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56fa4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5.png)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摘要】本文围绕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展开讨论。
在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中美文化差异的概述。
在从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以及语言表达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在结论部分指出了挖掘跨文化交际中的共同点、加强中美文化差异的认知以及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增进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有效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美文化差异、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语言表达、共同点、认知、有效性。
1. 引言1.1 跨文化交际定义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理解和互动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常态,而中美文化差异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体系,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等,这些差异会在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体现出来。
跨文化交际需要双方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文化适应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文化差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只有加强对中美文化差异的认知,挖掘跨文化交际中的共同点,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1.2 中美文化差异概述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文化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美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在沟通方式上,美国人更注重直接坦诚的沟通方式,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间接和含蓄的方式。
价值观念方面,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我实现,而中国人则更重视集体主义和家庭价值观念。
在礼仪习俗方面,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而中国人更注重团体和集体的利益。
思维模式方面,美国人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而中国人则更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浅析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语言差异
![浅析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语言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1104208bed5b9f3f90f1c17.png)
地要求 , 具体可 以分为拥 挤 ( rw ig 、 co dn ) 近体距离 ( r i — po mi x
t) 领地性 (e t ii ) 空 间取 向(pc r nao ) 座 y、 tr o at 、 i r r ly sa oi ttn 及 e e i 位安排 (et gar gm n) sa n ra e et 。本文拟 从 : 空间 的需求 和 i n 对 与空间有关的交际规则 不 同; 间范围所引起 的联想 和感 空 觉不同 ; 有关空间和距离使用 的价值 观念不同 ; 这三个方 面
倡导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发 源地 的开放 性 、 海洋性地 理环
境和工业的发展促进 了西 方 自然 哲学 和科学哲 学 的发展。
地要求和空间关 系都有其特 有的规则和程序。值得注意 的
是, 空间语言 的“ 习得 ” 在 潜移 默化 中进行 的 , 在无 意 是 也
其人文主义宣扬人性 , 要求人权 , 主张个 性解放 , 导个体 倡
社会语言。它是非语 言交 际的主要 内容之 一 , 美 国著 名 是
二 、 美 空 间语 言 差异 中
人类学家 E T H l在 5 .. a l 0年代末 首先 提 出的。15 99年 , 霍
中国半封闭 的地理环境 、 陆气候 和小农 经 济孕育 了 大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关注 的是现 实社会 政治 和伦理 道德。 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追求 社会 安定和 谐 , 倡导仁 爱、 宽容、
一
身体距离不太敏感 , 习惯拥挤 , 将 此看 作 是 “ 密无 间 ” 并 亲 的一种表现。但中国人却不喜欢身 体过 度地 “ 密” 虽然 亲 ,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849b7dbed5b9f3f80f1c1e.png)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
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
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
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bc48f6190c69ec3d5bb75d8.png)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由于居住环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信仰、历史发展等的不同,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规,这就是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在各自的日常交际中,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而同样一个表达方法也会传递着截然不同的语言涵。
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 日常交际是使用最为普遍的语言行为之一,这种语言行为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和容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中所传导的语言涵,就会运用不得体,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会引起误会,乃至反感。
