u u u r2.点线距离求点()00,P x y 到直线:l 0Ax By C ++=的距离: 方法:在直线上取一点(),Q x y ,则向量PQ u u u r在法向量(),n A B =上的射影PQ n n⋅u u u r=即为点P 到l 的距离. 3.点面距离求点()00,P x y 到平面α的距离:方法:在平面α上去一点(),Q x y ,得向量PQ u u u r,计算平面α的法向量n ,计算PQ u u u r在α上的射影,即为点P 到面α的距离.四、用向量法解空间角 1.线线夹角(共面与异面)线线夹角⇔两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 2.线面夹角求线面夹角的步骤:① 先求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的夹角,若为锐角角即可,若为钝角,则取其补角; ②再求其余角,即是线面的夹角. 3.面面夹角(二面角)若两面的法向量一进一出,则二面角等于两法向量的夹角;法向量同进同出,则二面角等于法向量的夹角的补角.一、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角向量法求空间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θ,只要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上各任取一个向量''AA BB u u u r u u u r 和,则角<','AA BB u u u r u u u r>=θ或π-θ,因为θ是锐角,所以cos θ=''''AA BB AA B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不需要用法向量。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3.2.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1.空间角及向量求法(1)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相等.( )(2)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直线l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 )(3)若平面α∥β,则两平面α,β的距离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条直线到平面β的距离,也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点到平面β的距离.(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2)(教材改编P 111A 组T 1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C 1C 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点,P 是A 1B 1上的任意点,则直线BM 与OP 所成的角为________.(3)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点A (-1,3,0)在平面α内,则点P (-2,1,4)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1)45°或135° (2)π2 (3)103解析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 ,则O (1,1,0),P (2,x,2),B (2,2,0),M (0,2,1),则OP→=(1,x -1,2),BM →=(-2,0,1).所以OP →·BM →=0,所以直线BM 与OP 所成角为π2. 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例1 如图1,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分别为1和2,AB =4.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连接AC ,BD ,交于点O ,则AC ⊥BD .连接PQ ,则PQ 过点O .由正四棱锥的性质知PQ ⊥平面ABCD ,故以O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CA,DB,QP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则P(0,0,1),A(22,0,0),Q(0,0,-2),B(0,22,0),∴AQ→=(-22,0,-2),PB→=(0,22,-1).于是cos〈AQ→,PB→〉=AQ→·PB→|AQ→||PB→|=39,∴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9 .拓展提升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平移法:即通过平移其中一条(也可两条同时平移),使它们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获解.(2)取定基底法:在一些不适合建立坐标系的题型中,我们经常采用取定基底的方法,这是小技巧.在由公式cos〈a,b〉=a·b|a||b|求向量a、b的夹角时,关键是求出a·b及|a|与|b|,一般是把a、b用一组基底表示出来,再求有关的量.(3)用坐标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方法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找到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形式;③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计算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④结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得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顶点C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B,V分别在x,y,z轴上,D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故有V (0,0,6).所以AC →=(-2,0,0),VD →=(1,1,-6).所以cos 〈AC →,VD →〉=AC →·VD→|AC →||VD →|=-22×22=-24.所以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例2 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解]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0,a,0),A 1(0,0, 2a ),C 1⎝⎛⎭⎪⎪⎫-32a ,a2, 2a , 取A 1B 1的中点M ,则M ⎝⎛⎭⎪⎫0,a2,2a ,连接AM ,MC 1,有MC 1→=⎝ ⎛⎭⎪⎪⎫-32a ,0,0, AB →=(0,a,0),AA1→=(0,0,2a ).∴MC 1→·AB →=0,MC 1→·AA 1→=0, ∴MC 1→⊥AB →,MC1→⊥AA 1→, 即MC 1⊥AB ,MC 1⊥AA 1,又AB ∩AA 1=A , ∴MC 1⊥平面ABB 1A 1 .∴∠C 1AM 是AC 1与侧面A 1ABB 1所成的角.