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合集下载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亚非(中古亚非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亚非(中古亚非文学)

第2章中古亚非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中古亚非文学概论中古亚非文学是指亚非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

1.产生发展的原因(1)中古东方文化的自我演进①中古前期,约公元1~9世纪,东方文化处于上升阶段。

这一时期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是东方文化的黄金时代。

②中古中期,约10~14世纪,东方文化进入繁荣和鼎盛阶段,涌现了众多的哲学派别、学术中心,产生了大量经典著作,出现了思想文化集大成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③中古后期,约15~18世纪,东方文化发生不同的演变,分为以下几种:a.东方文化出现模式化和定型化,标志着文化的成熟和发达,但容易形成定势。

b.文化遭到其他民族的破坏,出现衰落和停滞。

c.一些相对稳定的地区开始出现文化转型,这是东方文化的自然演进现象。

d.西方文化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交流给东方带来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欧洲列强对东方的殖民入侵,使东方文化也逐渐殖民化。

(2)东方三大文化圈的形成亚非封建社会初期,经过地区内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互动,形成了三大文化圈。

如表2-1:表2-1 三大文化圈(3)亚非各种文化交流与融合①中古亚非文学的文化交流东方三大文化圈是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的,中古亚非有过数次大规模的地区间文化交流:a.佛教的东传贯通了南亚和东亚两大文化圈。

b.阿拉伯文化圈的形成融会了巴比伦、希伯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和印度诸种文明。

c.伊斯兰教的南传和东传,使西亚和南亚两大文化圈相贯通。

②中古亚非文化的统一性a.在人的外部社会关系方面主要表现为政治关系和伦理关系的紧密结合,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关系蒙上了一层伦理面纱,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伦理道德与国家法律融为一体。

b.在世界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个体小宇宙与本体大宇宙的统一观。

在东亚文化中表现为“天人合一”,这是宗教修行和人生实践的最高目标。

c.在人生目的方面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在生活方式上讲求个人的自我修养,提倡个人内省以明心见性,要求克己节欲以顺乎天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中编-导论)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中编-导论)

郑克鲁《外国⽂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学中编-导论)导论0.1 复习笔记⼀、19世纪欧洲⽂学(⼀)19世纪欧洲⽂学的发展19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产⽣与发展是⼈类历史上的⼀场变⾰,它改变了⼈的⽣存处境,促进了西⽅⽂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精神⼼理的变化,从⽽也带来了⽂学思潮的新旧交替与更迭。

(⼆)具体表现19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学思潮和流派,从⽽给近代欧洲⽂学带来了繁荣景象,也标志着欧洲⽂学的成熟。

(三)基本特征1.⼀⽅⾯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特别是⽂艺复兴以降欧洲⽂化与⽂学的传统,⽽且也悄悄地发⽣着由近代向现代的历史性过渡;2.另⼀⽅⾯使欧洲近代的⼈⽂观念和艺术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弘扬,另⼀⽅⾯也酝酿了对传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预演了近代⽂学在成熟之后向现代形态的历史嬗变。

⼆、19世纪欧美⽂学⼈⽂观念的变化(⼀)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后,欧洲社会中⼈的⽣存处境发⽣了重⼤变化,⼈对⾃⾝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资本主义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打碎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与⼈之间的关系。

1.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类⽂明的向前发展,它给⼈带来了⼀定程度的⾃由、解放和物质的富裕,2.使⼈与⼈、⼈与社会、⼈与物之间的关系恶化,新的⽂明给⼈带来了新的束缚,尤其是物对⼈的束缚,使⼈的⾃由得⽽复失。

(⼆)浪漫主义⽂学思潮1.浪漫主义⽂学思潮浪漫主义⽂学思潮流⾏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这⼀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

浪漫主义⽂学以艺术的⽅式描摹了这⼀特定时代⼈的激荡、亢奋⽽敏感、纤弱的⼼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我”。

2.浪漫主义⽂学思潮的发展概况(1)德国浪漫主义⽂学被勃兰兑斯称之为“精神病院”的德国浪漫派,是⼀些内⼼敏感善于体悟⼈的情绪与⼼理状态、热衷于描写离奇怪诞充满神秘⾊彩事物的作家。

