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变函数第一章讲义

合集下载

复变函数钟玉泉讲义大学复变函数课件

复变函数钟玉泉讲义大学复变函数课件

复变函数钟玉泉讲义大学复变函数课件复变函数第一节解析函数的概念及C.-R.方程1、导数、解析函数定义2.1:设是在区域内确定的单值函数,并且。

如果极限存在,为复数,则称在处可导或可微,极限称为在处的导数,记作,或。

定义2.2:如果在及的某个邻域内处处可导,则称在处解析;如果在区域内处处解析,则我们称在内解析,也称是的解析函数。

解析函数的导(函)数一般记为或。

注解1、语言,如果任给,可以找到一个与有关的正数,使得当,并且时,,则称在处可导。

注解2、解析性与连续性:在一个点的可导的函数必然是这个点的连续函数;反之不一定成立;注解3、解析性与可导性:在一个点的可导性是一个局部概念,而解析性是一个整体概念;注解4、函数在一个点解析,是指在这个点的某个邻域内解析,因此在此点可导;反之,在一个点的可导性不能得到在这个点解析。

解析函数的四则运算:和在区域内解析,那么,,(分母不为零)也在区域内解析,并且有下面的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复合求导法则:设在平面上的区域内解析,在平面上的区域内解析,而且当时,,那么复合函数在内解析,并且有求导的例子:(1)、如果(常数),那么;(2)、,;(3)、的任何多项式在整个复平面解析,并且有(4)、在复平面上,任何有理函数,除去使分母为零的点外是解析的,它的导数的求法与是实变量时相同。

2、柯西-黎曼条件可微复变函数的实部与虚部满足下面的定理:定理2.1 设函数在区域内确定,那么在点可微的充要条件是:1、实部和虚部在处可微;2、和满足柯西-黎曼条件(简称方程)证明:(必要性)设在有导数,根据导数的定义,当时其中,。

比较上式的实部与虚部,得因此,由实变二元函数的可微性定义知,,在点可微,并且有因此,柯西-黎曼方程成立。

(充分性)设,在点可微,并且有柯西-黎曼方程成立:设则由可微性的定义,有:令,当()时,有令,则有所以,在点可微的。

定理2.2 设函数在区域内确定,那么在区域内解析的充要条件是:1、实部和虚部在内可微;2、)和在内满足柯西-黎曼条件(简称方程)关于柯西-黎曼条件,有下面的注解:注解1、解析函数的实部与虚部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是方程的一组解,它们是在研究流体力学时得到的;注解2、解析函数的导数形式更简洁:公式可避免利用定义计算带来的困难。

复变函数第一章1

复变函数第一章1
2 − 2i = 22 + (−2)2 = 2 2
Arg(2 − 2i) = arctan
; ,( k ∈ Z );
π
− i 4
2 − 2i = 2 2(cos( − ) +i sin( − )) = 2 2e 4 4
π
−2 π + 2kπ = − + 2kπ 2 4
π
.
引进了复数的三角形式或指数形式,我们可得如 下结果:
z 1 ± z 2 = (x 1 ± x 2 ) + i ( y 1 ± y 2 ) ,
复数 z 1 = x 1 + iy 1 , z 2 = x 2 + iy 2 相加(减)的法则是: 结果仍是复数 . 这表明复数与复数相加(减)所得的复数可按实 部与实部相加(减),虚部与虚部相加(减)得 到. 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而且减法是 加法的逆运算.
y 显然复数 z 的辐角满足 tan θ = ,且任一非零 x
复数 z 有无穷多个辐角,以 arg z 表示其中的一 个特定值,并称满足条件:
− π < arg z ≤ π (1.3) 的一个为 Argz 的主值(或复数 z 的主辐角),习惯 上仍记为 argz .于是 θ = arg z + 2kπ(k ∈ Z ) (1.4)
n
(cosθ + i sinθ ) = cos nθ + i sin nθ (棣莫弗公式)
设 z ≠0,通常,我们把满足方程 w n = z ( n ≥ 2为整数) 的复数 w 称为复数 z 的 n 次方根,记为 w = n z
n iθ iϕ w w = Re z = re 记 , ,将它们代入方程 = z 得

