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重难点训练(共42首,附详细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要想提高古诗文鉴赏的能力就要多做练习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一)绝句二首( 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二)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高考古诗词鉴赏难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高考古诗词鉴赏难题及答案解析精选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解析):诗的前四句寓情于景,汉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写出了远去的汉江气势浩荡,特别是三、四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势。
(答案)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题目不仅指出了用典的表达技巧,而且还指出具体典故。
答题时只要指出用典在主题情感上的表达作用即可。
首先阅读注释,了解任公子的典故。
典故中的人、事、物具有比喻意义:任公子代表贤臣良将,“垂钓”指平定叛乱,“巨鱼”比喻危害国家的巨寇,“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喻指费很大的力气。
再联系诗歌语境,把握思想情感。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本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今天的任公子已不需要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然后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当时的唐王朝正处在开元盛世之时,天下一统,海天清宴。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4947)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尽答案(优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下边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欢乐鸣,征尘断处见归途。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穷情。
鸦带夕阳投古庙,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 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说明】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 )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② 病来,全愈之后。
③ 黄华,菊花。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由“听”转“见”,心境也由欢乐转为感慨。
)“欢乐”衬托自己全愈后的欢乐心境;次句B.诗歌颔联写自己全愈以后频频喝酒不知知足,以此自娱;梦醒后倚楼遐思,心中充满温情,与题目中的“快哉”一词相合。
C.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庙,芳草萋萋,创建出凄迷的境界,情况交融。
D.本诗打破常有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怀的内容参差穿插,跌荡盘旋,用笔十分灵巧;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答案】( 1) C(2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联合诗句简要剖析。
① 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欢乐,而自己旅居异乡,“征尘断处见归程”“故园又负黄华约”表露思乡心切之愁。
② 迟暮之憾:鸦投古庙,夕阳余晖,表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
③ 失落之恨:蝉的欢乐反衬诗人的失落,“秋风发上生”含年光空迸,一事无成的失落之恨。
【分析】【剖析】( 1) A 项,“以蝉的‘欢乐’衬托自己全愈后的欢乐心境”错误,应为“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
B 项,“自娱”应为“自我排解”,借酒浇愁,梦醒后应是心中充满“愁思”,同时“与‘快哉’一词相合”错。
D 项,“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错误,末句应为“直接抒怀”,不是“以景结情”。
应选 C。
(2)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要旨。
以蝉之“欢乐”反衬自己的失落。
颔联写诗人梦后倚楼。
梦中能够千里回乡,则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释】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
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2)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出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②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氛围,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呼应,饶有余韵。
【解析】【分析】(1)C项,“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错误,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
故选C。
(2)本题,“座上相看泪如雨”,意思是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雨”运用比喻手法,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
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
“门外萧萧杏花雨”,意思是门外杏花飘落一地。
酒喝完才感觉到春夜雨中的一丝丝凉意,风吹杏花,纷纷落下。
酒宴结束,宾客尽欢,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呼应。
分点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表达技巧)L.D.W从军行陈羽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答:(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答:(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1古诗鉴赏原文:鹊桥仙七夕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古诗鉴赏题目:(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①通过“群仙相护”(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2古诗鉴赏原文:好事近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古诗鉴赏题目:(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释】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
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
长淮:即淮河。
颍:颍水,淮河支流。
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 “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 “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黎眉州①苏轼胶西②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③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④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
②胶西:诸城。
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
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42626)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尽答案(优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下边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好汉,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垂钓翁。
故国且回顾,此意莫急忙。
【说明】①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因为南宋统治者实行投诚政策,他的才能、志向得不到发挥。
② 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以下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两句,轻描淡写愁态,斜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念,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光景,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何你把全部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很是沉郁。
C.“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回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脆弱和对现实的躲避。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联合诗句剖析。
【答案】( 1) D( 2)①光阴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
第一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光流逝之意。
②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
诗人愤然提问:谁是国中好汉?写出了英豪无用武之地的悲忿。
③ 欲归隐田园之心情。
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医生,做个高洁的隐士。
④ 飘泊的愁绪。
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异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叹息。
⑤ 对故国河山的无穷依恋之情。
诗人回顾故国,“此意莫急忙”,仍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劳,光复失地。
【分析】【剖析】(1) D 项,“暗含诗人的脆弱”错误,选项用语太重,从词中来看,“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回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不过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重难点知识梳理与训练(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重难点知识梳理与训练(附参考答案)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也是高中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
突破高考诗词鉴赏重难点,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对于解决“会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不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找准分析概括的具体路径,并走好它。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
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
虽说一轮书中已经讲过,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强调几点: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中的“愁”表明了作者的心绪。
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更增烦恼。
在此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苦闷。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
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
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如春(常有伤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
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词语,需要引起注意。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题集附答案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常常出现古诗词鉴赏题,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理解。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古诗词鉴赏,本文特准备了一套题集,并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每道题目,思考并作答。
答案解析部分会提供相应诗句的注解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之美。
题目一:《登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要求:1.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简要解释每句诗的意境和寓意。
答案解析: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唐代诗人。
2.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的景象,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山河壮丽的美景。
而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寓意了人们对于追求更高远目标的向往和努力。