由于AC 1→=⎝ ⎛⎭⎪⎪⎫-32a ,a 2,2a ,AM →=⎝ ⎛⎭⎪⎫0,a 2,2a ,∴AC 1→·AM →=0+a 24+2a 2=9a 24,|AC 1→|=3a 24+a 24+2a 2=3a , |AM →|=a 24+2a 2=32a , ∴cos 〈AC1→,AM →〉=9a 243a ×3a 2=32. ∴〈AC 1→,AM →〉=30°,即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 [解法探究] 此题有没有其他解法?解 与原解建立相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B →=(0,a,0),AA1→=(0,0,2a ),AC 1→=⎝ ⎛⎭⎪⎪⎫-32a ,a 2,2a . 设侧面ABB 1A 1的法向量n =(λ,x ,y ),∴n ·AB →=0且n ·AA1→=0.∴ax =0且2ay =0.∴x =y =0.故n =(λ,0,0).∵AC 1→=⎝ ⎛⎭⎪⎪⎫-32a ,a 2,2a , ∴cos 〈AC 1→,n 〉=n ·AC1→|n ||AC 1→|=-λ2|λ|.∴|cos 〈AC 1→,n 〉|=12. ∴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条件探究] 此题中增加条件“E ,F ,G 为AB ,AA 1,A 1C 1的中点”,求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a ,2a ),E ⎝ ⎛⎭⎪⎫0,a 2,0,F ⎝ ⎛⎭⎪⎪⎫0,0,22a ,G ⎝⎛⎭⎪⎪⎫-34a ,a 4,2a , 于是B 1F →=⎝ ⎛⎭⎪⎪⎫0,-a ,-22a ,EF →=⎝ ⎛⎭⎪⎪⎫0,-a 2,22a , EG →=⎝ ⎛⎭⎪⎪⎫-34a ,-a 4,2a . 设平面G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EF →=0,n ·EG →=0,即⎩⎪⎨⎪⎧-a 2y +22az =0,-34ax -a 4y +2az =0,所以⎩⎪⎨⎪⎧y =2z ,x =6z ,令z =1,得x =6,y =2,所以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6,2,1), 所以|cos 〈B 1F →,n 〉|=|n ·B 1F →||n ||B 1F →|=⎪⎪⎪⎪⎪⎪⎪⎪-2a -22a 9×a 2+a 22=33. 所以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拓展提升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方法与步骤思路一:找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充分利用面与面垂直的性质及解三角形知识可求得夹角(或夹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思路二: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可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或法向量.利用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基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AB →; (3)求平面的法向量n ;(4)计算:设线面角为θ,则sin θ=|n ·AB→||n ||AB→|.【跟踪训练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AB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的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AB ,MN ⊄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 .(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得AE ⊥BC ,从而AE ⊥AD ,且AE =AB 2-BE 2=AB2-⎝ ⎛⎭⎪⎫BC 22= 5.以A 为坐标原点,AE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题意知,P (0,0,4),M (0,2,0),C (5,2,0),N ⎝⎛⎭⎪⎪⎫52,1,2, PM →=(0,2,-4),PN →=⎝ ⎛⎭⎪⎪⎫52,1,-2,AN →=⎝ ⎛⎭⎪⎪⎫52,1,2. 设n =(x ,y ,z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n ·PM →=0,n ·PN →=0,即⎩⎪⎨⎪⎧2y -4z =0,52x +y -2z =0,可取n =(0,2,1).于是|cos 〈n ,AN →〉|=|n ·AN →||n ||AN →|=8525,则直线AN 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525.探究3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例3 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AF⊥DF,AF⊥FE,所以AF⊥平面EFDC.又AF⊂平面ABEF,故平面ABEF⊥平面EFDC.(2)过D作DG⊥EF,垂足为G,由(1)知DG⊥平面ABEF.以G为坐标原点,GF→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GF→|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由(1)知∠DFE为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故∠DFE=60°,则DF=2,DG=3,可得A(1,4,0),B(-3,4,0),E(-3,0,0),D(0,0,3).由已知,AB∥EF,AB⊄平面EFDC,EF⊂平面EFDC,所以AB∥平面EFDC.又平面ABCD∩平面EFDC=CD,故AB∥CD,CD∥EF.由BE∥AF,可得BE⊥平面EFDC,所以∠CEF为二面角C-BE -F的平面角,∠CEF=60°.从而可得C(-2,0,3).连接AC,则EC→=(1,0,3),EB→=(0,4,0),AC→=(-3,-4,3),AB→=(-4,0,0).设n=(x,y,z)是平面BCE的法向量,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拓展提升二面角的向量求法(1)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①).(2)利用坐标法求二面角的步骤设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两个平面夹角的大小,如图②.用坐标法的解题步骤如下:①建系:依据几何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法向量:在建立的坐标系下求两个面的法向量n 1,n 2.③计算:求n1与n2所成锐角θ,cosθ=|n1·n2| |n1||n2|.④定值:若二面角为锐角,则为θ;若二面角为钝角,则为π-θ.【跟踪训练3】若PA⊥平面ABC,AC⊥BC,PA=AC=1,BC =2,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 解法一:如下图所示,取PB 的中点D ,连接CD .∵PC =BC =2,∴CD ⊥PB .∴作AE ⊥PB 于E ,那么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就等于异面直线DC 与EA 所成的角θ的大小.