他们对⼈的感性⾃我的关注远远胜过对理性⾃我的张扬;他们热衷于表现的怪诞、梦幻、疯狂、神秘、恐怖,等等,恰恰是⼈的理性的触⾓所难以指涉的感性内容。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后现代主义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4章后现代主义文学4.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及基本特征1.产生背景(1)西方进入后工业社会,促使后现代主义的产生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领域的空前扩张,深刻地影响乃至规范着人类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

(2)非理性主义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后现代主义主要受存在主义,特别是海德格尔哲学的影响,并和后结构主义合流。

2.产生时间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至80年代达到了高潮。

3.与现代主义的关系(1)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它继续了现代主义反传统的文学实验。

(2)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决裂和反叛,表现为后现代作家想要抛弃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4.基本特征(1)“反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不但从根本上否定“旧的”传统,而且要摒弃现代主义的“新”的规范。

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对小说、诗歌和戏剧的传统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

因而,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无视任何既定规范的、极度自由的、“破坏性”文学,是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零度写作”后现代主义将孤独感、焦灼感等深沉意识进行消解或平面化。

作家要进行“零度写作”,即写作消失了内容,转向中立性,写作转向它自身。

(3)“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表现在结构扑朔迷离,“故事”前后矛盾,人物的行为缺乏说得通的动机。

(4)写作原则和风格出现两种倾向①一种是抛弃现代主义作家的艰深文学实验,向大众文学的靠拢,试图填平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之间的鸿沟。

②一种是继续推进现代主义的文学实验并且超越它。

常见的创作手法有:矛盾(文本中的各种因素互相颠覆)、交替(在文本中,甚至在文本的同一篇章中,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端的例子是“活页小说”)、极度(如有意识地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等。

(二)后现代主义重要流派1.存在主义文学(1)流行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产生于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20世纪俄苏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20世纪俄苏文学)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20 世纪俄苏文学
2.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一)“白银时代”的文学 1.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含义 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俄罗斯文学中先后出现象征主义、“阿克梅派”、未来主义等新 流派,它们与已经变化发展了的现实主义一起,构成多种思潮和流派并存发展的文学现象。 这个时代即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 2.文学流派及其成就 (1)象征主义——白银时代最先出现的文学新流派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论著《论现代俄罗斯文学衰落的原因与若干新流派》第一次从理论上 确认了作为艺术潮流的俄国现代主义,他的诗集《象征》是俄国象征派诗歌出现的标志之一。 ①理论主张 强调艺术的宗教底蕴,坚信艺术具有改造尘世生活的作用。 ②代表作家及作品 巴尔蒙特的诗集《燃烧的大厦》《我们将像太阳一样》、别雷《彼得堡》(被认为是欧美 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2)“阿克梅派”——与象征派对立的艺术观 古米廖夫是这一派理论的主要阐释者,写有《象征主义的遗产和阿克梅主义》。
等。
(三)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至 80 年代的文学 1.“解冻时期”的文学 (1)产生背景 20 世纪 50 年代初,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文学开始突破日丹诺夫主义的 钳制,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开始回归。 (2)代表作品 爱伦堡《解冻》、列昂诺夫《俄罗斯森林》、杜金采夫《不是单靠面包》、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戈医生》、肖洛霍夫(“战壕真实派”)《人的命运》、索尔仁尼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 一天》、特瓦尔多夫斯基《焦尔金游地府》等。 2.“停滞时代”的文学 (1)产生背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苏联社会进入“停滞时代”,但是文学的发展并未停滞。 (2)主要文学形式 道德题材作品大量涌现,包括“城市小说”和“农村散文”。 ①“城市小说” 特里丰诺夫《交换》《长别离》《另一种生活》《滨海街公寓》(统称“莫斯科小说”)、 利帕托夫的《伊戈尔·萨沃维奇》(描写现代“多余的人”)等。 ②“农村散文”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流行时期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

2.产生背景(1)社会动因:法国大革命①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②《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促使一种社会心理产生,即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

(2)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与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①德国古典哲学a.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定者。

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那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b.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强调天才、灵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创造者的地位。

②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强调阶级调和、阶级互爱,以此解决社会矛盾。

(3)自身动因:人的心理的转变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资产者、小资产者不免失望、苦闷和彷徨。

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发展过程(1)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

(2)哥尔斯密在1776年的《瓦克郡的牧人》中运用了“浪漫的”一词。

(3)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4)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以往浪漫主义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4.思想特点(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高举个性解放的旗帜,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

(3)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4)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5)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5.艺术特点(1)主题上,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中世纪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中世纪文学)

