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读后感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范文(精选5关于《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1教师节,收到了新书《教育照亮未来》,里面收录了民国时期的许多教育大家的脍炙人口的教育名篇。
蔡元培、叶圣陶、张伯苓、陶行知、陈鹤琴,教育名家的如椽大笔写下的永恒的教育文字,在今天读来,依然觉得如春风拂面,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成长的不懈探索。
经颐亨先生写道:教育不宜求速效。
这是对当下教育的当头棒喝,令人有猛醒之感。
先生说:“教育为根,社会为叶。
”教育是一种在人生的根系上下功夫的事业,岂可以求速见之效?然而,君不见,有多少的教育中人,计较于立竿见影,计较于一得一失,用工程学、用工艺学的方式经营所谓的教育。
教育由此充满了功利,充满了浮夸。
陶行知先生写道:学校以生活为中心。
是啊,学校不是名利场,学校不是咖啡馆,学校是让学生来学习如何生活做人的。
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的素材,我们教育孩子,就应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与素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成长,然后,我们要还给生活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蔡元培先生写道:美育是自由的、美育是进步的、美育是普及的。
在今天看来,我们离美育的教育思想还很遥远。
先生的美育思想,直指人的审美境界和人格境界,反观我们今天所谓的美育,只不过是教育了孩子一些技术而已,这一些技术非但没有让人孩子获得生活的价值,反而使他失去了审美的信心与兴趣。
胡适先生写道:我们绝对地反对小学校读经。
今天的教师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在今天的教育界,的确有一批“贩卖古董”的人,他们从经里面选一点东西,便到处炫耀。
不妨用胡适之先生的话问问他:“你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看他如何作答?张伯苓先生写道: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
民国语文读后感[精选]
民国语文读后感[精选]第一篇:民国语文读后感[精选]读先贤文章,悟现代气息——读《民国语文》有感梁屿桥妈妈四(2)班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扩大课外阅读量,在一个炎热的休息日,和孩子结伴去新华书店淘书,意外地看到《民国语文》系列丛书。
《民国语文》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大师叶圣陶、蔡元培等选编的语文教材选粹汇编本,分为“初小”“高小”两大卷。
我和孩子一起读了“高小选粹卷”。
很快我们就迷上了这本书中自然纯朴的气息!《民国语文》(高小选粹卷)所选文章分为“神奇的科学”、“传奇的人物”、“灵动的话剧”、“深刻的寓言”、“实用的语文”、“传承的品德”等11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选文全部来源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小学语文教科书,虽然时间上离现代已经非常久远,是我们的爷爷辈、孩子们的祖爷爷辈这一代的人用过、读过的语文课本,这些课文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可爱和有趣,里面的很多故事对人都有启迪作用,书中每页都有一副趣味性很强的配图,很能吸引人的兴趣。
这些教科书蕴含了民国时期一批知名的学者和教育家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责任感,这些先贤们都是既秉承传统文化血脉,又深谙西方文化精髓的文化大师,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特殊的知识结构与眼界,他们用这些优秀的语文课本向孩子传递科学的理念与优秀的品质,拓展孩子的知识视野,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从而真正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虽然年代上离我们比较久远,但现在读起来并没有觉得落后与古板,这和当时民国时期中西方文化的初步交融,刻板的文言文逐渐退出,白话文逐渐兴起有关,文字语言的纯朴风趣反而更让我们深刻反思当下小学生写作的刻板无趣,抄袭成风的不良风气。
用一句白话来说:百年前的文字,现在看起来一点都不过时!我是结合《民国时期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下篇)来和孩子一起读《民国语文》的,从“爷爷、奶奶们”小时候写的文章中,我们读出了“他们”还是孩子时纯真可爱,看到了民国小学生生活的场景,其间的语言风格也贴近当时的用语习惯,为现代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走进那个时代的通道,也为现在的孩子更好地了解我们中华文化思想的来源提供素材。
《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的读后感500字.doc
让他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给他坚持到底的信心……我要去爱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我都要同样对待。
我要做一名领导学生多多“实践”的好老师——我要带着我的学生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我还要带着我的学生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一切的一切都用一只小小的笔把它描绘出来……我要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我要做一名教育学生们怎样做“人”的好老师——陶爷爷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我要让我的学生们知道,学做人是多么重要;我要让他们知道,诚实、守信、宽容等好习惯的养成是多么不容易,让他们学会做人,学做好人……我要帮助学生们把他们的陋习改掉,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我还要将自己的课讲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们感到身临其境,陶醉其中……总之,如果我将来能成为一名老师,我一定会将我自己的一生投入教学生涯,勤勤恳恳的工作。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这一切都成为现实!同时,我希望现在社会上的好老师越来越多,传承陶行知爷爷的教育思想。
这既是我的梦,更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梦!《藤野先生》主题思想-本文是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这些看来似乎是十分零散的生活片断,却都是有机地统一在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中。
如文章开头第一句就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是紧接《朝华夕拾》中的前篇《琐记》的。