本文就日常交际中的打招呼、称呼、饮食文化、称赞别人等一些方面体现的文化差别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使人们提高对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关键词】:文化差异,日常交际,语言涵【Abstract】:Culture is a social as well as a historical phenomenon.It is the product of crea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As the differences of living environment, value concept, social customs, religion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tc. Each nationality has formed its own cultural norms, which is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must be reflected in their daily communication. In the other word,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expressions, but the same expressions can pass the distinct language connotations. In Sino-U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daily communicative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language behaviors. It has special performance mode and content, and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ality. If you don't understand these language connotations in cultural differences, it will use unsuitable and can’t reach the aim of communication, even can cause misunderstanding, and even resentment. In this paper, it analyzes and compares with greeting in everyday communication, call, food culture, praise others and some aspect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is to make people enhanced sensitivit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study, and to communicate and express ideas in-depth, flexibly, appropriately and effectively.【Key words】:cultural differences, daily communication, language connotations1.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美有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
![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d8ec27b02768e9951e7388e.png)
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摘要:中美两国是古老和现代国家的代表,历史文化的不同,造就了现在的诸多差异,语言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反应,是价值观的体现,在历史中去搜索信仰的差异,也许能找到语言差异的合理性解释。
China and American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untries,the difference of the history culture makes the current differences, language culture is the one point. Language is the reactionof the culture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values ,we may find out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about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from the history belief.关键字:语言文化,信仰,文化反应,价值观。
Language culture、Belief、Culture Reaction、Values.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前者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后者是一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新兴国家,中国曾经是世界文明的领跑者,世界的中心,然而最近两百年则是被全面超越的历史,现在,世界的领跑者,正是美国。
倘若对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作一个比较,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有趣的现象,这里主要从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来谈。
如果单纯从语言的精辟性和趣味性来说,汉语的深度要远远超过英语的,这种说法也许不客观,因为这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语言众多的文学样式,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先秦时期的诗歌散文、汉乐府辞赋、魏晋风度、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美国是绝对不会有的,历史太短了。
浅析问候语在中美文化里的差异
![浅析问候语在中美文化里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b5f337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8.png)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析汉英问候语种的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 in Greeting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论文题目浅析汉英问候语种的文化差异系部外语外贸学部专业英语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问候语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维持关系而说出的一种具有寒暄功能的语言,它一般不承载信息,就是为了打招呼,也就是说,它只具有感情功能而不具有信息功能。
问候语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是交谈得以实现的基础。
不管哪种语言团体,问候语都是人与人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不同的语言团体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问候语的表达习惯及使用方法也不同。
如果不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英语和汉语问候语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了解英汉问候语在内容,意义,结构和称谓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问候语,在以后的使用中更加灵活自如。
关键词:问候语文化差异CONTENTS1 Intruduction (1)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4)2 Greetings overview of China and English (5)2.1 Greeting in China and English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e (5)2.1.1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5)2.1.2 The greeting mode in Chinese culture (8)2.1.3 The greeting mode in English culture (8)2.2 The use of greetings in the Chinese in culture (10)2.3 The use of greetings in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ulture (11)2.4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eeting on the China and English culture (12)2.4.1Content (12)2.4.2Form (13)2.4.3 Structure (14)2.4.4 Communication (14)3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greeting cause in China and English cultural (15)3.1 Art of the greet (15)3.1.1 Easy to caus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greetings (15)3.1.2 The habit of greeting in English (16)3.1.3 Topic of conversation in English (17)3.2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greetings19 3.2.1The difference of values and moral standards (19)3.2.2 The difference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world (19)4 Conclusion (20)References (23)Acknowledgements (24)AbstractGreeting is a kind of phatic language which is used to sus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t is emotive rather than informative since it is just for greeting each other. Greeting is the first step for communication and is what the communication is based on. No matter which language community is, greeting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language. However, the means of presentation and usage of various languages differ sharply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If we do not know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m, we will inevitably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each other. Hence,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rast, we will be familiar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ent, meaning, structure and appellation, which is of great help for us to use them freely and flexibly.Key words: Greeting; culture; difference1 绪论1.1 研究背景作为交际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候语普遍存在。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5d712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5.png)
眼神交流的意义
在美国,眼神交流被视为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在中国,眼神交流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挑衅 在美国,眼神交流可以传达信任和真诚 在中国,眼神交流可能被视为过于直接或冒犯
面部表情的含义
微笑:友好、礼貌、开心 皱眉:疑惑、不满、思考 瞪眼:惊讶、生气、警告
撇嘴:不屑、轻蔑、不满
眨眼:眨眼频率不同,含义也不同,如快 速眨眼表示惊讶,慢速眨眼表示同意
美国:在正式场合,可以使用“Mr.”、“Ms.”等称呼
中国:在非正式场合,可以使用“老兄”、“老弟”等称 呼
美国:在非正式场合,可以使用“buddy”、“pal”等 称呼
中美交际中礼 仪的差异
餐桌礼仪
座位安排:中国人习惯按照长幼尊 卑安排座位,美国人则更注重个人 自由和舒适
进餐顺序:中国人习惯先喝汤后吃 饭,美国人则习惯先吃饭后喝汤
的一天”
添加标题
中美交际中时 间观念的差异
时间安排的灵活性
中国人注重人情,时间安排较为灵活,可以临时调整 美国人注重效率,时间安排较为严格,需要提前预约 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时间安排以集体利益为重 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时间安排以个人利益为重
对时间的态度和重视程度
中国人注重准时,认为迟到是不礼 貌的行为
热情与冷淡的交往
中国人注重热情好客,喜欢与人交往,注重人际关系 美国人注重个人空间,不喜欢过度热情,注重个人隐私 中国人喜欢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分享美食和聊天 美国人更倾向于在公共场所见面,如咖啡馆、餐厅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美国个人主义:强调 个人自由、独立和自 我实现
中国集体主义:强调 集体利益、团结和互 助
语言表达的方式和风格
中式表达:含 蓄、委婉,注 重情感表达和
从言语交际上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言语交际上看中美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dad5a135fbfc77da369b11d.png)
从言语交际上看中美文化差异语言,作为一种人们表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它不仅仅传达我们的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去中美文化交际中形成差异的原因,并例举中美在口头言语交际上的差异,以便帮助人们更好的相互交流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标签:中国文化;美国文化;语言;差异;成因;策略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
《中美文化交流:1840-1949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提到:“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之大,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正因为这种差异,中国和美国才互相吸引并产生影响。
”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也种类繁多,例如,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等。
如果不了解这些方面的差异,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唐粗俗。
研究文化差异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赖以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必由之路,无论是思想、理论、制度以及传统等等,只有通过语言才得以能够表达、传授、研究及获得。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文化,是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一个语言层面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2〕文化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对语言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如萨皮尔所说:“语言有一个环境。
使用语言讲话的人属于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
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种做法和信念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3〕二、中美在交际用语差异上的具体表现1.问候语差异中国人路上见到熟人除了说“你好”之外,一般都说“吃了吗?”“到那儿去?”“上班呀?”等。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在英美文化中,这不是属于问候语,而是实质性的问题。
