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07级第二章
离散数学第2章-高等教育出版社-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ppt课件
今后在注明中省去置换规则 注意:用等值演算不能直接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
8
等值演算的应用举例
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 例3 证明 p(qr) 与 (pq)r 不等值 证 方法一 真值表法, 见例1(2)
(pqr)(pqr)(pqr)
m0m1m3 m5m7
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29
主范式的应用
3. 判断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例8 用主析取范式判以下每一组公式是否等值
⑴ p(qr) 与 (pq)r ⑵ p(qr) 与 (pq)r 解 p(qr) = m0m1m2m3 m4m5 m7 (pq)r = m0m1m2m3 m4m5 m7 (pq)r = m1m3 m4m5 m7 显见,⑴中的两公式等值,而⑵的不等值.
例如 (pq)r m1m3m5 m6m7 成真赋值为 001, 011, 101, 110, 111, 成假赋值为 000, 010, 100.
类似地,由主合取范式也立即求出成假赋值和成真赋值.
27
主范式的应用
2. 判断公式的类型 设A含n个命题变项. A为重言式 A的主析取范式含全部2n个极小项 A的主合取范式不含任何极大项, 记为1. A为矛盾式 A的主合析取范式含全部2n个极大项 A的主析取范式不含任何极小项, 记为0. A为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A的主析取范式中至少含一个、但不是全 部极小项 A的主合取范式中至少含一个、但不是全 部极大项.
30
主范式的应用
4. 解实际问题 例9 某单位要从A,B,C三人中选派若干人出国考察, 需满足下
述条件: (1) 若A去, 则C必须去; (2) 若B去, 则C不能去; (3) A和B必须去一人且只能去一人. 问有几种可能的选派方案? 解 记 p:派A去, q:派B去, r:派C去 (1) pr, (2) qr, (3) (pq)(pq) 求下式的成真赋值 A=(pr)(qr)((pq)(pq))
离散数学第2章第2节
¬(x)P(x)(x)¬P(x) 可表为
¬(P(x1)∨…∨P(xn))¬P(x1)∧…∧ ¬P(xn). 这正是熟知的摩根律. 而当个体域不为有限集时, 量词否定可视 为摩根律的推广.
3、量词扩张/收缩律(1) 量词的作用域中常有合取项和析取项, 如果其中一个为命题,可将该命题移至量词 之外。
例题3:对(x)(P(y)∧R(x,y))代入 解:对y实施代入,经代入后公式为
(x)(P(z)∧R(x,z))
三、有限论域客体变元的枚举
量词作用域中的约束变元,当论域的元素是有限时, 客体变元的所有可能的取代是可枚举的。
(x) A( x) A(a1 ) A(a2 )
A(an )
(x)(A(x)∧B(x))(x)A(x)∧(x)B(x) (x)(A(x)B(x))(x)A(x)(x)B(x) (x)(A(x)B(x))(x)A(x)(x)B(x) (x)A(x)(x)B(x)(x)(A(x)B(x))
用分析法证明 (x)A(x)∨(x)B(x)(x)(A(x)∨B(x)) 。 证明 若(x)(A(x)∨B(x))为假, 则必有个体a, 使 A(a)∨B(a)为假; 因此A(a), B(a)皆为假, 所以(x)A(x)和(x)B(x)为假, 即 (x)A(x)∨(x)B(x)为假。 故(x)A(x)∨(x)B(x)(x)(A(x)∨B(x))
将量词前面¬的移到量词后面去时,存在量词 改为全称量词,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 反之,将量词后面的¬移到量词前面去时,也 要做相应的改变。
量词的否定与德摩根律--与的对偶性
当个体域为有限集{x1,…,xn}时, ¬(x)P(x) (x)¬P(x) 可表为 ¬(P(x1)∧…∧P(xn))¬P(x1)∨…∨¬P(xn);
离散数学第二章
注意:
有些关系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
0 1 0 1 0 1 0 0 0
可以是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
如相等关系
24
定义2.10:在集合X上的关系R,如果有:
x, y R且 y, z R ,则必有 x, z R ,
即非对角线上的1, 对称位置必须是0; 而非对角线上的0 不做要求
判断方法:
