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荟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棱角鲜明、嶙峋峥嵘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
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劈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盆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巍巍八百里太行用它的铮铮铁骨支撑起了摇篮中的中华文明。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卷轴(zhóu)提挈(qiè)卡脖子(qiǎ)鞭辟入里(bì)B.下榻(tà)逮捕(dài)紫禁城(jīn)曲高和寡(hè)C.缜密(zhěn)惭怍(zuò)创可贴(chuānɡ)扺掌而谈(dǐ)D.谮言(zèn)酩酊(dǐnɡ)着眼点(zhuó)饕餮大餐(ti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错误的政绩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大体相同:形式主义滋生曼延,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风、社会风气。
B.4时许,航天员公寓问天阁门前,已经汇集了前来送行的各界群众。
执行“神舟十一”飞行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从这里启程,奔赴浩瀚太空。
C. 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这所幼儿园大门旁的垃圾桶旁常年会有一滩水,上面时常漂浮着一些剩果核、烂菜叶以及废弃的塑料包装袋,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卫生。
D. 一向以来的追寻只为更靠近那世外桃源,没有纷争,没有诓骗,维坤的画虚空澄静,是走遍名山大川后的思索,是人生百态自然的感悟,毫无矫柔造作之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进他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仿佛徘徊在恣意纵横的壮美山河之中,心游大化,莽莽山岳奇峰,又悠然传来一坡坡衰草的低吟浅唱。
B.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C.刚到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只有甘于扮演拾遗补阙、跑龙套的角色,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有可能收获不平凡。
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é)惊慌失措B. 畸形(jī)畸形病态C. 装模作样(mó)装腔作势D. 贪得无厌(yàn)贪得无厌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用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C.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发挥了团队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D. 他的言谈举止,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讲话高谈阔论,让人难以理解。
B. 她的画作色彩斑斓,美轮美奂。
C. 他勤奋好学,成绩斐然,是班级的佼佼者。
D.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座大桥横跨在江面上,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
B.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C.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一有时间就看书,几乎成了书呆子。
B. 为了这次比赛,他每天起早贪黑,刻苦训练。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D. 他的演讲声音洪亮,语速适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慨。
7.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描绘了()的壮美景色。
8.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抱负。
9. 《赤壁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慨。
10. 《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句,揭示了()的历史悲剧。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
《论语》中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
孔子有不少次数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
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得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费孝通对儒家的挑战就在于发现了儒家的一个内在困难,孔子并不能“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此儒家道德体系一直都没有完成普遍性的理论构造。
按照费孝通的社会学解读,儒家道德所以缺乏普遍原则是因为它把道德实践限制在私人道德关系范围内,而这个私人道德体系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自我主义的,以私解释一切,这样,由私所定义的实践就不可能支持普遍原则了。
最新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思想“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智”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智”强调知识与智慧的结合。
既要有丰富的学识,又要能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智慧。
其次,“智”注重理性思考。
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冷静分析,运用逻辑思维做出合理的判断。
最后,“智”倡导创新精神。
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
“智”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拥有智慧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一方面,“智”对于社会的进步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等方面,智慧的力量不可或缺。
在当今时代,“智”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智”只强调知识的积累,不注重智慧的运用。
C.“智”思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时代,“智”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智”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智”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智”思想的价值时,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智”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与智慧的结合是“智”的重要内涵之一。
2024学年淄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淄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11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想知道自己高三的语文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可以通过做语文试卷来测试一下,还可以有效地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国学著作___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___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___,才能慢慢领悟。
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融会贯通B.凤毛麟角参差不齐融会贯通C.汗牛充栋参差不齐细嚼慢咽D.凤毛麟角良莠不齐细嚼慢咽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3.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每一个伟大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裕,或在社会的重要典礼,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这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
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吾人借此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乃得真自由、真生命。
美术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此。
②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古代封建礼乐生活之形式美也早已破灭。
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写胸中的逸气(逸气即是自由的超脱的心灵节奏)。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③西洋画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
在中国则人体圆雕远不及希腊发达,亦未臻最高的纯雕刻风味的境界。
晋、唐以来塑像反受画境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西洋后来画家的范本。
而商、周钟鼎敦尊等彝器则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表现中国宇宙情绪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中国的画境、画风与画法的特点当在此种钟鼎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及汉代壁画中求之。
④在这些花纹中人物、禽兽、虫鱼、龙凤等飞动的形相,跳跃宛转,活泼异常。
但它们完全溶化浑合于全幅图案的流动花纹线条里面。