复变函数第1讲

复变函数第1讲

记为 Arg z=θ
显然有 注:
y ta n (A rg z ) = x
1. 任意非零复数有无穷多个辐角 任意非零复数有无穷多个辐角,
Arg z = θ1 + 2kπ
2. 当z=0时, |z|=0, 辐角规定为任意值 辐角规定为任意值. = 时 辐角的主值: 辐角的主值: 的幅角称为幅角主值. 把满足 −π < arg z ≤ π 的幅角称为幅角主值 记 为arg z,这样,我们有: ,这样,我们有:
解 : z1 5 − 5i 7 + i = = = ⋯ z2 − 3 + 4 i − 5
§2
1.复平面 1.复平面 复数
复数的几种表示方法
通过下列方式: 通过下列方式:
z = x + iy
坐标( 坐标(x,y) 直角坐标平面中的点
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到复数中来, 此时x轴称为实轴 轴称为实轴, 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到复数中来 此时 轴称为实轴, y轴称为虚轴,两轴所在的平面称为复平面。借助于复 轴称为虚轴,两轴所在的平面称为复平面。 平面,可以用几何语言和方法研究复变函数的问题, 平面,可以用几何语言和方法研究复变函数的问题,也 为复变函数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为复变函数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1) 复数的点表示 (见图 ) 见图1) 见图 复数
上式称为复数的三角表示。 上式称为复数的三角表示。 4) 复数的指数表示 利用欧拉公式: 利用欧拉公式:
e

= cosθ + i sin θ
可以得到复数的指数表示式
z = re

注:复数的各种表达式可以互相转换,在讨论具 复数的各种表达式可以互相转换, 体问题时应灵活选用
2. 复球面 P .

复数与复变函数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PPT课件

复数与复变函数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PPT课件
xrcosq, yrsinq,
q q 复数z=x+yi 可表示为 z r (c o s is in),称为复
数z的三角表示式. 再利用Euler公式
eiqcosqisin q,
复数z=x+yi 又可表示为 z reiq , 称为复数的
指数表示式, 其中r=|z|, q=Argz.
例1.3 将 z 122i化为三角表示式与指数表示式.
5
解: 显然, r = | z | = 1, 又
sin
5
cos
2
5
cos 3 ,
10
cos
5
sin
2
5
sin 3
10
.
因此 zcos3isin3ei130
10
10
当 z 0时, ArgzArgz. 当 z reiq 时, z reiq .
共轭复数的几何性质
一对共轭复数z和 z 在 复平面的位置是关于 实轴对称的.
由此引出方根的概念。
二、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2. 复数的方根 复数求方根是复数乘幂的逆运算。
定义 设 z是给定的复数,n 是正整数,求所有满足 wn z的 复数 w ,称为把复数 z开 n 次方,或者称为求复数 z的 n 次方根,记作 wn z 或 wz1/n. 复数 z的 n 次方根一般是多值的。
二、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有时, 在进行说明后, 把主辐的角是定辐角义主为值满, 单足位是弧
>> x=sym('x','real');y=sy
0q2 的辐角, 这时上式仍然>成> 立x=3. ;y=4;z=x+y*i;
当z=0时, Argz没有意义, 即零>>向th量eta没=a有ng确le(z定)

复变函数_第1讲49页PPT

复变函数_第1讲49页PPT
z 1 z 2 ( x 1 x 2 ) i ( y 1 y 2 ). 2. 两复数的积:
z 1 z 2 ( x 1 x 2 y 1 y 2 ) i ( x 2 y 1 x 1 y 2 ). 3. 两复数的商:
z z1 2x1 x x 22 2 y y1 22 y2ixx 2y 22 1 x y1 22 y2.
3
复变函数的理论基础是十九世纪奠定的。 A.L.Cauchy (1789-1866)和 K.Weierstrass(1815-1897)分别应用积分和级数研 究复变函数,G.F.B.Riemann (1826-1866)研究复 变函数的映照性质。他们是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人物。 经过他们的巨大努力,复变函数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理 论,且渗透到了数学的许多分支,同时,它在热力学, 流体力学和电学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多的应用。
8
两复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和虚 部分别相等.
复数 z 等于0当且仅当它的实部和虚部 同时等于0. 说明 两个数如果都是实数,可以比较它们的 大小, 如果不全是实数, 就不能比较大小, 也就 是说, 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9
二、复数的代数运算
设z 两 1 x 1 i1 复 ,yz 2 x 2 数 i2 , y 1. 两复数的和:
计算 argz(z≠0)
arg
z
arctan , y 0
的公式
arctan
y x
x 0, y 0
x 0, y 0
18
当z落于一,四象限时,不变。
当z落于第二象限时,加 。 当z落于第三象限时,减 。
平 面 —复 平z面 平或 面
点的表示:zxiy复平面上 P(x, 的 y)点
数z与点z同义.
16

复变函数第一章(第二讲)