∵PD =1,PE =PA 2PB =12,∴DE =PD -PE =12,又∵AE =AP ·AB PB =32,CD =1,AC =1,AC →=AE →+ED →+DC →,且AE →⊥ED →,ED →⊥DC→,∴|AC →|2=|AE →|2+|ED →|2+|DC →|2+2|AE →|·|DC →|·cos(π-θ), 即1=34+14+1-2×32×1×cos θ,解得cos θ=33.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二:由解法一可知,向量DC →与EA →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A (1,0,0),B (0,2,0),C (0,0,0),P (1,0,1),D 为PB的中点,D ⎝⎛⎭⎪⎪⎫12,22,12. ∵PE EB =AP 2AB 2=13,即E 分PB →的比为13,∴E ⎝⎛⎭⎪⎪⎫34,24,34,EA →=⎝ ⎛⎭⎪⎪⎫14,-24,-34, DC →=⎝ ⎛⎭⎪⎪⎫-12,-22,-12,|EA →|=32,|DC →|=1,EA →·DC →=14×⎝ ⎛⎭⎪⎫-12+⎝ ⎛⎭⎪⎪⎫-24×⎝ ⎛⎭⎪⎪⎫-22+⎝ ⎛⎭⎪⎫-34×⎝ ⎛⎭⎪⎫-12=12.∴cos 〈EA →,DC →〉=EA →·DC →|EA →||DC →|=33. 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三:如右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2,1,0),C (0,1,0),P (0,0,1),AP →=(0,0,1),AB →=(2,1,0),CB →=(2,0,0),CP →=(0,-1,1),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P →=0,m ·AB →=0⇒⎩⎪⎨⎪⎧x ,y ,z ·0,0,1=0,x ,y ,z ·2,1,0=0⇒⎩⎪⎨⎪⎧y =-2x ,z =0,令x =1,则m =(1,-2,0),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0,n ·CP →=0⇒⎩⎪⎨⎪⎧x ′,y ′,z ′·2,0,0=0,x ′,y ′,z ′·0,-1,1=0⇒⎩⎪⎨⎪⎧x ′=0,y ′=z ′.令y ′=-1,则n =(0,-1,-1),∴cos 〈m ,n 〉=m ·n |m ||n |=33.∴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探究4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例4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PD ⊥平面ABCD ,且PD =1,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1)求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 (2)求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解] 解法一:(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P (0,0,1),A (1,0,0),C (0,1,0),E ⎝ ⎛⎭⎪⎫1,12,0,F ⎝ ⎛⎭⎪⎫12,1,0.设D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DH →=xDE →+yDF →+zDP →=⎝ ⎛⎭⎪⎫x +12y ,12x +y ,z ·(x +y +z =1),PE →=⎝ ⎛⎭⎪⎫1,12,-1,PF →=⎝ ⎛⎭⎪⎫12,1,-1.∴DH →·PE →=x +12y +12⎝ ⎛⎭⎪⎫12x +y -z =54x +y -z =0.同理,DH →·PF →=x +54y -z =0,又x +y +z =1,∴可解得x =y =417,z =917.∴DH →=317(2,2,3).∴|DH →|=31717.因此,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31717.(2)设A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AH ′→∥DH →,设AH ′→=λ(2,2,3)=(2λ,2λ,3λ)(λ≠0),则EH ′→=EA →+AH ′→=⎝ ⎛⎭⎪⎫0,-12,0+(2λ,2λ,3λ)=⎝ ⎛⎭⎪⎫2λ,2λ-12,3λ.∴AH ′→·EH ′→=4λ2+4λ2-λ+9λ2=0,即λ=117.∴AH ′→=117(2,2,3),|AH ′→|=1717, 又AC ∥平面PEF ,∴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1717.解法二:(1)由解法一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知EF →=⎝ ⎛⎭⎪⎫-12,12,0,PE →=⎝ ⎛⎭⎪⎫1,12,-1,DE →=⎝ ⎛⎭⎪⎫1,12,0,设平面P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2x +12y =0,x +12y -z =0,解得⎩⎪⎨⎪⎧y =x ,z =32x ,令x =2,则n =(2,2,3), ∴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d =|DE →·n ||n |=|2+1|4+4+9=31717.(2)∵AC ∥EF ,∴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也即是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又AE →=⎝ ⎛⎭⎪⎫0,12,0,∴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 d =|AE →·n ||n |=117=1717.拓展提升1.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两种思路(1)将求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求向量模的问题,即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垂足的坐标,然后求出向量的模,这是求各种距离的通法.(2)直接套用点线距公式求解,其步骤为直线的方向向量a →所求点到直线上一点的向量PP ′→及其在直线的方向向量a 上的投影→代入公式.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 2.点面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求解方法线面距、面面距实质上都是求点面距,求直线到平面、平面到平面的距离的前提是线面、面面平行.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跟踪训练4】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是C 1C ,D 1A 1,AB 的中点,求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E (0,2,1),F (1,0,2),G (2,1,0),∴EF →=(1,-2,1),EG →=(2,-1,-1),GA →=(0,-1,0). 