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ri畸形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Nagasawa等认为脊髓动脉嵌入脊髓的前 正中裂,陷入脊髓中央,液体漏出聚集形成 脊髓空洞。
❖ 5、Image提出的微管学说,认为脊髓发育中, 有残留微管没有完全发育,成年时逐渐形成 空洞
❖ 6、国内栗世方等提出延颈髓交界处下行血管 受压,致颈髓局部血运进行性下降,致脊髓 实质局部变性、坏死形成空洞
❖ 2、颅内与椎管压力分离学说。
Williams认为由于枕大孔区蛛网膜下腔 梗阻,造成颅内、椎管内压力失衡(表现枕 大池压力>空洞压力>SSAS压力 ),引起 脑脊液循环的垂直运动(抽吸样效应),促 使脑脊液向中央管分流而导致脊髓空洞形成
❖ 3、脑脊液脊髓实质渗透学说。
Oldfield等通过动力学磁共振及术中超声技术, 认为下疝的小脑扁桃体造成枕大孔区蛛网膜 下腔的不全梗阻,脑脊液流出枕大孔区梗阻 时,高位颈髓蛛网膜下腔产生的压力波作用 于颈髓表面,脑脊液通过脊髓血管间隙渗入 脊髓实质内产生空洞,挤压颈髓中央管内的 脑脊液向下运动引起空洞向下发展
❖ 2.国内张玉琪、吕学明等[下图]采用较为新颖 手术方法:
认为切除下疝小脑扁桃体并脊髓中央管 口松解术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最 根本、最有效的手术方法,而后颅窝骨窗咬 除范围为4cm*3cm大小 (比常规后颅窝骨窗 或骨瓣要小).
Chiai畸形伴脊髓空洞示意图:在脊髓中央管开口处(门部)多有一淡 黄色活瓣样膜,手术时应将此层薄膜切开,从而打通脊髓中央管开口 处的梗阻,使膨隆的脊髓萎陷并恢复搏动。
③小脑损害型:小脑受累可以出现步态不稳、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及皮质脊髓束征为主。
④颅内压增高型(可为发作性):脑组织受 压引起脑水肿,可以有头痛,伴呕吐、眩晕、 眼底水肿、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运 动、咳嗽时加重)。
四、临床诊断
❖ 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
1.颅颈交界处X片:摄颅颈部过伸、过屈时的侧位X线 断层片,正确评估手术对枕颈部稳定性的影响。 (尤其对合并枕颈交界区畸形者,可指导术中是否 行融合内固定)
❖ 根据分型切除小脑扁桃体下舌:对于后方型 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切除后的小脑扁桃体下 舌达枕骨大孔水平以上即可;对于侧方型及 侧前方型下疝的小脑扁桃体,要彻底切除侧 方及前方的扁桃体,以解除对延、颈髓的压 迫。
❖ 具体手术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具体病情而定。
传统后颅窝减压术的预后和缺陷
❖ 1.国外有许多学者各对上百例Chiari畸形患者进行统 计分析,发现大于80%的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后临 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没有改善的患者,多 是由于术前严重脑积水及脑干、脊髓长期挤压而引 起神经变性。他们认为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 洞的基本方式是后颅窝减压,这样能有效地扩大后 颅窝的空间,解除压迫及蛛网膜下腔粘连,恢复枕 大孔区脑脊液循环通畅;对仅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 流术(未行后颅窝减压术)预后效果差。
Ⅱ型:在Ⅰ型基础上,伴有延髓、第四脑室下 移和拉长,此型常伴有脑积水。
Ⅲ型:延髓、小脑、第四脑室下移疝入枕部或 颈段脑脊膜膨出之中,此型多见于婴幼儿。
❖ 小脑扁桃体下疝分型:
①根据两侧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分为单侧 型与双侧型两种。
②根据压迫部位分为后方型、侧方型及侧前 方型三型。
三、临床表现
❖ Chiari畸形的临床表现依据症状及体征大致分为四 型。
并不是决定空洞是否形成或空洞大小的直接
因素,压力差的大小决定了空洞的大小,只
有当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压迫枕大孔区蛛网膜
下腔,导致颅内与椎管内出现一定的压力差 时空洞才开始形成。
五、手术方法
