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学习资料
《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0c16dfb0066f5335a8121e8.png)
《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对现代管理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老子》的“修身之德”、“自知谦逊”、“无为而治”和“知足常乐”对企业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有力地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大德、讲谦逊、知无为、懂常乐,这是《老子》管理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标签:《老子》;管理思想;启示《老子》又称为《道德经》,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其书共八十一章,五千余言,论述精辟,涵义丰富,思想深邃。
《老子》重在论道,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它为人们讲述“道”,论解“道”,授人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孔德文容,惟道是从。
”[1]老子之“道”能够赋予管理者如何治理一个企业之智慧。
《老子》中的智慧和真谛对现代管理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一、管理之道——修其之德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伟大的品性包含诸多,笔者认为,有大德之人可称为伟大品格之人。
现代企业竞争激烈,管理者若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修身以德。
《老子》中对德行的阐述给了现代管理者很好的示范作用。
“修文于身,其德乃真;修文于家,其德乃余;修文于乡,其德乃长;修文于邦,其德乃丰;修文于天下,其德乃普。
”唯有以德修身,家国才能长久,天下才能太平。
管理者首先要做一个有德之人,用自身的品格魅力以赢得人心。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圣人善于经常救助他人,拯救万物。
圣人也是善人,有良好品行的人。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对善良、不善良的人都善待,才是真正善良有德行的人。
企业也是如此,管理者对待企业所有人都应心地慈善,才能人心所向,企业的软实力和凝聚力才能得到提升,企业也会更强大,更长久。
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道德经与现代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bf884625c52cc58bd6bef4.png)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一 知“道”
1.道是大道,是万物生存、发展的空间(看不见、摸不着 的“道路”)。
2.它先于天地而生,滋生万物而可以称为万物之母,给予 万物生存、发展的空间又好像没有名子。它永远博大无限, 永远通向未来(所以老子称之为“道”----老子的发明)。
3.道是客观的、空虚的存在。它空虚地存在,虽然拥有而 不会盈满。深远而清澈啊,它是万物的本源。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像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1) 《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被 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 翻译出版。美国《纽约时报》列其为》与现代管理 案例:学习《道德经》法雷利公司利润翻番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原文释义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 亦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1)、注意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
生。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2)、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老子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 (3)、注意辨证地看问题 (4)、注意管理者的品格修养 老子提出:上德若谷,上善若水。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老子的道教哲学与现代管理学的融合
![老子的道教哲学与现代管理学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ed20d5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5.png)
老子的道教哲学与现代管理学的融合1. 引言1.1 介绍老子的道教哲学与现代管理学的融合老子的哲学强调“无为而治”,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势而为,不强求结果,以达到事事顺畅、无为而治的境界。
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以人为本”、“走向自由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老子的“不争”、“守静”、“无为而成”等思想,正好弥补了现代管理学中过分追求成果、强调竞争的不足之处,为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更是广泛而深刻。
从“柔弱胜刚强”到“三宝:深爱无害、不敢为天下先、死而不亡”,老子的思想无不体现出高度的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
这些思想在领导力与组织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可以为管理者提供独特的指导和启示。
老子的道教哲学与现代管理学的融合是一次对传统思想和现代理论的有益交流与融合。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管理环境中,将老子的智慧与现代管理学相结合,必将产生更为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2. 正文2.1 老子的道教哲学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老子的道教哲学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老子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不做强加的干预。
这种思想与现代管理学中的“以人为本”、“走向简约”等理念有着共通之处。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管理者需要学会与之相处,随机应变,而非过度干预。
老子强调“以柔克刚”,主张“柔弱胜刚强”,这一思想在现代管理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团队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善于调和各方利益,灵活运用软权力,而非强硬压制。
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可以有效缓解组织内部的矛盾,促进团队的和谐发展。
老子的思想还提倡“淡泊名利”,强调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管理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利益诱惑,容易迷失方向。
学习老子的道教哲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可以帮助管理者保持清醒头脑,作出明智的决策,增强领导魅力。
老子的道教哲学对现代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念与现代管理学中的人本主义、情境主义等管理思想相互融合,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道德经》2013
![《道德经》2013](https://img.taocdn.com/s3/m/753ba6110b4c2e3f5727634e.png)
• 道本身是一个无形,无声,不可感知的东
西。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 (皮橐内充满空气而不塌缩,拉动其体又能将其内空气压
• 4、在认识论方面 • 主张“至虚极,守静笃”; • 因虚静而体道!