设n =(x ,y ,z )是平面EFG 的法向量,则⎩⎨⎧n ·EF →=0,n ·EG →=0,∴⎩⎪⎨⎪⎧x -2y +z =0,2x -y -z =0,∴x =y =z ,可取n =(1,1,1), ∴d =|GA →·n ||n |=13=33,即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为33.探究5 与空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5 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成的平面互相垂直,BE ∥CF ,∠BCF =∠CEF =90°,AD =3,EF =2.(1)求证:AE ∥平面DCF ;(2)当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解] 如图,以点C 为坐标原点,以CB ,CF 和CD 所在直线分别作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AB =a ,BE =b ,CF =c ,则C (0,0,0),A (3,0,a ),B (3,0,0),E (3,b,0),F (0,c,0).(1)证明:AE →=(0,b ,-a ),CB →=(3,0,0),BE →=(0,b,0),∴CB →·AE →=0,CB →·BE →=0, 从而CB ⊥AE ,CB ⊥BE . 又AE ∩BE =E , ∴CB ⊥平面ABE . ∵CB ⊥平面DCF ,∴平面ABE ∥平面DCF .又AE ⊂平面ABE , 故AE ∥平面DCF .(2)∵EF →=(-3,c -b,0),CE →=(3,b,0), 且EF →·CE →=0,|EF→|=2, ∴⎩⎪⎨⎪⎧-3+b c -b =0,3+c -b2=2,解得b =3,c =4.∴E (3,3,0),F (0,4,0).设n =(1,y ,z )与平面AEF 垂直, 则n ·AE →=0,n ·EF →=0,即⎩⎪⎨⎪⎧1,y ,z ·0,3,-a =0,1,y ,z ·-3,1,0=0,解得n =⎝⎛⎭⎪⎪⎫1,3,33a.又∵BA ⊥平面BEFC ,BA →=(0,0,a ),∴|cos 〈n ,BA →〉|=|n ·BA →||n ||BA →|=334a 2+27=12, 解得a =92或a =-92(舍去).∴当AB =92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方法策略求解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首先,假定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其次,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再次,利用空间向量法把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求参数是否有解问题;最后,解方程,下结论.利用上述思维策略,可使此类存在性难题变为常规问题.【跟踪训练5】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2AB ,点E 是棱AB 上一点,且AEEB=λ. (1)证明:D 1E ⊥A 1D ;(2)是否存在λ,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并说明理由.解 (1)证明: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AD =AA 1=1,AB =2,则D (0,0,0),A (1,0,0),B (1,2,0),C (0,2,0),A 1(1,0,1),B 1(1,2,1),C 1(0,2,1),D 1(0,0,1).因为AEEB =λ,所以E ⎝⎛⎭⎪⎫1,2λ1+λ,0, 于是D 1E →=⎝ ⎛⎭⎪⎫1,2λ1+λ,-1,A 1D →=(-1,0,-1),所以D 1E →·A 1D →=⎝ ⎛⎭⎪⎫1,2λ1+λ,-1·(-1,0,-1)=-1+0+1=0,故D 1E ⊥A 1D .(2)因为DD 1⊥平面ABCD ,所以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又CE →=⎝ ⎛⎭⎪⎫1,2λ1+λ-2,0,CD 1→=(0,-2,1), 则⎩⎨⎧n 1·CE →=0,n 1·CD 1→=0,即⎩⎪⎨⎪⎧n 1·⎝ ⎛⎭⎪⎫1,2λ1+λ-2,0=0,n 1·0,-2,1=0,整理得⎩⎪⎨⎪⎧x -y ·21+λ=0,-2y +z =0,取y =1,则n 1=⎝ ⎛⎭⎪⎫21+λ,1,2. 因为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所以22=|n ·n 1||n ||n 1|,即22=21+4+⎝⎛⎭⎪⎫21+λ2,解得λ=233-1. 故存在λ=233-1,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距离和夹角等问题.(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2.利用法向量求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步骤 (1)求平面α的法向量n .(2)利用公式sin θ=|cos 〈AB →,n 〉|=|AB →·n ||AB →||n |,注意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π2.3.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步骤 (1)求两平面的法向量.(2)求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3)由图判断所求的二面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从而下结论.在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出来的角度当然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4.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1.若两异面直线l 1与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0,4,-3),b =(1,2,0),则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A.32B.8525C.4315D.33答案 B解析 设l 1,l 2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0×1+4×2+-3×05×5=8525.2.直角△ABC 的两条直角边BC =3,AC =4,PC ⊥平面ABC ,PC =95,则点P 到斜边AB 的距离是( )A .5B .3C .3 2 D.125答案 B解析 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4,0,0),B (0,3,0),P ⎝ ⎛⎭⎪⎫0,0,95,所以AB →=(-4,3,0),AP →=⎝⎛⎭⎪⎫-4,0,95, 所以AP →在AB →上的投影长为|AP →·AB →||AB →|=165,所以点P 到AB 的距离为d =|AP →|2-⎝ ⎛⎭⎪⎫1652=16+8125-25625=3.故选B.3.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O 是正方形中心,则折起后,∠EOF 的大小为( )A .(0°,90°)B .90°C .120°D .(60°,120°)答案 C解析 OE →=12(OA →+OD →),OF →=12(OB →+OC →),∴OE →·OF →=14(OA →·OB →+OA →·OC →+OD →·OB →+OD →·OC →)=-14|OA →|2.