❖ 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也只能阻止或减缓其发展,不能治愈 脊髓损害,故对有症状的患者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 的目的是解除后颅窝脑部和脊髓的受压,恢复正常的脑脊液 循环。
❖ 3.对术中是否切开硬膜探查枕颈区蛛网膜下 腔意见尚不统一。
主张切开硬膜者,认为颅颈交界寰枕区后部硬 膜和寰枕后筋膜变性增厚,组织学可见透明 变性、胶原化、钙化及骨化等退行性改变, 可能参与加重Chiari畸形的病理生理改变,切 开后有利于全面了解枕颈区情况和充分减压;
❖ 而反对者认为硬膜切开探查术存在明显缺陷: ①硬膜敞开后,肌肉的渗血易进入颅内,造 成软脑膜刺激症状,引起后期蛛网膜粘连, 脑脊液循环障碍。②开窗处软组织增生易形 成瘢痕突出减压窗,相对缩小了颅腔容积, 影响疗效。③枕骨切除过大,小脑失去骨性 支撑,因而小脑后下移位,造成脑干的牵拉, 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再次受阻,患者再次出现 神经损害体征或是症状恶化
改良术式的进展
❖ 1.枕大池重建及硬膜成形手术: (1)有学者认为认为小脑下垂是后颅窝减压术的并发症,可采用特殊的“骨 瓣”修补原来扩大的后颅窝骨窗; (2)术中充分行小脑扁桃体周边软膜间粘连及蛛网膜下腔网束锐性松解,疏 通第四脑室、枕大池及小脑延髓池,恢复枕骨大孔区的正常脑脊液循环通 路(最关键)。 (3)术中可行软膜下切除小脑扁桃体(强调无血吸除),术后关闭创面(用 蛋白胶粘合小脑扁桃体软膜切口; ⑷术后颈筋膜或人工硬膜扩大成形硬膜:枕大池重建强调的是蛛网膜下腔 的建立,要求将蛛网膜与硬脑膜同时扩大修补,使枕大孔区的蛛网膜下腔 真正扩大。 Asgari等对31例患者采用枕大池重建手术,随访35个月,63%的患者术后 MRI和临床神经损害体征改善明显。
2、来自前方的压迫没有解除 CM合并的齿状突内陷造成对延髓的压迫,如果未处理齿状突 而先行PFD手术,将使小脑延髓进一步后移
3、后颅窝减压术的减压范围过大或过小 目前通常减压范围在4 cm×5 cm左右,有利于维持后颅窝小 脑及硬膜的支撑,避免后颅窝内容物的进一步下疝。
4、单纯后颅窝减压术的病例选择不当
2.头颈部 MRI:是诊断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和指 导治疗Chiari畸形最佳手段。目前建议MRI矢状位一 侧或两侧小脑扁桃体疝出枕骨大孔平面5 mm以上就 可确诊;国外有学者认为临床需表现出相应神经障 碍体征时诊断方可成立。
❖ 常将小脑扁桃体下疝<5 mm者称为“异位扁 桃体”或正常值界限;因有研究认为,小脑 扁桃体至少下疝至5 mm才会发现枕大池脑脊 液流动速率的改变。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
Chiari畸形诊断与治疗进展
一、发病机制学说
❖ 目前形成CM(Chiari malformation)较公认 的观点是胚胎中胚层体节枕骨部发育不良, 导致枕骨发育滞后,使得后颅窝容积过小, 小脑扁桃体疝出到椎管内。诸多究显示,后 颅窝容积过小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脊髓空 洞(syringomyelia, SM)为其常见并发症。
❖ 因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故目前无统一的手术方式,但普遍 认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有:①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体征;② 病情有进行性进展。
❖ 手术方式分为:①后颅窝减压术(枕骨部分切除、C1~ C3 椎板切除);②先前路减压,再颅窝减压及枕颈植骨融合术 ③后颅窝减压及脊髓空洞切开引∕分流术(选空洞最宽旁开 后正中沟少血管区进行 ); ④后颅窝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 除术(切除的程度与范围?);⑤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切 开引流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
六、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选自天坛医院2005年7月~2007年9月157例住院患者,年龄 19~61岁,均为Chiari畸形,无其他内科合并症:
1、术前枕颈部稳定性评估不足 常用方法有前路植骨融合和后路融合固定两类,但由于病情 复杂,并且融合造成的枕颈部活动度丧失对患者生存价值影 响较大,目前对此类患者在治疗方法上尚存争议。