物象融于花纹,花纹亦即原本于物象形线的蜕化、僵化。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zhēng róng)B. 斑斓(lán)遏止(è zhǐ)火钵(bō)彷徨(páng huáng)C. 笙箫(shēng xiāo)漫溯(màn sù)颓圮(tuí qǐ)河畔(pàn)D. 青荇(xìng)浮藻(zǎo)长篙(hāo)租赁(zū lìng)答案:A解析:B项,“火钵(bō)”应为“火钵(bō)”;C项,“颓圮(tuí qǐ)”应为“颓圮(tuí pǐ)”;D项,“租赁(zū lìng)”应为“租赁(zū l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寥廓星辉斑澜激浊扬清挥斥方遒B. 竞自由浪遏飞舟中流砥柱侯门似海C. 苍茫风华正茂鱼翔浅底天伦叙乐D. 峥嵘百舸争流岁月稠密风华正茂答案:C解析:A项,“星辉斑澜”应为“星辉斑斓”;B项,“侯门似海”应为“侯门似海”;D项,“岁月稠密”应为“岁月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春晚小品《父与子》中,孙涛饰演的儿子用“我骄傲”的口头禅贯穿始终,笑果显著,令观众忍俊不禁。
B. 青年学生应该胸怀大志,努力拼搏,如果腹中空空,目光短浅,自然没有资格跻身于青年才俊的行列。
C. 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D. 暮春时节是潭柘寺最热闹的时候,此时的香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那场面好不热闹。
答案:D解析:A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笑果显著”矛盾;B项,“跻身”指(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多含褒义,与“没有资格”矛盾;C项,“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与“为时太晚”矛盾。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2024.1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并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主张从实际材料中获得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认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突出了思想认识的来源及其真理性的检验问题。
中国早期文化典籍中已经包含着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萌芽,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目就是来自民间生活的原始资料,或者是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提升。
这表明,在萌生时期,中华文化就有注重采集实际资料的传统,注重从实际资料中抽象和提炼出反映社会生活或政治实践的经验和思想。
这种自发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是中华先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言与行、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功用的关系,强调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言论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具有现实功用,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
《论语》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和认识不能固执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必须符合实际;人们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不一、言过于行都是不合理的。
《荀子》提出“验符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凡论者,贵其有辩合、有符验”。
这就是强调,人们的言论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一定要能够经得起实际验证。
《韩非子》强调,言论必须注重事实和功用,若无事实基础和切实功用,则均为妄言虚语。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渐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街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以维持公共工程及防御的需要。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
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

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第Ⅰ卷(共45分)注意事项:第Ⅰ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选出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A.挑剔.(tì)怪诞.(dàn)打扰.(jiǎo)溘.然长逝(kè)B.马厩.(jì)邂逅.(hòu)招徕.(lái )一鳞一爪.(zhuǎ)C.勾.当(gòu)摇曳.(yè)舂.米(chuō)瘟.头瘟脑(yūn )D.譬.喻(pì)迢.远(tiáo)降.魔(xiáng)野有饿殍.(piǎo)2.选出加点字写法全都正确的一项A.遵徇征侯厮杀蹉跎岁月B.忌诲慰籍伫立同仇敌忾C.洗练皎洁揶揄咸与维新D.扼杀驾驭控述妍媸必露3.选出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①他那永不()的追求艺术美的热情令人叹服。
②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他这种觉解。
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孤傲,我们怎能不()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A.枯竭赋予悚然B.衰竭给予悚然C.衰竭赋予黯然D.枯竭给予黯然4.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李白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飞扬跋扈....,充满理想色彩。
B.1824年,风烛残年....的歌德在同爱克曼交谈的时候,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C.赵秀才消息灵,一早去拜访钱洋鬼子,他们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D.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
5.选出有语病的一项A.赵秀才本也想靠着寄存箱子的渊源,亲身去拜访举人老爷的,但因为有剪辫的危险,所以也就中止了。
B.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
C.自从1921年12月4日阿Q在北京出版的一份报纸上亮相以来,人们的目光便一直聚焦于他。
D.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造心要有手艺。
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
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
一枚的心,感应快捷动如狡兔。
一颗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
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
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
A.敏锐潦倒杂乱无章 B.敏锐潦草不赞一词C.机敏潦倒不赞一词 D.机敏潦草杂乱无章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A.时间它是一件衣服,换换洗洗之中,不知不觉就穿小了。
B.多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C.我们的贫困地区,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样的“贴心人”。
D.眼前的山水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长卷。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A.“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子的绵绵情思。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在读高三的堂弟。
C.“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的南飞的大雁,轻声吟唱着。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某省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由衷感慨,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总有写不完的趣事儿。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走出465窟,这正是当年乐僔和尚看到三危山放射灿烂金光的时刻。
三危山“三峰耸峙,如危欲堕,故云三危”。
▲ ,▲ :▲ ,▲ ,▲ 。
▲ ,还有那美妙的箜篌、琵琶、羌笛……飞天漫舞,千佛拂空,一个富丽堂皇的仙境展现在面前。
①三峰奇迹般地化为庄严肃穆的三世佛②在一片金碧辉煌之中③湛蓝的天穹中,飞舞着彩云、宝带④重重拥卫的小峰,顷刻间化为弟子、菩萨以及天龙八部⑤它横亘于广袤无垠的瀚海之上,恰如三根直插云天的桅杆⑥它给予莫高窟的创建者以最初的灵感A.⑤⑥②①④③ B.⑤⑥③④①②C.⑥⑤②④①③ D.⑥⑤③①④②5.请从春节联欢晚会的“世间同春”对联集锦中,挑出适合山东与山西以及广东与广西的语句,并依次分别组成上下联,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水泽源流江河湖海②金银铜铁铬镍铅锌③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④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⑤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⑥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⑦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⑧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A.③④⑧⑦ B.④③⑤⑥C.①②⑦⑧ D.②①⑥⑤二、文言文阅读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2015-2016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又至重阳节,敬老院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些老人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这让他们。