若你跟美国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 “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认为你想请他们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db50a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d.png)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一、概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其文化差异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高低语境文化的不同。
美国,作为一个低语境文化国家,其交流方式直接、明确,重视个人主义和表达自我。
相比之下,中国则是一个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国家,交流方式含蓄、间接,强调集体主义和语境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两种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商业交流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从而增进对两国文化差异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还可以为中美两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沟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文化大国,其交往的密切程度与日俱增。
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在文化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之一就是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着两国人民的日常交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商务、教育、政治等领域的沟通方式。
对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从研究背景来看,中美两国在高低语境文化上的差异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两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成为了建立良好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研究意义来看,对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两国文化的本质和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这种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在国际交流中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避免误解和冲突,推动国际合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这种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可以为跨文化沟通学、国际关系学等相关学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对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英语语言中中美文化差异的探究
![英语语言中中美文化差异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86a40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f.png)
英语语言中中美文化差异的探究
中美文化差异是英语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主题之一。
以下是
一些常见的中美文化差异:
1. 礼貌用语
在美国,人们很注重礼貌用语,比如说“请”、“谢谢”、
“对不起”等。
而在中国,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是“你好”、“请问”、“谢谢”等。
此外,在美国,人们的称呼方式也比较自由,
可以称呼对方的姓名、姓氏、昵称、职称等,而在中国,则有较为
正式的称呼方式。
2. 时间观念
美国人在时间观念方面非常重视,会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
而在中国,人们有时会按照“中国时间”来约定,意味着不一定会
准时到达。
此外,在中国,人们也喜欢通过“关系”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将约定时间推迟一段时间,而在美国,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被
视为不尊重对方的时间。
3. 饮食文化
在美国,人们喜欢吃快餐、速食、零食等,而在中国,饮食文
化比较注重健康和营养。
此外,中国人也习惯于用筷子来进食,而
在美国,则更常用刀叉。
4. 社交方式
在美国,人们喜欢彼此交换名片、电话号码、电子邮件等联系
方式。
而在中国,则有着更为繁琐的交换名片礼仪。
此外,在中国,人们也更注重面子、体面等因素,而在美国,则更重视实际的表现。
总的来说,中美文化差异对于英语语言学习来说,是一个必要的主题。
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并提高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中美文化差异的简介
![中美文化差异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576ac157c1cfad6185fa784.png)
有关中美文化差异的简介文化概念广泛,给它下一个明确定义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人类长期生产与创造的产物。
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特定的文化包含着特定的政治与经济特点,狭义而言,一个国家的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模式,艺术科技,宗教信仰和价值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其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人员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作为回报。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贯穿了中华民族大部分时期,同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谓是方方面面的。
其中因为儒家思想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一切言行皆以集体利益为基础,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的基础,而且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置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而在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是崇尚个人自由的社会。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87991f65901020206409c8a.png)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在跨文化交流领域,翻译是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重要文化交流方式,翻译的顺利进行必然涉及一种或者多种语言的介入。
翻译过程注重发挥两种语言之间的良好沟通实效,因为翻译不仅仅需要传达字面意思,还应如实生动反映情境。
中美文化差异的存在必然需要翻译工作过程中结合各自的文化特色,处理好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
标签:跨文化文化差异翻译策略引言从社会文化角度进行分析,翻译与语言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翻译过程无论是从现代角度分析还是从传统角度分析都不是单纯的两种语言之间的机械转换。