第2章中世纪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1.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1)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2)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①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

②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这主要体现在欧洲的本土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构成上。

③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基督教与世俗文化形成的两种交流关系基督教在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过程中与世俗文化形成的两种交流关系:①基督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如古代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传奇等)、体裁(如故事、诗歌、戏剧传奇等)和艺术手法等,经过改造,纳入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

②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

正是在上述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过程中,经过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阶级的矛盾斗争)的作用,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新质文化和文学。

2.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1)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①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虽然当时的作家所受的影响有深浅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渐深入到各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中世纪精神支柱的过程中,各类文学无不打上了它的印迹。

②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欧美文学上编导论0.1 复习笔记一、古希腊文学(一)文学地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创作特征1.个体自由、个体本位意识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象征着作为群体的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行动意识和自由意志,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集中体现了个人与群体分离状态的个体本位意识。

2.个体生命意志、欲望的放纵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这体现了一种世俗人本意识,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

爱欲的描写突出体现了这种个体生命意志与欲望的放纵。

二、古罗马文学(一)文学地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创作特征1.对集权国家、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人崇尚文治武功、崇拜人的力量的文化个性表现为对政治军事之辉煌业绩的追求,在文学上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

2.富有理性意识、责任观念古罗马文学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在审美品格上趋向于庄严和崇高的风格。

三、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一)文学地位欧洲文学的源头。

(二)创作特征1.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

2.宗教人本意识,即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

四、文艺复兴运动(一)形成原因中世纪晚期,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相互冲撞,促成西方文化的大转型和文学中“人”的观念的重大变化。

(二)创作特征——人文主义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即以人性取代神性、以人智取代神智,肯定人的价值和主体性。

这实质上是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魂的对立。

2.“人”的觉醒与解放文艺复兴调整了极端化的人与神、原欲与理性、个体与客体的关系,推动了“人”的觉醒与解放。

3.“人”的观念的创作在后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中,“人”的观念呈“原欲+人智+上帝”的形态。

代表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

(三)产生影响1.积极影响带来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2.消极影响对个性自由的片面追求造成了人的道德水准的下降与社会的混乱。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亚非文学-导论)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亚非文学-导论)

导论0.1 复习笔记一、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特质(一)“东方”的多方面意义1.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2.历史概念的东方(1)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

(2)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3.有关东方文学的早期探索(1)英国学者威廉·琼斯最早确认梵文与希腊文、拉丁文、德文和波斯文之间的关系,并于1789年把《沙恭达罗》翻译成英语,第一次把印度古代文学介绍给西方。

(2)早期有关东方文学的探索,基本上是处于发掘材料、确认语言文字、整理古典文献和译解作品的阶段。

(3)20世纪初俄国学者图拉耶夫的《东方文学论文集》等研究论著的问世,标志着东方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已经发展起来。

4.我国将东方文学称为“亚非文学”(1)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将西方文学换称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换称为“亚非文学”。

(2)在国内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这门课程中,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只是称谓不同,而内涵则基本一致。

故而,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这两个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5.世界文化的四大体系(1)当今较为流行的共识是把世界文化划分为四大体系:欧洲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和汉文化体系。

(2)欧洲及其相关的美洲、澳洲拥有统一的种族类型、基于同一语系的语言和同一模式的文化传统,这决定了欧美澳三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一脉相承,有着历史进程的整体性和共同性。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现代主义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现代主义文学)

第3章现代主义文学3.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1)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

(2)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①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世界由盲目的意志统治着,人生注定充满了痛苦与挣扎。

②德国哲学家尼采在19世纪末提出“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的口号,为现代主义文学怀疑一切和反传统这一总的创作倾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人对世界之本体的认识不能凭理性,只能靠直觉;理性分析只能围着对象转圈子,抓不住本质,而直觉却能打破空间设置在创作者和创作对象之间的界限,从而把握住智力所不能提供的东西。

④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性本能的肯定,对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①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②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又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

③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仅仅受外部因素的作用,同时还受文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和推动,因而它并非是脱离文学传统突然从一个历史断层中冒出来的,而是传统文学合规律的发展与延续。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欧美文学下编 第(3-4)章【圣才出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欧美文学下编 第(3-4)章【圣才出

第3章现代主义文学3.1复习笔记一、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1.产生背景(1)外在因素①科技因素欧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②文化因素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促使现代主义文学产生。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具有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特征。