1. 如果如果存在a到b的有向边,就不存在b到a的有向边。 (逆命题不成立,即可以两条有向边都不存在); 2. 关系矩阵中,如果 a j ,i 1则ai , j 0,这里i j
(注意:a j ,i 0不一定ai , j 1)
n个
容易证明: n m nm m n i: R R R , R R mn ,m,n均为正整数 0 ii: R 是相等关系,即: R0 ={(x,x)|x∈A} 1 iii: R R
13
逆关系
由于关系中的元素是有序偶,则如果将该有序偶的顺
序颠倒,会得到一个新的关系,称之为逆关系。
~ ~ ~
~
补集的逆关系
~ ~ ~
(5) R S R S , R S R S
注意,这个跟德· 摩根律不一样
(6) R S R S
~
~
~
18
关系的重要性质
定义2.6:在集合X上的关系R,如果对任意 x X , 有 x, x R ,则称R是自反的。
如:整数集合上的相等关系、" " 关系等;
如果 miq mqj 1 即mij 0 ,则 miq mqj 1 即 ai , aq R且 aq , a j R 由传递性的定义可知,如果R为传递的, 必有 ai , a j R ,即应有 mij 1 2 即:当R是A上的传递关系时,如果 M R 中的元素 bij 0 , 则必须有 mij 1 ,反之亦然
离散数学第二章讲解
练习
1. 设A={0,1}, B={1,2}, 则AB ={(0,1),(0,2), (1,1),(1,2)} BB ={(1,1),(1,2), (2,1),(2,2)}
2. #A=2, #B=3 则#(AB)= 6
#(2AB)= 26 由A到B的不同的关系的个数是 26
2018/12/20 16
普遍关系 因为AB AB,AA AA 所以AB是一个由A到B的关系 AA是A上的一个关系
常将AA记作UA={(ai,aj)|ai,ajA}
恒等关系 定义集合A上的恒等关系IA={(a,a)|aA}
例:设A={a,b,c},则 UA=AA={(a,a),(a,b),(a,c), (b,a),(b,b),(b,c), (c,a),(c,b),(c,c)}是A上的普遍 关系 IA={(a,a),(b,b),(c,c)}是A上的恒等关系
2018/12/20 14
对于B={2,5,8}
则B×B ={(2,2),(2,5),(2,8),(5,2),(5,5),(5,8) ,(8,2),(8,5),(8,8)} 令6={(2,2),(5,2),(8,2)}
7={(8,5), (5,2),(2,8),(2,5)}
因为6 BB, 7 BB, 所以,6, 7均是集合B上的关系
其中第i个元素ai称为该有序n元组的第i个坐标。
例 {a,b,c,d}={b,a,d,c},但(a,b,c,d)(b,a,d,c) {4,4,3,2}={4,3,2} ,但(4,4,3,2)(4,3,2) 当n=2时,有序二元组(a,b)又称为序偶。
2018/12/20 2
定义:设(a1,a2,…,an) 和(b1,b2,…,bn)是两个有序n元组, 若a1= b1, a2=b2,…,an=bn,则称这两个有序n元组相等,并 记作(a1,a2,…,an)=(b1,b2,…,bn)。
离散数学第2章 关系(祝清顺版)
离散数学
关系矩阵的实例
例9 设A={3, 5, 6, 9}, A上的二元关系
R={<x, y|x>y},
试求出关系矩阵。
[解] 关系的集合表示为:
R={9, 3, 9, 5, 9, 6, 6, 3, 6, 5, 5, 3}.
关系矩阵为: 0 1 MR= 1 1
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集合表达式 关系矩阵
关系图
关系矩阵和关系图可以表示有限集合上的关系。
离散数学
第二章 二元关系
2007年8月20日
关系矩阵
设给定集合A={a1,a2,…,an},B={b1,b2,…,bm},R为从A到B
的一个二元关系,构造一个n×m矩阵。用集合A的元素标注矩
阵的行,用集合B的元素标注矩阵的列,对于aiA和bjB,令
n2 n2
个. 不
每一个子集代表一个A上的二元关系,所以A上有 2 同的二元关系。 |Ai|=mi,则A1×A2×…×An上有 2 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 第二章 二元关系 2007年8月20日
m1m2…mn
个不同的
常用的关系
定义 对任意集合A,定义 (1) 空关系 (2) 全域关系 EA={<x, y>|x∈A且y∈A}=A×A (3) 恒等关系 IA={<x, x>|x∈A} (4) 小于或等于关系:LA={<x, y>|x, y∈A且x≤y}, 其中 AR。 (5) 整除关系:DA={<x, y>|x, y∈A且x整除y}, 其中 AZ* , Z*是非零整数集 (6) 包含关系:R={<x, y>|x, y∈A且xy}, 其中A是集 合族。
离散数学讲义第2章
10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续)