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的存在必然加大翻译难度,所以应该采取有策略的多种翻译尝试。
一、文化差异的体现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来自不同语系的语言,存在很大的语言结构差异。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典型的汉藏语系。
语系的差别必然引起文章原意差异的把握难度加大。
从总体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理环境和习俗差异地理环境差异是指因为地区差异引发的文化差异。
英语国家和汉语国家之间的生活地区差异引起两个民族的事物认知和语言文化习惯的全然不同。
要想达到良好的语言翻译效果,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地理环境和习俗差异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认识。
同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差异[1]。
英语和汉语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特色鲜明的文化习俗,在进行文字翻译时应该关注深层次的语言社会历史习俗背景,比如中西方对“龙”的形象解释各不相同。
在中国龙象征着吉祥和富贵,如“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等。
但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龙却被看作是邪恶的怪兽形象,如电影《指环王》系列中的恶龙形象。
2.宗教和社会历史差异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文化的差异体现也涉及宗教信仰和社会历史。
宗教信仰可以引发一系列与意识文化相关的特色社会内容,宗教文化的巨大差异带来民族语言个性的鲜明独立。
中美文化对比
![中美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d8cfbee551810a6f5248682.png)
中美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
• 中国自古讲究礼仪,言语 中国自古讲究礼仪, 当中多是体现自谦和敬人。 当中多是体现自谦和敬人。在 听到别人赞扬时, 听到别人赞扬时,中国人一般 表示用谦词来表示谦虚。 表示用谦词来表示谦虚。中国 人在交谈中必须使用称谓, 人在交谈中必须使用称谓,以 示对对方的尊敬。 示对对方的尊敬。美国人讲究 平等, 平等,在美国晚辈可以直呼长 辈和上司的名字。 辈和上司的名字。对于别人的 赞扬,美国人则会表示感谢, 赞扬,美国人则会表示感谢, 接受赞扬。 接受赞扬。 非语言行为上的差 异很大, 异很大,仅列举以下两例就可 见一斑:(1)目不转睛地看。 :(1)目不转睛地看 见一斑:(1)目不转睛地看。中 国人以此表示好奇或惊讶, 国人以此表示好奇或惊讶,美 国人认为这是不礼貌、 国人认为这是不礼貌、使人发 窘的行为。(2)把手伸向被叫人 把手伸向被叫人, 窘的行为。(2)把手伸向被叫人, 手心向上, 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 中国人对此反感, 动。中国人对此反感,美国人 以此表示叫别人过来。 以此表示叫别人过来。
风俗习惯差异
• 风俗习惯主要包括一些社交活 动。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爱 面子,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 的形象,怕被人笑话、议论和误解。 美国人则比较实际,不会太在意别 人的看法。美国人在与人交往时不 会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等 方面,他们认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权;而在中国却经常询问这些内容。 美国人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国人则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意思。美国人一旦被问及某事,一 般必须给予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 而中国人提倡“沉默是金”。在美 国常见到长辈与晚辈见面时相互拍 肩膀、亲吻的情形,而在中国几乎 很少见到这样的场景。美国人非常 守时,而中国人往往可以理解有原 因的迟到。在许多生活习惯上中美 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高低语境文化视域下中美商务英语谈判文化及风格差异
![高低语境文化视域下中美商务英语谈判文化及风格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05f49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3.png)
四、结论与建议
2、提高沟通技巧:在商务英语谈判中,要熟练掌握准确、清晰、礼貌的语言 表达方式,以满足不同语境下的沟通需求。此外,还需加强对非语言沟通方式 (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的学习和应用,以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3、调整谈判策略:针对不同文化的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谈判策略。例如, 对于高语境文化国家,可加强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建立;对于低语境文化国家, 可更加注重理性和事实的沟通。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实现最 佳的谈判效果。
社会因素是造成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文化强调个 人主义和独立性,注重竞争和自我实现;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集体和社会责任, 强调和谐与稳定。这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对待利益、解 决问题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解析
总结来说,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这 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行为和决策。理解这种差 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更好的谈判结果。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包括历史、文化、 价值观等方面。首先,中美两国在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和 历史传统,而美国则是在近几十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国家。因此,两国人在思维 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中国人注重稳定和长期的发展,而美 国人更倾向于快速变革和创新。
1、谈判目标的实现
1、谈判目标的实现
不同的商务英语谈判文化及风格会对谈判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高语境文化 下的中国谈判者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问 题,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低语境文化下的美国谈判者更强调理性 和事实,能够更好地处理技术、商业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达成具体的协 议和实现目标。
中美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中美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09779037cd184254b353588.png)