诗人通过叙述自然景色,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题目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目要求:1.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简要解释每句诗的意境和寓意。
答案解析:1.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唐代诗人之一。
2.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思乡之情。
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投射在床前,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题目三:《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题目要求:1.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简要解释每句诗的意境和寓意。
答案解析:1.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唐代诗人之一。
2.这首诗通过描绘原野上的草木生长情景,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达了大自然生命循环的规律,草木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
第二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现了生命的意志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40853)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尽答案(优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下边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辛弃疾千丈阴崖百丈溪。
孤桐枝上凤偏宜。
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② 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
试弹幽愤泪空垂。
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③ 。
【注】① 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
② 庚庚:纹理横布的样子。
③ 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熏兮,能够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能够阜吾民之财兮。
”(1)本词上片是从哪些方面写琴之“奇”的?词人写琴的企图是什么?(2)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地上涨到心胸天下的大境地的?试简析。
【答案】( 1)琴之“奇”的详细表现:① 制琴的资料生长环境孤危;② 琴音不合流俗;③ 琴身纹理横布而奇异。
企图:以琴喻己,经过写琴的非凡突出自己独出心裁的才干和孤标高卓的人品。
( 2)①下片前三句,写“人散后”,词人单独在明月下抚琴,勾起了自己不为世所用的悲愤之情,这里词人不过为个人的际遇鸣不平,是一种个人的小境地。
②“不如却付骚人手”,词意一转,由己而人,用舜作《五弦琴歌》的典故,表达了借助词人之手,弦歌于广众,以解民之愠,阜民之财的梦想。
这样,就跳出了计较一己之得失的小境地,上涨到了心系万民的大境地。
【分析】【剖析】( 1)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非凡。
“玉音”“横理”两句,描绘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
这四句借“琴”的名贵非凡突出自己独出心裁的才干以及自己的功名志向,表达自己不平庸、不甘受人冷落的心境;借物喻人,以琴名贵非凡突出自己独出心裁的才干;以幽愤的琴声表达自己不为朝廷重用的不甘与愤懑。
(2)“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意思是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只,再联合说明中“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这一背景信息,能够知道词人以幽愤的琴声突出自己心里不被人重用的愤懑情怀。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强化训练50首(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强化训练50首(附参考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问题: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答案: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
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
③招魂,即《楚辞·招魂》。
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
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 “江城”诗中指黄州。
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 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
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解析】【分析】(1)D项,“邀请京城的朋友”错误,“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是“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后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而前一句中的“约定”的不是京城老朋友,结合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可知,这里是与“野老”相约。
故选D。
(2)“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意思是“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问题】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本份练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诗词填空、诗词解析、古代诗词赏析和诗词鉴赏题。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题目和答案:诗词填空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黄昏酒醒处,却道奈何?诗词解析1. 脱句。
「纵是晴天白日,山花不会为谁而开。
」是对世事无常的反思。
2. 脱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
3. 脱作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描绘了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
4. 脱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当筵宴罢琵琶歇,乐思极妙不可别。
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凉别骸听已久,却下笔、泪翻乱,却把笳头扣碎花。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琵琶行》。
古代诗词赏析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坐而论道斜阳晚,舟弄月明碧泠泠。
风抛树叶天苍苍,人间月世水茫茫。
诗词鉴赏题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2. 解释「若"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中的不辞意思。
3. 这首诗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表达了什么样的形象?4. 展开解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的意象和感情。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的完整版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附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以寄好友师伯浑为名,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理想破灭之慨。
B.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C.上片举雁门西、青海际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
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
E.作者将梦中与梦醒的所闻所见加以对比,由悲凉转入豪迈,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西江月①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鉴赏重难点训练(共42首,附详细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两题。
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1.“桃花流水窅然去”是写景,而“别有天地非人间”则集中体现了全诗的主题思想。
请你对这两句的作用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简要评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前句:抒写自然之美,进一步刻画闲适心情,为后句蓄势。
后句:强烈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淡泊功名利禄、对现实不满的感情。
2.本诗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杰作,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不加修饰,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却能于通俗中见含蓄,平淡中蕴深味。
(二)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夜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从全诗内容来考虑,诗中“捣衣”的寓意是什么?在诗中,“万户”暗指了什么具体的社会现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捣衣”的寓意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万户”说明赶制寒衣的人家很多,仅长安就有万户(尽管是夸张),暗指当时从军戍边的人很多(或说边关战事频繁)。
2.诗句“总是玉关情”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玉关情”指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承上启下。
指长安捣衣的思妇对戍守边关的丈夫的思念(注意此题不能分析成戍守边关的丈夫对妻子的思念)。
3.请简析末尾两句诗的思想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良人罢远征”的前提是“平胡虏”,而不是诅咒平定外患的战争,即只有平定边患才能换得家人的团聚,只有国家安全,家庭才能美满,所以这两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杜甫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诗中有两个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
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湿寒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像描写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
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前两句描写唐军乘夜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
2.试就诗中描写战争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描写战争不是正面铺叙,而是通过烘托手法进行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让读者自己想像战争场面。
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部队只从侧面带出。
诗中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1.不违反。
前写“不曾愁”为下文的“悔”作铺垫,欲抑先扬。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先写少女“不曾愁”,打扮好上楼观景,后看见“杨柳色”而“悔”。
美好时间是很难长久留住的,“杨柳”与离别有关,少妇看见杨柳想起自己与丈夫离别。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①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②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①《秋词》共二首,此诗是第一首,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②排云:冲天。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1.乐观豁达的心境。
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1.诗中有画,绘形绘色(或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或以声衬静)。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闲适恬静。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
②了自:已经明了。
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1.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
(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
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东坡评此诗云:“熟味之,此诗有奇趣。
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而《唐风定》一书则认为:“欲删(尾)两句者,难与言诗矣。
”你认为《渔翁》最后两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试结合全诗意境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持否定或肯定立意均可,只要能够联系意境,言之成理即可。
如:诗贵意,意贵曲不贵直,贵幽不贵显,前四句意境幽奇,人物、环境、行为令人遐想,着最后两句,使诗意直白显露,不妥。
从“宿”到“汲”“燃”再到“看”,是一系列完整的动作,西岩、清湘、白云,是一片和谐的山水,人与境相谐,境和情相融,意境完满,故后两句删去不妥。