复变函数第一章(第二讲)
z → z0
当 z → z 0时, f ( z ) → A。更一般可定义 f沿 D当 z → z 0时, ( f ( z ) → A)
几何意义: 当动点z一旦进入 0 的充分小去心邻域时,它的象点 当动点 一旦进入z 的充分小去心邻域时 它的象点 一旦进入 f (z)就落入 的一个预先给定的ε邻域中。如图 所 就落入A的一个预先给定的 邻域中。如图4所 就落入 示。
例 已知映射 w = 1 , 判断 : z平面上的曲线 x 2 + y 2 = 1被 z 映射成 w平面上怎样的曲线 ?
y
(z)
v
w = f (z )
ε
A
(w)
δ
z0
o
x
图4
o
u
֠
(1) 定义中 z → z0的方式是任意的. 定义中 的方式是任意的. 与一元实变函数相比较要求更高. 与一元实变函数相比较要求更高. (2) A是复数. 是复数. 是复数 (3) 若f(z)在 z0处有极限 其极限是唯一的. 其极限是唯一的 在 处有极限,其极限是唯一的.
2. 函数的极限及其性质
极限的概念
设 w = f ( z ), z ∈ N o ( z 0 , ρ ), 若存在数 A, ∀ε > 0, ∃δ , > 0, ( 0 < δ < ρ ), 当 0 < z − z 0 < δ 时 , 有 f ( z ) − A < ε , 时的极限, 则称 A为 f ( z )当 z → z 0时的极限,记作 lim f ( z ) = A 或
连续函数的运算 定理1.3.8 设f, g在z0均连续 则 均连续, 定理 在 均连续
(1) f (z) ± g(z)在z0处连续; 处连续; (2) f (z) ⋅ g(z)在z0处连续; 处连续; (3) 当g(z0 ) ≠ 0时, (z) ÷ g(z)在z0处连续。 f 处连续。

第一章 第三节、复变函数

第一章 第三节、复变函数

2.单(多)值函数的定义: 如果z的一个值对应着一个w的值, 那末
我们称函数 f ( z )是单值的. 如果z的一个值对应着两个或两个以上
w的值, 那末我们称函数 f ( z ) 是多值的.
3.定义域和值域:
集合E 称为 f ( z )的定义集合 (定义域) ; 对应于E中所有 z 的一切 w 值所成的集合F , 称为函数值集合.(值域)
例2:考虑映射 w = αz , 其中 α ≠ 0.
解:令 其中 α = Re , z = re , w = ρ e R, θ 0是α的模和辐角,,是z的模和辐角, rθ
iθ iϕ iθ 0
显然,这个映射可以看作 ρ , ϕ 是 w的模和辐角, 是下列函数或映射的复合函数或复合映射:
ω = e z = re , w = α z = Rre = Rω , 于是 w = w( ρ , ϕ ) = ( Rr ,θ + θ 0 ). 这表示一个
ρ = Rr , ϕ = θ + θ 0 .
o
例3:考虑函数 w = z .
显然,映射
w = z = x + iy = x − iy.
y z θ -θ x
w= z
是关于实轴的对称映射
o
z
解:令 z = re , w = ρ e
ϕ
1 例4:考虑映射 w = . z iθ iϕ

1 1 −θ 1 w = ρe = θ = e , 于是,= , ϕ = −θ . ρ re r r 其中, =| w |, ϕ = Arg w, r =| z |, θ = Arg z. ρ
| f ( z ) − A |=| (u − a ) + i (v − b) | = (u − a ) + (v − b) <| u − a | + | v − b |< ε

复变函数第一章讲义

复变函数第一章讲义

引言复数理论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

复数是16世纪人们在解代数方程时引入的。

1545年意大利数学物理学家H Cardan ⋅在所著《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列出并解出将10分成两部分,使其积为40的问题,即求方程(10)40x x -=的根。

他求出形式的根为55,积为25(15)40--=。

但由于这只是单纯从形式上推广而引进,并且人们原先就已断言负数开平方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复数在历史上长期不能为人们所接受。

“虚数"这一名词就恰好反映了这一点。

直到十八世纪,J R D Alembert '⋅⋅,L Euler ⋅等人逐步阐明了复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建立了系统的复数理论,从而使人们缍接受并理解了复数。

复数函数和理论基础是在十九世纪奠定的,主要是围绕Cauchy 、Weierstrass 和Riemann 三人的工作进行的。

到本世纪,复数函数论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它的领域不断扩大而发展成庞大的一门学科,在自然科学其它学科及数学的其它分支中,复数函数论都有着重要应用。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教学重点: 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教学难点: 复平面上点集的n 个概念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复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复数运算 2、知道无穷远点邻域3、了解单连通区域与复连通区域 4、理解复变函数、极限与连续§1复数1、复数域形如z x iy =+或z x yi =+的数,称为复数,其中x 和y 均是实数,分别称为z 的实部和虚部,记作Re x z =,Im y z =;i =称为虚单位.两个复数111z x iy =+,222z x iy =+,12z z =1212,x x y y ⇔==.虚部为零的复数可看作实数。