天人合一(中国) 天人相分(美国)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与中国“天人合一” 的传统文化相反,美国文化强调“天人 相分”,主张人定胜天。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应服从 于人的意志。人类经过与自然的斗争来掠夺和榨取自然从而获得 自己所要求的一切。这种精神在“圣经” 中就有所体现,上帝 说:“我们要找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式样造人,使他们生 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角、空中的鸟和 地上各样各样动的活物”(《创世纪》)。这里就流露出人要征服 自然界的意思。请看以下例子: “He just killed the dragon.”(kodar ad.) “For the man who makes his own rules.”(beveragead.) “Makes his own rules”(人制定自己的法则)突出人的控制 和统领地位,暗示自然无法干预人的活动,相反要服从人的意志。 这就符合美国文化中“人定胜天”的精神,使消费者产生共鸣。
权威崇拜(中国) 实事求是(美国)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根植于中 国原始文化中的自然(天地)崇拜,以天地为生物之本;以及祖先 崇拜,以先祖为监临人世的上帝(此亦为天,天命之天)等观念。 因此中国人一直信奉天,地,人合一的一元论。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明确把 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来源,主张人与自然的调和、协和、和谐。 这种文化对广告语有着深远的影响。 “天上彩虹 人间长虹”(长虹牌彩电) “银河在天上,温情洒人间。”(上海银河广告装潢公司) “取天上太阳,用人间辉煌。”(辉煌太阳能) “天有不测风云 但是,如果您参加保险 那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
[优质文档]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优质文档]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997fe8a65ce05087732132e.png)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文摘要:文化规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除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必要的语音、语法知识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本文就日常交际中的打称呼、招呼、饮食文化以及“身势语”等几方面体现的文化差别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使人们提高对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关键词:称呼;招呼;饮食文化;身势语;差异一、称呼(call):1,亲属称呼语,英汉皆有亲属称呼语。
但汉语中采用亲属称呼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英语中的亲属称呼语要远少于汉语。
例如,英语中的“uncle”,在汉语中有四种关系:父亲的兄弟(伯父或叔父),母亲的兄弟(舅父),父亲姐妹的丈夫(姑父)母亲姐妹的丈夫(姨父)。
同样“aunt”一词在汉语中也有四种关系。
这种一对多的关系可列表如下:爷辈、父辈、同辈、晚辈爷爷grandfather 伯父弟堂哥brothernephew 侄女女niece2,直名称呼中美文化都有直呼其名的招呼方式,只是美国人更习惯于称名,而不是全名(fu ll name)。
一方面,它表现出一致关系,即双方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
另一方面,它表现出居于优势(如年长些,辈分高些,社会地位高些),另一方居于劣势。
因此直名称呼中也表现出对社会地位、年龄、辈分的牵涉。
中美各自在使用此称呼方式时对于辈分和年龄的不同情感、心理,都与各自的文化息息相关。
3,通用称呼语,通用称呼语指可以广泛应用于同一社会范畴内各成员的称呼语。
例如,汉语中的“同志”、“师傅”等,英语中的Mr./Mrs./Miss加上姓,或“sir ”(先生)/“Madam”(女士)等。
如今的汉语称呼语中也有了“先生”、“小姐”之类的词,这与中国自先秦以来的“先生”、“小姐”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也由讲政治、讲集体向讲经济、重个性的方向发展。
浅析中美文化中肢体语言的差异
![浅析中美文化中肢体语言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eeb75f36c175f0e7dd1374c.png)
浅析中美文化中肢体语言的差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
人们随时都会面对来自其他文化的朋友。
在人们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文字语言并不是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唯一的方式,肢体语言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交流的预期效果。
然而,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肢体沟通方式,不同的人也用不同的手势传达自己的表情。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两国之间的交往频率一直处于上升中,学习肢体语言的不同与共同规则,将会有助于中美国两国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
1 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异1.1 距离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两个人交流时距离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
它不仅显示了两个人之间的交际关系和心理状态,但也反映出民族文化特点。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该问题上的观点存在明显的差异。
有时你感觉对的行为,可能完全冒犯了对方的文化。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相比于中国人,美国人会保持更大的互动距离。
通过反复观察和细致的对比研究和阅读文献,正如所说,在美国社会与商业关系中有四种距离亲密、私人、社会和公众。
对于亲密的距离(045cm),一般出现在人们最私人的关系和活动中,如亲戚、亲密的朋友、情人和夫妻。
私人距离保持在45120cm,是最常见的普通朋友和熟人。
他们互相认识,但没有特殊关系。
xxxx。
一起工作或做生意的人,xxxx。
公共距离是3.60m。
该区域被预留给公众演讲,或者一般来说,当一大群人一起聊天时。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的是,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喜欢过于亲近。
过于远,当然也可能是尴尬的,但是走的太近会让人不舒服。
因此,应该保持合适的距离。
1.2 触摸与他人接触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文化人类学已经将联系分为两类:联系文化和接触文化。
美国属于联系文化而中国属于后者。
当美国人排队时,他们总是刻意保持距离。
如果有人与他太近,第一反应是离开。
如果不是这样,他会倾斜到一边。
在语言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差异
![在语言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7a1d7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2.png)
在语言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差异一、引言文化是一种社会形态现象,是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产物;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的总称历史文化的沉淀。
所说的“文化”,是人的总称发明的事物财富和神魂财富的全体,是指示用语言书契的有经验和和普通的知识,也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径规范以及风俗习性等。
各私人的共同体,各个国度有着鲜亮的文化特别的性质,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文化的载体,作为信息传交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文化通过语言才得以代代相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