例3:Q(x, y):“x比y重” 当x,y指人或物时,它是一个命题,若x,y为实数时, Q(x, y)不是命题。
b) (x)(P(x)(y) R(x,y)) (x)的作用域是:(P(x)(y)(R(x,y)), (y)的作用域是:R(x,y)。 x,y为约束变元。
22
2-4 变元的约束(续)
c) (x)(y)(P(x,y)Q(y,z))(x)P(x,y) (x)(y)的作用域是:(P(x,y)Q(y,z)) x,y为约束变元,z是自由变元。 (x)的作用域是P(x,y) x为约束变元,y是自由变元。
例2:没有不犯错误的人。(F(x), M(x)) 解: (x)(M(x) F(x))
且该命题与“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意义相同: (x)(M(x) F(x))
例3:尽管有些人聪明,但未必一切人都聪明。(P(x),M(x)) 解: (x)(M(x) P(x)) ((x)(M(x) P(x)))
18
某些为假。
例5:(P(x, y) P(y, z)) P(x, z)。考虑P(x, y)的解释: (1)“x小于y”,则P(x, y)永真。 (2)“x为y的儿子”,则P(x, y)永假。 (3)“x距离y10米”,则P(x, y)可能为真或假。
12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续)
个体变元:函数P(x)中的x。
(z)(P(z)R(z,y)) Q(x,y) 但不可换名为
(y)(P(y)R(y,y)) Q(x,y) 或
离散数学课件07二元关系
闭包的定义
对于给定的二元关系R,其闭包记作R+, 是指在R的基础上,通过自反、对称和传递 三种扩展运算后得到的最小关系集合。
闭包的具体计算方法
通过自反、对称和传递三种扩展运算,将 R中的元素进行逐一处理,最终得到R+。
对称扩展
将R中的每一对元素(a, b)和(b, a)添加到 R+中,如果它们不在R+中。
02
CHAPTER
二元关系的性质
自反性
总结词
自反性是指一个元素与自己有某种关系。
详细描述
在二元关系中,如果任意元素x都与自己有关系R,则称该关系为自反关系。例 如,在一个班级中,如果任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朋友,则“朋友”关系是自 反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称性
总结词
对称性是指如果元素x和元素y有关系R,且元素y和元素x也有关 系R,则称该关系是对称的。
03
CHAPTER
二元关系的运算
并运算
总结词
并运算是一种二元关系的组合方式,表示两个关系中至少有一个对应的元素是相同的。
详细描述
在二元关系中,并运算是将两个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关系。具体来说,如果存在一个元素在两个关系 中都出现,则新关系中该元素对应的值为1(表示存在),否则为0(表示不存在)。
自反扩展
将R中的所有空元素添加到R+中。
闭包的性质
闭包的自反性
对于任意关系R,其闭包R+总是包含自反关 系。
闭包的对称性
对于任意关系R,其闭包R+总是包含对称关 系。
闭包的传递性
对于任意关系R,其闭包R+总是包含传递关 系。
闭包的运算性质
1 2
离散数学第2章ppt课件
C
n
A k A 1A 2 A n
k 1
二、集合的并 (Union)
3、性质
1)幂等律 A∪A =A
2)零律
A∪U =U
3)同一律 A∪ =A
4)交换律 A∪B =B∪A
5)结合律 A∪(B∪C) =(A∪B)∪C
二、集合的并 (Union)
3、性质
, 6)
若A⊆B,C⊆D,则A∪C
是集合,没有元素
有1个元素的集合
2) ∈{}, {}
五、特殊集合
1、空集
定理 空集是任一集合A的子集,即 ⊆A。
下列命题是否为真。
1)√⊆;
2) ∈ ; 3) ⊆{}; 4) ∈{} 。
√
√
五、特殊集合
1、空集
推理 空集是唯一的。(绝对唯一)
证明: 设1,2是两个空集, 则1 2,且2 1,
证明唯一性 一般采用反
1、符号表示法
通常用大写字母A, B, C, …代表集合; 用小写字母a, b, c, …代表元素。
1)如果a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 则记为 a∈A, 读做“a属于A”,或 “a在集合A中”。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 则记为 a∈A, 读做“a不属于A”,或 “a不在集合A中”。
注:任一元素, 对某一集合而言, 或属于该集合, 或不属于该集合, 二者必居其一, 且只居其一。
1) 若b∈A,则b是不给自己刮脸的人, 而由题意,b只给集合A中的人刮脸。 ∴b 要给b 刮脸, 即b ∈ A。
理发师问题
在一个很僻静的孤岛上,住着一些人家,岛上只 有一位理发师,该理发师专给那些并且只给那些自己 不刮脸的人刮脸。那么,谁给这位理发师刮脸?
