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原则各部位检查技术

合集下载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乳腺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乳腺摄影
【体位设计】乳腺90º侧位包括内外侧位(medio-lateral, ML)和外内侧位(latero- medial,LM)。被检者立于旋转 90º角机架前,摄影台置于被检侧乳腺外侧,将被检侧乳腺 紧贴摄影台,调整压迫器加压,在加压的同时用手将乳腺向 前上牵拉,使腺体组织均匀呈侧位扁平,同时使乳头呈切线 位。
【中心线】倾斜中心线,自被检侧乳腺的内上方射入,外下 方射出。
【影像显示】乳腺、 部分胸大肌及腋窝组 织(淋巴结)均可显 示;乳腺无皱褶,无 下垂,乳头呈切线位 状态显示。
【照片的标准】 (1)胸大肌显示充分,且延伸至或
低于后乳头线(PNL); (2)纤维腺体组织后的脂肪可见; (3)深部和表面乳房组织分离; (4)无明显的运动模糊; (5)乳房下皱褶打开。
三、乳腺摄影注意事项
1.摄影前必须认真查对检查申请单。
2.做好准确的方位标记。
3.采用多个位置、摄影角度及X线入射方向进行摄影。 将乳头置于切线位。常规摄取双侧对比。
4.使用压迫器适当加压。加压的程度应到病人能够耐受 的最小厚度,但恶性肿瘤肿块较大时不宜加压过度。
5.摄影中通过适当的手法使乳腺组织尽量不与其它组织 重叠,手法要轻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PNL
2. 乳腺上下轴位(CC) 【摄影目的】筛检性和诊断性乳腺摄影,能够显示内侧乳 腺组织。
【体位设计】被检者面对垂直于地面摄影架站立,面部转 向对侧;检查侧胸壁紧靠摄影台,用手托起乳腺下部向前 上拉伸将其置于摄影台上,调节压迫器自上而下压紧并固 定乳腺,展平外侧皮肤皱褶,同时使乳头呈切线位。
【中心线】自被检侧乳腺的上方射入、下方射出,垂直于 摄影台。
【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乳腺内侧射入外侧(ML)或外侧 射入内侧,垂直于摄影台。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骼嵴为骼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骼前上棘为骼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X线检查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X线检查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X线检查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基本原理一、X线的特性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诊断上使用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埃A=10-8cm),X线有下列持性(主要应用于医学方面):(一)穿透性X线能穿透一般可见光所不能透过的物质,包括人体在内。

其穿透能力的强X线的波长以及被穿透物质的密度与厚度有关。

X线波长愈短,穿透力就愈大;特质密度愈低,厚度愈薄,则X线愈易穿透。

在实际工作中,常以通过球管的电压伏值(Kilovolt,KV)的大小代表X线的穿透性(即X线的质),而以单位时间内通过X线的电流(milliampere,mA)与时间的乘积代表X线的量。

(二)荧光作用X线波长很短,肉眼看不见,但照射在某些化合物(如钨酸钙,硫氧化钆等)被其吸收后,就可发生波长较长且肉眼可见的荧光,荧光的强弱和所接受的X线量多少成正比,与被穿透物体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

根据X线的荧光作用,利用以上化合物制成透视荧光屏或照相暗匣里的增感纸,供透视或照片用。

(三)感光作用X线和日光一样,对摄影胶片有感光作用。

感光强弱和胱片接受的X线量成正比。

胶片涂有溴化银乳剂,感光后放出银离子(Ag+),经暗室显影定影处理后,胶片感光部分因银离子沉着而显黑色,其余未感光部分的溴化银被清除而显出胶出本色,亦即白色。

由于身体各部位组织密度不同,胶片出现黑—灰—白不同层次的图像,这就是X线照相的原理。

(四)电离作用及生物效应X线或其它射线(例如γ线)通过物质被吸收时,可使组成物质的分子分解成为正负离子,称为电离作用,离子的多少和物质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

通过空气或其它物质产生电离作用,利用仪表测量电离的程度就可以计算X线的量。

同样,X线通过人体被吸收,也产生电离作用,并引起体液和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使组织细胞的机能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生物效应。

X线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是应用X线作放射治疗的基础。

另外,在实施X线检查时,对检查者与被检查者进行防护措施亦基于此理。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脊柱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脊柱摄影