(2)内在动因①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开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②随着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这种“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也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

2.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①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不再坚守传统的理性原则,而是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思考世界与人类的前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

②突出表现异化主题现代主义文学对文化与文明的批判基于西方人试图摆脱异化走向自然的愿望,因此,异化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

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这四方面表现出来。

a.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b.社会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社会对个体的人的异化,表现了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对立。

c.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他人对个人的异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

d.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表现出现代主义作家对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怀疑。

(2)艺术特征①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客观实体是非真实的,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

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应追求超现实的、抽象的、形而上的真。

这种看法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式。

②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为了实现对内在真实的表现,现代主义文学常常运用象征与隐喻,创造性地借用西方神话传说,实现对西方文化的反思,象征性地表现隐藏在表象后面更为本真的真实。

外国文学史问题整理郑克鲁版

外国文学史问题整理郑克鲁版

外国文学史问题整理郑克鲁版外国文学史(上)(郑克鲁版)(修订版)【思考题/讨论题】欧美文学上编导论 P131.古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在欧洲文学的发展长河中是如何发生冲突又互有补充的?2.欧洲文学如何体现人的观念?第一章古代文学 P461.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的产生根源与特点所在。

2.古希腊文学为什么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3.古希腊罗马文学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4.荷马史诗的内涵和艺术成就。

5.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如何表现命运的主题?各自的艺术特点何在?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P661.为什么说中世纪欧洲文学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2.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基本特点。

3.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有何成就?4.《神曲》的现实性与艺术特点。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P1011.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产生的?2.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3.《十日谈》如何对禁欲主义进行冲击的?4.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形象?5.你最喜欢莎士比亚的哪一部历史剧、喜剧和悲剧?为什么?6.哈姆莱特是怎样一个形象?7.试以一个剧本为例,谈谈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P1201.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2.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达尔杜弗这个形象有何揭露意义?4.《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5.巴罗克文学对后世有何影响?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P1501.启蒙文学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新爱洛依丝》是18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小说?3.卢梭的创作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4.浮士德和梅菲斯特是怎样的形象?5.《浮士德》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讨论题】1.莫里哀与莎士比亚的喜剧有哪些不同?2.哈姆莱特形象之我见欧美文学中编导论 P1611.19世纪欧美文学的人文观念有何变化?2.19世纪欧美文学的成就何在?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P2241.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

2.欧美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现代主义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现代主义文学)

第3章现代主义文学3.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1.产生背景(1)外在因素①科技因素欧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②文化因素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促使现代主义文学产生。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具有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特征。

(2)内在动因①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开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②随着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这种“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也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

2.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①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不再坚守传统的理性原则,而是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思考世界与人类的前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

②突出表现异化主题现代主义文学对文化与文明的批判基于西方人试图摆脱异化走向自然的愿望,因此,异化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

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这四方面表现出来。

a.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b.社会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社会对个体的人的异化,表现了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对立。

c.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他人对个人的异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

d.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表现出现代主义作家对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怀疑。

(2)艺术特征①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客观实体是非真实的,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

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应追求超现实的、抽象的、形而上的真。

这种看法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式。

②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为了实现对内在真实的表现,现代主义文学常常运用象征与隐喻,创造性地借用西方神话传说,实现对西方文化的反思,象征性地表现隐藏在表象后面更为本真的真实。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欧美中编导论)【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欧美中编导论)【圣才出品】

导论1.19世纪欧美文学的人文观念有何变化?答:19世纪资本主义出现,个人从各种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商品经济激活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物欲意识,人的自我观念得到了强化,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对自身的处境、命运和前途的思考也不断变化,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也展露出新的形态,具体表现为:(1)从“理性意义上的人”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①18世纪的欧洲是科学的和理性的产物。

启蒙的主体精神是理性主义,因此,作为启蒙运动之产物的启蒙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

卢梭笔下的“新人”形象,既有天赋的良知——理性,又有天然的欲望——情感,他们是富有主体精神的世俗化的“人”。

歌德沿着卢梭的人文主义路线,创作出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体浮士德。

其主体精神张扬,又不与外在客体冲突,既满足个人欲望,又不违背社会道德律令。

②在19世纪,人们坚信“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凭借科学与理性可以把握自然与世界的秩序;人可以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现实主义作家延续着启蒙哲学的理性主义思想,并接纳与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理念进行文学创作,形成共同遵循的“真实”、“写实”原则。