• 领悟:“大本大源”、“根本规律”! • 拥有:“大智慧”、“大格局”!
三、《道德经》的当代价值
• 《道德经》里所蕴涵的东方古老智慧,犹
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久弥新,时至今日, 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明道、修己、安人!
出。 )
•
“道”:宇宙的“大本大源”(道体); 宇宙的“根本规律”(道性)。
“有本者昌,无本者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2、在辨证法方面 • 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辨证运动作了哲
学概括。
•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也。”
•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1)不妄为! • “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
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 宝,淫佚之乐不听,鹿裘御寒,布衣掩形, 粝粮之饭,藜藿之羹,削心约志(内圣)。 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外王)。 从事乎无为。”(《六韬》)
借鉴:
• 不做违反自然规律、道德规范、社会法则
大道无疆
——《道德经》的当代价值解读
老子的道教哲学与现代管理学的融合
![老子的道教哲学与现代管理学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907a63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7.png)
老子的道教哲学与现代管理学的融合
一、老子的道教哲学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无为、自然等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间万物的根源,是一个无形无象的存在,是最高的原则和法则。
他提出“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人们应当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发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老子的思想强调了“无为而治”和“随其自然”的观念,主张顺其自然和不操之过急,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现代管理学
1. “无为而治”的理念与管理者的作用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发展,以求得最佳的效果。
这一理念与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些管理思想相契合,例如在管理者的作用上,管理者不应该过分干预员工的工作,而是应该让员工自主发挥,以得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要求管理者顺应员工的发展和需求,促进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使得整个组织在自然发展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2. “随其自然”的观念与组织的改革
3. “不操之过急”的观念与领导者的作用
四、结语。
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327bf5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9.png)
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颇富理想性思维的哲学家,其思想主要反映在《道德经》一书中。
中华民族历史上代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在这两大历史阶段中,《道德经》的研习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大力提倡。
《道德经》也是一部重要的领导学著作,书中包含了丰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思想,对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具有借鉴意义。
下文就领导者自身修养、管理技能、管理艺术三个方面进行挖掘。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领导者要提高自身修养;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意思是说我有三件宝物,长久以来一直珍藏着它们,慎重地使用它们:第一称为“慈”,第二称为“俭”,第三叫做“不敢为天下先”。
“慈”即慈爱天下万物就能产生勇气。
“俭”即节俭爱惜,节俭爱惜才能宽裕,做事游刃有余。
“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成为天下万物的首领。
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高自身修养。
首先,要“慈”。
企业领导们要慈爱下属员工,比如在感情、语言上关心下属,在物质上帮助困难职工,让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他们就会有归属感,就会更加忠诚,能够拥护爱戴领导和企业,完成企业最终目标。
企业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如扶持代理商、供应商等与企业一起成长;利益相关者成长起来后,也会促进企业的发展。
另外还要对社会慈爱,在企业能力范围内,对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捐助救灾、办希望小学等。
其次,要“俭”。
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个人品格。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不仅是财富的基石,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
节俭可以提升人的品性,对人的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领导者收入高,生活比较富裕,但不能丢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企业内部,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节制欲望、控制弱点,带领员工养成节俭的习惯。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6f10b5f5335a8103d22016.png)
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可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案例:学习《道德经》法雷利公司利润翻番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原文释义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 亦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
THANKS!!