又|OE →|=|OF →|=22|OA →|,∴cos 〈OE →,OF →〉=-14|OA →|212|OA →|2=-12.∴∠EOF =120°.故选C. 4.平面α的法向量n 1=(1,0,-1),平面β的法向量n 2=(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π3或2π3解析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 〈n 1,n 2〉=1×0+0×-1+-1×12·2=-12,所以cos θ=12或-12,∴θ=π3或2π3.5.如图,在长方体AC 1中,AB =BC =2,AA 1=2,点E ,F 分别是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CC 1B 1的中心.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用向量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异面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2)求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由题意得A (2,0,0),F ⎝ ⎛⎭⎪⎪⎫1,2,22,B (2,2,0),E (1,1,2),C (0,2,0).∴AF →=⎝⎛⎭⎪⎪⎫-1,2,22,BE →=(-1,-1,2), ∴AF →·BE →=1-2+1=0.∴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为90°.(2)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又BC→=(-2,0,0),BE →=(-1,-1,2),则n ·BC →=-2x =0,n ·BE →=-x -y +2z =0,∴x =0,取z =1,则y =2,∴平面B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2,1).∴cos 〈AF →,n 〉=AF →·n|AF →||n |=522222×3=53333.设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53333,即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3333.。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与距离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与距离问题)
的方向和速度 大小,研究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速度和加速度的研究
加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通过向量表示加速度,研究其合成与分 解。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物理问题
向量方法广泛应用于解决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和振动等问题。
工程问题
在机械、航空、航海和建筑等领域,向量方法用于解决各种实际工 程问题。
数学建模
向量方法在数学建模中用于描述和分析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添加副标题
平行线间的距离
定义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指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向量表示 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两条平行线方向向量 的模长差。
求解方法 利用向量模长的性质,通过向量的模长运算求解。
04
1
向量方法的应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通过向量加法,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合力,计算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力的分解
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通过向量分解确定分力的方向和大小。
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表示为点与平面内任意一点向量的模长。
求解方法
利用向量投影和模长的关系,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点积运算求解。
点到直线的距离
定义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一个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 最短距离。
向量表示
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表示为点与直线上一动点向 量的模长。
求解方法
利用向量投影和模长的关系,通过向量的数量积 和点积运算求解。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CLICK HERE TO ADD TITLE 添 加 副 标 题
CONTENTS
目录
CON TEN
TS
WORKREVIEW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讲义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讲义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讲义一、知识梳理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 l 1与l 2所成的角θ a 与b 的夹角β 范围]2,0(π[0,π] 求法cos θ=|a ·b ||a ||b | cos β=a ·b |a ||b |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a 与n 的夹角为β,则sin θ=|cos β|=|a ·n ||a ||n |. 3.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CD →〉.(2)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注意: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供选用)(1)两点间的距离设点A (x 1,y 1,z 1),点B (x 2,y 2,z 2),则|AB |=|AB →|=(x 1-x 2)2+(y 1-y 2)2+(z 1-z 2)2.(2)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BO →|=|AB →·n ||n |. 二、基础检测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 )(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2,0(π,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2,0[π,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 (5)若二面角α-a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n 1,n 2所成角为θ,则二面角α-a -β的大小是π-θ.