但现实主义作家在客观“再现”与“反应”生活的过程中,普遍展开了对人的灵魂的空前真实、细致的剖析,从而改变了西方文学“人”的观念。

巴尔扎克的性恶论并非认为人生来本恶,而是认为外在的物——主要是金钱——会激发人的无穷情欲从而走向邪恶。

其中《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便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从王宫贵族的生活描写转移到普通平凡人的生活①在19世纪之前,文艺复兴运动是宗教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人追求“自由”,但却使世界一片混乱。

因此,专制君主便承担起了人们精神和心理上的“人间上帝”或“肉身的上帝”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王权崇拜”。

文学受其影响,多表现那些崇高而富有理性品格的英雄人物,并把他们写成德才兼备的、众人瞩目的人物。

②而19世纪正是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的历史交替时代的文学审美对象开始从王宫贵族转移到社会平民,开始描绘一些同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平凡人和他们的生活。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中古亚非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中古亚非文学)

第2章中古亚非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中古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1.中古亚非文化对中古亚非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1)中古亚非文学是在中古东方文化的自我演进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①中古前期,大体上包括公元1至9世纪,东方文化处于上升阶段这一时期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形成东方文化的黄金时代。

此时中国出现了汉唐盛世。

印度正值古典时期,各种经书、法典及“往世书”问世。

阿拉伯人大规模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出现了8至9世纪的“百年翻译运动”。

②中古中期,约10至14世纪,东方文化进入繁荣和鼎盛阶段各国都在民族文化深沉厚积的基础上出现了普遍繁荣,众多的哲学派别、学术中心纷纷涌现,大量经典著作产生,并且出现了思想文化集大成者,如印度商羯罗的吠檀多哲学,西亚的阿维森纳哲学等,以此为核心,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标志着东方文化的发达和恢弘。

③中古后期,约15至18世纪,东方文化发生演变这种演变又有几种情况:a.东方文化出现模式化和定型化。

文化模式的形成虽然标志着文化的成熟和发达,但同时也容易形成定势,15世纪以后,东方各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文化僵化和停滞现象。

b.由于社会动乱,特别是一些生产方式和社会进程落后的游牧民族进攻和入主发达地区,一段时期内,生产力遭到破坏,文化也相应遭受破坏,从而出现衰落和停滞。

c.一些相对稳定的地区,开始出现文化转型,这是东方文化本身的自然演进现象。

这有的表现为启蒙思潮,如中国晚明出现的思想启蒙;有的表现为宗教改革,如印度教的虔诚运动以及阿克巴大帝对伊斯兰教的改革;有的表现为市民文化的上升,如日本江户时期出现的町人文化等。

d.西方文化的影响。

13世纪蒙古的侵袭和横扫,在客观上打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西方传教士和商人纷纷东来,带来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形成早期的西学东渐。

16世纪后,欧洲列强开始了对东方的殖民入侵,一些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文化也逐渐殖民化。

中古亚非文学正是中古东方文化发展演变的产物。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亚非(近现代亚非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亚非(近现代亚非文学)

第3章近现代亚非文学3.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近现代亚非文学的概况1.发展历程(1)近代——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2)现代——20世纪20至40年代。

(3)当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

2.文学类型(1)近代亚非文学①启蒙主义文学启蒙文学从政论散文和政治小说起步,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主义,宣传民主、自由和人道,起到了唤醒民众,改良社会的作用。

启蒙文学以为人生、为大众的新的文学观念实现了亚非文学向现代的转折。

②民族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暴行,歌颂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讴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推动了民族独立斗争,符合时代潮流。

但有某种走极端、盲目排外的倾向,往往以民族群体意识压倒个人意识,大都缺乏个性色彩,艺术上显得粗糙。

(2)现代亚非文学亚非现代文学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繁荣标志其成熟;社会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生显示其新的发展方向。

①浪漫主义文学a.发展历程萌生于近代时期,勃发于20世纪30年代。

b.创作特征第一,张扬个性,崇尚情感,反抗压迫,追求自由,主张以自由诗体打破传统格律。

第二,具有悲观色彩和感伤情调。

②现实主义文学a.发展历程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20至30年代达到繁荣。

b.创作特征第一,内容上,注重文学的客观性和社会性,具有忧患意识。

第二,体裁形式上,以长短篇小说为主。

第三,人物形象上,突出遭受不幸的小人物和具有叛逆精神的社会改革家。

③社会主义文学a.产生原因马列主义的传播和无产阶级政党或组织的领导。

b.主要地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朝鲜的新倾向派和“卡普”,印度的进步主义文学,缅甸的“红龙书社”。