①枕颈区受压型:由于扁桃体、四脑室下疝或伴有 颅底凹陷,相应的后组颅神经及上颈神经根被牵拉 成角,出现枕颈部疼痛、颈肩部疼痛、面部麻木、 视物模糊、角膜反射迟钝、声嘶、咽反射迟钝或消 失、耸肩乏力(单侧)、伸舌偏斜等表现。 ②脊髓中央受损型:因延髓上颈段受压,以肩胛区 痛觉分离型感觉障碍、偏瘫、四肢瘫及肌萎缩为主 要表现。
❖ 图1 T1WI小脑扁桃体下移进入C2椎管平面,扁桃体前池变小,脊髓空洞呈“腊肠状” 伴寰枕融合畸形,寰椎前弓可辨,后弓缺如
❖ 图2 T2WI同图1为同一病例,横断位上脊髓空洞呈椭圆形 ❖ 图3 T1WI小脑扁桃体、延髓下移,四脑室拉长下移,脑干变细,上颈段脊髓脊膜膨出 ❖ 图4 同图3同一病例示脑积水
❖ 临床亦可按MRI所示的客观解剖异常对成年人Chiari 畸形进行分型 A型: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有脊髓空洞 B型:小脑扁桃体下疝无脊髓空洞
A型主要表现为脊髓症状,手术疗效较差;B型主要 表现为脑干和小脑症状,手术效果较好
❖ 国内有学者将Chiari畸形分三型。
Ⅰ型:小脑扁桃体、小脑下部向下移位,进入 椎管内,但延髓及第四脑室位置正常,此型 多伴发脊髓空洞。
5、盲目对合并脑积水的CM进行减压
合并脑积水的患者,如果先行PFD,会使颅内压力 突然降低,有诱发脑疝的可能。较为稳妥的方法为: 先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而后行PFD+硬膜修补术
❖ 手术方式是从外向内发展的:从早期的单纯后 颅窝骨性减压,后颅窝膜性减压(包括硬膜敞开 和硬膜扩大修补),到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切除术, 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及蛛网膜下腔松解术。
❖ 手术的范围是从大到小:骨性减压的骨窗范围 从上项线到下项线,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后从 硬膜扩大修补到蛛网膜下腔探查、松解,硬膜 原位缝合。
对神经外科医生最具指导意义的理论当推
Gardner的流体动力学理论和Williams的颅内与椎管
内压力分离理论。前者强调枕大孔区的梗阻,造成 脑脊液循环障碍,使脑脊液自Ⅳ脑室沿中央管上口 分流入中央管并通过水锤效应扩大之。后者则强调 颅内与椎管内压力失衡导致脑脊液自Ⅳ脑室向中央 管分流。二者的共同点在于:(1)解剖基础相同,都 承认枕大孔区蛛网膜下腔的梗阻。(2)脑脊液分流的 途径相同。
❖ 2.该术式存在的缺陷:
(1) 减压窗内软组织愈合时过度增生可能突入骨窗内, 从而影响后颅窝扩大效果。
(2)发生切口脑脊液漏和中枢感染的可能性提高。
(3)小脑下垂,甚至从减压窗疝出,外展神经、面听神 经、三叉神经受牵拉而出现一系列远期并发症;同 时使得颅-椎脑脊液通路再次发生梗阻,脊髓空洞再 次复发。
Chiari畸形伴发脊髓空洞的发病机制
❖ 1、流体动力学说 Gardner等认为后颅窝解剖异常,导致第四脑
室正中孔阻塞,脑脊液流出受阻,由于脑室脉络丛 搏动形成的冲击力向下传递,使得脊髓中央管扩大, 形成脊髓空洞。枕大孔区的蛛网膜下腔梗阻,导致 枕大池压力升高,使得第四脑室脑脊液冲开中央管 上口进入中央管,反复的冲击中央管并向外膨胀, 破坏室管膜进入脊髓实质,从而形成与中央管相通 的多房空洞
❖ 目前关于小脑扁桃体下疝形成机制的较公认 观点是由于胚胎时期,中胚层体节枕骨部发 育不良,导致枕骨发育迟缓滞后,使得出生 后正常发育的后脑结构因后颅窝过度挤压而 疝入到椎管内
二、临床分型
❖ 在对先天性脑积水、菱脑发育畸形病例的描述中, Chiari畸形被分为四型: Ⅰ型:小脑扁桃体不同程度地疝入上颈椎管,没有 延髓移位。 Ⅱ型:小脑下蚓部不同程度地疝入上颈椎管,脑桥 和延髓向下移位,第四脑室延长。 Ⅲ型:延髓向下移位,高颈部脊膜膨出,小脑疝入。 Ⅳ型:以小脑发育不全为特点
不同是脑脊液分流的动力不同,Gardner 认为脉络丛动脉搏动波的传递推动脑脊液进 入中央管;而Willims则认为在咳嗽,打喷嚏 及用力前后,胸腹腔压力变化所导致的颅内 与椎管内压力失衡是引起脑脊液异常分流的 动力。两种观点对本病的治疗都产生过重大 影响。
ChiarFra Baidu bibliotek畸形伴发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发病机制
❖ 3.Thomas等在后颅窝减压术后同时行内固定 融合术(颅底凹陷征并Chiari畸形及脊髓空洞 的患者),随访1~3年,临床神经障碍体征 明显改善,该方法手术新颖,但选择病人有 一定的条件。
❖ 目前理想的手术方式应符合中央管正常闭合 规律,遵循枕大池压<空洞内压<脊髓蛛网膜 下腔的压力,即枕大池压与蛛网膜下腔压差 值的增大与空洞的发生进展呈正相关,而脊 髓蛛网膜下腔压与枕大池压差值的增大则促 进空洞的闭合,强调了两个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