中美语言虽然都是作为应用语言,但存在着众多的差异,从语言中能体现出中美的文化背景、宗教、价值观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差异。
“移译”,把一种语言书契所表现的意义改换成额外一种语言书面出来;也指民族普通话与方言,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地改换。
作为语际的交流,把握文化所传授继承的信息,至关关紧。
以前有一个移译的轶事:一位美国人加入中国的朋友的结婚仪式,他赞美新娘子很漂亮,新郎官谦卑地应答:“哪儿,哪儿。
”美国朋友非常吃惊,以为是问哪儿美,只好硬着头皮说:“鼻子,眼球,听觉,嘴巴都很美。
”无独有偶,在我们地事实生存中,大型企业也由于不懂文化的涵养,一样犯了捧腹话。
BraniffAirlines(布兰尼夫空企业)想宣传其舒服安逸的坐位,可当它的广告词从英语移译成西班牙语时,意思却奉告许多人搭乘它们的飞机可以不穿衣裳。
一样theChevroletautomobilecompany(雪佛莱企业)打算在拉丁新大陆推销theChevyNovacar,广告译文一样也很糟糕。
Nova意思是星星,而在西班牙语里是走不动的意思。
织梦好,好织梦因而,移译不止只天真是语言的改换,更蕴含与文化当中。
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说:“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知道得清楚这两种文化甚至于比掌握两种语言更关紧,由于词和词组只有在其效用的文化环境中才有意义。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572bb5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1.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处理好中美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增进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价值观方面:中美两国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差异。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注重个人权利和独立思考。
而中国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强调群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语言方面:中文和英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文里的成语、谚语和典故等,往往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表达,这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一定难度。
习俗方面:中美两国在社交礼仪、饮食习惯、节日庆祝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喜欢在饭桌上交流;而美国人则更注重隐私和独立,不轻易接受礼物。
中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沟通难度:由于价值观、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中美两国在沟通时容易产生误解和障碍,影响交流效果。
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产生分歧和冲突,影响双方的关系。
为了有效应对中美文化差异,以下措施值得借鉴: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语言和习俗,以便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
适应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不轻易评价和批评,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和接受。
中美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有效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
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适应文化差异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中美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好对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探讨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减少误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美文化差异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种文化价值观的优劣之处,最后提出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
摘要:中美两国是古老和现代国家的代表,历史文化的不同,造就了现在的诸多
差异,语言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反应,是价值观的体现,在历史中
去搜索信仰的差异,也许能找到语言差异的合理性解释。
China and American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untries,the difference of the history culture makes the current differences, language culture is the one point. Language is the reaction
of the culture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values ,we may find out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about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from the history belief.
关键字:语言文化,信仰,文化反应,价值观。
Language culture、Belief、Culture Reaction、Values.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前者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
家,后者是一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新兴国家,中国曾经是世界文明的领跑者,世
界的中心,然而最近两百年则是被全面超越的历史,现在,世界的领跑者,正是
美国。
倘若对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作一个比较,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有趣的现象,
这里主要从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来谈。
如果单纯从语言的精辟性和趣味性来说,汉语的深度要远远超过英语的,这种
说法也许不客观,因为这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语
言众多的文学样式,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先秦时期的诗歌散文、汉乐府辞赋、
魏晋风度、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美国是绝对不会有的,历史太短了。
如果说几千年语言沉淀的韵味覆盖不了其他语言的话,我只能说这太崇洋媚外
了。
这里不存在贬低其语言深度的问题,只能说它的发展阶段还是在初始阶段,
并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地步。
其实语言就是一个文化的反应,是一个民族性格的真实写照。
中国人含蓄,美
国人直接,含蓄有其韵味,直接有其爽快。
有一首经典的歌曲名叫月亮代表我的
心,里面有句歌词叫“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
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是中国含蓄的典范之作,将中国女子似水莲花般娇