重阳前后“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带给老人的心理可想而知。
关爱老人,需要节日前后的参与,更需要的用心坚持。
A.不胜其烦落差细水长流B.不厌其烦落差滴水穿石C.不胜其烦失落细水长流D.不厌其烦失落滴水穿石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
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
①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谓实至名归。
②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
③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
④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
⑤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为“诗丝书之乡”。
A.③②⑤④①B.③⑤④①②C.⑤③②①④D.③②⑤①④3.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日前①光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本人写作才能②超群绝伦,如能③加盟贵社,定当④鼎力工作。
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⑤意向,请与我⑥洽谈。
A.②④B.①③C.④⑤D.③⑤4.阅读右边《误人青春》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发言时不应该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B.很多人的大好年华,被冗长的发言、无聊的会议给磨蚀掉。
C.发言者应照顾听众差异,确定合适的发言内容。
D.听众应展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便年纪已大,也要给年轻人做好表率。
5.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摄影者访谈的部分内容,请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访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要求语言简明,符合语境。
(3分)采访者:▲受访者:新闻摄影要求把主流社会不在意的真实展示出来,提供给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读者领悟。
依据这一原则,摄影记者不该给被摄体描眉画眼。
心中的“至美”首先是自然。
摄影记者应该发现“至美”,再选择恰当的时间、空间记录——是“记录”,而不是夸大一点的“宣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陈亮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
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①,天命人心犹有所系,岂以是为可久安而无事也!天地之正气,郁遏而久不得骋,必将有所发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国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无也;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
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与敌俱生,卒能以奔败之余,而胜百战之敌。
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三十年之余,虽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复关念,自非海陵②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为何事也。
况望其愤故国之耻,而相率以发一矢哉!陛下以江、淮之师为金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石晋失卢龙一道,以成开运之祸,盖丙午、丁未岁也。
明年,艺祖皇帝始从郭太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
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而丁未、戊申之间,真宗皇帝东封西祀,以告太平,盖本朝极盛之时也。
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
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为靖康之祸。
天独启陛下于是年,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
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间尔。
天道六十年一变,陛下岂可不有以应其变乎?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
今乃驱委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
臣不胜愤悱,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龙川集卷一》,有删节)[注]①偏方:这里指南宋管辖的江南地区。
②海陵:指金废帝完颜亮,亦称海陵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惟:想,认为B.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沈:通“沉”,沉着C.听其废置听:使……听从D.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启:开导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3分)A.郁遏而久不得骋(因而)B.卒能以奔败之余(凭借)C.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从)D.今乃驱委庸人(却、竟然)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3分)▲(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
(3分)▲(3)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
(3分)▲9.请简要概括最后两段中陈亮给宋孝宗的治国建议。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
(3分)▲(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3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2)适莽苍者,▲,腹犹果然。
(庄子《逍遥游》)(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4)▲,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6)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7)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8)▲,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治家格言》)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蝉声郭枫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
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
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
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
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
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
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
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
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
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
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
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
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
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
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
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
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
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
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
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
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⑼那一片蝉声,真美。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⑽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
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
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台湾)12.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4分)▲13.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6分)▲14.“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4分)▲15.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至少还有记忆刘瑜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
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
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
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
要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选对手进行偷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
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