在《琐记》中,作者写到在南京求学时一片乌烟瘴气,什么也学不到,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本篇由东京写起,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接着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热切心情;描写作者回忆起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描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感激心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描写看电影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目的就是为寻找救国的道路。
前进途程中的一盏明灯——读《教育照亮未来》
的装饰 品 ,而是改造 我们 生活 的工具 ,改造 我们社会
的工具 。一个世 纪前 ,一 群 民国教 育家 ,抱持教 育理
想 ,用他们 的思想 和实践 ,探 寻 中国教育 的出路和前 途 。今天 ,他们 的教 育智 慧 ,对我们 来说仍 觉非常新
鲜 ,丝毫没有过 时之感 。 印象最 深 的是公 民教育 问题 。民 国教育 家从教育
视 ,而本该处 于核 心地位 的公 民意识教育却严重缺 失 ,这也许是社会道德 问题频频 出现 的原 因。如经 亨颐所说 : “ 教育为根 ,社会为 叶。叶之败 ,根之
耻也 。”学校是社会文 明的先导 ,我 国国民公 民意
的对象 ;陶养 的作用 ,叫做美育 。”以前我一直认 为美育 就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我们感受
针。在 经历一个世纪 的风风雨雨 、曲曲折折之后 ,
其次 ,是 民国教育 家对 体育 的高度重 视 。健 康 的体 魄 是一 个 人得 以 全 面 发 展 的 基 础 和 出发 点 。这在南 开 校长 张伯苓 那里 尤其 重视 !他 说 : “ 德智 体 三育 中 ,我 中国人最 缺者 为体 育 。”张
金玉 良言 ,使我 明 白一个合格 的公 民不仅要独善其
身 ,还要兼济天下 ,而兼济天下却要从提高 自己公
民素养着手 。
里 ,美 育也是 提升道德水平 的重要 载体 。世纪之初 ( 1 9 1 2 年 ),时任 国民政府教育总长 的蔡元培先生 极力倡导美育 ,终将美育写进 了国民政府 的教育方
挥 各 自的 功能 ,但是 如果 其 中任何 一个 系统 出 问
题 ,人 就不 能健 康生 活 。教育也 是 如此 ,五 育虽 各 有不 同的 目的 ,但 是这 五育 皆不 可偏 废 。五育 相辅 相成 ,如此 培养的人才是 全面发展 的人 。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doc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1教师节,收到了新书《教育照亮未来》,里面收录了民国时期的许多教育大家的脍炙人口的教育名篇。
蔡元培、叶圣陶、张伯苓、陶行知、陈鹤琴,教育名家的如椽大笔写下的永恒的教育文字,在今天读来,依然觉得如春风拂面,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成长的不懈探索。
经颐亨先生写道:教育不宜求速效。
这是对当下教育的当头棒喝,令人有猛醒之感。
先生说:“教育为根,社会为叶。
”教育是一种在人生的根系上下功夫的事业,岂可以求速见之效?然而,君不见,有多少的教育中人,计较于立竿见影,计较于一得一失,用工程学、用工艺学的方式经营所谓的教育。
教育由此充满了功利,充满了浮夸。
陶行知先生写道:学校以生活为中心。
是啊,学校不是名利场,学校不是咖啡馆,学校是让学生来学习如何生活做人的。
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的素材,我们教育孩子,就应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与素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成长,然后,我们要还给生活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蔡元培先生写道:美育是自由的、美育是进步的、美育是普及的。
在今天看来,我们离美育的教育思想还很遥远。
先生的美育思想,直指人的审美境界和人格境界,反观我们今天所谓的美育,只不过是教育了孩子一些技术而已,这一些技术非但没有让人孩子获得生活的价值,反而使他失去了审美的信心与兴趣。
胡适先生写道:我们绝对地反对小学校读经。
今天的教师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在今天的教育界,的确有一批“贩卖古董”的人,他们从经里面选一点东西,便到处炫耀。
不妨用胡适之先生的话问问他:“你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看他如何作答?张伯苓先生写道: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
女教师越读越美的十本书
亲爱的老师们,在三八节这样的日子,我们还向您推荐那么多图书,会不会觉得我们太商业了,也太不体谅您的辛苦了,其实这么做,原因有三:∙第一,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书,向您推荐图书也是我们最擅长的。
∙第二,阅读帮助提高修养,一本好书对心灵的滋养不亚于一瓶高档化妆品对容颜的作用。
∙第三,很不好意思的说,我们也希望多卖点书,才有机会为您出更多的好书。
1.一生用来做教师——20位当代教育名家的故事朱寅年曾国华编著从名家的故事中找到坚持的力量本书汇集了斯霞、霍懋征、于漪、钱梦龙、李吉林、魏书生、吴非、李镇西、孙维刚、杨福家、杨瑞清、俞敏洪、刘道玉、吕型伟、李希贵、叶澜、朱永新、顾明远、钱理群、杨东平等20位当代教育名家的故事。
其中,既有备受教关注的中小学名师,又有知名校长,还有勇于进行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教育名家,以及深入教育前沿,为中国教育奔走呐喊的知名专家。
他们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不乖”教师的正能量——海峡两岸30位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谢云陈香吟主编创新需要打破常规的勇气“乖”总是伴随着被束缚和限制,被捆绑和桎梏;“不乖”只是为了有所创造。
本书邀请30位海峡两岸的优秀教师参与,以叙事的方式展现个人成长中的“不乖”经历和体验。
在有情节、有细节、有心跳、有激情的叙事中,告诉一线教师:“不乖”是专业成长的另一种模式,它意味着创造,意味着有益人生的工作方式。
这是一本集合海峡两岸“不乖”教师、不羁灵魂的书。
这里的30位“不乖”教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比起一般的“乖”老师,他们更有识见、更有个性、更有胸怀,也更有激情。
相信在分享他们“不乖”的成长经历和体验过程中,会从他们身上获得正能量,对您的成长有所助益。
3.教师一定要知道的99个健康细节祝墡珠、陈兴杰主编健康是幸福的第一要素身心健康是教师圆满人生的基础。
本书从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健康细节入手,详细叙事,现身说法,给读者朋友最具体、最实用的健康忠告。
读后感(教育点亮未来)
读《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有感——会同一完小梁碧玉前几日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她才是中国仅存的贵族》说到了中科院的绚烂玫瑰李佩先生那从容优雅、辉煌壮丽的人生历程。
她说的一句话,给我的印象格外深刻:“民国的人去哪了?”作为一个色彩斑斓的时代,民国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必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打开了清朝闭锁已久的国门,填补了文言与白话的鸿沟。