④现代主义文学a.发展时间20世纪20至40年代。

b.主要流派日本的新感觉派和新心理主义,印度的“超现代派”和“实验主义”等。

(3)二战后的亚非文学①战后左翼文学植根于亚非近现代文学的进步传统,鲜明地反帝反封建,否定和批判资本主义,描写歌颂无产阶级的不屈斗争和无私境界,与资产阶级文学划清了界限。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欧美文学上编 第(3-5)章【圣才出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欧美文学上编 第(3-5)章【圣才出

第3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3.1复习笔记一、概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的欧洲,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1.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背景(1)社会历史原因(根本原因)①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某些地中海沿岸城市(如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反对封建的和宗教的精神禁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2)文化动因①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异端思想,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基础。

②13世纪前后,欧洲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因素——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

市民文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③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被重新发现,新兴资产阶级得以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2.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1)核心主张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2)作品主题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利,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3)艺术特征①艺术追求上,人文主义文学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

②创作方法上,人文主义文学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将写实(欧洲早期现代主义)同浪漫幻想的创作方法有机结合。

③文学体裁上,人文主义文学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

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艺术样式产生。

④文学语言上,一部分人文主义作家开始采用普通老百姓通晓的俗语、俚语或口语进行创作。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1.发展阶段(1)14世纪初~15世纪中叶①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

②文学主题:以“神权否定人权、神性排斥人性”;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欧美文学 中编【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欧美文学 中编【圣才出品】

欧美文学中编导论0.1复习笔记一、19世纪欧洲文学(一)产生背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的生存处境,促进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精神心理的变化,从而带来了文学思潮的新旧交替与更迭。

(二)主要流派与思潮出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流派,标志着欧洲文学的成熟。

(三)文学观念嬗变1.继承与发展自古希腊、罗马,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化与文学的传统,也发生着由近代向现代的历史性过渡。

2.一方面使欧洲近代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弘扬,另一方面酝酿了对传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预演了近代文学在成熟之后向现代形态的历史嬗变。

二、19世纪欧美文学人文观念的变化(一)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与发展。

(二)变化特征1.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给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解放和物质的富裕。

2.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恶化,尤其是物对人的束缚,使人失去自由。

三、主要的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浪漫主义文学1.流行时期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这一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

2.总体特征浪漫主义文学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的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3.各国浪漫主义文学(1)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反叛“理性”①由卢梭“返回自然”滥觞出来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既是对启蒙运动以来人的解放思想的一种传承,又是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思想的一种反叛,即对“理性”的反叛。

②代表作家群:德国浪漫派(被勃兰兑斯称为“浪漫主义病院”)。

(2)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然”①这种“自然”观的深层表达是人对自然纯真的人性的崇尚,对被理性与文明压制下的人的自然情感与欲望的追寻。

②代表作家及作品:雪莱《西风颂》。

(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渴望“自由”①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充满着由剧烈的社会变革所致的自由与激情。

其展现的是渴望自由、热情奔放、张扬“自我”、个性主义的“人”的形象。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亚非(导论)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亚非(导论)

亚非文学导论0.1 复习笔记一、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特质(一)“东方”与东方文学1.“东方”的含义(1)地理上地理学的“东方”是指亚洲和北非洲。

(2)历史上历史概念的东方是伴随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航路并向东进行扩张产生的。

一批西方学者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形成了“东方学”。

2.东方文学的含义东方文学,又称亚非文学,是指包括近东、中东、远东和非洲的文学。

(二)“东方精神”古代东方社会在特有的东方文化意识中形成了一种“东方精神”,东方文学是表征“东方精神”的主要载体。

它具体表现在东方的认知文化、价值文化和审美文化三个方面。

1.东方的认知文化东方认知文化指东方各民族所共有的思维方式、自然观、科学观及社会历史观等。

东方文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重感悟和直觉的思维方式。

(1)阿拉伯古阿拉伯人擅长个别零碎地、直观感性地观察认识事物,只有凭借直觉的理性思维才能领略复杂的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

(2)印度印度人习惯以“梵我合一”的内倾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人生,从整体、和谐、内省、体悟、循环的视角看待社会历史。