因此,全体实数是全体复数的一部分.x iy +和x iy -称为互为共轭复数,记为x iy x iy +=-或x iy x iy -=+.复数四则运算规定为:121212()()z z x x i y y ±=+±+ 1212121221()()z z x x y y i x y x y =-++ 1121212122222222222(0)z x x y y y x x y i z z x y x y +-=+≠++易验证复数的四则运算满足与实数的四则运算相应的运算规律。

复变函数第1讲1.1-1.3

复变函数第1讲1.1-1.3

1
y
28
1 i
2
0
2
o

x
27
P31作业: 1. (1)、(3) 4. (2) 7. 8. (2)、(4)、(6) 9.(1) 14 (2) (4) 16
28
n个
z n r n (cosnq i sinnq ).
—--- 棣莫弗公式.
(cosq i sinq )n cosnq i sinnq .
定义
z
n
1 n . z
2.2 定义z的n次根: 若有 ω n=z,则称ω为z的n次 根,记为
n
z.
如何求z的n次根呢?
25
已知 z = n , 求n z,即 =?
zz ( x iy)( x iy) x 2 y 2 .
z1 x1 x2 y1 y2 x2 y1 x1 y2 i 除法: z 2 2 2 2 z2 x2 y2 x 2 y2
( z2 0).
6
容易证明:复数的运算满足分配律、交换律、 结合律.
另外,还经常用到以下性质:
同理第三象限直接计算反正切值得到的辐角主值为正,与第一象限
混淆,- π后回到第三象限
14
复数向量表示的重要意义 ---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 y
y z2 z1 O z1+z2
O
z2 z1 z1-z2 x
x
-z2
z1 +z2 表示z1与z2首尾相连
之后的终点
z1 z2 表示z1与z2之间的距离
15
y y arctan 的主值 来确定: x x
注意箭 头方向 :
逆时针 表示辐 角主值 为正, 顺时针 表示辐 角主值 为负

复变函数第三版课件第一章

复变函数第三版课件第一章
3
二、复数的三角不等式
关于两个复数 z1与z2
的和与差的模,有下列不等式:
(1) | z1 z2 || z1 | | z2 | (2) | z1 z2 ||| z1 | | z2 ||
(3) | z1 z2 || z1 | | z2 | (4) | z1 z2 ||| z1 | | z2 ||
§1.1 复数 §1.2 复数的表示
§1.1复数
(Complex number)
一、复数的概念 二、复数的四则运算
三、复平面
一. 复数的概念
对任意两实数x、y ,称 z=x+iy为复数。 其中 i 2 1 , i称为虚单位。
复数z 的实部 Re(z) = x ; 虚部 Im(z) = y . 设复数 z1 x1 iy1 z2 x2 iy2 则z1 z2 x1 x2 , y1 y2 (表示的唯一性)
(3)z
z1 z2
x1x2 y1 y2 | z2 |2
i
x2 y1 x1 y2 | z2 |2
例如 (3 2i) (2 3i)
(z2 0)
复数的运算满足如下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
(1) z1 z2 z2 z1
z1z3 z2z1;
(2) (z1 z2 ) z3 z1 (z2 z3 ) z1(z2z3 ) (z1z2 )z3;
n
n
当k 0,1,2,.n 1时, w有n个互不相同的值:
w
1
zn
n
r
i
e
2k
n
n r[cos(1 2k ) i sin( 1 2k )]
n
n
其中r=|z|,θ=argz.
k 0, 1, 2,, n 1

复变函数第一章第1讲

复变函数第一章第1讲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
第 一 章 复 数 与 复 变 函 数
z1 z1 例4 设 z1 5 5i , z2 3 4i , 求 与 . z2 z2

z1 5 5i (5 5i )( 3 4i ) z2 3 4i ( 3 4i )( 3 4i )
记为 z r x 2 y 2 .
显然下列各式成立
y y
r
o
2
Pz x iy
x z, z x y,
y z,
z z z z2 .
x
x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
第 一 章 复 数 与 复 变 函 数
3. 复数的辐角
在 z 0 的情况下, 以正实轴为始边 , 以表示 z 的向量OP 为终边的角的弧度数 称为 z 的辐角, 记作 Argz .
计算共轭复数yi的积是一个实数两个共轭复数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形式将下列复数表示为iy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0152015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叫虚轴或纵轴通常把横轴叫实轴或用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可以一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因此对应成一一与有序实数对复数表示面上的点可以用复平复数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模或绝对值向量的长度称为z表示可以用复平面上的向量复数opiy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称为为终边的角的弧度数的向量以表示说明0有有无穷有无穷多是其中一个辐角如果特殊地的全部辐角为那么西安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辐角主值的定义