【影像显示】显示颈椎斜位 影像,右(左)前斜位显示 右(左)侧椎间孔和椎弓根; 椎间孔呈卵圆形排列,显示 于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 投影于椎体正中,上下关节 突显示清晰;椎骨纹理清晰; 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5.胸椎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胸椎正位形态及椎旁软组织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 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线;两臂置于身旁,下肢伸直 或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两足平踏床面;IR上缘平第7颈 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相当于胸骨体中点), 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第十一胸 椎至第二骶椎椎骨侧位及部 分软组织像;第三腰椎椎体 无双边现象;椎弓根、椎间 孔、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 棘突显示;椎体骨皮质和骨 小梁结构清晰显示;周围软 组织层次可见。
10.腰椎斜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椎斜位形态、排列曲度、棘突、椎 间孔、椎弓根、上下关节突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两臂上举抱头,身 体向后仰,使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第三腰椎棘突置 于床中线后4cm。IR上缘包括第十一胸椎,下缘包括上 部骶椎。 【中心线】中心线经第3腰椎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第3~12胸椎 侧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中, 胸椎序列略呈后突弯曲;椎 体前后缘呈切线显示,无双 边影现象;椎间隙显示清楚, 各椎体及附件结构清晰均包 括在照片中。
7.上段胸椎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上段胸椎侧位的形态、曲度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身体稍后倾,近床侧上肢上举, 远床侧上肢外旋并尽量伸向后下方,使双侧肩部交错。 【中心线】经远床侧锁 腰骶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骶关节面骨质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置于身旁,双 下肢伸直并拢,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 线;IR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5°~20°角,经两侧髂前 上棘连线中点处射入。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操作规范(1)X线检查操作基本原则1.检查前应去除相应检查部位影响X线穿透的衣、物,如发夹、金属饰物、钥匙、膏药和金属纽扣等,有条件者可换上专为受检者准备的衣服。

在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X线摄影检查时,必要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2)正确安放照片标记,标记应置于成像板的适当部位,避免与诊断范围内的信息重叠。

(3)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负荷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选用合适的焦点,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4)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应尽量缩小肢片距,如肢体与成像板不能贴近时,可适当增加焦-片距。

(5)呼吸的控制受检者的呼吸运动对摄片质量有较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1)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心脏、上臂、肩及颈部等部位的摄影。

2)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腹部及膈下肋骨的摄影。

呼气后膈肌上升,使腹部体厚减薄,影像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曝光时慢而浅的呼吸动作,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而模糊,而被摄部位可较清楚地显示,如摄胸骨正位。

5)平静呼吸下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部分躯干等部位(6)滤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一般需加用滤线板或滤线器。

另外,骨肿瘤、慢性骨髓炎一般需加滤线板或滤线器。

(7)肢体摄影时,至少需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

(8)同时摄取肢体两个体位时,肢体同一端应置于成像板同一侧,以便比较。

(9)病骨摄影时,摄影视野适当加大,应包括病变的全部区域。

(10)骨关节摄影,必要时可两侧同时拍摄,以便于鉴别诊断。

(11)根据摄影部位、肢体厚度和设备条件,在满足临床和诊断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的曝光条件。

(12)床旁摄影只适用于不宜搬动的患者(如骨科牵引患者)和危重症抢救患者等。

二:x线摄影机操作流程(1)准备流程:为了保障系统操作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顺利登录以及文字报告打印机和胶片打印机的正常运行,系统启动必须严格按以下顺序操作:1)接通配电柜电源总闸;2)接通接线板电源;3)接通X线机控制器电源;4)接通电脑主机电源;5)开启技术工作站及其医生工作站;6)开启胶片打印机或文字报告打印机;7)系统处于正常开始状态。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腹部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腹部摄影