(3)汉文化体系汉文化体系信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天人感应的五行说,它们被广泛地用来阐释自然现象和社会历史,在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东方的价值文化东方文化具有鲜明的泛道德色彩和浓厚的宗教色彩。

(1)鲜明的泛道德色彩①东方社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呈现出个体与宗族乃至整个社会不可分离的等级秩序和伦理规范。

个人必须绝对忠诚服从社会的等级秩序和伦理规范来维护自身与群体的关系。

②东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泛道德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强大的制约力和持久的稳定性。

文学成为维护伦理道德有力的工具。

(2)浓厚的宗教色彩①内容东方宗教是一个包含语言、哲学、伦理、政治、法律、文艺、科学等庞大的东方文化知识体系。

不仅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还产生了几十种影响广泛的地区性或民族性宗教。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圣才出品】

第3章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思考题1.自然主义有哪些理论主张和思想艺术特点?答:(1)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①“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观点泰纳奠定了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他将孔德的实证哲学运用于文学批评之中,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观点,要求文学创作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和描写人。

泰纳过分强调了人的种族因素,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与阶级属性。

②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课题”自然主义理论的确立开始于左拉。

左拉于19世纪80年代,发表了《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两部论文集,将自然主义文学推向高潮。

在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作家看来,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课题”,作家要从生理学尤其是遗传学角度来寻找、表现人物行动和命运发展的原因;创作要引入科学方法,要进行扎实细致的实地考察和认真的调查研究,才能达到科学的精确性;叙述要追求客观、中立的风格,“不要夸张,不要强调,只要事实”。

(2)自然主义的思想艺术特点①思想特点a.它上承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原则,将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

b.自然主义接受了巴尔扎克以描写一段历史时期来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以再现家族史的方式来创作多卷集作品,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象,而且这些作品汇集起来也客观地再现了19世纪后期法国的社会现实。

c.从生理学,尤其是遗传学角度去理解、描写人物行动和命运发展的原因。

②艺术特点a.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想象,具有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的特征。

b.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忽略典型的创造,或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以及与生理、病理的关系。

c.淡化情节,不追求戏剧性的变化,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

d.将某些压迫人、扭曲人的社会现象拟人化,从而描写物对人的异化。

将矿井和火车等描写成吞噬人的怪物,显得生动形象。

2.谈谈唯美主义和前期象征派的理论主张和在各国的发展状况。

答:(1)唯美主义的理论主张①艺术高于生活唯美主义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现实.而是现实反映了艺术;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不应带有任何功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接受道德标准的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3.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一)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1.理论基础
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深刻影响。

(1)孔德的实证哲学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不追究事实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2)吕卡斯的《自然遗传论》认为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病例都与遗传有关,一个家族成员的过失可能影响整个家族。

(3)克洛德·贝尔纳的决定论认为在研究任何实物的性质时必须探讨实物的特性和环境。

2.理论主张
在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作家看来,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课题”,其理论主张具体体现在:
(1)作家要从生理学、遗传学角度来研究人物行动和命运发展。

(2)创作要引入科学方法,进行扎实细致的实地考察和认真的调查研究。

(3)叙述要追求客观、中立的风格,“不要夸张,不要强调,只要事实”。

3.创作特征
(1)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是真实性和客观性。

(2)通过描写一段历史时期来反映整个社会历史。

(3)从生理学、遗传学的观点去表现人,理解人行动的原因。

4.艺术特点
(1)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2)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

(3)淡化情节,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4)将某些压迫人、扭曲人的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物对人的异化的初步描写。

5.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
①爱德蒙·德·龚古尔和于勒·德·龚古尔是自然主义的倡导者。

他们自称是描绘当代生活的小说家,乐于描写下层阶级,偏爱于研究病理学的特殊病例,追求一种精细的“艺术文笔”,并打乱句法的逻辑因素。

②左拉是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在其影响下形成了自然主义流派,核心为“梅塘集团”,莫泊桑是其中的重要作家。

(2)发展: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英国
①德国文学界大力引进并宣传自然主义,“自由剧场”的创立为自然主义戏剧提供了舞台。

盖尔哈德·霍普特曼是德国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其《日出之前》以自然主义手法表现德国的社会矛盾。

②英国出现的“贫民窟文学”,热衷于表现生活中卑污、可怕的东西。

乔治·吉辛的作品描写伦敦贫民窟中强徒横行,穷人无法摆脱饥饿、无法克服遗传的影响。

(二)唯美主义
1.理论基础
(1)康德强调美感的主观性、无功利性和纯粹性,为唯美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