复变函数论讲义

复变函数论讲义

这个映射通常简称为由 函数 w f ( z ) 所构成的映射.
如果 E 中的点 z 被映射 w f ( z ) 映射成 F 中的点 w , 那末 w 称为 z 的象 (映象), 而 z 称为 w 的原象.
y
A
B
z1 2 + 3i z 2 1 2i
x
C
v
w 2 1 + 2i
o
B
C
o
u
A
w1 2 3i
(3). 两个特殊的映射:
1) 函数 w z 构成的映射 .
将 z 平面上的点 z a + ib 映射成 w 平面上 的点 w a ib .
y
A
B
z1 2 + 3i z 2 1 2i
x
C
v
w 2 1 + 2i
o
定理
设 lim f ( z ) A, lim g ( z ) B , 那末
z z0 z z0
(1) lim[ f ( z ) g ( z )] A B;
z z0 z z0
(2) lim[ f ( z ) g ( z )] AB; f (z) A (3) lim ( B 0). z z0 g ( z ) B
(2)复变函数的几何意义:
取两张复平面,分别称为z平面和w平面
如果用 z 平面上的点表示自变量 的值, z 而用另一个平面 平面上的点表示函数 的 w w 值, 那末函数w f ( z ) 在几何上就可以看作 是把 z 平面上的一个点集 (定义集合) 变到 E w 平面上的一个点集 (函数值集合的映射 F ) (或变换).
当 z 沿直线 y kx 趋于零时, x x lim u( x , y ) lim lim 2 2 2 2 x 0 x 0 x 0 x +y x + ( kx ) y kx y kx

第一章第二节复变函数

第一章第二节复变函数
b0 b1z b2 z2 ... bm zm
根式: z a
可以证明:
cos(iy) = chy;i.shy = sh(iy)
❖ 几个初等函数的定义式
Sh or sinh: hyperbolic sine Ch or cosh: hyperbolic cosine
ez exiy ex cos y i sin y
sin z 1 eiz eiz 2i
cos z 1 eiz eiz 2
注意:
1、sinz 和cosz有实周期 2
2、sin z 和 cosz 完全可以大于1 (p8)
验 证
3、ez, shz, chz具有纯虚数周期 2i
4、lnz有无限多个值,因为Argz不能被唯一确定
5、负数的对数
5、区域:区域就是宗量z在复数平面上的取值范围,严 格地说,区域是指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点集:
(1) 全由内点组成;
(2) 具有连通性,即点集中任意两点都可以用一条折 线连接起来,且折线上的点全都属于该点集。
6、闭区域:
如静电场中的导体
单连通区域
单连通闭区域 复连通区域
区域常用不等式表示。例如,
z r 表示以原点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内区域; 0 arg z 2 表示第一象限;
§1.2 复变函数
(一) 复变函数的定义 (二) 区域的概念 (三) 复变函数例 (四) 复变函数可以归结为一对二元实变函数。
(一) 复变函数的定义
若在复数平面(或球面)上存在一个点集E(复数的集合), 对于E的每一个点(每一个z值),按照一定的规律,有一 个或多个复数值w与之相对应,则称w为z的函数—复变 函数。z称为w的宗量,定义域为E,记作
sin z 1 eiz eiz , 2i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第1章复数与复变函数精品PPT课件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第1章复数与复变函数精品PPT课件
(5)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 z1(z2z3)z1z2z1z3 复数运算的其它结果:
(1)z0z, 0z0 (2) z1z, z11
z
(3)若 z1z2 0,则 z 1 与 z 2 至少有一个为零, 反之亦然.
共轭复数的运算性质:
(1) z z
(2) z1z2 z1z2
(3) z1z2 z1z2
Argz
并规定按逆时针方向取值为正,顺时针方
向取值为负.
4.复数的三角表示式
称 zr(coissin )
为复数 z的三角表示式.
5.复数的指数表示式
称 z rei为复数 z的指数表示式.
例3 求 Arg2(2i)和 Arg3 (4i). 解
A 2 r2 i) g a (2 r 2 g i) 2 (k
25
25
zz(16 8i)1 ( 6 8i)64 25252525 125
1.1.3 复数的各种表示、模与辐角
1.复数的几何表示
由复数 zxiy的定义可知,复数是由一对 有序实数 (x, y) 惟一确定的,于是可建立全 体复数和 x O y 平面上的全部点之间的一一
对应关系,即可以用横坐标为 x,纵坐标
所以
rz (1)2( 3)22
设 argz,

tant 3 3
1
又因为 z1i 3 位于第II象限,
所以 argz 2 ,
于是
3
z 1i
3 2(cos2isin2)
i 2
2e 3
3
3
1.1.4. 复数的幂与根
1. 复数的乘幂
设 n为正整数,n个非零相同复数 z的乘积,
称为 的 z次幂n,记为 ,z即n
6

复变函数讲义

复变函数讲义

结论:
两个复数的加减法运算与相应的向量的加 减法运算一致. . 减法运算一致
y
y
z2
z1 + z2 z1
z2
z1
o
x
面上的点 ( x , y ) 表示 .
复数 z = x + iy 可以用复平 面上的点向量oz 表示.
z = x + iy
y
z = ( x, y )
o
x
z1 − z2
x
17
o
x
− z2
z1 ⋅ ( z 2 + z 3 ) = z1 ⋅ z 2 + z1 ⋅ z3
7 8
注解: 注解: 复数的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
复数的除法运算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 复数的四则运算与实数的四则运算保持一致
1.4 共轭复数:
实部相同而虚部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 个复数称为共轭复数. . z的 共轭复数记为 z , 个复数称为共轭复数
( m 2 − 5 m − 6)i 是(1)实数; ( 2)纯虚数 .