11.盆腔前后位
【摄影目的】盆腔区正位影像。结合子宫输卵管造影, 显示子宫和输卵管的正位像。 【体位设计】仰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或探 测器正中线重合并垂直;探测器上缘平髂骨嵴,下缘超 过耻骨联合应包括坐骨支。 【中心线】经耻骨联合上方约5cm处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盆腔 正位影像,两侧髂骨、 耻骨、坐骨对称,无明 显伪影,层次丰富,对 比良好 。
13.腹部倒立位(正位)
【摄影目的】适用于先天性直肠肛管闭锁或畸形患者,一 般在婴儿出生20小时后进行X线摄影检查,可了解肠管闭 锁的部位并能测量闭锁部位与肛门处皮肤间的距离,对外 科手术有很大帮助。
【体位设计】摄影时严格控制照射野,探测器上缘超过正 常肛门位置3cm~4cm,在正常肛门位置贴一高密度金属物 作标记。摄影时探测器应包括两侧腹壁,患儿背部紧贴摄 影架面板,正中矢状面垂直于探测器中线。
二、腹部常用摄影体位
1.腹部仰卧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泌尿系统结石、腹腔脏器的钙化、腹部 异物、肠腔气体等。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与床面 垂直,并对准照射野中线;双下肢伸直;照射野上缘包括 剑突、下缘至耻骨联合下2cm。 【中心线】 经剑突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腹部 侧位影像,照片上缘包 括膈肌、下缘包括耻骨 联合,两侧包括腹前壁 和背部;腰骶椎呈侧位, 两侧髂骨重叠,腹壁脂 肪线显示清楚。
4.腹部站立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全腹,着重观察消化道穿孔、肠梗阻 及肾下垂等情况。 【体位设计】面向X线管站立于摄影架前,身体正中矢状 面与探测器中线垂直;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向前置于身 旁;探测器上缘包括第4前肋,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经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

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检查范围。

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阁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一)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线检查的限度1.病变密度的限制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

如大叶肺炎、急性骨髓炎等。

3.病变部位的限制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耳等,临床检查优于X线检查。

4.发育方面的限制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

如鼻旁窦在新生儿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

(四)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X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急诊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急诊摄影
7.直接数字X线摄影,要及时预览图像和图像处理,达到 诊断要求后及时发送诊断工作站,若照片质量欠佳,应马上 采取补救措施,确认检查达到要求后,协助被检者安全离开 。急诊X线摄影结束后,若摄影前检查数据未进行登记的,应 及时完成相关手续。
8.搬运被检者需要遵循安全搬运的原则,掌握必要的搬 运方法,固定和保护被检者受伤的关键部位,向被检者或家 属说明摄影体位和注意事项,随时注意观察被检者的状态和 反应,必要时与急诊医生共同完成被检者搬运。
1.根据申请单,影像科前台登记人员录入被检者相关信 息(或在操作台登录界面补录),按照检查类别和部位分配 检查机房。
2.摄影技师阅读申请单,仔细核对被检者信息和检查信 息,询问被检者或者家属相关病史,初步了解病情,明确检 查目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对于信息不符或不全者,须更 正后再进行X线检查,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
5.运用影像科信息系统(RIS),在被检者信息登录界 面,直接手工录入被检者基本信息,在紧急情况下急诊被 检者基本信息不清楚、信息不全或被检者神志不清时,依 据急诊检查预案约定的登录方案(例如急诊时序编号、被 检者临时编号等)登录。摄影结束后,技师务必完成一系 列过程性资料,保留检查依据,及时在RIS登录系统补登记 或修正,做到两个匹配,即被检者基本信息与临时编号正 确匹配,被检者基本信息与各类检查信息匹配。摄影完成 后,及时进行图像处理和打印,并传送给医师进行影像诊 断。
3.摄影时,体位设计采用“标准化摄影体位”和“急 诊就势摄影体位”相结合原则。急诊就势摄影体位要点包 括:①尽量利用调整X线机架和IR的位置来适应被检者体 位,获取接近标准体位的影像,保持被检者的位置不做大 范围变动;②以能够发现病变和满足定性﹑定位的基本诊 断为目标;③以正确显示兴趣区,达到会诊目的为原则; ④有些部位的病变常规摄影体位不能发现,需要根据外伤 部位和伤情,由医师和技师共同设计检查位置;⑤利用X 线设备的透视功能,旋转体位或移动被检者,发现病变后 进行点片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四肢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四肢摄影