离散数学 第2章
9
10
命题公式的分类
定义2.10:设A为任一命题公式
1)若A在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真,称A是重言式或永真式 2)若A在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假,称A是矛盾式或永假式
3)若A不是矛盾式,称A是可满足式
注意: 重言式是可满足式,但反之不成立 例题:求下列公式的类型(命题变项是p,q,r) 1) (pqr)(pq) 2) (qp)qp 3) (pq)q
6
基本复合命题的真值
p 0 0 1 1 q 0 1 0 1 p 1 1 0 0 p∧ q 0 0 0 1 p∨ q 0 1 1 1 p q 1 1 0 1 pq 1 0 0 1
7
注意:联结词优先级:( ),, , , ,
例题:令p:北京比天津人口多;q:2+2=4;
r:乌鸦是白色的,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
p q 0 0 1 1 0 1 0 1
F0( 2) F1( 2) F2( 2) F3( 2) F4( 2) F5( 2) F6( 2) F7( 2)
0 0 0 0
F8( 2)
0 0 0 1
F9( 2)
0 0 1 0
( 2) F10
0 0 1 1
( 2) F11
0 1 0 0
( 2) F12
0 1 0 1
11
基本等值式
双重否定律 幂等律 交换律 AA A A A AAA A B B A ABBA (AB)CA(BC) (AB)CA(BC) A(BC)(AB)(AC) A(BC)(AB)(AC) (AB)AB (AB)AB A(AB)A A(AB)A
12
结合律
分配律 德摩根律
吸收律
基本等值式(续)
零律 同一律 排中律 矛盾律 蕴涵等值式 等价等值式 假言易位 等价否定等值式 归谬论 A11 A00 A0A A1A AA1 AA0 ABAB AB(AB)(BA) ABBA ABAB (AB)(AB)A
离散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等值式定理:设A,B两个命题公式(即前面的合式公式),若A,B构成的等价式A↔B为重言式,则A与B是等值的,记作A⇔B(可以说该式子为等值式模式)常用的16组等值式模式:双重否定律:A⇔﹁﹁A幂定律:A⇔A∧A,A⇔A∨A交换律:A∨B⇔B∨A,A∧B⇔B∧A结合律:(A∨B)∨C⇔A(B∨C)(A∧B)∧C⇔A(B∧C)分配律:A∨(B∧C)⇔(A∨B)∧(A∨C)A∧(B∨C)⇔(A∧B)∨(A∧C)德摩根律:﹁(A∨B)⇔﹁A∧﹁B﹁(A∧B)⇔﹁A∨﹁B吸收律:A∨(A∧B)⇔A,A∧(A∨B)⇔A零律:A∨1⇔1,A∧0⇔0同一律:A∨0⇔A,A∧1⇔1排中律:A∨﹁A⇔1矛盾律:A∧﹁A⇔0蕴涵等值式: A→B⇔﹁A∨B等价等值式: A↔B⇔(A→B)∧(B→A)假言易位:A→B⇔﹁B→﹁A(这里可以用逆否命题的概念证明)等价否定等值式:A↔B⇔﹁A↔﹁B(或写成﹁B↔﹁A,这里可以用逆否命题的概念证明)归谬(miu)论:(A→B)∧(A→﹁B)⇔﹁A(此处可以通过蕴涵等值式,交换律以及结合律进行结合证明)上述等值式模式可以通过真值表证明等值式的验证1.等值演算法(即通过等值式模式对原式进行变形)举例:(p∨q)→r⇔(p→r)∧(q→r)证明时可以从左边开始演算也可以从右边开始演算,无硬性要求,这里我们从右边开始演算。
(p→r)∧(q→r)⇔(﹁p∨r)∧(﹁q∨r) //蕴涵等值式⇔(﹁p∧﹁q)∨r //分配律⇔﹁(p∨q)∨r //德摩根律⇔(p∨q)→r //蕴涵等值式2.真值表法(我在第一章的最后有叙述,这里不再重述)3.观察法(也可称为带入法,此处适合用以证明两式不等值的情况)关于等值演算法的补充:等值演算法可以用以证明公式的类型。
1.当最后结果为1时为重言式(永真式)2.当最后结果为0时为矛盾式(永假式)3.当最后结果只能化成某个命题变项或公式时为可满足式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简单析取式:p,﹁p,p∨q,﹁p∨q,p∨﹁q,,﹁p∨﹁q,﹁p∨﹁q∨r等(这里可以发现的是里面都只含有析取联结词,简单析取式结构就是由析取联结词和命题变项组成的一个公式)简单合取式:p,﹁p,p∧q,﹁p∧q,p∧﹁q,,﹁p∧﹁q,﹁p∧﹁q∧r等(这里可以发现的是里面都只含有合取联结词,简单合取式结构就是由合取联结词和命题变项组成的一个公式)课本中的定理:命题变项及其否定统称为文字。
离散数学第二章
{1}
{2} {0,1}{0,2} {1,2}{0,1,2}
M
1 0 {0} {1} 1 {0,1} 0
~
1 0 0 0
~
1 1 1 1
1 1 0 0 ~
1 0 1 0
若将Mρ的行列交换,可得到M 显然Mρ′ =M
,即
的关系矩阵.
1 1 1 1
练习: 设A={1,2,3},写出2A×A及A上的恒等关系 : IA={(a,b)|a,b∈A, a=b}及A上的普遍关系 :
若ρ是由A到B的一个关系,且(a,b)∈ρ.则 我们说a 对b 有关系ρ, 记作aρb. 若(a,b)∈ρ记作aρb; 若(a,b) ∈ρ则 我们记作aρ′b. 前例中有oρ11 , oρ13 ,1ρ12 但
o1' 2 o1' 1 o1' 3 证明中常用(a,b)∈ρ充要条件是aρb,
而(a,b)∈ρ充要条件
个关系.
若ρ=A2, 则ρ称为A上的普遍关系,记为UA. UA={ (ai,aj)| ai, aj ∈A }, UA的关系矩阵元素全为1. A上的恒等关系记为IA,,用集合表示为 IA={ (ai,ai)| ai∈A }
例4中IA={(1,1),(2,2),(3,3),(4,4)}
五.关系图
一个有限集合A上的关系ρ除用(#A)×(#A)矩阵表示 外,还可以用关系图的图形来表示: 该图有与A中元素相同
画出ρ={(1,5),(1,4),(2,1),(3,1),(3,4),(4,4)}的关系图.