羞之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美国女人唱这首歌,回答
的也许是“I love you ,I pretty love you”。
如果把前者比作白玫瑰的话,
后者就是红玫瑰,一个含蓄幽静,一个热情奔放。
中国是一个崇尚集体主义的国家,这源于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在中国
的伦理道德之中,个人的利益必须和家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集体的利益始终高
于个人,正所谓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相反的是,美国崇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具有完全的不可替代性,个人只有完全的成就了个人,也就是成就了整个社
会。
实际上,从两国的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本质的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电影的
主人公里的英雄形象,多半是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了小我,如董存瑞、黄继光
等等,美国电影里的英雄形象多半是以拯救世界的姿态出现的,比如蜘蛛侠、超
人,当然,这也是美国推行其强权政治的一个手段,这里就不做深入的分析。
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更加崇尚权威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不知
不觉的已经将人们的意识奴隶化、程序化,只要是官方发布的信息,民众不得不从,不得不承认其正确性,久而久之,就有了一种崇尚官方,崇尚权威的一种潜意识。
美国则不然,它是一个建立在民主法治前提之下的国家,国家的决议不得不受到民众观点的影响,为真求实是其民主法治思想之下的产物。
比如当下的广告语言中,充斥着诸如“消费者协会推荐”、“奥运指定产品”等字样,这是典型的权威崇拜,相对而言,美国广告倾向于提供一些研发产品的可靠数据,以使消费者相信产品质量,也许美国更受到西方一句话的影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要理解语言文化的差异,就要从历史的文化和信仰中去寻找不同的信念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强调了天地为生物之本,因此,中国人一直信奉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了把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的来源,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融合,在和谐相处的前提之下各有所益。
然而美国对于自然的态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完全不同的,它强调了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主张人定胜天,强调了人的意志力的强大作用,要通过自生的不懈努力去达到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
《创世纪》里说:“我们要找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式样造人,使他们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角、空中的鸟和地上各种各样动的活物”。
就个人意识来说的话,不同的个人对于历史和未来这两个内容是绝对有不同的认识的,如果说对于历史有更多的偏好,那么合理的解释就是其个人有更多历史可以去回味,如果说偏好于未来,可信的说法就是可以利用的历史并不太多。
这个观点对于解释中美之间对于历史和未来不同态度可略见一斑,可以通俗的说,中国更加醉心于历史,美国更加痴迷于未来。
就简单拿穿越类影视剧来说,中国的影视剧往往是向古代穿越,而美国恰好相反,他们是穿越到想象的未来,其实要解释这个现象很简单,那就是历史的厚度和深度,美国相对于中国来说,历史几乎为零,无历史可穿越,必须向后穿越,但是中国,有穿越到过去的资本。
所以说,美国人似乎有更好的想象力,恰恰是厚重的历史拖累了我们对于未来的无限的遐想。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习惯,最终反映的是各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包括肢体语言,行为语言以及语言本身。
比如说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在中国,握手是一个基本礼节,并且没有过多的限制,但是在美国,见面不一定握手,笑笑、打个招呼都行,如果要握手,还必须有一定礼节,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应先伸出手,倘若女方没有意思要和你握手的话,男方只能点头致意;长辈一般先伸手,上级一般先伸手,主人一般先伸手。
握手也是有讲究的,握手时应该注视对方,并且摘下手套。
在美国,直呼其名是友好的表现,然而在中国,人们喜欢带有职称的称呼,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在美国,从来不用带有头衔称呼别人,并且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对于社交语言方面,中美之间也是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的,比如说美国人是不随便送礼的,礼物一般也是随便的,不很贵重的,然而在中国则不同。
中国人讲究双数,成双成对,吉利,然而美国则认为单数是吉利的。
美国人一般在收到礼物时,一般是马上打开的,看个究竟,当面欣赏或者品尝,并且立即道谢。
另外,美国人对于礼物的潜意识,就是要重视包装,也许你收到的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
装的礼物,打开后发现只是几颗糖而已,不要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本身,美国人对于礼物之外的心意的解读更看重。
在美国用餐时,应等到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且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
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而中国人往往习惯边上菜边用餐,女主人往往是最后进餐的。
在用餐时,始终保持沉默在美国并不太好,但咀嚼食物时尽量也不要讲话,讲话时不应放下刀叉,但也不要拿着刀叉乱晃。
在餐桌前也最好别咳嗽或是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也应向周围的人表示歉意。
另外在夹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使女主人愉悦。
用餐完毕后,女主人应先离座,客人再一起随着离开,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起,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
在席间,主人应使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使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
主人的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
席间,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礼貌地为其换一把。
若客人不慎将盘碗打碎,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悦之色。
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的花费。
总结中国的餐桌的文化,简洁一点就是热情的让你感到不自在,如果你有洁癖,夹菜肯定让你感到不适。
完全不同文化熏陶下的两个国家,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存在着迥然不同的方式,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表达。
在全球化的今天,倘若是没有判别差异的能力,就会有不必要的误会。
历史的传承,未来的开拓,是这两个国家文化的差异所在。
在新旧思想的碰撞之下,中美之间不可避免的有了更多的碰撞。
一个拥有厚重的底蕴,一个拥有无限的遐想,不同方式,却一样精彩。
当差异不可避免时,需要的不是改变,而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