【影像显示】第2~5 掌指骨正位影像,拇 指掌指骨呈斜位像; 骨小梁清晰显示,周 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2.手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手部软组织内异物的位置。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腕关节及 指伸展,拇指位于其余四指前方,小指及第5掌骨靠近IR, 手掌与IR垂直,第5掌骨头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2掌骨头垂直射入。 【照片显示】第2~5掌骨、指骨相互重叠的侧位影像,拇 指正位影像。
【影像显示】显示腕关节正 位及周围软组织像,腕关节 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 软组织层次可见。
7.腕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 质、关节及软组织侧位影像。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手呈 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侧在下,手冠关面与IR垂直, 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上缘包括掌骨,下缘包括尺桡 骨远端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肱骨远端及 尺、桡骨近端正位及周围软组 织像,肘关节间隙清晰,鹰嘴 窝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稍偏尺 侧,呈三角形密度减低区;骨 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 次可见。
12.肘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组成肘关节各骨及相互关系的侧位骨质、 形态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肘关节屈曲 约呈90°角,手呈侧位姿势,肩部向下与肘部相平,前臂近 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呈侧位,尺侧在下,紧贴IR,肱骨内上 髁置于IR中心。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射入IR。
【影像显示】被检侧1~5 掌指骨斜位影像,第4、5 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 叠,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 的骨皮质呈切线投影;骨 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 织层次可见。
4.手前后斜位 【摄影目的】 观察各掌、指骨斜位结构和骨质情况。 此位置用于手后前斜位有困难被检者。 【体位设计】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手呈 侧位,然后外旋使手背与IR约呈45°角,各手指自然分 开,第4、5指骨背侧触及IR,第3掌骨头置于IR中心, IR上缘包括指骨软组织,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盆部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盆部摄影

【影像显示】显示耻骨和 坐骨影像。照片包括骨盆 诸骨、股骨近端及两侧软 组织,耻骨、坐骨、股骨 近端皮质及骨小梁清晰可 见,无明显的粪便气体及 其他干扰影。
4.骨盆斜位
【摄影目的】作为补充体位;主要用于显示髂骨、闭孔; 常规摄取左、右侧进行对比。 【体位设计】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腰部及臀部抬高, 冠状面与床面呈45°角;照射野上缘平髂骨嵴;下缘达耻 骨联合。 【中心线】经所检部位的中心处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骶髂 关节正位影像,左右对 称;骶骨呈正位影像, 与髂骨的耳状面重叠; 骶髂关节耳状面边缘、 间隙显示清楚,骨纹理 清晰 。
第八节 腹部及骨盆摄影检查
6.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摄影目的】观察单侧骶髂关节间隙切线位情况。 【体位设计】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臀部垫高,冠状面 与床面成250角~300角;被检侧髂前上棘内2.5cm处置照射 野中线处;髂嵴和骶椎末节包括在照射野内。 【中心线】对准垫高侧髂前上棘内2.5cm处垂直射入照射野 中心。
【影像显示】显示被检 侧髂骨、髋关节影像。 无明显的粪便气体及其 他干扰影。
第八节 腹部及骨盆摄影检查
5.骶髂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骶髂关节情况。 【体位设计】仰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 重合于探测器中线;下肢伸直,双足尖直立向上;髂嵴和 骶椎末节包括在照射野内。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20°角,对准耻骨联合上缘 射入照射野中心。
【影像显示】显示骨盆入 口影像,照片包括骨盆诸 骨、股骨近端及两侧软组 织,骶骨棘与耻骨联合位 于中线;左右对称显示; 耻骨与骶骨重叠,骨盆诸 骨、股骨近端皮质及骨小 梁清晰可见,无明显的粪 便气体及其他干扰影。
第八节 腹部及骨盆摄影检查
3.骨盆出口位 【摄影目的】作为补充体位;主要用于评估耻骨和坐骨的 骨折和移位情况。 【体位设计】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 并对准照射野中线;两下肢伸直;照射野上缘平髂骨嵴; 下缘达耻骨联合下5cm。 【中心线】中心线向头侧倾斜25°~40°角,经耻骨联合 上方5cm处射入。