令 x = m − 3m − 4,
2
z1 =z 2 ⇔ x1 = x2 , y1 = y2
复数 z 等于0当且仅当它的实部和虚部 同时等于0.
y = m − 5 m − 6,
2
(1) 如果复数是实数 , 则 y = 0,
由 m 2 − 5m − 6 = 0知m = 6或 m = −1.
i 3 = i ⋅ i 2 = − i; i 5 = i 4 ⋅ i 1 = i; i 7 = i 4 ⋅ i 3 = − i;
……
对于∀ x , y ∈ R, 称 z = x + yi或 z = x + iy 为复数.

复变函数 第01讲28页PPT文档

复变函数 第01讲28页PPT文档
特别地, 在十九世纪,有三位代表性人物, 即柯西(Cauchy,1789-1857)、维尔斯特拉斯 (Weierstrass,1815-1897)、黎曼(Rieman,1826 -1866)。柯西和维尔斯特拉斯分别应用积分和 级数研究复变函数,黎曼研究复变函数的映像性
质,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建立了系统的复 变函数论.
例2 设:z1 x1iy1,z2 x2iy2 为任意两个复数,求证:
z1z2 z1z2 2Re(z1z2)
二、复数的三角表示
1、复平面:
复数域 C 也可以理解成平面 R×R,作映射:
C R 2:zx iya(x,y)
则在复数集 C 与平面 R×R 之间 建立一个 1-1对应关系。
2、复数的模与辐角:
复数的发展
复数概念的进化是数学史中最奇特的一个 篇章,那就是数系的历史发展完全没有按照教 科书所描述的逻辑连续性。人们没有等待实数 的逻辑基础建立之后,才去尝试新的征程。在 数系扩张的历史过程中,往往许多中间地带尚 未得到完全认识,而天才的直觉随着勇敢者的 步伐已经到达了遥远的前哨阵地。
复数的引入
3、共轭复数的运算性质:
(1) (z1z2)z1z2
(2) (z1z2)z1z2
(3)
( z1 ) z2
z1 z2
, z2
0
(4 )z z x 2 y 2 (R e z )2 (Im z )2
(5)R ez1(zz),Im z1(zz)
2
2i
例1 设 z 1 3i , i 1i
求:Re z, Im z及zz
自从有了复变函数论,实数领域中 的禁区或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如:
1)负数不能开偶数次方; 2)负数没有对数; 3)指数函数无周期性; 4)正、余弦函数的绝对值不能超过1 ;

复变函数第一章张建国

复变函数第一章张建国

z = r = 1+ 3 = 2 .
于是从(1.1.2)即得
1 3 . cos θ = − , sin θ = − 2 2
3
利用(1.1.7) ,算得辐角主值与辐角分别为
2π arg z = , − 3
2π Argz = − + 2 kπ , 3
Hale Waihona Puke k 为整数.如果 θ 取主值,那么 z 的三角式与指数式分别为
Arg (
z1 ) = Argz1 − Argz 2 . z2
(1.1.11)
根据复数与向量的对应关系, 公式 (1.1.8) 说明: 表示乘积 z1 z 2 的 向量是由表示 z1 的向量旋转一个角度 Argz 2 并伸长 (缩短) 到 z 2 倍得 到的.特别地当 z 2 = 1 时,乘法就变成了只是旋转,例如: iz 相当于 将 z 所对应的向量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结合律: z1 + ( z2 + z3 ) = ( z1 + z2 ) + z3 , 分配律: z1 ( z 2 + z 3 ) = z1 z 2 + z1 z 3 .
由于实数是复数的特例,我们在规定复数的四则运算时的一个基 本要求是复数的运算法则施行于实数时,能够与实数运算的结果相一 致. 复数 x − iy 称为 z = x + iy 的共轭复数,记作 z .显然有 z = z , 所以 x + iy 与 x − iy 互为共轭复数.关于复数的共轭运算,不难证明如 下性质:
z1 = r1 (cos θ1 + i sin θ1 ) = r1e iθ1 , z 2 = r2 (cos θ 2 + i sin θ 2 ) = r2 e iθ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变函数第一章讲义————————————————————————————————作者: ————————————————————————————————日期:引言复数理论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