近日,翻开《教育照亮未来》一书,更是敬意尤生,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欣赏他们的风骨,陶醉于他们的趣意,更惊叹他们对教育的思考与宝贵的经验,于当今之社会、教育界、特别是为人师表的我们,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手捧此书,犹如近赏中国式的风景水墨画,寥寥数笔却呈现出独有的厚重与典雅。
翻开此卷,教育家们的思想举止跃然纸上,逐页看去,宛若与各大名家促膝而谈,令我受益匪浅。
为北大学术自由之风四处奔走的蔡元培;主张白话代替文言的胡适;希冀学生智体全面发展的张伯苓;关注儿童教育事业的叶圣陶……八位教育家,都是中国教育界响当当的人物。
而正是这次与他们的近距离接触,才让我逐渐明白:为什么那个时代的文化与教育被称为难以逾越的高山。
原担心文章晦涩难懂,而毅然读之,则欣然感受到名家们的诚恳朴实之风。
老一辈教育家们对中国教育那未来的思考,模式的熟虑,使我赞不绝口,拍案叫好。
他们的教育观点从提出至今已近百年历史,然对今日教育之实践,仍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记得最清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他还把世界上的老师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第二种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凡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
第三种,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其实陶先生早就看出自主性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填鸭式教育漫天横飞。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耐心、鲜少趣味性、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屡见不鲜。
班主任阅读推荐书目
班主任阅读推荐书目第一阶梯:基本著作1.《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2.《班主任工作十讲》陈宇3.《一个学期打造优秀班集体》钟杰4.《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田恒平5.《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6.《爱心与教育》李镇西7.《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8.《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9.《震撼教育36计》万玮10.《致青年班主任》张万祥第二阶梯:主题阅读1.主题班会《魅力班会课》(丁如许)《打造魅力班会课》(丁如许)《班会课100问》(丁如许)《小学主题班会36课》(丁如许)《初中主题班会36课》(丁如许)《高中主题班会28课》(待出;丁如许)《魅力班会是怎样炼成的》(杨兵)《让品格同青春一起成长—-常态班会课》(孙晓晖)《素材型班会课》(王加文)《小活动大德育——活动体验型班会课》(李季、贾高见等)《当代中学生最需要的主题班会》(冯卫东)《主题班会设计技巧与优秀案例》(小、初、高各一;郑学志)《衡水中学主题班会设计》(张文茂主编)《有效主题班会八讲》(迟希新)《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齐学红)2.方法艺术《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张万祥)《美丽的教育》(小学;孙蒲远)《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小学;李虹霞)《发现班主任智慧——追求充满人性的教育》(小学;郭文红) 《轻轻松松做班主任》(待出;小学;田冰冰)《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李庾南)《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郑英)《班主任工作招招鲜》《班主任工作新视角》(郑学志)《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梅洪建)《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田恒平)《班主任工作创新市集》(吴法源)《班主任工作的55个“鬼点子”》(刘坚新郑学志)《创建幸福教室的35个秘密》(梁岗)《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郑立平、张乐华)《打造优秀班级的15个秘密》(迈克尔·林辛,美)《田丽霞班主任工作法》(田丽霞)《就这样走出乡村》(段惠民)《细节成就优秀的老师》(方海东)《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李迪)《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陈宇)《班主任突围》《做一个魅力班主任》(陈晓华)《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艺术》(林岩)《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思路》(李伟胜)《班主任专业化读本》(唐云增等)《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王宝祥主编)《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张万祥主编)《班主任工作手册》(张文茂主编)《一线班主任工作法》(刘正荣主编)《中小学班级管理:从技巧到技术》(刘正荣主编)《班级经营》(林进材,台湾)《成功地经营你的班级》(Paul Burden美,伯登)《今天怎样“管"学生—-西方优秀教师的教育艺术》(李茂编译)3.励志成功《正能量》(理查德·怀斯曼)《刘京海与成功教育》(刘京海)《成功素质教育》五卷本(陈锋)《做一个励志型的班主任》(黎志新)《成功学全书》(拿破仑·希尔)《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卡耐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奥格·曼狄诺)《富兰克林自传》(富兰克林)《成功一定有方法》(易发久)《10只魔戒的力量》《大成成功学》(王小平)《没有任何借口》(凯普)《为你自己工作》(袁文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管斌全)《我疯狂我成功》(李阳)《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不报怨的世界》(威尔·鲍温)《恰同学少年》(黄晖)4.沟通艺术《师生沟通的艺术》(屠荣生)《老师怎样跟学生说话》(吉诺特)《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李进成)《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弗雷尔)《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姜荣奎)《沟通的艺术》(卡耐基)《班主任如何说话》(赵坡)《名师最有效的沟通艺术》(李燕)《高效演讲——斯坦福最受欢迎的沟通课》(彼德·迈尔斯;尚恩·尼克斯)5.习惯养成《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每月一事”操作手册新教育实验总课程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肖恩·柯维)《优秀是教出来的》(克拉克)《希望教室》(苏明进)《管一辈子的教育》(林格)6.