(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A .45°B .135°C .45°或135°D .90°3.如图,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2,则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______.题组三:易错自纠4.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A =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则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10B.25C.3010D.225.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cos 〈m ,n 〉=-1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__ __.6.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线段P A ⊥平面ABCD ,若AB =P A ,则平面ABP 与平面CDP 所成的角为______.二、典型例题题型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典例 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 =2DF ,AE ⊥EC .(1)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思维升华: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选择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确定异面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跟踪训练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ABC=60°,AC与BD相交于点O,AE⊥平面ABCD,CF∥AE,AB=AE=2.(1)求证:BD⊥平面ACFE;(2)当直线FO与平面BED所成的角为45°时,求异面直线OF与BE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题型二: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典例如图,四棱锥P ABCD中,P A⊥底面ABCD,AD∥BC,AB=AD=AC=3,P A=BC=4,M为线段AD 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 AB;(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思维升华: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跟踪训练如图,在直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BAD=90°,AC⊥BD,BC=1,AD=AA1=3.(1)证明:AC ⊥B 1D ;(2)求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题型三:求二面角典例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2AD ,∠BAD =∠ABC =90°,E 是PD 的中点.(1)证明:直线CE ∥平面P AB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思维升华:利用向量法计算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1)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跟踪训练 (2017·天津)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BAC =90°.点D ,E ,N 分别为棱P A ,PC ,BC 的中点,M 是线段AD 的中点,P A =AC =4,AB =2.(1)求证:MN ∥平面BDE ;(2)求二面角C -EM -N 的正弦值;(3)已知点H 在棱P A 上,且直线NH 与直线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21,求线段AH 的长. 题型四:求空间距离(供选用)典例 如图,△BCD 与△MCD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MCD ⊥平面BCD ,AB ⊥平面BCD ,AB =23,求点A 到平面MBC 的距离.思维升华:求点面距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1)作点到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2)等体积法.(3)向量法.其中向量法在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规则图形中较简便.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底面ABCD ,侧棱P A =PD =2,P A ⊥P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AB =BC =1,O 为AD 的中点.(1)求直线PB 与平面POC 所成角的余弦值;(2)求B 点到平面PCD 的距离;(3)线段PD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二面角Q -AC -D 的余弦值为63若存在,求出PQ Q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注意: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空间角典例 (12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AB ,AB ∥DC ,AD =DC =AP =2,AB =1,点E 为棱PC 的中点.(1)证明:BE ⊥DC ;(2)求直线BE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3)若F 为棱PC 上一点,满足BF ⊥AC ,求二面角F -AB -P 的余弦值.四、反馈练习1.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AC 与B 1D 所成角的大小为( )A.π6B.π4C.π3D.π22.如图所示,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长为3,底面边长A 1C 1=B 1C 1=1,且∠A 1C 1B 1=90°,D 点在棱AA 1上且AD =2DA 1,P 点在棱C 1C 上,则PD →·PB 1→的最小值为( )A.52 B .-14 C.14 D .-52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12B.23C.33D.224.已知六面体ABC —A 1B 1C 1是各棱长均等于a 的正三棱柱,D 是侧棱CC 1的中点,则直线CC 1与平面AB 1D 所成的角为( )A .45°B .60°C .90°D .30°5.