§ 2.3 关系的复合
一.概念
由于关系是一个集合,因此集合的各种运算也是适 合的. 例: 设A={2,4,6,9}, 的关系 . B={3,4,6} ρ1,ρ2分别是A到B
离散数学第二章
种
相当于 “任意”,“凡是”,“所有”...
存在量词(Existential Quantifier):
表示个体域中部分个体的词, 记作
相当于 “存在”,“至少有一个”,“有些”...
若个体域中所有个体x,均使A(x)为真,记作(x)A(x) 若个体域中存在某些个体x,使A(x)为真,记作(x)A(x)
4.特性谓词: 若在全总个体域讨论问题,还需在命题表达中
增加特性谓词,以说明命题中个体的取值范围.
5.命题符号化
“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学离散数学“
“存在着偶素数”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
谓词逻辑 >谓词公式
课堂练习
在谓词逻辑中符号化: 1.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 甲是乙的父亲 3. 3介于2与4之间 4. 3大于2仅当3大于4。 5. 张三和李四是同班同学 6. 天下乌鸦一般黑 7. 火车都比汽车跑得快 8. 有的火车比所有汽车快。
例题 用谓词逻辑处理苏格拉底三段论:
人总是要死的, (x) (M(x) P(x)),
苏格拉底是人, M(a),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P(a).
令 P(x): x是要死的,
M(x): x是人, a: 苏格拉底
推理形式为: (x) (M(x) P(x)), M(a) P(a).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七页。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
谓词逻辑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2-2 量词 2-3 谓词公式
2-4 谓词公式的解释 2-5 等价式与蕴含式 2-6 前束范式 2-7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
《离散数学第2章》课件
关系的运算
总结词
关系的运算包括并、交、差、对称差两个关系的元素合并,并 保留重复的关联;交运算是保留两个关系中 共有的关联;差运算是从一个关系中去除另 一个关系中的关联;对称差运算是将两个关 系中的不同元素合并;复合运算是根据一个 关系来定义另一个关系中的关联。
01
分布函数是单调非减的,且在无 穷大处的极限为1,在负无穷处 的极限为0。
03
离散随机变量的分 布函数
对于离散随机变量,其分布函数 可以表示为一系列离散的阶梯函 数。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数学期望
数学期望是随机变量所有可能取值的 概率加权和,表示随机变量取值的平 均值。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协方差是两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 差的期望值,相关系数是协方差与两 个随机变量标准差的乘积的比值。
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
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称为随机变量的值域,可以是有 限集、可数无穷集或不可数集。
随机变量的分类
根据取值范围的不同,离散随机变量可以分为离散型 和连续型。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01
分布函数的定义
对于离散随机变量,其分布函数 是所有可能取值的概率之和,表 示随机变量取某个值的概率。
02
分布函数的性质
必然事件
概率值为1的事件,表示一定会 发生。
不可能事件
概率值为0的事件,表示一定不 会发生。
互斥事件
两个或多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 。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的公式
P(A|B) = P(A∩B) / P(B)。
条件概率的应用
在决策树、贝叶斯定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独立性
01
事件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事件的 发生不受另一个事件是否发生 的影响。
离散数学第2章(2)
1
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
数学所研究的对象根据它们的取值分为: 连续的,如长度、温度、面积等。 离散的,如商店商品,学生所学课程等。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对象的结构以及它们 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
因为计算机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属于离散 结构,所以所应用的数学必是离散数学。
注意: 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都不是命题。 陈述句中的悖论以及判断的结果不惟一确
定的也不是命题。
15
实例
例1 下列句子中那些是命题? (1)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 2 + 5 =8.
(3) x + 5 > 3.