学法指导《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能力》(唐曾磊)《好学生好学法》(魏书生)《学习哪有那么难》(王金战)《王极盛高分学习法》(王极盛)《学习改变命运》(李小鹏)《通向大学之路》(高皓)《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尚阳)《清华北大不是梦》7.游戏活动《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阳志平等)《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钟志农)《团体心理游戏实用解析》(田国秀)《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王一军李伟平主编)8.文化建设《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黎志新)《神奇的教育场》(李善德)《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个策略》(覃丽兰)《好班规打造好班级》(赵凯)《华为的企业文化》(陈广、赵海涛)9.课程开发《在农历的天空下》(小学;常丽华)《勇气,在课程中绽放》(小学;侯长缨)《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小学;雷夫)《移动的学校》(李崇建)《教室里的电影院》(夏昆)《阶梯电影课程》(待出版;小、初、高;王晓琳)10.组织管理《张瑞敏如是说》《参与感》(黎万强)《马云内部讲话》(三卷本)《任正非内部讲话》(曲智)《海底捞内部讲话》(李文沐)《冯仑内部讲话》(臧宪柱)《任志强内部讲话》《向毛泽东学管理》(李凯城)《中国式管理》(曾仕强)《从历史看组织》(许倬云)《从历史看管理》(许倬云)《华为带队伍》(孙科柳)《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管理的实践》(德鲁克)《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与方法》《西方管理思想史》(离咸纲)《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俞敏洪)《阿里巴巴管理模式》(张佳乐)《专业主义》(大前研一)《经营沉思录》(松下幸之助)11.问题生转化《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王晓春)《班主任兵法》(万玮)《教育西游记》(钟杰)《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吴樱花)《班主任如何带好差班》(赵坡)12.故事育人《新课标德育资料库》(张万祥)《班主任讲给学生听的故事》(田恒平)《小故事大道理》(方洲)13.青春期教育《早恋:怎么看?怎么办?》(王晓春)《青春期问题与教育方案》(刘在花)《青春期性教育教师实用手册》(闵乐夫)《爱情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我和学生谈爱情》(李迪)《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关承华)《拯救男孩》(孙云晓)《孩子的情欲世界你知道吗?》(马赛尔·拉夫)14.随笔叙事《李镇西班级管理日志》(李镇西)《治班有道》(钟杰)《薛瑞萍班级日志》(小学六卷本;薛瑞萍)《怀揣着希望上路》(陈晓华)《光辉岁月——我与个性一班的高三之旅》(秦望)《叙事教育学》(刘良华)《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丁钢)《倪焕之》(叶圣陶)《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人生的枷锁》(小说,毛姆)《致青年教师》(吴非)《肖川教育随笔》(肖川)《新教育之梦》《新教育》《新教育年度主报告》(朱永新)《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吴非)《不做教书匠》(管建刚)《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郑杰)《教有所思》(李镇西)《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钱理群)《不做庸师》(常作印)《教育常识》《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李政涛)《班主任如何思考》《班主任如何行动》(赵坡)《教师的20项修炼》(郭元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高万祥)15.德育预设《中学班主任的72个临场应变技巧》(刘令军方庆)《班主任德育预设技巧66招》(钟杰)16.优生培养《英才是这样造就的》(王金战)《孙维刚谈立志成才: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孙维刚) 《我的重点班》(游森棚)17.自主管理《蒋自立与自我教育》(蒋自立)《把班级还给学生》(郑立平)《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郑学志)18.生涯教育《中学生职业规划》(吴志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熊丙奇)《你在为谁读书》系列(尚阳余闲)《人生设计在童年》(高燕定)《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张纪元)《色眼识人》(乐嘉)《九型人格》《性格成功密码》《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求职,从大一开始》(覃彪喜)《图穷对话录》(徐小平)《择业要趁早》(列文)《职业的选择—-成功规划你的人生》(黛安娜·萨克尼克)《行业规划决定志愿填报》(陈麒)《高考填报志愿——挑选国家级特色专业》系列(许迎春)《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古典)《十天谋定好前途》(洪向阳)《我的生涯手册》(吴芝仪)《你的船你的海》(程社明)徐小平、古典、王伯庆、洪傲、吕迎春、吴志兰的博客19.生命教育《我们是怎样做生命化教育研究的--张文质教育演讲录》(张文质)《生命化教育》冯建军《生命课——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袁卫星《回归生命——一位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实践》王立华《蒋勋说红楼梦》系列八本21.情商教育《中小学生情商培养活动实例》(美,莱沃茨)《情商成就未来:有感于中小学生的启蒙教育》(陈兴观)《杨红樱儿童情商教育绘本系列》(全套5册)《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21.家校合作《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王怀玉)《各就各位准备飞》(郭明晓)《改变,从习惯开始》(顾舟群,常丽华)《与学生家长过招》(郑学志)《家校合作导论》(黄清河)《班主任的家校沟通》(齐学红)《家校合作》(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研究》(张坤霞)《家校合作:理论、经验与行动》(吴重涵)《做幸福的班主任》(王三阳、申淑敏)第五章与家长手拉手22.法制安全《给教师的100条法律建议》(雷思明)《校园安全防范指南》(于晓君、马晓萍、樊晓燕)《学校安全工作实用读本》(郑增仪主编)《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张乐天主编)23.家庭教育《发现母亲》(王东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好妈妈学校》(陈庆惠)《父教力度决定孩子高度》(孙云晓)《我的事业是父亲》(蔡笑晚)《早期教育与天才》(木村久一)《斯波克育儿经》(斯波克)《善解童贞》(胡萍)《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吉诺特)《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家庭教育》陈鹤琴《傅雷家书》傅雷《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爱与自由》(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卢勤教育文集》(全套5册)《冯德全早教方案》(冯德全)《父母会赏识孩子最优秀》(周弘)《斯宾塞快乐教育全书》(云晓编译)《让孩子的大脑自由》(约翰·梅迪纳)24.