LOGO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二 修道与为道
1.先修“德”。同于德者,道亦德(得)之。 2.谦虚。谦虚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能公正。 3.道先于天地万物而生,从思想上、精神上来体验道,体
验道的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使自己具 有领先的思维,博大的胸怀。 4.至善若水.柔弱而不逞强。深沉而不浮躁。平静而能清 澈。而“道”比水更深远、清澈,更博大、空虚,更通达 无限,圣人主张无为、无欲、清静。 5.为道日损。损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三. 关于“朴”
朴,没有雕琢的大木头,天然生成,是合乎自然规律的产 物,引申为真实、纯粹、诚恳、俭朴、朴素等。老子的朴 是与自我“色身”相对立的“法身”,色身为“实”、 “有”,法身为“虚”、“无”。法身是自然法则的真实 体现,是自我无为的结果,是浩然正气的凝聚,是灵魂和 合的象征。法身是色身之宝,法身存,色身存;法身亡, 色身亡。所谓“返朴归真”,就是修出法身、再现真我。
《道德经》的管理智慧
![《道德经》的管理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0e7e6558be1e650e52ea9991.png)
【如能无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治理国家要常 清净不扰攘,至于政举繁苛,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 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 成器长。 (第67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 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 道,为而不争。 (第81章)
(第11章)
3、无为不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37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 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 不治。 (第3章)
(第64章)
案例一:
有一次,国内某著名出版社的负责人,希望该出版 社在出版界的某一领域占据支配地位,于是决定以相当可 观的价格购买一家比较小的出版社。该负责人急于推行这 一购买活动以确保出版社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给手 下施加压力,让他们在没有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之前就仓 促上阵,他说道:“我们以后能清楚那些细节。” 然而,他手下的快速行动忽略了一个不能忽略的细节 。数以千计的顾客订购了这家出版社的产品,出版社订单 在握,这很好;账单及时开出,这也很好。但是只有20% 的客户支付了货款,不知是什么原因,有人忘记了检查货 款回收率。这件事情不是被有意隐瞒的,而是被淹没在其 他大量琐碎的财务细节中,这样,非但不能使整个战略产 生预期效果,而且其造成的损失妨碍了出版社几年内的其 他投资。 【简单不等于容易,管理更要注重细节】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 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 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 故德交归焉。
管理学道德经
![管理学道德经](https://img.taocdn.com/s3/m/0a3cfd16bceb19e8b9f6ba7e.png)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 老 子: 第 十 九 章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 • 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经济与法学学院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老 子: 第 二 十 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 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经济与法学学院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老 子: 第 十 四 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经济与法学学院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 象帝之先。
道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道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9fabe8102de2bd960588aa.png)
道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一、《道德经》与管理思想(一)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家的创始人。
老子又名老耽,姓李名耳,字伯阳。
老子一生的思想精髓主要都集中在道家的代表作《道德经》中。
《道德经》一书是韵文体,全书约5000字,分为上下两篇,共八十二章。
一到三十七章为上篇道经,三十八章到八十二章为下篇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德经》文约义丰,人誉哲学诗,其中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的面很广,大量的讲到了人生、治国等广泛的管理领域。
(二)《道德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许多学者都认为,管理思想在三个方面表现出从中方到西方,再从西方回归到东方:其一是公认的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其二是文化对管理发展的作用;其三是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
中国的管理思想源远流长,许多管理思想对我们今天企业的管理仍然有借鉴价值。
老子的《道德经》中包含了大量的管理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
《道德经》中的管理思想与其哲学、伦理、政治等思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即是“道”。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人物、人类社会运行的最根本的规律,事物运行符合“道”这一运行规律可用“德”来衡量。
《道德经》的管理思想也是以“道”为中心,认为社会的运行也遵循“道”的规律。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保证社会经济活动不违背“道”这一运行规律。
这样,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就可以实现同步和谐发展,并不断由低层次的和谐向更高层次的和谐进步。
二、“无为而治”与现代企业管理(一)“无为”的含义在短短5000言的《道德经》中,“无为”两字竟出现了12次之多,与“无为”相关的内容更满篇皆是。
可见,“无为”这个概念在老子思想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48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
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
道德经中的管理之学
![道德经中的管理之学](https://img.taocdn.com/s3/m/44fce53f67ec102de2bd89ae.png)
《道德经》中的管理之学:慈俭双全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
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而敌自服也,善用人者为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
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
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管理之学:管理企业的人,要有三件法宝。