(2)戈蒂埃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他反对艺术的功利目的。

(3)罗斯金主张美的理想就是道德的目的,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一种“道德知觉”。

2.创作特征
(1)认为艺术超脱一切利害关系的纯粹自由活动,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注重形式美。

(2)主张艺术是心灵的故乡,在心灵的领域可以无限开拓。

(3)主张艺术应该超然于现世,向远古、未来、梦幻求美。

(4)强调艺术家对待题材的态度应该客观、冷漠。

3.发展阶段
(1)准备阶段
①英国诗人布莱克和基茨创作已有唯美主义倾向。

②济慈和柯勒律治从不同角度宣扬了唯美思想。

(2)促进发展
法国巴那斯派领袖勒贡特·德利尔认为艺术的最高任务是实现美,艺术独立于真理、功利和道德。

(3)充分发展
①文艺理论家瓦尔特·佩特认为:
a.艺术美是脱离社会现实的、孤立的、独特的。

艺术批评探讨艺术表达的方式。

b.艺术欣赏强调刹那间的美感,人生的意义在于充实刹那间的美感享受。

②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他认为:
a.艺术家不应有任何功利目的;强调感觉,追求形式;艺术要美而不真。

b.生活对艺术的模仿多于艺术对生活的模仿。

c.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

4.评价
(1)积极影响:唯美主义开拓了审美的领域,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对形式美和美感的独特性的强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消极影响:片面强调美的超功利性,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将艺术与生活割裂开来。

(三)前期象征派
1.产生时期和地点
19世纪70年代法国。

2.理论基础
康德、叔本华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

3.产生标志
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

4.创作特征
(1)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化丑为美,丑中见美。

(2)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运用通感和象征手法,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

(3)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诗画结合,追求简练精粹、工整优雅的诗歌形式。

(4)诗歌不仅神秘,而且晦涩难懂,读者要从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

5.代表作家及作品
(1)波德莱尔是象征派的先驱,代表作为《恶之花》。

(2)斯泰凡·马拉美是象征派的领袖,代表作为《海风》。

二、左拉
(一)生平和创作
1.人物简介
艾米尔·左拉是自然主义的领袖。

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是继《人间喜剧》之后的一座文学丰碑。

2.《卢贡-马卡尔家族》
(1)作品简介
《卢贡-马卡尔家族》以卢贡-马卡尔家族5代人为线索,共20部长篇作品,描写了“第二帝国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2)思想内容
①作为一部社会史,《卢贡-马卡尔家族》通过家族的变迁,描写了第二帝国的始末和盛衰,反映了社会变革下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

②作为一部自然史,左拉运用遗传学理论,力图反映这个家族的血统和环境问题。

3.艺术特色
(1)左拉善于描写群体及群体性的行动,气势雄浑壮阔,创造出一种散文体的史诗。

不注重典型人物的塑造,淡化人物性格的描绘。

(2)左拉擅长精细入微的描绘,力求纤毫毕现,开20世纪新小说描写物的先河。

(3)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期望,行文偶尔带有诗意的描绘。

(4)能迅速抓住新事物或重大事物,发现其包含的巨大意义。

(二)《萌芽》
1.作品简介
整部小说分七个部分。

前四部分不厌其烦地交代着矿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之凄惨,矿工们的反抗情绪的产生、扩大、高涨。

第五部分写矿工们世代累积的愤恨终于无法抑制,罢工酝酿成熟,自然爆发。

六七部分写罢工的结果、失败经过和尾声。

2.思想内容
(1)小说成功地描写了工人的觉醒,再现了罢工的过程,正面描写了产业工人的罢工行动。

(2)通过贫富的强烈对比,指出资产阶级的财富是建立在榨取无产阶级的血汗劳动之上的事实,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3)《萌芽》用带有预示性的乐观情调赋予这场罢工斗争高昂的战斗气息,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3.艺术特征
(1)浩大的群众场面描写
罢工的描写展现了浩大的场面,罢工的队伍犹如破堤的洪水,从300人发展到2000人,把道路的栏杆都撞垮了,罢工的人流得到绘声绘色地再现。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艾蒂安是第一个有阶级觉悟的工人形象。

马厄是逐渐觉悟的优秀矿工的代表,他正直善良、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最后在罢工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象征意义词汇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