名家名校《叶圣陶教育名篇》(叶圣陶)《夏丏尊教育名篇》(夏丏尊)《蔡元培教育名篇》(蔡元培)《胡适论教育》(谢泳季蒙选编)《经亨颐教育论著选》(张彬编)《张伯苓传》(郑致光)《晏阳初——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吴相湘)《改造中国的实践——梁漱溟传》(梁卫星)《教育与人生-—梁漱溟教育文集》(梁漱溟)《追寻近代教育大师》(马建强)《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张康桥)《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杨斌编)《从教师到教育家:洪宗礼评传》《周国平论教育》(周国平)《张五常论教育》(张五常)《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李茂编译)《伊顿公学和精英教育》(友友)《夏山学校》(尼尔)《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陈之华)《与孩子共处的八年——一位华德福资深教师的探索》(德,赫尔穆特·埃勒)《学校是一段旅程》(美,芬瑟)《当代日本中学生与教育》(朱永新,许庆豫)《美国中学是这样的》(魏嘉琪)《我在美国教中学》(方帆)《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爱德华·休姆斯)《揭秘美国最好的中学》(亚历克·克莱因)《我在美国上小学》(孙若珈)《向美国学教育》(万玮)《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薛涌)《教育的国际视野》(上官子木)《过去的中学》(傅国涌)《学生第二》《学生第一》《面向个体的教育》(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希贵)《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李希贵等)《衡水中学解码》(陶继新,张文茂)《王金战眼中的衡水中学》(王金战)《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海市格致中学教育创新研究》(张志敏)《泉水潺潺蕴涛声——青岛二中教育创新研究》(孙先亮)《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北京中关村中学教育创新研究》(邢筱萍)《守望与凝思之间——北京师大附中教育创新研究》(刘沪)《求知求真,卓越发展——重庆一中教育创新研究》(鲁善坤)《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超越》(陶继新,张萍)《移动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台,李崇建)《没有围墙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台,李崇建,甘耀明)《种籽学苑教育手记》(李雅卿)《中国教育与世界的距离》(石毓智)第三阶梯: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教育经典《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孩子们你们好》(阿莫那什维利)《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教育的目的》(怀海特)《做适合人的教育-—斯坦纳教育理论和实践》(吉尔伯特)《布鲁纳教育文化观》(杰罗姆·布鲁纳)《生活体验研究》(马克斯·范梅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内尔·诺丁斯)《道德教育的哲学》(柯尔伯格)《教育漫话》(洛克)《爱弥儿》(卢梭)《马卡连柯教育文集》《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韦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压迫者教育学》(保罗·弗莱雷)《中国教育思想史》(朱永新)《西方教育思想史》(林玉体)心理学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迟毓凯)《做学生的心灵导师》(马志国)《高考超常发挥与心理暗示》《登天的感觉》(岳晓东)《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钟志农)《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王晓春《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钟志农)《心灵游戏》(毕淑敏)《重塑心灵》(李中莹)《24小时改变你的一生》(李姗璟)《不怕学生搅局——教师的教育机智修炼之道》(李进成) 《做学生最好的“心理营养师”》(梁岗、彭玉华)《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朱建军)《追求阳光心态》(孙东东)《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弗洛姆)《儿童的人格教育》《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大众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规训与惩罚》(福柯)《发展心理学》(谢弗)《人格心理学》(黄希庭)《积极心理学》(彼得森)《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马丁·塞格利曼)《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马丁·塞格利曼)《真实的幸福》(马丁·塞格利曼)《幸福的方法》(沙哈尔)《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林崇德)脑科学《人是如何学习的》([美]布兰思福特)《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大卫?苏泽)《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董奇主编)《最强大脑-—世界上最科学的脑力训练法》(魏方生)。
实用文_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有次,在给四年级学生讲解let’s…表建议的句型时,刚好看到A生上课蹲在地上。
见此情景,我就说:对于A生的现象,我们就用这个建议的句型,如:Let’ssitstraightly。
其他学生立刻就说:“施老师,你的这个句子用的真好。
”我顺势说:“那么我们对建议类的句子回答就用……?”学生说:“good idea。
”。
我想这就是“生活即教育”,在学习的生活中,教育教学学生。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
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
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教育名著读书心得2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
陶行知教育经典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经典读后感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教育经典著作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教育界,也对广大读者产生了积极的启迪和影响。