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则点D 1到平面A 1BD 的距离是( )A.32B.22C.223D.2336.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直线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AB =4,AC =6,BD =8,CD =217,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 )A .150°B .45°C .60°D .120°7.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底面ABC ,AB =BC =AA 1,∠ABC =90°,点E ,F 分别是棱AB ,BB 1的中点,则直线EF 和BC 1所成的角是____________.8.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AB ,则直线CD 与平面BD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9.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CC 1上,且B 1E =2EB ,CF =2FC 1,则平面AEF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10.设二面角α—CD —β的大小为45°,A 点在平面α内,B 点在CD 上,且∠ABC =45°,则AB 与平面β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11.已知三棱锥A —BCD ,AD ⊥平面BCD ,BD ⊥CD ,AD =BD =2,CD =23,E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CP =2PB .(1)求证:AP ⊥DE ;(2)求直线AC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1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DC =90°,AD ∥BC ,AB ⊥AC ,AB =AC =2,点E 在AD 上,且AE =2ED .(1)已知点F 在BC 上,且CF =2FB ,求证:平面PEF ⊥平面P AC ;(2)当二面角A —PB —E 的余弦值为多少时,直线PC 与平面P AB 所成的角为45°?13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120°,AB =2,BC =CC 1=1,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32B.155C.105D.3314.已知三棱锥S —ABC 中,SA ,SB ,SC 两两垂直,且SA =SB =SC =2,Q 是三棱锥S —ABC 外接球上一动点,则点Q 到平面ABC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15.已知三棱锥P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表面积为16π的球O 的球面上,AC 为球O 的直径.当三棱锥P —ABC 的体积最大时,二面角P —AB —C 的大小为θ,则sin θ等于( )A.23B.53C.63D.7316.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 —ABC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 ,Q ,R 分别为AB ,BC ,CA 上的点,AP=PB ,BQ QC =CR RA=2,分别记二面角D —PR —Q ,D —PQ —R ,D —QR —P 的平面角为α,β,γ,则( )A .γ<α<βB .α<γ<βC .α<β<γD .β<γ<α。

如何利用空间向量处理立体几何中的角与距离问题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利用空间向量处理立体几何中的角与距离问题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利用空间向量求立体几何中的角和距离利用空间向量求立体几何中的角和距离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易存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册下(b)中引入空间向量,大大降低了立体几何解题难度,而法向量的引入,对于解决空间的角与距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而高考中常以立几知识为载体,以空间向量为工具,常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和空间距离、空间角的有关计算。

下面举例说明空间向量在求角和距离中的运用。

一.求角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0????2)设异面直线m,n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n,则异面直线m,n所成的角?等于向量m,n所???m?n???成的角或其补角,所以有:cos??cos?m,n??m?n例1.(2006年福建卷)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ca?cb?cd?bd?2,ab?ad?(i)求证:ao?平面bcd;(ii)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解:(i)略证。

(ii)∵ao?平面bcd,oc?bd ∴以o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1,0,0),d(? 1,0,0),1????????0),ba?(?1,0,1),cd?(?1,0).c0),a(0,0,1),e(22????????????????ba.cd?cos?ba,cd?? ?4bacd?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arccos4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0????2)设?为直线l与平面?所成的角,ω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v与平面?的法向量n之间的夹角,则有???2??(图1)或???2??(图2)vωn图1 图2即直线l与平面?所成的角?可看成是向量v与平面?的法向量n所成的锐角的余角,所以有sin??cos????cos?v,n???特别地 ??0时,???2,l??;???2时,??0,l??或l//?例2.(2005年浙江卷).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ab=bc=kpa,点o、d分别是ac、pc的中点,op⊥底面abc.(ⅱ)当k=12时,求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解:∵op⊥平面abc,oa=oc,ab=bc,∴oa⊥ob,oa⊥op,ob⊥o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题展示
已知正方形 ABCD 边长为4,E,F为AD,AB 的中 点,MC垂直于平面 ABCD 且MC=3,(1)求BC与 MF所成的角;(2) 求BF与面EFM成角.