(4) 你会开车吗? (5) 2050年元旦北京是晴天. (6) 这只兔子跑得真快呀! (7) 请关上门! (8) 我正在说谎话.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 生用离散数学的观点去分析解决计算机 科学及工程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努力 提高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4
学习内容
数理逻辑 (第二、三章)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应熟练掌握将现实生活中的条件 化成逻辑公式,并能做适当的推理,这对程序设计、 数字电路等课程是极有用处的。
2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介绍离散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 思想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后 继课程,如数据结构、数据库、网络、 人工智能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术,得到一个较好的数学训练,为从 事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一 个扎实的理论基础。
3
课程的要求
真命题 假命题 真值不确定 疑问句 真值确定, 但未知 感叹句 祈使句 悖论
离散数学 第二章 关系 (Relation)
例1 设R是实数集合,S={(x,y) | xR ∧ yR ∧ x≤y} 由实数的性质知,当x≤y且 y≤x时,有x=y,由反对称关系 的定义知S是R上的反对称关系。
定义5 设R是非空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若对于任意的x,y,zX, 当 (x,y)R 且 (y,z)R 时,有 (x,z)R ,则称R是X上的传递 关系。
例3 设N是自然数集合, R= { (a,b)∣ aN ∧ bN ∧ a|b } N×N 称R是自然数集合上的整除关系。
例4 设 X = {风,马,牛}, R = { (风,马),(马,牛) } X×X 称R是X上的二元关系。
定义2 设A, B是两个非空集合,R A×B 1)若R = ,则称R为空关系 ; 2)若R = A×B,则称R为全关系 ; 3)若A=B 且 R = { (a,a)∣aA},则称R是幺关系。
例1 A={ a,b,c }, B={0,1} AB={(a,0), (a,1), (b,0), (b,1), (c,0), (c,1)} BA={(0,a), (0,b), (0,c), (1,a), (1,b), (1,c)} 例2 A={张三,李四},B={白狗,黄狗} AB={(张三,白狗), (张三,黄狗), (李四,白狗), (李四,黄狗)} BA={(白狗,张三), (白狗,李四), (黄狗,张三), (黄狗,李四)}
第四节
二元关系的基本性质
定义1 设R是非空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若对X中的每个元素x, 都有(x,x) R,则称R是X上的自反关系。 例1 设X={a,b,c,d},R={(a,b),(a,a),(b,b),(c,d),(c,c),(d,d)} 由自反关系的定义知R是X上的自反关系。 若R={(a,a),(b,b),(c,c),(d,d)},则R是X上的幺关系。 由此可知幺关系一定是自反关系,但自反关系不一定是幺 关系。
离散数学第二章课后题目讲解
[解]:推证不正确,因为 ┐x (A(x)┐ B∧(x)<≠>┐(x A(x)∧x┐B(x))
R(x)∧H(x,y,z)中,y 约束出现,x,z 自由出现。
24(2)下列谓词公式中的约束变元进行换名: [解](a)xy(P(x,z)→Q(y))<=>S(x,y); (b)(x(P(x)→(R(x)∨Q(x)))∧xR(x))→zS(x,z)
(a)uv(P(u,z)→Q(v))<=>S(x,y)。 (b)(u(P(u)→(R(u)∨Q(u)))∧vR(v))→wS(x,w)
[解]:(a)设 W(x):x 是工人。 c:小张 原命题可符号化为:┐W(c) (b)设 S(x):x 是田径运动员。 B(x):x 是球类运动员。h:他。 原命题可符号化为:S(h)B∨(h) (c)设 C(x):x 是聪明的。 B(x):x 是美丽的。l:小莉。 原命题可符号化为:C(l)B∧(l) (d)设 O(x):x 是奇数。 原命题可符号化为:O(m)→┐O(2m) (e)设 P(x,y):直线 x 平行于直线 y G(x,y):直线 x 相交于直线 y 原命题可符号化为:P(x,y)→┐G(x,y) (f)设 O(x):x 是老的。V(x):x 是健壮的。j:全教练。 原命题可符号化为:┐O(j)┐V∧(j)
25(5)证明如下等价式:
(a) x(A(x)→B(x))<=>x A(x)→x B(x); (b) xy(P(x)→Q(y))<=>xP(x)→yQ(y)。
[证](a)x(A(x)→B(x))<=>x(┐A(x)B∨(x)) <=>x┐A(x)∨x B(x) <=>┐x A(x)∨x B(x) <=>x A(x)→x B(x) (b)xy(P(x)→Q(y))<=>xy(┐P(x)∨Q(y)) <=>x(┐P(x)∨yQ(y)) <=>x┐P(x)∨yQ(y) <=>┐xP(x)∨yQ(y) <=>xP(x)→yQ(y)
离散数学第2章关系
(R) = { a : a A(bB)(aRb)}A ;
后域:
(R) = { b : bB(aA)(aRb) }B 。
R
A
a
(R)
b
(R) B
23
离散数学
例9 . 设A={1,2,3,4} ,B={2,4,6,8,10} 。 R={(1,2),(2,4),(3,6)}。