阅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经典后,我受益匪浅,有以下几点感受和思考。
首先,陶行知先生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格。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了“爱”的教育,强调要从心灵上关心和爱护学生。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和技能。
其次,陶行知先生倡导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他提倡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反对机械式的教学和纯粹的应试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能力。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传输和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最后,陶行知先生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责任。
他认为教育应该服务于社会,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他提倡将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使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让我明白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远不止于教室内,而是要与社会紧密结合,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经典给予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他提出的教育理念深刻而实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我的贡献。
> 注意:由于如题所述,我们的回答只提供简单的策略和观点,并不总结陶行知教育经典的具体内容。
因此,如果需要详细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经典,建议您阅读其原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最新2018】读《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读《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篇一:《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杨承毅最近,阅读了高港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推荐书——《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杨斌编),里面收录了民国时期的许多教育大家的脍炙人口的教育名篇。
蔡元培、叶圣陶、张伯苓、陶行知、陈鹤琴,教育名家的如椽大笔写下的永恒的教育文字,在今天读来,依然觉得如春风拂面,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成长的不懈探索。
经颐亨先生写道:教育不宜求速效。
这是对当下教育的当头棒喝,令人有猛醒之感。
先生说:“教育为根,社会为叶。
”教育是一种在人生的根系上下功夫的事业,岂可以求速见之效?然而,君不见,有多少的教育中人,计较于立竿见影,计较于一得一失,用工程学、用工艺学的方式经营所谓的教育。
教育由此充满了功利,充满了浮夸。
陶行知先生写道:学校以生活为中心。
是啊,学校不是名利场,学校不是咖啡馆,学校是让学生来学习如何生活做人的。
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的素材,我们教育孩子,就应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与素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成长,然后,我们要还给生活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蔡元培先生写道:美育是自由的、美育是进步的、美育是普及的。
在今天看来,我们离美育的教育思想还很遥远。
先生的美育思想,直指人的审美境界和人格境界,反观我们今天所谓的美育,只不过是教育了孩子一些技术而已,这一些技术非但没有让人孩子获得生活的价值,反而使他失去了审美的信心与兴趣。
胡适先生写道:我们绝对地反对小学校读经。
今天的教师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在今天的教育界,的确有一批“贩卖古董”的人,他们从经里面选一点东西,便到处炫耀。
不妨用胡适之先生的话问问他:“你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看他如何作答?张伯苓先生写道: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
2021年【教育书籍读书心得】经典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经典教育类书籍读后感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一)《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学习《教育学》,就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
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
这学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
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
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
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
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
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
陶公早在 ___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 ___。
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
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
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传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
优秀的传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理,是须我们永远继承的。
不但要继承,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将其发扬、拓展、光大。
教师读书心得《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读后感
教师读书心得《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读后感读书笔记还记得小时候看东方小故事,就看过陶行知修钟的故事。