第一件法宝是慈爱。
慈爱是要对员工们关情备至,搞人性化与人情味的管理。
正因为管理者爱员工,所以员工也会回报地爱管理者。
儒家讲仁爱,佛家讲善爱,道家讲慈爱,墨家讲兼爱,基督教讲博爱。
爱是人类永恒的真理。
企业之间,上下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
因为人有慈爱,所以会变得很勇敢。
用慈爱之心,去交战就能获胜,用于防守就就能巩固,上天要救助他,就会让慈爱来保卫他。
所以,爱是一种宇宙的力量。
第二件法宝是节俭。
企业要开源节流,不要铺张浪费。
节约一张纸,累积起来就是很多纸。
节约一点水,累积起来就是很多水。
节约一毛钱,累积起来就是很多钱。
正因为管理企业懂得节俭,所以能为企业扩大财富。
第三件法宝是不敢做天下第一。
想做天下第一的人都是狂妄。
上帝要其灭亡,必让其疯狂。
谦虚谨慎与保持谦卑,不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这样就能成为他人的良师益友与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不敢做天下第一,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减少很多竞争对手。
真正的武士,是不会崇尚武力的;善于用兵的人,是不会冲动行事的;经常战胜敌人的人,往往不交战就能使敌人自己屈服;擅长于用人的人,对人很谦恭;善于管理的人,总能让调动他人的积极性。
这是一种不争强好胜的德性,能有效发挥别人的能力。
做为管理者要会用人,要能用人所长,要能调动他人的积极性,要能发挥他人的能力,要能使他人为我所用。
《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道德经》与现代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a1776869eae009581becd8.png)
《道德经》与现代管理*导读:老子哲学对改善现代管理具有深刻的智慧启迪。
在无为与自然的关系中,老子把无为视为实现自然理想的道路、方法,把自然视为无为方老子哲学对改善现代管理具有深刻的智慧启迪。
在无为与自然的关系中,老子把无为视为实现自然理想的道路、方法,把自然视为无为方式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理想境界。
老子依据道德本体论形成了无为自然理念,然后又将其推演、贯彻于人类社会,作为人类社会中效法道的典范的圣人来看,圣人通过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等方式、方法取得了民众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的效果。
老子揭示的道的根本法则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其目的则是无不为、民自化。
老子无为思想作为一种管理方法论,就是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持无执态度。
这种无执态度绝非无所用心,懒惰懈怠,消极等待,而是要管理者防止不顾客观实际、单凭主观意志想问题办事情的虚妄态度。
在老子看来,矛盾法则及其各种反理现象昭示,主观意志越是强执于某种事情越难成功,主观上淡然待之反易成功。
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保障人类自然存在、自由生活的权利,使国家社会和谐有序。
在老子看来,道为国之本,失道必亡国,持道则能久。
在《道德经》六十章要求人君以道莅天下。
坚持以道治国,能使万物自然而然地向其归化。
老子深信,匡世治国必须走正道,用正法。
他在八章要求正善治。
在五十七章要求以正治国。
所谓正,就是遵循正道,顺从民意。
大公无私,端方正直治理国家。
清静之治即无为之治,老子主张以静处事。
在十六章中说:归根曰静。
他注意到清静优于躁动,这个静不是不动,而是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不是人为的,自然是大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
就是要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
在二十六章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轻和躁是指事物的具体形态和世俗的常见的心态。
重就是大道为重,静就是大道本身之性。
在四十五章认为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观点。
躁是动的意思,寒是消灭的意思。
大道是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智慧与现代管理
![老子的智慧与现代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17672f2af90242a895e519.png)
老子的智慧与现代管理老子道德经自问世以来,就不断有人从治国,理家,企业运作所需的管理哲学入手,探索老子提倡的“无为不争”个中的微妙。
管理亦大亦小,大到一个国家的治理,小到一个家庭内部关系的协调运作,都无不需要智慧和良方。
何谓管理之智慧,何谓运作之良方,今天我们就从老子道德经这一文化古藉入手,尝试汲取源源不断地智慧泉水,为当今社会的企业管理开辟一条灌溉之渠。
1980年,美国前总统里根当选总统后,在他第一次对国会和全国演讲中就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里根总统结合自己的施政纲领和基本原则,把这句话理解为:治理国家就不要随意颁布扰民的政策,否则人民的日子就过不好。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用道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的时期,都成为了一代盛世,这就是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
当今社会是自由经济市场主导的社会,企业管理也作为一门学科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而许多有识之士在研究学习以西方为主体的管理学科之余,也把探求的目光投向了东方传统文化。
老子道德经正是东方哲学的主体。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研究学习老子道德经与管理之道。
一,为什么管理很难许多从事现代企业管理的人都深感管理之难,从人事管理,资金运作,激励员工,招聘人才,留住人才到市场营销等等,每一个方向都是一门大学问,一个学科,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社会上许许多多的管理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原因。
确实,现代企业家、管理者需要更多更完善的管理知识和智慧,才能将自己的企业带到一个新的高峰和境界。
为什么管理很难?老子认为其根本原因是许多人不能够“无为”地去管理,也就是说不能按照客观规律去实施管理,许多人管理不成功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主观与客观不相符从而导致失败。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不按这个做的就要失败,固执的也会失去机会),不按照客观规律去做就会失败。
客观是不断变化的,有人说:计划快不如变化快,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管理也是如此,时间、地点、对象、环境变化了,我们也要跟着变化,不能固执己见。
道德经的智慧-第十三章
![道德经的智慧-第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b36969e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d.png)
第十三章道德经思想的现代企业管理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另一位和孔子、孙子等伟大思想家比肩齐名的智者,他的“无为而治”的理念,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一种人生的更高智慧:它描述的是一种主动接受的状态,一种灵活的态度,意味着顺其自然,遵守事物的规律,在承认困难和问题的前提下冷静客观地寻找解决的方法。
这种人生智慧其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手段。
老子在函谷关前着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老子道德经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着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中国企业管理具深刻影响,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1、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客观世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规律,一是“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关系。