顺序, 而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讲顺序的。 (4) 我们也可用二元组来递归的定义n元组如下:
(a,b,c)=((a,b),c)
(a1, a2, , an-1 , an)= ((a1, a2, , an-1) , an)
7
离散数学
(5) 这样,我们也就可用二重叉积来递归的定义 n维叉积如下:
A×B×C=(A×B)×C
3
离散数学
是n 维 元, an叉 组)都积 的称集A为1合×一;A个2 ×n元组×(nA-ntu的pl每e)个;元即素,(a叉1, a积2, a元每i称组个为各n该元分n组量元(的a组1,顺的a2序第, 不i个,能a分n)改的量变第(;i坐个标位或置投上影的)元;素 n 称为该叉积及其元组的维数; 两个元组相等它们的维数相同且对应的分
(R1)∪ (R2) (R1 ∪ R2) 。
27
离散数学
次证: (R1 ∪ R2) (R1)∪ (R2)
(采用元素法)
对任何元素a A , 若a (R1∪ R2),
则存在 bB ,使得 (a,b)R1 ∪ R2 ,
从而有 (a,b)R1 或者 (a,b)R2
于是 a (R1) 或者 a (R2 ) 故此 a (R1)∪ (R2) 所以 (R1 ∪ R2) (R1)∪ (R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命题函数与量词 • 谓词公式与翻译 • 变元的约束
• 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含式
•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谓词的概念和表示
•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是具有真假意义的陈
述句。从语法上分析,一个陈述句由主语
和谓语两部分组成。
• 在谓词逻辑中,为揭示命题内部结构及其
不同命题的内部结构关系,就按照这两部
• 全称量词
–用符号“”表示,“x”表示对个体域里的 所有个体。(x)P(x)表示对个体域里的所有个 体都有属性P。表达“对所有的”,“每一个”, “对任一个”,“凡”,“一切”等词。
• 存在量词
–用符号“”表示。x表示存在个体域里的个 体。(x)P(x)表示存在个体域里的个体具有性 质P。表达“某个”,“存在一些”,“至少有 一个”,“对于一些”等词。
分对命题进行分析,并且把主语称为个体
词或客体,把谓语称为谓词。
谓词的概念和表示
谓词的概念 定义1:谓词(predicate) 在命题中,所描述的对象称为客体或个体词,用以刻画 客体的性质或客体之间关系的词即是谓词,谓词相当于命 题中的谓语部分。 例如: (1) 他是三好学生 “他”是个体,“是三好学生”是表示个体性质的谓词 (2) 5大于3 ―5‖和“3‖是个体,“大于”是表示个体之间关系的谓词 客体——是指可以独立存在的,它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 以是抽象的概念。 如:李明,计算机,玫瑰花,自然数,思想,定理等
例子 分别指出个体词和谓词
(1)他是三好学生
(2)7是质数
(3)每天早上做广播体操是个好习惯
(4)5大于3
(5)哥白尼指出地球绕太阳转
谓词的表示
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D,…,表示谓词,用 小写字母表示客体。 前面的例子可表示为: (1) A(x): x是三好学生,h:他, A(h): 他是三好学生
于是,在符号化时必须引入一个新的谓词 M(x):x是人。 称这个谓词为特性谓词。
在讨论带有量词的命题函数时,必须确定其
个体域,为了方便,可使用全总个体域。限
定客体变元变化范围的谓词,称作特性谓词。
利用特性谓词,对以上两个命题进行符号化 (1) (x)( M(x)→F(x) ) (2) (x)( M(x)∧G(x) )
• (2) (x) (N(x) → R(x))
• (3) (x) (S(x) ∧ H(x))
• (4) (x) (N(x) ∧ P(x))
例:“有些人是要死的”.
解1:采用全体人作为个体域. 设: G(x): x是要死的. 原命题符号化成: (x)G(x) 解2:采用全总个体域.
设: M(x): x是人; G(x):x是要死的.
• 单独一个谓词不是完整的命题,将谓 词字母后填以客体所得的式子称为谓 词填式。
• 谓词和谓词填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一元谓词表达了客体的“性质”,多 元谓词表达了客体之间的“关系”。
• • • •
例:将下列命题用谓词来表示 (1)2是素数且是偶数 (2)如果2大于3,则2大于4 (3)如果张明比李民高,李民比赵亮高,则张明 比赵亮高 • 解(1)F(x):x是素数,G(x):x是偶数,a:2 则命题表示为:F(a)∧G(a) (2) L(x,y):x大于y,a:2,b:3,c:4
• 又如:(P(x,y)P(y,z))P(x,z) 如果P(x,y)解释为“x小于y‖,当x,y,z都在 实数域中取值,则这个式子为永真式。 如果P(x,y)解释为“x为y的儿子”,当x,y,z 都指人的话,则这个式子为永假式。 如果P(x,y)解释为“x距离y的10米”,若 x,y,z表示地面上的房子,则这个命题的真 值将由x,y,z的具体位置决定,可能为真, 也可能为假。
L(x,3)表示“x小于3‖是一元谓词,L(2,3)表
示“2小于3‖是0元谓词。
因此可以将命题看成n元谓词的一个特殊情况。 0元谓词都是命题,命题逻辑中的简单命题 都可以用0元谓词表示。
• 复合命题函数
–由一个或n个简单命题函数以及逻辑联结 词组合而成的表达式。 – 命题逻辑中的联结词在谓词逻辑中含义 完全相同。 例子 (1)A(x)表示x是素数,B(x)表示x是 奇数,则A(x)表示“x不是素数”,A(x) ∧B(x)表示“x是素数又是奇数”
使用量词要注意的问题
(1) 在讨论有量词的命题函数时如果事先没有
给出个体域,那么都应以全总个体域为个