说的是陶行知先生带着全体学生放下书本,到钟表店学习修理钟表,当时并不是很懂其中道理。
如今,已为人师的我才明白陶行知先生的意图。
近日又拜读了《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感叹于陶先生等八位教育家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教育观点,在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旧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如“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些正是今天新课程理念所大力提倡的。
在教育教学方面,陶行知先生也给了我很多启示: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学做合一",这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精炼的概括。
他把世界上的老师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读它、记它。
第二种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凡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
第三种,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他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当着学生的面把鸡强摁在桌上啄米吃,结果鸡不停地挣扎,始终不肯吃。
相反,当他放开手走到一边时,那只鸡却主动地啄起米来。
这本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也就是如今说的灌输式教学。
可是真的当自己走上讲台,要摆脱“灌输”的影子,还真的很难。
回想自己平时说过的几句话:“同学们的方法很多,不过今天请根据老师说的方法解题。
”“遇到这样的题目,请先这样想……再……。
”无不透露着灌输、应试的感觉。
虽然深知这样不好,可由于害怕放手之后把握不住学生的认知,我还是摆脱不了这坏习惯。
记得师父说过,普通教师一般是教会学生知识,特级教师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我想,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就必须逼着自己摆脱僵硬的灌输教育,试着一点点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寻求学会知识的方法。
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尝试,这样一来,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质量,而且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精选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
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
“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
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根底,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一、播下爱的种子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假设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设我是孩子〞和“假设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二、浇灌爱的雨露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
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三、收获爱的回报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谢你。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根底,教育是“爱〞的事业。
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
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决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教育文选读后感范文
教育文选读后感范文教育文选读后感教育文选读后感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开一代风气的教育家之一,中外敬仰。
近日略览了《蔡元培教育文逊,对这位可敬的先生又深了许多了解,他并不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很多教育言论却很是些实在的东西。
比照我们的小学教育,现在的小学教育在“宏”方面有了相当的开展。
现在的许多小孩爱好很广泛,并不局限于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甚至在某一方面有相当的造诣。
这就进而先生所说的“约”的地步。
“深”是学生后期的开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时间究竟有限,在那些方面的研究并不会很深,在中学、大学、甚至在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如何保持并开展自己的优势,便是自己能否在这方面有突出成就的重要因素。
而“美”,是总领这一切的灵魂。
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东西,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而我们可以把他们往这方面引导,这也和我们的德育相联系的。
另外蔡元培先生力倡“尚自然、展个性” 。
“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禁梏、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
蔡元培认为教育要顺应受教育者身心开展的实际,指出“守成法”与“尚自然”、“求划一”与“展个性”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为此,提倡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要摈弃注人式教学方法,强调用启发式进行教学,非但凡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
独特性不单单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个性得以确立的表征,是个体内在自然——天赋的凸现、显发确实证。
鉴于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独特性是个体个性开展程度的标尺,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以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底蕴的独特性,个体的开展程度就越高,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那么个体内在自然——潜能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