复数是16世纪人们在解代数方程时引入的。

1545年意大利数学物理学家H Cardan ⋅在所著《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列出并解出将10分成两部分,使其积为40的问题,即求方程(10)40x x -=的根。

他求出形式的根为55+和55-,积为25(15)40--=。

但由于这只是单纯从形式上推广而引进,并且人们原先就已断言负数开平方是没有意义的。

因而复数在历史上长期不能为人们所接受。

“虚数”这一名词就恰好反映了这一点。

直到十八世纪,J R D Alembert '⋅⋅,L Euler ⋅等人逐步阐明了复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建立了系统的复数理论,从而使人们缍接受并理解了复数。

复数函数和理论基础是在十九世纪奠定的,主要是围绕Cauchy 、Weierstrass 和Riemann 三人的工作进行的。

到本世纪,复数函数论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它的领域不断扩大而发展成庞大的一门学科,在自然科学其它学科及数学的其它分支中,复数函数论都有着重要应用。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教学重点: 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教学难点: 复平面上点集的n 个概念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复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复数运算 2、知道无穷远点邻域3、了解单连通区域与复连通区域4、理解复变函数、极限与连续§1复数1、复数域形如z x iy =+或z x yi =+的数,称为复数,其中x 和y 均是实数,分别称为z 的实部和虚部,记作Re x z =,Im y z =;1i =-称为虚单位。

两个复数111z x iy =+,222z x iy =+,12z z =1212,x x y y ⇔==.虚部为零的复数可看作实数。

因此,全体实数是全体复数的一部分。

x iy +和x iy -称为互为共轭复数,记为x iy x iy +=-或x iy x iy -=+.复数四则运算规定为:121212()()z z x x i y y ±=+±+ 1212121221()()z z x x y y i x y x y =-++ 1121212122222222222(0)z x x y y y x x y i z z x y x y +-=+≠++易验证复数的四则运算满足与实数的四则运算相应的运算规律。

全体复数并引进上述运算后称为复数域,必须特别提出的是,在复数域中,复数是不能比较大小的。

2、复平面一个复数z x iy =+实际上是由一对有序实数(,)x y 唯一确定,因此,若平面上的点(,)x y 与复数z x iy =+对应,就建立了平面上全部的点和全体复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由于x 轴上的点和y 轴上非原点的点分别对应着实数和纯虚数,因而通常称x 轴为实轴,y 轴为虚轴,这样表示复数z 的平面称为复平面或z 平面。

3、复数的模与幅角 由图1-1中可以知道,z 与从原点到点z 所引的向量oz 也构成一一对应关系。

从而,我们能够借助于z 的极坐标r 和θ来确定点z ,oz 的长度称为复数z 的模,记为220r z x y ==+≥根据向量的运算及几何知识,得到两个重要的不等式:1212z z z z +≤+ 1212z z z z -≤-oz 与实轴正向间的夹角θ满足tan yx θ=称为z 的幅角(Arguent ),记作Argz θ=,任一非复数z 均有无穷多个幅角,以arg z 表示其中一个特定值,并称满足条件arg z ππ-<≤的一个值为Argz 的主值或z 的主幅角,则有arg 2Argz z k θπ==+ (0,1,2,)k =±±注:当0z =时,0r =,幅角无意义从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关系有(cos sin )z r i θθ=+(三角形式) (1)若引进著名的Euler 公式:cos sin i e i θθθ=+,则(1)可化为i z re θ= (指数形式) (2),由(2)及指数函数性质即可推得12()1212i z z r r e θθ+=, 12()1122i z r e z r θθ-=因此1212z z z z =,1122z z z z =, 1212arg()arg arg z z z z =+ , 1122arg()arg arg zz z z =-特别地,当12n z z z z ====时,有()(cos sin )n i n n in nz re r e r n i n θθθθ===+,当1r =时,有(cos sin )cos sin nn i n n i n θθθθ+=+(DeMoivre 公式) 例1.1 求cos3θ及sin3θ用cos θ与sin θ表示的式子。

4、曲线的复数方程例1.2 连接1z 及2z 两点的线段的参数方程为:121()z z t z z =+- (01)t <≤ 连接1z 及2z 两点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121()z z t z z =+- ()t -∞<≤+∞例1.3 z 平面上以原点心,k 为半径的圆周的方程为z R =,z 平面上以0z 为心,R 为半径的圆周的方程为0z z R -=例1.4 z 平面上实轴的方程为 Im 0z = 虚轴的方程为 Re 0z =§2复平面上的点集1、几个基本概念 定义 1.1 满足不等式0z z ρ-<的所有点z 组成的平面点集称为0z 的ρ-邻域,记为0()N z ρ.定义1.2 设E 为一平面点集,若点0z 的任意邻域内均有E 的无穷多个点,则称0z 为E 的聚点;若0ρ∃>使得0()N z Eρ⊂则称0z 为E 的内点。