体域。
(2) 对全称量词,特性谓词常做蕴含的前件。
对存在量词,特性谓词常做合取项。
• 例:试用量词、谓词表示下列命题:
(1)所有大学生都热爱祖国;
(2)每个自然数都是实数; (3)一些大学生有远大理想;
• 例1 判断下列哪些是合式公式 (1)x(P(x)∨Q(x)) (2)(x)(y)(P(x,y)→R(y))
(3) xP(x) →R(x)
(4) (x)(y)(∧P(x,y))
谓词逻辑的翻译
• 把一个文字叙述的命题,用谓词公式表示出 来,称为谓词逻辑的翻译或符号化。 • 一般说来,符号化的步骤如下:
• 从上例中可看到,把命题函数确定为命题, 与客体变元的论述范围——论域有关。 • 通常,把一个n元谓词中的每个个体词的论 域综合在一起作为它的论域,称为n元谓词 的全总个体域。定义了全总个体域,为深
入研究命题提供了方便。
• 考虑如下命题: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 有的人能活到一百岁以上 如何用谓词表达式表示? 以上给出的命题,除了有个体词和谓词以外, 还有表示数量的词,称表示数量的词为量词。 量词有两种: 全称量词(universal quantifier) 存在量词(existential quantifier)
– 正确理解给定命题。必要时把命题改叙,使其中 每个原子命题、原子命题之间的关系能明显表达 出来; – 把每个原子命题分解成个体词、谓词和量词;在 全总个体域讨论时,要给出特性谓词; – 找出适当量词。应注意全称量词(x)后跟条件式, 存在量词(x)后跟合取式
– 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定义如下:
(1)A(x1,x2,…,xn)称为原子谓词公式,原子谓词公 式是合式公式。 (2)若A是合式公式,则(A)是一个合式公式。 (3)若A和B都是合式公式,则(A∧B) ,(A∨B), (A→B), (AB)和都是合式公式。
(4)如果A是合式公式,x是A中出现的任何 变元,则(x)A,(x)A,和(!x)A都是合式 公式。 (5)只有经过有限次的应用规则(1),(2), (3),(4)所得到的公式是谓词一些客体变元组
成的表达式称为简单命题函数。比如:A(x), B(x,y),L(x,y,z) 简单命题函数不是命题,只有当变元x,y,z
等取特定的客体才确定了一个命题。
对于n元谓词,当n=0时,称为0元谓词,它
本身就是一个命题,故命题是n元谓词的一
个特殊情况。
比 如 : L(x,y) 表 示 “ x 小 于 y‖ 是 二 元 谓 词 ,
原命题符号化成: (x)(M(x) ∧G(x))
例: ―有些病人相信所有的医生”。
解: 设: F(x): x是病人; G(x): x是医生; H(x,y): x相信y 原命题符号化成: (x)(F(x)(y)(G(y)H(x,y)))
谓词公式与翻译
• 谓词公式 – 把形如A(x1,x2,……, xn)的n元谓词称为谓词演算 的原子公式,其中x1,x2,……, xn是个体变项。如 Q, A(x), H(x, y), A(a, y)等
(2) G(x,y): x大于y,
G(5,3): 5大于3
如何利用谓词表达命题
用谓词表达命题必须包括谓词字母和客体两 个部分。比如: A(x)可以表示“x是A‖类型的命题,表达了客 体的性质,称为一元谓词 。 B(x,y) 可以表示“x小于y‖类型的命题,表达 了客体之间的关系,称为二元谓词 。 L(x,y,z) 可以表示“点x在y与z之间”类型的 命题,表达了客体之间的关系,称为三元 谓词。 用P(x1,x2,…,xn)表示n元谓词,在这里n个客 体变元的顺序一经约定不能随意改动。
(x)F(x)表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要死的,这与
原命题不符。
(x)G(x)表示宇宙间一切事物中存在百岁以上,
这与原命题不符。
因此必须引入一个新的谓词,将人分离出来。 在全总个体域的情况下,以上两个命题叙述 如下: (1) 对于所有个体而言,如果它是人,则它是 要死的。
(2) 存在着个体,它是人并且活过百岁以上。
• 谓词表达式 简单命题函数与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
示例分析 P59 (1) a),b),c) a) 设W(x):x是工人,z:小张,则原命题表示 为:W(z)
b) 设S(x):x是田径运动员, B(x):x是球类运 动员,h:他,则原命题表示为: S(h) B(h)
c) 设C(x):x是聪明的,B(x):x是美丽的,a:小 莉,则原命题表示为: C(a) B(a)
设: P: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Q:苏格拉底是人;
R: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前提:P,Q
结论:R
则(P∧Q)R表示上述推理,然而,(P∧Q) →R并 不是永真式,故推理形式又是错误的,一个推理, 得出矛盾的结论
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这类推理中,各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
体现在原子命题之间,而是体现在构成原子命题的
(4)有的自然数是素数。
• 因为没有事先指定个体域,所以在全总个体域中
讨论。 • 解:令S(x):x是大学生;L(x):x热爱祖国; • N(x):x是自然数;R(x):x是实数; • H(x):x有远大理想;P(x):x是素数。
• 则例中各命题分别表示为:
• (1) (x) (S(x) → L(x))
则命题表示为:L(a,b) → L(a,c) (3) H(x,y):x比y高,a:张明,b:李民,c:赵亮 则命题表示为:H(a,b) ∧ H(b,c) → H(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