所有个人的独特主体性的正常健康开展或开展,会给人类集体的开展与人类整体的开展,提供最丰富生动的动力和源泉,在每个人的这种开展的交互作用中,每个人的人生将会获得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当的权力成为每个个体的实际权力(非但凡思想的 ),才不会是空洞的概念。
教育名著读后感
教育名著读后感教育名著读后感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名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名著读后感1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么?,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还感到很陌生的话,那么就请你读一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吧!安利柯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引发了感想做的纪录。
但是从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东西。
在安利柯眼中的世界里,“好人”和“坏人”有明显的区别。
“好人”是善良,诚实,会尊敬他人的人.“坏人”则是会欺骗、邪恶;心术不正;做错事不知道悔改,只会推卸责任的人。
你看,是不是很简单?所以我们要用一种更简单的眼光去看别人。
其实人都是善良,纯真和温暖的,用另一种眼光看别人,看社会,这就是《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的.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洛马格那的血》。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杂货店的孩子,由于输了钱被奶奶发现了,奶奶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他,并诉说了如何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
孩子虽然嘴上没说,心里早已被打动。
正在此时,一场噩梦降临,两个强盗闯入家中,一个用刀威胁老人,另一个抢了钱,正当他们离开时,老人认出了其中一个,那强盗立即要杀人灭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舍身护住了老人,自己却被刺中。
强盗逃走后,孩子不顾自己的伤,还安慰着老人,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故事当中有高兴也有忧伤,有懂事也有调皮;有对先生和身边优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也有对嫉妒者和以强凌弱者的不屑一顾与厌恶。
“在学校里,无论什么阶级的人,都成了平等的友人了。
”;“卖炭者的儿子与绅士的儿子平起平坐。
”告诉人们意大利孩子在学校是如何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地学习与生活的。
书中提到了这样许多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
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心得《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读后感
读书笔记还记得小时候看东方小故事,就看过陶行知修钟的故事。
说的是陶行知先生带着全体学生放下书本,到钟表店学习修理钟表,当时并不是很懂其中道理。
如今,已为人师的我才明白陶行知先生的意图。
近日又拜读了《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感叹于陶先生等八位教育家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教育观点,在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旧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如“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些正是今天新课程理念所大力提倡的。
在教育教学方面,陶行知先生也给了我很多启示: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学做合一",这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精炼的概括。
他把世界上的老师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读它、记它。
第二种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凡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
第三种,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他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当着学生的面把鸡强摁在桌上啄米吃,结果鸡不停地挣扎,始终不肯吃。
相反,当他放开手走到一边时,
那只鸡却主动地啄起米来。
这本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也就是如今说的灌输式教学。
可是真的当自己走上讲台,要摆脱“灌输”的影子,还真的很难。
回想自己平时说过的几句话:“同学们的方法很多,不过今天请根据老师说的方法解题。
”“遇到这样的题目,请先这样想……再……。
”无不透露着灌输、应试的感觉。
虽然深知这样不好,可由于害怕放手之后把握不住学生的认知,我还是摆脱不了这坏习惯。
记得师父说过,普通教师一般是教会学生知识,特级教师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我想,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就必须逼着自己摆脱僵硬的灌输教育,试着一点点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寻求学会知识的方法。
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尝试,这样一来,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质量,而且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这正是如今新课标提倡的学生的认知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陶先生带学生放下书本去修钟,不正是生活教育的
体现。
虽然如今我们的课堂常常充实着生活的例子,不过我依旧感觉到数学教学与生活有些脱节,并没有调动起孩子们最大的学习热情。
想到吴正宪老师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与孩子们一起修椅子的事例,感觉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
而稚嫩的我,还无法做到灵活地将数学知识抽回到生活中,大胆地教与孩子们去尝试。
读了这本书后,又给了我平日教学思考的启示,就是思考自己的教学如何更贴近生活,如何多给予孩子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机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应该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蹲下身子办教育”,体现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