第一节X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X线检查技术

3)电离型探测器:电离型DR 系统的成像探 测器为线状结构,采用动态线扫描技术直接 接收X 射线光子。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多丝 正比室,另一种是电离室。
5.滤线栅
X线摄影时,被照体产生散射线,使照片影像 上形成灰雾(fog),使影像的对比度减小, 减少散射线到达胶片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滤 线栅(grid)。一般认为肢体厚度超过10cm就 应用滤线栅。
2)间接型FPD:是一种以a-Si(非晶硅)光电二极 管阵列为核心的X线影像间接型FPD。
(ⅰ)基本组成:a-Si FPD基本组成是由CsI闪烁 体(cesium iodide scintillator)层、a-Si光电二极 管阵列、行驱动电路、列读取电路以及图像信号读 取电路等部分构成。
(ⅱ)性能参数:①MTF较高。②对于FPD图像系 统,系统的噪声水平是影响最终成像质量的关键因 素,FPD的噪声主要来源于X线量子噪声、探测器 电子学噪声。在普通条件下,电子学噪声要远小于 量子噪声。③量子检测效率也较高。④其他品质因 素,有灵敏度、线性、记忆效应、探测器图像获取 时间、探测器的温度稳定性(stability)等。
滤线栅不仅吸收了散射线,而且还吸收掉一 部分原发X线。因此,在制定摄影条件时,必 须考虑到滤线栅的曝光系数B。
6.照射野 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X-ray bean)入射于被照体
的曝光面的大小称为照射野(radiation field)。照 射野的大小,与X线照片的对比度、影像密度都有 很重要的关系。
X线摄影条件的制定,除了摄影条件基本因素之外, 还必须考虑人体被检部位的构成,被检部位组织器 官运动状况、病理、年龄、胖瘦等因素。摄影条件 的制定方法大体可归纳为四类。
1.变动管电压法 2.固定管电压法 3.对数率法 4.自动曝光 5.数字X线摄常规X线检查技 术,CR、DR参数选择及影像效果,常用造 影检查方法等。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经过透射X线照射患者身体部位,并通过探测器记录下透射X线的强度来生成影像。

X线检查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X线检查的一些原则和各部位的检查技术。

1.辐射安全:由于X线的辐射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尽量减少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伤害。

2.良好的设备和技术:设备的稳定性和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得到的影像质量良好。

3.合适的检查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X线检查方法,包括体位、照射角度、曝光时间和对比剂的使用等。

各部位检查技术:1.骨骼系统: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用于检查骨折、关节脱位、骨肿瘤等。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正位、斜位和侧位等。

2.呼吸系统: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查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

正位胸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肺部和胸廓的结构。

3.腹部:腹部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消化道、肠道和腹部器官的疾病。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腹部正位和腹部斜位等。

4.泌尿系统:腹部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肾脏、膀胱和尿道的疾病。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腹部正位和膀胱充盈等。

5.神经系统: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颅骨和脊柱的疾病。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颅骨正位和腰椎正位等。

6.乳腺: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乳腺的疾病,如乳腺增生和乳腺癌。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乳腺正位和乳腺侧位等。

7.心血管系统: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肌梗死。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胸部正位和心脏造影等。

总之,X线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查各个部位的疾病。

在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安全和设备技术的要求,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头部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头部摄影

【影像显示】两侧上颌窦影 像呈“倒三角形”对称显示 于眼眶影像的下面。额窦、 后组筛窦显示良好 。
4.柯氏位 【摄影目的】观察额窦、前组筛窦、眼眶及眶上裂等结构 影像。 【体位设计】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 床面,并与IR中线重合,听眦线垂直于床面,鼻根对准IR 中心。IR置于滤线器托盘上,其长轴与床中线平行。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3°角,经鼻根部射入。
头颅侧位摄影体位
头颅侧位显示图
【影像显示】额骨、顶骨和 枕骨侧位影像,蝶鞍影像居 中,鞍底呈单边显示,颅骨 内板、外板和板障及颅缝影 显示清晰。
❖头颅外伤怀疑颅底骨折 或病情严重不宜搬动的患者侧位摄影时,可 采用仰卧水平侧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部用棉垫垫高5cm ,下颌内收,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两臂伸直置于身旁,IR侧立 于被检测头旁,且头部正中矢状面平行,IR前缘超出额部3CM,上 缘超出顶部3CM,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听眦线中、后1/3交点向上 1.5CM处垂直射入IR。照片显示同常规头颅侧位,若上颌窦及蝶窦 内有液体。可显示出气液平面影。
二、头颅摄影用线与面
听眦线: 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听眶线: 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与解剖学水平面平 行;
听口线:外耳孔与同侧口角间的连线; 听眉线: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瞳间线: 两瞳孔间的连线; 正中矢状面: 将头颅纵向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
• 听眉线SML
• 听眦线OML • 听眶线ABL
• 听鼻线 • 听口线
第五节 头颅摄影检查
三、头颅摄影注意事项
1.摄影前应了解被检者病情、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摄影 体位和摄影条件。
2.摄影时要让被检者体位舒适,以避免曝光时可能产生位 置移动。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一、X线摄影的原则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二、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志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摄影的原则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骨骼部分)手正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2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

(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

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

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影像,但都相互重叠。

腕关节轴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腕关节掌面放于暗盒的前1/3处,腕部垫高约3CM 左右。