你做一件事,一定不要过头,欲望要有限度。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课件培训讲学15页PPT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课件培训讲学1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19352c172ded630a1cb6a3.png)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Hale Waihona Puke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老子的无为与现代企业管理
![老子的无为与现代企业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c5309669eae009591bec9e.png)
老子的“无为”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行政管理邢文君200640935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中国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企业家怎样的管理才能为企业找到新的发展契机……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海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都把目光转向中国古老悠久的管理哲学思想,很多问题竟然都能从数千年前的中国思想家那里得到启发,尤其是老子的“无为”哲学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时至今日它们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无为水式管理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亦称《老子》)一书中。
老子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①①意即:明古之理,可治今之事。
当代的企业管理者,既可以参透老子学说,以察明当代中国人思想深处许多固有的观念,明确管理思想轨迹;又可以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管理技巧和手法。
《道德经》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一、无为与企业管理之道老子的哲学中心观念是“道”,在《道德经》一书中他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的观点,并且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而其中,“无为”这一观念,则是《道德经》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是一个思想体系。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④老子认为当政者应当做到“无为而治”,即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
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制订利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像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一 知“道”
1.道是大道,是万物生存、发展的空间(看不见、摸不着 的“道路”)。
2.它先于天地而生,滋生万物而可以称为万物之母,给予 万物生存、发展的空间又好像没有名子。它永远博大无限, 永远通向未来(所以老子称之为“道”----老子的发明)。
《道德经》根于治身之道,而不是治国之道,天下之治在 于心治,心治则天下治,心乱则天下乱。因此,朴学必将 成为整个人类所关注的学问。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老子哲学的启示:
1、谦卑之礼; 2、以柔克刚,对待万物万事,以一颗平静的心态去认识、
去行为; 3、利人爱人,己利人,人方利己; 4、老子对人生的认识有个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倾,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 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可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TaoDeJing aLeabharlann d Modern Management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1) 老子与《道德经》 (2) 老子像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司马迁《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今 鹿邑县)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 耼,周守藏室之史也。约生活于前571年至 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 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 住,后出关赴秦讲学,逝于扶风。
3.道是客观的、空虚的存在。它空虚地存在,虽然拥有而 不会盈满。深远而清澈啊,它是万物的本源。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二 修道与为道
1.先修“德”。同于德者,道亦德(得)之。 2.谦虚。谦虚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能公正。 3.道先于天地万物而生,从思想上、精神上来体验道,体
验道的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使自己具 有领先的思维,博大的胸怀。 4.至善若水.柔弱而不逞强。深沉而不浮躁。平静而能清 澈。而“道”比水更深远、清澈,更博大、空虚,更通达 无限,圣人主张无为、无欲、清静。 5.为道日损。损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三. 关于“朴”
朴,没有雕琢的大木头,天然生成,是合乎自然规律的产 物,引申为真实、纯粹、诚恳、俭朴、朴素等。老子的朴 是与自我“色身”相对立的“法身”,色身为“实”、 “有”,法身为“虚”、“无”。法身是自然法则的真实 体现,是自我无为的结果,是浩然正气的凝聚,是灵魂和 合的象征。法身是色身之宝,法身存,色身存;法身亡, 色身亡。所谓“返朴归真”,就是修出法身、再现真我。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第四章 【原文】道冲,而用之域不盈。渊兮,似万物之
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 屈,动而愈出,多言致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 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1)、注意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
生。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2)、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老子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 (3)、注意辨证地看问题 (4)、注意管理者的品格修养 老子提出:上德若谷,上善若水。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案例:学习《道德经》法雷利公司利润翻番
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原文释义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 亦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