定义1.3 若E 上的每个聚点都属于E ,则称E 为闭集;若E 的所有点均为内点,则称E 为开集。

定义1.4 若0M ∃>,z E ∀∈均有z M ≤,则称E 为有界集,否则称E 为无界集。

2、区域与Jordan 曲线定义1.5 若非空点集D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D 为开集(2)D 中任意两点均可用全在D 中的折线连接起来,则称D 为区域。

定义1.6 若0z 为区域D 的聚点,且0z 不是D 的内点,则称0z 为D 的界点,D 的所有界点组成D 的边界,记为D ∂,若00,..()0r r s t N z φ∃>=,则称0z 为D 的外点。

定义1.7区域D 加上它的边界C 称为闭区域,记为D D C =+。

例1.5 z 平面上以点0z 为心,R 为半径的圆周内部(即圆形区域):0z z R -< 例1.6 z 平面上以0z 为心,R 为半径的圆周及其内部(即圆形闭区域):0z z R -≤ 例1.7上半平面 Im 0z > 下半平面 Im 0z <它们都是以实轴Im 0z =为边界,且均为无界区域。

左半平面 Re 0z < 右半平面 Re 0z > 它们以虚轴Re 0z =为边界,且均为无界区域。

例1.8图1-7所示的带形区域表为12Im y z y << 其边界为1y y =与2y y =,亦为无界区域2y y = 1y y =例1.9图1-8所示的圆环区域表为r z R << 其边界为z r =与z R =,为有界区域。

定义1.8设()x t 及()y t 是两个关于实数t 在闭区间[]αβ,上的连续函数,则由方程()()()z z t x t iy t ==+()t αβ≤≤所确定的点集C 称为z 平面上一条连续曲线,对任意满足1t αβ<<及2t αβ<<的1t 与2t ,若12t t ≠时有12()()z t z t =,则点1()z t 称为C 的重点;无重点的连续曲线称为简单曲线(Jordan );()()z z αβ=的Jordan 曲线称为简单闭曲线;若在t αβ≤≤上时,()x t '及()y t '存在且不全为零,则称C 为光滑(闭)曲线。

定义1.9由有限条光滑曲线连接而成的连续曲线称为逐段光滑曲线。

定理1-1(Jordan 定理)任一简单闭曲线C 将z 平面唯一地分为c ,()I c 及()E c 三个点集(下图),它们是有如 下性质:(1)彼此不交; (2)()I c 与()E c 一个为界区域(c 的内部),另一个为无界区域(c 的外部); (3)若简单折线p 的一个端点属于()I c ,另一个端点属于()E c ,则p 与c 必有交点。

对简单闭曲线的方向,通常我们是这样来规定的:当观察者沿c 绕行一周时,c 的内部(或外部)始终在c 的左方,即“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称为c 的正方向(或负方向)。

定义1.10若平面上的区域D 内任意一条简单闭曲线的内部全含于D ,则称D 为单连通区域,不是单连通区域称为多连通区域。

例如 例1.5—1.8 所示的区域均为单连通区域;例1.9所示区域为多连通区域。

作业:12P3. 5. 7. 8 §3 复变函数 一、教学目标或要求:掌握复变函数概念、反变换、极限与连续、比较与数学分析中同与不同 二、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复变函数概念、反变换、极限与连续、比较与数学分析中同与不同重点:比较与数学分析中异同点 难点: 比较与数学分析中异同点 三、思考题、讨论题、作业与练习: 习题一11-19 1.复变函数的概念定义 1.12 设E 为一复数集,若对E 内每一复数z ,有唯一确定的复数w 与之对应,则称在E 上确定了一个单值函数)(z f w =,如对内每一复数z ,有几个或无穷多个w 与之对应,则称在E 上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f z z E ω=∈,E 称为函数)(z f w =的定义域。

对于E ,w 值的全体所成集称为函数)(z f w =的值域。

例2||,,z z w z ωω===等均为单值函数。

,nz Argz ωω==等均为多值函数。

注 以后如不特别说明,所提函数均指单值函数。

ﻫ复变函数一般有三种表示形式: (1)(),()f z z E ω=∈ﻫ (2)若令z x iy =+,则有(,)(,),((,))u x y iv x y x y E ω=+∈ﻫ (3) 若令(cos sin )z r i θθ=+, 则有(,)(,)P r iQ r ωθθ=+。

ﻫ复变函数)(z f w =的定义类似于数学分析中实函数)(x f y =的定义,不同的是前者)(z f w =是复平面到复平面的映射,所以复变函数不能用同一个平面或同一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图形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