然后嘱患者将手掌极度后倾,并用对侧手扳住被检侧手指,使保持后倾姿势。

为了使豌豆骨和钩骨的影像不致互相重叠,可将手指稍偏向桡侧。

中心线: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大多角骨掌面、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和豌豆骨等轴位影像。

舟骨后前位(尺偏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暗盒放于20度角度板上,或将暗盒前端用沙袋垫高20度。

腕部平放于暗盒上,这样可使舟骨与胶片平行。

然后将手掌尽量偏向尺侧,肘部也向外偏,使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

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晰。

尺桡骨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

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

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移动。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

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肘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

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

肘关节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约成直角。

手掌面对患者,拇指向上,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的侧位影像。

肘关节尺骨喙突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先将肘部放成前后位姿势。

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然后将手内转,手掌向下,上臂保持不动。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能将喙突清晰显示,不与其它骨骼重叠。

肘关节轴位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上臂紧靠暗盒。

肘部极度弯曲,使手指与肩部相接触。

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2.5~3CM处。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中心线:(1)对准尺骨鹰嘴突上方2.5CM处,与暗盒垂直。

(2)向肩部倾斜30度,与前臂垂直,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下端的前后位和尺骨上端的后前位重叠影像,鹰嘴突显示尤为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正位)遇有肘关节因外伤或疼痛不能伸直的患者者,可用下述位置(或者采用上臂正位或者下臂正位)投照。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

前臂下部和解臂上部离开暗盒,使前臂和上臂与台面形成的角度相等。

将沙袋垫在前臂和上臂下面,上下臂固定。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前后位影像。

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都稍有失真,但桡骨小头的盆状关节面影像却很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侧立位)位置: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被检查侧肘部的外侧紧靠暗盒,肘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对侧躯干离开摄影架,成为斜位,使被检侧肘关节易于靠近暗盒。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

尺桡骨和肱骨可能与肋骨或脊柱重叠。

肱骨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手臂伸直,手掌向上。

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容易紧靠暗盒。

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

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前臂处放一沙袋固定。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前后位位影像。

肱骨侧位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上臂紧靠暗盒。

手臂与躯干分开,肘关节弯曲,前臂内转,使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成侧位姿势。

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肱骨穿胸位位置: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靠暗盒,肩部下垂。

对侧手臂抱头,肩部抬高,使两肩不致重叠。

被检侧肱骨外科颈部位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通过对侧腋下,对准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

使胸腔内充有多量气体,借以增加对比度,并可给短曝光时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2/3的侧位影像。

肱骨上部轴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部和上臂垫高约10CM。

上臂外伸与躯干垂直。

肘部弯曲,约成直角。

手掌放于台面,头部转向对侧。

暗盒横立于肩关节上部,内缘尽量靠紧颈部,肱骨头对暗盒中心。

暗盒背面用沙袋支撑固定,不使倾斜或动摇。

中心线:与躯干平行,对准肱骨头,与暗盒垂直ak向内侧(肩关节侧)倾斜10度,使肩关节的显示更为清晰。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端和肩关节的轴位影像。

肩关节前后立位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背靠暗盒。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肩胛骨喙突对暗盒中线,身体健侧约向前转35度,使肩胛骨与暗盒平行并紧帖。

被检侧手臂与躯干分开,稍向内旋,手部靠腰,肩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关节中心,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能清晰显示关节广盂与肱骨头间的间隙。

锁骨后前位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锁骨中点,对台面或暗盒中线。

头部转向对侧,使锁骨与台面靠紧。

手臂内转,手掌向上。

肩部下垂,使肩部与胸锁关节相平,将锁骨中点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上角,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锁骨的后前位影像,较前后位摄影更为清晰。

肩锁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二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暗盒中线,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纵的中线。

患者两手下垂,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状。

中心线:对准第三胸椎体,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两侧肩锁关节后前位影像。

肩胛骨正位(1)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肩胛骨放置摄影床面中线处,紧贴床面,上肢尽量外展,使肩胛骨充分显示。

将对侧肩部垫高保持身体稳定。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下缘包括肩胛骨下角。

(2)中心线:经肩峰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屏气时曝光。

(3)显示部位:显示肩胛骨、肩关节、肱骨近端及锁骨外1/3等正位影像。

肩胛骨侧位(1)体位:病人站立或坐于摄影架前,被检侧的侧胸壁后缘紧贴摄影架面板或暗盒面的正中线上,手臂抱头转动身体,使肩胛骨的内外缘与摄影架面板或暗盒面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