M
D
E
C
A
F
B
向量法求空角
前郭五中 杨雪梅
课前热身
1.若a ? (a1, a2, a3),b ? (b1,b2,b3),则:
数量积: a ?b ?| a | ?| b | ?cos ? a,b ?
知识储备
1直线的方向向量: 2.平面的法向量 :
l
a
l
?
b a
题型一:线线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
?
?
??? 0,
?
2
? ??
C
D
思考:
?
A ? D1
B
? CD, AB ? 与?的关系?
? DC, AB ? 与?的关系?
? 结论: cos? | cos ? CD, AB ?|
? 例1:如图,正方体中,点 M是AB的中点, 求 DB1 与CM所成角的余弦值 .
C
D
A ? D1
?
B
A
n
?B ? O
n2
当解空间图形问题几何法难进行时 ,可以尝试运用空 间向量(或坐标)来处理(三步曲):
(1)建系,设点
(2)求方向向量,或法向量
(3)运用公式
Z M
X D
E
C
A
F
B
Y
练习1: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棱长为1.
求 B1C1与面 AB 1C 所成的角 .
A1
B1
D1 C1
A B
D C
小结:
1.异面直线所成角:
? cos? |cos ? CD, AB ?|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 sin? |cos ? n, AB ? |
? a1b1 ? a2b2 ? a3b3
夹角公式:cos ? a ?b ? ? a ?b ?
a1b1 ? a2b2 ? a3b3
| a | ?| b | a12 ? a22 ? a32 b12 ? b22 ? b32
2.若A(x1, y1, z1), B(x2, y2, z2 ),则:
AB ? (x2 ? x1, y2 ? y1, z2 ? z1)
? 1?1 ?4 ?
30
| AF1 || BD1 | 5 3 10
42
所以 BD1 与 AF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0 10
题题型型二二::线线面面角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 ? [0, ? ]
2
An
思考:
?B ? O
? n, BA ? 与?的关系?
? 结论: sin? | cos ? n, AB ? |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设棱长为1
则D(0,0,0),C(0,1,0)M(1,
1 2
,0)
B1(1,1,1)
CM=(1 ,- 1 ,0)
2
DB1=(1,1,1)
设DB1与CM所成角 ?
Cos?=|cos< CM, DB1>|=
15 15
? DB1与CM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5 15
A1
A X
D1D1与AF1 则:A(1,0,0), B(0,1,0),
F1
(
1 2
,0,
a),
D1
(
1 2
,
1 2
,1)
成角 ?C1
F1
A1 C
z
D1
所以:
AF1
?
(?
1 2
,0,1),
A
B1
y
B
11
BD1
?
( 2
,?
2
,1)
Co ?s = cos ? AF1, BD1 ? ?
x
AF1 BD1
例3 已知正方体 ABCD-A 1B1C1D1的棱长为 2,点 E为棱CC1的中点,( 1)求平面BDE 的法向量。 ( 2)求 A1D与面 BDE成的角。
高考题展示
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4,E,F为AD,AB 的中点,MC垂直于平面 ABCD 且MC=3,(1)求BC与MF所成的角;(2)求BF与面EFM成角.
D B
M
C1
C Y
题型一:线线角
练习:
Rt
ABC中,? BCA ? 900,现将
ABC沿着
平面ABC的法向量平移到? A1B1C1位置,已知
BC ? CA ? CC1,取A1B1、A1C1的中点D1、F1,
求BD1与AF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C1
F1 D1
B1
A1 C
B
A
题型一:线线角
解:以点C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 ? xy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